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练闯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单元习题课件 第三单元(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秋练闯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单元习题课件 第三单元(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8-26 08:53:41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11.中国石拱桥 1.走近作者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桥梁学家、教育家。20世纪30年代他主持修建的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成为中国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晚年编写了《中国古桥与新桥》等。3.主题解说
文章抓住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4.重点聚焦
师: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其特征如何?赵州桥和卢沟桥各有怎样的结构特点?
生甲: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形态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生乙:赵州桥的结构特点:①只有一个弓形大拱(最长、无坡);②拱肩上各有两小拱(省料、防洪、美观);③28道拱圈拼成大拱(独立承重);④结构匀称,环境和谐,古朴美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生丙:卢沟桥的结构特点:①十一个拱联成整体,坚固;②桥面用石板铺砌成,平坦;③石栏上雕刻有狮子,美观。
5.写作借鉴
(1)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引用这几种说明方法。如说明中国石拱桥特点则举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而且两例可以互相对照和补充,这是举例子。列数字为“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2)选材具有代表性。说明中国石拱桥特点,选了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桥——赵州桥、卢沟桥,令人信服。
(3)说明顺序恰当,层次分明。本文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在说明桥梁结构时,又是由整体到局部为序,三座桥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序。
(4)语言准确,说明严谨。如“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几乎”与河面平行。上面一些“概数”的运用,是“约略”之意,列数字起了准确说明的作用,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6.知识链接
说明文
(1)【概念】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物而给人以知识的文体。
(2)【分类】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3)【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引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4)【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5)【说明结构】常见的说明文结构有:总分式(总—分,总—分—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
(6)【说明语言】说明文语言最基本的特征是:准确、严密、简洁。在准确的前提下,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不拘一格。兴必虑衰,安必思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译文】兴盛时要考虑到衰败,平安时要想到时刻都会有危险。
【感悟】应当在平安无事时保持清醒的头脑,顺利时要想到困难、挫折会不期而至。只有居安思危,才能催人奋进,积极进取,面对困难时才能无所畏惧。chèn pǔ xiào sǔn dǒu Xiáo 崇 墩 谐 姿 跨 D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B.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C.《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
D.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点拨:A项语气为陈述语气,将问号改为逗号;B项将引号内的句号移至引号外;D项将三个顿号改为逗号。C4.下列语段存在两处语病,请指出并改正。
①筑路工人在铺设水泥路面的时候,隔五六米就要留条缝隙,叫“伸缩缝”,为的是防止热胀冷缩不拱坏路面。②日升月降,潮起潮落,万事都有轻重缓急。③人生也需要一道缝隙,给自己也给别人一个喘息的时机,一个让情感得以释放。④海阔天空,你才能心荡神驰,精神抖擞。
错误一: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去掉“不拱坏路面”中的“不”②在“得以释放”后加“的空间”5.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
(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
(4)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 )
(5)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举例子下定义6.仿照示例,用简要的语言介绍画面。示例(左上图):赵州桥有一个大拱,像一张弓。大拱的两肩上,有两个小拱,拱上加拱,使桥身显得更加美观。
奥运五环(右上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五个圆环构成,代表世界五大洲;五个圆环两两相交,环环相扣,代表世界人民团结一心。7.(2014,宜宾)桥,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并给人以美感。现实生活中有“梁桥、浮桥、吊桥、立交桥”,人们还赋予“桥”更多含义并造出了不少新词,如“商桥、书桥、鹊桥、汉语桥”等。请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对“汉语桥”进行解说,不少于20字。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已成为各国大学生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在中国与世界各国青年中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是由孔子学院举办的中文比赛,分为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汉语桥——在华留学生中文比赛和汉语桥——商务汉语大赛。8.综合性学习:桥文化。
桥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为增进对它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参与“桥文化”的探究,感受它的艺术魅力。
(1)【桥之名】按提示,说出下列各式各样的“桥”。
①用石头砌成、桥洞呈弧形的桥叫做__________
②使道路形成立体交叉的桥称为_________
③传说中,喜鹊在天上搭的桥名曰____________
④雨后彩虹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石拱桥立交桥鹊桥人间天上的桥(2)【桥之美】展开与联想,感受诗句所表现的桥之美。
①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美在____________
②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 美在______________
③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苍龙背上行。 美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桥之韵】生活中还有许多无形的桥,请参照示例,另写一句。
示例:严复将西方文化传播到中国,搭建了通往西方文化的桥梁。
考试失利之后,老师为我详细地分析了失利的原因,为我搭起了通往成功的桥梁。气势恢宏桥长无与伦比诗情画意(或“桥上桥下景物融为一体”)请阅读“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这部分内容,然后答题。
9.品读选文,概括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10.选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赵州桥的特点,这种说明方法叫__________,其中(一)(二)(三)方面着重说明赵州桥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四)方面着重说明赵州桥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这四个方面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
11.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赵州桥的?
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分类别结构坚固(技术水平)形式优美(艺术价值)由主到次的逻辑12.“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一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说明只是当时可算,而现在就不一定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去掉后说明语言就不严密准确。
13.“这个创造性的设计”指的是什么?其优点是什么?
