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
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 辽、夏与北宋的和战
1.背诵北宋、辽和西夏的建立者、建立时间以及民族,了解三个政权在对抗中的优劣关系。
2.通过分析“澶渊之盟”的影响,理解北宋屈辱求和的积极作用。
3.重点:契丹的兴起与北宋政权的建立;契丹与北宋的关系。
1.契丹的兴起
(1)契丹的兴起:①背景: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②崛起:辽河流域的 契丹族 崛起。
(2)契丹国的建立:①建立:契丹首领 耶 ( http: / / www.21cnjy.com )律阿保机 统一各部,916年在 上京 称帝,建立契丹国。②发展:阿保机在位期间,重用 汉人 ,发展 农业生产 ,创制文字,制定 法律 。③结果:契丹逐渐成为 北方 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后来,契丹改国号为 辽 。
*想一想:一些国家的语言中用“契丹”的音译称中国,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契丹族与汉民族的融合,契丹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也说明了契丹政权曾经强盛一时。
2.陈桥兵变
(1)北宋的建立: 960 年,后周大将 赵匡胤 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定都 东京 ,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 宋太祖 。
(2)统一中原和南方: 宋太祖 赵匡胤和他的弟弟 宋太宗 赵光义用了近20年的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 中原 地区和南方。
*想一想: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有什么意义
结束了唐朝中后期以来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战乱局面,有利于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和经济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3.澶渊之盟
(1)背景:①1004年秋,辽军大举南下攻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逼近 澶州 ,东京震动。②北宋有的大臣主张南逃,宰相 寇准 力主 宋真宗 御驾亲征。③真宗抵达澶州,宋军士气大振,击退辽军。
(2)宋辽和议: 1005 年,宋辽在澶州达成和议,双方约定各守边界,这就是 “澶渊之盟” 。
(3)影响:此后,辽宋之间100多年保持和平往来, 经济文化 交流得到加强。
4.宋夏和战
(1)西夏的建立: 党项族 是羌族的一支。1038年,党项族首领 元昊 称帝,国号大夏,建都 兴庆 。夏在宋的 西北 ,史称西夏。
(2)宋夏和议:1044年, 宋夏 订立和议。
(3)影响:以后几十年间,双方在边境地区进行 贸易 ,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议一议: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的原因是什么
①西夏虽然在战争中多次取得胜利,但耗费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大量的人力、财力。②战争也破坏了双方的正常贸易,中断了北宋对西夏的粮食供应,西夏人民反对战争。③西夏、北宋政权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的杰出首领,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提示:从其统治措施、辽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耶律阿保机在位期间,重用汉人,发展农业生产,创制文字,制定法律。契丹逐渐成为北方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
耶律阿保机经过多年的征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北方各族统一在自己的政权统治之下,建立起幅员广阔的辽王朝。密切了北方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推动了契丹及北方各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也为日后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探究问题二】北宋军民抗击辽、西夏南侵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辽和西夏的南侵是掠夺性战争,北宋军民抗击辽和西夏的南侵是正义的,维护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相对稳定,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探究问题三】如何认识“澶渊之盟” (提示:从“澶渊之盟”的性质、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恶化了北宋的财政状况,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促成因素之一。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稳定状态,双方开展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