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5 20:40:21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选择题
1.唐玄宗时期,开办了官方最早称为”书院”的机构,为保存和传播文化典籍、开展学术研究,以及向国家举荐和选拔经世致用之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书院的建立侧面反映出唐朝(  )
A.经济繁荣、注重文教 B.政局稳定、私学盛行
C.商业繁荣、文化发达 D.政治清明、民族交融
【答案】A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书院的建立侧面反映出唐政府经济繁荣、注重文教。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开元盛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023七下·李沧期末)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时期形成了“开元盛世”。下列材料说明这两个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之一是统治者(  )
唐太宗 唐玄宗
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无智、愚勇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 吾貌虽瘦,天下必肥。……韩休常力争,既退,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A.重视农业生产 B.善于虚怀纳谏
C.重视选贤任能 D.重视整顿吏治
【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太宗的言论表达了重视人才以及善用人才长处的思想;唐玄宗的言论表达了任用生性刚直,犯言直谏的韩休是为了国家社稷的思想,可见两者都重视选贤任能,C项正确;
ABD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023七下·献县期末) 《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初年,太宗同意征用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文件到门下省,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太宗发怒,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材料说明唐太宗(  )
A.没有实权 B.穷兵黩武 C.虚心纳谏 D.以农为本
【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据题干“贞观初年,太宗同意征用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文件到门下省,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太宗发怒,召见并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可知,这段材料描述的是唐太宗虚心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2023七下·霍邱期末)唐玄宗统治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逐渐进人全盛时期,史称(  )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文景之治 D.康乾盛世
【答案】A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A符合题意;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开元盛世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5.(2023七下·皇姑期末) 下面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  )
唐太宗:吸取隋朝迅速灭亡的教训,与民休息,励精图治,虚心纳谏 武则天:劝农桑、薄赋税、息干戈、省力役 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任用贤才
A.兴盛的原因 B.农业的发展 C.衰落的过程 D.割据的结果
【答案】A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都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都是唐朝兴盛的原因,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农业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C. 衰落的过程 ,不符合题意;
D. 割据的结果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这几人采取的措施,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6.(2023七下·金州期中)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重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农业生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包括: 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 统治者都注重调整统治政策 , 都重视农业生产等多方面原因,但是思想上都实行开明的政策,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共同原因”,拿它来分析题肢,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7.(2023七下·榆林期中)当下我国政府正力争建立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人治国理政时共同关注的问题是(  )
A.重视人才 B.厉行节俭 C.善于纳谏 D.减轻刑罚
【答案】A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重用了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贤能;武则天发明殿试制度,提拔了姚崇、宋璟等贤能;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重用了姚崇、宋璟等贤能。因此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人治理国家时共同注意的问题是重用人才。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是三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
8.(2023七下·宁津月考)“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答案】A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房玄龄,不符合题意;
C.杜如晦,不符合题意;
D.姚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注意要理解识记。
9.某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政权,后把太原定为帝国的北都。”据此判断这段文字所属的章节名称是(  )
A.华夏摇篮 B.春秋霸业 C.大唐祖庭 D.隋朝统一
【答案】C
【知识点】唐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政权,后把太原定为帝国的北都 ”,可以看出,大唐兴起于晋阳,这里就是大唐祖庭,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华夏摇篮,不符合题意;
B.春秋霸业,不符合题意;
D.隋朝统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就是需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回答。
10.以下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  )
A.兴盛的原因 B.农业的发展 C.衰落的过程 D.割据的结果
【答案】A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虚心纳谏,知人善用,他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重用贤才的政策,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统治前期,整顿吏治,亲自选拔地方官员,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故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兴盛的原因,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1.(2022七下·湘桥期末)唐太宗曾说: "吾居以来……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劳烦。"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唐太宗善于纳谏和自我反省
B.唐太宗时期出现了盛世局面
C.唐太宗时期经济繁荣和民族团结
D.唐太宗时期生活奢侈浮华仍严重
【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A. 唐太宗善于纳谏和自我反省 ,不符合题意;
B. 唐太宗时期出现了盛世局面 ,不符合题意;
C. 唐太宗时期经济繁荣和民族团结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唐太宗即位以来,奢侈品和大兴土木依然比较严重,这显示出唐太宗时期生活奢侈浮华仍严重,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注意读懂题干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2.(2022七下·仁化期中)《剑桥中国隋唐史》如此评论唐朝的某位皇帝:“他是一个悲剧中的英雄,他在执政开始时政绩显赫,但后来被野心和狂妄引人歧途,以致使帝国的行政和资源过分紧张,最后以退出政务来结束他支离破碎的统治。”依据史实可以推断这位皇帝是(  )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一代女皇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答案】D
