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单元主题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讲评课 活动课 其他
时间 课时安排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中国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进行的三大改造,包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意义,以及其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史实。
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通过对三大改造的历史背景和条件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
时空观念:引导学生将三大改造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空间背景下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运用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数据,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
历史解释:指导学生对三大改造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进行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三大改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和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和意义。
难点: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概念、过程和重要意义。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三大改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三大改造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上图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看他们面带笑容,足见当时人们的热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教师讲述: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农业的原因 2.读下面材料,分析讨论: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史料解读: 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教材第23页第一段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提示: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5.教师总结: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遭遇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走合作之路成为势在必行的道路。 (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1.提出问题:那么,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 提示: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图片展示: 农民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3.提出问题:看图片,读课本,说说对农业改造的结果是怎样的。 提示: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4.教师指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也是引导手工业者走合作化的道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5.引导学生思考:手工业改造的结果如何? 提示: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6.教师讲述:到1956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 目标导学二:公私合营 (一)对工商业的改造 1.教师讲述: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方式上,而且还有伟大的创举。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25页的内容和下面的材料,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行探讨。 2.史料解读: 材料一: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 ——陈云在人大上的发言 材料二: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位资本家的肺腑之言 材料三: 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3.读课本和材料分组探讨: (1)国家何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方式是什么? (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何时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3)材料三中图片反映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在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伟大创举是什么? 提示:(1)1954年。公私合营。(2)1956年初。(3)赎买政策。 4.教师过渡:看课本第25页下面的左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民族资本家是乐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公私合营给民族资本家带来了春天。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 1.教师讲述:三大改造的结果。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2.引导学生思考:三大改造的完成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请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提示:①积极的影响: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局限性: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3.教师讲述:三大改造后期虽然存在这些缺点,但是它对于整个三大改造来说是白璧微瑕,中国人民通过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大多数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了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 三、课堂总结 中国人民紧跟时代的步伐,他们用鲜血铸就新中国,用自己的智慧来建设新中国,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中国历史的赞歌。从农民自发组成合作社,依靠集体搞生产;身单力薄的手工业者联合起来,他们不只是在刺绣,更是描绘新中国的美好未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接见各界代表,农民的喜悦,手工业者的幸福,工商业者的心悦诚服无不证明改造的正确。 四、板书设计
拓展练习
如何理解三大改造的意义?
参考答案
社会制度: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经济发展: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合作化和集体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手工业的合作化提高了手工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国家经济的统一规划和调配提供了条件。
工业化进程:三大改造为工业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为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和劳动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使国家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调配工业资源,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三大改造的经验和教训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答案
经验
坚持实事求是:三大改造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逐步过渡的方式,避免了社会动荡和经济混乱。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也应该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国情和发展阶段,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战略。
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仍然要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注重工业化和现代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今天,我们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保障人民利益:三大改造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人民的需求,保障人民的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教训
注意政策的科学性和适应性:在三大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过急、过快等问题。这提醒我们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适应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改造过程中要注意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避免出现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要注重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尊重市场规律:三大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市场规律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总之,三大改造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应该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展示三大改造前后的对比,成功激发了学生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不足之处:
知识深度:部分学生对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强化。
个体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忽视了一些学生的学习需求,未能充分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理解程度。
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较为单一,需要更加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3.改进措施:
加强讲解与互动:增加讲解的详细程度,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关注个体差异:更多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丰富评价方式:采用课堂小测验、小组报告、个人作业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4.未来展望:
结合现实生活:将三大改造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发展相联系,让学生了解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引导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三大改造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
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关于三大改造的主题活动,如知识竞赛、演讲等,加深学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