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初中语文教材课内文言文知识清单
原文 译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①守巴陵郡。越②明年,政通③人和,百废具④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⑤,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⑥予作文以记之。
【注释】①谪(zhé):因罪贬谪流放。②越:到。③通:顺利。④具:同“俱”,全、皆。⑤制:规模。⑥属:同“嘱”,嘱咐。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三十、 岳阳楼记(范仲淹)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九年级上册
原文 译文
予观夫巴陵胜①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②,横无际涯,朝晖③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④也,前人之述备⑤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⑥潇湘,迁⑦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注释】①胜:美好。②浩浩汤(shāng)汤:水势浩大的样子。③晖:日光。④大观:壮丽景象。⑤备:详尽。⑥极:至、到达。⑦迁:贬谪、降职。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贬的官员和文人,恐怕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原文 译文
若夫淫雨①霏霏,连月不开②,阴风怒号,浊浪排空③,日星隐曜④,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⑤楫摧⑥,薄暮冥冥⑦,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⑧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注释】①淫雨:连绵不断的雨。②开:指天气放晴。③排空:冲向天空。④曜(yào):光芒。⑤倾:倒下。⑥摧:折断。⑦冥冥:昏暗。⑧国:指国都。 (有时)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下来,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情怀,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原文 译文
至若春和景①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②,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③青青。而或长烟一空④,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⑤!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⑥忘,把⑦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注释】①景:日光。②集:停息。③郁郁:形容草木茂盛。④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⑤何极:哪有尽头。⑥偕:一起。⑦把:持、执。 到了春风和煦、日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风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青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并且青绿。有时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真是欢乐极了。
原文 译文
嗟夫!予尝求①古仁人之心,或②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③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④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⑤天下之忧而忧,后⑥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⑦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①求:探求。②或: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③庙堂:指朝廷。④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⑤先:在……之前。⑥后:在……之后。⑦微:如果没有。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文言知识
【通假字】
1.百废具兴(同“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
【古今异义】
1.增其旧制
古义:规模
今义:制度
2.前人之述备矣
3.至若春和景明
古义:详尽
今义:准备
古义:日光
今义:景色、景物
4.沙鸥翔集
5.宠辱偕忘
古义:停息
今义:集体,集中
古义:荣耀
今义:恩宠
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7.微斯人
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
古义:如果没有
今义:微小
【一词多义】
1.通
2.观
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3.极
4.去
南极潇湘(至、到达)
此乐何极(尽头)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则有去国怀乡(离开)
去年天气旧亭台(过去的)
5.空
6.或
浊浪排空(天空)
而或长烟一空(消散)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词类活用】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2.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原文 译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①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②路转,有亭翼然临③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三十一、醉翁亭记(欧阳修)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原文 译文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注释】①蔚然:茂盛的样子。②回:曲折、回环。③临:居高面下。④意:意趣,情趣。 造亭的人是谁 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原文 译文
若夫日出而林霏①开,云归而岩穴暝②,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③发而幽香,佳木秀④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注释】①霏:弥漫的云气。②暝(míng):昏暗。③芳:花。④秀:茂盛。 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原文 译文
至于负者①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②提携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④,山肴野蔌⑤,杂然而前陈⑥者,太守宴也。宴酣⑦之乐,非丝非竹,射⑧者中,弈⑨者胜,觥⑩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 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野菜,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注释】①负者:背着东西的人。②伛偻(yǔ lǚ):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③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④洌(liè):清。⑤蔌(sù):菜蔬。⑥陈:陈列,摆开。⑦酣:尽兴地喝酒。⑧射:这里指投壶。⑨弈(yì):下棋。⑩觥(gōng):酒杯。 颓然:倒下的样子。
原文 译文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①,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②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③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①翳(yì):遮盖。②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③谓:为,是。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 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古今异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古义:意趣,情趣
今义:意思;愿望
古义:散开
今义:打开
文言知识
3.野芳发而幽香
4.颓然乎其间者
古义:开放
今义:散发
古义:倒下的样子
今义:颓废的样子
【一词多义】
1.秀
2.临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面下)
临溪而渔(靠近)
3.谓
4.归
5.乐
太守自谓也(命名)
太守谓谁(为,是)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回家)
暮而归(返回)
山水之乐(乐趣)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快乐)
