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选择题
1.(2024七下·期中)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追求品质、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代代相传,造就了许多手工业精品。下列文物属于宋代手工业精品的是( )
A.司母戊鼎 B.铜冰鉴
C.骑驼乐舞三彩俑 D.定窑孩儿枕
【答案】D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著名的瓷窑:五窑: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河南钧窑、浙江哥窑、浙江河南的官窑。其中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D选项定窑孩儿枕是河北定窑的产品,属于宋代手工业精品,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2.(2021七下·灌阳期末)《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蛮子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微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这说明元代泉州( )
A.海上贸易繁荣 B.外国使节增多
C.造船技术发达 D.文化生活丰富
【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元代时,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过往商船几乎都会在这里停靠,各路商品也因此从这里流向各地;亚历山大运赴西方各国者的商品与泉州相比,微乎其微,不及泉州百分之一; 材料表明泉州海上贸易十分繁荣。
A: 海上贸易繁荣,符合题意;
B: 外国使节增多,排除;
C: 造船技术发达,排除;
D: 文化生活丰富,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材料。
3.(2024七下·期中)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 )
①北宋出现纸币“交子”
②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
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
④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宋代商业繁荣,在瓦子里可以看杂技;北宋前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所以B①②④选项符合题意。
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与题干城市繁荣,商业兴盛无关,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点。
4.可以从下面《清明上河图》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宋代农业的发展 B.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
C.唐代手工业的兴盛 D.唐代科技文化的繁荣
【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因此 B 项正确,排除 ACD 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5.以下两幅示意图反映的变化是 ( )
A.经济重心南移 B.商品经济发展
C.海外贸易兴起 D.耕地面积增加
【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观察地图可知,我国汉代的主要经济区位于黄河流域,而宋代的主要经济区位于长江流域,特别是太湖流域,所以两幅示意图反映的变化是经济重心南移,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注意对地图的解读,识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历程。
6.(2023七下·覃塘期末)(2分)如图反映了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南北文化的交流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疆域面积的扩大 D.商品经济的繁荣
【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A:南北文化的交流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的变化表”可知,南方人口呈上升趋势,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项符合题意;
C:疆域面积的扩大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商品经济的繁荣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7.(2023七下·喀什期末) “在国内外市场同时得到开拓、商业规模远远超迈前代的情况下,原先具有神奇魅力的铜钱这种交换手段,因其分量重又价值低而显得力不从心……,于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北宋前期的川蜀地区率先登上商品交换的历史舞台。”纸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铜钱分量重、价值低 B.北宋时期造纸业发达
C.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北宋政府的强力推动
【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在国内外市场同时得到开拓、商业规模远远超迈前代的情况下”可知,随着商业的发展,商品交流的频繁,原有的铜钱难以满足需要,推动了纸币“交子”的出现,故纸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符合题意;
依据题干中“原先具有神奇魅力的铜钱这种交换手段,因其分量重又价值低而显得力不从心”可知,纸币“交子”出现的原因有铜钱分量重、价值低,但这是纸币出现的推动因素,不是根本原因,A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造纸术的发达和纸币的出现没有直接联系,不是纸币产生的根本原因,B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纸币“交子”最早是由民间发行,而非政府强力推动,且也不是纸币发行的根本原因,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信息的准确理解与认识能力,解题时结合所学和材料分析纸币出现的原因,注意根本原因和经济发展有关。
8.有学者指出:“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立,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发生这一显著变化的前提是( )
A.棉花种植面积扩大 B.封建政府大力推广
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D.棉纺织技术的进步
【答案】D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立,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可知,棉纺织技术的提高促进了棉纺织品的推广,进而提高了棉花的地位,D符合题意;
棉花的地位的提高导致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排除A;
封建政府大力推广可以导致棉花的地位提高,但是不是棉花地位提高的前提,排除B;
棉花的地位的提高导致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经济的发展。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宋朝时期棉纺织业发展的基本史实,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南宋蒋祈所著《陶记》是我国第一部有关陶瓷的专著,书中记载南宋时期的景德镇有300多处瓷窑,所制瓷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 这反映出宋朝(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科技的发达