指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优点: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涨水的时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14.选文在遣词炼字方面颇具功夫。用“_____”一词突出赵州桥在世界石拱桥史上的地位与成就;用“_____”一词表明赵州桥造成后使用至今的悠久历史;用“__________”一词来介绍赵州桥施工技术的独具匠心;用“_______”一词赞颂设计者的不凡智慧,无一字不自然贴切,简明朴实而又妙趣横生。著名最古巧妙绝伦杰出江东桥
①江东桥是我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它与泉州的洛阳桥、晋江的安平桥、福清的龙江桥,合称为古代“福建四大石桥”。近年又被《世界之最》书籍列为世界最大的石梁桥。据《读史方舆纪要》称:“江南石桥,虎渡第一。”
②江东桥这段溪流,古称柳营江,原是通津渡口,桥因“在郡之寅方”,寅属虎,故称虎渡。这里两岸峻岭对峙,万壑并趋,江宽流急,波涛汹涌,驾舟渡江,进寸遥尺,令人触目惊心。桥梁专家茅以升说,江东桥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桥梁文化研究具有举世瞩目的价值。2001年,江东桥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国古代桥梁史上,江东桥以其桥梁跨度大、桥板长、重量重(石板条长达18米,重达100多吨,最重达200多吨)占有重要地位。 江东桥在世界桥梁史上也有显著地位。如英国的李约瑟博士亲临考察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这样评价:“在中国的其他地方和国外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可同它相比的。”③江东桥始建于南宋嘉定七年(1214)。南宋嘉定七年,郡守庄夏始于此垒石为桥墩,但因水深流急,难以奏效。一天,工匠看见老虎负子渡江,于是沿虎渡水线选址筑墩,终于成功,因此称为“虎渡桥”。嘉熙元年,漳州郡守李韶倡改铺石板为桥面,后经元、明、清历代屡次修复。这是一座梁式大桥,总长约335米,某些石梁长达23.7米,沿宽度用三根石梁组成,每根宽1.7米,高1.9米,重达200多吨。④明嘉靖十六年(1537)代巡李翔谋建石梁桥,由郡守孙裕组织施工,不久,因调职未果;嘉靖十八年(1539)代巡侍卿王石沙再次拔帑兴修,并由郡守顾四科募民施工,经民众努力,隔年冬,新石梁桥落成。“石梁长八十尺,宽、厚各五尺,酾水一十五道,一道三梁,疏之以广其道,以板石横弥其缝,广二十尺,长二千尺,皆新制也。”梁石最重近二百吨。在古代要开采如此巨大石梁,其难度是难以想象的。且用什么办法、什么工具将如此石梁运至江边,架上桥墩,至今还是一个谜。这样“上重下坚,相安以固。涨不能没,湍不能怒,火不能热,飓不能倾”,实是建桥史上的奇迹。⑤如今石梁仍稳架桥墩之上,成为一大奇观,吸引中外许多学者、游客。
⑥为更好地保住江东桥,2001年6月25日,江东桥作为宋代古建筑,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5.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文章第②~⑥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江东桥;时间顺序。
16.第③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江东桥造型雄伟、结构坚固的特点。17.第④段中加点的“近”字能否删掉?说说你的理由。
不能。因为“近”说明不到二百吨,只是很接近,符合客观事实,去掉后就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
18.与《中国石拱桥》一文相比,两篇文章都重点说明了石拱桥的什么特征?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19.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数字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如“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一句,人们通过句中一系列的数字,可以准确地了解卢沟桥的规模。
请你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动物。(100字左右)
东北虎的肩高1米左右,平均全长约3.5米(尾长约1米),体重最重可达350千克。成年东北虎的爪长达十多厘米;其牙齿强大,一般为28到30颗,其中犬齿长达6厘米。锋利的爪和犬齿是它身上最厉害的武器。课件18张PPT。12.桥之美 1.走近作者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狮子林》《长城》等;散文集有《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美丑缘》等。3.主题解说
这篇课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在此时焕发出新的灵性与生命力,告诉我们: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4.重点聚焦
师:文章第四自然段举了四个例子,有什么作用?
