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5 17:57:27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一、选择题
1.(2024七下·期中)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朝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1460 年意大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材料说明活字印刷术(  )
A.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体制变革
B.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C.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
D.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明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1460年意入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其在朝鲜、日本以及欧洲的广泛传播及运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以D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主要涉及活字印刷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没有提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所以A不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主要涉及活字印刷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没有提及促进了世界选洋航海技术的发展,所以B不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主要涉及活字印刷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没有提及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所以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李冰修建都江堰 B.蔡伦改进造纸术
C.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D.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A项李冰修建都江堰发生在战国时期, B项蔡伦改进造纸术发生在东汉时期, D项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发生在明朝时期,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C项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发生在宋朝时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在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考古现场,考古队执行领队张志清指着这1.3万平方米的发掘现场说:“发掘表明,当年这里曾是元代大型瓷器仓储及贸易集散地,印证了太仓港在元代被称为‘天下第一码头'的事实。”上述材料印证了元朝(  )
A.民族关系融洽 B.科学技术发达
C.对外贸易繁盛 D.军事实力强大
【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当年这里曾是元代大型瓷器仓储及贸易集散地”“天下第一码头”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元朝对外贸易繁盛,C符合题意;
AB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2023七下·覃塘期末)(2分)《经世大典》记载:海运时,惟凭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卜明晦。这体现了宋元时期(  )
A.对外贸易繁荣昌盛 B.地理知识有长足进步
C.造船技术适应远航 D.指南针已运用于航海
【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对外贸易繁荣昌盛,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地理知识有长足进步,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造船技术适应远航,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海运时,惟凭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卜明晦。”可知。指南针已运用于航海,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指南针的应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5.(2023七下·海口期末) 如图展示了指南针发展历程。中国航海开始使用指南针始于(  )
A.唐初 B.宋朝末年 C.明初 D.清朝中期
【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B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唐初并没有在航海中使用指南针,A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中国已经在明清以前在航海中使用了指南针,排除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开始使用”,然后联系所学,即可判断出准确答案,关键在于对基础知识要能够准确识记。
6.(2023七下·喀什期末) 宋代在广州设立第一个市舶司,在其他主要港口也设立了市舶司。这表明宋代(  )
A.设置专门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B.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C.海外贸易成为税收重要来源 D.造船技术领先世界
【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在广州设立第一个市舶司,在其他主要港口也设立了市舶司”可得出,材料表明宋代设置专门机构——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A符合题意;
依据材料可知宋设立专门管理海外机构,而非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税收的来源、造船技术领先世界等信息,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信息的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宋朝设立市舶司相关史实,然后对比备选项获取正确答案。
7.朱彧在《萍洲可谈》一书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此材料表明指南针的应用有利于(  )
A.经济的发展 B.作战方式的改变
C.文化的传播 D.航海技术的提高
【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可知,该记载表明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航海辨别方向。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12世纪后期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D符合题意;
经济的发展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
作战方式的改变是火药产生的影响,排除B;
文化的传播与活字印刷术有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指南针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指南针的作用即可作答。
8.“从汗八里城(今北京市),有通往各省....的道路。每条路.上...按照市镇坐落的位置,每隔四十或五十公里之间,都设有驿站,筑有旅馆,接待过往商旅住宿,这些就叫作驿站或邮传所。”这段材料证明(  )
A.唐代水陆交通平衡 B.宋代海外贸易发达
C.元代交通四通八达 D.明代重视民族团结
【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提到“驿站”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建立后,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路路交通,
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C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元朝的交通,与唐朝无关,排除A;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与国内驿站无关,排除B;
题干未涉及民族团结的信息,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的驿站制度。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元朝发达的驿站制度,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下图所示是转轮排字法。它减轻了排字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排字的效率。这项成果的发明者是 (  )