【知识点】“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他是一个悲剧中的英雄,他在执政开始时政绩显赫,但后来被野心和狂妄引入歧途,以致使帝国的行政和资源过分紧张,最后以退出政务来结束他支离破碎的统治”,可知与唐玄宗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D项符合题意;
唐高祖李渊,是唐朝开国皇帝,排除A项;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排除B项;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在科举考试方面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后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玄宗与开元盛世。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3.(2022七下·坦洲镇期中)640年,灭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附近)后,唐太宗不顾“糜费中华”等反对意见,在高昌故地设州县,并“每岁调发千余人,防遏其地”。这(  )
A.成为西域纳入中国版图的开始 B.恢复了丝绸之路
C.实现了边疆与内地治理一体化 D.促进了民族交融
【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材料的大意是:唐太宗消灭了高昌国,不顾及“糜费中华”等的反对意见,在原有的高昌国设立了州县管理,结合所学可知,高昌国位于新疆地区,属于少数民族统治区域,唐太宗设立州县管理,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
A项成为西域纳入中国版图的开始理解错误,西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不符合题意;
B项恢复了丝绸之路理解错误,材料中未涉及丝绸之路,不符合题意;
C项实现了边疆与内地治理一体化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
D项促进了民族交融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边疆治理及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结合唐朝的边疆治理,提取材料中唐太宗加强对新疆地区管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唐朝的民族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作答。
14.(2021七下·介休期末)孔子倡导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以下帝王的举措践行了孔子这一张的是(  )
①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②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③武则天不拘一格,重用人才
④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 “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 孔子倡导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体现的是任用人才,与之无关,排除; ②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符合题意; ③武则天不拘一格,重用人才 ,体现的是任用人才,与之无关,排除; ④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 “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 ,符合孔子的主张。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贞观之治”与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有关知识。试题有些难度,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15.(2021七下·大同期末)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治世局面,如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从这些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
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③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A.0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说法不够全面。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等相关史实。
16.(2021七下·射洪期末)某班在探究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和武周时期(武则天)时,提出了如下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B.百姓生活富裕,不再受剥削
C.民族和谐,没有发生过战争 D.大力推行佛教,寺院遍布全国
【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隋文帝时期出现开皇之治,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武周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三者的共同点是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百姓生活富裕,不再受剥削,不符合史实;
C. 民族和谐,没有发生过战争,不符合史实;
D. 大力推行佛教,寺院遍布全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17.(2020七下·河南期中)唐太宗在《诫皇属》中提到:“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以下选项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C.厚之以德,抚之以仁 D.轻徭薄赋、戒奢从俭
【答案】A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的意思是对我提出反对意见的是我的老师,对我言听计从的是贼,故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读材料的能力。难度较大,对材料“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能够正确理解结合选项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18.(2020七下·徐州期中)唐太宗把太子成年礼这一重大礼仪,由农忙的二月改在十月举行。进攻突厥这样的重要战争,也放在十月到次年一月的冬闲时进行。以上材料说明唐太宗(  )
A.以民为本,避免干扰生产 B.虚心纳谏,变革礼仪制度
C.善于谋略,选准作战时机 D.提倡节俭,减轻人民负担
【答案】A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唐太宗把太子的成年礼由农忙的二月改在十月举行,把国家战事放在十月到次年一月的冬闲时进行。说明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因此:
A符合题意;BCD材料中未体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理解题意即可作答。
二、材料分析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13年)达300 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二: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类别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材料三: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材料一中的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请概括唐朝人口变化的原因。
(2)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郭沫若如此评价武则天的理由。
【答案】(1)变化:上升(或增加)。原因: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2)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共同原因:统治者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等。
(3)理由:武则天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 施,重视发展生产,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等。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13年)达300 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可知,人口出现了上升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唐玄宗在位的前期,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根据表格分析可知,其共同原因统治者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等。
(3)本题可以从武则天的相关事迹等角度进行作答,如武则天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 施,重视发展生产,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等。
故答案为:
(1)变化:上升(或增加)。原因: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2)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共同原因:统治者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等。