生甲:第一个例子,是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令人觉得神清气爽。第二个例子,是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构成阳刚与阴柔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美。生乙:第三个例子,是写长桥之美。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第四个例子写的是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作者说风雨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受形成对照。
生丙:四个例子,意在说明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各不相同,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进而说明桥在不同环境中所起的形式美,即具有审美功能。jùn fú shè xiān yùn jìng 驻 缀 销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破坏人的兴致。 ( )    
(2)停止脚步。 ( )
(3)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
(4)指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定。( )煞它风景驻足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前瞻后顾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 )
(2)“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
(3)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 )打比方列数字引用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B.华人游子用他们所钟爱的音乐方式,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的歌曲。
C.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D.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点拨:A项缺少主语,将“通过”或“使”删去;B项语序不当,应为“大量优秀的歌曲”;D项词语搭配不当,“加快”的是“速度”,而“规模”要与“扩大”搭配。C5.仿写。
(1)桥寄寓着丰富的文化现象,传统的俗语中有许多是与桥有关的。请依照示例再写一个句子,并说说这个俗语的意思。
示例:船到桥头自然直——意谓事先不用着急,到时候问题总可以解决。
我的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写一句话。
示例:友谊是一座桥,连接着同学们火热的心。书本是一座桥,带着我们走向知识宝藏的大门。
我的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比喻资格老,经验多,见过的世面广。自信是一座桥,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6.欣赏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给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示例:如此优良 (2)结合实际,说说这幅画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一些所谓“优良工程”,实则为豆腐渣工程,建筑和监管存在很大问题。水乡的桥(2014,枣庄)
陈从周
提起“江南水乡”,不由使人想到“户藏烟浦,家具画船”一些水乡景色,每当杏花春雨,秋水落霞,更令人依恋难忘了。这明秀柔美的江南风光,是与形式丰富多变的水上桥梁有所分不开的。它点缀了移步换影的景色,刻画了水乡的特征,同时又解决了交通问题。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地从功能与艺术两方面来处理了复杂的水乡交通,美化了村镇城市的面貌。
在水道纵横、平畴无际的苏南、浙北地带,桥每每五步一登、十步一跨,触目皆是。在绿满江南的乡村中,一桥如带,水光山色,片帆轻橹,相映成趣。但在城镇中,桥又是织成水乡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当舟临其境,必有市桥相迎,人经桥下,常于有意无意之中,望见古塔钟楼,与夹岸水阁人家。数篙之后,又忽开朗,渐入柳暗花明的境界。这些水乡的桥,因为处于水网地带,在建造时都是运用了“因地制宜”与“就地取材”的原则,在结构与外观上往往亦随之而异。例如,在涓涓的水流上,仅需渡人,便点一二块“步石”,或置略高出水面的板梁,小桥枕水,萦洄村居。在一般的河流上,大多架梁式桥,或拱桥,因河流的广狭及行船的多寡,又有一间(拱)、三间(拱)乃至五间(拱)的。上海青浦的放生桥,横跨漕港,是上海地区最大的石拱桥。江南水乡,河流纵横多支,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往往数桥相望,相互“借景”成趣;亦有在桥的平面上加以变化来解决这个矛盾,浙江绍兴宋宝佑四年(公元一二五六年)建的八字桥,因为跨于三条河流的汇合处,根据实际需要,在平面与形式上有似“八”字。为便利行船背纤用的“挽道桥”,多数是较长的,像苏州的宝带桥建于明正统七年至十一年(公元一四四二——一四四六年),为联拱石桥。计孔五十三,其中最高三孔以通巨舟。这类长桥中著名的还有吴江的垂虹桥(建于元泰定三年,公元一三二六年),而于绍兴尤为常见。长桥卧波,若长虹,似宝带,波光桥影,使水乡的绮丽更为增色。桥的形式以拱桥变化最多,有弧拱、圆拱、半圆拱、尖拱、五边形拱、多边形拱等。青浦普济桥为宋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建造,迄今已快七百年了,古朴低平,共拱券结构,不失为我国桥梁发展中的重要物证。绍兴广宁桥为多边形拱桥,重建于明万历二年(公元一五七四年),雄伟坚挺,桥心正对大善寺塔,为极好的水上“对景”。在建筑材料方面,不论梁式桥与拱桥,皆以石料为主,不过亦有少数砖木混合结构与木结构的。砖木混合结构桥,去冬在青浦发现一座元代桥梁,名为迎祥桥,可称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它巧妙地运用了石柱木梁及砖桥面,秀劲简洁,宛如近代桥梁。除了桥的本身外,尚有用附属建筑来丰富美化它,苏州横塘古渡的亭桥便是平添一景。宝带桥桥边,还置小塔、石狮,桥堍又建石亭,使修直的桥身起了轻匀的节奏。水乡的桥是那么丰富多彩,经过了漫长岁月的考验,到现在还发挥其作用,不论在艺术的造型上,风景的点缀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的结晶。如今,我国桥梁工作者正从这些宝贵的遗产中,推陈出新,创造着不少既有民族传统,又适合今日功能的新型桥梁。7.本文主要抓住了水乡的桥的什么特点进行说明?(★)
功能与艺术(交通、审美及建筑艺术价值)8.文章是按照这样的说明顺序展开的:先谈江南风光与水乡桥的关系→桥与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的能力,可以先把握每一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对相近内容进行整合,最后根据题目提示内容进行答题。
9.第三段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通过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长桥“长”的特点,通过打比方生动地说明了长桥的艺术美。“因地制宜”与“就地取材”桥的形式的变化建筑材料和建筑艺术10.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但在城镇中,桥又是织成水乡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不能删,因为“之一”是说桥只是织成水乡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的一种,去掉了说明织成水乡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只有桥这一种,不符合实际,“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的感情,请你说说文章饱含了什么感情?
作者在介绍水乡的桥的建筑的艺术的时候,自然地流露出他对江南水乡及水乡之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流露出他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的赞叹之情。阅读范题 见第39页第7题
范题点拨 第7题考查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能力。答此题,要抓住关键句子及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文中“它点缀了移步换影的景色……美化了村镇城市的面貌”这两句话,总领了全文,指出了说明对象——水乡的桥特征体现在功能与艺术两方面,即具有交通功能和审美及建筑艺术价值。
智慧锦囊 考查把握说明对象特征是说明文阅读的考查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很多,例如:说明对象的特征
①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②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A.从标题着眼;B.从分析材料入手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课件28张PPT。13.苏州园林  1.走近作者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潘先生在难中》,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2.结构图解3.主题解说
本文以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作了形象深刻的介绍,从而显示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突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表达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赏之情。4.重点聚焦
师:作者是怎样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的?
