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开学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开学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3-06 11:34:18

文档简介

重庆市第一中学初2025届(八下)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本试卷取g=10N/kg;ρ水=1.0×103kg/m3)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个题目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下列数据中与生活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一个鸡蛋所受的重力约为50N B.中学生步行上学的速度约为10m/s
C.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0.5mm D.物理课本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60Pa
【答案】D
【详解】A.一个鸡蛋所受的重力约为0.5N,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步行上学的速度约为1m/s,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中学生的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的身高的一半,约为80cm,故C不符合题意;
D.物理课本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60Pa,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月食 B.十七孔桥在水中的“倒影”
C.透过露珠看到的“花朵” D.通过后视镜观察车后的路况
【答案】C
【详解】A.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物体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通过它看到的是光通过凸透镜折射形成的放大的虚像。故C符合题意;
D.通过后视镜观察车后情况,利用了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音色
B.乙图中,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
D.丁图中,轻敲桌面时耳朵紧贴桌面比离开桌面听到的声音大,说明固体传声比气体好
【答案】A
【详解】A.演奏小提琴时,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可以改变琴弦的长短,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则改变了发声的音调,故A错误;
B.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清洗眼睛,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正确;
C.抽气的过程中,瓶内气体越来越少,由于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声音会越来越小,故C正确;
D.敲桌子,桌子振动发声,耳朵没有贴在桌子上时,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的耳朵,耳朵贴在桌上时是通过桌子直接传入人耳,将耳朵贴在桌上听到的声音比没有贴桌面时的更大,这一现象说明固体传声效果更好,故D正确。
故选A。
4.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上放一支钢笔,都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笔对书的压力和书对钢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钢笔受到的重力和书对钢笔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C
【详解】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A.钢笔对书的压力作用在书上,书对钢笔的支持力作用在钢笔上,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书受到的重力作用在书上,大小为书的重力,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作用在书上,大小为书和钢笔的总重力,两个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书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桌面上,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作用在书上,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
D.钢笔受到的重力作用在钢笔上,方向为竖直向下,书对钢笔的支持力作用在钢笔上,方向为竖直向上,两个力大小相等,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5.下列列举的语句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果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过程中密度减小
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
D.“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质量减小
【答案】A
【详解】A.“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只是水的位置变了,而水的密度没有变,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义;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质量和体积都变小了,但密度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铁棒磨成针,所含铁的多少变少了,所以质量变小了,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下列对图中的情景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挖掘机的车轮装有履带是为了增大压强
B.图乙:破窗锤的锤头很尖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C.图丙:浴室铺防滑地砖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D.图丁:自行车安装滚珠轴承是通过减小压力的方式来减小摩擦力
【答案】C
【详解】A.图甲:挖掘机的车轮装有履带是为了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错误;
B.图乙:破窗锤的锤头很尖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错误;
C.图丙:防滑地砖表面比较粗糙,浴室铺防滑地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C正确;
D.图丁:自行车安装滚珠轴承是通过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的方式来减小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C。
7.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
