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选择题
1.(2023七下·江海期末)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认为“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据此可知,隋文帝最大的作为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C.开通了大运河 D.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2.(2022七下·湘桥期末)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 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魏晋以来频繁的战乱 B.郡县制不适应时代发展
C.户籍人口大范围流动 D.征发劳役导致土地荒芜
3.(2022七下·澄迈期末)《百家讲坛》中在介绍隋朝最重要的贡献时曾评价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隋文帝也罢,隋朝也罢,一半的功业就在于此。”该贡献是指( )
A.结束了长期分裂使中国重归统一
B.确立了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
C.开凿灵渠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D.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4.(2022七下·偃师期末)《百家讲坛》中在介绍隋胡最重要的贡献时曾评价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隋文帝也罢,隋朝也罢,一半的功业就在于此。”该贡献是指( )
A.确立了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
B.结束了长期分裂使中国重归统一
C.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D.开凿灵渠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5.(2022七下·仁化期中)阅读下面的表格,由下表可以推知( )
时间 户数 人口数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 7000000户 约40000000人
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年) 8700000户 44500000人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 8907546户 46019956人
A.统治清明政绩显赫 B.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C.税收改革收效明显 D.民族同心归附甚众
6.(2022七下·昭阳月考)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的盛世奠定了基础。秦朝和隋朝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
A.都开创了一番盛世
B.都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C.都曾制定有利于统一的制度和措施
D.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7.(2022七下·昭阳月考)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观察家默德赫斯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该制度”诞生于( )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隋文帝时期 D.隋炀帝时期
8.下列图示中能够正确反映出隋朝结束分裂割据这一历史进程的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
10.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唐朝能够延续,这项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功用不仅是南粮北调,更是把南北融为一体。材料中的“这项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
11.(2021七下·蜀山期末)钱穆说道,“按年开科,不断新陈代谢,此一千年来,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此制度之大效”。“此制度”是指:( )
A.察举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12.(2021七下·大竹月考)用昙花来形容隋王朝,一下子就抓住了隋朝的基本特征;这个统一中国不足40年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隋朝的基本特征是( )
A.经济繁荣 B.二世而亡 C.短暂而繁荣 D.节俭盛行
13.(2021七下·河源月考)“(炀帝时)又三驾东征辽泽,皆兴百余万众,馈运者倍之。 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可以说,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
A.隋末农民起义 B.隋朝开凿大运河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14.(2020七下·长丰月考)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
A.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B.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C.把选拔各级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
D.结束了由世袭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15.(2018七下·东莞期中)有人评价隋朝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里的“利”指的是( )
A.巩固了隋朝统治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加强了北部边防 D.便于隋炀帝南巡
16.通过秦末农民战争和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 )
A.实现了改朝换代 B.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C.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对比 D.消灭了大批地主官僚
17.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B.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C.创立了科举制
D.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18.央视《百家讲坛》蒙曼教授所著图书《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中认为,中国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两位皇帝是秦始皇和隋文帝。这两位封建帝王对中国历史最大的共同影响是( )
A.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B.开创了科举制
C.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 D.修建了大运河
19.隋朝末年,各地起义不断,起义军以“罄竹难书”来痛斥隋炀帝的暴行。 下列关于隋炀帝暴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
B.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C.三次远征辽东
D.乘坐龙舟多次巡游
20.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垄断了官吏的选拔权,所谓“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世代为官) ; 庶姓寒人, 无寸进之路。 ”这一局面得到改变开始于( )
A.郡县制的实行 B.刺史制度的推行
C.科举制的创立 D.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二、材料分析题
21.隋炀帝曾经立志比肩秦皇汉武,因此将自己的年号定为“大业”,在登基之后, 他的“大业”便开始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大业之基】
材料一:(隋文帝)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 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 区宇之内晏如也(安然自乐的样子)。
————《隋书》
【大业之举】
