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张PPT)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单元总结提升
【体系建构】
一、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
1.代议制间接民主。代议制是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一般形式。英、美、法、德等国在确立民主政治的过程中,都设立了民选的议会,英国的下院、美国的众议院、法国的众议院、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都是由有选举权的公民投票选举产生。由民选的代表组成议会掌握国家立法权的民主方式比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更大的自由度。
2.分权。就近代英、美、法、德等国的民主制度来看,分权是防止专制的有效方式。在英国,先是君主,后是内阁掌握行政大权,议会掌握立法权;在美国,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掌握司法权;法国总统掌握行政大权,议会享有立法权;德国在形式上也实行了立法、行政的分权。
【通史整合】
3.以法律维护民主制度。在确立和完善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进程中,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等一系列法律文件,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并补充了一系列的修正案,德意志帝国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国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制度。上述举措说明,以法律保障民主、完善民主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二、英、美、法、德四国政体的比较
比较项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共和制 法国共和制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皇帝
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民选 议会选举 世袭
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任期制 终身制
元首有无实权 无 有 有 有
政府首脑 内阁首相 总统 总统 宰相
比较项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共和制 法国共和制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
政府产生方式 议会产生 总统任命 总统任命 皇帝任命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议会 皇帝
行政权归属 内阁首相 总统 总统、内阁 皇帝、宰相
政府首脑与议会的关系 对议会负责 互相制约 对议会负责 没有责任关系
立法机构 议会 国会 议会 议会
确立文件 《权利法案》 1787年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
三、西方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时期 含义
文艺复兴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宗教改革 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提倡个人宗教信仰的自由
启蒙运动 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上来(共45张PPT)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1.时代变迁催生新思想的形成:14—18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先后掀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同时,近代科学的兴起也推动了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
2.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7—19世纪,在资本主义相对发达的国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英、法、美、德、俄、日等国建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标导航·明晰目标】
课程标准 学科素养
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 1. 结合时代背景和艺术作品的特色,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培育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2.掌握人文主义与宗教神学的区别,培育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3.理解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培育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4.运用列表法归纳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认识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培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时空坐标·历史脉络】
知识归纳 | 识记理解
文艺复兴
新文化运动
含义
原因
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
实质
资本主义
古希腊罗马
资产阶级
精神内核及内涵 精神内核
内涵
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成就 前期
人文主义
人
价值
禁欲主义
彼特拉克
成就 全盛时期
后期
影响 达·芬奇
莎士比亚
封建秩序
【易错提醒】 文艺复兴并不是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简单的复兴,而是借复兴之名,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所以说,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思维点拨】 文艺复兴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外衣的原因
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容许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而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教会势力正面冲突,所以借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之名,而行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之实。
宗教改革
背景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标志
主张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结果 德意志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天主教会
九十五条论纲
信仰
民族教会
其他国家的宗教改革
影响
加尔文派
主义
资本主义
文化教育
【思维点拨】 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廷神权统治的思想解放运动。
人文
近代科学的兴起
原因 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兴起
成就
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自然科学
日心说
万有引力
影响
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经验
【易错提醒】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并非科学严密的理论,在当时它的意义在于否定了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
启蒙运动
原因
含义
发展历程
专制王权
启蒙运动
理性
专制统治
英国
法国
精神内核及内涵 精神内核
内涵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理性
平等
权力制衡
三大权力
主权在民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影响
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启蒙思想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亚当·斯密
劳动
康德
资本主义
【思维点拨】 启蒙运动之前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借助外力,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而启蒙运动从一开始就直接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主要是因为17—18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已迅速发展。
重难探究 | 素养初培
材料一 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在很大程度上的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探究点一 文艺复兴
[问题1] 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特点和实质。(培育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答案】特点:资产阶级用古典文化为现实政治服务。
