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课件(共30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课件(共30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6 09:1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4张PPT)
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01
考情分析
02
真题再现
03
备考策略
04
强化训练
目 录
CONTENTS
考情分析
新课标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考点分解 文言词汇解释题(填空或选择),文言句子翻译题,文言句子断句题,一词多义辨析题(选择),综合分析题(选择或简答)。
命题规律 1.课内考查篇目为课标背诵推荐篇目,课外篇目多为人物传记与成语故事,课内外篇目存在某种联系。
2.考查点主要有:①词语解释与辨析;②文言句子翻译与断句;③文意理解(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文章主旨、写作手法、艺术特色等)。
题目新
变化 近三年均为文言文比较阅读,组合形式为课内课外型。分值由19分变为15分再变为17分;词语解释与辨析变为6分;文意理解题多为探究课内外文言文异同的简答题。
核心素养要求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教材课内文言文篇目(共39篇)◎
册别 篇目 作者/出处 体裁 主题/
写法特色 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七上 1.咏雪 《世说新语》 记叙文 学习 未考
2.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记叙文 守信 未考
3.《论语》十二章 《论语》 语录体 学习、修身 2012、2016、2017、
2022年考默写 √
册别 篇目 作者/出处 体裁 主题/
写法特色 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七上 4.诫子书 诸葛亮 议论文 议论说理 2023年考默写
5.狼 蒲松龄 记叙文 借事寓意 未考
6.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古代
寓言 借事寓意 未考
7.杞人忧天 《列子》 古代
寓言 借事寓意 未考
册别 篇目 作者/出处 体裁 主题/
写法特色 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七下 8.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记叙文 借事说理 2012年考默写
9.卖油翁 欧阳修 记叙文 借事说理 未考
10.陋室铭 刘禹锡 议论文 托物言志 2014、2017、
2020年考默写 √
11.爱莲说 周敦颐 议论文 托物言志 未考 √
12.活板 沈括 说明文 技艺说明 未考
册别 篇目 作者/出处 体裁 主题/
写法特色 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八上 13.三峡 郦道元 散文 写景抒情 未考 √
14.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散文 写景抒情 2023年考默写 √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散文 写景抒情 未考 √
16.与朱元思书 吴均 散文 写景抒情 2018年考默写
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议论文 议论说理 未考 √
册别 篇目 作者/出处 体裁 主题/
写法特色 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八上 18.富贵不能淫 《孟子》 议论文 议论说理 2020年考阅读 √
1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议论文 议论说理 2014年考默写 √
20.愚公移山 《列子》 古代寓言 借事寓意 未考
21.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记叙文 叙事写人 未考
册别 篇目 作者/出处 体裁 主题/
写法特色 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八下 22.桃花源记 陶渊明 记叙文 叙事抒怀 2015年考默写,
2016年考阅读 √
23.小石潭记 柳宗元 散文 写景抒情 2015年考阅读 √
24.核舟记 魏学洢 说明文 技艺说明 未考
25.北冥有鱼 《庄子》 散文 借事寓意 未考 √
26.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 古代寓言 借事寓意 未考
27.虽有嘉肴 《礼记》 议论文 议论说理 未考 √
册别 篇目 作者/出处 体裁 主题/
写法特色 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八下 28.大道之行也 《礼记》 议论文 议论说理 未考
29.马说 韩愈 议论文 托物寓意 2022年考阅读 √
九上 30.岳阳楼记 范仲淹 散文 写景抒情 2013、2021年
考默写,2012、
2019年考阅读 √
31.醉翁亭记 欧阳修 散文 写景抒情 2013、2022年考默写 √
册别 篇目 作者/出处 体裁 主题/
写法特色 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九上 32.湖心亭看雪 张岱 散文 写景抒情 未考 √
九下 33.鱼我所欲也 《孟子》 议论文 议论说理 未考 √
34.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记叙文 人物故事 未考
35.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记叙文 叙事抒怀 2018年考阅读 √
36.曹刿论战 《左传》 记叙文 寓议于叙 2021年考对比阅读 √
37.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记叙文 人物故事 2014年考阅读 √
册别 篇目 作者/出处 体裁 主题/
写法特色 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九下 38.陈涉世家 司马迁 记叙文 人物故事 未考
39.出师表 诸葛亮 议论文 议论说理 2019年考默写,
2017年考阅读 √
真题再现
一、(2023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17分)(比较阅读)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臣之妻私臣 ( )
(2)闻寡人之耳者 ( )
(3)时时而间进 ( )
偏爱
使……听到
间或、偶然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乙】
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折?”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选自《贞观政要》)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太子承乾数亏礼度/珠可历历数也
