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打开一扇门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七律 长征
班级 学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逶迤( )( ) 磅礴( ) 岷山( ) 云崖( )
2.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这两联诗句是( )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3.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请你以对联的形式结合《七律 长征》写出如下对联的下联。
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
下联:
4.夸张的巧用,是这首诗显 ( http: / / www.21cnjy.com )著特点之一。“细浪”“泥丸”把巍峨绵延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而“逶迤”“磅礴”又把山写得高大无比。这种艺术化的缩小或夸大,不仅仅是技巧,更是诗人巨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胸怀、英雄的气魄及奇特想象的自然流露。请你选出下面以“山”为描写对象,夸张正确的一句( )
A.这山好像有几十万年的生命 B.这山好像比那山高
C.这山要把天刺破了 D.这山像个大葫芦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二.阅读理解及分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在《七律 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7.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逶迤——
磅礴—— 开颜——
8.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9.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10.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三、阅读探究、写作
12.将你了解的有关知识填写在提示语后的横线上。
关于毛泽东: 关于长征:
13.“山”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显得高峻雄 ( http: / / www.21cnjy.com )奇,抒写的是勇于克服困难的凌云壮志。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说说这首诗中作者是怎样写山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14.毛泽东的这首诗洋溢着强烈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无不体现这种精神,“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他们的眼里,弯曲绵延的五岭像小河里的鳞波细浪,在他们的脚下,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像滚动的泥丸。
发挥你的想象,写一个片断描写,表现红军战士趟细浪、走泥丸时的精神风貌。
.
参考答案
1.逶迤(wēi yí) 磅礴( ( http: / / www.21cnjy.com ) bó) 岷山(mín) 云崖(yá) 2.B 3.下联:巧取金沙夺泸定,万水等闲 4.C 5.好。“云”更加形象,写出了山崖高耸入云的特点
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等闲:寻常,平常。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开颜:欢悦。
8.红军不怕远征难9.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勇抢大渡(飞夺泸定)、喜踏岷山
只要贴合文意,言之成理就行。10.抒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七律11.C 12. 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长征:中央红军主力于一九三四年十月从江西瑞金、云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沿着五岭的北坡西进,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一九三五年五月初,巧渡金沙江,月底,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一九三五年九月中,越过岷山,攻占腊子口,十月到达陕北根据地,完成了震惊中外的战略大转移。13. 诗的三、四句写山,以山势陡峭峰峦起伏的五岭、乌蒙为代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经过的无数的崇山峻岭。它们一个绵延不断,一个巍峨高大,但它们在红军眼里不过是小小的“细浪”“泥丸”。这样有意缩小视觉比例(这也是夸张),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14.略。《七律 长征》提升训练
一、双基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七律(lù) 云崖(yá) 等闲(xián)
B.迤逦(yí) 逶迤(yí) 铁索(suǒ)
C.长征(zhēnɡ) 磅秤(bànɡ) 磅礴(pánɡ)
D.岷山(Mín) 蒙骗(ménɡ) 乌蒙(ménɡ)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
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岭逶迤腾细浪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确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1)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2)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4.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2)点明全诗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强化主题、升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红军历经艰难,最终取得了胜利。为此,学校开展了以“向党旗敬礼”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一:活动策划】
各班都要开展“向党旗献礼”的系列活动,同学们积极出谋划策。请参照示例为你班设计两项活动。
示例:“我心向党”演讲比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专栏撰稿】
校团委在校刊上开辟了“红旗飘飘”和“伟大历程”两个专栏。请仿照“红旗飘飘”专栏的“开栏的话”为“伟大历程”专栏撰写一则“开栏的话”。
示例:“红旗飘飘”开栏的话
此时,无数人把目光投向了一面鲜艳的旗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中国共产党党旗。这是一面引领希望的光辉旗帜,这是一面民心所向的光辉旗帜,这是一面开创未来的光辉旗帜。从今天起,校刊将推出“红旗飘飘”专栏,通过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展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定大家对党的信念,激励全校同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努力。