材料二:隋炀帝政治的主要目标及内容:一是为适应旧门阀制度衰落的情况,改革官制和选举制度。在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选官制度和自北周以来陆续举“秀才” “明经”的基础上,创设进士科,确立了科举制。 二是安边拓境, 刻意消解南北朝时致乱的外部因素, 为此总共 10 次征巡吐谷浑、 突厥和高丽。此外,还重开丝绸之路,派遣国使四处活动,招徕西域君长来朝,力图使隋朝成为世界性帝国。
————《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大业之终】
材料三:炀帝遂恣荒淫。登基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征发)丁二百万人。导(疏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成年男子不够), 以妇人兼役, 而死者大半。
——《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探究感悟】
(1)根据材料一归纳“天下无事”局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炀帝“大业之举”的意义。
(3)材料三中列举了哪些隋炀帝不恤民力的史实 据此分析隋朝由盛而速亡的主要原因。
(4)通过上述史实探究,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可以看出,这里强调的是隋文帝灭掉陈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结束了中国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局面,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
B.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不符合题意;
C.开通了大运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子,紧贴这些语句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紧扣题干信息分析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隋朝初年,郡县太多,但是人口太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魏晋南北朝以来,战乱不断,人口大幅减少,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郡县制不适应时代发展 ,不符合题意;
C. 户籍人口大范围流动 ,不符合题意;
D. 征发劳役导致土地荒芜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信息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回答。
3.【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实现了全国统一,结束了自东晋以来近300年的割据混乱局面,为之后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确立了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不符合题意;
C. 开凿灵渠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不符合题意;
D. 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不符合事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根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和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4.【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晋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为隋唐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确立了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 ,不符合题意;
C. 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不符合史实;
D. 开凿灵渠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5.【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中户数增长及人口增长的数据可以看出,隋朝初年,社会较稳定,经济发展,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因此户数及人口数有所增长,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到政治方面,排除A项;
从材料中的内容看不出税收改革的效果,排除C项;
材料只涉及到人口的增长,没有体现民族间的关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开皇之治,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6.【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的盛世奠定了基础。秦朝和隋朝共同的历史贡献是都曾制定有利于统一的制度和措施,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都开创了一番盛世,不符合题意;
B. 都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不符合题意;
D. 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细心辨别比对备选项回答。
7.【答案】D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期,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使得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唐太宗时期,不符合题意;
B.武则天时期,不符合题意;
C.隋文帝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科举制,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8.【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理解三个朝代之间的关系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9.【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A. 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不符合题意 ;
B. 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内容显示的是隋朝统一全国的背景,故选项C符合题意;
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切记。
10.【答案】C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A.都江堰,不符合题意;
B.灵渠,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开通后,到唐朝还发挥重要作用, 不仅是南粮北调,更是把南北融为一体 ,这使得唐朝在安史之乱后仍然能够延续,故选项C符合题意;
D.长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他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11.【答案】B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A.察举制,不符合题意;
B.依据材料“按年开科,不断新陈代谢,此一千年来,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此制度之大效”可知,反映的是科举制使寒门子弟通过考试考取功名,打破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有利于社会各阶级的消融,体现了公平公正,因此此制度是科举制,故选项B符合题意;
C.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D.三省六部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读懂材料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注意读懂题干含义。
12.【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隋朝特征。 A ,根据所学知识,经济繁荣仅仅只是隋朝的一个特征,故 A 项错误;
B ,根据所学知识,二世而亡也是隋朝的一个特征,故 B 项错误;
C ,根据所学知识,隋朝仅仅30多年的历史,但经济上又极其的繁荣,所以叫做短暂而繁荣,故 C 项正确;
D ,根据所学知识,在隋文帝时期节俭盛行,而在隋炀帝时期大肆奢华,故 D 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题干信息为依托,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准确解读、分析、判断的能力。
13.【答案】D
【知识点】隋朝的灭亡
