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 精选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 精选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7 20:4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童年往事》主题阅读
【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要素方法点拨】
技法 突破点 解答示例
技法一:用换位法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把自己当成作者,通过想象文章描写的画面或场景来体会感情。 读《村晚》一诗,我们可以想象牧童骑黄牛的情景,体会他无忧无虑的生活,从而感受到诗句中作者要表达的乡村儿童生活的乐趣。
2.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主人公,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月是故乡明》的第三自然段讲述了“数星星”和“捉知了”两件有趣的事。如果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跟着作者一起去玩一玩,就能体会到作者童年的快乐,从而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技法二:抓直接抒情的句子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抓住文中直接抒情的特殊句式来体会感情。 在学习《梅花魂》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们可以通过朗读反问句和感叹句来体会作者的感情。作者通过这两个特殊句式直 抒胸膽,感叹当年与外祖父分别时所带之物不单是一幅画,还是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
2.从文中的对比和转折处体会感情。 《月是故乡明》一文中“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 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这里作者把广阔世界里的大月亮同故乡的小月亮进行对比,进一步表达了对故 乡的热爱和思念。
技法三:从生动具体的描写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从描写的具体事物中体会感情。 《稚子弄冰》一诗中,从诗人对冰的色彩、形态和声音的生动描写中,我们能体会到小孩子玩冰时的快乐。
2.从描写的场景中体会感情。 《梅花魂》一文中,从外祖父在码头送别“我们”时,那依依不舍老泪纵横的场景中,我们体会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3.从相关的故事中体会感情。 《梅花魂》一文中,“我”无意中弄脏了外祖父的墨梅图,惹得外祖父非常生气。由此可见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进而我们能体会到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语文要素解题技巧】
典型问题 答题模板
读文中画“ ”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句话描写了……,从中我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通过“…”这一事件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一事件描写了……,从中我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精选阅读】
1.阅读。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1)下面对于这篇短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短文写了“我”小时候偷橘子,被父亲教导的事情。
B.短文语言生动,带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C.短文采用了倒叙的顺序。
D.第1、2自然段写出了故乡民风的淳朴,表现了作者对那段时光的怀念。
(2)题目中的橘子花指的是什么?
   
(3)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作方法。
A.借景抒情
B.借事抒情
C.托物言志
(4)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
别了,我爱的中国
郑振铎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着船渐渐地离岸了,船和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我看着许多亲友挥着帽子,挥着手,说着“再见,再见!”我听着鞭炮劈劈啪啪地响着,我的眼眶rùn shī了,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面上,镜面模糊了。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沿途停着好几只灰色的白色的军舰。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两岸是黄土和青草,再过去是地平线上几座小岛。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我不忍离了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个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许多亲爱的勇士正在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正在以满腔热情工作着,战斗着。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然而我终将在这个大时代中工作的,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贡献我的身、我的心的。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暂别了,暂别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到你们当中来!
当我归来的时候,我希望这些帝国主义的军舰都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如果它们那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还没有被我们赶出去,那么,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yǒng měng的力量,去qū zhú它们,毁灭它们!
这是我的shì yán!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1)看拼音写词语。
rùn shī    
yǒng měng    
qū zhú    
shí yán    
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改成反问句)
   
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不是一个罪人?为什么?
   