B.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C.书放在水平课桌上,书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书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答案】C
【详解】A.压力和重力属于不同性质的力,故A错误;
B.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故B错误;
C.弹力是由施力物体的弹性形变产生的,书放在水平课桌上,书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书,是由于书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故C正确;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D错误。
故选C。
8.如图,将一小球通过一根轻质绳悬挂在固定的钉子上,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就构成了一个单摆,(不考虑绳的重力和一切摩擦阻力),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假设小球摆到最高点时所有外力消失,小球将静止在最高点
B.小球摆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此时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C.在O点时绳子对小球的拉力与小球的重力大小不等
D.若小球摆到O点时绳子突然断掉,小球将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详解】A.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0,如果小球摆到最高点时所有外力消失,小球由于惯性保持静止状态,将静止在最高点,故A正确;
B.小球摆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此时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小球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正确;
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的运动状态在不断变化,在O点时,绳子对小球的拉力与小球的重力不是平衡力,大小不等,故C正确;
D.小球摆到O点时速度最大,绳子突然断掉,小球将做抛体运动,故D错误。
故选D。
9.a、b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南运动,图甲是a车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b车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s内,a和b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0~6s内,a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0~6s内,a和b车会有两次相遇
D.4~6s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南运动
【答案】C
【详解】A.2~4s内,由图甲可知,a车处于静止状态,由图乙可知,b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甲可知,0~6s内,a运动的路程为s1=60m时间为t1=6s则a车的平均速度为
故B错误;
C.a、b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南运动,a、b两车的s-t图像如图,所以a和b车会有两次相遇。故C正确;
D.4~6s内,由图甲可知,a车运动的路程为
则4~6s内,a车的速度为
由图乙可知,b车的速度为5m/s,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北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10.如图所示,在光滑的车厢地板上,放着甲、乙两个小球随车厢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的质量,当车厢突然减速,在小球未撞击车厢壁前,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球相对车厢向左运动,两球间距离增大
B.甲、乙两球相对车厢向右运动,两球间距离不变
C.甲、乙两球相对车厢向左运动,两球间距离减小
D.甲、乙两球相对车厢向右运动,两球间距离增大
【答案】B
【详解】当火车匀速直线运动时,两个小球和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随车一起运动;当火车突然减速时,两个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由于地板是光滑的,水平方向上两个小球都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都不会改变,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但是小球的运动速度大于减速后火车的运动速度,相对于火车向右运动,所以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都相对于小车向右运动,两球间距离保持不变,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1.现有a、b两个小球,分别由ρa=4g/cm3、ρb=5g/cm3的两种材料制成,两小球质量之比为ma:mb=6:5,体积之比为Va:Vb=3:4.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球是空心的
B.空心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与实心部分的体积之比为2:3
C.空心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与实心球的体积之比为1:1
D.将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装满水,则该球实心部分的质量与所加水的质量之比为4:1
【答案】A
【详解】A.由可得,a、b两个小球所用材料的体积之比(即实心部分的体积之比)
即实心部分的体积之比大于两球的体积之比);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的,由计算可知b球的体积大于其材料的体积,故b球一定是空心的,故A正确;
B.因两球的体积之比为Va:Vb=3:4,则可设a球的体积为3V,b球的体积为4V,b球实心部分的体积为2V,所以空心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与实心部分的体积之比为Vb空:Vb实=(Vb﹣Vb实):Vb实=(4V﹣2V):2V=1:1
故B错误;
C.空心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与实心球的体积之比Vb空:Va=(Vb﹣Vb实):Va=(4V﹣2V):3V=2:3
故C错误;
D.将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装上水,则该球实心部分的质量与所加水的质量之比
故D错误。
故选A。
12.如图所示,体积相同、密度分别为ρA、ρB的A、B两立方体正对叠放于水平桌面上,且ρA:ρB=1:3.A对B的压强为pA,B对桌面的压强为pB.现逐渐减小A的体积,但始终保持A的形状为立方体且密度不变.在A的体积减小的过程中,pA与pB的比值()
A.始终变大 B.始终变小
C.先减小后变大 D.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B
【详解】设A立方体的边长为a,B立方体的边长为b,A立方体的密度为ρ,则B立方体的密度为3ρ,则A对B的压强为pA=ρga,
B对桌面的压强为pB=3ρgb+,,
当a=b时,,
当a=b时,,
当a=b时,,
当a=b时,,
所以,在A的体积减小的过程中,pA与pB的比值始终变小.