“伟大历程”开栏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七律长征》,完成6~10题。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一句中加点词语运用生动准确,请对其进行批注或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全文,将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红军将士藐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了出来。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了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上是概括翻越所有雪山的艰苦斗争。
10.这首诗形象地展示了一幅幅威武雄壮的图画。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4题。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首联表达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写作本诗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选择内容、形象、情感中的任一方面对诗歌《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训练
15.【写法借鉴】这首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成功之处,在于巧妙地运用了夸张手法,如“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等。这几处夸张手法的运用,突出表现了红军将士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
【片段仿写】你酷爱读书,一次,为了借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名人传》一书,冒雨来到同 学家。请你巧妙地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诗,表现自己不怕困难、一心求知的信念。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A项中“律”应读lǜ;B项中“迤逦”的“迤”应读yǐ;D项中“蒙骗”的“蒙”应读mēnɡ。2.答案:(1)平常。(2)弯曲绵延的样子。
3.答案:(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答案:(1)五岭逶迤腾细浪 (2)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3)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5.答案(示例):【活动一:活动策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划】:(1)“光辉岁月”诗歌朗诵会 (2)“幸福生活”征文比赛 (3)“红色经典”故事会 (4)“颂歌献给党”歌会【活动二:专栏撰稿】:中华民族伟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复兴的征程是一段艰辛求索的伟大历程,这是一段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这是一段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从今天起,校刊将推出“伟大历程”专栏,展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走过的光辉历程,坚定同学们跟着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与决心。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事件的概括能力。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金沙”“大渡”,联系红军渡江河时的行为来概括。答案: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从诗中找出描写的景物,然后结合诗歌的主旨分析红军的精神。
答案:这首诗写了“五岭”“金沙水”“大渡桥”“岷山”“千里雪”等物象。表达了红军战胜艰难险阻的豪迈精神。
8.【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重点词语的品析。要结合语境作答。“喜”和“开颜”是红军将士翻越雪山后喜悦心情的体现,也是革命必胜信心的体现。
答案:“喜”和“开颜”写出了红军闯过长征途中又一道难关后的喜悦心情,表现了红军将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9.【解析】选C。“暖”与“寒”并非是交代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场战斗的时令,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写自己的感受时要结合具体诗句,以及对典型场景和事例(史实)的描述,结合主旨谈自己的体会。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幅图是“飞夺泸定桥”。通过这幅图,我深深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伟大的祖国!
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要明白“首联”是1、2句,明确“钟山”代表南京,“风雨”指革命的“风雨”。
答案:革命的“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捣南京城。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天翻地覆”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人民军队的巨大力量。
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法。夸张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民解放军的到来,使南京古城旧貌换新颜,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一主题。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诗句含意,从鼓舞“革命热情”“解放全中国”方面作答。答案:作者在字里行间赞美了人民军队高昂的革命热情,意在鼓舞人民军队应一鼓作气将国民党反动派彻底歼灭。
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要理解诗句含意,明确词语的象征意义,如“风雨”“沧桑”等。意合即可。
答案(示例):内容: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历史事件,揭示了它的重要意义。
形象:“风雨”喻变幻莫测的战争形势。“苍黄”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虎踞龙盘”喻形势之雄壮。“沧桑”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
情感:诗歌中洋溢着解放军占领南京后普天同庆的由衷喜悦之情。
15.答案(示例):豆大雨点砸破头,书海求知浑不顾。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七律 长征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wēi yí) ____ (páng bó) __ 云 (yá) (mín) 山
2.《七律 长征》的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押________韵。
