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8-26 15:5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二语文课时设计活页纸
课 题 送东阳马生序 课 时 2-1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2.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3.体会并学习古人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
教 学重、难点 1.重点:①学习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 ②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难点: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教、学具 PPT
预习要求 自读课文,生字读音正确。查阅资料,了解“序”这种文体和作者情况。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旁注
一、导入讲一则古人悬梁刺股刻苦勤奋学习的故事导入。其实古代还有许多这样勤奋读书的人和事,你还知道哪些呢?引导学生从记忆中搜索相关故事   (王羲之刻苦勤奋的故事;囊萤映雪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门立雪;凿壁偷光…)古代的宋濂也是这样一个勤奋好读书的人,而且还是个善于劝学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送东阳马生序》二、查(一)宋濂 (二)关于“序”三、导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一)教师范读,学生正音1.易错字2.多音字容臭(xiù) 既加冠(guān) 僵劲(jìng)3.通假字 四支僵劲 支---肢 “肢体”皆被绮绣 被---披 “穿”四、学:(一)学生自读,梳理文意。1.重点字词2.一词多义以衾拥覆(用,介词)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连词)
俯身倾耳以请(而,连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介词 / 拿,把,介词)
无从致书以观 (来,连词)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的,助词)
走送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词,指借的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弗之怠:之:指抄书。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3.词类活用笔录 用笔抄写。(名词做状语)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 4.古今异义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热水  今——菜汤
   走送之 走:古—— 跑   今——行走
   尝趋百里 趋:古——奔,快走 今——趋势 卒获有所闻 卒:古——最终 今——士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古——借   今——假期 5.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着练:《伴你学》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潜溪,浦江(现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明初文学家。年宋濂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文集》。嗜(shì)学  砚(yàn) 逾(yú)约 叱(chì)咄(duō)负箧(qiè)曳(yè)屣(xǐ) 皲(jūn)裂  媵(yìng)人烨(yè)然 持汤沃(wò)灌 以衾(qīn)拥覆 绮(qǐ)绣俟(sì) 缊(yùn)袍敝衣
教后记
初二语文课时设计活页纸
课 题 送东阳马生序 课 时 2-2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2.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3.体会并学习古人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
教 学重、难点 1.重点:①学习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 ②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难点: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教、学具 PPT
预习要求 识记巩固上课所学文言词解和句子翻译。思考: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旁注
查:重点词解和句子翻译导: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本文以作者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身说法,叙述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中的艰苦和勤奋,表现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学(一):1.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明确:得书之难,求师之难,求学之苦。2.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3.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序,是赠序,亦即赠言。与书序(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序》)不同。本文是作者写给马君则的赠言,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怀期望,态度恳切。学(二):1.课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明确:如第一段中一开始就运用对比,“嗜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家贫”这对尖锐的矛盾,意在刻画作者能克服困难勤勉好学。第二段写求学的艰苦情况。写家中穷苦、路途险恶等衣、食、住、行,这一切都表现一个“苦”字,目的是与同舍生形成对比,也表现自己外表虽苦,内心却乐。对比中无不是从正面教育勉励马生。2.领会文章写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上的基本特点明确:本文在写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叙述、描写的同时,还适当地穿插了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归结上文,突出勤苦。前者表明勤能补拙,后者表明乐以忘忧。3.延伸拓展:宋濂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练:1.整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2.重点句子翻译。测: 明确:从本段最后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