13.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拉力F1和F2的作用,拉力F1和F2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和丙,小车的运动状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根据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1s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3N,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t=3s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3N,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C.t=7s时,小车受到的合力大小是1N,合力方向水平向右
D.在4到6s这个时间段,若桌面变得绝对光滑,小车将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B
【详解】A.由图丁可知,t=1s时小车的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合力为0,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左的拉力F1和向右的拉力F2、静摩擦力的共同作用,这三个力的合力为0;由图可知,此时的F1=3N,F2=1N,则静摩擦力为f=F1-F2=3N-1N=2N
方向与F2的方向相同,水平向右,故A错误;
B.由v-t图像可知,4s~6s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为0;由图可知,此时的F'1=6N,F'2=3N,则可得f'=F'1-F'2=6N-3N=3N
方向与F2的方向相同,水平向右;t=3s时,F1大于F2,小车向左运动,小车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受到的摩擦力不变,为3N,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故B正确;
C.t=7s时,F''1=0N,F''2=2N,小车向左运动,小车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受到的摩擦力不变,为3N,此时的合力为F=F''2+f'-F''1=2N+3N-0N=5N
合力的方向水平向右,故C错误;
D.在4到6s这个时间段,若桌面变得绝对光滑,则小车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由于此时的两个拉力不同,则小车做变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14.如图,甲乙两个实心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甲为底面积为0.25m2、高4m的均匀柱状体,乙为边长为1m的正方体。当沿水平方向截取不同高度的甲物体,并平放在乙物体正上方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随截取的高度h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密度之比ρ甲:ρ乙=5:4 B.h1=2.56m C.p1=1.8p0 D.p1∶p2=3:4
【答案】C
【详解】当沿水平方向截取不同高度的甲物体,并平稳的放在乙物体上时,甲剩余的质量减小,对地面的压力减小,受力面积不变,由可知,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小,乙对地面的压强增大,由图可知,上方的图像为甲的压强随截取的高度h的变化的关系,下方为乙的压强随截取的高度h的变化变化。
A.甲与乙的密度之比为
则甲乙密度相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甲截取高度为h1时,甲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与叠加后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有
即代入得
化简后的
解得h1=2.56m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p1的压强为
解得p1=1.8p0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p1与p2之比为
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作图题(每空1分,21题作图2分,共14分)
15.英国物理学家 总结了笛卡尔、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为了纪念他作出的杰出贡献,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为 的单位。
【答案】牛顿 力
【详解】[1][2]“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由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推理抽象概括得到的;为了纪念他做出的杰出贡献,人们以他的名字作为力的单位。
16.身高1.6m的小明暗妈妈逛街,走进商场,发现正对自己放置的平面镜中还有另一个“自己”,镜中的“自已“身高 cm,如果小明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的像将以 m/s的速度走向小明。

【答案】1.6 1.2
【详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物像大小相等可知,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也是1.60m。
[2]若小明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则他的像面镜的速度也是一样,也将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
17.如图所示,有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其中AE⊥CG,∠4=∠5,则 (选填“FH”、“DH”或“BH”)为入射光线, (选填“AE”或“CG”)为分界面。
【答案】BH AE
【详解】[1][2]已知AE⊥CG,则AE和CG有可能是界面,根据可知,AE下方发生了光的反射,、为反射角和入射角,可确定CG是法线,AE是界面,BH为入射光线。
18.如图所示,物体A质量为1kg,物体B的质量为3kg,用水平力F把A、B两物体紧压在竖直墙上不动。这时物体B的左表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右表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假设A物体的左表面光滑,g=10N/kg)。
【答案】10 40
【详解】[1]A的重力为GA=mAg=1kg×10N/kg=10N
B的重力为GB=mBg=3kg×10N/kg=30N
A相对于B保持静止状态,竖直方向上A受到重力和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是10N,A受到的摩擦力是10N。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受到B的摩擦力竖直向上,大小是10N,所以B左表面受到A的摩擦力竖直向下,大小是10N。
