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考二轮复习考前热身训练(1) 生命观念之“结构与功能观”(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高考二轮复习考前热身训练(1) 生命观念之“结构与功能观”(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05 23:1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生物高考二轮复习考前热身训练
(一) 生命观念之“结构与功能观”
1.多粘菌素是由苔藓杆菌分泌的多肽类抗生素,由环形多肽和脂肪酸链两部分组成。其环形多肽部分的氨基可与某些细菌外膜上的脂多糖结合点产生静电相互作用,破坏外膜的完整性,脂肪酸链部分得以穿透外膜,进而使细胞膜的渗透性增加,导致细胞内的小分子外逸,引起细胞功能障碍直至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多粘菌素的氨基酸的分子数与氨基总数相等
B.多粘菌素合成后需要进行加工修饰才能分泌到细胞外
C.多粘菌素引起细胞功能障碍直至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多粘菌素属于一类能够杀灭绝大多数细菌的广谱性抗生素
解析:选B 多粘菌素环形多肽部分的氨基可与某些细菌外膜上的脂多糖结合点产生静电相互作用,可知该环形多肽的R基上存在氨基,因此组成多粘菌素的氨基酸的分子数小于氨基总数,A错误;多粘菌素由环形多肽和脂肪酸链两部分组成,可知合成后需要进行加工修饰才能分泌到细胞外,B正确;多粘菌素引起细胞功能障碍直至死亡属于细胞坏死,C错误;多粘菌素杀死细菌依赖其环形多肽部分的氨基与某些细菌外膜上的脂多糖结合点产生静电相互作用,因此其只能作用于某些特定类型的细菌,D错误。
2.酵母菌API蛋白是一种进入液泡后才能成熟的蛋白质,其进入液泡有两种途径。途径甲是在饥饿条件下,形成较大的双层膜包被的自噬小泡,自噬小泡携带着API蛋白及部分其他物质与液泡膜融合,以单层膜泡进入液泡;途径乙是在营养充足条件下,形成体积较小的Cvt小泡,该小泡仅特异性地携带API与液泡膜融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噬小泡的内膜与液泡膜融合后,API进入液泡
B.衰老的线粒体可通过类似途径甲的过程进入液泡
C.自噬小泡和Cvt小泡的移动过程与细胞骨架有关
D.酵母菌的液泡与动物细胞的溶酶体结构和功能相似
解析:选A 由题意分析可知,双层膜包被的自噬小泡的外膜与液泡膜融合后,API进入液泡,A错误;途径甲是在饥饿条件下发生的,则为了更高效利用细胞内的物质,衰老的线粒体可通过类似途径甲的过程进入液泡,被消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B正确;细胞骨架不仅能够维持细胞形态,还与物质运输、细胞分裂、细胞运动等密切相关,自噬小泡和Cvt小泡的移动过程与细胞骨架有关,C正确;自噬小泡进入液泡,类似于动物细胞的自噬小泡和溶酶体融合,推测酵母菌的液泡与动物细胞的溶酶体结构和功能相似,D正确。
3.胆固醇通常与磷脂和蛋白质结合成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在血液中运输。LDL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包裹受体-LDL复合物的膜泡与内体(动物细胞内由膜包裹的细胞器)融合,内体膜上的质子泵将H+泵入内体,LDL与受体分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内合成胆固醇的过程可发生在内质网中
B.内体中的酸性环境更容易引起LDL与受体分离
C.若LDL受体不能合成,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将下降
D.LDL、细胞膜与LDL受体的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
解析:选C 胆固醇属于脂质,光面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重要场所,A正确;分析题意可知,内体膜上的质子泵将H+泵入内体,说明内体中H+较多,pH低,该条件下LDL与受体分离,据此推测内体中的酸性环境更容易引起LDL与受体分离,B正确;据题意分析,LDL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若LDL受体不能合成,从而使胆固醇无法进入细胞中进行代谢和转化,将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升高,C错误;LDL是由胆固醇、磷脂和蛋白质结合而成,元素组成有C、H、O、N、P等,细胞膜包括磷脂、蛋白质和多糖等,元素组成有C、H、O、N、P等,而LDL受体通常是糖蛋白,元素组成是C、H、O、N等,三者的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D正确。
