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二单元
茶馆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老舍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了解《茶馆》及话剧知识。
2.理清戏剧情节,关注戏剧冲突,感受旧时代的黑暗社会现状。(重点)
3.分析剧中人物对话,把握人物形象,思考人物形象背后所代表的时代意义。(难点)
4.把握《茶馆》主题意蕴及语言特色。
知人论世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北京满族正红旗舒穆禄氏,祖籍辽宁辽阳 。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知人论世
了解话剧
1.话剧:是以演员的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
2.特点:舞台性、直观性、综合性、对话性。
3.剧本:(1)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和唱词)
(2)舞台指示(包括人物形象特征、心理活动、情感变化和场景、气氛的描写,时间、地点、人物上下场和动作的说明,对灯光、布景、效果等艺术处理的要求等)
4.幕:是戏剧作品和演出中的段落。按剧情发展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的变化、转换而划分。
知人论世
了解话剧
5.潜台词:角色台词的内在实质。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演员虽未说出,但观众可以意会。
6.戏剧冲突:戏剧受演出的时间空间条件限制,只有具有集中而强烈的矛盾冲突,才能吸引观众,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所以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的根本因素。
知人论世
(二)写作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化艺术事业蒸蒸日上,一批老艺术家也重新焕发了青春,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老舍在写现代题材的同时,又写了历史剧,主要是受1956年党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启示和鼓舞。老舍衷心拥护这一方针,并要为此做出贡献。老舍在回答为什么单写一个《茶馆》时说:“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从侧面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吗?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任务一 梳理情节,把握矛盾冲突
茶馆
梳理核心人物
裕泰茶馆老板王利发
吸鸦片的
唐铁嘴
有闲的旗人
松二爷
有闲的旗人
常四爷
当差的
二德子
吃洋教的
小恶霸马五爷
茶馆
梳理核心人物
保媒拉纤的刘麻子
因贫卖女的
康六
茶馆房东
阔少秦仲义
流氓头子
黄胖子
清廷特务
宋恩子
清廷特务
吴祥子
茶馆
梳理核心人物
宮里太监
庞太监
乡妇
乡妇女儿
被卖给庞太监的康六女儿
康顺子
茶馆
梳理核心人物
①下层劳动人民——
②有闲阶级——
③民族资本家——
④反动统治阶级的走狗或帮凶——
⑤社会渣滓——
第一幕人物众多,按照社会阶层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
王利发、李三、康六、老人、乡妇、小妞、康顺子
松二爷,常四爷
秦仲义
二德子、马五爷、庞太监、宋恩子、吴祥子
唐铁嘴、刘麻子、黄胖子
茶馆
梳理核心人物
梳理剧中主要事件,并探讨其揭示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情节 时代特征
唐铁嘴讨茶
二德子打人
马五爷施威
康六卖女
常四爷骂洋货
鸽子之争
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秦、庞交锋
茶客对话
常四爷谈国事被抓
庞太监买妻
大烟残害百姓,迷信思想盛行
官府残酷迫害百姓
帝国主义横行
农村经济破产,农民走投无路
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豪门骄奢,普通百姓人如草芥,还不如一只鸽子
民族资本家兴起
民族资本家和封建势力的博弈
百姓对变法漠不关心
言论不自由,好人遭殃
封建势力的荒淫
茶馆
梳理核心人物
剧中主要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矛盾冲突?
常四爷出直言、二德子抖威风
庞总管买妻、康六卖女
刘麻子兜售洋表、常四爷深表忧虑
达官贵人争鸽子、82岁老人卖货
秦仲义作势涨房租、王利发恭顺笑应酬
常四爷怜悯乡妇母女、秦仲义大谈实业救国
秦仲义舌战庞太监、众茶客纷议谭嗣同
特务宋恩子、吴祥子和常四爷的冲突
爱国者与地痞的矛盾
统治者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矛盾
民族资本家与封建小业主的矛盾
正义民众与民族资本家的矛盾
维新派与保守派的矛盾
保守派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茶馆
把握戏剧冲突
《茶馆》的戏剧冲突与以前学过的《雷雨》的戏剧冲突有何不同?
