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3课 盛唐气象)
一、选择题
1.(2018七下·天宁期中)作为唐朝主要文学表达形式的唐诗,反映了唐朝历史的全景。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是( )
A.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B.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2018七下·农安月考)史书记载“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反映了唐代哪一生产工具创制的功效( )
A.耧车 B.水排 C.翻车 D.筒车
3.(2017七下·深圳月考)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中国人被称之为唐人,当时唐朝对外交往非常频繁,范围很广,但决不可能包括?(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美洲
4.(2021七下·西城期末)有学者认为,要认识唐诗需先认识“诗唐”。下列唐诗与唐朝社会状况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唐诗 结论
A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
B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实施开明的对外政策
C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长安城商业十分繁荣
D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昂扬进取的尚武精神
A.A B.B C.C D.D
5.(2021七下·射洪期末)“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诗歌反映了唐朝( )
A.文学艺术百花齐放 B.社会经济极其繁荣
C.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D.生产科技引领世界
6.(2019七下·镇原期中)《送渤海王子归国》中有诗云:“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这反映了( )
A.西域各族人民对汉族中原的向往
B.吐蕃与唐朝关系密切
C.粟末靺鞨与唐朝的关系密切
D.六诏与唐朝的关系密切
7.唐太宗说:“昔为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又说:“汉武穷兵三十年,疲弊中国,所就无已,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这表明唐太宗治理吐蕃少数民族的政策是( )
A.和亲 B.治好国家,增强凝聚力
C.册封 D.建立管辖机构
8.你认为诗句如“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是描写( )
A.唐朝长安 B.隋朝赵州桥
C.扬州城 D.大明宫含元殿
9.(2020七下·嘉峪关月考)西北各民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的原因是( )
A.主张对外开放 B.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C.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D.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10.(2020七下·灯塔月考)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是唐朝和哪一少数民族和亲?( )
A.吐蕃 B.契丹 C.党项 D.女真
11.下面卡片体现的学习主题是中国( )
A.政权统一与发展 B.民族交融与发展
C.对外交往与发展 D.经济繁荣与昌盛
12.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3.以下两组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政治制度完备 B.农业技术进步
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学艺术繁荣
14.2009年5月23—28日,第二届中国诗歌节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此次诗歌的主题是“盛世中国,诗意长安。”下列能反映唐代社会生活和谐的诗句是( )
A.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
B.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C.朱门洒肉臭,路有冻死骨
D.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15.(2018七下·常熟期中)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事件意义重大。唐王朝在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
A.设置地方机构有效管辖
B.和亲
C.任命或是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D.在中央设立专门机构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16.“天可汗”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具有实质意义,它的目的是使许多弱小邻国或民族可以和平相处共存共荣。”据此分析,唐太宗被拥戴为“天可汗”的原因是( )
A.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B.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D.任用贤良,助于政事
17.(2021七下·鄞州期末)唐玄宗时,士人妻子不约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侍女也纷纷穿起男式圆领服,足登乌皮靴。在长安等大都市街头,处处可见身着胡服的汉族女性。这反映了当时( )
A.服饰等级差别消除 B.政府着力移风易俗
C.女性更易接受胡服 D.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18.“这个城市的人口大约一百万,外国人可能占了三分之一。城内围隔成一百多个坊,除了皇城、中央官署外,还有东、西两个市场。在胡商开设的酒肆中,胡姬当街卖酒,顾客盈门。城内有拜火教、景教寺庙”。文中描述的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唐朝长安 B.北宋开封 C.南宋临安 D.清朝北京
19.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助他们指出哪一个是不恰当的( )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 D.日本遣唐使来华
20.某班级准备通过课本剧形式来体现唐朝的对外活动,下列哪一幕不应该出现在此剧中( )
A.日本遣唐使向皇帝呈交礼品
B.鉴真在唐招提寺讲经
C.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
D.玄奘回国后与皇帝讲述路上的见闻
二、材料分析题
21.(2018七下·湛江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凛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豹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之势写照。”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的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么?分别有何用途?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的哪种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4)材料四的这位:“一个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为了寻找佛经真谛,他去往哪个国家?
