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成果展示(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成果展示(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6 17:3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成果展示(含答案)
一、看拼音,写字词。
(1)说到là bā zhōu   ,那 nónɡ chóu   的甜腻腻的味道,用dà chí    朝嘴里塞灌, yàn xià    去,甭提多美味了。
(2)早餐,我喜欢hē zhōu   ,特别是用糯米、红豆、板栗、黑米等áo   的,很nóng chóu   ,需用tāng chí   边搅和边喝,热乎乎的。
二、选用多音字。
(1)jiǎ jià
①到了腊月十九日,学生们开始放年假   了。
②爸爸问起这件事,他却假   装不知道。
(2)chà chāi
①爸爸今天到北京出差   了。
②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春节差   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
三、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
(1)元宵节 除夕 重阳节 清明节 春节 元旦 中秋节
   
(2)旬 年 时 月 周 日 季   
(3)自然资源 木材资源 森林资源 生物资源
   
四、先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万(   )更新
万不得(   ) 万无一(   )
万(   )大吉 万死不(   )
万水千(   )
为了保证整个计划的   ,不到   的情况下,不能采取第二套方案。
五、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益:①好处;②增加;③更加;④有益的(跟“害”相对)。
(1)锅里的粥益发浓稠了。   
(2)坚持适量运动,是延年益寿的好习惯。   
(3)一本好书,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4)老师的一番话,让我受益匪浅。   
六、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北京的春节》一文作者是   先生,元旦指的是   这一天。课文按   顺序写老北京人是如何过春节的。
(2)《腊八粥》一文中,为了能多吃上几碗粥,八儿设定吃粥计划,并与妈妈进行了一番   (得寸进尺 讨价还价)”,得到妈妈的同意后,八儿“   (得寸进尺 讨价还价)”,作者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将一个   的孩子刻画得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
(3)《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   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   。
(4)《寒食》一诗中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寒食时节长安的明媚春光的诗句是   ,
   。
(5)《十五夜望月》的第一联中能照应题目“望月”的景物是   ,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是   。
(6)《藏戏》一文开头简述了藏戏的主要特点,结尾总结了藏戏的传承方式,这两部分均为
  (详 略)写,而中间部分则介绍了藏戏的   和   从文中可知,藏戏具有  
、  、  三大特点。
七、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一)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请你在文中找出表示“都是”意思的词语:   、   、   。
2.作者从   和   两方面写出了元宵节灯多,这样写的目的是   
3.请找出文中最能说明家中“有声有光”的句子。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元宵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   、   。
5.古今文人写下不少描写春节的诗词,请写出一句。
(二)课外阅读
年意
冯骥才
①年意一如春意或秋意,时深时浅时有时无。然而,春意是随同和风、绿色、花气和嗡嗡飞虫而来,秋意是乘黄叶、凉雨、瑟瑟秋风和凋残的风景而至,那么年意呢?
②年意不像节气那样——宇宙的规律、大自然的变化,都是外加给人的……它很奇妙!比如伏天挥汗时,你去看那张传统而著名的木版年画《大过新年》,画面,上风趣地描绘着大年夜阖家欢聚的种种情景。你最多只为这民俗的意蕴和稚拙的版味所吸引,并不被打动。但在腊月里,你再去瞅这花花绿绿的画儿,感觉竟然全变了。它变得亲切、鲜活、热烈、火爆,一下子撩起你过年的兴致。它分明给了你以年意的感染。但它的年意又是哪儿来的呢?