《雷雨》的戏剧冲突主要是周、鲁两家的冲突,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茶馆(节选)》各冲突是散点式的。虽出场人物众多,但并非以一、两个人为中心,每个人物都在自说自话。人物之间虽有戏剧冲突,但并不集中,也不激烈,且没有一个贯穿剧作始终的冲突矛盾,而是一碰即离,片言只字便达到高潮。虽然冲突不集中,但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又都暗示着全剧最大的冲突——人民与时代的冲突,由此构成社会的尖锐冲突,反映了社会的本质,是时代与社会冲突的侧面。
任务二 分析形象,品味语言风格
茶馆
王利发
◎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在动荡年代经营茶馆,后来也曾试图改良以顺应时代,善于经营。
◎茶馆的规矩“莫谈国事”表明他想避开政治,维持生计自保为上。常四爷赏乡妇母女面吃,他说“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反映出他自私自利的一面。
◎对唐铁嘴“我送给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
圆滑机灵,善于应酬
精明干练
胆小自私
偶有善意
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
其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小业主命运的真实写照。
茶馆
分析人物形象·常四爷
◎看到刘麻子身上的洋货,他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康六卖女儿,他忧虑“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乡妇卖女儿,他感叹“大清国要完!”
◎爱国的同时,痛恨洋鬼子和洋人的走狗,“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被宋、恩二人抓走时也坦言爱大清国,说“甭锁,我跑不了!”
◎当面训斥二德子,“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还斥责伤天害理的纤手刘麻子“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同情受苦受难、啼饥号寒的乡妇小孩,叫了烂肉面给她们吃。
忧国忧民
爱憎分明,敢作敢当
硬气仗义
常四爷
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茶馆
◎爱鸟、爱表,悠哉度日。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
◎心眼好,但胆小怕事。前面有试着调节常四爷与二德子的争执,结尾也有替常四爷解围,但最终也承认了“我听见了,他是说……”。从何全剧来看,他将全部精神寄托在鸟儿身上,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表明他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落没。
懒散无能
善良但胆小怯懦
松二爷
这个形象寄寓着作者对传统旗人生活及文化的反思,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腐朽。
茶馆
分析人物形象·秦仲义
◎开玩笑说要收回房子办实业,他梦想通过办大工厂搞民族工业来救国,胸怀理想,要做大事,最后却没有逃脱破产的厄运。这个形象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同时也证明办实业拯救不了中国灭亡的命运。
◎在于庞太监的交锋中,言语犀利,分寸不让,体现了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也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和成长。
胸怀实业救国理想
敢于反抗
秦仲义
茶馆
分析人物形象·秦仲义
◎把一切人都不放在眼里,对王利发摆出主子的态度,“看你这年轻小伙子会不会做生意”“迟早我把房子收回去”
◎面对乞讨的小妞和乡妇人,“轰出去”。
◎对常四爷买面给穷人的事表示不屑一顾,“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一碗面吃没有。”讲“实业救国”时颇有些——只有自己懂怎样救国,与保守势力的代表人物庞太监针锋相对,“我那点威风在您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等等,处处显示着他的身份地位与性格特征。
居高临下,咄咄逼人
缺乏同情心
自命不凡
秦仲义
这一形象揭示了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张扬的个性及其斗争性。
茶馆
分析人物形象
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赚昧心钱
唐铁嘴——麻农相士,算命骗人混吃混喝
二德子——打手、善扑营当差
宋恩子、吴祥子——封建势力的走狗,顺风倒的奸邪小人,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社会底层的地痞流氓,反映出社会的畸形与病态
茶馆
揣摩戏剧语言
老舍素来有“语言大师”之称。《茶馆》第一幕的语言有何特色?
①人物语言个性化。
如王利发语言中透着谦恭、周到和小心翼翼;常四爷的语言豪爽耿直,带有闯荡江湖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二德子的语言显露出无赖与无礼;刘麻子、唐铁嘴则满嘴流气。人物很多,台词有多有少,但都活灵活现,具有鲜明的个性。
茶馆
揣摩戏剧语言
老舍素来有“语言大师”之称。《茶馆》第一幕的语言有何特色?
②精彩的潜台词(讽刺幽默)
庞太监 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①
秦仲义 我早就知道!
茶客们忽然全静寂起来,几乎是闭住呼吸地听着。
庞太监 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②
秦仲义 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④
庞太监 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做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⑤
秦仲义 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⑥
庞太监 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⑦ 哈哈哈!
