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2019人教新版
响影的候气对带风和带压气
第1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复习回顾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程引入
东非高原上的动物迁徙路线示意
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和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马赛马拉)之间,每年都会出现壮观的动物大迁徙。从5月中下旬开始,塞伦盖蒂的食草动物向北迁徙,七八月间来到马萨伊马拉。到了10月,它们离开马萨伊马拉向塞伦盖蒂回迁。
(1)为什么食草动物每年离开塞伦盖蒂的时间是5月中下旬?
(2)为什么到了10月,它们又要回迁?
思考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气候: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
气候
气温
降水
月均温
日较差
年较差
年降水量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知识框架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1.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高压带控制地区
盛行下沉气流
水汽不易凝结
降水较少
低压带控制地区
盛行上升气流
水汽容易凝结
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1.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 分布(纬度位置) 中心气流 降水量 对气候影响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附近
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纬60 附近
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30 附近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附近
上 升↑
多雨
下 沉↓
少雨
上 升↑
多雨
下 沉↓
少雨
湿热
干热
冷湿
冷干
太 阳 辐 射 量 递 减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1.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案例分析
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地区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南美洲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西边是安第斯山脉,南、北分别是高原,东向大西洋敞开,面积广大,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形成地球上面积最为广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并发育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1)概括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分析亚马孙地区形成世界面积最为广大的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
课本54页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1.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案例分析
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成因: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
(1)概括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图
赤道
赤道附近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1.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案例分析
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地形地势影响:①亚马孙平原西边是安第斯山脉,南、北分别是高原,东向大西洋敞开,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暖湿气流的深入;②亚马孙面积广大。
(2)分析亚马孙地区形成世界面积最为广大的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
气压带影响:南美洲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洋流影响:沿岸巴西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
赤道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低纬度
高纬度
雨
晴
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气流,气温变低,水汽易凝结,降水较多
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气流,气温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
海洋
雨
晴
由海洋流向陆地的气流,水汽充沛,降水较多
由陆地流向海洋的气流,水汽稀少,降水较少
陆地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气压带风带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高温
温和
寒冷
寒冷
温和
高温
高温
气温
降水
干燥
湿润
干燥
多雨
干燥(内陆吹来)
湿润(海洋吹来)
湿润
(主要对大陆西岸)
干燥
0°
20°N
40°N
60°N
80°N
10°N
30°N
50°N
70°N
90°N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案例分析
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概括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分析欧洲西部形成世界上最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原因。
纬度40 ——60°的大陆西海岸,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性暖湿气团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这里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较小,冬不冷夏不热。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通常会叠加暖流的影响,其分布范围还受地形的影响。欧洲西部平原开阔,沿岸暖流强大。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暖湿气流可深入内陆,并且暖流还影响高纬度沿海地区,从而形成世界上最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课本55页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案例分析
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成因: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气候特征:全年温和湿润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图
60°N
40°N
40°S
60°S
40°-60°的大陆西岸
0°
20°N
40°N
60°N
80°N
10°N
30°N
50°N
70°N
90°N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案例分析
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盛行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2)分析欧洲西部形成世界上最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原因。
① 纬度位置: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北纬40°~60°之间,属温带。
④ 地形:欧洲西部平原开阔,利于海洋温和湿润的气流深入内陆。
③ 海陆位置:西临大西洋,海岸线曲折,大陆轮廓破碎,气候受海洋影响大。
② 大气环流:常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大。
⑤ 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强大,对西欧沿岸地区增温增湿,影响高纬度沿岸地区。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案例分析
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图
60°N
40°N
40°S
60°S
1. 地形地势:南北美洲大陆西岸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了西风气流的深入,因此其呈现南北狭长状分布;
2. 海陆分布:由于对应的纬度位置没有陆地分布,因此非洲没有温带海洋气候。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些地区在一年中受到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案例分析
气候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
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少雨(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地中海气候分布图
40°N
30°N
30°-40°的大陆西岸
30°S
40°S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案例分析
气候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季节分布不均。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图
23°26′N
23°26′S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
赤道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程引入
东非高原上的动物迁徙路线示意
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和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马赛马拉)之间,每年都会出现壮观的动物大迁徙。从5月中下旬开始,塞伦盖蒂的食草动物向北迁徙,七八月间来到马萨伊马拉。到了10月,它们离开马萨伊马拉向塞伦盖蒂回迁。
(1)为什么食草动物每年离开塞伦盖蒂的时间是5月中下旬?