A.毕昇 B.王祯 C.沈括 D.司马光
【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结和所学可知,元代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发明了转轮排字法。故这项成果的发明者是王祯,B符合题意;
毕昇方面了泥活字印刷术,排除A;
沈括著有《梦溪笔谈》,排除C;
司马光主持编纂《资治通鉴》,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转轮排字法的知识。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掌握王祯发明转轮排字法的知识即可作答。
10.“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 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材料中这一技术的发明者是(  )
A.李时珍 B.徐光启 C.毕昇 D.宋应星
【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可知,这段材料描述的是印刷术,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先用黏土制成小方块,再刻单字,用火烧成陶字后排版印刷,效率很高,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比欧洲早400年,C符合题意;
明朝的李时珍著有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排除A;
明朝的徐光启著有农学著作《农政全书》,排除B;
明朝的宋应星著有《天工开物》,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史实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1.宋朝的军器监规模宏大,统管全国的军器制造,监下分为十一个大作坊,尤以火药作坊居首,生产大量的火箭、火炮等军器。这体现了宋代(  )
A.火药已广泛应用于军事 B.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
C.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D.火器种类已相当完备
【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宋代制造火器的作坊规模较大,生产了大量用于军事的火器,说明宋代火药已经广泛应用与军事,A符合题意;
题干只能说明宋代火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不能体现传入欧洲,排除B;
制造火药的作坊规模较大不能体现政府重视新式武器的研发,排除C;
“已相当完备”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火药的发明。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元朝时期,中国通往西方的陆路交通较为发达,东西方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造就这种局面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指南针得到使用 B.元朝的版图辽阔
C.中国丝织业发达 D.地圆学说的盛行
【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造就题干现象的有利条件主要是元朝的版图辽阔。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B符合题意;
指南针得到使用与题干强调的“陆路交通发达”无关,排除A;
中国丝织业发达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
地圆学说的盛行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辽阔的疆域。难度适中,掌握元朝辽阔的疆域,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中国诗词大会》嘉宾王立群教授在谈到李白与苏轼时说,技术优势是宋代诗人群体的学问胜于唐代的重要原因。这里的“技术优势”指的是(  )
A.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 B.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C.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D.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
【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A: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与“宋代”时间不符,A项不符合题意;
B:指南针与“学问”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技术优势是宋代诗人群体的学问胜于唐代的重要原因”和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刻字。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降低了制书成本,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播,C项符合题意;
D:火药与“学问”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科技,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宋元时期科技发明的相关史实。
14.重庆钓鱼城是南宋与蒙古交战的主要战场之一。在此地南宋衙署遗址出土的铁雷(如图)中装填的火药能把超过1厘米的铁壁炸裂,与南宋史料中记载的铁火炮、震天雷一致。这一考古发现的意义是(  )
A.证明火药最早在南宋时期运用于战争
B.为爆炸性火药武器使用提供实物证据
C.证明火药武器影响了欧洲的作战方式
D.证明火药武器使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最早”,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在此地南宋衙署遗址出土的铁雷(如图)中装填的火药能把超过1厘米的铁壁炸裂,与南宋史料中记载的铁火炮、震天雷一致”和结合所学可知,考古验证是第一手资料,重庆钓鱼城南宋衙署遗址为爆炸性火药武器使用提供实物证据,B项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证明火药武器影响了欧洲的作战方式,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火药武器使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科技,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宋元时期科技发明的相关史实。
15.下列科技成就,按发明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A:②①④③排序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
B:②①③④排序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元代,著名的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我国在隋唐时期就有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泥活字版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按发明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③④②,C项符合题意;
D:①④②③排序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科技,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宋元时期科技发明的相关史实。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统计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 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 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1)阅读材料一,火药发明于中国哪一个朝代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始于哪个时期
(2)概括材料二《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统计表》中反映的主要信息。
(3)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在公元 1001—1500年这一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或者观点)展开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1)火药发明于唐朝。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始于北宋(或宋朝)。(答南宋不给分)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一直居世界领导 地位。到公元1501—1840 年,科技发明明显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
