六 年级语文下册智慧加油站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哪组词语的读音是有错误的?( )
规矩(ju) 掺和(huo) 又甜又黏(nián) 正月(zhēng)
铺户(pù) 间断(jiān) 榛子(zhēng) 分外(fèn)
张灯结彩(jié) 据说(jù) 翡翠(fěi) 蜜饯(j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蜡月、风筝、栗子、万不得已
B.除歹、浓绸、染缸、七零八碎
C. 亲戚、拜年、寺院、张灯结彩
D.采绘、通霄、轿车、截然不同
3.下列词组中的“益”与“益发浓稠”的“益”意思相同的是( )
A.益寿延年 B.受益匪浅 C.日益壮大. D.良师益友
4.下列词语中,不属于“京味儿”语言的词语是( )
A.零七八碎儿 B.玩意儿 C.麦芽糖 D.闲在
5.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皎皎(明亮)河汉女
B.纤纤擢(洗)素(白)手
C.泣涕(眼泪)零(落下)如雨
D.盈盈(清澈)一水间(隔)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
B.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D.也许我们不能复制马云的成功,但是他的梦想、他的努力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
7.用下面的句子组成一个语段,句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张一米宽的木床挨着炉子,两头的床脚是两摞石头。
②一只铁皮炉子安在房子当间,铁皮烟囱穿过房顶伸到屋外。
③床板上铺着一块鲜艳的垫子,垫子上摆着一只鼓鼓囊囊的白色方枕头。
④进了门是这户人家的厨房兼起居室。
⑤走过一块块草地,跨过一条条小溪,我们来到扎西家的白房子跟前。
A.⑤④②③① B.④①②③⑤ C.⑤④①②③ D.⑤④②①③
8.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夜深了,四周-片宁静,皎洁的月光像透明的轻纱罩着大地。
B.于是,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
C.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
一.圈。
D.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峰顶有一呈柱形的岩石,谓之通灵石,此石亦称朝天石,从侧面观看,象熊猫啃竹笋,惟妙惟肖。
B.如果有条件,新闻记者最好学一些外语基本知识,包括外交礼仪和外事礼仪,以免在外事场合需要时被人贻笑大方。
C.乔宗淮发言掷地有声,连续“这个国家”的四个排比句,把美国搞反华提案的险恶用心揭露得体无完肤。
10.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B.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 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
C.麻城的杜鹃花海,织就了大地斑斓的锦嶂,黄梅的戏曲,婉转了世间动人的情感,武穴的酥糖,甜蜜了心头美丽的梦想。
D.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二、阅读理解
捣蛋鬼的日记(节选)
【意大利】万巴
昨天,我带了一瓶红墨水到学校去。红墨水是从爸爸写字桌上拿的,这件事我不认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我总是说我是非常倒霉的,现在我再说下去。我拿红墨水到学校里去的那天,正是贝蒂的妈妈想起来在贝蒂脖子上套上个长长的浆洗过的大翻领的那天,她把大翻领套在她儿子脖子上的那一天,正巧也是我把红墨水拿到学校去的那一天。
不知怎么搞的,我起了个念头,想在贝蒂的翻领上写点什么。翻领又大又白,而且浆洗得发亮。我用笔蘸上红墨水,在他的翻领上悄悄地写上了几句诗,他却一点都没感觉到。
诗是这样的:
不许说话不许动!
要是“肌肉”看见了,
都得挨油煎!
一会儿,“肌肉”老师叫贝蒂到黑板上去写生词,大家念着贝蒂那条雪白的翻领上用红墨水写的漂亮诗句,不由得哄堂大笑起来。
开始,“肌肉”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贝蒂也摸不着头脑,这情景就像上一次不知道裤子为什么粘上了胶一样。后来“肌肉”读了翻领上的诗句,立刻变得像老虎那么凶。
校长马上来了,像往常一样,他开始了调查。
这时,我已经把红墨水藏到了课桌里,但校长要检查坐在贝蒂后面的每个人的铅笔盒。结果他发现了我的笔尖蘸有红墨水。
(选自《捣蛋鬼的日记》北京出版社)
1.这个故事主要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2.通过选文,我们可以感受到《捣蛋鬼日记》这部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是( )(可多选)
A.严肃庄重 B.轻松活泼 C.含蓄委婉 D.幽默风趣
3.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4.如果这样的同学就在你的身边,你会从哪方面来劝导他呢?
附答案:
一、积累运用部分
1.B 2.C 3.C 4.C 5.B 6.D 7.D 8.A 9.A 10.D
二、阅读理解
1.这个故事主要描写了“我”的一次恶作剧,在贝蒂的大翻领上写诗。
2.BD
3.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调皮捣蛋而又天真有趣的孩子。
4.提示:从不要给老师起外号,不要对同学搞恶作剧这些方面来劝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