(2)为什么到了10月,它们又要回迁?
思考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程引入问题回顾
塞伦盖蒂和马萨伊马拉均为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由于赤道低压带的季节移动,每年5月中下旬,雨带向北移动,塞伦盖蒂地区进入旱季,而其北侧的马萨伊马拉会延迟进入旱季,食草动物便追随降水由南往北迁徙到马萨伊马拉;每年10月前后,塞伦盖蒂重返雨季,由于草原面积较小的马萨伊马拉无法提供长期的食物,食草动物便回迁到塞伦盖蒂。
5月
10月
2°S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小结: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的气候
0°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或极地东风带控制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冰原气候/苔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全年炎热,干旱少雨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全年温和湿润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小结: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
0°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赤道低气压带
信风带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
湿季高温多雨
干季高温干旱
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气候: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
气候
要素
气温
降水
月均温
日较差
年较差
年降水量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影响
因素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下垫面
人类活动
知识框架
天气:指一个地区大气的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
海陆位置
地形地势
洋流
纬度位置
气压带和风带
季风环流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2019人教新版
响影的候气对带风和带压气
第2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
1.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1)热带、温带、寒带各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答: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2)以北半球为例,自赤道向极地,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答:北半球从赤道向两极,
大陆东岸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课本56页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
2.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1)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例,比较自低纬至高纬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①气温自低纬到高纬逐渐降低;
气温:
②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
降水:
年降水总量自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
2.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2)以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为例,比较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大陆东岸各气候类型的主要差异。
地区 东部 中部 西部
主要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全年降水较少,夏季升温快,冬季降温快,气温年较差大 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大陆内部:气温年较差最大,降水量最少
大陆东部: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明显
大陆西部:气温年较差较小,各月降水量的分配较均匀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
3.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对比其在北美和欧洲西部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美和欧洲西部分布的位置、范围的差异。
(2)结合教材P55页“案例”内容,推测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世界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
3.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对比其在北美和欧洲西部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世界地形
(1)特点: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较大,而且向纵深发展;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且呈南北狭长分布。
(2)形成原因:两个地区都受到西风带的控制,但北美太平洋沿岸,西风受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加之洋流的影响,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而西欧为平原地形,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近,并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作用,使其范围较大。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小结: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
东风带
副极地
低气压带
西风带
副热带
高气压带
信风带
赤道
低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
东风带
副极地
低气压带
季风环流
赤道
低气压带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度带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大洋东岸
大陆西岸
大洋西岸
大气环流
大陆东岸
大陆内部
90°
70°
60°
40°
30°
20°
10°
0°
90°
70°
50°
35°
25°
10°
0°
递减方向
寒带
温带
热带
暖流
寒流
暖流
寒流
地中海气候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小结: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热量带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明显 南北纬10°至南北纬20°之间 非洲中部、南美洲的巴西、澳大利亚大陆的北部和南部
热带季风气候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全年气温高,雨季集中 北纬10°至北纬25°之间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南北纬25°~34°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地区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小结: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热量带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地区,日本北部和朝鲜半岛
温带大陆性气候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南、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欧
寒带 苔原气候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冰原气候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高山气候 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高大的山地、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二、气候与自然景观
在影响自然景观的各种自然因素中,气候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气候类型有不同的水热条件,不同的水热条件组合,对自然景观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
亚马孙雨林景观
非洲草原
撒哈拉沙漠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景观
要素
气温
降水
月均温
日较差
年较差
年降水量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气候如何
影响
知识框架
自然景观:指一定区域呈现的景象,是各景观要素的自然综合体
地貌
水文
生物
土壤
气候
气温与降水的组合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案例1:对比撒哈拉沙漠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景观差异
思考:撒哈拉沙漠地区和我国南方地区的景观特征差异。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撒哈拉沙漠位置
我国南方地区位置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案例1:对比撒哈拉沙漠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景观差异
撒哈拉沙漠地区
撒哈拉沙漠位置
撒哈拉沙漠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少雨,昼夜温差大,风力作用强,空气极为干燥;
气候:
地貌:
风沙地貌广布;
水文:
河流稀少;
生物:
具备耐高温、耐干旱的特征;
土壤:
以风沙土为主;
荒漠景观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案例1:对比撒哈拉沙漠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景观差异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少雨,昼夜温差大,风力作用强,空气极为干燥;
太阳辐射:
(纬度位置)
大气环流:
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洋流:
西岸有寒流流经,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撒哈拉沙漠地区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原因?