3.这首诗生动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幅幅威武雄壮的画面,这五幅画面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35年10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这是历史事实,作者为什么要在诗中把它说成是“三军过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七律 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6.诗的中间四句承上句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诗哪些句子是直接抒情?哪些句子是情景交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矛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围绕“不怕”“只等闲”“喜”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颜”等词语,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精神,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二)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 其二 其三
山, 山,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倒海翻江卷巨澜。 刺破青天锷未残。
惊回首, 奔腾急, 天欲堕,
离天三尺三。 万马战犹酣。 赖以拄其间。
10.下列诗句意思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
A.“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快马加鞭的翻山战士回头一看,那高入云霄的山峰,离天只有三尺三寸了
B.“山,倒海翻江卷巨澜”:骑着马在山中奔驰,感到一座座高峰像倒海翻江般卷起巨大的波浪。
C.“山,刺破青天锷未残”:站在山上,用利剑刺破青天,剑没有半点残损。
D.“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就是天塌下来了,山也能把它顶住。
1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三首词都是写山,第一首是写山的崇高,第二首写山的雄伟浩大,第三首写山的坚强。总起来都是写长征的红军。虽是三首,如同一首。
B.把山比喻为狂涛巨浪、奔腾的战马和刺破青天的利剑,极准确生动,给人以无穷无尽的想像余地,最有力地歌颂了伟大的红军战士。
C.毛主席诗词无论是咏雪的、咏梅的,都是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物来咏人。这三首十六字令通过山来反映一个伟大的主题,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歌颂了红军战士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和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D.第一首中“惊”字,不但表现了红军对山的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险的惊讶,更主要的还是表现红军战士征服了高山险阻的自豪心情。第二首描写的景象只有坐在奔驰的汽车上的人才能看到。第三首中,毛主席用坚强的山来比拟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工农红军。
12.《十六字令》三首的写作时间题为“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简要说说这一段时间红军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逶迤 磅礴 崖 岷
2.难、闲、丸、暖、寒、颜,an
3.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4.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充分表达了对红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
5.抒情 七律
6.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的赏析。如“腾”“走”这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形象地突出了红军的壮举,是红军精神的外显。又如:“暖”“寒”是一对反义词,这两个形容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情感穴位,“暖”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7.首联直接抒情,其余各句情景交融。
8.不矛盾。 这里运用反衬手法,突出表现红军战士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
9.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
10.C
11.D
12.略《七律 长征》课课练
一、读《七律 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逶迤——
磅礴—— 云崖——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二、拓展练习
(一)阅读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回答问题: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 其二 其三
山, 山,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倒海翻江卷巨澜。 刺破青天锷未残。
惊回首, 奔腾急, 天欲堕,
离天三尺三。 万马战犹酣。 赖以拄其间。
1、给加粗字注音。
下鞍( )巨澜( )酣( )锷( )堕( )拄( )
2、下列诗句意思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快马加鞭的翻山战士回头一看,那高入云霄的山峰,离天只有三尺三寸了。
B、“山,倒海翻江卷巨澜”:骑着马在山中奔驰,感到一座座高峰像倒海翻江般卷起巨大的波浪。
C、“山,刺破青天锷未残”:站在山上,用利剑刺破青天,剑没有半点残损。
D、“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就是天塌下来了,山也能把它顶住。
3、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三首词都是写山,第一首是写山的崇高,第二首写山的雄伟浩大,第三首写山的坚强。总起来都是写长征的红军。虽是三首,如同一首。
B、把山比喻为狂涛巨浪、奔腾的战马和刺破青天的利剑,极准确生动,给人以无穷无尽的想像余地,最有力地歌颂了伟大的红军战士。
C、毛主席诗词无论是咏雪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咏梅的,都是通过物来咏人。这三首十六字令通过山来反映一个伟大的主题,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歌颂了红军战士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和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D、第一首中“惊”字,不但表现了红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对山的高险的惊讶,更主要的还是表现红军战士征服了高山险阻的自豪心情。第二首描写的景象只有坐在奔驰的汽车上的人才能看到。第三首中,毛主席用坚强的山来比拟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工农红军。
4、《十六字令》三首的写作时间题为“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简要说说这一段时间红军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清平乐 会昌》,回答下列问题:
清平乐 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会昌城外高峰,
莫道君行早。 颠连直接东溟。
踏遍青山人未老, 战士指看南粤,
风景这边独好。 更加郁郁葱葱。
1、解释下列词语。
颠连: 东溟:
南粤: 欲晓:
2、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莫道君行早”一句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不辞劳苦,奋发干革命的精神面貌。