B.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何宜屡得面折/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蒙国厚恩/则有去国怀乡
4.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太 宗 并 嘉 纳 之 二 人 各 赐 帛 五 百 匹 黄 金 一 斤 以 励 承 乾 之 意。
C
/
/
/
5. 根据甲、乙两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4分)
邹忌进谏是因为他由自己受蒙蔽,想到齐王受蒙蔽很深;孔颖达进谏是因为太子承乾不讲礼度,骄奢过度。
邹忌借家事喻国事,委婉进谏;孔颖达不惧个人生死,直言进谏。
二、(2022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15分)(比较阅读)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2)策之不以其道 ( )
(3)执策而临之 (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饲”,喂养
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面对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会辱没在奴仆的手中,(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乙】
段直字正卿,泽州晋城人。至元十一年,河北、河东、山东盗贼充斥,直聚其乡党族属,结垒自保。世祖命大将略地晋城,直以其众归之,幕府承制,署直潞州元帅府右监军。其后论功行赏,分土世守,命直佩金符,为泽州长官。
泽民多避兵未还者,直命籍其田庐于亲戚邻人之户,且约曰:“俟业主至,当析而归之。”逃民闻之多来还者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素无产者,则出粟赈之;为他郡所俘掠者,出财购之;以兵死而暴露者,收而瘗①之。未几,泽为乐土。
(节选自《元史·段直传》)
【注】①瘗(yì):埋葬。
3.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结垒自保 ( )
(2)俟业主至 ( )
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逃 民 闻 之 多 来 还 者 命 归 其 田 庐 如 约 民 得 安 业。
构筑,建造
等待
/
/
/
5. 段直在《元史》中被归为“良吏”,请结合选文,概括他被归为良吏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为了抵抗盗贼,段直聚集乡党族人,筑建堡垒来自保;②他把因战乱未归的民众的田地和房子分给乡邻,并与乡邻约定好,如果原来的主人回来要一并归还,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③他发放粮食救济没有置办产业的人,赎回被其他郡县俘获的民众,收葬因战乱抛尸野外的人。
备考策略
一、文言词汇解释题(一)题型分类
题型一 文言词汇解释题(填空或选择)
【例1】(2023广东)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臣之妻私臣 ( )
(2)闻寡人之耳者 ( )
(3)时时而间进 ( )
【例2】(2020广东)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循法度(遵照) B.恩宠不可恃(倚仗)
C.被捕而杖杀之(用杖刑) D.以及于此(比得上)
题型二 文言词汇选择题(一词多义辨析选择题)
1.与课内课外文言词汇联系选择题
【例】(2021广东)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诸军初至石头/至霸上及棘门军
B. 贼众方盛/方七百里
C.侃从之/隶而从者
D. 若峻攻垒/仿佛若有光
2.与课内文言词汇联系选择题
【例】(2020广东)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岂不诚大丈夫哉/巨诚知不如徐公美
B.不得志/寻向所志
C.此之谓大丈夫/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威武不能屈/猥自枉屈
(二)解题方法
解题方法 例句分析
1. 识记解释法
识记文言文实词的意义,是解释文言词语的基本方法。 【例1】去后乃至(离开)
【例2】余幼时即嗜学(喜好)
【例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2.活用词性法
有些词按原词义直接解释不通的,可考虑在句中临时改变其词性。 【例1】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例2】吾与汝毕力平险(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解题方法 例句分析
3.语境分析法
有些词古今意义相差较大,可以利用上下文的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例1】媵人持汤沃灌(热水)
【例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4.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由此可推知词义。 【例1】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与“戴”位置对应,可推断两者意义相近,且“白玉之环”是名词,所以,可推断为:动词,在腰间佩戴)
【例2】叩石垦壤(“叩”和“垦”在句中位置对称,后面都是名词,所以,可推断这两个词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敲打,凿”和“挖”)
解题方法 例句分析
5.联想印证法
在现代汉语中,有些词语或成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借助其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推断出文言文词语的含义。 【例1】薄暮冥冥(可联系成语“日薄西山”的“薄”,推断出“薄”的意思是“迫近”)
【例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联想词语“假借”,两字同义,“假”也是“借”的意思)
6.通假字释义法
有些词按原义在句中解释不通时,可考虑是否为通假字。 【例1】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肢”)
【例2】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
解题方法 例句分析
7.代入法
将选项中课内古文词语的意思代入课外古文词语,对比异同,反之亦可。 【例】2021年广东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选择题:
A.课内古文加点词语“至”是“到”的意思,代入课外句子“诸军初至石头”中 ,句子可解释为“各路军队刚到石头城”,通顺明白,基本可断定这两句中的“至”意思一样。
B.加点词语“方”,课内句子中解释为“方圆”,是名词,代入课外句子中,解释为“正”,是副词,词性不同。
C.加点词语“从”,课内句子中解释为“跟从,跟随”,代入课外句子中显然不合情境,原文情境是李根提出请求,陶侃听从。
