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知识八年级课时课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知识八年级课时课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6 00:04:18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初中语文教材课内文言文知识清单
原文 译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①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②,落英③缤纷④。渔人甚异⑤之,复前行,欲穷⑥其林。
【注释】①缘:沿着,顺着。②鲜美:新鲜美好。③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④缤纷:繁多的样子。⑤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⑥穷:尽。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流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新鲜美好,落花纷纷。渔人对此感到惊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二十二、桃花源记(陶渊明)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八年级下册
原文 译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①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②。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⑤。阡陌交通⑥,鸡犬相闻⑦。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⑧如外人。黄发垂髫⑨,并怡然自乐。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注释】①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②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仅仅、只。③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④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⑤属:类。⑥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⑦相闻:可以互相听到。⑧悉:全,都。⑨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原文 译文
见渔人,乃①大惊,问所从来。具②答之。便要③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④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⑤邑人来此绝境⑥,不复出焉,遂⑦与外人间隔⑧。问今是何世,乃⑨不知有汉,无论⑩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 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注释】①乃:于是,就。②具:详细。③要(yāo):同“邀”,邀请。④咸:全,都。⑤妻子:妻子儿女。⑥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⑦遂:于是、就。⑧间隔:隔绝、不通音讯。⑨乃:竟然,居然。⑩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为,对、向。 延:邀请。 语(yù):告诉。 不足:不值得,不必。
原文 译文
既出,得其船,便扶①向②路,处处志③之。及④郡下,诣⑤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注释】①扶:沿着、顺着。②向:先前的。③志:做记号。④及:到。⑤诣:拜访。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原文 译文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①往。未果②,寻③病终。后遂无问津④者。
【注释】①规:打算,计划。②未果:没有实现。③寻:随即,不久。④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求桃花源了。
文言知识
【通假字】
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古今异义】
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今义:似乎,好像
1. 仿佛若有光
2. 豁然开朗
3. 阡陌交通
4. 咸来问讯
古义:宽阔敞亮
今义:乐观、畅快,多形容性格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运输事业
古义:全,都
今义:一种味道
5.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7. 无论魏晋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8. 不足为外人道也
9. 便扶向路
10. 寻向所志
古义:不值得,不必
今义:不充足;不满(某个数目)
古义:沿着、顺着
今义: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扶助
古义:先前的
今义:方向,对着
11. 未果
12. 寻病终
13. 后遂无问津者
古义:实现
今义:果实,结果
古义:随即,不久
今义:寻找
古义:渡口
今义:唾液
【一词多义】

此中人语云(告诉)
如有所语(说话)
【词类活用】
1.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2. 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3. 此中人语云(名词作动词,告诉)
4. 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记号)
5. 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原文 译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①清冽②。全石以为底,近岸,卷③石底以出,为坻④,为屿,为嵁⑤,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注释】①尤:格外。②清冽(liè):清凉。③卷:翻卷。④坻(chí): 水中高地。⑤嵁(kān):不平的岩石。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二十三、小石潭记(柳宗元)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原文 译文
潭中鱼可①百许②头,皆若③空游④无所依,日光下澈⑤,影布石上。佁然⑥不动,俶尔⑦远逝,往来翕忽⑧,似与游者相乐。
【注释】①可:大约。②许:表示约数。③若:好像。④空游:在空中游动。⑤澈:穿透。⑥佁(yǐ)然:静止不动的样子。⑦俶(chù)尔:忽然。⑧翕(xī)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原文 译文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①,不可知其源。
【注释】①差(cī)互:交错不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溪水的源泉在哪里。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①幽邃②。以其境过清③,不可久居④,乃记之而去⑤。
【注释】①悄(qiǎo)怆:凄凉。②邃(suì):深。③清:凄清。④居:停留。⑤去:离开。 坐在小石潭边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记下了这里的情景离开了。
原文 译文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①者,崔氏二小生②,曰恕己,曰奉壹。
【注释】①隶而从:跟随着同去。②小生:年轻人。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随着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古义:映,显现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宣布
1. 影布石上
2. 以其境过清
古义:凄清
今义:清晰;清澈
【一词多义】
1.可
2.游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明灭可见(可以,能够)
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
同游者(游览)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2.俶尔远逝(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3.潭西南而望(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4.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5.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6.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心情悲伤,使……感到寒冷)
原文 译文
明有奇巧人①曰王叔远,能以径②寸之木,为③宫室、器皿④、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⑤因⑥势象⑦形,各具情态。尝贻⑧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⑨。