实质: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材料二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问题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借古喻今”的含义及文艺复兴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培育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答案】含义: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原因: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神学。
【要点总结】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1)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2)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实质上它不是对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创新,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自然科学以及政治、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内开展的一场新思想、新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3)文艺复兴是以资本主义萌芽为经济基础,以反封建、反教会为主要内容,以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为目的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材料一 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曾说过:“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力。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享有理性,就有享受自由的权利。”
——摘编自王养冲、王令愉《法国大革命史(1789—1794年)》
[问题1] 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和狄德罗的共同主张。(培育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答案】共同主张:“天赋人权”,人人都享有自由的权利。
探究点二 启蒙运动
材料二 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则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德]歌德
[问题2] 材料二中的这两个时代分别是指什么社会制度?卢梭的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培育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答案】社会制度: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制。
影响:卢梭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要点总结】启蒙运动的特点
(1)从批判的对象上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伏尔泰倡导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大权力相互监督、制衡,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其共同的本质就是反对专制主义。伏尔泰以“天赋人权”反对教会作为第一等级的封建等级制度,卢梭用社会契约论对抗“君权神授”,都是对教权主义的批判。
(2)从批判的方式上看:摆脱了宗教的束缚,诉诸理性。启蒙思想家宣传理性,对封建制度进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学进步与资产阶级力量强大的反映。
(3)从批判的领域上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即使是百科全书派,宣扬科学和理性的目的也是反对专制、教权和迷信。
(4)从历史作用上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作了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说明了革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启蒙运动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课堂小结 | 史论提升
知识导图
史论要语
1.文艺复兴发生在14世纪到17世纪初,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2.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其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
3.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了人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4.宗教改革作为一场社会改革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5.16—17世纪,近代科学的兴起,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6.17—18世纪,欧洲兴起启蒙运动。“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
7.启蒙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启蒙思想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随堂小练 | 素养达成
1.14世纪中叶,部分意大利学者认为自己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这个新的时代将越过中世纪,直接延续古代的文化传统,古典文化将迎来再生。引发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 ( )
A.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B.佛罗伦萨成为欧洲最大金融中心
C.古希腊罗马的文化积淀丰厚
D.意大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反映,故D项正确;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不是文艺复兴出现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排除B项;古希腊罗马的文化积淀丰厚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
2.在中古时期,雕塑只是为了给教堂的神龛和大门作装饰。而在文艺复兴时期,矗立在城市广场上的雕像往往充满动感,参观者可以从各个角度仔细观察,充分欣赏人体之美和人的力量之美。这实质上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 ( )
A.雕塑使用范围扩大
B.宗教退出人们生活
C.雕塑装饰功能增强
D.人文主义思想流行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矗立在城市广场上的雕像往往充满动感,参观者可以从各个角度仔细观察,充分欣赏人体之美和人的力量之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流行,这一时期的雕塑强调人体之美和人的力量之美,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选D项。
3.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世俗当局控制着教会财产和神职人员的任命。材料表明宗教改革 ( )
A.导致欧洲各国王权的衰落
B.促使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C.确立了无神论的思想体系
D.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可知,宗教改革后,世俗权力得以对教会有所控制,此时宗教势力渐渐无法控制王室,有利于各国的独立,也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故选B项。
4.有人说“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 )
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幻想的探索精神
B.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开展
C.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兴起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主要是指牛顿力学体系内容中确立的理性思维或科学化思维模式对欧洲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牛顿革命”对整个欧洲的影响,排除A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时间均在“牛顿革命”之前,排除B、D两项。
5.卢梭认为:教育是不要要求学生为他人学习,而要要求他们为自己受教育;受教育者应被培养成为一个成人,但他应该成为一个“自然的”成人,而不是“人为的”成人。可见,卢梭倡导 ( )
A.独立精神 B.自由平等
C.天赋人权 D.社会契约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他应该成为一个‘自然的’成人,而不是‘人为的’成人”可知,卢梭主张受教育者应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从而唤醒受教育者的独立精神,故选A项。
6.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说:“启蒙运动最强有力的精神力量不在于它摒弃信仰,而在于它宣告的新信仰形式,在于它包含的新宗教形式。”可见,启蒙运动 ( )
A.维护了中世纪宗教权威
B.主张一切以人为本
C.宣告了理性时代的到来
D.抛弃宗教信仰形式
【答案】C
