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版本】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单电路》的第一节
【核心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13.工程设计与物化
【学习内容与要求】
3.2电磁相互作用
3~4年级:⑦知道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原件;说明形成电路的条件,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流的一种方法。
13.2工程的关键是设计
3~4年级:②借助表格、草图、实物模型、戏剧或故事等方式说明自己的设计思路;③根据需求和限制条件,比较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初步判断其合理性。
【教材分析】
《点亮小灯泡》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单电路》第一课。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设计、探究、制作、阅读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小学阶段的电路学习是一种基于现象的直观学习,它涉及的是最简单的电路元件及其组成的电路。亲手点亮小灯泡对学生来说是一件神奇的事情。本课通过一个以过生日为主线的情境创设,引出目标任务——点亮小灯泡。通过观察理解一个简单电路是由哪些基本元件组成的,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发现闭合电路的共同特点,即要形成一个能让电流通过小灯泡的闭合回路。要想让小灯泡发光,小灯泡的两个触点和电池的正负极必须都要用上。然后又引出另外一个工程问题,如何才能让老师的双手解放出来,怎样才能更好地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随着一个又一个工程问题的提出,不断设计实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尝试应用。本课重点侧重于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围绕简单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渐进式展开。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在探究中能针对遇到的问题,不断设计、分析、最终解决一个个工程问题。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电与电路的认识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接触过生活中的很多用电器,也可能尝试操作过用干电池做电源的一些电动玩具,知道用电器必须通电才能工作,开关可以控制用电器的工作,但是他们还没有形成对电路的科学认识,不清楚用电器必须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才能工作。本节课就是在认识基础原件的基础上展开对简单电路的学习,指导学生认识电路的组成,知道小灯泡怎样连能亮起来,懂得安全用电的常识,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设计方案,构建自己小组独特的学习方法点亮小灯泡,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即点亮一只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
2、通过将小灯泡点亮的活动,运用设计、观察、实验、合作等方式,探究正确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
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2、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并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让小灯泡发亮,必须形成一个闭合通路。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比较电路图能够用语言归纳描述闭合电路的特征。
【教学准备】小灯泡、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课件、海绵、曲别针、摁钉和小灯泡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你们会点亮灯泡吗?点亮灯泡中隐藏的秘密你们知道多少呢?
二、认识灯泡、电池、导线。
点亮灯泡需要什么工具?
观察这些工具,工具中有什么发现或者想要了解的问题吗?
导线
灯泡:
①学生自己观察到灯的结构:(课件出示灯泡示意图)发现灯泡是由玻璃罩、灯丝、金属架、连接点几部分组成的。
提问:小灯泡的各个部分当中,哪一部分能发光?灯丝要发光必须具有什么通过灯丝?金属架分别连接到灯的什么位置?都是一样的吗?
②没有学生观察到灯的结构,那通过点亮灯泡的实验中,连接灯泡时,错误的连接方法,提出为什么这样连接的时候不能点亮灯泡?问题出在哪里?引导学生探究灯泡的结构及灯泡中电的流动路线。
电池。知道电池上的加号和减号是国际上通用的符号,代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生活中电池的种类有很多,不管是什么样的电池,你看到画+的就是正极,-的就是负极。
三、设计方案,点亮小灯泡。
1、到底怎样才能点亮小灯泡呢?我们像工程师一样,先来设计一下。每组都有一块电池、几根导线、一个灯泡,用一根、两根导线都行,把连接的方式画到实验单上,你想到了几种连接方式?最终我们的目的是点亮小灯泡(板书)。
2、学生设计方案。
3、教师巡视,并选派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小组同学共同交流的想法。
4、归纳整理设计方案。
5、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要求:
A、四人一组,分工完成实验操作。
B、先根据自己组设计的方案连接装置。在能成功点亮小灯泡的方案下画对号。
C、连接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验证是否能让小灯泡发光。
D、实验结束,安静、迅速整理实验器材。
6、汇报总结:黑板上的连接方案能否点亮小灯泡?共同判断黑板上的连接方案小灯泡是否能亮。
7、提出疑问:同样的设计方案有的组实验亮了,有的组没亮,为什么?怎么办?
8、再次实验。 提示:实验时小灯泡只亮一下就不亮了,这算成功吗?
9、寻找规律,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案连接有什么特点?电池的正负极和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都必须用上。
10、让学生画出电流的流动。
引导:电流通的路径叫电路。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导线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再经过灯丝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顺着导线又流回到电池的负极,这样就形成一条闭合通路(板书)。(如果学生没有观察出灯泡的结构问题,这时通过不能点亮的连接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灯泡的结构及电流在灯泡里的流动)(课件出示:模拟电流)。
11、分析:其它连接方法,为什么不亮?
12、小结:要想点亮小灯泡,必须形成一个闭合通路。
13、过度语:我们知道怎么点亮小灯泡了。不过老师还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你们刚才实验的时候都是好几个人一起合作,就算我自己能让小灯泡发亮,但是,我们不能为了亮灯总是抓着吧?怎么办?能不能想什么办法帮把双手解放出来?
14、学生帮老师想办法。
15、提供U形回形针、钉子、大头针等物品,小组讨论方案、并选择工具。
16、实验操作,改进方案,解放双手。
17、继续提出问题: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18、解决问题:加开关。
19、借助身边物品,实验把开关加上。
20、小结:加开关的作用。讲述开关为什么能控制灯泡的亮和灭(提示:加开关后也形成了闭合通路。)
四、总结与拓展。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2、有同学可能觉得我们在课上讲过如何让小灯泡发亮的知识,回家就迫不及待的想用家庭用电来试试,这样行不行?
强调:刚才同学们所使用的电池是1.5伏,属于安全电压。人体安全电压是36伏。家里的家庭用电是220伏。千万不可以随便使用家里的电进行实验。有触电危险。请大家注意安全用电。
拓展:下课前老师还有个问题想留给同学们回去思考,在刚才的电路中一节电池让一个小灯泡发光,一节电池能不能让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呢?
板书设计:
点亮小灯泡
闭合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