(3)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4)开放性题目,可以从科技发展所需的条件、影响等角度分析回答。
如观点一:科技发明需要适宜的社会环境。
论证:唐宋时期,社会开放,中外交流频繁,文化上科举制的出 现,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层出不穷,领先世界。
结论: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国家要重视教育,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发展。
观点二:科技发展推动社会发展。
论证:唐宋时期,随着四大发明的出现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1500年以后,由于科技落后等原因,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导致了近代的落后挨打。
结论:科学技术发明推动社会发展,所以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重视科技创新。
【知识点】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知识。结合所学可知,火药发明于中国唐朝,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结合所学可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始于北宋。
(2)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发明的知识。根据材料二“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统计表”可知,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一直居世界领导地位。到公元1501—1840 年,科技发明明显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
(3)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1001—1500年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因此,这一时期,科技发明众多。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从科技发展所需的条件、影响等角度拟定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作答。如观点一:科技发明需要适宜的社会环境。论证:唐宋时期,社会开放,中外交流频繁,文化上科举制的出 现,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层出不穷,领先世界。结论: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国家要重视教育,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发展。如观点二:科技发展推动社会发展。论证:唐宋时期,随着四大发明的出现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1500年以后,由于科技落后等原因,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导致了近代的落后挨打。结论:科学技术发明推动社会发展,所以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重视科技创新。
故答案为:
(1)火药发明于唐朝。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始于北宋(或宋朝)。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一直居世界领导 地位。到公元1501—1840 年,科技发明明显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
(3)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4)开放性题目,可以从科技发展所需的条件、影响等角度分析回答。
如观点一:科技发明需要适宜的社会环境。
论证:唐宋时期,社会开放,中外交流频繁,文化上科举制的出 现,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层出不穷,领先世界。
结论: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国家要重视教育,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发展。
观点二:科技发展推动社会发展。
论证:唐宋时期,随着四大发明的出现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1500年以后,由于科技落后等原因,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导致了近代的落后挨打。
结论:科学技术发明推动社会发展,所以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重视科技创新。
【点评】本题考查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一、选择题
1.(2024七下·期中)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朝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1460 年意大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材料说明活字印刷术(  )
A.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体制变革
B.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C.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
D.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李冰修建都江堰 B.蔡伦改进造纸术
C.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D.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3.在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考古现场,考古队执行领队张志清指着这1.3万平方米的发掘现场说:“发掘表明,当年这里曾是元代大型瓷器仓储及贸易集散地,印证了太仓港在元代被称为‘天下第一码头'的事实。”上述材料印证了元朝(  )
A.民族关系融洽 B.科学技术发达
C.对外贸易繁盛 D.军事实力强大
4.(2023七下·覃塘期末)(2分)《经世大典》记载:海运时,惟凭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卜明晦。这体现了宋元时期(  )
A.对外贸易繁荣昌盛 B.地理知识有长足进步
C.造船技术适应远航 D.指南针已运用于航海
5.(2023七下·海口期末) 如图展示了指南针发展历程。中国航海开始使用指南针始于(  )
A.唐初 B.宋朝末年 C.明初 D.清朝中期
6.(2023七下·喀什期末) 宋代在广州设立第一个市舶司,在其他主要港口也设立了市舶司。这表明宋代(  )
A.设置专门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B.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C.海外贸易成为税收重要来源 D.造船技术领先世界
7.朱彧在《萍洲可谈》一书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此材料表明指南针的应用有利于(  )
A.经济的发展 B.作战方式的改变
C.文化的传播 D.航海技术的提高
8.“从汗八里城(今北京市),有通往各省....的道路。每条路.上...按照市镇坐落的位置,每隔四十或五十公里之间,都设有驿站,筑有旅馆,接待过往商旅住宿,这些就叫作驿站或邮传所。”这段材料证明(  )
A.唐代水陆交通平衡 B.宋代海外贸易发达
C.元代交通四通八达 D.明代重视民族团结
9.下图所示是转轮排字法。它减轻了排字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排字的效率。这项成果的发明者是 (  )
A.毕昇 B.王祯 C.沈括 D.司马光
10.“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 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材料中这一技术的发明者是(  )
A.李时珍 B.徐光启 C.毕昇 D.宋应星
11.宋朝的军器监规模宏大,统管全国的军器制造,监下分为十一个大作坊,尤以火药作坊居首,生产大量的火箭、火炮等军器。这体现了宋代(  )
A.火药已广泛应用于军事 B.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
C.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D.火器种类已相当完备
12.元朝时期,中国通往西方的陆路交通较为发达,东西方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造就这种局面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指南针得到使用 B.元朝的版图辽阔
C.中国丝织业发达 D.地圆学说的盛行
13.《中国诗词大会》嘉宾王立群教授在谈到李白与苏轼时说,技术优势是宋代诗人群体的学问胜于唐代的重要原因。这里的“技术优势”指的是(  )
A.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 B.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C.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D.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