(3)理由:武则天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 施,重视发展生产,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唐朝相关知识的掌握。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语录。
材料二: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前期的部分统治措施。
方面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增加科举考试科 目,鼓励士人报考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 选拔人才,爱惜人才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 励发展农业生产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 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 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材料三:开元初,唐玄宗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重用宦官高力士,提拔奸臣杨国忠。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说说隋朝的灭亡与唐太宗时期“天下无事”局面出现的联系。
(2)依次写出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开创的盛世名称,并根据上表分析武则天的统治与这两个盛世局面之间的关系。
(3)唐玄宗个人的转变给唐朝国势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答案】(1)唐太宗吸取了隋朝速飞的历史数加,勤于政事,虚心纳康,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才出现了“天下无事”的局面。
(2)盛世: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关系:武则天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是“贞观之治”局面的继续;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唐玄宗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尖锐,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4)统治者应以人为本,实行仁政;要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善于用人;要积极进行改革,完善各项制度等。
【知识点】“贞观之治”;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了隋朝速飞的历史数加,勤于政事,虚心纳康,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才出现了“天下无事”的局面;
(2)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开创的盛世分别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武则天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是“贞观之治”局面的继续;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唐玄宗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尖锐,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统治者应以人为本,实行仁政;要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善于用人;要积极进行改革,完善各项制度等;
故答案为:(1)唐太宗吸取了隋朝速飞的历史数加,勤于政事,虚心纳康,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才出现了“天下无事”的局面。
(2)盛世: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关系:武则天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是“贞观之治”局面的继续;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 唐玄宗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尖锐,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4) 统治者应以人为本,实行仁政;要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善于用人;要积极进行改革,完善各项制度等。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懂材料信息,再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理解这些事件之间的联系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出人物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识记变化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选择题
1.唐玄宗时期,开办了官方最早称为”书院”的机构,为保存和传播文化典籍、开展学术研究,以及向国家举荐和选拔经世致用之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书院的建立侧面反映出唐朝(  )
A.经济繁荣、注重文教 B.政局稳定、私学盛行
C.商业繁荣、文化发达 D.政治清明、民族交融
2.(2023七下·李沧期末)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时期形成了“开元盛世”。下列材料说明这两个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之一是统治者(  )
唐太宗 唐玄宗
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无智、愚勇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 吾貌虽瘦,天下必肥。……韩休常力争,既退,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A.重视农业生产 B.善于虚怀纳谏
C.重视选贤任能 D.重视整顿吏治
3.(2023七下·献县期末) 《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初年,太宗同意征用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文件到门下省,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太宗发怒,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材料说明唐太宗(  )
A.没有实权 B.穷兵黩武 C.虚心纳谏 D.以农为本
4.(2023七下·霍邱期末)唐玄宗统治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逐渐进人全盛时期,史称(  )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文景之治 D.康乾盛世
5.(2023七下·皇姑期末) 下面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  )
唐太宗:吸取隋朝迅速灭亡的教训,与民休息,励精图治,虚心纳谏 武则天:劝农桑、薄赋税、息干戈、省力役 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任用贤才
A.兴盛的原因 B.农业的发展 C.衰落的过程 D.割据的结果
6.(2023七下·金州期中)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重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农业生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2023七下·榆林期中)当下我国政府正力争建立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人治国理政时共同关注的问题是(  )
A.重视人才 B.厉行节俭 C.善于纳谏 D.减轻刑罚
8.(2023七下·宁津月考)“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9.某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政权,后把太原定为帝国的北都。”据此判断这段文字所属的章节名称是(  )
A.华夏摇篮 B.春秋霸业 C.大唐祖庭 D.隋朝统一
10.以下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  )
A.兴盛的原因 B.农业的发展 C.衰落的过程 D.割据的结果
11.(2022七下·湘桥期末)唐太宗曾说: "吾居以来……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劳烦。"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唐太宗善于纳谏和自我反省
B.唐太宗时期出现了盛世局面
C.唐太宗时期经济繁荣和民族团结
D.唐太宗时期生活奢侈浮华仍严重
12.(2022七下·仁化期中)《剑桥中国隋唐史》如此评论唐朝的某位皇帝:“他是一个悲剧中的英雄,他在执政开始时政绩显赫,但后来被野心和狂妄引人歧途,以致使帝国的行政和资源过分紧张,最后以退出政务来结束他支离破碎的统治。”依据史实可以推断这位皇帝是(  )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一代女皇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13.(2022七下·坦洲镇期中)640年,灭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附近)后,唐太宗不顾“糜费中华”等反对意见,在高昌故地设州县,并“每岁调发千余人,防遏其地”。这(  )
A.成为西域纳入中国版图的开始 B.恢复了丝绸之路
C.实现了边疆与内地治理一体化 D.促进了民族交融
14.(2021七下·介休期末)孔子倡导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以下帝王的举措践行了孔子这一张的是(  )
①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②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③武则天不拘一格,重用人才