D.加点词语“若”,课内句子中解释为“好像”,代入课外句子中则文义不通。
二、文言句子翻译题
解题方法
解题方法 基本情况 例句分析及参考译文
留 即保留。包括人名、地名、国名、年号等专有名词及古今词义相同的普通名词。 【例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做知州。(“庆历四年”“滕子京”“巴陵郡”这些表时间、人名、地名的词可直接保留)
【例2】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译】晋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晋太元”“武陵人”可保留)
解题方法 基本情况 例句分析及参考译文
补 即补充。古汉语中常常省略一些成分,译成现代汉语就必须把这些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否则,就会出现语意不清的情况。 【例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师表》)(省略主语)
【译】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离朝远征)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泪。(补出句中主语“我”)
【例2】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省略谓语)
【译】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穷尽了。(补出句中承前省略的谓语“击鼓”)
解题方法 基本情况 例句分析及参考译文
删 即删减。有些文言虚词,同义连用的实、虚词中的一个,以及有些关联词语、结构动词等可以删掉不译。 【例1】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作战,靠的是勇气。(“……也”或“……者……也”是文言文常见的判断句式的标志。“者”起提顿作用,“也”表示判断语气。翻译时,“者”“也”都可删去不译)
【例2】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译】(我)没有办法得到书来阅读,常常向有书的人家借。(句中的“假”与“借”意思重复,应删掉一个不译)
解题方法 基本情况 例句分析及参考译文
换 即更换。由于时代的原因,古汉语中有些词的意义已经发生较大变化,翻译时应注意。这就是常说的古今异义词。还有,凡是通假字,在翻译时,都要换用本字。 【例1】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译】(他们)都来打听消息。(句中的“咸”应译为“都”)
【例2】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句中的“交通”应译为“交错相通”)
解题方法 基本情况 例句分析及参考译文
调 即调整语序。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 【例1】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译】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即“醒能以文述之者”,要先补充,后调序,再翻译)
【例2】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译】行人在树下休息。(应调成“行者于树休”,再翻译)
解题方法 基本情况 例句分析及参考译文
应 即对应。古汉语中有大量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与另一个字组合,或直接使用现代汉语的一个合成词代替,对应现代汉语的意义。 【例1】有仙则名。(《陋室铭》)
【译】有仙人(居住)就有名。
【例2】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译】不希求在诸侯中有名望。
中考文言文主要考查学生“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文言翻译能力。“直译”指字字落实,对应翻译;“意译”指确实难以直译时,在忠于文章原意的基础上根据句意灵活翻译。
平时复习首先要理解全篇文意,做到能够借助注释翻译每个句子。然后找出文中的主旨句、名句、倒装句、疑问句、省略句、描写句、议论句、对偶句、比喻句等关键句子进行重点突破。动笔前先分析要翻译的句子的答题点,如有重点词,这些词要尽量直译出来;还要注意是否需要调换句子语序,是否有要补充的省略成分等,这些都是“得分点”。
三、文言句子断句题
(一)题型分类
题型一 无断几处的提示
【例】(2021广东)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夜 筑 垒 至 晓 而 成 闻 峻 军 严 声 诸 将 咸 惧 其 来 攻。
题型二 提示断句三处
【例】(2019广东)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汝 大 才 当 晚 成 良 工 不 示 人 以 朴 且 从 所 好。
(二)解题方法
1. 借助语意断句。阅读全文,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先通读文章,再仔细理解需断句的句子意思,看上下文有没有提示。需断开的地方,就是现代汉语句子中需加标点的地方(注意句尾不用加“/”,超过题目要求断开处数不得分)。
2. 借助句子成分断句。找名词(代词),辨主宾,一般在主语前、宾语后断开。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主语)填其室(宾语)/未尝稍降辞色。”
3. 借助标志词语断句。
(1)借助对话标志断句: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2)借助文言虚词断句: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断句的地方。句首语气词之前断开,句末语气词之后断开。
①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噫、惟、斯、呜呼、若夫等。如《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②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焉、与(欤)、耶(邪)等。如《马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时间词前后往往断开:时间词主要有“少顷”“少时”“未几”“俄顷”“俄而”“已而”“既而”“忽”“忽然”等。如《狼》:“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4)关联词之前往往断开:关联词主要有“故”“由是”“是故”“是以”“然则”“然”“然而”等。如《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5)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断开。如《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4. 借助结构句式断句。
(1)借助文言语法中的一些固定结构断句:
①判断句式:“……者,……也”。如《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如《〈论语〉十二章》:“不亦乐乎?”