生甲: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生乙: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生丙: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苏州园林的总特征作为线索贯穿全篇。5.写作借鉴
(1)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征。①作比较: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②举例子、打比方:以几条园里的古藤为例,打比方、举例子生动形象地说明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③分类别:池沼分两种:一种宽敞,一种成河道模样。④摹状貌:“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相间”,生动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
(2)语言准确、严密。如:“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中的“务必”“无论”“总是”表明设计者坚定的追求,起强调突出作用。表明用语准确,严密。又如:“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中的“大多”在范围上限制,概括一般现象,不排除个别池沼没有引用活水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6.知识链接
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说明的实用性很强,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但是,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可以简明平实,也可以生动活泼。
简明平实的语言,人们称之为平实说明。平实说明就是对需要说明的事物做知识性表述,其目的是从知识的层面上给读者以教益。例如课文第一段,用数据说明苏州园林景点之多,用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使读者首先对苏州园林有一个整体印象。
生动说明就是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对需要说明的事物做详细解说。就表达方式而言,以说明为主,穿插描写和议论、抒情,以增强可读性。这篇课文大部分采用的是生动说明,例如“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是不讲究对称的”这一段文字,作者先用描写介绍园林的回廊布局方式,然后用议论分析这样布局的原理,使读者既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道经第二十五章》
【译文】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上天依据于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感悟】苏州园林是效法自然的杰作。作为自然之子,我们要走进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为人、处事、学习和工作。hè zhǎo zhēn 鉴 镂 榭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_____(标签 标本 标志)。
(2)谁如果要 ______(欣赏 鉴赏 鉴别)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3)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_______(完好 美好 完美)的图画。
(4)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________(赞扬 赞颂 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标本鉴赏完美赞叹3.填入下面这段话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A., : 。 “ ”, B., : 。 《 》
C.。 : , , 。 D.。 ; 。 《 》A4.(2014,淮安)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
近日,淮安市政府启动了运河文化长廊建设项目。①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使淮安城市品位得以提升。这长廊北起清江大闸口,南至淮安医堂子巷,位于其中段的是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②建成后,游客可以从中领略世界运河文化的魅力无穷。
修改①:
修改②: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删去“使”。语序不当,把“无穷”调到“魅力”之前,或去掉“无穷”。5.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3)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
(4)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举例子作比较引用打比方,作比较6.(2014,雅安)下列句子排列准确的一项是( )
①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③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④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A.②③①④⑤  B.②③④①⑤  C.①④②③⑤  D.②①④③⑤D7.(2014,南平)为打造绿色旅游城市,武夷山市实验中学开展征集武夷山旅游广告语的活动,请你从下面征集到的广告语中选择一则品析其妙处。
A.地球之绿肺,世界之氧吧。 B.茶香飘万里,山水迎八方。
A.运用比喻(或对偶),突出了武夷山的绿色环保和清新空气。
B.运用夸张(或对偶、拟人),展现了武夷山丰富的茶资源和山青水秀的美景。(同时体现了武夷人笑迎八方客的热情。)8.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本文,班内开展了以“话说苏州园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巧对对联】苏州园林的美景令人陶醉,同学们为了表达对它的赞美,拟写了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桂林山水甲天下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还原】下面是一首吟咏苏州的“怡园”的诗歌,次序已被打乱,请结合课文第4段的顺序把这还原。
①水芝开出似车轮 ②便有红鱼跳绿萍 ③石幢一夕桃花雨 ④叠石疏泉不数旬
原诗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苏州园林冠江南④①③②(3)【拟写标题】学校电视台拟拍摄《话说苏州园林》的电视片,请结合所了解的苏州园林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该电视片计划从“建筑”“历史”“文学”“旅游”等角度各拍一集,请你参照已经定好的一集标题(四字语),在其他三个角度中选写两集电视片的标题。
“历史”:自然遗风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建筑巧夺天工文学诗词沃土旅游登临胜地(2014,云南)请阅读“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这部分内容,然后答题。
9.简要说明选文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总说 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基本原则和实际效果,总的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引出下文的分说内容。
10.选文第②段除了用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种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或追求自然之趣的特点。11.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假山堆叠的艺术性、追求池沼布局的自然之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或: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12.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的画意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栽种方面: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草树木四季常青;修剪方面:不讲求整齐划一。(意思对即可)13.下列加点的词语能删去吗?为什么?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不能去掉。“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用在这里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桥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
14.认真阅读选文第⑤自然段,说说文中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是如何形成的。(也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①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②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江南园林之美
刘妍静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中国古典园林中有着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也有着玲珑剔透、格调雅致的江南园艺,从而被举世公认为世界艺术之瑰宝。