【注释】①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②径:直径。③为:做。这里指雕刻。④器皿(mǐn):盛东西的日常用具。⑤罔不:无不、全都。⑥因:顺着、就着。⑦象:模拟。⑧贻(yí):赠。⑨云:句末语气词。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能够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二十四、核舟记(魏学洢)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原文 译文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①,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②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③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④来,水波不兴⑤”,石青糁⑥之。
【注释】①有奇(jī):有余,多一点儿。奇,零数、余数。②箬(ruò)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③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④徐:慢慢地。⑤兴:起。⑥糁(sǎn):用颜料等涂上。 小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开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原文 译文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①而多髯②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③。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④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⑤,袒胸露乳,矫首昂视⑥,神情与苏、黄不属⑦。卧右膝,诎⑧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⑨数也。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手卷。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跟苏、黄二人不相类似。他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注释】①峨冠:高高的帽子。②髯(rá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③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④比:靠近。⑤绝类弥勒:极像弥勒佛。类,像。⑥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⑦不属:不相类似。⑧诎(qū):弯曲。⑨历历:分明的样子。
原文 译文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①各一人。居右者椎髻②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③容寂④,若听茶声然⑤。
【注释】①舟子:撑船的人。②椎(chuí)髻:形状像椎的发髻。③视端:眼睛正视着(茶炉)。④容寂:神色平静。⑤若……然:好像……的样子。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的左右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茶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原文 译文
其船背稍夷①,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②,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③。
【注释】①夷:平。②了了:清楚明白。③丹: 朱红。 那只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楚明白,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篆字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原文 译文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①。盖简②桃核修狭③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注释】①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曾,竟然。盈,满。②简:挑选。③修狭:长而窄。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这原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文言知识
【通假字】
左手倚一衡木(同“横”)
【古今异义】
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古义:竟然
今义:曾经
古义:挑选
今义:简单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一词多义】
1.奇
2.为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指手艺奇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
为宫室、器皿(做。这里指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是)
3.端
4.扇
【词类活用】
居右者椎髻仰面 (名词作状语,梳着椎形发髻)
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手卷的一端)
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
共八扇 (量词)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扇子)
原文 译文
北冥①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②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③也。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的身躯庞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用力鼓动翅膀的时候,它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呀,海水运动时就要迁徙到南海。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二十五、北冥有鱼(《庄子》)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原文 译文
《齐谐》者,志④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⑤三千里,抟⑥扶摇⑦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⑧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⑨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⑩邪?其视下也,亦若是 则已矣。 《齐谐》是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齐谐》上记载说:“当鹏鸟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注释】①冥:同“溟”,海。②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③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④志:记载。⑤水击:击水,拍打水面。⑥抟(tuán):盘旋飞翔。⑦扶摇:旋风。⑧息:气息,这里指风。⑨吹:吹拂。⑩极:尽头。 是:这样。
文言知识
【通假字】
北冥有鱼(同“溟”,海)
【古今异义】
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今义:野生的马
【一词多义】
1.名
2.息
其名为鲲(名字)
有仙则名(出名,有名)
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
3.以
4.其
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用)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示选择,是……还是……)
其视下也(代大鹏)
【词类活用】
1.怒而飞(形容词作动词,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原文 译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①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②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③矣!”庄子曰:“请循④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色小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原。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二十六、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注释】①安:怎么,哪里。②固:固然。③全:完全,完备。④循:追溯。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古义:怎么,哪里