4.迁移小体存在于迁移的细胞中,是一种膜性细胞器。当迁移的细胞移动时,迁移小体会出现在收缩纤维的尖端和交叉处。随着细胞迁移,收缩纤维断裂,细胞内的囊泡结构被释放到细胞外或直接被周围细胞吸收。胞浆内容物可以运输到迁移小体中,并通过迁移小体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研究发现,细胞内受损线粒体与KIF5B蛋白结合增强,而与Dynein蛋白的结合变弱,更容易被KIF5B运输到细胞边缘进入迁移小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提高Dynein蛋白的表达量可以诱导线粒体进入迁移小体
B.迁移小体内可能含有溶菌酶、细胞因子、激素等物质
C.迁移小体可能被周围细胞中的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
D.衰老、损伤的细胞器都需要通过迁移小体从细胞中清除
解析:选C 由题意可知,受损线粒体与KIF5B蛋白结合增强,而与Dynein蛋白的结合变弱,更容易被KIF5B运输到细胞边缘进入迁移小体,故提高Dynein蛋白的表达量不能诱导线粒体进入迁移小体,A错误;胞浆内容物可以运输到迁移小体中,并通过迁移小体从细胞中释放出来,则迁移小体可能含有细胞因子、激素等物质,但溶菌酶通常存在于溶酶体中,B错误;迁移小体被周围细胞吸收后,可能被周围细胞中的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C正确;由题干信息只能得出损伤的线粒体可通过迁移小体从细胞中清除,D错误。
5.研究发现,内质网上的跨膜蛋白TMCO1可以感知内质网中过高的钙浓度并形成具有Ca2+通道活性的四聚体,可将内质网中过多的Ca2+排出,从而消除内质网钙过载给细胞带来的多种威胁,这种内质网钙过载激活的钙通道称为CLAC通道。当内质网中的Ca2+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后四聚体解聚,钙通道活性消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a2+浓度通过CLAC通道的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
B.内质网通过TMCO1释放过多Ca2+的过程需要消耗ATP
C.Ca2+作为信号分子调节内质网中跨膜蛋白TMCO1的活性
D.TMCO1结构异常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等大分子的加工和运输
解析:选B 由题干信息可知,当内质网中Ca2+浓度过高时,TMCO1形成具有Ca2+通道活性的四聚体,即CLAC通道,进而将过多的Ca2+排出内质网,当Ca2+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后四聚体解聚,故Ca2+作为信号分子调节内质网中跨膜蛋白TMCO1的活性,Ca2+浓度通过CLAC通道的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A、C正确;内质网通过TMCO1形成的具有Ca2+通道活性的四聚体释放过多Ca2+的过程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TMCO1结构异常时,细胞将无法消除内质网钙过载给细胞带来的多种威胁,因此TMCO1结构异常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等大分子的加工和运输,D正确。
6.液泡膜上普遍存在液泡离子通道(SV通道),该通道为阳离子选择性通道,K+、Ca2+等许多一价、二价阳离子可以通过。有人提出SV通道的工作模型(如图):SV在液泡膜外存在高亲合力的Ca2+结合位点A1和低亲合力的Ca2+、Mg2+共同结合位点A2,细胞质中的Ca2+可占据A1和A2,而Mg2+只能占据A2,只有当A1和A2位点同时被占据时SV通道才能被激活,SV通道开放;B位点被细胞内Ca2+结合后抑制SV通道开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V通道不是运输 Ca2+的专一性通道
B.细胞质中无Ca2+时,Mg2+可以单独激活SV通道
C.细胞质中无Mg2+时,需要高浓度的Ca2+才能激活SV通道
D.SV通道上B位点的存在有利于维持液泡内较高的Ca2+浓度
解析:选B K+、Ca2+等许多一价、二价阳离子可以通过SV通道,所以SV通道不是运输 Ca2+的专一性通道,A正确;由题意可知,只有当A1和A2位点同时被占据时SV通道才能被激活,当细胞质中无Ca2+时,Mg2+只能与A2位点结合,则不能激活SV通道,B错误;细胞质中无Mg2+时,需要高浓度的Ca2+先与高亲合力的A1位点结合,再与低亲合力的A2位点结合,才能激活SV通道,C正确;液泡内Ca2+浓度较高时可与SV通道上B位点结合,抑制SV通道开放,所以SV通道上B位点的存在有利于维持液泡内较高的Ca2+浓度,D正确。