【解析】【分析】A.隋末农民起义,不符合题意;
B.隋朝开凿大运河,不符合题意;
C.土地兼并严重,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随之灭亡。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从材料中的信息“炀帝”“征辽泽”“兴百余万众”“馈运者倍之”可以看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读懂材料含义进行理解回答,难点是题干材料是文言文,读懂材料含义有难度。
14.【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A. 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不符合题意;
B. 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实施,使得中央政府可以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这样就把选拔官员的权利集中到了中央,实现了中央集权,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结束了由世袭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不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科举制作用的理解来回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加强中央集权而言”来分析备选项。
15.【答案】B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A项巩固了隋朝统治是大运河开通的根本目的,题干材料评价的是大运河开通的直接作用,因此不符合题意;
B项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是题干材料评价的是大运河开通的直接作用,符合题意;
C项加强了北部边防不是大运河开通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D项便于隋炀帝南巡是大运河开通的消极作用,不符合题干材料中的“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隋朝大运河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16.【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总结分析能力。因为新的统治者必须要考虑如何预防阶级矛盾的激化,防止新的起义,也就是避免重蹈覆辙。从结果来看 汉、唐 都进行了一番探索 并且都实现了盛世的局面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相同的事件之间的异同点的总结概括。
17.【答案】D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贞观之治”;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隋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较短的朝代之一。但开皇之治是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时开创,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实行科举制,以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能力。经济上开凿大运河,沟通了南北,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因此纵观隋朝历史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ABC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题意,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本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隋朝和秦朝一样虽然短暂而亡,但却创立了一套影响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对于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的时间,科举制的创立,大运河的开凿,同学们要注意识记和理解。
18.【答案】A
【知识点】秦灭六国;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589年,隋文帝灭掉了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A项正确;
隋炀帝开创了科举制,排除B项;
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排除C项;
隋炀帝修建了大运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秦始皇和隋文帝相关知识的掌握。
19.【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灭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时,发展经济,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B项符合题意;
ACD项属于隋炀帝的暴行,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隋炀帝暴行的认识。
20.【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A:秦始皇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A项不符合题意;
B:汉武帝时期建立刺史制度,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C项符合题意;
D:三省六部制是西晋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是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
21.【答案】(1)“躬节俭”:隋文帝自己带头厉行节俭;平徭赋,仓廪实”:减轻徭役赋税,粮仓充足;“法令行”:法令得到施行。
(2)正式确立科举制度,促进了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消解致乱的外部因素,维护了边境的安全;加强了同西域各国的联系,增强了隋朝的世界影响力。
(3)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
(4)统治者要体恤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制度和政策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等。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隋朝的灭亡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可知,“天下无事”局面出现的原因是隋文帝自己带头厉行节俭;减轻徭役赋税,粮仓充足;法令得到施行。
(2)根据材料二“一是为适应旧门阀制度衰落的情况,改革官制和选举制度。在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选官制度和自北周以来陆续举“秀才” “明经”的基础上,创设进士科,确立了科举制。”可知,正式确立科举制度,促进了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根据材料“ 二是安边拓境, 刻意消解南北朝时致乱的外部因素, 为此总共 10 次征巡吐谷浑、 突厥和高丽。”可知,消解致乱的外部因素,维护了边境的安全。根据材料“还重开丝绸之路,派遣国使四处活动,招徕西域君长来朝,力图使隋朝成为世界性帝国。”可知,加强了同西域各国的联系,增强了隋朝的世界影响力。
(3)根据材料三“登基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可知,列举了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的史实。根据材料“丁男不充, 以妇人兼役, 而死者大半。”可知,隋朝由盛而速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统治者要体恤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制度和政策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等。
故答案为:
(1)原因:“躬节俭”:隋文帝自己带头厉行节俭;平徭赋,仓廪实”:减轻徭役赋税,粮仓充足;“法令行”:法令得到施行。
(2)意义:正式确立科举制度,促进了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消解致乱的外部因素,维护了边境的安全;加强了同西域各国的联系,增强了隋朝的世界影响力。
(3)史实: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主要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