③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如《庄子》:“见笑于大方之家。”
④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如《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
(2)借助结构相似的句式断句:文言文中有不少对偶句、排比句,可考虑在这些句子间断开。有些文章有大量的骈句,这些句子句式整齐、结构对称、以四字句、六字句居多,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辅助断句。
如“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2017广东)其中“登辅弼” “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几个短句结构一样,都是动词后带宾语,找到几个动词,就可以顺利断句。
四、综合分析题
题型一 综合分析选择题
解题方法: 解答这类题时,一定要反复细读,推敲选项,结合选文内容对比各选项的表述,尤其要注意大体正确背后的细微差异,用排除法选择最优化答案。切不可凭自己的主观感觉和想象去判断。同时对出题人的设障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排除干扰,选择正确答案。从近几年中考题来看,常见的设障类型有以下几种:
设障类型 举例分析
颠倒顺序 【例】(2015广东《小石潭记》)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解析】“潭中气氛—小潭源流”的顺序颠倒了,是错误的。
无中生有
曲解文意 【例】(2016广东《桃花源记》)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解析】“柳暗花明”不是出自本文,属于无中生有。
设障类型 举例分析
勾连课文
牵强求同 【例】(2012广东《岳阳楼记》)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解析】《醉翁亭记》追求的是与民同乐,而《岳阳楼记》追求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所有人都快乐了之后才快乐,已经超越个人忧乐,展现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词句误解 【例】(2017广东《出师表》)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
【解析】“五月渡泸”“庶竭驽钝”不是所指的“大事”。
设障类型 举例分析
张冠李戴 【例】(2019广东《岳阳楼记》)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解析】错在张冠李戴,文中表现的是迁客骚人因洞庭湖之景或喜或悲的情感变化,不是作者的。
针对选项中各种设障类型,考生平时要多做训练:①检查选项中涉及的排列顺序是否正确;②检查选项中归纳的写作手法是否正确;③检查选项中对词句的理解是否准确;④检查选项中主旨情感的表述是否准确、全面;⑤检查选项中涉及的人物事件是否张冠李戴。
题型二 综合分析简答题
1.内容理解分析题
【例】(2015广东)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示例一: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示例二: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示例三: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或: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
解题方法:
这类题要求考生了解文章内容,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故事的寓意,经过独立思考作出回答。解答这类题可以三个方面入手:①联系语境,读懂原文,先依据题目的要求,在原文中找到信息对应点,再根据信息点完善答案。②善于找文章中关键的词句。读懂文章大意后,要善于找出文中具有概括性的句子或议论句,这些句子往往概括了主要内容或包含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分析这些句子有助于遵循文本原意,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③学会以文解文。答题时,要从文章中搜索相关词句来答题,不要主观臆断,即使要求用自己的话来回答,也要用文中相关词句来转化组合。这样,既可以防止答题偏离作者原意,也避免了答题不全面。
2.人物评价题
【例】(2020广东)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示例:①敢于直谏:敢于多次向曹王直言进谏;②执法严明:对曹王身边欺凌百姓的人严惩不贷;③具有远见:预见曹王恃宠而骄的结局。
解题方法:
这个考点主要有两种设题方向:一是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或品格特点;二是对人物的行为作出评价。解答这类题可从三个方面入手:①抓住文中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正面描写;②抓住文中对周围人的反应等侧面描写;③采纳文中评价性的句子。弄清文中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赏还是批评,再来表明自己的看法。自己的看法可以跟作者相一致,也可以与作者的看法不同或相反,但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
3.归纳概括题
【例】(2021广东)(1)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解析】①齐军逃跑后,鲁庄公马上要下令追击,曹刿阻止。曹刿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同意追击;各路军队刚到石头城,就想和敌人决战,陶侃阻止,认为“应当待以时日,用智谋取胜”。由此可见他们都“头脑冷静,善于把握作战时机”。②曹刿总结阻止鲁庄公进攻的理由是“彼竭我盈”;陶侃阻止诸位将领的理由是“贼众方盛,难与争锋”。由此可见他们都“重视敌我双方的士气”。
(2)李根和孔坦在战事中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
【解析】首先要分析战争形式,其次要点明他们做了什么,最后阐述其作用。李根,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建议修筑白石垒,其作用是稳固防守阵营;孔坦,在众人听闻敌军击鼓整队之声非常恐惧的情况下,冷静分析当前形势,认为敌军不会来犯,从而稳定了军心,为后边坚守白石垒打下基础。
【参考答案】
(1)共同点:①头脑冷静,善于把握作战时机;②重视敌我双方的士气。
(2)在久攻不下、无所建树的情况下,李根建议修筑白石垒,起到了稳固防守阵营的作用;当众人听闻敌军击鼓整队,非常恐惧的时候,孔坦冷静分析,稳定了军心,为后边坚守白石垒打下基础。
解题方法:
①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理清文意。
a.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b.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论证过程等,要能说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②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词,理清文章的层次。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要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些句子一般在开头和结尾。
4.阅读启示题
【例】(2013广东)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鹬蚌相争(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渔翁得利。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
解题方法:
这个考点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文章写作意图的理解,需要考生自己做出理性的分析思考。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①直接指出文中蕴含的道理或作者的思想情感;②仔细分析议论抒情的句子,将句中的道理解析出来;③可以从人物的行为和性格上得到启示,探究做法是否合理;④联系现实,得出有益的经验教训或生活规律。
强化训练
一、咏雪
《世说新语》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强化训练集强化训练( )
(2)强化训练俄而强化训练雪骤( )
(3)撒盐空中强化训练差强化训练可拟( )
(4)未若柳絮强化训练因风起( )
七年级上册
课内文言文复习擂台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不久、一会儿
大体
趁、乘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经史子集
B. 俄而雪骤/暴风骤雨
C. 撒盐空中差可拟/参差不齐
D. 即公大兄无奕女/不即不离
B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撒盐空中差可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4.综合分析简答题。
说说文中用“柳絮”比喻雪花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柳絮”喻雪,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雪花飘舞轻盈的动态美,而且能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感觉,富有意蕴。
5.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咏雪》出自《世说新语·言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在一个大雪天里,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B.文章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突出谢道韫的形象和才华,表明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明才智。
C.文章的中心事件是咏雪,作者以对话的形式来表现人物。
D.文章通过谢太傅的明确评价,对胡儿的贬来突出对谢道韫的赞。
D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太丘舍去(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5)元方入门不顾( )
约定
离开
舍弃
拉,牵拉