今义:安心,安稳
固不知子矣(固然)
子固非鱼也 (本来)
安知鱼之乐

原文 译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①也;虽有至道②,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④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⑤也。《兑命》曰“学⑥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二十七、虽有嘉肴(《礼记》)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注释】①旨:味美。②至道:最好的道理。③困:困惑。④自反:自我反思。⑤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⑥学:同“敩(xiào)”,教导。
文言知识
【通假字】
学学半(同“敩”,教导)
【古今异义】
古义:味美
今义:用意,目的;意旨
1.不知其旨也
2.教然后知困
3.教学相长也
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
古义:推动、促进
今义:增长
【一词多义】

教学相长/学学半(学习)
学学半(同“敩”,教导)
原文 译文
大道①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②能,讲信③修④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⑤、寡⑥、孤⑦、独⑧、废疾⑨者皆有所养,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二十八、大道之行也(《礼记》)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原文 译文
男有分⑩,女有归 。货恶 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 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对于)财物,(人们)厌恶地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对于)力气,(人们)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注释】①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②与(jǔ):同“举”。③信:诚信。④修:培养。⑤矜(guān):同“鳏”,老而无妻。⑥寡:老而无夫。⑦孤:幼而无父。⑧独:老而无子。⑨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⑩分(fèn):职分,职守。 归:女子出嫁。 恶:厌恶。闭:闭塞。 乱贼:作乱害人。 作:兴起。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通假字】
1.选贤与能(同“举”,推举)
2.矜、寡、孤、独、废疾者(同“鳏”,老而无妻)
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1.亲
2.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父母)
不独子其子(以……为子)
不独子其子(子女)
【词类活用】
1.选贤与能(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才干出众的人)
2.使老有所终(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3.壮有所用(形容词作名词,中年人)
4.幼有所长 (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原文 译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①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②于槽枥③之间,不以千里称④也。
【注释】①袛(zhǐ):同“衹(只)”,只、仅。②骈(pián)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③槽枥(lì):马槽。④称:著称。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虽然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二十九、马说(韩愈)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原文 译文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②尽粟一石。食③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④,且⑤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注释】①一食:吃一次。②或:有时。③食(sì):同“饲”,喂。④见(xiàn): 同“现”,表现。⑤且:犹,尚且。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原文 译文
策①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④其意,执策而临⑤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①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②道:正确的方法。③材:才能、才干。④通:通晓。⑤临: 面对。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马鞭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通假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衹(只)”,只,仅]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饲”,喂)
3.才美不外见(同“现”,表现)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古义:有时
今义:或许,也许
古义:等同,一样
今义:等候,等待
【一词多义】
1.以
3.能
不以千里称也(凭借)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
食之不能尽其材(同“饲”,喂)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能力)
2.食
4.策
5.称
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
执策而临之(马鞭)
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先帝称之曰能(称赞)
【词类活用】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名词作动词,日行千里)
2.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3.食之不能尽其材(使动用法,使……竭尽)(共76张PPT)
初中语文教材课内文言文知识清单
原文 译文
自①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②阙③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④亭午⑤夜分⑥,不见曦⑦月。
【注释】①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②略无:完全没有。③阙:同“缺”,空隙、缺口。④自非:如果不是。⑤亭午:正午。⑥夜分:半夜。⑦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十三、三峡(郦道元)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八年级上册
原文 译文
至于夏水襄①陵,沿②溯③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④御风,不以疾⑤也。
【注释】①襄:冲上、漫上。②沿:顺流而下。③溯:逆流而上。④奔:这里指飞奔的马。⑤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原文 译文
春冬之时,则素①湍②绿潭,回清③倒影,绝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⑤其间,清荣⑥峻茂,良⑦多趣味。
【注释】①素:白色。②湍:急流。③回清:回旋的清波。④绝(yǎn):极高的山峰。⑤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⑥荣:茂盛。⑦良:甚,很。 在春、冬两个季节,就(可以看见)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和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很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原文 译文
每至晴初①霜旦②,林寒涧肃③,常有高猿长啸,属④引⑤凄异⑥,空谷传响⑦,哀转⑧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①晴初:天刚放晴。②霜旦:下霜的早晨。③肃:肃杀,凄寒。④属:连接。⑤引:延长。⑥凄异:凄惨悲凉。⑦响:回声。⑧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寒肃杀,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文言知识
【通假字】
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
1.自非亭午夜分
2.或王命急宣
古义:如果
今义:自己
古义:有时
今义:或许,也许
3.虽乘奔御风
4.良多趣味
【一词多义】
1.自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古义:甚,很