【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2.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4.至于负者歌于途(名词作动词,唱歌)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原文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①矣,余拏②一小舟,拥③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④,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注释】①更(gēng)定: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②拏(ná):撑(船)。③拥:裹、围。④沆砀(hàng dàng):白汽弥漫的样子。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多日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影子,只有一道(淡淡的)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三十二、 湖心亭看雪(张岱)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原文 译文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①更②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③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④。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⑤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①焉得:哪能。②更:还。③三大白:三大杯酒。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代酒。④客此:客居此地。⑤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想不到还能碰上(您)这样 (有闲情雅致)的人!”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低声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古今异义】
1.余住西湖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我
今义:剩下
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今义:白色
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1.是
2.更
是日更定矣(这)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3.白
4.余
上下一白(白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余住西湖(我,指作者)
寻十余里无迹(多)
【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名词作动词,客居)(共91张PPT)
初中语文教材课内文言文知识清单
原文 译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①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放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放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三十三、鱼我所欲也(《孟子》)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九年级下册
原文 译文
死亦我所恶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③有所不辟④也。如使⑤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⑥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⑦耳。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祸患灾难我不躲避。假如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什么(手段)不用呢 假如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躲避灾祸的坏事,哪一件不可以干呢 凭借某种办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凭借某种办法就能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注释】①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②恶(wù):讨厌,憎恨。③患:祸患,灾难。④辟:同“避”,躲避。⑤如使:假如,假使。⑥是心:这种心。⑦丧:丧失。
原文 译文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①尔而与之,乞人不屑②也。万钟③则不辩④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⑤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⑦我与⑧?乡⑨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会死。(然而你)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人也不肯接受;用脚踩踏过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原文 译文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⑩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注释】①蹴(cù):踩踏。②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③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④辩:同“辨”,辨别。⑤加:益处。⑥奉:侍奉。⑦得:同“德”,感恩、感激。⑧与:同“欤(yú)”,语气词。⑨乡:同“向”,先前、从前。⑩已:停止。 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吗 这种做法就叫作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
【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同“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
5.乡为身死而不受(同“向”,先前、从前)
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奉
妻妾之奉(侍奉)
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
原文 译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①安陵,安陵君其②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③,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注释】①易:交换。②其:表示祈使语气。③加惠:施予恩惠。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打算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你可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施予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很好;虽然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拿它来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三十四、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原文 译文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①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②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③五百里哉?”
【注释】①错意:在意。错,同“措”。②广:增广、扩充。③岂直:哪里只是。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 况且秦国使韩国和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长者,所以不在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难道不是轻视我吗 ”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守卫它,即使是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五百里地呢 ”
原文 译文
秦王怫然①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②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③跣④,以头抢⑤地尔。”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就要使)百万人横尸在地,(使)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 ”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原文 译文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⑥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⑦,今日是也。”挺⑧剑而起。 唐雎说:“这是见识浅薄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一定要发怒,使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因此)穿白色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立起来。
【注释】①怫(fú)然:愤怒的样子。②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③徒:裸露。④跣(xiǎn):赤脚。⑤抢(qiāng):碰,撞。⑥休祲(jìn):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休,吉祥。祲,不详。⑦缟(gǎo)素:白色丧服。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缟、素,都是白色的绢。⑧挺:拔。
原文 译文
秦王色挠①,长跪而谢②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③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④以⑤有先生也。”
【注释】①色挠:面露胆怯之色。②谢:道歉。③谕:明白,懂得。④徒:只,仅仅。⑤以:因为。 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哪能到了这个地步!我现在明白了:那韩、魏灭亡了,可是安陵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因为有先生(在安陵)啊。”