14.重庆钓鱼城是南宋与蒙古交战的主要战场之一。在此地南宋衙署遗址出土的铁雷(如图)中装填的火药能把超过1厘米的铁壁炸裂,与南宋史料中记载的铁火炮、震天雷一致。这一考古发现的意义是(  )
A.证明火药最早在南宋时期运用于战争
B.为爆炸性火药武器使用提供实物证据
C.证明火药武器影响了欧洲的作战方式
D.证明火药武器使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15.下列科技成就,按发明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统计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 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 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1)阅读材料一,火药发明于中国哪一个朝代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始于哪个时期
(2)概括材料二《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统计表》中反映的主要信息。
(3)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在公元 1001—1500年这一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或者观点)展开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明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1460年意入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其在朝鲜、日本以及欧洲的广泛传播及运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以D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主要涉及活字印刷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没有提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所以A不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主要涉及活字印刷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没有提及促进了世界选洋航海技术的发展,所以B不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主要涉及活字印刷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没有提及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所以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A项李冰修建都江堰发生在战国时期, B项蔡伦改进造纸术发生在东汉时期, D项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发生在明朝时期,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C项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发生在宋朝时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当年这里曾是元代大型瓷器仓储及贸易集散地”“天下第一码头”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元朝对外贸易繁盛,C符合题意;
AB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对外贸易繁荣昌盛,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地理知识有长足进步,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造船技术适应远航,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海运时,惟凭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卜明晦。”可知。指南针已运用于航海,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指南针的应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5.【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B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唐初并没有在航海中使用指南针,A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中国已经在明清以前在航海中使用了指南针,排除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开始使用”,然后联系所学,即可判断出准确答案,关键在于对基础知识要能够准确识记。
6.【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在广州设立第一个市舶司,在其他主要港口也设立了市舶司”可得出,材料表明宋代设置专门机构——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A符合题意;
依据材料可知宋设立专门管理海外机构,而非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税收的来源、造船技术领先世界等信息,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信息的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宋朝设立市舶司相关史实,然后对比备选项获取正确答案。
7.【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可知,该记载表明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航海辨别方向。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12世纪后期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D符合题意;
经济的发展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
作战方式的改变是火药产生的影响,排除B;
文化的传播与活字印刷术有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指南针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指南针的作用即可作答。
8.【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提到“驿站”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建立后,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路路交通,
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C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元朝的交通,与唐朝无关,排除A;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与国内驿站无关,排除B;
题干未涉及民族团结的信息,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的驿站制度。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元朝发达的驿站制度,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结和所学可知,元代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发明了转轮排字法。故这项成果的发明者是王祯,B符合题意;
毕昇方面了泥活字印刷术,排除A;
沈括著有《梦溪笔谈》,排除C;
司马光主持编纂《资治通鉴》,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转轮排字法的知识。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掌握王祯发明转轮排字法的知识即可作答。
10.【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可知,这段材料描述的是印刷术,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先用黏土制成小方块,再刻单字,用火烧成陶字后排版印刷,效率很高,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比欧洲早400年,C符合题意;
明朝的李时珍著有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排除A;
明朝的徐光启著有农学著作《农政全书》,排除B;
明朝的宋应星著有《天工开物》,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史实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1.【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宋代制造火器的作坊规模较大,生产了大量用于军事的火器,说明宋代火药已经广泛应用与军事,A符合题意;
