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5 19:1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七年级下册
诗文名句
知识点一 古诗文名句
(一)记忆性默写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木兰诗》)
2.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木兰诗》)
4.____________,送儿还故乡。(《木兰诗》)
5.脱我战时袍,____________。(《木兰诗》)
6.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木兰诗》)
7.雄兔脚扑朔,_____;双兔傍地走,_____?(《木兰诗》)
8.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9.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10.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1.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2.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1.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
3.壮士十年归
4.愿驰千里足
5.著我旧时裳
6.对镜帖花黄
7.雌兔眼迷离 安能辨我是雄雌
8.独坐幽篁里
9.明月来相照
10.谁家玉笛暗飞声
11.此夜曲中闻折柳
12.双袖龙钟泪不干
1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14.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15.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16.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7.岱宗夫如何?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18.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19.__________________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20.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1.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22.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3.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24.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25.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13.凭君传语报平安
14.草树知春不久归
15.惟解漫天作雪飞
16.独怆然而涕下
17.齐鲁青未了
18.造化钟神秀
19.荡胸生曾云
20.会当凌绝顶
21.闻说鸡鸣见日升
22.不畏浮云遮望眼
23.柳暗花明又一村
24.箫鼓追随春社近
25.浩荡离愁白日斜
26.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27.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8.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杜牧《泊秦淮》)
29.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李商隐《贾生》)
30.政入万山围子里,_______。[杨万里《过松……店(其五)》]
31.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32.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赵师秀《约客》)
(二)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中用夸张手法表现木兰不远万里,跨越雄关险隘,迅速急迫地奔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运用对偶描写边塞夜景和军营苦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
4.王维在《竹里馆》中描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
5.漫步于古诗苑,你能感受到诗人的恋乡思亲情结。在春夜的洛城,李白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的曲调,不禁感叹:“______,_______。”
6.岑参《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6.化作春泥更护花
27.烟笼寒水月笼沙
28.隔江犹唱后庭花
29.不问苍生问鬼神
30.一山放出一山拦
31.黄梅时节家家雨
32.闲敲棋子落灯花
(二)
1.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4.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5.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6.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7.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晚春》中赋予花木以人的情思,表现它们珍惜最后的美好时光,争芳斗艳的句子是_____,______。
9.《晚春》一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它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0.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杜甫的《望岳》中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杜甫《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表达诗人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
14.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
7.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8.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9.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10.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1.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12.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13.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4.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15.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落花自比,表达自己不忘报国之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谬误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贾生》中借古讽今批评统治者不关心百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表现前进路上会有困难,不要被一时的成功迷惑而失长远目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五月,梅子黄了,江南的雨季来了,田野的歌声也响起来了,赵师秀将这种美丽诗化成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赵师秀的《约客》中含蓄表达诗人寂寞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6.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7.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18.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19.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20.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知识点二 文言文名句
(一)记忆性默写
1.山不在高,________。________,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2.斯是陋室,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3.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4.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5.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6.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7.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8.沧州南一寺临河干,__________,二石兽并沉焉。(纪昀《河中石兽》)
9.是非木杮,______________?(纪昀《河中石兽》)
10.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__________?(纪昀《河中石兽》)
1.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2.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
4.谈笑有鸿儒
5.无案牍之劳形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山门圮于河
9.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0.可据理臆断欤
(二)理解性默写
1.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幽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敦颐《爱莲说》中最能体现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敦颐《爱莲说》中表现莲虚心、刚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周敦颐《爱莲说》中表现莲声名远播又正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纪昀在《河中石兽》中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依靠主观想象而妄下定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3.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4.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5.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6.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 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第三部分 文言知识
(一)孙权劝学
知识点一 重点词语
1.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义:____今义:____
治: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博士: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2)但当涉猎 但:古义:_______ 今义:____
涉猎: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3)见往事耳 见: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
往事: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
(4)及鲁肃过寻阳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____
(5)即更刮目相待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