[2]物体B保持静止状态,竖直方向上受到墙面对B右表面竖直向上的摩擦力、A对B竖直向下的摩擦力、竖直向下的重力,这三个力是平衡力,所以墙面对B右表面竖直向上的摩擦力等于A对B竖直向下的摩擦力与竖直向下的重力之和,所以B右表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f=10N+30N=40N
19.一个圆筒状的薄壁瓶子内装满质量为m的某种液体,瓶底面积为S,瓶高为h。从瓶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情形如图甲所示,此时液面高度为h1,瓶底对地面的压强为p1;堵住瓶口将瓶子倒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液面高度为h2,瓶子对地面的压强为p2。则p1 p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忽略瓶子的厚度,则瓶内所装液体的密度为 (用字母m、S、h、h1、h2表示)
【答案】小于
【详解】[1]倒置之后,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小,故压强变大,所以p1[2]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一倒出前的密度是相等的。瓶子将满液体时,液体的质量为m。倒出一部分液体,瓶子倒置前后,甲乙中的液体体积相等,瓶子的容积(装满液体时液体的体积)等于乙中液体体积与上部分空腔部分体积的和。其密度为
20.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体积为1×10-3m3,。它对地面的压强 Pa;现沿竖直方向切去厚度为Δl的部分甲,如图(a)所示,然后将切去部分旋转90度后叠放在剩余部分乙的上表面的中央,如图(b)、(c)、(d)所示,此时甲对乙的压强和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p甲与p乙的大小之比为 。
【答案】(1);(2)1:1
【详解】解:(1)正方体的密度为
正方体的边长为
正方体底面积为
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为
(2)图中甲的质量为
甲的重力为
图中甲对乙的压强
乙对地面的压强
所以
21.(1)如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对应的折射光线。
【答案】
【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一物体静止于某一斜面上,请你画出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答案】
【详解】物体对斜面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上(选取接触面的中点),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过压力的作用点,沿垂直于斜面向下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用F压表示,如图所示:

三、实验题(22题6分,23题8分,24题8分,共22分)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调节凸透镜下方白纸的位置,直至白纸上出现一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图乙所示,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此时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
(3)当蜡烛燃烧变短,应该将光屏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才能使烛的像仍在光屏中央。
(4)如图丙所示,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在透镜另一侧可以看到烛焰放大的像,若将一不透明的遮光板放在虚线处,此时人眼处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
【答案】10.0 左 缩小 照相机 上 能
【详解】(1)[1]由图甲可知,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凸透镜的焦点处,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0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2][3][4]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故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3)[5]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蜡烛由于燃烧逐渐变短,相对于凸透镜向下移动,所以像逐渐向上移动。
(4)[6]将烛焰置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人眼能看到虚像,在光屏上不能成像。
23.小明利用完全相同的两块木块A、B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往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做________运动,可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图甲、乙两次实验说明: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 ;
(3)若图甲中木块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1,图乙中木块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2,实验过程中关于v1和v2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字母)。
A.v1一定大于v2
B.v1一定小于v2
C.v1一定等于v2
D.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v2
(4)比较图丙、丁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 (选填“有关”或“无关”),图丙中木块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则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为 N;
(5)小明用图(a)所示器材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通过改变沙桶中沙的质量来改变铁块对硬纸板(质量忽略不计)的压力大小,在抽拉硬纸板的时候利用压力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测出拉力和压力的大小。
① 实验过程中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直线拉动硬纸板。
② 多次实验后小明得到滑动摩擦力F摩与压力F压的关系图线如图(b),由图可知:F摩= F压,当压力为11N时,拉力传感器测出的拉力为______N.