(4)认识:统治者要体恤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制度和政策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等。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回答。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选择题
1.(2023七下·江海期末)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认为“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据此可知,隋文帝最大的作为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C.开通了大运河 D.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答案】D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可以看出,这里强调的是隋文帝灭掉陈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结束了中国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局面,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
B.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不符合题意;
C.开通了大运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子,紧贴这些语句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紧扣题干信息分析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2022七下·湘桥期末)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 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魏晋以来频繁的战乱 B.郡县制不适应时代发展
C.户籍人口大范围流动 D.征发劳役导致土地荒芜
【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隋朝初年,郡县太多,但是人口太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魏晋南北朝以来,战乱不断,人口大幅减少,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郡县制不适应时代发展 ,不符合题意;
C. 户籍人口大范围流动 ,不符合题意;
D. 征发劳役导致土地荒芜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信息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回答。
3.(2022七下·澄迈期末)《百家讲坛》中在介绍隋朝最重要的贡献时曾评价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隋文帝也罢,隋朝也罢,一半的功业就在于此。”该贡献是指( )
A.结束了长期分裂使中国重归统一
B.确立了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
C.开凿灵渠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D.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实现了全国统一,结束了自东晋以来近300年的割据混乱局面,为之后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确立了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不符合题意;
C. 开凿灵渠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不符合题意;
D. 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不符合事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根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和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4.(2022七下·偃师期末)《百家讲坛》中在介绍隋胡最重要的贡献时曾评价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隋文帝也罢,隋朝也罢,一半的功业就在于此。”该贡献是指( )
A.确立了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
B.结束了长期分裂使中国重归统一
C.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D.开凿灵渠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晋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为隋唐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确立了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 ,不符合题意;
C. 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不符合史实;
D. 开凿灵渠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5.(2022七下·仁化期中)阅读下面的表格,由下表可以推知( )
时间 户数 人口数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 7000000户 约40000000人
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年) 8700000户 44500000人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 8907546户 46019956人
A.统治清明政绩显赫 B.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C.税收改革收效明显 D.民族同心归附甚众
【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中户数增长及人口增长的数据可以看出,隋朝初年,社会较稳定,经济发展,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因此户数及人口数有所增长,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到政治方面,排除A项;
从材料中的内容看不出税收改革的效果,排除C项;
材料只涉及到人口的增长,没有体现民族间的关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开皇之治,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6.(2022七下·昭阳月考)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的盛世奠定了基础。秦朝和隋朝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
A.都开创了一番盛世
B.都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C.都曾制定有利于统一的制度和措施
D.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的盛世奠定了基础。秦朝和隋朝共同的历史贡献是都曾制定有利于统一的制度和措施,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都开创了一番盛世,不符合题意;
B. 都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不符合题意;
D. 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细心辨别比对备选项回答。
7.(2022七下·昭阳月考)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观察家默德赫斯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该制度”诞生于( )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隋文帝时期 D.隋炀帝时期
【答案】D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期,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使得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唐太宗时期,不符合题意;
B.武则天时期,不符合题意;
C.隋文帝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科举制,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8.下列图示中能够正确反映出隋朝结束分裂割据这一历史进程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理解三个朝代之间的关系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9.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