【解析】启蒙运动“宣告的新信仰形式”即对理性的信仰,故C项正确;启蒙运动批判中世纪的宗教权威,排除A项;“新信仰形式……新宗教形式”不仅体现了人文主义,更多地体现了理性主义,排除B项;“它包含的新宗教形式”说明启蒙运动没有抛弃宗教信仰形式,排除D项。(共47张PPT)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标导航·明晰目标】
课程标准
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课标导航·明晰目标】
学科素养
1.分析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比较三者的异同,培育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2.运用示意图的方式,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美国的国家结构,理解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培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3.综合认识英、美、法、德代议制的不同特点,探究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培育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4.通过材料分析的方式,理解俄国、日本等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史实,分析各自政体的特点,培育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时空坐标·历史脉络】
知识归纳 | 识记理解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
过程
经过两次内战,议会获胜,处死国王
随后,英国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
资产阶级
1640
光荣革命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光荣革命”是英国革命保守和不彻底的表现。虽然它是“资产阶级向其他阶级妥协的结果”,但这是因为资产阶级的力量不足以完全清除封建势力,这个结果是符合当时英国国情的。
法律保障
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影响
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
2.美国独立战争。
背景 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独立的呼声高涨
过程
美国诞生后,以华盛顿为总司令的大陆军又经过几年艰苦斗争,于1781年打败了英国军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性质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来克星顿
独立宣言
3.法国大革命。
背景 政治上
思想上
过程 1789年7月14 日,法国民众攻占了象征专制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 革命猛烈冲击了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控制的制宪议会逐渐掌握了政权 专制制度
启蒙思想
过程
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影响 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人权宣言
拿破仑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 英国
美国
雇佣劳动
共和制
内阁
三权分立
行政权
政治制度 美国
法国
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联邦政府
奴隶制
共和制度
【历史概念】 君主立宪制
在君主立宪制下,国家元首通常是世袭的,拥有某些最高权力,但是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历史概念】 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政体形式。共和范围形式上包括全体公民在内(与贵族共和制的区别),最高国家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使,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任期限定。按照议会、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的关系,可以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
【特别提醒】 美国的政体是总统共和制。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不对国会负责,总统直接领导政府(行政部门),政府(行政部门)不对国会负责而对总统负责。
1.俄国农奴制改革。
资本主义的扩展
农奴制
改革
随后沙皇又进行其他改革,如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等,还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展
评价 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赎买
2.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奴隶制
背景
历程
影响 联邦政府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随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林肯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意大利的统一。
政体建立 意大利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于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实现统一 以后意大利又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4.德意志帝国成立。
背景
过程 1864—1871年,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
政体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俾斯麦
【易错提醒】 英、德两国的君主都是国家元首,但英国国王无实权,德国皇帝有实权;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德国内阁对皇帝负责,皇帝是德国国家权力的中心。
【历史概念】 “铁血政策”
指普鲁士凭借强权武力统一德意志的政策,其核心是强权。该政策不仅仅主张武力征服,还主张对内镇压。它是德意志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是德意志民族统一历史进程的必然选择。
5.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 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开始
措施
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成为天皇权力的代行机构
影响
幕府统治
明治维新
殖产兴业
军国主义
6.评价资本主义制度。
积极作用 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
局限性
殖民扩张
重难探究 | 素养初培
材料一 审判和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探究点一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
[问题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产阶级与王权妥协的表现,并分析这种妥协所产生的影响。(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答案】表现: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影响: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维护了英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材料二 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要这本“圣经”就足够了。时任驻法公使杰斐逊说:“法兰西被我们的革命唤醒了,他们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在同一时间,美国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为1789年10月美国报刊上刊登的法国《人权宣言》而激动不已。很明显,两个国家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
——摘编自[美]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问题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怎样对“神圣权利”进行“绝妙阐述”。分析这一“神圣权利”在美、法两国革命时期的相互影响。(培育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答案】说明: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人人拥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民主权。
相互影响:法国启蒙思想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及《人权宣言》的颁布进一步影响美国。
【要点总结】比较《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异同点
(1)不同点。
①《独立宣言》:发表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主要任务是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发表的目的是为美国独立提供合法的理论依据,故其侧重于谴责英国国王残害人民的天赋人权,以及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维护美利坚民族的基本人权。