回头看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太丘舍去/待君久不至,已去
B.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则是无信/则是无礼
D.君与家君期日中/与儿女讲论文义
B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您正午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4.综合分析简答题。
结合选文,简单说说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
5.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来揭示的。
B.文章的结尾,虽只寥寥数语,但却字字生辉,“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C.叙事简洁,叙中有议;语言凝练、辞意隽永,情节上有起伏变化,人物情态上自然生动。
D.文章在叙述元方批驳友人的怒斥时,选用语气平和的“答曰”“曰”这类词,表现了元方不惧怕友人的怒斥、知书达理、善于应对的性格。
A
三、《论语》十二章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 )
(2)为人谋而不忠乎( )
(3)不逾矩( )
(4)思而不学则殆( )
(5)人不堪其忧( )
(6)博学而笃志( )
生气,恼怒

越过
疑惑
能忍受
坚定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博学而笃志
B. 切问而近思/思而不学则殆
C. 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D. 回也不改其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过法度。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4.综合分析简答题。
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提示:围绕“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回答即可。)
5. 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告诉了我们这样的道理:一是学习必须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二是必须养成好的品德和修养。
B. “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调换顺序。
C. 曾子的“三省”,说明了古代读书人十分重视品德修养。
D. 从孔子对颜回的称赞来看,孔子认为一个君子应当能安贫乐道。
B
四、诫子书
诸葛亮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非淡泊无以明志( )
(2)非宁静无以致远( )
(3)非学无以广才(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5)意与日去( )
志向
达到
增长
放纵,懈怠
丧失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意与日去/与儿女讲论文义
B. 意与日去/太丘舍去
C. 夫君子之行/下车引之
D. 非淡泊无以明志/博学而笃志
D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的品行,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4.综合分析简答题。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简要赏析“驰”和“去”两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驰”和“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时光流逝速度之快,一去不复返的状态,告诫儿子珍惜光阴,坚定意志。
5.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子书》是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题目点明了文章的写作目的。
B.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躁”字加以论述,同时也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
C.“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是双重否定句,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性。
D.文章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虽用语简明,用意却很深刻。
B
五、狼
蒲松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缀行甚远( )
(2)屠惧( )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4)顾野有麦场( )
连接、紧跟
恐惧,害怕
原来
看,视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投以骨/皆以美于徐公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克之
C.一狼径去/去国怀乡
D.止增笑耳/一狼得骨止
C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另一只狼正在积薪中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从后面攻击屠户。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4.综合分析简答题。
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人类富有智慧和力量,一定能够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②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妥协,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胜利。
5.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其中第1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B.“投以骨”和“复投之”是屠户采用的“缓兵之计”,从而表现出屠户的退让。
C.文章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D.文章写屠户两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踪,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这是故事的发展。
C
六、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闻之于宋君( )
(4)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
(5)不若无闻也( )
待,等到
讲述
使听到
派遣
不如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及其家穿井/将复何及
B. 不若无闻也/未若柳絮因风起
C. 有闻而传之者/传不习乎
D. 国人道之/志同道合
B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获得像这样的消息,还不如什么也没有听到。
4.综合分析简答题。
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能轻信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5.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穿井得一人》是一篇寓言,体现了寓言的讽喻特色。
B.作者认为,一家之言,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义;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C.作者的写作目的是阐述“谣言止于智者”的道理,赞美宋君不轻信传言,更不会传播谣言的睿智。
D.文中的宋君没有人云亦云,而是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
C
七、杞人忧天
《列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身亡所寄( )
(2)因往晓之( )
(3)若屈伸呼吸( )
(4)天果积气( )
(5)其人舍然大喜( )
无,没有
告知,开导

如果
同“释”,解除、消除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人不堪其忧
B.因往晓之/未若柳絮因风起
C.废寝食者/废寝忘食
D.终日在天中行止/止有剩骨
C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综合分析简答题。
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寓言讽刺那些为不必要担忧的事而担忧的庸人。
5.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晓之者”解忧的技巧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虽然“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但他那种耐心诱导的做法和关心他人的精神,还是值得称赞的。
B.文章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了杞人庸人自扰、忧虑重重的形象,作者借此讽刺了那些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
C.“晓之者”两次采用疑问句“奈何忧崩坠乎”和“奈何忧其坏”,加强语气,解开了杞人的烦忧。
D.文章开头废寝忘食的“忧”和文末“舍然大喜”形成鲜明对比,讽刺了杞人的患得患失。
C
八、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见往事耳( )
(3)孰若孤( )
(4)及鲁肃过寻阳( )
七年级下册
推托
了解
谁,哪个
到,等到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及鲁肃过寻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B.自以为大有所益/多多益善
C.孰若孤/未若柳絮因风起
D.但当涉猎/门当户对
C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阿蒙了!