22.唐朝社会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昱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分析】A项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反映安史之乱,不符合题意;
B项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反映了胡汉交融,不符合题意;
C项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开元盛世的局面,不符合题意;
D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反映唐朝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一诗歌为依托,考查唐朝的社会风貌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2.【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唐代发明的提水灌溉工具——筒车。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唐代农业,旨在考查考生通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而判断农业工具,此题对初一考生有一定难度适合拔高使用。
3.【答案】D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唐朝时与国外进行往来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即从长安到甘肃、西域并一直往西到达波斯、阿拉伯、北非和欧洲等地,而往东最多到达日本,并没有跨越大洋到达美洲地区。因为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地区,从此美洲才与外界有所往来。故选D。
【点评】本题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
4.【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盛唐经济的繁荣;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A.根据“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句反映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唐都长安布局严整,规模宏大。表明长安人口众多,唐长安城按中轴对称布局,城为方形,街道正直,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故选项A符合题意;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实施开明的对外政策,不符合史实 ;
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长安城商业十分繁荣 ,不符合史实;
D.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昂扬进取的尚武精神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细心分析备选项,注意细心分析诗句内容与结论之间的联系,这需要学生细心分析辨别回答。
5.【答案】C
【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分析】A.文学艺术百花齐放,不符合题意;
B.社会经济极其繁荣,不符合题意;
C.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唐朝的社会生活。根据材料的大意,非汉人的音乐、马骑、妆容,五十年来纷至沓来,直接指出了唐代社会风俗的变迁,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融合、交流,体现出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故选项C符合题意;
D.生产技术引领世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细心读题干材料,读懂题干含义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难点是理解题干含义。
6.【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材料“ 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描述的粟末靺鞨和唐朝之间的关系,唐朝在东北地区设置渤海国对粟末靺鞨进行统治,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渤海国及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唐朝与周边民族关系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7.【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唐朝经济发达,统治者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待汉族和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唐朝政府通过实行加强对边疆的管辖、设置行政机构、和亲、册封、战争、会盟多种措施,加强了中央王朝对各民族地区的管辖,汉族与边疆民族的交往空前频繁,“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反映了治好国家,增强凝聚力。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8.【答案】A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唐朝长安建筑宏伟壮观,犹如“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点评】考查唐朝长安建筑
9.【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西北少数民族的尊重,被尊称为“天可汗”,B正确;对外开放是对外国的政策,A错误;CD与材料无关,CD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开明的民族关系,重点掌握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的史实。
10.【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几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故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文成公主入藏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1.【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元朝时期民族融合加强,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即二者可凝结成的共同主题是民族融合与发展。B项正确;
唐朝和元朝虽然都是统一王朝,但是此项并非题干主旨,排除A项;
对外交往涉及到的是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例如唐朝时期与日本的交流,但题干未涉及唐朝、元朝的对外交往,排除C项;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手工业、商业,但题干未涉及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综合考察唐朝的民族关系及元朝时的民族交融。难度适中,学生需要对比题干中的不同信息,建立联系后才可作答。
12.【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②是曲辕犁,③是筒车, D符合题意;
①选项是汉朝的耧车,排除AC;
④选项的唐三彩与农业无关,排除B;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经济的繁荣。难度适中,掌握唐朝农业发展的表现即可作答。
13.【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A.政治制度完备,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末期,农业生产出现了骨耜,这是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到了东汉时期,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到了唐朝时期,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用来翻地和灌溉,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由此可知这些工具共同反映的是农业技术的进步,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海外贸易发达,不符合题意;
D.文学艺术繁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识记这些工具,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取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切记。