(一)孙权劝学
【知识点一】
1.(1)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 今义:单独,孤单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2)古义:只,只是 今义:但是
古义:粗略地阅读 今义:接触,涉及
(3)古义:了解 今义:看见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
(4)古义:到,等到 今义:赶上;比得上
(5)古义:另,另外 今义:改变;改换
2.一词多义
当:卿今当涂掌事 ________________
但当涉猎 ________________
3.其他实词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______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________________
(3)及鲁肃过寻阳 过:________________
(4)卿今者才略 才略:____________
(5)即更刮目相待 刮:__________
(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__________
2.掌管,主持 应当
3.(1)当道,当权
(2)推托
(3)经过
(4)才干和谋略
(5)擦拭
(6)知晓事情
4.虚词意义及用法
(1)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
(2)乃:蒙乃始就学 ________________
(3)与:与蒙论议 ______________
(4)者:卿今者才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
(6)而:结友而别 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 成语探源
1.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 特殊句式
1.肃遂拜蒙母。(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4.(1)介词,用 (2)副词,于是、就 (3)介词,跟、和 (4)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5)表感叹的语气词,相当于“啊” (6)连词,表顺承
【知识点二】
1.指三国吴之名将吕蒙 ,后亦以讥缺少学识、文才者。
2.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知识点三】
1.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2.倒装句,状语“以军中多务”后置
知识点四 重点句子翻译
1.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五 问题探究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六 文章中心
本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
【知识点四】
1.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借口)推辞。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3.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知识点五】
1.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2.要多读书,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见识。
【知识点六】
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
(二)卖油翁
知识点一 重点词语
1.通假字
(1)但手熟尔 ________ (2)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
2.古今异义
(1)睨之久而不去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2)但手熟尔 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
(3)尔安敢轻吾射 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
(4)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__
【知识点一】
1.(1)同“耳”,相当于“罢了” (2)同“勺”,勺子
2.(1)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2)古义:只,只是 今义:但是
(3)古义:怎么 今义:安定;安装等
(4)古义:接着 今义:因为
3.一词多义
(1)射:陈康肃公善射 ______
尔安敢轻吾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但手熟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尔安敢轻吾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类活用
(1)但微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射不亦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尔安敢轻吾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他实词
(1)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_____________________
(3)睨之久而不去 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康肃忿然曰 忿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康肃笑而遣之 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射箭 射箭的本领 (2)同“耳”,相当于“罢了” 你
4.(1)名词用作动词,点头 (2)动词用作名词,射箭的本领
(3)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5.(1)自夸 (2)放下 (3)斜着眼看,文中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4)气愤的样子 (5)慢慢地 (6)打发
6.虚词意义及用法
(1)以:公亦以此自矜 ______________
以钱覆其口 ______________
(2)而: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______________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______________
康肃笑而遣之 ______________
(3)之:睨之久而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微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我酌油知之 ____________
徐以杓酌油沥之 ____________
康肃笑而遣之 ________________
(4)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________________
以钱覆其口 ______________
(5)于:尝射于家圃 __________
(6)乎:汝亦知射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乃: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________________
6.(1)介词,凭、靠 介词,用,把
(2)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修饰
(3)代词,指陈尧咨射箭 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代词,指油 代词,指卖油翁
(4)代词,指陈尧咨 代词,指葫芦
(5)介词,在 (6)表疑问,相当于“吗” (7)副词,于是、就
知识点二 特殊句式
1.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 2.尝射于家圃。( )
知识点三 重点句子翻译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他,但手熟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四 问题探究
1.你从本文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五 文章中心
本文通过陈尧咨善射、卖油翁酌油入葫芦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知识点二】
1.省略句,省略主语“油” 2.倒装句,状语“于家圃”后置
【知识点三】
1.(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能射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2.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3.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4.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
【知识点四】
1.我从本文中学到了“熟能生巧”“术业有专攻”“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2.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当作进行宣扬的资本;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取长补短,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
【知识点五】
熟能生巧
(三)短文两篇
陋室铭
知识点一 重点词语
1.古今异义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古义:______ 今义:_____ (2)谈笑有鸿儒 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
(3)可以调素琴 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
2.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苔痕上阶绿 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丝竹之乱耳 __________
(5)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
陋室铭
【知识点一】
1.(1)古义:德行美好 今义:散布得远的香气
(2)古义:大 今义:鸿雁 (3)古义:调弄 今义:调整
2.(1)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2)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得有神异
(3)上:名词用作动词,长到 绿:形容词用作动词,变绿
(4)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5)使动用法,使……受到劳累
3.其他实词
(1)斯是陋室 斯:____
(2)谈笑有鸿儒 鸿儒:__________
(3)往来无白丁 白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以调素琴 素琴:______________
(5)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____________
(6)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__________
形:____________
4.虚词意义及用法
(1)则:有仙则名 __________
(2)之:无丝竹之乱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
3.(1)这
(2)博学的人
(3)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4)不加装饰的琴
(5)世俗的乐曲
(6)官府文书 形体、躯体
4.(1)连词,就
(2)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宾语前置的标志
知识点二 特殊句式
何陋之有?( )
知识点三 重点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四 问题探究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五 文章中心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节操和______________的情趣。
【知识点二】
倒装句,宾语“何”前置
【知识点三】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3.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4.有什么简陋的呢?