②东北信风从干燥的陆地吹来,加剧干旱;
加那利寒流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案例1:对比撒哈拉沙漠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景观差异
我国南方地区
我国南方地区位置
长江中下游平原
气候:
地貌:
水文:
生物:
土壤: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降水丰富;
流水作用强,河流地貌广泛发育;
河流密集;
生物多样性丰富;
以红壤、水稻土为主;
常绿阔叶林景观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案例2:对比西伯利亚地区针叶林景观差异
思考:东西伯利亚地区与西西伯利亚地区的针叶林景观特征为何存在差异。
针叶林分为明亮针叶林和暗针叶林,暗针叶林的主要树种为云杉、冷杉,森林郁闭度较高;明亮针叶林的主要树种为落叶松,林下较亮。
暗针叶林
明亮针叶林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案例2:对比西伯利亚地区针叶林景观差异
思考:东西伯利亚地区与西西伯利亚地区的针叶林景观特征为何存在差异。
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是由于水热条件的差异,导致当地针叶林景观不尽相同。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二、气候与自然景观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和自然带分布的对应关系
1. 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2. 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景观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和温带草原带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景观
要素
气温
降水
月均温
日较差
年较差
年降水量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气候如何
影响
地貌
水文
生物
土壤
气候
气温与降水的组合
小结:气候影响自然景观
问题研究
阿联酋“造山引雨”是否可行?
▋知识拓展
◆资料1 阿联酋的水资源状况
阿联酋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国家之一,但人均用水量居世界前列,严重缺水是阿联酋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阿联酋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主要集中在2-3月;夏季气温高达43℃,几乎没有降水。阿联酋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极不平衡,南部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足60毫米,东北部山区降水稍多,局部年降水量可达350毫米。
【资料分析】
1.概括阿联酋严重缺水的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
2.为什么阿联酋东北部山区降水相对较多?
▋知识拓展
1.概括阿联酋严重缺水的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①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年降水量少且集中在2-3月;②夏季气温高,几乎没有降水且蒸发旺盛;③降水空间分布极不平衡,地面径流少。
人为原因:人口众多,石油工业发达,生活水平高,需水量大。
2.为什么阿联酋东北部山区降水相对较多?
阿联酋东北部冬半年吹东北风,从海洋吹来的风受到山地抬升,容易形成地形雨;东北部处于山区,降水相对较多。
资料2 阿联酋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资料分析】
阿联酋大量开采地下水和淡化海水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①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塌陷,导致海水倒灌破坏地下水环境。
②淡化海水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出高浓度盐水,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资料2 阿联酋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资料分析】
2. 阿联酋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从开源的角度看:通过发展技术、实施海水淡化、实施人工增雨,增加地表径流。
从节流的角度看:加强宣传,树立节约意识,节约用水;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积极发展节水农业。
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看:应适度合理开采地下水;兴建水利工程,拦蓄地表水逐步提高地下水位;治理污水排放。
资料3 阿联酋“造山引雨”的设想
【资料分析】
阿联酋如果实施“造山引雨”,你认为造山地点应该选在哪里?请说明理由。
东北部。
东北部冬半年盛行东北风,风从海洋吹响向陆地,受地形抬升容易形成地形雨;
阿联酋东北部有迪拜等大城市,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分析预测
从阿联酋的气候特点、山体高度、建设成本等方面,你认为阿联酋“造山引雨”可行吗?
不可行。
原因:①阿联酋地势较低,造山引雨需要建设足够高的山体,建设难度大,建设成本高;②需要大量土石方,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③阿联西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炎热干燥,施工条件恶劣;④造山引雨需要聘请数量较多的专业人员,工资成本高。
可行。
原因:①阿联酋资金雄厚;②海岸线较长,沿海地区因海水蒸发空气湿度大;③阿联酋冬半年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东北风,有利于带来充足的水汽;④海湾地区有丰富的泥沙,为造山引雨提供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