【答案】匀速直线 大 D 无关 0.6 不需要 0.25 2.75
【详解】(1)[1]实验中木块沿物板在水平方向上前进,则拉力方向必须与物块前进的方向一致,因此需要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块,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2]两次实验中,物体对水平压力的相同,木板比玻璃粗糙,木板对物块的摩擦力大,这说明: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3]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正压力,与物体运动速度无关,故选D;
(4)[4]这两次实验,物体对木板的压力相等,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不变,只是两次实验中物块与木板的接触面积不等,两次实验中测力计的示数相同。这说明:在其他情况相同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
[5]两个相同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2N,则B受到的摩擦力为
B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与摩擦力平衡,则细绳对B的拉力为0.6N。
(5)①[6]丙图装置中,拉动硬纸板时,铁块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所受拉力与摩擦力平衡,大小相等,拉力传感器显示的示数与铁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因此只要让硬纸板和铁块发生相对滑动,不需要做匀速直线运动就可以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②[7][8]通过丁图可以得知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和压力的大小成正比例关系,当压力为8N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N,即,当压力为11N时,可得摩擦力大小为2.75N
24.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小强同学想通过实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他先将天平放在_______上,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左偏转,则需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若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请你指出小强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强纠正错误重新调平后,将小石块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平衡,右盘中的砝码情况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质量为_________g。如图丙所示,小强利用排水法测出小石块体积,并算出了小石块的密度为 g/cm3;
(3)若考虑小石块放在水中时要吸水(小石块吸水后体积不变),测得的小石块密度会_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为此小强取出量筒中的小石块,擦干其外表面的水,用天平称出其质量为61g,则小石块密度应修正为_____gcm3;
(4)小强认为:要测量液体密度,只用天平(最大测量值200g,分度值0.2g)不用量简也可行。他将天平调节平衡后,在右盘中加入如下图所示的砝码,将玻璃杯置于天平左盘,通过向玻璃杯加减水使天平平衡,然后,在水面处做好标记:再将玻璃杯中的水换成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当盐水加到标记处时,发现只需将游码向右移到3.2g处天平也平衡了,此时该装置成为一个可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秤,它能测量的液体最大密度为 kg/m3。
【答案】水平桌面 右 见解析 57 2.85×103 偏大 2.375×103 8×103
【详解】(1)[1][2][3]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然后进行天平平衡的调节,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图甲中没有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是错误的。
(2)[4][5]由图乙可知,小石块的质量m=50g+5g+2g=57g
由图丙和丁可知小石块的体积V=40cm3-20cm3=20cm3
小石块的密度为2.85g/cm3
(3)[6]小石块放在水中时要吸水,小石块的体积会变小,小石块的质量不变,由可知小石块的密度变大。
[7]小石块吸收的水的质量m水=61g-57g=4g
吸收的水的体积
石块的体积V′=V+V水=20cm3+4cm3=24cm3
小石块密度2.375g/cm3
(4)[8]若玻璃杯内装的水的体积为V,则由图可知,当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为60g,因此m水+m杯=60g
根据密度公式可知ρ水V+m杯=60g
1g/cm3×V+m杯=60g①
玻璃杯中换为盐水,天平平衡时,砝码与游码质量为64g,因此m盐水+m杯=64g
即ρ盐水V+m杯=64g
1.2g/cm3×V+m杯=64g②
联立①②式并代入水和盐水的密度可解得V=20cm3=20mL,m杯=40g
当质量最大,即为200g时,能测的密度最大,即ρ大V+m杯=200g
能测量的液体最大密度
四、论述与计算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25题6分,第26题8分,第27题8分,共2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给分。)
25.如图所示,为了学生的安全购置了一批校车,校车满员时人和车的总质量为1×104kg,车轮的总着地面积为0.25m2,校车以36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20min。
(1)校车在这20min内行驶的路程;
(2)满员的校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答案】(1)12000m;(2)4×105Pa
【详解】解:(1)由可得,校车在这20min内行驶的路程s=vt=10m/s×1200s=12000m
(2)校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F=G=mg=1.0×104kg×10N/kg=1.0×105N
校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答:(1)校车在这20min内行驶的路程12000m。
(2)满员的校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4×105Pa;
26.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A与B,容器质量不计,它们的底面积为100cm2,高8cm,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A容器装有7cm深的水,B容器装有3cm深的盐水,盐水的密度为1.2g/cm3。现将一块总质量为640g的夹杂有石块的不规则冰块(“冰包石”)完全浸没于A容器的水中(此时冰未熔化),并将A容器溢出的水全部倒入B容器中,测得A容器中“冰包石”和剩余水的总质量为1140g。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冰块熔化,石块沉底,相比于冰熔化前水面下降0.1cm。(不考虑盐水与水混合后体积的变化, ρ冰=0.9g/cm3)求:
(1)没有倒入A容器溢出的水之前,B容器中盐水的质量;