题干只能说明宋代火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不能体现传入欧洲,排除B;
制造火药的作坊规模较大不能体现政府重视新式武器的研发,排除C;
“已相当完备”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火药的发明。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造就题干现象的有利条件主要是元朝的版图辽阔。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B符合题意;
指南针得到使用与题干强调的“陆路交通发达”无关,排除A;
中国丝织业发达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
地圆学说的盛行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辽阔的疆域。难度适中,掌握元朝辽阔的疆域,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A: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与“宋代”时间不符,A项不符合题意;
B:指南针与“学问”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技术优势是宋代诗人群体的学问胜于唐代的重要原因”和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刻字。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降低了制书成本,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播,C项符合题意;
D:火药与“学问”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科技,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宋元时期科技发明的相关史实。
14.【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最早”,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在此地南宋衙署遗址出土的铁雷(如图)中装填的火药能把超过1厘米的铁壁炸裂,与南宋史料中记载的铁火炮、震天雷一致”和结合所学可知,考古验证是第一手资料,重庆钓鱼城南宋衙署遗址为爆炸性火药武器使用提供实物证据,B项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证明火药武器影响了欧洲的作战方式,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火药武器使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科技,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宋元时期科技发明的相关史实。
15.【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A:②①④③排序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
B:②①③④排序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元代,著名的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我国在隋唐时期就有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泥活字版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按发明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③④②,C项符合题意;
D:①④②③排序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科技,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宋元时期科技发明的相关史实。
16.【答案】(1)火药发明于唐朝。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始于北宋(或宋朝)。(答南宋不给分)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一直居世界领导 地位。到公元1501—1840 年,科技发明明显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
(3)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4)开放性题目,可以从科技发展所需的条件、影响等角度分析回答。
如观点一:科技发明需要适宜的社会环境。
论证:唐宋时期,社会开放,中外交流频繁,文化上科举制的出 现,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层出不穷,领先世界。
结论: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国家要重视教育,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发展。
观点二:科技发展推动社会发展。
论证:唐宋时期,随着四大发明的出现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1500年以后,由于科技落后等原因,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导致了近代的落后挨打。
结论:科学技术发明推动社会发展,所以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重视科技创新。
【知识点】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知识。结合所学可知,火药发明于中国唐朝,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结合所学可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始于北宋。
(2)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发明的知识。根据材料二“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统计表”可知,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一直居世界领导地位。到公元1501—1840 年,科技发明明显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
(3)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1001—1500年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因此,这一时期,科技发明众多。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从科技发展所需的条件、影响等角度拟定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作答。如观点一:科技发明需要适宜的社会环境。论证:唐宋时期,社会开放,中外交流频繁,文化上科举制的出 现,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层出不穷,领先世界。结论: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国家要重视教育,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发展。如观点二:科技发展推动社会发展。论证:唐宋时期,随着四大发明的出现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1500年以后,由于科技落后等原因,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导致了近代的落后挨打。结论:科学技术发明推动社会发展,所以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重视科技创新。
故答案为:
(1)火药发明于唐朝。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始于北宋(或宋朝)。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一直居世界领导 地位。到公元1501—1840 年,科技发明明显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
(3)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4)开放性题目,可以从科技发展所需的条件、影响等角度分析回答。
如观点一:科技发明需要适宜的社会环境。
论证:唐宋时期,社会开放,中外交流频繁,文化上科举制的出 现,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层出不穷,领先世界。
结论: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国家要重视教育,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发展。
观点二:科技发展推动社会发展。
论证:唐宋时期,随着四大发明的出现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1500年以后,由于科技落后等原因,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导致了近代的落后挨打。
结论:科学技术发明推动社会发展,所以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重视科技创新。
【点评】本题考查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