④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 “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2021七下·大同期末)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治世局面,如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从这些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
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③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A.0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6.(2021七下·射洪期末)某班在探究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和武周时期(武则天)时,提出了如下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B.百姓生活富裕,不再受剥削
C.民族和谐,没有发生过战争 D.大力推行佛教,寺院遍布全国
17.(2020七下·河南期中)唐太宗在《诫皇属》中提到:“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以下选项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C.厚之以德,抚之以仁 D.轻徭薄赋、戒奢从俭
18.(2020七下·徐州期中)唐太宗把太子成年礼这一重大礼仪,由农忙的二月改在十月举行。进攻突厥这样的重要战争,也放在十月到次年一月的冬闲时进行。以上材料说明唐太宗(  )
A.以民为本,避免干扰生产 B.虚心纳谏,变革礼仪制度
C.善于谋略,选准作战时机 D.提倡节俭,减轻人民负担
二、材料分析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13年)达300 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二: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类别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材料三: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材料一中的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请概括唐朝人口变化的原因。
(2)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郭沫若如此评价武则天的理由。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语录。
材料二: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前期的部分统治措施。
方面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增加科举考试科 目,鼓励士人报考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 选拔人才,爱惜人才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 励发展农业生产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 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 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材料三:开元初,唐玄宗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重用宦官高力士,提拔奸臣杨国忠。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说说隋朝的灭亡与唐太宗时期“天下无事”局面出现的联系。
(2)依次写出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开创的盛世名称,并根据上表分析武则天的统治与这两个盛世局面之间的关系。
(3)唐玄宗个人的转变给唐朝国势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书院的建立侧面反映出唐政府经济繁荣、注重文教。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开元盛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太宗的言论表达了重视人才以及善用人才长处的思想;唐玄宗的言论表达了任用生性刚直,犯言直谏的韩休是为了国家社稷的思想,可见两者都重视选贤任能,C项正确;
ABD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据题干“贞观初年,太宗同意征用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文件到门下省,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太宗发怒,召见并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可知,这段材料描述的是唐太宗虚心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A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A符合题意;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开元盛世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5.【答案】A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都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都是唐朝兴盛的原因,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农业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C. 衰落的过程 ,不符合题意;
D. 割据的结果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这几人采取的措施,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6.【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包括: 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 统治者都注重调整统治政策 , 都重视农业生产等多方面原因,但是思想上都实行开明的政策,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共同原因”,拿它来分析题肢,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7.【答案】A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重用了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贤能;武则天发明殿试制度,提拔了姚崇、宋璟等贤能;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重用了姚崇、宋璟等贤能。因此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人治理国家时共同注意的问题是重用人才。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是三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
8.【答案】A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房玄龄,不符合题意;
C.杜如晦,不符合题意;
D.姚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注意要理解识记。
9.【答案】C
【知识点】唐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政权,后把太原定为帝国的北都 ”,可以看出,大唐兴起于晋阳,这里就是大唐祖庭,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华夏摇篮,不符合题意;
B.春秋霸业,不符合题意;
D.隋朝统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就是需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回答。
10.【答案】A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虚心纳谏,知人善用,他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重用贤才的政策,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统治前期,整顿吏治,亲自选拔地方官员,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故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兴盛的原因,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A. 唐太宗善于纳谏和自我反省 ,不符合题意;
B. 唐太宗时期出现了盛世局面 ,不符合题意;
C. 唐太宗时期经济繁荣和民族团结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唐太宗即位以来,奢侈品和大兴土木依然比较严重,这显示出唐太宗时期生活奢侈浮华仍严重,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注意读懂题干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D
【知识点】“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他是一个悲剧中的英雄,他在执政开始时政绩显赫,但后来被野心和狂妄引入歧途,以致使帝国的行政和资源过分紧张,最后以退出政务来结束他支离破碎的统治”,可知与唐玄宗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D项符合题意;