(2)A容器溢出的水倒入B容器后,B容器中盐水的密度;
(3)该“冰包石”中石头的密度。
【答案】(1)360g;(2)g/cm3;(3)2.75g/cm3
【详解】解:(1)B中盐水的体积是
B中盐水的质量是m盐水=V盐水·ρ盐水=300×1.2=360g
(2)两容器的容积是
A中水的体积是
A中水的质量是m水=V水·ρ水=700×1.0=700g
“冰包石”完全浸没在A中,m总=m冰包石+m水剩
解得m水剩=m总-m冰包石=1140-640=500g
故A中溢出200g水
B中盐水的密度为:g/cm3
(3)由题意可知,冰包石上的冰熔化后体积的减小量是
冰包石上的冰熔化成水后的质量不变,则
解得
则冰熔化成的水体积是,熔化成的水质量是90g;
冰包石中石块的质量:m石=640-90=550g
冰包石的体积为V冰包石=V容-V水剩=800-500=300cm3
V石=300-100=200cm3
该“冰包石”中石头的密度g/cm3
27.学校为拓展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建造了趣味十足的室外运动场,在某次课外活动中,艾关茶同学意外发现运动场的部分建筑所用到的是空心砖,通过了解发现空心砖有运输方便、施工程序简单、并且可降低楼房重量等优点,已知某建筑型空心砖的质量为,其规格为长,宽,高(如图甲所示为空心砖的剖视图),实心砖密度,求:
(1)一块空心砖空心部分体积多大?
(2)将这块空心砖A立在相同形状的实心砖B上(A与B相接触的底面为实心),如图乙所示,求此时实心砖B对地面的压强;
(3)在图乙中,仅将空心砖A从上面沿水平方向切去质量为△mA的一部分,实心砖B对地面的压强为p2;仅将实心砖B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为△mB的一部分,剩余实心砖B对地面的压强为p3。 △mA=2kg,p2:p3=15:16,求△mB。
【答案】(1)6×10-3m3;(2)5500Pa;(3)2kg
【详解】解:(1)砖实心部分体积为
砖整个体积为
空心体积
(2)砖B的重力为
实心砖B对地面的压强
(3)仅将A切去△mA:P2=
P3=P2=5600Pa
切去B的质量为△mB:P2=
解得△mB=2kg重庆市第一中学初2025届(八下)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本试卷取g=10N/kg;ρ水=1.0×103kg/m3)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个题目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下列数据中与生活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一个鸡蛋所受的重力约为50N B.中学生步行上学的速度约为10m/s
C.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0.5mm D.物理课本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60Pa
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月食 B.十七孔桥在水中的“倒影”
C.透过露珠看到的“花朵” D.通过后视镜观察车后的路况
3.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音色
B.乙图中,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
D.丁图中,轻敲桌面时耳朵紧贴桌面比离开桌面听到的声音大,说明固体传声比气体好
4.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上放一支钢笔,都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笔对书的压力和书对钢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钢笔受到的重力和书对钢笔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5.下列列举的语句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果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过程中密度减小
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
D.“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质量减小
6.下列对图中的情景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挖掘机的车轮装有履带是为了增大压强
B.图乙:破窗锤的锤头很尖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C.图丙:浴室铺防滑地砖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D.图丁:自行车安装滚珠轴承是通过减小压力的方式来减小摩擦力
7.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
B.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C.书放在水平课桌上,书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书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8.如图,将一小球通过一根轻质绳悬挂在固定的钉子上,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就构成了一个单摆,(不考虑绳的重力和一切摩擦阻力),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假设小球摆到最高点时所有外力消失,小球将静止在最高点
B.小球摆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此时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C.在O点时绳子对小球的拉力与小球的重力大小不等
D.若小球摆到O点时绳子突然断掉,小球将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9.a、b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南运动,图甲是a车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b车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s内,a和b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0~6s内,a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0~6s内,a和b车会有两次相遇
D.4~6s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南运动
10.如图所示,在光滑的车厢地板上,放着甲、乙两个小球随车厢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的质量,当车厢突然减速,在小球未撞击车厢壁前,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球相对车厢向左运动,两球间距离增大
B.甲、乙两球相对车厢向右运动,两球间距离不变
C.甲、乙两球相对车厢向左运动,两球间距离减小
D.甲、乙两球相对车厢向右运动,两球间距离增大
11.现有a、b两个小球,分别由ρa=4g/cm3、ρb=5g/cm3的两种材料制成,两小球质量之比为ma:mb=6:5,体积之比为Va:Vb=3:4.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球是空心的
B.空心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与实心部分的体积之比为2:3
C.空心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与实心球的体积之比为1:1