中国的江南园林大多是在城市中或近郊之处营造起来的以山水为骨干、饶有山林之趣的宅园,大多为封建时代的官员、文人、士大夫所筑,是他们生活起居和进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有着供人居住和休闲的功能。江南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景物和精神境界为最终目的,汇集了绘画、诗词、建筑艺术等诸多元素,讲究立意,注意意境,追求一种诗情画意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尽管它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山水园林,但在布局上讲究完整、自由、朴素建筑,厅堂的随意安排,结构上的不拘定式,亭榭廊房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的那种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色彩上的栗色、墨结等偏冷的色调讲究明丽与幽深,使得江南的园林有着“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艺术趣味。可以说江南园林是“立体的画,形象的诗”。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园林的主体是自然风光,亭、台、楼、阁的参差,廊房的宛转曲折,在物质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江南园林的布局,尤其注重整体关系,“园林妙处,在虚实互映,大小对比,高下对称”。清代文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也谈到园林的布局:“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截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深或浅,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这种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尤其是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江南园林更是受到文人画的直接影响,更注重诗画情趣,意境创造,其审美多倾向于清新高雅的格调,所以,在园林艺术中有“绘画乃造园之母”之说,如无锡的寄畅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充分体现了园林艺术的特征。“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誉,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些园林占地面积不大,采用变幻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富于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园林有以景取胜、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这种建筑形态是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创造。
江南园林的空间布局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特别是受文人画的影响,追求一种深远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是江南园林的空间艺术形式给予我们现代生活极大的影响,比如我们现在最关注的居住环境,城市中的人造自然景观,这一切都是借助江南园林的空间艺术处理手法来将大自然中的山水景观与我们的生活环境巧妙地相结合。汲取古典园林之精华,创造设计出现代化的、又不失中国传统文化的园林空间已成为现代建筑设计所追求的方向。园林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园林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明的需要,园林又是社会的物质福利事业,是现实生活水平的实境,所以,园林不仅要满足人们物质文明的需要,还要根据人们的审美要求、功能要求等内容,创造出景色优美、环境卫生、舒适方便的园林空间,使之既有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又有强烈的现代生活气息。15.在课文《苏州园林》中,作者认为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在本文中哪些语句可以呼应《苏州园林》中的这一观点?
厅堂的随意安排,结构上的不拘定式,亭榭廊房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的那种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
16.第四自然段画线句中的“这种造园艺术”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江南园林的布局特别注重整体关系。17.无锡的寄畅园、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在园林艺术上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都受到文人画的直接影响,注重诗画情趣与意境创造,追求清新高雅的审美格调。
18.对于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形态,作者是怎么看待的?
作者认为这种建筑形态是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创造。19.苏州园林历史文化悠久,建筑风格独特,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推崇。同学们,在你的身边,一定也有许多名胜古迹,有的虽名不见经传,但同样吸引了当地的游客,你能用导游词的形式向大家介绍其中的一处吗?
游客朋友们,你们好!现在,我们站在黄果树瀑布前。黄果树瀑布是我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瀑布之一。黄果树瀑布高68米,加上瀑上瀑6米,总高74米,宽81米,夏秋洪水暴涨,瀑布如黄河倒倾,峭壁震颤,谷底轰雷,十里开外,也能听到它的咆哮;由于水流的强大冲击力,溅起的水雾可弥漫数百米以上,使坐落在瀑布左侧崖顶上的寨子和街市常常被溅起的水雾所笼罩。游人谓之“银雨洒金街”。 ……数百年来,黄果树瀑布的雄姿一直为许多文人学者所惊叹。清代贵州著名书法家、“颐和园”三字的题额者严寅亮在“望水亭”题写的对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需梭织天生成”,更是形象而生动地概括了黄果树瀑布的壮丽景色。朋友们,希望我的讲解令大家满意,希望美的享受永留心间。课件25张PPT。14.故宫博物院  2.主题解说
本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突出表现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艺术风格。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3.重点聚焦
师: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生甲: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并且设施奇巧,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色彩壮丽,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生乙: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故宫的核心,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生丙:太和殿又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其雄伟壮丽的外观,布置精美的内景,和谐统一的布局都体现了故宫建筑的风格特点,因此无论是历史意义还是艺术价值都最具代表性。
4.难点突破
师: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故宫博物院。作者运用了什么顺序说明故宫博物院?
生甲:本文大体是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依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是沿着参观路线来介绍的,根据课文可以列出路线图来。生乙:具体地说就是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武英殿、文华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
5.写作借鉴
(1)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全文的结构,有分有合。文章的第2、16两个自然段,前后呼应地写了故宫的整体布局、外观概貌和建筑特点。文章的主体部分,又把故宫分成“前朝”和“内廷”两部分,依次介绍。这样,有分有合,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又富于变化。(2)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全文以说明宫殿的建筑结构布局为主,说明历史沿革为辅;详写宫殿状貌,略写其中的文物;详写重点宫殿,略写其他宫殿;“前朝”详写太和殿。
(3)说明方法恰当多样:在说明故宫建筑群的规模时,用了一些具体数字来说明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的特点。在写“前朝”、“内廷”的建筑特点时,又用了作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它们的异同。文中,还适当运用了打比方、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增强了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4)说明中穿插描写、记叙、议论、抒情。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译文】人民大众最重要,国家政权次之,国君为轻。
【感悟】这句话承认了人民大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因此,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应是执政的理念。zhàn zǎo zhóu qìnɡ pán kūn 穆 鳌 乾 矗 琉 銮 A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没有一个人不令人惊叹!