今义:好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自己)
有朋自远方来(从)
2. 绝
3. 良
沿溯阻绝(断绝,隔绝)
绝 多生怪柏(极)
哀转久绝(消失)
良多趣味(甚,很)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肥沃的)
此皆良实(忠良)
4. 属
5. 引
6. 清
属引凄异(连接)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
属引凄异(延长)
下车引之(牵,拉)
回清倒影(清波)
清荣峻茂(水清)
【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2.素湍绿潭(形容词作名词,急流)
3.回清倒影(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4.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旷的山谷中)
原文 译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①。青林翠竹,四时②俱备。晓雾将歇③,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④,沉鳞⑤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⑦其奇者。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具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十四、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注释】①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②四时:四季。③歇:消散。④颓:坠落。⑤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⑥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⑦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文言知识
1.四时俱备
2.晓雾将歇
3.夕日欲颓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萎靡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1.与
2.书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念无与为乐者(和)
答谢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答谢中书书(书信)
原文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①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②步于中庭③。 庭下如积水空明④,水中藻、荇交横,盖⑤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⑥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⑦。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和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好像积水般澄澈,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十五、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注释】①念:考虑,想到。②相与:共同,一起。③中庭:院子里。④空明:形容水的澄澈。⑤盖:大概是。⑥但:只是。⑦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1.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
【一词多义】
1.入
2.寻
3.遂
月色入户(照进)
便舍船,从口入(进去)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找)
寻病终(随即,不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
遂成枯落(最终)
【词类活用】
1.怀民亦未寝(名词作动词,就寝,睡觉)
2.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
原文 译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①。从②流飘荡,任意东西③。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④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注释】①共色:同样的颜色。②从:跟、随。③东西:向东或向西。④许:表示约数。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显出同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十六、与朱元思书(吴均)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原文 译文
水皆缥碧①,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②,猛浪若奔。
【注释】①缥(piǎo)碧:浅青色。②甚箭:比箭还快。
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飞奔的马。
原文 译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①邈②,争高直指③,千百成峰。泉水激④石,泠泠⑤作响;好鸟相鸣,嘤嘤⑥成韵。蝉则千转⑦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⑧者,望峰息心⑨;经纶世务⑩者,窥谷忘反 。横柯 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它们)争着往高处,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持续不停地啼着。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 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注释】①轩:高,这里作动词用,指向高处伸展。②邈:远,这里作动词用,指向远处伸展。③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④激:冲击,撞击。⑤冷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⑥嘤嘤:鸟鸣声。⑦转(zhuàn):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⑧鸢飞戾天: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戾,至、到达。⑨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⑩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经纶,筹划、治理。 反:同“返”,返回。 横柯:横斜的树枝。柯,树木的枝干。 交映:互相掩映。
文言知识
【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窥谷忘反(同“返”,返回)
【古今异义】
古义:向东或向西
今义:指物品
1.任意东西
古义:指飞奔的马
今义:奔跑
2.猛浪若奔
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3.鸢飞戾天者
古义:看,观察
今义:从小孔或缝隙里看;暗中察看
4.窥谷忘反
【一词多义】
1.净
2.从
风烟俱净(消净,消散)
亭亭净植(洁净)
从流飘荡(跟、随)
便舍船,从口入(由,自,沿着)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从)
3.意
4.甚
5.异
任意东西(随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趣,情趣)
急湍甚箭(超过)
渔人甚异之(很,非常)
奇山异水(奇异)
属引凄异(悲凉)
6.绝
7.上
8.直
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猿则百叫无绝(停止)
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面)
直视无碍(直接)
中通外直(笔直)
9.负
10.穷
负势竞上(凭借)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
蝉则千转不穷(停止)
穷冬烈风(极)
【词类活用】
1.风烟俱净(形容词作动词,清净,消散)
2.任意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3.猛浪若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4.皆生寒树(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人心生寒意)
5.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向高处伸展,向远处伸展)
6.望峰息心(使动用法,使……平息)
原文 译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①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②非不深也,兵革③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④,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必定有得天时之处,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时比不上地利啊。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利比不上人和啊。