D.将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装满水,则该球实心部分的质量与所加水的质量之比为4:1
12.如图所示,体积相同、密度分别为ρA、ρB的A、B两立方体正对叠放于水平桌面上,且ρA:ρB=1:3.A对B的压强为pA,B对桌面的压强为pB.现逐渐减小A的体积,但始终保持A的形状为立方体且密度不变.在A的体积减小的过程中,pA与pB的比值()
A.始终变大 B.始终变小
C.先减小后变大 D.先增大后减小
13.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拉力F1和F2的作用,拉力F1和F2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和丙,小车的运动状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根据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1s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3N,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t=3s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3N,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C.t=7s时,小车受到的合力大小是1N,合力方向水平向右
D.在4到6s这个时间段,若桌面变得绝对光滑,小车将匀速直线运动
14.如图,甲乙两个实心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甲为底面积为0.25m2、高4m的均匀柱状体,乙为边长为1m的正方体。当沿水平方向截取不同高度的甲物体,并平放在乙物体正上方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随截取的高度h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密度之比ρ甲:ρ乙=5:4 B.h1=2.56m C.p1=1.8p0 D.p1∶p2=3:4
二、填空作图题(每空1分,21题作图2分,共14分)
15.英国物理学家 总结了笛卡尔、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为了纪念他作出的杰出贡献,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为 的单位。
16.身高1.6m的小明暗妈妈逛街,走进商场,发现正对自己放置的平面镜中还有另一个“自己”,镜中的“自已“身高 cm,如果小明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的像将以 m/s的速度走向小明。

17.如图所示,有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其中AE⊥CG,∠4=∠5,则 (选填“FH”、“DH”或“BH”)为入射光线, (选填“AE”或“CG”)为分界面。
18.如图所示,物体A质量为1kg,物体B的质量为3kg,用水平力F把A、B两物体紧压在竖直墙上不动。这时物体B的左表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右表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假设A物体的左表面光滑,g=10N/kg)。
19.一个圆筒状的薄壁瓶子内装满质量为m的某种液体,瓶底面积为S,瓶高为h。从瓶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情形如图甲所示,此时液面高度为h1,瓶底对地面的压强为p1;堵住瓶口将瓶子倒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液面高度为h2,瓶子对地面的压强为p2。则p1 p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忽略瓶子的厚度,则瓶内所装液体的密度为 (用字母m、S、h、h1、h2表示)
20.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体积为1×10-3m3,。它对地面的压强 Pa;现沿竖直方向切去厚度为Δl的部分甲,如图(a)所示,然后将切去部分旋转90度后叠放在剩余部分乙的上表面的中央,如图(b)、(c)、(d)所示,此时甲对乙的压强和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p甲与p乙的大小之比为 。
21.(1)如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对应的折射光线。
(2)如图所示,一物体静止于某一斜面上,请你画出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三、实验题(22题6分,23题8分,24题8分,共22分)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调节凸透镜下方白纸的位置,直至白纸上出现一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图乙所示,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此时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
(3)当蜡烛燃烧变短,应该将光屏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才能使烛的像仍在光屏中央。
(4)如图丙所示,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在透镜另一侧可以看到烛焰放大的像,若将一不透明的遮光板放在虚线处,此时人眼处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
23.小明利用完全相同的两块木块A、B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往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做________运动,可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图甲、乙两次实验说明: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 ;
(3)若图甲中木块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1,图乙中木块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2,实验过程中关于v1和v2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字母)。
A.v1一定大于v2 B.v1一定小于v2
C.v1一定等于v2 D.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v2
(4)比较图丙、丁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 (选填“有关”或“无关”),图丙中木块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则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为 N;
(5)小明用图(a)所示器材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通过改变沙桶中沙的质量来改变铁块对硬纸板(质量忽略不计)的压力大小,在抽拉硬纸板的时候利用压力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测出拉力和压力的大小。
① 实验过程中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直线拉动硬纸板。
② 多次实验后小明得到滑动摩擦力F摩与压力F压的关系图线如图(b),由图可知:F摩= F压,当压力为11N时,拉力传感器测出的拉力为______N.