B.故宫建筑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智慧。
C.雍正后,中和殿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
D.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D4.下面这段文字的恰当顺序是( )
①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 ②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 ③背后是雕龙屏。 ④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 ⑤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A.②⑤①③④  B.④①③②⑤  C.①③⑤④②  D.④③①②⑤
点拨:按照空间顺序,由正中到上面,由背后到两旁,再具体说明。B5.仿写。
初中两年的语文之旅,我们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接受着心灵的熏陶,受益匪浅:走进黄土高原,惊叹于安塞腰鼓热烈奔放、震天动地的磅礴气势;登上地球之巅,敬佩于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置身于苏州园林,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漫步故宫博物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豪于我国园林建筑追求自然、着眼画意的杰出成就 震撼于故宫建筑群宏大壮丽、布局统一的独特风格6.观看图片,阅读材料,结合《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说说北京故宫吉祥物“美美”的寓意。
北京故宫吉祥物于2014年11月23日亮相,名为“壮壮”“美美”。如图:“壮壮”的寓意:“壮”体现龙特有的力量,以形容明清紫禁城这座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建筑群给人们心理上的震撼感受。“美美”的寓意:“美美”有“凤”的元素,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美”的体现,代表“美中之美,结合众美”,象征着故宫博物院所藏的180多万件古代艺术珍品所传达的中国传统美学内涵。7.口语交际。观看图片,然后答题。故宫铜缸被刻“梁齐齐到此一游”(1)面对故宫铜缸刻的字,有网友在微博上发文:“梁齐齐故宫喊你回家剁手!”你认为这样做对吗?
我认为这样做不妥。“故宫喊你回家剁手”,这是一种以暴制暴,即便要法律制裁,也是法律部门的事儿,故宫恐怕没有这个权力。对在文物上刻字的游客,我们首先要批评教育,如果他违法了,就要交给司法部门依法处理。(2)如果你在某地旅游,看见有人正准备在文物上刻字,你打算怎么劝阻他?
示例:朋友,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大家都在上面刻字,长期下去,文物损坏了,它还有什么价值呢?倘若你想纪念这次参观,你可以把它拍下来,你说呢?阅读课文第5~8段,回答问题。
8.第5段写太和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列数字。突出太和殿规模宏大。
9.第6段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用了七个方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这些词语判断该段的立足点是什么?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立足点:一是朱漆方台;二是殿顶中央的雕金蟠龙,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由上向后,向两旁;以雕金蟠龙为立足点,向周围,向下,采用空间顺序进行说明。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10.作者在介绍太和殿时,为什么对龙的描述达到十次之多?
因为故宫的建筑突出龙,所以对太和殿的说明也要突出龙。而龙又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而太和殿又是皇帝发号施令、统治封建王朝的中心,所以,这里到处要突出龙的形象。
11.第7段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其用意是什么?
突出皇权这个核心。
12.“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一句中“约”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约”表示推测,是概数,去掉“约”就成了“两米高”,是确数。而作者仅用目光测量,不可能如此精确,去掉“约”字不符合实际情况。故宫三大殿
北京城里的故宫是一组建筑杰作。它气魄庄严宏伟,既富于组织性,又富于图画美;其空间艺术和工程技术高超,外表轮廓和平面布局之间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无可否认,它是全世界建筑艺术的绝品,它也是人类劳动创造史中放出异彩的奇迹之一。我们有充足的理由,为我们这“世界第一”而骄傲。
巍然崛起的三座大宫殿是整个故宫的重点。三大殿的前面有两段作为序幕的布局,是值得注意的。第一段,由天安门,经午门,两旁长列的“千步廊”是个严肃的开端。第二段在午门与太和门之间的小广场,更是一个美丽的前奏。这里有一道弧形的金水河,河上是五道白石桥,它们与黄瓦红墙的建筑群构成一幅风景画。太和、中和、保和三座殿是前后排列着同立在一个庞大而崇高的工字形白石殿基上面的。这种台基过去称“殿陛”,共高二丈,分三层,每层有刻石栏杆围绕,台上陈列铜鼎等。台前石阶三列,左右各一列,路上都有雕镂隐起的龙凤花纹。这样大尺度的一组建筑物,是用更宏大尺度的庭院围绕起来的。广庭气魄之大是无法形容的。庭院四周有廊屋,太和与保和两殿的左右还有对称的楼阁和翼门,四角有小角楼。这样的布局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常见于美丽的唐宋壁画中。
三殿中,太和殿最大,也是全国最大的一个木构大殿。横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外有廊柱一列,整个殿内外立着84根大柱。殿顶是重檐的庑殿式瓦顶,全部用黄色的琉璃瓦,光泽灿烂,同蓝色天空相辉映。底下彩画的横额和斗,朱漆柱,金锁窗,同白石阶基也作了强烈的对比。这个殿建于康熙三十六年,而结构整严,完好如初。内部渗金盘龙柱和上部梁藻井上的彩画虽稍剥落,但仍然华美动人。中和殿在工字基台的中心,平面为正方形,宋元工字殿当中的“柱廊”竟蜕变而成了今天的亭子形的方殿。屋顶是单檐攒尖顶,上端用渗金圆顶为结束。此殿是清初顺治三年的原物,比太和殿又早五十余年。
保和殿立在工字形殿基的北端,东西阔九间,每间尺度又都小于太和殿,上面是歇山式殿顶,它是明万历的“建极殿”原物,至今童柱上还留有“建极殿”标识。保和殿是三殿中年寿最老的,已有337年的历史。
三大殿的美妙要用文字来形容是不可能的,而因建筑群落之大,摄影镜头很难把握这三殿全部的雄姿。所以,必须亲自进到那动人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深刻的印象。13.作者为什么说故宫是“世界第一”?