14.【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A句是花蕊夫人的《宫词》中的诗句,原诗是:“明朝腊月官家出,随驾先须点内人。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回鹘是维吾尔族的祖先,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双方关系友好,回鹘人到唐朝经商的很多,长安、洛阳的汉人也喜欢穿回鹘服装,故选A。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唐与少数民族关系的知识。
15.【答案】D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A项设置地方机构有效管辖是唐王朝在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唐朝在新疆地区设立管理西域的军事行政机构,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辖,如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期设置北庭都护府来管辖突厥故地。A项不符合题意;B项和亲是唐王朝在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如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结婚。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以及唐蕃会盟等,B项不符合题意;
C项任命或是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是唐王朝在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如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C项不符合题意;
D项在中央设立专门机构掌管少数民族事务不是唐王朝在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在中央设立专门机构掌管少数民族事务是清朝在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王朝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采取的主要方式。处了设立机构、采用和亲等和平方式、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等方式外,还通过战争,挫败少数民族贵族进攻。唐王朝为消除北方威胁而攻灭东突厥颉利可汗部的重要作战。颉利可汗率万余人欲逃过碛口,遭李绩军堵截,其大酋长皆率众投降。
16.【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和材料“使许多弱小邻国或民族可以和平相处共存共荣”可知,这说明天可汗是为了让各民族共存共荣,这体现出开明,B符合题意;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与民族关系无关,排除A;
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与民族关系无关,排除C;
任用贤良,助于政事与民族关系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即可作答。
17.【答案】D
【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等活动。唐玄宗时,士人妻子不约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侍女也纷纷穿起男式圆领服,足登乌皮靴。在长安等大都市街头,处处可见身着胡服的汉族女性。这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开放包容。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答案】A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结合城内“除了皇城、中央宫署外,还有东、西两个市场"可知,商业活动受到限制,出现了市场,是对唐朝长安的描述。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 A符合题意;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
19.【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唐朝的中外交往” ,选项A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属于民族交往融合,不属于对外交往,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不符合题意;
C. 玄奘西游天竺 ,不符合题意;
D. 日本遣唐使来华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外交往。解答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对外交往”这个关键词,分析备选项,注意要知道文成公主入藏是民族交往融合,不属于对外交往,这里的外指外国。
20.【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遣唐使;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A. 日本遣唐使向皇帝呈交礼品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 鉴真在唐招提寺讲经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是唐朝的民族关系,属于国家内部事务,不属于对外活动,符合题意;
D. 玄奘回国后与皇帝讲述路上的见闻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对外活动。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对外活动”,细心辨别备选项,注意民族关系属于国家内部事务,要特别注意。
21.【答案】(1)唐玄宗。
(2)曲辕犁和筒车;耕作,灌溉。
(3)科举制度;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和武举。
(4)玄奘;天竺。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盛唐经济的繁荣;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1)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唐朝最鼎盛时期的社会风貌,这个最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开创这一局面的帝王是唐玄宗。
(2)依据“图片一、二”可知,唐朝农民创制了曲辕犁和筒车,其中,曲辕犁是用来耕作的,筒车是用来引水灌溉的,它们的创制,说明了唐朝农民生产能力的增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据材料三“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科举制,依据所学,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科举制在唐朝得到完善和发展,唐太宗时扩大国学规模,增加学舍和学员;武则天时增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4)由材料“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可知,这位“伟大僧人”是玄奘。玄奘是唐代高僧、旅行家、翻译家。俗名陈袆。贞观元年,他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前后停留19年。贞观二十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材料可知,唐朝的对外政策的特点是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本题难度适中。
22.【答案】(1)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增强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加强了中央集权。
(2)特点: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兴盛原因:地理环境影响。
(3)乐舞发达。原因:统治者重视;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族间、中外间文化交流。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 (1)根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增强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加强了中央集权。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得出特点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根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可得出,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第二小问原因,根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可知,唐朝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3)第一小问现象,根据题干所给材料三中“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旻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可知,唐朝乐舞发达。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当时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考查丝绸之路、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及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3课 盛唐气象)