24.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小强同学想通过实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他先将天平放在_______上,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左偏转,则需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若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请你指出小强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强纠正错误重新调平后,将小石块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平衡,右盘中的砝码情况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质量为_________g。如图丙所示,小强利用排水法测出小石块体积,并算出了小石块的密度为 g/cm3;
(3)若考虑小石块放在水中时要吸水(小石块吸水后体积不变),测得的小石块密度会_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为此小强取出量筒中的小石块,擦干其外表面的水,用天平称出其质量为61g,则小石块密度应修正为_____gcm3;
(4)小强认为:要测量液体密度,只用天平(最大测量值200g,分度值0.2g)不用量简也可行。他将天平调节平衡后,在右盘中加入如下图所示的砝码,将玻璃杯置于天平左盘,通过向玻璃杯加减水使天平平衡,然后,在水面处做好标记:再将玻璃杯中的水换成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当盐水加到标记处时,发现只需将游码向右移到3.2g处天平也平衡了,此时该装置成为一个可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秤,它能测量的液体最大密度为 kg/m3。
四、论述与计算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25题6分,第26题8分,第27题8分,共2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给分。)
25.如图所示,为了学生的安全购置了一批校车,校车满员时人和车的总质量为1×104kg,车轮的总着地面积为0.25m2,校车以36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20min。
(1)校车在这20min内行驶的路程;
(2)满员的校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26.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A与B,容器质量不计,它们的底面积为100cm2,高8cm,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A容器装有7cm深的水,B容器装有3cm深的盐水,盐水的密度为1.2g/cm3。现将一块总质量为640g的夹杂有石块的不规则冰块(“冰包石”)完全浸没于A容器的水中(此时冰未熔化),并将A容器溢出的水全部倒入B容器中,测得A容器中“冰包石”和剩余水的总质量为1140g。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冰块熔化,石块沉底,相比于冰熔化前水面下降0.1cm。(不考虑盐水与水混合后体积的变化, ρ冰=0.9g/cm3)求:
(1)没有倒入A容器溢出的水之前,B容器中盐水的质量;
(2)A容器溢出的水倒入B容器后,B容器中盐水的密度;
(3)该“冰包石”中石头的密度。
27.学校为拓展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建造了趣味十足的室外运动场,在某次课外活动中,艾关茶同学意外发现运动场的部分建筑所用到的是空心砖,通过了解发现空心砖有运输方便、施工程序简单、并且可降低楼房重量等优点,已知某建筑型空心砖的质量为,其规格为长,宽,高(如图甲所示为空心砖的剖视图),实心砖密度,求:
(1)一块空心砖空心部分体积多大?
(2)将这块空心砖A立在相同形状的实心砖B上(A与B相接触的底面为实心),如图乙所示,求此时实心砖B对地面的压强;
(3)在图乙中,仅将空心砖A从上面沿水平方向切去质量为△mA的一部分,实心砖B对地面的压强为p2;仅将实心砖B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为△mB的一部分,剩余实心砖B对地面的压强为p3。 △mA=2kg,p2:p3=15:16,求△m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