B、“风景这边独好”,主要是因为远处有碧绿的田地,近处有青翠的松林和峰峦起伏的群山。
C、“踏遍青山人未老”,透露出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忍不拔、顽强战斗的精神。毛主席率领着工农红军,踏遍祖国大地,经历了一次次浴血战斗,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无产阶级革命家显得更加精神焕发,斗志昂扬。
D、“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战士指着广东那边树木茂盛的地势,那儿正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好地方,这里边表达了革命者的雄心壮志。
3、对这首词赏析有错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生动地反映了毛泽东对革命必胜的信心,是展现长征前夕情况的一篇革命史诗。
B、“踏遍青山”客观地写出了当时革命战争的特点——“作战线的不固定”和“战争的流动性”。
C、毛泽东与一些同志登上“会昌城外高峰”——岚山岭察看长征路线,回来后在文武坝写下了这首词。
D、这首词是毛泽东长征诗的第二篇,词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毛泽东对革命根据地的深厚感情,表达了长途大进军、夺取革命胜利的雄心壮志。
参考答案
一、
1.等闲:寻常,平常。逶迤:弯曲绵 ( http: / / www.21cnjy.com )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3.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4.抒情 七律(近体诗、旧体诗)5.C
二、
(一)1.ān lán hān è duò zhǔ 2.C 3.D 4.略
(二)1.颠连:山峰连绵不断 东溟:东海南粤:广东一带 欲晓:快要天亮2.B 3.D第一单元 一 七律 长征
【课内阅读】
七律 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逶迤( )( ) 磅礴( ) 云崖( ) 铁索( )
2.作品的首联在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几幅画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等闲”与岳飞《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中的“等闲”意思相同吗 试解释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现代汉语翻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七律诗的“五岭……”两句,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提升】
清平乐 会昌
毛泽东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1.“东方欲晓”中的“欲”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阕中的“君”和“人”具体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景这边独好”中的“风景”具体指什么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说说这首词的写作方法及艺术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5.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 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句话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比较阅读《忆秦娥 娄山关》和《七律 长征》,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从整体的艺术风格方面对这首词进行鉴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wěi yǐ bó yá suǒ
2.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3.这是全诗的总纲,既是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的英勇无畏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领起后面六句的具体描写,更是为全文定下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4.不相同。一个是“平常”之意,一个是“随随便便”之意。
5.蜿蜒曲折、峰峦迭起、绵延千里的五岭,在红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眼中,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轻轻翻腾;广阔无垠、陡峭险峻、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脚下,也只不过如小小泥丸在缓缓滚动。
6.这两句诗表现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外提升】
1.“欲”指登山时间早,天还没有亮,温度还没有回升,暗示革命的艰辛。
2.“君”指毛泽东自己,“人”不仅指毛泽东,还指红军。
3.是指会昌城外的风景,也指红军胜利的大好形势。
4.“东方欲晓",通俗地说,黑暗即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去,曙光就在前面。“莫道君行早”,发现了真理,但是不要以先行者自居,改变危难的责任重,革命的道路还很漫长。“踏遍青山人未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奋斗,永不言败.永不服老。“风景这边独好”,这样的人生是真正美好的人生。下阕说的是,不要局限于一城一地吧,要放眼全局,站得高,看得远;不要被困难所吓倒,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郁郁葱葱的大好美景将张开双臂迎接奋斗者。美好的诗不是奇词丽语,是抒发积极乐观努力奋斗的情怀。毛泽东继承了中华民族“诗言志”“工夫在诗外”的大法;在词句上,着意于浅显、通俗。立意求深远,语句求浅近。
5.(1)这两个词写出了红军行军时的敏捷,衬 ( http: / / www.21cnjy.com )托了红军坚强的意志,预示着战斗一定能胜利。 (2)“漫道”有“不要以为"的意思,含有藐视的意思。
6.景物描写,预示着一场暴风雨的生死斗争即将来临。
7.红军豪迈地越过娄山关天险的情景。
8.长征精神就是不畏困难,乐观豪迈,不怕牺牲的精神。
9.这首诗慷慨悲烈、雄沉壮阔,从内到外描写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红军在“风萧萧兮易水寒”般的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这一节情景。此诗上阕,一开始三个字“西风烈”,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其中尤其这个“烈"字,让人读来不禁泪雨磅沱,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凭添悲壮。下阕一破上片的凄厉悲壮,豪气再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激情抒发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七律 长征
第一部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wēi yí) ____ (páng bó) __ 云 (yá) (mín) 山
2.诗中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1935年10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这是历史事实,作者为什么要在诗中把它说成是“三军过后”?