【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A. 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不符合题意 ;
B. 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内容显示的是隋朝统一全国的背景,故选项C符合题意;
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切记。
10.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唐朝能够延续,这项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功用不仅是南粮北调,更是把南北融为一体。材料中的“这项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
【答案】C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A.都江堰,不符合题意;
B.灵渠,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开通后,到唐朝还发挥重要作用, 不仅是南粮北调,更是把南北融为一体 ,这使得唐朝在安史之乱后仍然能够延续,故选项C符合题意;
D.长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他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11.(2021七下·蜀山期末)钱穆说道,“按年开科,不断新陈代谢,此一千年来,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此制度之大效”。“此制度”是指:( )
A.察举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答案】B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A.察举制,不符合题意;
B.依据材料“按年开科,不断新陈代谢,此一千年来,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此制度之大效”可知,反映的是科举制使寒门子弟通过考试考取功名,打破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有利于社会各阶级的消融,体现了公平公正,因此此制度是科举制,故选项B符合题意;
C.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D.三省六部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读懂材料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注意读懂题干含义。
12.(2021七下·大竹月考)用昙花来形容隋王朝,一下子就抓住了隋朝的基本特征;这个统一中国不足40年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隋朝的基本特征是( )
A.经济繁荣 B.二世而亡 C.短暂而繁荣 D.节俭盛行
【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隋朝特征。 A ,根据所学知识,经济繁荣仅仅只是隋朝的一个特征,故 A 项错误;
B ,根据所学知识,二世而亡也是隋朝的一个特征,故 B 项错误;
C ,根据所学知识,隋朝仅仅30多年的历史,但经济上又极其的繁荣,所以叫做短暂而繁荣,故 C 项正确;
D ,根据所学知识,在隋文帝时期节俭盛行,而在隋炀帝时期大肆奢华,故 D 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题干信息为依托,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准确解读、分析、判断的能力。
13.(2021七下·河源月考)“(炀帝时)又三驾东征辽泽,皆兴百余万众,馈运者倍之。 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可以说,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
A.隋末农民起义 B.隋朝开凿大运河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答案】D
【知识点】隋朝的灭亡
【解析】【分析】A.隋末农民起义,不符合题意;
B.隋朝开凿大运河,不符合题意;
C.土地兼并严重,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随之灭亡。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从材料中的信息“炀帝”“征辽泽”“兴百余万众”“馈运者倍之”可以看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读懂材料含义进行理解回答,难点是题干材料是文言文,读懂材料含义有难度。
14.(2020七下·长丰月考)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
A.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B.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C.把选拔各级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
D.结束了由世袭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A. 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不符合题意;
B. 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实施,使得中央政府可以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这样就把选拔官员的权利集中到了中央,实现了中央集权,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结束了由世袭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不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科举制作用的理解来回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加强中央集权而言”来分析备选项。
15.(2018七下·东莞期中)有人评价隋朝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里的“利”指的是( )
A.巩固了隋朝统治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加强了北部边防 D.便于隋炀帝南巡
【答案】B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A项巩固了隋朝统治是大运河开通的根本目的,题干材料评价的是大运河开通的直接作用,因此不符合题意;
B项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是题干材料评价的是大运河开通的直接作用,符合题意;
C项加强了北部边防不是大运河开通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D项便于隋炀帝南巡是大运河开通的消极作用,不符合题干材料中的“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隋朝大运河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16.通过秦末农民战争和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 )
A.实现了改朝换代 B.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C.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对比 D.消灭了大批地主官僚
【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总结分析能力。因为新的统治者必须要考虑如何预防阶级矛盾的激化,防止新的起义,也就是避免重蹈覆辙。从结果来看 汉、唐 都进行了一番探索 并且都实现了盛世的局面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相同的事件之间的异同点的总结概括。
17.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B.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C.创立了科举制