【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南宋蒋祈所著《陶记》是我国第一部有关陶瓷的专著,书中记载南宋景德镇,有300多处瓷窑,所制瓷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可知,南宋时期制瓷业发达,有关于陶瓷的专著,其所制瓷器“洁白不疵”,技术水平高,B符合题意;
题干强调的是手工业中的“制瓷业”,未涉及“农业”, 排除A;
材料强调的是手工业中的“瓷业”,未涉及“商业”,排除C;
材料强调的是手工业中的“制瓷业”,未涉及“科技的发达”,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经济的发展。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0.(2024七下·期末)南宋时,都城临安曾有谚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这主要反映了( )
A.蔬菜品种丰富 B.水利建设发展
C.城市商业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南宋时,都城临安曾有谚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体现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体现了临安城市商业和繁荣,排除ABD,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1.宋朝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和宅巷内皆可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这说明宋朝( )
A.社会环境持续稳定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商业贸易十分繁荣 D.市民娱乐生活丰富
【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宋朝时期经商的时间和地点不再受到限制,这说明宋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故选项C符合题意;
A.社会环境持续稳定,题干中没有体现社会环境,不符合题意;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题干中没有提到经济重心南移,不符合题意;
D.市民娱乐生活丰富,题干中没有提到市民娱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2.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选项中的现象与表格反映主题一致的是( )
时期 租税收入 商税收入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997) 2408.1万两 400万两 60%:40%
天禧末(1021) 2641.2万两 1204万两 40%:60%
(注:租税指旧时田赋和各种税款的总和)
A.当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C.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在当时已经完成南移
D.东京郊外建设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021年和997年相比,租税收入提高,其中商税收入增加三倍,这使得农业税和非农业税的比例发生巨变,非农业税超过农业税,这显示出宋朝时期商业的繁荣,与此相似的是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都是商业繁荣的表现,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当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农业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C.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在当时已经完成南移 ,1021年还处于北宋,经济重心南移还没有完成,不符合题意;
D. 东京郊外建设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反映的是造船业的发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数据的变化,从数据的变化看出发生的变化,拿这些变化来分析备选项回答。
13.宋代城市街道的两边可开设店铺。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要扩大营业面积,连通衢大街也要侵占,以至到宋徽宗时官府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
A.乡村出现了草市 B.各族政权交流频繁
C.经济重心已南移 D.城市商业日益繁盛
【答案】D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由材料“宋代城市街道的两边可开设店铺。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要扩大营业面积,连通街大街也要侵占”可知,这主要反映的是宋代城市商业日益繁盛,选项D正确;
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
14.(2023七下·增城期末) 如表中国古代历朝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该表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2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北方生产技术一直领先
C.南方政局战乱频繁 D.北方人口增长超过南方
【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分析图表可知,西汉时期,北方人口占比远超过南方,但是到了唐代,南方人口与北方人口占比相差已经不那么明显,北宋时期,南方人口更是超过了北方人口,这说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了,A项正确;
图表反映的是人口变化,与技术无关,排除B项;
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的一个原因就是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排除C项;
图表反映的是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理解。
15.(2023七下·广州期中) 《马可 波罗行纪》记载:“(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蛮子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徼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这说明元代泉州( )
A.海上贸易繁荣 B.外国使节增多
C.造船技术发达 D.文化生活丰富
【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据“(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蛮子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微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可知,这说明元代泉州海上贸易繁荣。A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外国使节增多,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造船技术发达,排除C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文化生活丰富,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代泉州海上贸易繁荣的相关史实。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鼓以后还可设夜市,通晓不绝。
材料二: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宋朝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南方户口数比例占全国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宋史》中有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北宋东京的商业繁荣有哪些特点?
(2)材料二中的“所得”从何而来?为了获得“百万计”,宋高宗采取了哪一措施?
