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古 诗 两 首诵读欣赏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哲理。
2.背诵与默写这两首古诗,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整理本课的诗鉴。教学目标(一)诵读第206页的两首唐诗。
(二)翻译第206页的两首唐诗。 一.展示预习成果(一)诵读第206页的两首唐诗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一.展示预习成果赋 柯(二)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之译文
巴地多山,楚地多水,而所有这一带地方,都不过是使人感到荒远和凄凉之地,二十三年来,今年这里,明年又那方,我不过是一个为朝廷所弃置的人。当怀念起一些知心好友已零落殆尽,这时候,我只有吟诵着向秀闻笛时写的那篇《思旧赋》,而回到故乡来,我反而成了神话中写的那个——把斧头柄子烂掉了的人。呵,我就像一艘沉船,在我的身旁,那些得势的新贵们,好似千帆竞渡,飞驰而过;我又像一棵病树,在我的面前,那些得势的新贵们,恰如充满生机的万木在争春。呵,在今天的酒席宴前,我聆听着你“把箸击盘” ,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很感谢你的宽慰——乐天,)但愿我能凭借着这杯水酒,满怀奋激,重新振作起精神!一.展示预习成果(一)诵读第206页的两首唐诗
2.《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一.展示预习成果蜡 炬 蓬(二)2.《无题》之译文
相见已难得,离别更难舍,东风无力吹,百花已凋零。春蚕至死吐丝才罢休,明烛燃尽蜡泪才滴干。晨妆顾镜只怕白发添,夜深吟诗更感月光寒。蓬莱仙山已遥望在即,更何况有殷勤青鸟为我探问。一.展示预习成果(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刘诗的主旨是什么。
抒写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的表达了内心的不平,表现了作者对世事变迁和仕宦沉浮的豁达胸怀,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分析刘诗
①②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
二十多年来,两度遭贬,先被贬为朗州司马(在楚水),后被贬为夔州刺史(在巴山), 在荒僻之地为官,表达诗人对自己被朝廷长期冷落的不满。
③④句,引用典故,表达回归后的感受。
引用“闻笛赋” 表现对老友离世的伤感与怀念之情,以及人事全非的怅惘之情。
引用“烂柯人” 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对世态变迁的怅惘之情。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分析刘诗
⑤⑥句, 以“沉舟” “病树”自比,抒写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豁达的胸怀。
这一联,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⑦⑧句,点明答谢白居易的题意。
在朋友的关怀下,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二) 无 题
1.李诗的主旨是什么。
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记叙暮春时节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表现了缠绵悱恻的别后相思,表达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二) 无 题
2.分析李诗
①②句, 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
写景渲染当时别离的气氛。
③④句, 别后相思,以两个比喻来写至死不渝的爱情。
“丝”和“思”谐音,象征爱情。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二) 无 题
2.分析李诗
⑤⑥句,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情景。
表现对年华逝去的忧虑及月下踯躅(zhì zhú)苦吟的爱怜。
⑦⑧句,表达诗人的愿望——有人为他传递信息。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鉴赏两诗的名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2.自选一个角度鉴赏李商隐诗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含义、艺术特色)。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
以“沉舟”“病树”自比,抒写世事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2.自选一个角度鉴赏李商隐诗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含义、艺术特色及今义)。
含义: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比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艺术特色:
用对偶、比喻、双关等修辞方法,表现感情,形象生动,极为精彩感人。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 总 结 课 文
主要是3条诗鉴。识记。四.总结课文,反馈练习(二) 反 馈 练 习
第五单元导测7——8题四.总结课文,反馈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