【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同“措”)
2.仓鹰击于殿上(同“苍”)
【古今异义】
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古义:交换
今义:容易,简单
文言知识
古义:只是
今义:跟“曲”相对
2.岂直五百里哉
【一词多义】
1.徒
2.怒
亦免冠徒跣(裸露)
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布衣之怒(动词,发怒)
怀怒未发(名词,愤怒)
3.然
4.使
5.与
虽然,受地于先王(这样)
秦王怫然怒 (……的样子)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出使)
轻寡人与(疑问语气助词)
与臣而将四矣(加上)
【词类活用】
1.请广于君(形容词作动词,增广、扩充)
2.轻寡人与(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3.天下缟素(名词作动词,穿白色丧服)
原文 译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①书以观,每假借②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③。录毕,走④送之,不敢稍逾约⑤。 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因为)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冻得)不能屈伸,也不敢懈怠。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微超过约定期限。
三十五、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原文 译文
以是⑥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⑦名人与游,尝趋⑧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⑨。先达德隆望尊⑩,门人弟子填 其室,未尝稍 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 疑质 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 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忧虑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和名人跟我交往,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但他从不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注释】①致:得到。②假借:借。③怠:懈怠。④走:跑。⑤逾约:超过约定期限。⑥以是:因此。⑦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⑧趋:快步走。⑨叩问:请教。⑩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填:挤满。 稍:略微。 辞色:言辞和脸色。 援:引、提出。 质:询问。 叱咄(duō):训斥,呵责。 至:周到。 复: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 俟(sì):等待。
原文 译文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①行深山巨谷中。穷②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③,四支④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⑤沃⑥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⑦。寓逆旅,主人日再食⑧,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⑨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⑩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烨然 若神人;余则缊袍敝 衣处其间,略无慕艳 意,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巨谷里。隆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旅舍中的仆役拿来热水洗濯后,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滋味的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在腰间佩戴白玉的佩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鲜明的样子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原文 译文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 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 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 ,缀 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现在我虽然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做了官,承受着天子的恩宠光耀,跟随在公卿之后,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天底下也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注释】①负箧曳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②穷:极。③舍:这里指客舍。④支:同“肢”。⑤汤:热水。⑥沃:浇。⑦和:暖。⑧食(sì):供养,给……吃。⑨被:同“披”。⑩腰: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容臭:香袋。臭,香气。 烨(y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敝:破。 慕艳:羡慕。 口体之奉:指吃穿的供给。 预:参与。 宠光:恩宠光耀。 缀:跟随。
原文 译文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①日有廪稍②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③,无冻馁④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注释】①县官:这里指朝廷。②廪稍: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③遗(wèi):给予,赠送。④馁(něi):饥饿。 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按时供给粮食,父母每年给予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了;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那样用手抄录,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而已,难道是别人的过错吗
原文 译文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①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②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③,言和而色夷④。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⑤我夸⑥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学习已两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退休后进京朝见皇帝,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言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议论辩驳,言辞谦和,脸色平易。他自己述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的人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是我的意志;(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的际遇好而在同乡面前表示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注释】①流辈:同辈。②谒(yè):拜见。③论辨:议论辩驳。辨,同“辩”。④言和而色夷:言辞谦和,脸色平易。⑤诋:诋毁,毁谤。⑥夸:夸耀。
【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肢”)
2.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着)
3.与之论辨(同“辩”,辩驳)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1.走送之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跑
今义:脚交互向前移动
古义:借
今义:与“真”相对
3.未尝稍降辞色
4.穷冬烈风
5.主人日再食
古义:脸色
今义:颜色
古义:极
今义:贫穷,穷尽
古义:两次
今义:表示又一次
6.右备容臭
【一词多义】
1.毕
古义:香气
今义:气味难闻(与“香”相对)
录毕(完毕,结束)
吾与汝毕力平险(尽、全)
2.患
3.以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忧虑,担忧)
生于忧患(祸患,灾难)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把)
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4.道
5.望
6.色
益慕圣贤之道(学问,学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途径)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声望)
望峰息心(看到,望见)
未尝稍降辞色(脸色)
天山共色(颜色)
【词类活用】
1.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用笔)
2.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 每天)
3.无鲜肥滋味之享(形容词作名词,新鲜肥美的食物)
4.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原文 译文