(3)“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1)城市规模大、人口多;打破坊市界限;商品贸易时间长,出
现夜市。
(2)海外贸易。措施: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3)历史现象:说明当时的经济重心,已经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 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阶级重视发展经济。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 (1)依据材料“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得出城市规模大、人口多;根据“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得出打破市坊界限;根据“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宵不绝”得出商品贸易时间长,出现夜市。
(2)据材料“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可知,材料二中的“市舶”是指海外贸易,宋朝统治者重视对外贸易发展(或宋朝海外贸易繁盛),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依据“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材料说明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国家的财政收入依靠东南地区,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地区则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结合所学知识,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 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阶级重视发展经济。
故答案为:
(1) 城市规模大、人口多;打破坊市界限;商品贸易时间长,出现夜市。
(2) 海外贸易。措施: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3) 历史现象:说明当时的经济重心,已经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 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阶级重视发展经济。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选择题
1.(2024七下·期中)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追求品质、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代代相传,造就了许多手工业精品。下列文物属于宋代手工业精品的是( )
A.司母戊鼎 B.铜冰鉴
C.骑驼乐舞三彩俑 D.定窑孩儿枕
2.(2021七下·灌阳期末)《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蛮子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微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这说明元代泉州( )
A.海上贸易繁荣 B.外国使节增多
C.造船技术发达 D.文化生活丰富
3.(2024七下·期中)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 )
①北宋出现纸币“交子”
②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
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
④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可以从下面《清明上河图》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宋代农业的发展 B.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
C.唐代手工业的兴盛 D.唐代科技文化的繁荣
5.以下两幅示意图反映的变化是 ( )
A.经济重心南移 B.商品经济发展
C.海外贸易兴起 D.耕地面积增加
6.(2023七下·覃塘期末)(2分)如图反映了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南北文化的交流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疆域面积的扩大 D.商品经济的繁荣
7.(2023七下·喀什期末) “在国内外市场同时得到开拓、商业规模远远超迈前代的情况下,原先具有神奇魅力的铜钱这种交换手段,因其分量重又价值低而显得力不从心……,于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北宋前期的川蜀地区率先登上商品交换的历史舞台。”纸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铜钱分量重、价值低 B.北宋时期造纸业发达
C.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北宋政府的强力推动
8.有学者指出:“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立,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发生这一显著变化的前提是( )
A.棉花种植面积扩大 B.封建政府大力推广
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D.棉纺织技术的进步
9.南宋蒋祈所著《陶记》是我国第一部有关陶瓷的专著,书中记载南宋时期的景德镇有300多处瓷窑,所制瓷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 这反映出宋朝(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科技的发达
10.(2024七下·期末)南宋时,都城临安曾有谚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这主要反映了( )
A.蔬菜品种丰富 B.水利建设发展
C.城市商业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11.宋朝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和宅巷内皆可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这说明宋朝( )
A.社会环境持续稳定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商业贸易十分繁荣 D.市民娱乐生活丰富
12.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选项中的现象与表格反映主题一致的是( )
时期 租税收入 商税收入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997) 2408.1万两 400万两 60%:40%
天禧末(1021) 2641.2万两 1204万两 40%:60%
(注:租税指旧时田赋和各种税款的总和)
A.当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C.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在当时已经完成南移
D.东京郊外建设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13.宋代城市街道的两边可开设店铺。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要扩大营业面积,连通衢大街也要侵占,以至到宋徽宗时官府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
A.乡村出现了草市 B.各族政权交流频繁
C.经济重心已南移 D.城市商业日益繁盛
14.(2023七下·增城期末) 如表中国古代历朝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该表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2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北方生产技术一直领先
C.南方政局战乱频繁 D.北方人口增长超过南方
15.(2023七下·广州期中) 《马可 波罗行纪》记载:“(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蛮子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徼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这说明元代泉州( )
A.海上贸易繁荣 B.外国使节增多
C.造船技术发达 D.文化生活丰富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鼓以后还可设夜市,通晓不绝。
材料二: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宋朝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南方户口数比例占全国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宋史》中有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北宋东京的商业繁荣有哪些特点?
(2)材料二中的“所得”从何而来?为了获得“百万计”,宋高宗采取了哪一措施?