一、选择题
1.(2018七下·天宁期中)作为唐朝主要文学表达形式的唐诗,反映了唐朝历史的全景。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是( )
A.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B.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案】D
【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分析】A项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反映安史之乱,不符合题意;
B项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反映了胡汉交融,不符合题意;
C项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开元盛世的局面,不符合题意;
D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反映唐朝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一诗歌为依托,考查唐朝的社会风貌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2.(2018七下·农安月考)史书记载“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反映了唐代哪一生产工具创制的功效( )
A.耧车 B.水排 C.翻车 D.筒车
【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唐代发明的提水灌溉工具——筒车。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唐代农业,旨在考查考生通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而判断农业工具,此题对初一考生有一定难度适合拔高使用。
3.(2017七下·深圳月考)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中国人被称之为唐人,当时唐朝对外交往非常频繁,范围很广,但决不可能包括?(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美洲
【答案】D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唐朝时与国外进行往来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即从长安到甘肃、西域并一直往西到达波斯、阿拉伯、北非和欧洲等地,而往东最多到达日本,并没有跨越大洋到达美洲地区。因为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地区,从此美洲才与外界有所往来。故选D。
【点评】本题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
4.(2021七下·西城期末)有学者认为,要认识唐诗需先认识“诗唐”。下列唐诗与唐朝社会状况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唐诗 结论
A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
B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实施开明的对外政策
C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长安城商业十分繁荣
D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昂扬进取的尚武精神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盛唐经济的繁荣;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A.根据“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句反映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唐都长安布局严整,规模宏大。表明长安人口众多,唐长安城按中轴对称布局,城为方形,街道正直,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故选项A符合题意;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实施开明的对外政策,不符合史实 ;
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长安城商业十分繁荣 ,不符合史实;
D.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昂扬进取的尚武精神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细心分析备选项,注意细心分析诗句内容与结论之间的联系,这需要学生细心分析辨别回答。
5.(2021七下·射洪期末)“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诗歌反映了唐朝( )
A.文学艺术百花齐放 B.社会经济极其繁荣
C.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D.生产科技引领世界
【答案】C
【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分析】A.文学艺术百花齐放,不符合题意;
B.社会经济极其繁荣,不符合题意;
C.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唐朝的社会生活。根据材料的大意,非汉人的音乐、马骑、妆容,五十年来纷至沓来,直接指出了唐代社会风俗的变迁,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融合、交流,体现出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故选项C符合题意;
D.生产技术引领世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细心读题干材料,读懂题干含义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难点是理解题干含义。
6.(2019七下·镇原期中)《送渤海王子归国》中有诗云:“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这反映了( )
A.西域各族人民对汉族中原的向往
B.吐蕃与唐朝关系密切
C.粟末靺鞨与唐朝的关系密切
D.六诏与唐朝的关系密切
【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材料“ 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描述的粟末靺鞨和唐朝之间的关系,唐朝在东北地区设置渤海国对粟末靺鞨进行统治,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渤海国及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唐朝与周边民族关系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7.唐太宗说:“昔为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又说:“汉武穷兵三十年,疲弊中国,所就无已,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这表明唐太宗治理吐蕃少数民族的政策是( )
A.和亲 B.治好国家,增强凝聚力
C.册封 D.建立管辖机构
【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唐朝经济发达,统治者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待汉族和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唐朝政府通过实行加强对边疆的管辖、设置行政机构、和亲、册封、战争、会盟多种措施,加强了中央王朝对各民族地区的管辖,汉族与边疆民族的交往空前频繁,“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反映了治好国家,增强凝聚力。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8.你认为诗句如“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是描写( )
A.唐朝长安 B.隋朝赵州桥
C.扬州城 D.大明宫含元殿