因为故宫是一组建筑杰作。它气魄庄严宏伟,既富于组织性,又富于图画美;其空间艺术和工程技术高超,外表轮廓和平面布局之间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全世界建筑艺术的绝品。
14.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语言表达上的效果。
(1)它们与黄瓦红墙的建筑群构成一幅风景画。
加点的词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点出了黄瓦红墙给人在视觉上是如画般的享受。
(2)内部渗金盘龙柱和上部梁藻井上的彩画虽稍剥落,但仍然华美动人。
“华美动人”和“稍剥落”形成落差性的对比,突出了“内部渗金盘龙柱和上部梁藻井上的彩画”保存的时间之长及精美。15.文中用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故宫三大殿的特点,请举出一例,指出这样写的好处。
比如介绍太和殿:横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外有廊柱一列,整个殿内外立着84根大柱。这样写一方面说明更准确,另一方面使说明更具说服力,让人信服。16.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A.作者将三大殿前面两段称为序幕的布局,第一段是美丽的前奏,第二段更是严肃的开端。
B.在一个庞大而崇高的台基上面,前后同立着三座大殿,台前路上都有雕镂隐起的龙凤花纹。
C.太和殿是全国最大的一个木构大殿,空间大,立柱多,历时久,而结构整严,完好如初。
D.中和殿是呈亭子形的方殿,屋顶富于变化,主体为单檐攒尖顶,上端又有渗金圆顶。
E.保和殿在三殿中年寿最老,作为明万历的“建极殿”原物,它的每间尺度都比太和殿大。CD17.本文采用空间顺序来介绍故宫博物院。如从总体上来讲,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详细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功用。再如,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按照先外后内的顺序;在具体介绍太和殿的内景时,采用了由中间到四周,由下到上的空间顺序。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
请你运用空间顺序写一段文字,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校。(150字左右)从南面走进学校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平坦宽阔的操场。操场的左边有几棵大梧桐树,树下有双杠、单杠、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操场的右边,是一座坐落在绿树丛中的“凸”字形的教学大楼。中间五层是教师办公室、会议室和学校的行政中心。东西两边各四层,共有32间教室。教学大楼的前面有一个长方形的池塘,一座小拱桥横跨在水面上。课件19张PPT。15.说“屏”2.主题解说
课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3.重点聚焦
师:文中多处引用了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生甲:开头引用诗人杜牧《秋夕》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的无限向往和喜爱,吸引读者的注意。生乙:引用《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补充了屏的含义,突出了屏风的艺术美感,使语言生动而富有诗意。
生丙:结尾引用“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写出了看屏、处在屏中的生活有一种休闲恬淡之感,丰富了“屏”的文化内涵。
4.写作借鉴
(1)有一个“我”在:贯穿始终的叙述穿插,如“记得童年”“后来每次”“直至今日”“小时候”“近来我也注意到”,增添了行文的情韵。(2)有一片“情”在:运用赞叹词语:比如“神秘作用”“实在微妙”“齐声称道”“富有诗意的名词”“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等等,此类赞叹的话语,抒情味浓郁,感染力极强。
(3)有一串“诗”在:屏风因其具有精美、古典、静默、掩映、朦胧之美,与诗词甚为结缘。作者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是相称的。píng cāng shàn guī zhāi yǎ 憩 型 缓 纳 帷 韶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休憩 徒劳 怆俗 缓冲视线
B.消魂 帷幕 挡风 艺术点缀
C.造型 关键 纳凉 雅俗共赏
D.擅长 得体 书斋 因地治宜
点拨:A项中“怆”应为“伧”;B项中“消”应为“销”;D项中“治”应为“制”。C3.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
(2)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
(3)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 )
(4)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作比较作诠释引用分类别4.下列对引号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表特定称谓)
B.“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表引用)
C.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表引用)
D.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表强调)B5.阅读下列文字,归纳出选择优质屏风的三个关键词语。