读书人分别多日, 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
4.综合分析简答题。
孙权从哪几个方面劝吕蒙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方面,吕蒙“当涂掌事”,须多“见往事”,才能把工作做好;另一方面,孙权用他自己的经验劝说,认为“常读书”“大有所益”。
5.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和学习的重要性。
B. 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
C. 文章善于刻画人物,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D. 鲁肃和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C
九、卖油翁
欧阳修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公亦以此自矜( )
(2)尝射于家圃( )
(3)吾射不亦精乎( )
(4)康肃忿然曰( )
自夸
曾经
精湛,奥妙
气愤的样子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不知有汉
B.尔安敢轻吾射/轻车熟路
C.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涣然冰释
D.但微颔之/但求无过
D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巧难道不精湛吗?”
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4.综合分析简答题。
卖油翁将自己的绝技和陈尧咨的善射都归结于什么原因?二人对自己的绝技各持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但(惟)手熟尔。”
态度:陈尧咨“以此自矜”;卖油翁则不以为意,觉得没什么了不起。
5.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虽短小,但构思巧妙,前后照应,如“但微颔之”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相照应。
B.文章主要是写卖油翁的技艺,突出熟能生巧的道理。
C.文章详略得当,详写卖油翁酌油的过程,略写陈尧咨的射技。
D.文章很重视人物描写方法的运用。第1段主要运用了对话描写;第2段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致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征。
D
十、陋室铭
刘禹锡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
(2)有龙则灵( )
(3)往来无白丁( )
(4)可以调素琴( )
(5)无丝竹之乱耳( )
(6)无案牍之劳形( )
出名,有名
神异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调弄
使……乱,扰乱
指官府文书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
D.无案牍之劳形/而形貌昳丽
C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屋里住的人)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这里来往的、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学者,没有无功名的人。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4.综合分析简答题。
文章开头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最后却又说“何陋之有”。这是前后矛盾,还是另有深意?请简单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另有深意。从房屋建筑和室内布置来看,客观条件是简陋的;但由于居室主人品德高尚,交往之人高雅,因而不觉得屋舍简陋。
5. 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对陋室进行描写。
B.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了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C.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 《陋室铭》句式骈散结合,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
B
十一、爱莲说
周敦颐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
(2)濯清涟而不妖( )
(3)濯清涟而不妖( )
(4)中通外直( )
(5)香远益清( )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7)予谓菊( )
(8)陶后鲜有闻( )
(9)宜乎众矣( )


艳丽
贯通
更加
亲近而不庄重
认为

应当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君子者也
B.自李唐来/有朋自远方来
C.中通外直/随君直到夜郎西
D. 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它的枝干)中间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长枝茎,香气传播得越远就越清幽。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综合分析简答题。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的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点:都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退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
5. 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第1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的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特别是可敬而不可辱的磊落风范,做了淋漓尽致的渲染。
B. 在第2段中,作者由评花进而对人进行评价,发出感慨:当今之世趋炎附势的小人比比皆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之又少啊!
C. 作者以牡丹为正衬,以菊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君子洁身自爱的美德,同时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D. 作者通过表达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和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C
十二、活板
沈括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活板 ( )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3)有布衣毕昇( )
(4)持就火炀之( )
(5)药稍镕( )
(6)则字平如砥( )
(7)更互用之( )
(8)殊不沾污( )
同“版”
同“以”
平民
靠近
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
磨刀石
交替,轮流
根本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奇字素无备者/可以弹素琴
B. 以草火烧/以我酌油知之
C. 一板已自布字/自钱孔入
D. 不若燔土/未若柳絮因风起
D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模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模子内密密地排上字模。
第二块板已准备(好了),(两块)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
4.综合分析简答题。
根据文意说说活字印刷术提高效率的关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用两块铁板交互使用,这样可以连续排版;②活字印刷术采用了按音韵贮存字模的科学检字法。
5. 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活板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板四大工序。
B. 文章主要讲述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C. 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D. 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用“火炀”。
D
十三、三峡
郦道元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
(2)自非亭午夜分( )
(3)沿溯阻绝( )
(4)沿溯阻绝( )
(5)或王命急宣( )
(6)虽乘奔御风( )
八年级上册
完全没有
如果不是
逆流而上
隔断
有时候
飞奔的马
(7)素湍绿潭( )
(8)回清倒影( )
(9)绝 多生怪柏( )
(10)属引凄异( )
(11)属引凄异( )
(12)哀转久绝( )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回旋的清波
连接
延长
消失,停止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隐天蔽日/计日以还
B. 故渔者歌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 良多趣味/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D. 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B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重叠叠的悬崖和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乐趣。
4.综合分析简答题。
文章结尾引用渔歌,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上:渔歌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内容上: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气氛。
5. 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 文中写山,突出了它连绵不断、雄奇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 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A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实是欲界之仙都/夕日欲颓
B.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怀民亦未寝
C.山川之美/学而时习之
D. 清流见底/见往事耳
B
十四、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四时俱备( )
(2)四时俱备( )
(3)晓雾将歇( )
(4)夕日欲颓( )
(5)沉鳞竞跃( )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四季

消散
坠落
争相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4.综合分析简答题。
作者是怎样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描写景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峰为静,流水为动。青林翠竹为静,清晨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5. 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B.文中的写景部分,先俯瞰,再仰视,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C.本文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