【答案】A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唐朝长安建筑宏伟壮观,犹如“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点评】考查唐朝长安建筑
9.(2020七下·嘉峪关月考)西北各民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的原因是( )
A.主张对外开放 B.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C.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D.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西北少数民族的尊重,被尊称为“天可汗”,B正确;对外开放是对外国的政策,A错误;CD与材料无关,CD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开明的民族关系,重点掌握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的史实。
10.(2020七下·灯塔月考)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是唐朝和哪一少数民族和亲?( )
A.吐蕃 B.契丹 C.党项 D.女真
【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几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故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文成公主入藏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1.下面卡片体现的学习主题是中国( )
A.政权统一与发展 B.民族交融与发展
C.对外交往与发展 D.经济繁荣与昌盛
【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元朝时期民族融合加强,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即二者可凝结成的共同主题是民族融合与发展。B项正确;
唐朝和元朝虽然都是统一王朝,但是此项并非题干主旨,排除A项;
对外交往涉及到的是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例如唐朝时期与日本的交流,但题干未涉及唐朝、元朝的对外交往,排除C项;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手工业、商业,但题干未涉及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综合考察唐朝的民族关系及元朝时的民族交融。难度适中,学生需要对比题干中的不同信息,建立联系后才可作答。
12.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②是曲辕犁,③是筒车, D符合题意;
①选项是汉朝的耧车,排除AC;
④选项的唐三彩与农业无关,排除B;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经济的繁荣。难度适中,掌握唐朝农业发展的表现即可作答。
13.以下两组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政治制度完备 B.农业技术进步
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学艺术繁荣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A.政治制度完备,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末期,农业生产出现了骨耜,这是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到了东汉时期,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到了唐朝时期,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用来翻地和灌溉,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由此可知这些工具共同反映的是农业技术的进步,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海外贸易发达,不符合题意;
D.文学艺术繁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识记这些工具,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取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切记。
14.2009年5月23—28日,第二届中国诗歌节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此次诗歌的主题是“盛世中国,诗意长安。”下列能反映唐代社会生活和谐的诗句是( )
A.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
B.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C.朱门洒肉臭,路有冻死骨
D.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A句是花蕊夫人的《宫词》中的诗句,原诗是:“明朝腊月官家出,随驾先须点内人。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回鹘是维吾尔族的祖先,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双方关系友好,回鹘人到唐朝经商的很多,长安、洛阳的汉人也喜欢穿回鹘服装,故选A。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唐与少数民族关系的知识。
15.(2018七下·常熟期中)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事件意义重大。唐王朝在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
A.设置地方机构有效管辖
B.和亲
C.任命或是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D.在中央设立专门机构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答案】D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A项设置地方机构有效管辖是唐王朝在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唐朝在新疆地区设立管理西域的军事行政机构,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辖,如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期设置北庭都护府来管辖突厥故地。A项不符合题意;B项和亲是唐王朝在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如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结婚。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以及唐蕃会盟等,B项不符合题意;
C项任命或是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是唐王朝在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如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C项不符合题意;
D项在中央设立专门机构掌管少数民族事务不是唐王朝在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在中央设立专门机构掌管少数民族事务是清朝在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王朝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采取的主要方式。处了设立机构、采用和亲等和平方式、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等方式外,还通过战争,挫败少数民族贵族进攻。唐王朝为消除北方威胁而攻灭东突厥颉利可汗部的重要作战。颉利可汗率万余人欲逃过碛口,遭李绩军堵截,其大酋长皆率众投降。
16.“天可汗”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具有实质意义,它的目的是使许多弱小邻国或民族可以和平相处共存共荣。”据此分析,唐太宗被拥戴为“天可汗”的原因是( )
A.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B.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D.任用贤良,助于政事
【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和材料“使许多弱小邻国或民族可以和平相处共存共荣”可知,这说明天可汗是为了让各民族共存共荣,这体现出开明,B符合题意;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与民族关系无关,排除A;
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与民族关系无关,排除C;
任用贤良,助于政事与民族关系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即可作答。