7.细胞骨架包括细胞质骨架和细胞核骨架,其主要成分是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形态、参与胞内物质运输和细胞器的移动、将细胞质基质区域化和帮助细胞移动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纤维
B.细胞核作为遗传和代谢的中心与细胞核骨架密切相关
C.细胞器的移动速度、方向与细胞质骨架有关
D.细胞增殖过程可能会有细胞骨架周期性的解体与重构
解析:选B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故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纤维,A正确;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在细胞核,故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B错误;由题干信息中细胞骨架的主要作用可知,细胞器的移动速度、方向与细胞质骨架有关,C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的纺锤丝属于细胞骨架,其能牵引着丝粒分裂后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纺锤丝在前期形成、末期消失,故细胞增殖过程可能会有细胞骨架周期性的解体与重构,D正确。
8.分子伴侣是帮助其他蛋白质装配、转运、降解,但自身不成为最后功能结构中的组分的一类蛋白质。有些分子伴侣可以先与ATP分子结合,然后介导蛋白质定向进入细胞核、细胞器、细胞膜,也可以介导噬菌体蛋白的正确组装。通过囊泡运输的蛋白质一般没有分子伴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伴侣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原核细胞没有
B.消化酶在无分子伴侣的参与下可发挥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
C.细胞核中合成的分子伴侣可参与核仁中核糖体蛋白的组装
D.被定向运输进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蛋白质均含有分子伴侣
解析:选B 有些分子伴侣可以先与ATP分子结合,然后介导噬菌体蛋白的正确组装,而噬菌体是生活在细菌内的病毒,因此可说明原核细胞内也含有分子伴侣,A错误;根据题意可知,通过囊泡运输的蛋白质一般没有分子伴侣,而消化酶属于由囊泡运输的分泌蛋白,因此消化酶在无分子伴侣的参与下可发挥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B正确;分子伴侣是一类蛋白质,合成场所是细胞质的核糖体,C错误;通过囊泡运输的蛋白质一般没有分子伴侣,而通过囊泡运输的蛋白质往往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因此被定向运输进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蛋白质不都含有分子伴侣,D错误。
9.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观”是指一定的结构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存在,且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泌功能旺盛的细胞高尔基体比较发达
B.肌细胞内大量变形的线粒体形成肌质体,有利于肌细胞的能量供应
C.植物细胞骨架由纤维素组成,有利于维持细胞的形态
D.神经细胞表面形成大量突起有利于接收和传递信号
解析:选C 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和运输,合成分泌蛋白多的细胞,即分泌功能旺盛的细胞,高尔基体比较发达,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肌质体由线粒体形成,结合肌细胞需要大量能量的特性,说明肌质体的形成有利于为肌细胞提供能量,B正确;植物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纤维聚合而成的网架结构,C错误;神经细胞表面有大量的特异性受体,可以与不同的信号分子相结合,其表面突起越多越有利于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