D.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B
十五、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解衣欲睡( )
(2)念无与为乐者( )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4)盖竹柏影也( )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考虑,想到
于是
大概是
只是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月色入户/木兰当户织
B.念无与为乐者/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当涉猎
B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4.综合分析简答题。
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试着赏析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景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5. 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被贬黄州期间。文章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B.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说院子里满地都是澄澈的水,而且水里面藻、荇交错,相映成趣,非常优美。
C. “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D. 本文对月色的描写,匠心独具,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描绘出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让人心醉神迷。
B
十六、与朱元思书
吴均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风烟俱净( )
(2)负势竞上( )
(3)鸢飞戾天者( )
(4)经纶世务者( )
全,都
凭借
至、到达
筹划、治理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B.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C.皆生寒树/环滁皆山也
D.望峰息心/北山愚公长息曰
C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就像飞奔的马。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虽在白天,林间仍显得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偶尔还能见到阳光。
4.综合分析简答题。
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心灵的净化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5.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异水”,先写“缓流”,突出澄澈;再写“急湍”,突出凶猛。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B
十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池非不深也( )
(2)兵革非不坚利也( )
(3)寡助之至( )
(4)亲戚畔之( )
护城河
泛指武器装备
极点
同“叛”,背叛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兵革非不坚利也/上使外将兵
B. 委而去之/意与日去
C. 环而攻之而不胜/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 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守城的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4.综合分析简答题。
本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接着用战争举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须先“得道”。全文紧紧围绕“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5.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论证“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D
十八、富贵不能淫
《孟子》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岂不诚大丈夫哉( )
(2)往之女家( )
(3)必敬必戒( )
(4)居天下之广居( )
(5)与民由之( )
(6)富贵不能淫( )
真正,确实
同“汝”,你
谨慎
居住
遵循
使……淫,惑乱,迷惑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富贵不能淫/若夫淫雨霏霏
B.戒之曰/必敬必戒
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与民由之/由此观之
C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得志的时候,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其惑乱淫逸,贫贱不能使其节操动摇,威武不能使其意志屈服。这样才叫大丈夫!
4.综合分析简答题。
孟子否定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和原则。因此,他们不过是小人一类的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谈不上是“大丈夫”。
5. 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B. 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批判、否定、贬损了公孙衍、张仪之流及女子。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大丈夫之道” 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B
十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2)管夷吾举于士( )
(3)百里奚举于市( )
(4)劳其筋骨( )
(5)行拂乱其所为( )
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狱官
集市
使……劳累
违背
(6)曾益其所不能( )
(7)人恒过( )
(8)而后喻( )
(9)入则无法家拂士( )
增加。曾,同“增”
犯错误
了解、明白
在国内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择其善者而从之/而后喻
B. 管夷吾举于士/士别三日
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求其能千里也
D.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公问其故
A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中,使他做事不顺。
用这样的方法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4.综合分析简答题。
文章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上,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或:困境出人才)的观点;表达效果上,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使论证更充分。
5. 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 文章开头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引出论题。
C. 第2段先从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内有法家拂士”;二是“外有敌国外患”。
C
二十、愚公移山
《列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年且九十( )
(2)聚室而谋曰( )
(3)杂然相许( )
(4)寒暑易节( )
(5)甚矣,汝之不惠( )
(6)固不可彻( )
(7)惧其不已也( )
(8)无陇断焉( )
将近
商量
赞同
更替
严重
通达,这里指改变
停止
隔绝
2. 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面山而居/不可久居
B. 惧其不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
C.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皆以美于徐公
D.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至于斟酌损益
B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凭你有限的暮年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铲不掉,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担心不能铲平(这两座山)呢?
4.综合分析简答题。
这则寓言以神话作结,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神话作结,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赞美了愚公移山的诚心和坚定的意志;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寄托了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
5.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
B.邻人京城氏的男孩尽管才七八岁,却能热情地帮助移山,写出了愚公移山这一行动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支持。
C. 智叟之所以对愚公移山采取讥讽的态度,是因为他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了大自然的巨大力量。
D. 本文善用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人物形象。
C
二十一、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军霸上( )
(2)上自劳军( )
(3)已而之细柳军( )
(4)天子且至( )
(5)居无何( )
(6)使人称谢( )
(7)既出军门( )
(8)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
驻军
慰劳
到,往
将要
经过
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已经
必,一定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军霸上/上自劳军
B.以备胡/前人之述备矣
C.既出军门/既克,公问其故
D.上自劳军/劳其筋骨
C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兵卒都穿戴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
先前霸上、棘门的军队,简直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军一定会遭受偷袭并被俘虏的。
至于周亚夫,哪里是能够侵犯的!