你敢改祖宗的章程,你就掉脑袋!
最好放聪明点,不然既没有命,更发不了财!
我还知道你秦仲义讲维新,威胁秦仲义。
我没你庞总管威风,以退为进,反唇相讥
我的财产哪能跟你庞总管比呢!
那咱们就各人亮亮各人的本事,斗一斗吧!
茶馆
揣摩戏剧语言
老舍素来有“语言大师”之称。《茶馆》第一幕的语言有何特色?
第一幕结尾“将!你完了!”和“大清国要完”一句遥相呼应,振聋发聩,一语三关,既是指棋局,又暗示受害者的命运,还象征着腐朽的清王朝,甚至是其他两幕的隐形结局,也达到了老舍“埋葬三个旧时代”的创作目的。
“将!你完了!”
②精彩的潜台词(讽刺幽默)
茶馆
揣摩戏剧语言
老舍素来有“语言大师”之称。《茶馆》第一幕的语言有何特色?
“甩闲话”“尊家”“搂下桌去”“官面上”等词语,逢人称“爷”的称谓,刘麻子的“您二位真早班儿”,二德子的“嗻”,常四爷的“我这儿正咂摸这个味儿”等语言,无不透着浓浓的京味儿。
“儿化”语言的使用,如“洋玩意儿”、“一块儿”、“烟泡儿”等儿化音也带有老北京风味;“烂肉面”“斗蛐蛐”等北京地域内的特有词汇的频繁出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北京人的日常生活。
③浓郁的北京方言——“京味儿”。
任务三 探究主旨,寻第一幕魅力
曹禺曾称赞《茶馆》第一幕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对于这“罕见”:
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
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写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编剧手法;
还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对事件与情节的选择。
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说说理由。
观点一:作者“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罕见”。
剧中的茶馆是个三教九流的会面处,可容纳各色人物。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在世界戏剧史上罕见的情形:一是人物众多,在《茶馆》第一幕里光是有台词的人物就有22个;二是人物杂陈,在《茶馆》第一幕里,社会身份殊异的人物——上至在宫廷内当太监总管的权力人物、家道殷实的民族资本家、吃洋饭的恶霸,下至卖小东西的老人、卖亲生女儿的乡妇——同处一个舞台空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
观点二:老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编剧手法“罕见”。
在《茶馆》第一幕里,有好几个仅仅出现在这一幕而又分量不小的戏剧人物,老舍让他们出场,通过他们的舞台亮相鲜明地反映出剧本所表现的当时中国社会的本质特征;完成使命之后,老舍又让他们“闪退”。尽管像马五爷、庞太监这样的人物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但这些人物又都能给观众与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种编剧手法罕见,即使是一闪而过的人物形象所产生的戏剧效果也不同凡响,让人难忘,从整体上呈现出了一幅时代的画卷。
观点三:老舍对事件与情节的巧妙选择“罕见”。
老舍善于选择事件和让人物亮相的情节。第一幕的时代背景是戊戌变法失败,顽固派获得了“胜利”,怎么来表现这个腐朽的“胜利”?老舍选择了“太监娶媳妇”这个情节,顽固派的腐朽与荒唐通过庞太监的腐朽与荒唐得到了充分的揭露。马五爷早就在茶馆了,但作者让他在二德子动手的时候亮相,马五爷短短的三句话就把这个小恶霸的气焰打了下去,也把压在旧社会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这座大山强调了出来。这种手法之妙罕见。
主旨归纳
第一幕描写清朝末年戊戌政变失败后的时代,在表面看似生意兴隆的裕泰茶馆里,却笼罩着一种凄惨、冷酷的气氛。破产农民康六被迫将十五岁的女儿卖给宫里的太监庞总管;正直、爱国的常四爷因为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进监狱;一心想办实业的维新资本家秦仲义和卫道的顽固派庞太监唇枪舌剑。从第一幕中,暗示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扩大,宫廷生活的腐败与荒淫,流氓地痞横行霸道,农民生活痛苦不堪,正直的爱国者惨遭镇压等。
剧本紧紧围绕茶馆这一典型环境,让各类人物先后登场,写他们的言行举止,写他们怎样活着、怎样死去,折射出黑暗腐朽的时代,形象地表现了旧中国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