十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原文 译文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⑤国不以山溪之险,威⑥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⑦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⑧,亲戚畔⑨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⑩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君主,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注释】①环:围。②池:护城河。③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④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⑤固:巩固。⑥威:震慑。⑦得道: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⑧至:极点。⑨畔:同“叛”,背叛。⑩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文言知识
【通假字】
亲戚畔之(同“叛”,背叛)
【古今异义】
1.三里之城
2.池非不深也
古义:内城
今义:城市
古义:护城河
今义:指水塘
3.委而去之
4.委而去之
古义:放弃
今义:委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一词多义】
1.利
2.城
天时不如地利(有利的)
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的)
三里之城(内城)
城非不高也(城墙)
原文 译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①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②。”
【注释】①诚:真正,确实。②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太平。”
十八、富贵不能淫(《孟子》)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原文 译文
孟子曰:“是焉①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④之曰:‘_往之女⑤家,必敬必戒⑥,无违夫子⑦!’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⑧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⑨,贫贱不能移⑩,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动摇,威武不能使其屈服。这样才叫大丈夫。”
【注释】①焉:怎么,哪里。②冠:行冠礼。③命:教导、训诲。④戒:告诫。⑤女:同“汝”,你。⑥戒:谨慎。⑦夫子:这里指丈夫。⑧由:遵从。⑨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⑩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文言知识
【通假字】
往之女家(同“汝”,你)
【古今异义】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子未学礼乎
古义:这
今义:判断词,是;对
古义:你
今义:儿子
3.丈夫之冠也
4.富贵不能淫
古义:男子
今义:女子的配偶
古义:使……淫,惑乱,迷惑
今义:放纵
【一词多义】
1.戒
2.得
戒之曰(告诫)
必敬必戒(谨慎)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能够)
得志(实现)
【词类活用】
1.丈夫之冠也(名词作动词,行冠礼)
2.富贵不能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淫,惑乱,迷惑)
3.贫贱不能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移,改变,动摇)
4.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屈服)
原文 译文
舜发①于畎亩②之中,傅说举③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④,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⑤。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⑥其身,行拂⑦乱⑧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⑨其所不能。 舜从田地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行业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中被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请到朝中(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来而被任用为大夫。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十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注释】①发:兴起,指被任用。②畎(quǎn)亩:田地。③举:选拔、任用。④士:狱官。⑤市:集市。⑥空乏:财资缺乏。⑦拂:违背。⑧乱:扰乱。⑨曾益:增加。
原文 译文
人恒过①,然后能改;困于心,衡②于虑,而后作③;征④于色⑤,发⑥于声,而后喻⑦。入⑧则无法家⑨拂⑩士,出 则无敌 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①恒过:常常犯错误。②衡:同“横”,梗塞、不顺。③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④征:征验、表现。⑤色:脸色。⑥发:显露、流露。⑦喻:了解、明白。⑧入:指在国内。⑨法家:守法度的大臣。⑩拂(bì):同“弼”,辅佐。 出:指在国外。 敌:匹敌、相当。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文言知识
【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同“横”,梗塞、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古今异义】
1.管夷吾举于士
2.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狱官
今义: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
古义:用这些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征于色
4.而后喻
古义:征验、表现
今义:走远路(多指军队);征用
古义:了解、明白
今义:比喻
【一词多义】
1.士
2.过
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入则无法家拂士(贤士)
士别三日(读书人)
人恒过(犯错误)
及鲁肃过寻阳(经过)
以其境过清(过于)
3.安
4.故
5.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
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6.发
7.出
8.所以
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
征于色,发于声(显露、流露)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指在国外)
不复出焉(出去)
所以动心忍性(用这些来)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
【词类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分别是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使……财资缺乏、使……扰乱、使……受到震撼、使……坚忍)
2.人恒过,然后能改(名词作动词,犯错误)
原文 译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①九十,面山而居。惩②山北之塞③,出入之迂④也,聚室而谋⑤曰:“吾与汝⑥毕⑦力平险,指⑧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⑨。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集合全家来商量:“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二十、愚公移山(《列子》)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原文 译文
其妻献⑩疑曰:“以君之力,曾 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 焉 置 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 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有遗男,始 龀 ,跳往助之。寒暑易