17.(2021七下·鄞州期末)唐玄宗时,士人妻子不约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侍女也纷纷穿起男式圆领服,足登乌皮靴。在长安等大都市街头,处处可见身着胡服的汉族女性。这反映了当时( )
A.服饰等级差别消除 B.政府着力移风易俗
C.女性更易接受胡服 D.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答案】D
【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等活动。唐玄宗时,士人妻子不约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侍女也纷纷穿起男式圆领服,足登乌皮靴。在长安等大都市街头,处处可见身着胡服的汉族女性。这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开放包容。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这个城市的人口大约一百万,外国人可能占了三分之一。城内围隔成一百多个坊,除了皇城、中央官署外,还有东、西两个市场。在胡商开设的酒肆中,胡姬当街卖酒,顾客盈门。城内有拜火教、景教寺庙”。文中描述的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唐朝长安 B.北宋开封 C.南宋临安 D.清朝北京
【答案】A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结合城内“除了皇城、中央宫署外,还有东、西两个市场"可知,商业活动受到限制,出现了市场,是对唐朝长安的描述。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 A符合题意;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
19.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助他们指出哪一个是不恰当的( )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 D.日本遣唐使来华
【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唐朝的中外交往” ,选项A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属于民族交往融合,不属于对外交往,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不符合题意;
C. 玄奘西游天竺 ,不符合题意;
D. 日本遣唐使来华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外交往。解答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对外交往”这个关键词,分析备选项,注意要知道文成公主入藏是民族交往融合,不属于对外交往,这里的外指外国。
20.某班级准备通过课本剧形式来体现唐朝的对外活动,下列哪一幕不应该出现在此剧中( )
A.日本遣唐使向皇帝呈交礼品
B.鉴真在唐招提寺讲经
C.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
D.玄奘回国后与皇帝讲述路上的见闻
【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遣唐使;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A. 日本遣唐使向皇帝呈交礼品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 鉴真在唐招提寺讲经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是唐朝的民族关系,属于国家内部事务,不属于对外活动,符合题意;
D. 玄奘回国后与皇帝讲述路上的见闻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对外活动。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对外活动”,细心辨别备选项,注意民族关系属于国家内部事务,要特别注意。
二、材料分析题
21.(2018七下·湛江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凛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豹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之势写照。”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的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么?分别有何用途?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的哪种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4)材料四的这位:“一个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为了寻找佛经真谛,他去往哪个国家?
【答案】(1)唐玄宗。
(2)曲辕犁和筒车;耕作,灌溉。
(3)科举制度;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和武举。
(4)玄奘;天竺。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盛唐经济的繁荣;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1)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唐朝最鼎盛时期的社会风貌,这个最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开创这一局面的帝王是唐玄宗。
(2)依据“图片一、二”可知,唐朝农民创制了曲辕犁和筒车,其中,曲辕犁是用来耕作的,筒车是用来引水灌溉的,它们的创制,说明了唐朝农民生产能力的增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据材料三“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科举制,依据所学,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科举制在唐朝得到完善和发展,唐太宗时扩大国学规模,增加学舍和学员;武则天时增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4)由材料“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可知,这位“伟大僧人”是玄奘。玄奘是唐代高僧、旅行家、翻译家。俗名陈袆。贞观元年,他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前后停留19年。贞观二十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材料可知,唐朝的对外政策的特点是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本题难度适中。
22.唐朝社会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昱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增强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加强了中央集权。
(2)特点: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兴盛原因:地理环境影响。
(3)乐舞发达。原因:统治者重视;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族间、中外间文化交流。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 (1)根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增强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加强了中央集权。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得出特点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根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可得出,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第二小问原因,根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可知,唐朝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3)第一小问现象,根据题干所给材料三中“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旻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可知,唐朝乐舞发达。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当时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考查丝绸之路、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及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