4.将下列诗句断句:
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钱索寒。
⑵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逶迤:
磅礴:
⑵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开颜:
6.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请用简洁的话加以概括。
⑴ ⑵ ⑶
⑷ ⑸
7.就你所了解的知识,举两例长征期间的大事。
⑴
⑵
第二部分:
(一)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8.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
全诗的诗眼是: 。
9.诗的中间四句承上句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
10.“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⑴ ⑵
11.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
秋天(杨炼)
轻轻地把一枚落叶拾起,
轻轻地,不留下一丝叹息。
那是只金色的小船,
载满秋天的回忆。
落叶夹进书册,
花朵却遗失在夜里。
一抹淡淡的初霜,
叫心灵懂得了分离。
分离就分离吧,
逝去的就悄悄逝去。
秋天用红硕的语言叮咛:
生命永远有新的含意。
再不必追悔往事,
更无须怨恨自己,
轻轻地把一枚落叶拾起,
轻轻地,不留下一丝叹息。
12.朗读时断句和重音处理不正确的一句是( )
A、轻轻地/把一枚落叶拾起 B.叫心灵/懂得了分离
C、生命/永远有新的含意 D.更/无须怨恨自己
13、作者写秋天是以什么事物为触发点的 围绕它抓住了哪些特征
14.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既不悲秋、慨叹人生之无常,也不颂秋、盛赞人生的收获与成熟,而是表达一种用平常心态对待生活的态度。
B.诗中用“落叶”来形象地表明人生的聚散离合非常自然,常见,无须追悔,不必怨恨。
C、诗的二、三两节抒发了诗人由悲哀到快乐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情感的起伏波澜。
D.这首诗的亮点在第三节的“秋天用红硕的语言叮咛:生命永远有新的含意”,意在说明生活中既有美好的记忆,又会不断出现新的内容。
15、片断写作练习:
毛泽东的这首诗洋溢着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无不体现这种精神,“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他们的眼里,弯曲绵延的五岭像小河里的鳞波细浪,在他们的脚下,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像滚动的泥丸。
发挥你的想象,写一个片断描写,表现红军战士趟细浪、走泥丸时的精神风貌。
参考答案
1.逶迤 磅礴 崖 岷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充分表达了对红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意近即可)
4.略
5.⑴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⑵欢悦。
6.五幅“征难图”:(1)腾跃五岭(2)疾跨乌蒙(3)巧渡金沙(4)飞夺卢定桥(5)喜踏岷山雪;第二问略
7.略
8.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诗眼:“不怕”。
9.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用字的赏析。如“腾” ( http: / / www.21cnjy.com )“走”这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形象地突出了红军的壮举,是红军精神的外显。又如:“暖”“寒”是一对反义词,这两个形容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情感穴位,“暖”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10.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
11.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豪壮志以及浓郁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12.D
13.落叶;“金色的小船”“淡淡的初霜”。
14.C
15.略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七律 长征》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围剿_______ 逶迤_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 岷山_________
2.文学常识填空。
(1)“七律”,________的简称。一首_____句,每句______个字。格律较严,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要押韵._______两句、______两句要对偶,字的平
仄有规定。____________是这首诗的题目: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湖南_________人:他是我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
阶级_______家,______家和_______家,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3.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了出来。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紧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了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了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上是概括了所 有过雪山时的艰苦斗争。
4.红军长征70多年后,崔永元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21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再次踏上长征路,他们沿着70多年前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徒步走向终点,并完成各类体验活动、采访活动及若干公益活动。对此很多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材料选自“新浪网”。假如请你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发表自己对这一行动的看法,你将如何说
材料一 长征不仅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的壮举,更是世界的奇迹,我们有理由来发扬这种精神,我建议把它发展成一项体育运动,定期组织活动,让全世界人民都来参加这项比马拉松还厉害得多的运动,以纪念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91岁高龄的李中权将军曾参加过长征,他告诉选手们:“我当年长征时,才二十出头,真的是吃过草根,吃过皮带。你们重走长征路是继承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应该千秋万代传下去。”
材料二 除了走路外一切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形式:没有敌人围攻追杀;渡河有人给准备船;洪水过了再下水;爬山给准备向导、绳索并提供天气预报……有医生全程跟踪,没有任何生命危险。这是什么长征呀 分明是在作秀!
材料三 崔永元坦承:“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现在长征路线的交通等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变,也没有敌 人在追我们,但是如果他们认为这是在炒作,那就请他们也来走一回。我们不光是用脚在行走,更是用心在丈量,在体会一种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在社会赋予了“长征”新的含义,如:把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说成“新的长征”。你还
知道哪些事情被说成“长征”呢 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及分析
(一)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现全诗诗眼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7.“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
样的大无畏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个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中的“暖”“寒”应怎样理解 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清平乐 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①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②行程二万。
六盘山③上高峰,红旗④漫卷吾夏: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⑤
【注】①望断:望尽。②屈指:屈指计算 ( http: / / www.21cnjy.com )。③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④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⑤苍龙:语出《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注日:“苍龙,太岁也。,’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夭上岁星相应.