10.研究发现脂肪的合成与线粒体直接相关,丙酮酸在线粒体中发生化学反应可生成柠檬酸,进而转化合成脂肪,其中Ca2+在柠檬酸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具体过程如图所示。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可逆浓度从线粒体基质运到内外膜的间隙,线粒体内膜上的UCP-1蛋白介导H+内流却不与ATP合成过程偶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丙酮酸转化为柠檬酸和CO2的生成均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B.蛋白N的缺失可能会导致线粒体基质中的Ca2+浓度过大
C.包裹脂滴的膜结构与包裹分泌蛋白的膜结构不同
D.UCP-1蛋白发挥作用时,线粒体内膜上ATP的合成速率将增大
解析:选D 结合题图可知,丙酮酸转化为柠檬酸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丙酮酸转化为CO2发生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A正确;由题图可知,在蛋白N的作用下,线粒体基质中的Ca2+可以向线粒体外运输,故蛋白N的缺失可能会导致线粒体基质中的Ca2+浓度过大,B正确;包裹分泌蛋白的膜结构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而脂肪是疏水的,包裹脂滴的膜结构是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的,二者结构不同,C正确;由题干信息“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可逆浓度从线粒体基质运到内外膜的间隙”可知,内外膜的间隙H+浓度高于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上的UCP-1蛋白介导H+内流却不与ATP合成过程偶联,说明UCP-1蛋白介导H+内流为协助扩散,且H+内流产生的电化学势能并不能推动ATP的合成,故UCP-1蛋白发挥作用时,线粒体内膜上ATP的合成速率不变,D错误。
11.过氧化物酶体是存在所有动物细胞和大部分植物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其中常含有两种酶,一种是氧化酶,能催化O2氧化有机物(如甲醇、乙醇、脂肪酸),但氧化过程不产生ATP,产生H2O2;另一种是过氧化氢酶,将H2O2分解为H2O和O2。过氧化物酶体能自我分裂产生,也能通过内质网出芽形成的囊泡转化形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氧化物酶体能分解有害物质,具有解毒的功能
B.人体细胞中能自我复制的细胞器有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和中心体
C.过氧化物酶体氧化有机物可能为细胞提供热能
D.O2进入猪肝脏细胞后只在线粒体内膜上被利用
解析:选D 过氧化物酶体中的氧化酶能催化O2氧化有机物,如甲醇、乙醇等,过氧化氢酶能将H2O2分解为H2O和O2,这些过程中的反应物(如甲醇、乙醇、H2O2等)均对细胞有毒害作用,A正确;人体细胞中能自我复制的细胞器有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中心体,B正确;过氧化物酶体中的氧化酶能催化O2氧化有机物,但该过程不产生ATP,由此推测过氧化物酶体将有机物中的能量转变为热能,C正确;根据题意可知,O2除了能在线粒体内膜上被利用,还可以在过氧化物酶体中被利用,D错误。
12.果蝇正常发育的神经细胞(信号细胞)通过旁侧抑制机制抑制邻近上皮细胞(靶细胞)发育成神经细胞,其过程如下图所示:神经细胞膜上的DSL与邻近上皮细胞表面受体Notch结合后,导致Notch的S2位点被切割,然后Notch受体被胞吞形成内体,从而激活γ 分泌酶并在S3位点被切割,产生有活性的NICD调控基因表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号细胞内带有DSL的内体可来自高尔基体和信号细胞的胞吞
B.有活性的NICD可激活神经细胞特异性表达基因的转录
C.Notch受体S2位点被切割并发生胞吞后γ 分泌酶才能被激活
D.具有Notch受体突变缺陷的果蝇体内易发生神经细胞瘤
解析:选B 由题图可知,信号细胞内带有DSL的内体由囊泡包裹,因此可来自高尔基体和信号细胞的胞吞,A正确;有活性的NICD可激活邻近上皮细胞(靶细胞)特异性表达基因的转录,而不是神经细胞,B错误;由题干可知,Notch受体S2位点被切割并发生胞吞后,形成内体从而激活γ 分泌酶并在S3位点被切割,C正确;具有Notch受体突变缺陷的果蝇,神经细胞膜上的DSL无法与邻近上皮细胞结合,无法抑制上皮细胞发育成神经细胞,因此体内易发生神经细胞瘤,D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