③年年一喝那杂米杂豆熬成的又黏又甜味道独特的腊八粥,便朦胧看到了年,好似彼岸那样在前面一边诱惑一边等待了。时光通过腊月这条河,一点点驶向年底。年意仿佛大地寒冬的雪意,一天天簇密和深浓。你想一想,这年意究竟是怎样不声不响却日日加深的?是从交谈中愈来愈多说到“年”这个字,是开始盘算如何购置新衣、装点房舍、筹办年货……还是你在年货市场挤来挤去时,受到了人们要把年过好那股子高涨的生活热情的传染?年货,无论是吃的、玩的、看的、使的,全都火红碧绿艳紫鲜黄,亮亮堂堂,生活好像一下子点满灯。那些年年此时都要出现的图案,一准全冒出来——松、菊、蝙蝠、鹤、鹿、老钱、宝马、肥猪、聚宝盆,谁都知道它们暗示着长寿、平安、吉利、富贵、好运与兴旺……它们把你围起来,掀动你的热望,鼓舞你的欲求,叫你不知不觉把心中的祈望也寄托其中了。祖祖辈辈不管今年的希望明年是否落空,不管老天爷的许诺是否兑现,他们照样活得这样认真、虔诚、执着与热情。唯有希望才使生活充满魅力……
④如果此时你还欠缺几样年货未有齐备,少四头水仙或二斤大红苹果,不免会心急不安,跑到街上转来绕去,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必备的年货买齐。圆满过年,来年圆满。年意原来竟如此深厚、如此强劲!如果此时你身在异地,急切回家,那一列列火车被返乡的人满满实实挤得变了形,你生怕误车而错过大年夜的团圆,也许会不顾挨骂、撅着屁股硬爬进车窗。年意还是一种着魔发疯的情绪!
⑤不管一年里你有多少失落与遗憾、自艾自怨,但在大年三十晚上,坐在摆满年夜饭的桌旁,必须笑容满面,脸上无忧,来年无愁。你极力说着吉祥话,极力让家人笑,家人也极力让你笑;你还不自觉地让心中美好的愿望膨胀起来,热乎乎填满你的心怀。哎,这时你是否感觉到,年意其实不在任何其他地方,它原本就在你的心里,也在所有人的心里。
⑥年意不过是一种生活的情感、期望和生机。而年呢?就像一盏红红的灯笼,一年一度把它迷人地照亮。
1.下列词语中与文中“年意”意思最接近的项是(  )
A.年代 B.年景 C.年味 D.年华
2.春节是民风民俗的集中展示,文章第③④⑤自然段写了喝腊八粥、   、   、
   、   、和   六种活动,其中   是详写,其余是略写。
“跑到街上转来绕去,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必备的年货买齐。”这句话中“转来绕去”用得好,你觉得好在哪里?
伏天和腊月看年画《大过新年》的感受各有什么不同?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从文中摘录能概括文章主旨的句子。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八、写作题
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让往事一件一件地在头脑中回放,在回味中搜索六年的小学生活中自己最难忘的是什么,再把这些美好的回忆写下来,写一写自己难忘的小学生活吧!
答案
一、(1)腊八粥;浓稠;大匙;咽下(2)喝粥;熬;浓稠;汤匙
二、(1)jià;jiǎ(2)chāi;chà
三、(1)元旦 除夕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中秋节 重阳节
(2)年 季 月 旬 周 日 时
(3)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森林资源 木材资源
四、象;已;失;事;辞;山;万无一失;万不得已
五、(1)③(2)②(3)④(4)①
六、(1)老舍;正月初一;时间
(2)讨价还价;得寸进尺;天真、可爱、聪明、体贴、孝顺
(3)牛郎织女;夫妻分离;泣涕零如雨
(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5)地白;树栖鸦
(6)略;来源;特点;戴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
七、(一)1.一律;清一色;通通
2.数量;种类;为了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节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3.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4.放花炮;观花灯;吃元宵
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二)1.C
2.购置新衣;装点房舍;筹办年货;挤车返乡;吃年夜饭;筹办年货
3.“转来绕去”通过对人们的动作描写,写出子人们因年货没有备齐产生的心急不安的情绪和大街上的热闹氛围。
4.伏天看时,最多只为这民俗的意蕴和稚拙的版味所吸引,并不被打动;在腊月里看,它变得亲切、鲜活.热烈、火爆,一下子撩起你过年的兴致。通过对比突出年意奇妙的感染作用。
5.年意不过是一种生活的情感、期望和生机。这句话呼应开头,又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年意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