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四单元练习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四单元练习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5 21:4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下册3、4单元语文练习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14分)
xiōng táng zhǎn xīn chàn dǒu wěi tuō shén jī miào suàn
( ) ( ) ( ) ( ) ( )
fán máng dù jì shěn shì yóu zhōng sù rán qǐ jìng
( ) ( ) ( ) ( ) ( )
liàn 历( ) 眷( ) ( )接 千锤百( )
chéng ( )担 ( )相 ( )恳 ( )风破浪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14分)
1.下列几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迸(bèng)裂 徘徊(huái) 威吓(hè) 踉(làng)踉跄跄
B.名讳(huì) 顽劣(lüè) 玷(diàn)污 抓耳挠(náo)腮
C.绷(bēng)带 笼屉(tì) 山坞(wù) 一针见血(xiě)
D.秉(bǐn)性 黯(àn)然 晦(huì)气 矜持不苟(gǒu)
2.下面的词语书写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筹躇 隽刻 呐喊 冥目蹲身
B.澄澈 禽拿 兼并 自吹自雷
C.施行 荣幸 尉问 天造地设
D.拟定 顺隧 弥猴 天衣无缝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委婉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对方的错误。
B.刚才还滔滔不绝,老师一来,他立刻不说话了。
C.平凡人身上散发出的伟大精神让我肃然起敬。
D.看着这样的情景,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
4.下列对描写方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你叫什么名字 ”(语言描写)
B.他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挥手让护士出去,然后关上手术室的门,注视着病人,说:
“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C.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环境描写)
D.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 父子
真的不能相见了 (心理描写)
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师对我像妈妈一样,她对我的关怀我一辈子终身难忘。
B.书是智慧的源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D.大量的阅读,让我提高了知识量和阅读能力,所以我的语文成绩进步了。
6.下列句子所表达的人物感情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震撼,心疼)
B.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
称军神!”(震撼,佩服)
C.军长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抽动了一下。(愤怒,激动)
D.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生气,郁闷)
7.对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船借箭》《景阳冈》分别选自《三国演义》《水浒传》。
B. 小篆是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C. “三万里河东入海”中的“三万里河”指黄河。“遗民泪尽胡尘里”中的“胡尘”指边塞的尘沙。
D. 《青山处处埋忠骨》和《军神》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伟大精神。
三、理解课文内容并填空。(8分)
1.爱国是什么?爱国是 (填诗人)《从军行》中“ , ”的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士。爱国是
(填诗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 , ”的忽闻捷报后的喜极而泣。爱国也蕴含在边疆战士“青山处处埋忠骨, 。”的铮铮誓言中。
2.苟利国家生死以, 。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10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 问 元 方 :“尊 君 在 不 ?”答 曰 :“待 君 久 不 至 ,已 去 。”友 人 便 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的意思正确的是( )
A.期待 B.期望C.一起D.约定
2“元方时年七岁”中“时”的意思正确的是( )
A.当时 B.时候C.时间D.时期
3“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正确的是( )
A.理睬B.顾虑C.回头看D.照顾
3“待君久不至,已去。”的正确翻译是( )
A.等你很久都没来,他已经先去了。
B.等了你很久,你都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C.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先走了。
D。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离开了。
4朗读下面这句话的正确停顿是( )