十年春,齐师①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②谋之,又何间③焉?”刿曰:“肉食者鄙④,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⑤战?”公曰:“衣食所安⑥,弗敢专⑦也,必以分人。”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 ”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三十六、曹刿论战(《左传》)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原文 译文
对曰:“小惠未遍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⑨也,必以信⑩。”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 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对曰:“忠 之属 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古代祭祀用的祭品,我从来不敢虚夸数目,一定根据实情处理。”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定会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注释】①师:军队。②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③间(jiàn):参与。④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⑤以:凭、靠。⑥安:指安身。⑦专:独自享有。⑧遍:遍及,普遍。⑨加:虚夸,夸大。⑩信:实情。 孚(fú):使信服。 福:赐福,保佑。 狱:指诉讼事件。 察:明察。 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类。 从:跟随。
原文 译文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①。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②。公将驰③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注释】①鼓之:击鼓进军。②败绩:大败。③驰:驱车追赶。 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作战。庄公 (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军擂过三次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将要驱车追赶。曹刿说:“还不行。”(他)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原文 译文
既①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②气,再③而衰,三而竭④。彼竭我盈⑤,故克之。夫大国,难测⑥也,惧有伏⑦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⑧,故逐之。”
【注释】①既:已经。②作:鼓起。③再:第二次。④竭:穷尽。⑤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⑥测:推测,估计。⑦伏:埋伏。⑧靡(mǐ):倒下。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穷尽了。敌方士气穷尽而我们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他们。齐国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看到他们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又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古今异义】
1.齐师伐我
2.又何间焉
古义:军队
今义:老师;指传授知识、技术的人
古义:参与
今义:方位词;隔开,不连接
文言知识
3.肉食者鄙
4.衣食所安
5.牺牲玉帛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粗俗;低贱;轻视,看不起
古义:指安身
今义:安稳
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今义:为了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放弃或损害
一方的利益
6.弗敢加也
7.必以信
8.神弗福也
古义:虚夸,夸大
今义:增加
古义:实情
今义:诚信
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福、福气
9.小大之狱
10.必以情
11. 忠之属也
古义:指诉讼事件
今义:监狱
古义: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今义:感情
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一词多义】
1.故
2.请
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故逐之(所以)
曹刿请见(请求)
战则请从(请允许)
3.加
4.属
弗敢加也(虚夸,夸大)
既加冠(戴上)
忠之属也(类)
属引凄异(连接)
【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3.齐师败绩(名词作动词,大败)
4.下视其辙(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原文 译文
邹忌修①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②。朝③服④衣冠,窥⑤镜,谓其妻曰:“我孰与⑥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美 ”
三十七、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原文 译文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⑦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⑧者,私⑨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美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次日,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注释】①修:长,这里指身高。②昳(yì)丽:光艳美丽。 ③朝(zhāo):早晨。④服:穿戴。⑤窥:照,看。⑥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孰,谁,哪个。⑦孰:同“熟”,仔细。⑧美我:认为我美。⑨私:偏爱。
原文 译文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①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②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③甚矣。”
【注释】①莫:没有谁。②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③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妃嫔和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没有谁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的: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原文 译文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①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②于市朝,闻③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④进;期年⑤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⑥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释】①面刺:当面指责。②谤讥:指责讥刺。③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④间(jiàn):间或、偶然。⑤期(jī)年:满一年。⑥朝:朝见。 齐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不时还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通假字】
孰视之(同“熟”,仔细)
【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今义:讥讽,嘲讽
文言知识
2.邹忌修八尺有余
3.臣之妻私臣
4.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长,这里指身高
今义:改正
古义:偏爱
今义:自私;私下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地点,处所
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个
6.谤讥于市朝
古义:指责
今义:用尖的物体穿入
古义:指责讥刺
今义:诽谤
【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当面)
4.闻寡人之耳者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原文 译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①垄上,怅恨②久之,曰:“苟③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④为佣耕,何富贵也 ” 陈涉太息⑤曰:“嗟乎!燕雀安⑥知鸿鹄之志⑦哉!”
【注释】①之:去、往。②怅恨:惆怅,极端不满。③苟:如果。④若:你。⑤太息:长叹。⑥安:怎么。⑦志:志向。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胜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受雇佣耕作,(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惆怅了许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佣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三十八、陈涉世家(司马迁)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原文 译文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①戍渔阳,九百人屯②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③当行,为屯长。会④天大雨,道不通,度⑤已失期⑥。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⑦亦死,举大计亦死;等⑧死,死国⑨可乎 ”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临时停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并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适逢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如今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都是死,倒不如为国事而死,这样好吧 ”