(3)“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著名的瓷窑:五窑: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河南钧窑、浙江哥窑、浙江河南的官窑。其中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D选项定窑孩儿枕是河北定窑的产品,属于宋代手工业精品,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2.【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元代时,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过往商船几乎都会在这里停靠,各路商品也因此从这里流向各地;亚历山大运赴西方各国者的商品与泉州相比,微乎其微,不及泉州百分之一; 材料表明泉州海上贸易十分繁荣。
A: 海上贸易繁荣,符合题意;
B: 外国使节增多,排除;
C: 造船技术发达,排除;
D: 文化生活丰富,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材料。
3.【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宋代商业繁荣,在瓦子里可以看杂技;北宋前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所以B①②④选项符合题意。
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与题干城市繁荣,商业兴盛无关,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点。
4.【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因此 B 项正确,排除 ACD 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5.【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观察地图可知,我国汉代的主要经济区位于黄河流域,而宋代的主要经济区位于长江流域,特别是太湖流域,所以两幅示意图反映的变化是经济重心南移,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注意对地图的解读,识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历程。
6.【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A:南北文化的交流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的变化表”可知,南方人口呈上升趋势,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项符合题意;
C:疆域面积的扩大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商品经济的繁荣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7.【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在国内外市场同时得到开拓、商业规模远远超迈前代的情况下”可知,随着商业的发展,商品交流的频繁,原有的铜钱难以满足需要,推动了纸币“交子”的出现,故纸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符合题意;
依据题干中“原先具有神奇魅力的铜钱这种交换手段,因其分量重又价值低而显得力不从心”可知,纸币“交子”出现的原因有铜钱分量重、价值低,但这是纸币出现的推动因素,不是根本原因,A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造纸术的发达和纸币的出现没有直接联系,不是纸币产生的根本原因,B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纸币“交子”最早是由民间发行,而非政府强力推动,且也不是纸币发行的根本原因,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信息的准确理解与认识能力,解题时结合所学和材料分析纸币出现的原因,注意根本原因和经济发展有关。
8.【答案】D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立,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可知,棉纺织技术的提高促进了棉纺织品的推广,进而提高了棉花的地位,D符合题意;
棉花的地位的提高导致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排除A;
封建政府大力推广可以导致棉花的地位提高,但是不是棉花地位提高的前提,排除B;
棉花的地位的提高导致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经济的发展。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宋朝时期棉纺织业发展的基本史实,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南宋蒋祈所著《陶记》是我国第一部有关陶瓷的专著,书中记载南宋景德镇,有300多处瓷窑,所制瓷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可知,南宋时期制瓷业发达,有关于陶瓷的专著,其所制瓷器“洁白不疵”,技术水平高,B符合题意;
题干强调的是手工业中的“制瓷业”,未涉及“农业”, 排除A;
材料强调的是手工业中的“瓷业”,未涉及“商业”,排除C;
材料强调的是手工业中的“制瓷业”,未涉及“科技的发达”,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经济的发展。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0.【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南宋时,都城临安曾有谚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体现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体现了临安城市商业和繁荣,排除ABD,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1.【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宋朝时期经商的时间和地点不再受到限制,这说明宋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故选项C符合题意;
A.社会环境持续稳定,题干中没有体现社会环境,不符合题意;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题干中没有提到经济重心南移,不符合题意;
D.市民娱乐生活丰富,题干中没有提到市民娱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2.【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021年和997年相比,租税收入提高,其中商税收入增加三倍,这使得农业税和非农业税的比例发生巨变,非农业税超过农业税,这显示出宋朝时期商业的繁荣,与此相似的是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都是商业繁荣的表现,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当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农业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C.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在当时已经完成南移 ,1021年还处于北宋,经济重心南移还没有完成,不符合题意;
D. 东京郊外建设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反映的是造船业的发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数据的变化,从数据的变化看出发生的变化,拿这些变化来分析备选项回答。
13.【答案】D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由材料“宋代城市街道的两边可开设店铺。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要扩大营业面积,连通街大街也要侵占”可知,这主要反映的是宋代城市商业日益繁盛,选项D正确;
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
14.【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分析图表可知,西汉时期,北方人口占比远超过南方,但是到了唐代,南方人口与北方人口占比相差已经不那么明显,北宋时期,南方人口更是超过了北方人口,这说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了,A项正确;
图表反映的是人口变化,与技术无关,排除B项;
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的一个原因就是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排除C项;
图表反映的是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理解。
15.【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据“(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蛮子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微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可知,这说明元代泉州海上贸易繁荣。A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外国使节增多,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造船技术发达,排除C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文化生活丰富,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代泉州海上贸易繁荣的相关史实。
16.【答案】(1)城市规模大、人口多;打破坊市界限;商品贸易时间长,出
现夜市。
(2)海外贸易。措施: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3)历史现象:说明当时的经济重心,已经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 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阶级重视发展经济。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 (1)依据材料“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得出城市规模大、人口多;根据“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得出打破市坊界限;根据“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宵不绝”得出商品贸易时间长,出现夜市。
(2)据材料“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可知,材料二中的“市舶”是指海外贸易,宋朝统治者重视对外贸易发展(或宋朝海外贸易繁盛),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依据“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材料说明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国家的财政收入依靠东南地区,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地区则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结合所学知识,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 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阶级重视发展经济。
故答案为:
(1) 城市规模大、人口多;打破坊市界限;商品贸易时间长,出现夜市。
(2) 海外贸易。措施: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3) 历史现象:说明当时的经济重心,已经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 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阶级重视发展经济。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