选择中国屏风有三个要点:首先,好的材质既能显现出主人的高贵身份,又使屏风具有很强的收藏价值。其次,要看屏风造型,如果屏风有刺绣、雕刻、书画等,那么题材要好,因为屏风上所雕刻的主题是屏风的灵魂,主题一定要鲜明、深刻。最后,中式屏风一般使用浮雕、透雕、阴雕以及刺绣等工艺,不同的手法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上等的工艺形态饱满,令人赏心悦目。
材质优良,造型别致,工艺上等。(意思对即可)扇子(2014,江西)
《东周列国志》里,看到过这样的插图:两个梳双髻的宫女,手执长柄大扇,立在对坐畅谈国事的公侯身后,这样的扇子多半是由奴仆执掌,象征性大于使用目的,它是表白强权的道具。准确地说,它是礼仪扇。
汉代的扇子,则是用竹篾编成,其形制类似于现在的大号菜刀,扇柄附于一侧而不是居中,且开始落入寻常百姓家。在古画中,常见一奴仆蹲踞扇火,大力使着一把扇子,扇子地位大跌。汉末有一些原理简单的机械扇,诸葛亮同学发明过诸葛扇,悬挂屋内,手拉使之转动生风。穿过千年时光隧道,在关于老上海的电影里,仍然可以看见理发店里有这种手拉的风扇。【A】小伙计拉着一根绳,扇子左右缓移,时间也被拉长了,太太小姐们一边做头发,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拉呱家常。春日迟迟,欲睡昏昏。反正闲妇们有的是时间要打发,降那一点点心火,微风徐来的排扇也够了。魏晋南北朝的扇子是羽扇,不用说是仿生原理的朴素运用,羽扇有十羽和八羽之分,后来进化成比翼扇,即以竹木为骨架上糊以绢绸,只在末端象征性地饰以羽毛。羽扇是男人的物什,恪显名士做派的道具,羽扇名人有“羽扇纶巾”的公瑾侯及其政敌诸葛先生。真不能想象,诸葛先生要是丢了他的三件套——羽扇、纶巾、四轮车,会不会风采全无呢?隋唐时流行纨扇,又称团扇,早唐时盛行腰圆纨扇,中晚唐为满月式样,纨扇近于现代的绢扇,以竹木为骨,承风面大,手感轻盈,它的使用者转向深闺。“轻罗小扇扑流萤”,隋唐女子都是腴美人,如果是骨重身宽的羽扇,用来扑蝶扑流萤,动作的幅度太大,就失了娇羞劲儿。
宋元后期开始使用的折扇,轻便,价廉,易携带,袖藏即可。市民图耐用,多用油纸扇,文艺青年大多使用素纸扇,图它可以挥毫泼翰,题诗作画。
扇子还是艺术作品中高频出现的道具。言情小说中,扇子可煽情,比如李香君血溅桃花扇;可定情,比如西施赠扇给范蠡;可抒情,《桃花扇》就是靠一把扇子来抒情,并且贯穿情节起落的;可绝情,《珍珠令》里,女主角赠男主角折扇一把,即可以示绝交,扇同“散”,和伞一样,是很不祥的赠物。
武侠小说里,儒化的博雅侠客,手持一把小扇,以显其书生性情。江南七怪里那个执扇的妙手书生,还在扇子里面藏暗器、毒针什么的。有的扇子本身就是兵器,比如玉扇真人那把。
西方艺术作品里也常看见扇子的身影。【B】电影里的名媛贵妇手捏一把小折扇,一手牵裙角,莲步轻移,旖旎而行。歌剧中的淑女用一种很有趣的面具扇,上面开了两只眼睛一样的小洞,把自己的面孔藏起来,以示畏怯。6.这篇文章从扇子的发展史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介绍了扇子。
答到“扇子还是艺术作品中高频出现的道具”也可
7.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扇子在艺术作品中的功用长柄大扇,由奴仆执掌,表白强权,是礼仪扇。用竹篾编成,扇柄附于一侧,落入寻常百姓家;机械扇,手拉使之转动生风。羽扇(比翼扇),用羽毛或以竹木为骨架上糊以绢绸饰以羽毛,恪显名士做派。团扇,呈圆形,竹木为骨,承风面大,手感轻盈,使用者转向深闺,展现女子的娇羞。8.文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扇子,有什么作用?请从文章最后四个自然段中举一例分析。(★)
文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将扇子在艺术作品中的功用介绍得全面且层次分明,让读者一目了然。示例1:文章从言情小说、武侠小说、西方艺术作品三个方面介绍了扇子在艺术作品中的功用。示例2:文章从可煽情、可定情、可抒情、可绝情四个方面介绍了扇子在言情小说中的功用。9.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任选文中一处画线句作具体分析。
这篇文章言辞优美、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富有生活气息。A处画线句:“春日迟迟”、“欲睡昏昏”等语句富有诗意,文化气息浓郁。“闲妇们”、“太太小姐们”等风趣幽默,生活气息浓厚。“有一搭没一搭”、“拉呱”“打发”等词传神地写出了太太小姐们的悠闲生活。B处画线句:“捏”、“牵”、“莲步轻移”、“旖旎而行”等词句准确生动,形象细腻地表现出名媛贵妇高贵优雅的动作以及掩饰娇羞的动人姿态。阅读范题 见第47页第8题
技法点拨 第8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作用并进行举例说明的能力。本文介绍扇子主要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把扇子在艺术作品中的功用介绍得非常全面,而且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让读者一目了然。举例说明时,可从最后三自然段入手。示例:文章从言情小说、武侠小说、西方艺术作品三个方面介绍了扇子在艺术作品中的功用。
智慧锦囊 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识能力及对其作用的分析能力是说明文阅读的考查重点。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③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④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⑤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⑥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⑦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⑧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⑨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