原文 译文
陈胜曰:“天下苦秦⑩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 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 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 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 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陈胜说:“全国人民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扶苏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最近有人听说,(扶苏)并没有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了。老百姓大多听说扶苏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哀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如今如果把我们的人假装自称为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原文 译文
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 ,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 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 以 怪之矣。又间21令吴广之次22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23,皆指目24陈胜。 于是(二人)就去占卜。那占卜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是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考虑卜鬼的事,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震慑众人,使他们畏惧服从啊。”就用丹砂在丝帛上写“陈胜王”,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文字,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私下使吴广往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天黑以后用篝火装作鬼火,模仿狐狸嗥叫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称王。”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怕,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手指目视陈胜。
【注释】①適(zhé):同“谪”。②屯:停驻。③次:编次。④会:适逢,恰巧遇到。⑤度(duó): 推测,估计。⑥失期:误期。⑦亡:逃跑。⑧等:同样。⑨死国:为国事而死。⑩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数(shuò):屡次。 或:有人。 怜:哀怜,怜悯。 诚:如果。 唱:同“倡”,倡导、发起。 指意:意图。指,同“旨”。 念:考虑、思索。 王(wàng):称王。 固:本来。 以:同“已”,已经。21间(jiàn):私下。22次:军队驻扎。23往往语:到处谈论。24指目:手指目视。意思是大家都对陈胜有所注意。
原文 译文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①尉,令辱②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③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④,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⑤有种乎!”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所以) 士卒多愿听吴广的差遣。(那天)(两个)押送戍卒的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跑,使他们恼怒,使(将尉)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兵。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军官(刚)拔剑出鞘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陈胜协助吴广,一齐杀了两个军官。陈胜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过了期限就要杀头。即使能免于斩刑,但是戍守边塞的人十分之六七也得死去。再说,大丈夫不死便罢了,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原文 译文
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⑥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⑦,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⑧,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⑨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⑩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众士卒齐声应道: “一定听从(你的)号令。”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依从人民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又筑台并(在台上)起誓,用两尉的头作祭品。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招收大泽乡的军队,攻打蕲县。攻克蕲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招抚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自率主力)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县,都攻下来了。行军中沿途招收士兵。等到打至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进攻陈县时,郡守、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里应战。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入陈县。
原文 译文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 坚 执 锐 ,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 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掌管教化的乡官和有势力有地位的人一起来集会议事。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亲自作战,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对外宣称要复兴楚国。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义),惩处当地郡县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注释】①忿恚(huì):恼怒。这里是“使……恼怒”的意思。②辱:责辱。③笞(chī):用鞭、杖或竹板打。④藉(jiè)第令毋斩:即使能免于斩刑。藉、第、令,都是“假使,假若”的意思。⑤宁(nìng):难道。⑥欲:愿望。⑦盟:发誓、起誓。⑧下:攻下,攻克。⑨徇(xùn):招抚。⑩比:等到。 被(pī):同 “披”。 坚:指铠甲。 执:紧握着。 锐:指武器。
刑:惩处。
【通假字】
1.发闾左適戍渔阳(同“谪”)
2.为天下唱(同“倡”,倡导、发起)
3.卜者知其指意(同“旨”)
4.固以怪之矣(同“已”)
5.将军身被坚执锐(同“披”)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1.今亡亦死
2.等死
古义:逃跑
今义:死亡
古义:同样
今义:等候,等待
3.楚人怜之
4.又间令
5.藉第令毋斩
古义:哀怜,怜悯
今义:怜惜,怜悯
古义:私下
今义:间隙;中间
古义:即使、假若
今义:凭借,假托;垫
6.比至陈
古义:等到
今义:比较,对比
【一词多义】
1.次
2.会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之次所旁丛祠中(军队驻扎)
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
与皆来会计事(集会)
3.将
4.书
5.故
上使外将兵(带领)
项燕为楚将(将领)
乃丹书帛曰(写)
得鱼腹中书(书信,这里指丹书、丝帛)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6.道
7.欲
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道义)
广故数言欲亡(想要)
从民欲也(愿望)
8.为
佣者笑而应曰(回答)
宜多应者(响应)
士卒多为用者(被)
为坛而盟(修筑)
项燕为楚将(是)
9.应
【词类活用】
1.陈胜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2.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作动词,用网捕)
3.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作名词,“坚”指铠甲,“锐”指武器)
4.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书,名词作动词,写)