节21,始一反22焉。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 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上了山),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注释】①且:将近。②惩:苦于。③塞(sè):阻塞。④迂:曲折,绕远。⑤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人。⑥汝:你,你们。⑦毕:尽、全。⑧指:直。⑨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杂然,纷纷地。许,赞同。⑩献:提出。 曾(zēng):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且:况且。 焉:往哪里、在哪里。 置:放置、安放。 荷(hè):肩负、扛。 箕畚: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孀妻:寡妇。 始:才、刚。 龀(chèn):换牙。 易:更替。21节:季节。22反:同“返”,往返。
原文 译文
河曲智叟①笑而止之曰:“甚②矣,汝之不惠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④,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⑤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⑥,曾不若⑦孀妻弱子。虽⑧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⑨也,而山不加增,何苦⑩而不平?”河曲智叟亡 以应。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孤儿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担心挖不平吗 ”河湾上的智叟没有话能应答。
【注释】 ①叟:老年男子。②甚:严重。③惠:同“慧”,聪明。④毛:指草木。⑤息:叹气。⑥彻:通达,这里指改变。⑦不若:不如,比不上。⑧虽:即使。⑨穷匮:穷尽。⑩苦:愁苦。这里指担心。 亡(wú):没有。
原文 译文
操蛇之神闻之,惧①其不已②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③,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④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⑤焉。
【注释】①惧:害怕。②已:停止。③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④厝:放置、安放。⑤陇断:山冈阻隔。陇,同“垄”,高地。断,隔绝。 手里抓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便向天帝报告。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文言知识
【通假字】
1.始一反焉(同“返”,往返)
2.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3.无陇断焉(同“垄”,高地)
【古今异义】
1. 惩山北之塞
2.投诸渤海之尾
古义:苦于
今义:惩罚
古义:相当于“之于”
今义:众,许多
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 北山愚公长息曰
5.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古义:指草木
今义: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
丝状物;鸟类的羽毛
6.何苦而不平
1.居
古义:为什么担心
今义: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
面山而居 (居住)
不可久居(停留)
【一词多义】
2.固
3.曾
4.且
汝心之固(顽固)
固颠(固然)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都……)
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
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5.虽
6.焉
虽我之死(即使)
故余虽愚(虽然)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始一反焉(语气词)
【词类活用】
1.吾与汝毕力平险(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动词,用箕畚装土石)
3.跳往助之(动词作状语,跳着)
原文 译文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①边②。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③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注释】①入:侵入。②边:边境。③军:驻军。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边境。于是,朝廷任命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任命河内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二十一、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原文 译文
上自劳①军②。至霸上及棘门军③,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④之⑤细柳军,军士吏被⑥甲,锐兵刃,彀⑦弓弩,持满。天子先驱⑧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⑨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⑩’。”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驰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_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穿戴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文帝的先行引导人员到了营门前,不能进入。
原文 译文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 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 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 曰:“介胄 之士 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先导人员说:“皇上即将驾到!”守卫军营的将官答:“将军有命令说‘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皇帝发布的命令’。”过了不久,文帝驾到,也无法进入军营。于是文帝就派使者手持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入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垒的官兵对跟着文帝的车马随从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文帝就控制住车马,缓缓前行。到了主帅所在的营帐,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拱手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文帝被他感动,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并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仪式完成后离开。
【注释】①劳:慰问。②军:军队。③军:军营。④已而:不久。⑤之:到,往。⑥被(pī):同“披”,穿着。⑦彀(gòu):张开。⑧驱:先行引导的人员。⑨且:将要。⑩诏:皇帝发布的命令。 居无何:过了不久。居,经过。 壁:营垒。 按辔:控制住车马。 揖:拱手行礼。 介胄: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 士:将领。 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原文 译文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①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②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注释】①曩(nǎng):先前。②固:必,一定。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后,群臣都感到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先前霸上、棘门的军队,简直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军一定会遭受偷袭并被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哪里是能够侵犯的!”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文言知识
【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同“披”,穿着)
2.改容式车(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古今异义】
1.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古义:营垒
今义:墙
2.使人称谢
古义:致意,问候
今义:感谢
【一词多义】
1.军
上自劳军(军队)
已而之细柳军(军营)
军细柳(驻军)
2.之
3.入
已而之细柳军(到,往)
不闻天子之诏(结构助词,的)
称善者久之(补足音节,无义)
匈奴大入边(侵入)
直驰入(进入)
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派)(名词,使者)
使人称谢(派)
4.使
【词类活用】
1.军细柳(名词作动词,驻军)
2.介胄之士不拜(名词作动词,披甲戴盔)
3.改容式车(名词作动词,指扶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