4.综合分析简答题。
汉文帝在细柳营处处受阻,却不以为怒,反而直赞“此真将军矣”,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文帝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能够接受下级正确意见,胸怀宽广、深明大义的皇帝。
5.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的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
B.本文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细柳军营全副武装,军门都尉、壁门士吏传达将军指示都是从正面描写周亚夫。
C.本文叙述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并不是平铺直叙地介绍文帝劳军的情况,而是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加以刻画,且用词准确、含义丰富、感彩强烈。
D.本文有不少词语与古代礼仪有关。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揖”是拱手行礼,“拜”是跪拜礼,“改容式车” 是表示敬意的行为。
B
二十二、桃花源记
陶渊明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来此绝境( )
(2)处处志之( )
(3)阡陌交通( )
(4)乃不知有汉( )
(5)及郡下( )
八年级下册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动词,做记号
交错相通
竟然,居然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
B. 欲穷其林/层出不穷
C. 停数日,辞去/乃记之而去
D. 渔人甚异之/或异二者之为
D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起来。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着妻子和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4.综合分析简答题。
作者在第1段没有直接写桃花源之美,而是先写了桃花源外的桃林美景,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桃花源外的桃林美景来正面烘托桃花源之美。
5. 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B.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描写了桃花源的美景,乃写景妙笔,色彩绚丽,景色优美,引出一个质朴的自然化的世界。
C. 第2段由远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勒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
D. 第4段写渔人在沿着来路返回途中“处处志之”,暗示其有意再来。
B
二十三、小石潭记
柳宗元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水尤清冽(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佁然不动( )
(4)俶尔远逝( )
(5)往来翕忽( )

大约
静止不动的样子
忽然
轻快敏捷的样子
(6)其岸势犬牙差互( )
(7)悄怆幽邃( )
(8)以其境过清( )
(9)不可久居( )
交错不齐
忧伤
因为
停留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日光下澈/主人日再食
B.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战则请从
C. 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
D. 伐竹取道/策之不以其道
C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树枝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综合分析简答题。
作者反复渲染小石潭石奇、水清、境美而“寂寥无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小石潭的奇美隐喻自己才华出众;借小石潭的“寂寥无人”类比自己怀才不遇、受贬谪的不幸处境。
5. 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了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精练,语言优美。
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形象生动。
D. 作者到永州当官,经常寄情山水,本文所写景物,透露出作者与同游人高兴、愉悦的心情。
D
二十四、核舟记
魏学洢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为宫室、器皿、人物( )
(2)罔不因势象形( )
(3)如有所语( )
(4)其两膝相比者( )
(5)若听茶声然( )
(6)钩画了了( )
(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做。这里指雕刻
顺着、就着
说话
靠近
好像
清楚明白
竟然
挑选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东坡右手持卷端/其人视端容寂
B. 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
C. 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 长约八分有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C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佛印极像弥勒佛,敞开胸怀,裸露双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与苏、黄二人不相类似。
原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4.综合分析简答题。
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时,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地引出下文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
5.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语言平实、洗练,特别是摹写舟中人物情状,句句都出自作者仔细观察所得,毫无夸饰,逼真而又生动,读罢令人有如亲见“大苏泛赤壁”之感。
B. “盖大苏泛赤壁云”这句话在全文起着桥梁作用,为下文张本,总起下文。
C. 作者在介绍船头时,着力表现苏轼、佛印和鲁直三位游览者的外貌。
D. 从作者对佛印神态、动作的刻画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拘于世俗礼法、放浪形骸的和尚形象。
C
二十五、北冥有鱼
《庄子》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怒而飞( )
(2)其翼若垂天之云( )
(3)是鸟也( )
(4)志怪者也( )
(5)去以六月息者也( )
(6)去以六月息者也( )
(7)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8)亦若是则已矣( )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记载
离开
凭借
气息
这样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名为鲲/有仙则名
B. 亦若是则已矣/如是再啮
C.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上自劳军
D. 志怪者也/非淡泊无以明志
B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的时候,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4.综合分析简答题。
试赏析“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5. 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借鲲鹏奋飞须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来说明万物活动要有所凭借的道理。
B.文章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营造了雄浑开阔的意境。
C.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和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奇特,气势磅礴,富有浪漫主义气息。
D.文章借用寓言故事把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
B
二十六、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安知鱼之乐( )
(2)固不知子矣( )
(3)子固非鱼也( )
(4)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5)请循其本( )
怎么
固然
本来
完全,完备
追溯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是鱼之乐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 子之不知鱼之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 子固非鱼也/人固有一死
D.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云归而岩穴暝
C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4.综合分析简答题。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