唐高祖李渊,是唐朝开国皇帝,排除A项;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排除B项;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在科举考试方面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后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玄宗与开元盛世。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3.【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材料的大意是:唐太宗消灭了高昌国,不顾及“糜费中华”等的反对意见,在原有的高昌国设立了州县管理,结合所学可知,高昌国位于新疆地区,属于少数民族统治区域,唐太宗设立州县管理,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
A项成为西域纳入中国版图的开始理解错误,西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不符合题意;
B项恢复了丝绸之路理解错误,材料中未涉及丝绸之路,不符合题意;
C项实现了边疆与内地治理一体化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
D项促进了民族交融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边疆治理及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结合唐朝的边疆治理,提取材料中唐太宗加强对新疆地区管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唐朝的民族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作答。
14.【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 孔子倡导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体现的是任用人才,与之无关,排除; ②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符合题意; ③武则天不拘一格,重用人才 ,体现的是任用人才,与之无关,排除; ④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 “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 ,符合孔子的主张。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贞观之治”与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有关知识。试题有些难度,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15.【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说法不够全面。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等相关史实。
16.【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隋文帝时期出现开皇之治,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武周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三者的共同点是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百姓生活富裕,不再受剥削,不符合史实;
C. 民族和谐,没有发生过战争,不符合史实;
D. 大力推行佛教,寺院遍布全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17.【答案】A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的意思是对我提出反对意见的是我的老师,对我言听计从的是贼,故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读材料的能力。难度较大,对材料“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能够正确理解结合选项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18.【答案】A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唐太宗把太子的成年礼由农忙的二月改在十月举行,把国家战事放在十月到次年一月的冬闲时进行。说明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因此:
A符合题意;BCD材料中未体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理解题意即可作答。
19.【答案】(1)变化:上升(或增加)。原因: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2)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共同原因:统治者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等。
(3)理由:武则天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 施,重视发展生产,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等。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13年)达300 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可知,人口出现了上升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唐玄宗在位的前期,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根据表格分析可知,其共同原因统治者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等。
(3)本题可以从武则天的相关事迹等角度进行作答,如武则天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 施,重视发展生产,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等。
故答案为:
(1)变化:上升(或增加)。原因: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2)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共同原因:统治者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等。
(3)理由:武则天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 施,重视发展生产,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唐朝相关知识的掌握。
20.【答案】(1)唐太宗吸取了隋朝速飞的历史数加,勤于政事,虚心纳康,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才出现了“天下无事”的局面。
(2)盛世: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关系:武则天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是“贞观之治”局面的继续;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唐玄宗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尖锐,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4)统治者应以人为本,实行仁政;要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善于用人;要积极进行改革,完善各项制度等。
【知识点】“贞观之治”;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了隋朝速飞的历史数加,勤于政事,虚心纳康,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才出现了“天下无事”的局面;
(2)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开创的盛世分别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武则天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是“贞观之治”局面的继续;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唐玄宗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尖锐,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统治者应以人为本,实行仁政;要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善于用人;要积极进行改革,完善各项制度等;
故答案为:(1)唐太宗吸取了隋朝速飞的历史数加,勤于政事,虚心纳康,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才出现了“天下无事”的局面。
(2)盛世: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关系:武则天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是“贞观之治”局面的继续;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 唐玄宗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尖锐,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4) 统治者应以人为本,实行仁政;要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善于用人;要积极进行改革,完善各项制度等。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懂材料信息,再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理解这些事件之间的联系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出人物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识记变化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