D.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答案】D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贞观之治”;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隋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较短的朝代之一。但开皇之治是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时开创,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实行科举制,以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能力。经济上开凿大运河,沟通了南北,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因此纵观隋朝历史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ABC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题意,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本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隋朝和秦朝一样虽然短暂而亡,但却创立了一套影响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对于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的时间,科举制的创立,大运河的开凿,同学们要注意识记和理解。
18.央视《百家讲坛》蒙曼教授所著图书《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中认为,中国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两位皇帝是秦始皇和隋文帝。这两位封建帝王对中国历史最大的共同影响是( )
A.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B.开创了科举制
C.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 D.修建了大运河
【答案】A
【知识点】秦灭六国;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589年,隋文帝灭掉了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A项正确;
隋炀帝开创了科举制,排除B项;
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排除C项;
隋炀帝修建了大运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秦始皇和隋文帝相关知识的掌握。
19.隋朝末年,各地起义不断,起义军以“罄竹难书”来痛斥隋炀帝的暴行。 下列关于隋炀帝暴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
B.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C.三次远征辽东
D.乘坐龙舟多次巡游
【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灭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时,发展经济,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B项符合题意;
ACD项属于隋炀帝的暴行,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隋炀帝暴行的认识。
20.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垄断了官吏的选拔权,所谓“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世代为官) ; 庶姓寒人, 无寸进之路。 ”这一局面得到改变开始于( )
A.郡县制的实行 B.刺史制度的推行
C.科举制的创立 D.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A:秦始皇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A项不符合题意;
B:汉武帝时期建立刺史制度,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C项符合题意;
D:三省六部制是西晋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是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
二、材料分析题
21.隋炀帝曾经立志比肩秦皇汉武,因此将自己的年号定为“大业”,在登基之后, 他的“大业”便开始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大业之基】
材料一:(隋文帝)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 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 区宇之内晏如也(安然自乐的样子)。
————《隋书》
【大业之举】
材料二:隋炀帝政治的主要目标及内容:一是为适应旧门阀制度衰落的情况,改革官制和选举制度。在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选官制度和自北周以来陆续举“秀才” “明经”的基础上,创设进士科,确立了科举制。 二是安边拓境, 刻意消解南北朝时致乱的外部因素, 为此总共 10 次征巡吐谷浑、 突厥和高丽。此外,还重开丝绸之路,派遣国使四处活动,招徕西域君长来朝,力图使隋朝成为世界性帝国。
————《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大业之终】
材料三:炀帝遂恣荒淫。登基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征发)丁二百万人。导(疏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成年男子不够), 以妇人兼役, 而死者大半。
——《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探究感悟】
(1)根据材料一归纳“天下无事”局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炀帝“大业之举”的意义。
(3)材料三中列举了哪些隋炀帝不恤民力的史实 据此分析隋朝由盛而速亡的主要原因。
(4)通过上述史实探究,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答案】(1)“躬节俭”:隋文帝自己带头厉行节俭;平徭赋,仓廪实”:减轻徭役赋税,粮仓充足;“法令行”:法令得到施行。
(2)正式确立科举制度,促进了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消解致乱的外部因素,维护了边境的安全;加强了同西域各国的联系,增强了隋朝的世界影响力。
(3)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
(4)统治者要体恤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制度和政策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等。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隋朝的灭亡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可知,“天下无事”局面出现的原因是隋文帝自己带头厉行节俭;减轻徭役赋税,粮仓充足;法令得到施行。
(2)根据材料二“一是为适应旧门阀制度衰落的情况,改革官制和选举制度。在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选官制度和自北周以来陆续举“秀才” “明经”的基础上,创设进士科,确立了科举制。”可知,正式确立科举制度,促进了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根据材料“ 二是安边拓境, 刻意消解南北朝时致乱的外部因素, 为此总共 10 次征巡吐谷浑、 突厥和高丽。”可知,消解致乱的外部因素,维护了边境的安全。根据材料“还重开丝绸之路,派遣国使四处活动,招徕西域君长来朝,力图使隋朝成为世界性帝国。”可知,加强了同西域各国的联系,增强了隋朝的世界影响力。
(3)根据材料三“登基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可知,列举了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的史实。根据材料“丁男不充, 以妇人兼役, 而死者大半。”可知,隋朝由盛而速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统治者要体恤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制度和政策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等。
故答案为:
(1)原因:“躬节俭”:隋文帝自己带头厉行节俭;平徭赋,仓廪实”:减轻徭役赋税,粮仓充足;“法令行”:法令得到施行。
(2)意义:正式确立科举制度,促进了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消解致乱的外部因素,维护了边境的安全;加强了同西域各国的联系,增强了隋朝的世界影响力。
(3)史实: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主要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
(4)认识:统治者要体恤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制度和政策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等。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回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