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这则小古文想告诉我们( )的道理。
A.待人有礼貌 B.做人要守信C.说话要有理D.知错要改正
中国皮影戏(14分)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
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花、草、云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竟达到四五十家。
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中国皮影戏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4分)
神情恍惚:
栩栩如生:                                
2.这篇短文依次介绍了中国皮影戏的       、皮影制作、       、广泛流传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作者详细描写了       和      ,  
略写其他,这样写的好处是                      (5分)
3.根据短文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短文引用《汉书》记载的故事,既说明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又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B.皮影的绘画也有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水、草、云等纹样为图案。
C.皮影的高度比较统一,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
D.其他戏剧和皮影戏一样,在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
4.文中画线句中的“之一”一词能否去掉 为什么 (3分)
                                      
                                      
窗前的洋槐(10分)
  ①几年前,我的办公室窗前有一棵洋槐,有三四层楼那么高,想必是很久以前就生长在那里的。因为我在参与办公楼竣工验收时就发现那棵树的存在,当时心想,自己千万别分在那间被树冠遮挡了光线的办公室,又阴又暗又缺乏视野。
  ②不幸的是,我偏巧分在那间办公室,为此我沮丧了好一阵子。我曾建议将那棵碍眼的树砍掉,终因不被重视而未实现。
  ③搬进新办公室的第一个春天,杨柳都已泛绿且日益繁茂了,这棵洋槐还光秃秃灰蒙蒙一副冬天的面孔,几根枯枝很顽固地向上张扬着。或许是心理缘故,我实在不欣赏它的姿态。那一阵子我曾A________(喜悦 窃喜 欢喜),它不会发芽一定是枯死了,于是我设想它有两种死法:树龄太长根须老化,或者盖办公楼挖地基时伤了它的根。
  ④一天早晨,我打开窗子透透气,觉得有一股熟悉的甜丝丝的清香流动在室内,却一时想不起是什么香味,也许是对桌的女同事喷洒的香水吧。一问,对桌把头摇得花枝乱颤:从不喷洒那玩意儿。这时我抬头看见了窗前的洋槐,这棵几乎被我遗忘的树,不知什么时候爆出了黄豆般大小的花苞,一层淡绿也呈现在它的枝头上。唉,这棵在我心中已经死掉的洋槐居然向我报春多时了!这意外发现令我快步走到窗前,摘下一串儿如珍珠般的花苞,放在鼻下猛地一吸,浓浓的清香B________(清爽扑鼻、香气怡人、沁人心脾),我立即就醉了!从此,这棵树也立刻在我的眼里和心里变得光辉起来。
  ⑤我喜欢沾满晨露的洋槐花,一串串白葡萄般摇曳在晨风中,在我心中如风铃撞出玉佩的丁当。为此,我常常早早来到办公室,我常常怀念春天。
  ⑥那个夏季,绿得流汁的槐叶繁盛地拥挤在窗前,华盖般为我遮挡骄阳烈日,整个办公室里就我那间最凉爽,全然没有阴暗的闷气。秋天,叶子色彩斑斓,使窗前像一幅生动的画。我曾在春夏秋冬从不同角度设计窗前的景象,想着哪一天用相机把它拍下来。由于总觉得眼前的景象是属于自己的,摄影的事就搁置了下来,直到有一天我因故远离了这个地方,远离了这间办公室,摄影的愿望也未曾付诸实践。这是我莫大的遗憾。
⑦其实,人的一生中有许多这样的时候,总觉得有些东西是自己的,拥有的时候不太在意,一旦失去则后悔莫及。人生也有许多时候,无法拒绝自己不愿选择的东西,可你一旦发现了它的美,你就有意外的惊喜。
1.在文中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括号内分别选择恰当的词语,在下面画“ ”。(2分)
2. 一开始,“我”对窗前的洋槐的感情是 ,因为“我”觉得
。(2分)
3.“那沾满晨露的洋槐花,一串串白葡萄般摇曳在晨风中……”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从修辞角度赏析。(2分)
4.第四自然段中写道“从此,这棵树也立刻在我的眼里和心里变得光辉起来。” 这“光辉”的具体含义有哪些?(2分)
5.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多次运用生动的比喻,用“黄豆”比喻洋槐的花苞,用“珍珠”比喻洋槐的花蕾,用“白葡萄”和“风铃”、“玉佩”、“华盖”等比喻沾满晨露的洋槐花。
B.本文通过描写 “我”想拍摄洋槐美景却因未付诸行动而空留遗憾等情节,是为了告诉读者:生活中要想不留遗憾是不太可能的,再努力也是没用。
C.杨柳早已泛绿而洋槐还是一副冬天的面孔,是因为它树龄太长,根须老化,盖办公楼挖地基时又伤了它的根。这说明了洋槐生命力已经不太旺盛了。
D.本文是一篇蕴含生活哲理的散文,语言清新,文中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行文曲折,来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
五、习作(30分)。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胆小的可以变得勇敢,脆弱的会变得坚强,自卑的会变得自信, 骄傲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你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重新认识自己,请你选择一件事,以“原来,我也很 ”为题,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