②《人权宣言》:颁布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封建等级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故其侧重于否定封建等级制度、摧毁君主专制,注重宣扬平等、法治等民主原则,用以法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权利取代以君主个人意志为标准的封建特权。
(2)相同点。
①背景、条件。
a.都是对罗马法的继承和发展(都受到罗马法的影响,包括对法律的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等)。
b.都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都以启蒙思想为理论依据。
②内容:都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
③影响:都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及近代民主化进程。
材料一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效力。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的身上。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内阁首相,因其政策在下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探究点二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
[问题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历程。(培育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答案】历程:从限制王权到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责任内阁制形成。
材料二 渐变1: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渐变2: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渐变3: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
渐变4: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渐变5: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一样的选举权。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问题2] 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并概括指出近现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培育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答案】主要趋势:逐步取消了财产、年龄、性别、出身的资格限制;民主重心逐渐下移;享有民主权利的范围逐步扩大。
特点:以渐进、平缓的改革为主要方式;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要点总结】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1)连续性。近现代英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几乎无一不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历史遗产。
(2)渐进性。英国制度的发展变化都是徐缓渐进式的,具有英国特色的代议制度逐步形成、不断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3)创新性。英国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政治机构和制度很少是在某种现成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的,多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需求,对旧的机构和制度及时进行的调整和改造,使得政治体制愈益完善。
课堂小结 | 史论提升
知识导图
史论要语
1.近代西方国家通过革命或改革纷纷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英国君主立宪制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3.美国创立了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和总统制共和政体,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
4.法国确立了共和制度,意大利和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在欧洲大陆得到扩展。
5.日本和俄国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资本主义扩展到更广阔的范围。
随堂小练 | 素养达成
1.“光荣革命”看起来像是一次家族变动,完全不是什么“革命”,但其实质却是:在“光荣革命”中,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没有议会,这个国王登不上王位,他根据议会的条件登上王位,并许诺要服从议会的法律。这说明“光荣革命” ( )
A.否定了君主制度的合理性
B.导致国王丧失了行政大权
C.实现了国家权力中心转移
D.催生了近代民主共和政体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没有议会,这个国王登不上王位,他根据议会的条件登上王位,并许诺要服从议会的法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且要服从议会的法律,这表明“光荣革命”后英国实现了国家权力中心转移,故C项正确;“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确立君主立宪制,并未废除君主制度,排除A项;“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但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排除B项;“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确立君主立宪制,而不是民主共和政体,排除D项。
2.1789年8月,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即《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这反映出法国大革命 ( )
A.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使生产力迅速发展 D.推动工业革命到来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这反映出法国大革命深受启蒙思想影响,故选A项。
3.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国会与总统可以影响司法部门的组成,而最高法院可以宣布总统和国会的行为违宪。 上述规定体现了 ( )
A.自由平等原则 B.中央集权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 D.联邦至上原则
【答案】C
【解析】材料“国会与总统可以影响司法部门的组成,而最高法院可以宣布总统和国会的行为违宪”体现了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三权分立的原则,故选C项。
4.下面为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情况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家 工人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 600 7 954
1879年 187 42 000 51 937
表格数据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革命的优越性
B.农奴制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
C.19世纪70年代,俄国实现了近代化
D.战争促进了俄国工业生产
【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中提到的时间及数据的变化可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其工业生产快速发展,故B项正确。
5.早在1848年,俾斯麦就说:“德国问题不可能在议会中解决,只能通过外交途径和在战场上解决,迄今为止, 我们滔滔不绝谈论的和试图解决的一切,并不比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年的幻想更有价值。”在此思想指导下 ( )
A.德意志帝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B.普鲁士以王朝战争形式统一了德国
C.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D.普鲁士迈出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只能通过外交途径和在战场上解决”可知,当时俾斯麦认为德国统一的问题只能通过外交或战争解决,在其思想指导下,普鲁士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故选B项。
6.日本学者指出:明治政府通过国民教育贯彻西洋式近代化。日本的近代教育或许在塑造“国民”这一点上是成功的,但是在塑造“公民”这一点上无疑问是失败的。这里的“国民”指的是天皇制国家的臣民,“公民”则指的是具有自立性的人民。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开始走向近代化
B.日本近代国民教育保留了较多封建残余
C.明治维新导致日本的民族主义泛滥
D.公民意识缺失标志日本教育近代化失败
【答案】B
【解析】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教育近代化,但是在教育过程中,更多的是培养了效忠天皇的国民而非具有自立性的公民,即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明治维新的局限性,排除A项;日本的民族主义泛滥并非明治维新导致的,排除C项;日本教育近代化的局限性不能表明教育近代化失败,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