【知识点四】
1.示例1: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2: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2.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知识点五】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爱莲说
知识点一 重点词语
1.古今异义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
2.一词多义
远:香远益清 ______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
3.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香远益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他实词
(1)可爱者甚蕃 蕃:____
(2)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____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染:______________
爱莲说
【知识点一】
1.古义:竖立 今义:栽种
2.远播 从远处
3.(1)蔓: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茎
(2)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4.(1)多 (2)只 (3)沾染(污秽洗 )
(4)濯清涟而不妖 濯:____
涟:______
妖:__________
(5)香远益清 益:______
(6)亭亭净植 亭亭:____________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______________
(8)陶后鲜有闻 鲜:____
(9)宜乎众矣 宜:______
5.虚词意义及用法
(1)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______________
(2)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
(3)者: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________________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
(4)之:水陆草木之花 ______________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水波 艳丽 (5)更加
(6)耸立的样子 (7)亲近而不庄重 (8)少 (9)应当
5.(1)连词,表转折 (2)语气助词,可不译
(3)“者也”表判断 ……的人
(4)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知识点二 特殊句式
1.莲,花之君子者也。( )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知识点三 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四 问题探究
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五 文章中心
文章通过对莲的______________的描写,歌颂了莲____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1.判断句
2.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知识点三】
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污泥中长出却没有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的艳丽。
2.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旁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3.(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4.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知识点四】
1.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2.作者感慨世上像自己一样爱莲的人很少,也感慨生活中像自己一样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3.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
【知识点五】形象和品质 坚贞 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豁达的胸襟
(四)河中石兽
知识点一 重点词语
1.古今异义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2)二石兽并沉焉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3)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
(4)是非木杮 古义:____ 今义: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1)重:僧募金重修 __________________
乃石性坚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________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________________
众服为确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一】
1.
(1)古义:水边 今义:牵连,涉及
(2)古义:一起 今义:合在一起;并且等
(3)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 今义:物理学
(4)古义:这 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
2.(1)chónɡ,重新 zhònɡ,分量较大,与“轻”相对
(2)介词,被 动词,成为 动词,认为是或是
3.词类活用
(1)棹数小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他实词
(1)山门圮于河 圮:______
(2)阅十余岁 阅:____________
(3)求二石兽于水中 求:______
(4)竟不可得 竟:____________
(5)曳铁钯 曳:____
(6)湮于沙上 湮:______
(7)不亦颠乎 颠:____________
(8)如是再啮 啮:____________
(9)转转不已 已:______
(10)遂反溯流逆上矣 溯流:______
(11)可据理臆断欤 臆断:____________
3.(1)名词用作动词,划(船) (2)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4.(1)倒塌 (2)经过,经历 (3)寻找 (4)终了,最后 (5)拖
(6)埋没 (7)颠倒,错乱 (8)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9)停止
(10)逆流 (11)主观地判断
5.虚词意义及用法
(1)于:山门圮于河 __________
(2)乎:不亦颠乎 ________________
(3)其:其反激之力 ____________
(4)之:闻之笑曰 ______________
当求之于上游 ______________
其反激之力 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 特殊句式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
2.求之地中。( )
3.棹数小舟。( )
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5.求二石兽于水中。( )
6.当求之于上流。( )
7.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5.(1)介词,在 (2)语气词,表反问 (3)代词,指水 (4)代词,这件事 代词,指石兽 结构助词,的
【知识点二】
1.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2.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3.省略句,省略主语“僧” 4.省略句,省略宾语“之” 5.倒装句,状语“于水中”后置 6.倒装句,状语“于上流”后置 7.被动句,“为”表被动
知识点三 重点句子翻译
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四 问题探究
文章中两次写到了“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五 文章中心
本文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从中悟出了天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知识点三】
1.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2.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湍急的河水冲走呢?
3.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知识点四】
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知识点五】
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