11.这首词写了红军长征途中“万水千山”中的六盘山。试同《七律·长征》比较阅读,说说这两者写“山”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着重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一句中的“苍龙”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
14.这首词中被后人广泛引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一位名叫小林和文的日本姑娘,为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验艰辛来到中国独走“长征路”(2003年10月23 日新华网报道)。但也有人说:“现在我想吃苦也吃不上了,长征精神只好作为纪念罢 了。”说说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jiǎo wěi yǐ páng bó mín
2.(1)七言律诗 八 七 二 四 六 八 三 四 五六 “长征”
(2)毛泽东 湘潭 革命 战略 理论
3.C
4.略
5.略
6.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不怕
7.运用了对偶、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 连绵不断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起伏的微波细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滚动着的小小的泥丸。形象地烘托出红军的高大,具体地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困难等闲视之的英雄气概。
8.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
9.“暖”“寒”都是写人的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前一句突出金沙江水流湍急,惊涛拍岸,两岸悬崖峭壁,地形险要;后一句突出大渡河泸定桥险恶的环境,也有人认为是表现形势险恶和战斗激烈。总体上说表现了红军战士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英雄形象。
10.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豪情壮志以及浓郁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11.相同之处:都写了山的高大险峻,写山都是为了反衬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
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山”的写法上。《七律·长征》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而这首词则写得简略,是如实描写。
12.这句话突出了红军意志坚强、信念坚定的英雄主义精神。
13.蒋介石
14.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15.略八(上)语文第一单元 一 七律 长征
【课内阅读】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三个字最能概括红军长征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红军是怎样对待的?(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泽东在这首诗中写到雪,他还有哪些写雪的诗句?请你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清平乐 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会昌城外高峰,
莫道君行早。颠连直接东溟。
踏遍青山人未老,战士指看南粤,
风景这边独好。更加郁郁葱葱。
5.对诗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莫道君行早”一句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不辞劳苦,奋发干革命的精神面貌。
B.“风景这边独好”,主要是因为远处有碧绿的田地,近处有青翠的松林和峰峦起伏的群山。
C.“踏遍青山人未老”,透露出一个无产阶级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家坚忍不拔、顽强战斗的精神。毛主席率领着工农红军,踏遍祖国大地,经历了一次次浴血战斗,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无产阶级革命家显得更加精神焕发,斗志昂扬。
D.“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战士指着广东那边树木茂盛的地势,那儿正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好地方,这里边表达了革命者的雄心壮志。
6.对这首词赏析有错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生动地反映了毛泽东对革命必胜的信心,是展现长征前夕情况的一篇革命史诗。
B.“踏遍青山”客观地写出了当时革命战争的特点——“作战线的不固定”和“战争的流动性”。
C.毛泽东与一些同志登上“会昌城外高峰”——岚山岭察看长征路线,回来后在文武坝写下了这首词。
D.这首词是毛泽东长征诗的第二篇,词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毛泽东对革命根据地的深厚感情,表达了长途大进军、夺取革命胜利的雄心壮志。
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1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娄山关是遵义的屏障,红军浴血奋战一天攻克此关,几天后遵义会议召开。
7.“忆秦娥”是____________,“娄山关”是____________。
8.上阕写景,从触觉写西风的 ,从视觉描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_________和________,从听觉描写了_____、 和___________,渲染了战斗前的 的气氛。
9.下阕抒情,情景交融。第1句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情怀,第2句写登上娄山关所见之景,景中含着诗人 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一句话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如“腾”“走”这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地突出了红军的壮举,是红军精神的外显。又如:“暖”“寒”是一对反义词,这两个形容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情感穴位,“暖”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2.远征难,只等闲
3.“五岭”、“金沙水”、“大渡桥”、“岷山”、“千里雪”等物象,表达了红军不惧艰难险阻的豪迈精神。
4.梅花喜欢漫天雪、飞雪迎春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5.B
6.D
7.词牌名 题目
8.寒冷猛烈 洁白的霜色和早晨的残月,大雁的鸣叫、细微的马蹄声、压抑的军号声,紧张肃穆
9.战后豪迈悲壮遥望前途的那种坚定而又凝重
1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