5.固以怪之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6.忿恚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原文 译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①,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②危急存亡之秋③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④,忠志之士忘身于外⑤者,盖追⑥先帝之殊遇⑦,欲报之于陛下也。 先帝开创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候啊。然而,侍奉守卫的臣子在朝廷里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忘死地作战,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特殊的礼遇,想要报答给陛下啊。
三十九、出师表(诸葛亮)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原文 译文
诚宜开张⑧圣听,以光⑨先帝遗德,恢弘⑩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
【注释】①崩殂(cú):指帝王之死。②诚:确实。③秋:时候。④内:朝廷。⑤外:这里指疆场。⑥追:追念。⑦殊遇:特殊的礼遇。⑧开张:扩大。⑨光:发扬光大。⑩恢弘:发扬,扩展。妄自菲薄:随意地看轻自己。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失义,不合道理。 (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有志向的人的气节,不应该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原文 译文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①罚臧②否③,不宜异同④。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⑤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注释】①陟(zhì):提拔、晋升。②臧:赞扬。③否(pǐ):批评。④异同:这里指不同。⑤刑:罚。⑥平明之理:公平清明的治理。 皇宫和丞相府中,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和尽忠行善的人,应该交给负责专职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不应该偏袒护私,使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原文 译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①,志虑忠纯②,是以先帝简拔③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④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⑤阙漏⑥,有所广益⑦。
【注释】①良实:忠良诚实的人。②志虑忠纯: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③简拔:选拔。④咨:询问。⑤裨补:弥补。⑥阙(quē)漏:缺失疏漏。⑦有所广益:这里指有启发和帮助。 侍中郭攸之、费祎和侍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因此先帝选拔出来把(他们)给予陛下。我认为皇宫中的事情,不论大事小事,都拿来询问他们,这样以后(才)付诸实施,(就)一定能够弥补缺失疏漏,有所启发和帮助。
原文 译文
将军向宠,性行①淑②均③,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④和睦,优劣得所。
【注释】①性行:性情品行。②淑:善。③均:公正、公平。④行(háng)阵:行伍,部队。 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公正,了解通晓军事,从前试用,先帝称赞他能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向宠任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定能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原文 译文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①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②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注释】①痛恨:痛心、遗憾。②贞良死节:忠正贤明,为保全节操而死(指以死报国)。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起这些事,没有不对桓、灵二帝叹息并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正贤明,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朝的兴盛就很快可以实现了。
原文 译文
臣本布衣,躬①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②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③,猥④自枉屈⑤,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⑥,遂许先帝以驱驰⑦。后值倾覆⑧,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⑨二十有一年矣。
【注释】①躬:亲自。②闻达:有名望,显贵。③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④猥(wěi):辱。谦辞。⑤枉屈:屈尊就卑。⑥感激:感奋激发。⑦驱驰:奔走效劳。⑧倾覆: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⑨尔来:自那时以来。 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只想在动乱的年代里苟且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中有名望。先帝不因为我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自己的身份,屈尊就卑,三次到草庐里拜访我,拿当时的天下大事征询我的意见,(我)因此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先帝)遇到兵败,就在(这)兵败的时候(我)接受了委任,在危机患难期间,(我)接受了任命,自那时以来已有二十一年了。
原文 译文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①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②忧叹,恐托付不效③,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④率三军,北定中原,庶⑤竭驽钝,攘除⑥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⑦也。至于斟酌损⑧益⑨,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遗命以来,早晚忧愁叹息,害怕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效果,以致损害了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贫瘠、未开垦的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也已经充足,应当鼓励并率领全军,北伐平定中原,期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残的势力,恢复汉朝王室,回到原来的都城。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利弊,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注释】①寄:托付。②夙(sù)夜:早晚,日日夜夜。③效:效果。④奖:鼓励。⑤庶:表示期望。⑥攘除:排除,铲除。⑦职分:职责本分。⑧损:损害。⑨益:益处。
原文 译文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①;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②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③,以彰④其咎⑤。陛下亦宜自谋⑥,以咨诹⑦善道⑧,察纳雅言⑨,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⑩,不知所言。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的功效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来祭告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话,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亲自谋划,来询问(治国的)好方法,明察采纳正确合理的言论,深深追念先帝遗诏(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如今正当离朝远征,流着泪写下了这篇表文,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注释】①效:这里是功效的意思。②告:祭告。③慢:怠慢,疏忽。④彰:揭示。⑤咎:过失。⑥谋:谋划。⑦诹(zōu):询问。⑧善道:(治国的)好方法。⑨雅言:指正确合理的言论。⑩涕零:流泪,落泪。
【古今异义】
1.诚宜开张圣听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扩大
今义:商店等设立或营业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文言知识
3.先帝不以臣卑鄙
4.庶竭驽钝
5.当奖率三军
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语言、行为等)恶劣;不道德
古义:表示期望
今义:众多;百姓
古义:鼓励
今义:奖励,奖品
6.以讨贼兴复之效
7.临表涕零
古义:功效
今义:效果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一词多义】
1.道
2.遗
而中道崩殂(路,途)
以咨诹善道(方法)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以遗陛下(给予)
3.论
4.行
然后施行(做,执行)
性行淑均(品德,品行)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
每与臣论此事(谈论)
5.能
6.任
必能裨补阙漏(能够)
先帝称之曰能(能干,有才能)
受任于败军之际(任用,委任)
则攸之、祎、允之任(责任,职责)
【词类活用】
1.以光先帝遗德(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2.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展)
3.此皆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