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游子吟
一、学情分析:
音乐是一种情感教育,对六年级小学生来说理解此诗并不具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别的难度,难在学生对诗中感情的理解,学生凭借自身现有的生活体验,很难透彻感受诗人“诗从肺腑出,出辙愁肺腑”的醇厚情怀,根据新课标要求,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因此,学习本课,应主要把握两点:一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入境入情:二是要在充分的情感渲染中,以请带声,以声带情,由此引起学生的情感与作者共鸣,唱好歌曲,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教材分析:
《游子吟》这首歌是根据唐代诗人孟郊吟唱送给慈母的颂歌。作品充分表达了人类共有的母子亲情。歌曲用了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缝衣细节,谁都经历过、体验过的这一细节,而母亲的慈爱之情正是在这日常生活中的最细微处流露出来的。诗人以“三春晖”比喻慈母之爱的广阔深厚,以“寸草心”比喻儿女对慈母的报效之情。并进行亲情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
带着深爱母亲的情感完整地歌唱《游子吟》,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
认识音乐记号,并学会演唱。
背唱歌曲,说出歌曲两段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四、重点难点
1、带着深爱母亲的情感完整地歌唱《游子吟》,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
2、能说出两段的不同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发声练习
2.你还记得《游子吟》这首故诗吗?说一说古诗表达了什么?
3、观看视频,了解古诗《游子吟》创作背景:
《游子吟》是孟郊50岁任粟阳时写的,诗人此时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再看看已是古稀之年的老母亲,回想自己20年来为谋求出路而颠沛流离四处漫游,如今虽结束了游子生涯,可以迎接母亲同享天伦之乐,但母亲一生操劳、养育和教导之恩,岂能报答得了!于是诗人吟唱了这首送给慈母的颂歌。前台是一人扮演唐代诗人孟郊,穿着唐代的长袍,站在一棵松树下吟颂着古诗《游子吟》;后台是一人扮演唐代诗人孟郊的老母亲,穿着唐代老夫人的衣衫,头发斑白,眼睛模糊,正在烛光下缝衣衫;背景音乐是全班同学吟唱《游子吟》。注意提醒学生演唱的声音要小于朗诵古诗的声音。
二、新课教学:
1、作者介绍
2、感受歌曲:
(1)听录音的范唱,用手臂画出旋律线,体验旋律的美感。可以反复做两三次。请学生思考歌曲吟唱了几遍?歌曲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3)听音乐反复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含意。(可以按节奏有情绪地朗读)
2、演唱歌曲:
①(1)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模唱旋律,思考:旋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加入歌词,那一句歌词演唱了两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找出歌曲中的波音记号,波音记号的运用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了解一字多音的目的
②学唱二部分:
(1用lu哼唱歌曲第二部分,想想旋律和音区有什么变化?
思考作曲家用不同的旋律将这首故事呈现了两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音区来表现呢?
③学唱歌曲结束句
思考:结束句与前两小节旋律相比,有什么变化?
处理歌曲。
3、情景表演唱:
4、歌曲拓展:
(1)学唱这首歌曲你有些什么感想?
(2)了解乐器“古琴”
5、小结:
学完这首歌曲,大家来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吧!
六、复习小结
通过学习今天这首歌,希望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学们可以感受到妈妈对我们那深深的爱,希望今天回家后把这首歌唱给妈妈听,对妈妈大声说出你刚才喊出的那句话来回报她们对我们的爱好吗?让我们听着这首歌走出教室。【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
第1单元第3课时《游子吟》
人音版 六年级下
欢 迎 来 到
音 乐 课 堂
课前导入
你还记得《游子吟》这首古诗吗?
说一说古诗表达了什么?
介 绍
游
子
吟
人音版六年级下一单元三课时
执教人:xxx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作者介绍
谷建芬,1935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山东人,当代著名女作家。祖籍山东威海市。
代表作品:《歌声与微笑你》《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的吻》等。
聆听歌曲,用手臂画出旋律线,体验旋律的美感。说一说故诗吟唱了几遍?
歌曲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旋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旋律平稳 节奏规整
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那一句演唱了两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游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真挚情感。
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找出歌曲中的播波音记号,波音记号的运用带给你怎样的想象?
就像母亲用颤抖的双手为孩子缝补衣服
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突出对母亲感恩和眷念的情感
一字多音
学唱歌曲第二部分
用“lu”哼唱歌曲第二部分,想想旋律和音区有什么变化?
音区升高,情绪更加激动
作曲家用不同的旋律将这首唐诗呈现了两遍。
为什么要用不同的音区来表现呢?
后半部分运用了较高的音区将游子对母亲的依恋、感恩、赞美的情感推向高潮。
思 考
学唱歌曲第二部分
注意旋律的不同部分
学唱歌曲结束句
结束句与前两小节的旋律相比,有什么变化?
节奏拉宽了,并加入了休止符,再次表达了对母亲的赞颂和感恩。
学唱歌曲结束句
休止符演唱时注意声断气不断,最后一个字要唱满六拍哦!
古琴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今天这首歌,希望同学们可以感受到妈妈对我们那深深的爱,希望今天回家后把这首歌唱给妈妈听,对妈妈大声说出你刚才喊出的那句话来回报她们对我们的爱好吗?让我们听着这首歌走出教室。
同 学 们
再 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