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3.
找寻桑梓的味道
潘银
关于故乡,我有诸多的记忆;关于故乡,我有太多的情感。找寻故乡,思绪翻滚着,沸腾着,如潮水一般……
野菜,永远的佳肴
烂漫的春天,暖暖的阳光洒满大地,姐姐经常带着我到田间地头挖一些新鲜的野菜。它们成了我家餐桌上的常客,其色、香、味俱佳,自然,饭便多吃了许多。一盘散发着清香的枸杞头炒鸡蛋,色泽碧绿,清香宜人。荠菜馅儿的饺子鲜美可口,让人觉得这才是天下美味。母亲包出的荠菜馅儿饺子皮薄如纸,映出馅儿心,色如翡翠。
永远的佳肴,如今只能在菜市场上见到这些野菜了,每每见到,总嘴角含笑地想起儿时挖野菜的快乐。
槐花,最美的记忆
记忆中,我家东边的京浦铁路旁,有许多株老态龙钟的槐树,粗裂的皮儿,满身的刺儿,却偏是生了秀气的叶、纯真的花。暮春初夏,槐花便争相开放,清香四溢,沁人心脾。姐姐拿来长长的竹竿,绑上钩子,带着挎着篮子的我,追着花香,找到一棵花繁叶稀的槐树,把那些或盛开或含苞待放的槐花捋下来,放到篮子里。我们把采来的槐花大把地塞进嘴里,嚼出一段童年的别样欢乐。母亲总会在彩霞满天的时候,系上花围裙,把我们采的槐花清洗一番,然后将其在火热的油锅里翻个身儿,接着把它们和着八分熟的大米下锅,文火至熟。掀开锅盖,厨房里便弥漫着浓郁的清香。槐花米饭从此在记忆里有了一席之地。
记忆里的画面总是很清晰,穿着的确良的年轻母亲,流着长长鼻涕的童年伙伴,在开满荷花的池塘边洗衣服的姐姐,站在铁皮船上沧桑的摆渡人,白花挂满枝头的老槐树,青青的新鲜野菜……
故乡之味令我永远回味。
(1)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①母亲包出的荠菜馅儿饺子皮薄如纸,映出馅儿心,色如翡翠。    
②我们把采来的槐花大把地塞进嘴里,嚼出一段童年的别样欢乐。    
(2)作者记忆里的故乡有哪些清晰的画面?用“ ”在文中画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3)仔细阅读文中“槐花,最美的记忆”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这部分作者主要写了“我”和姐姐    槐花、   槐花以及母亲    三件事,其中    写得最详细。
4.
童年的馒头
聂作平
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
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里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要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贪黑挣工分,日子依旧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馒头。开完典礼,我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路上,我看着手里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来,馒头就已经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技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娘平时不是都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
当我回到家里,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了。
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了笑,没吭声。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来了吗?你看我们家二丫,发了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子给我带回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家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拿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有改动)
(1)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的心情,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①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   
②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娘平时不是都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   
③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    
④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2)作者主要是通过    描写把“我”吃学校发的三个馒头的过程写具体的。
A.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C.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
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扬扬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的意思,我很得意地嚷嚷:“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怆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无可移易的存在!
(有删改)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四字词语。
①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②形容无法用语言形容。    
(2)文章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    、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中诗句的意思、   三件事,从中我们能感受到爸爸的    之情。
(3)结合全文,说一说文中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6.课外阅读。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记耳光,忘不了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那一年我9岁,一向反对棍棒教育,文弱且极少发怒的父亲,突然在我的脸颊上落下重重的一掌。
起因非常简单——我去游泳,回来时饥肠辘辘,便用准备坐车的5分钱买了两碗小米粥。车仍然坐了,下车时我藏在大人身后,躲过了售票员的眼睛。到家后,我眉飞色舞地把逃票的经历讲给父亲听,我本来期待一两句褒奖,不想却挨了一记耳光,而且猝不及防,没有任何铺垫。
我很委屈,那一晚我没有吃饭。我甚至在内心发誓,一旦有能力自立,便离家出走,即使父亲病了,也不回来看他一眼。我要让他为自己这一记耳光付出代价。
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待了许久,他靠在床边,点燃一支香烟。
就是在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我听到这样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儿子,一直对他百般呵护纵容。有一次,儿子偷了邻居的东西拿回来。母亲不但不责备,还夸奖他聪明能干。于是,儿子一发不可收拾,最后竟然成了一名江洋大盗。后来他被逮捕归案,判了死刑。临刑前,他痛不欲生的母亲来看儿子,没想到儿子疯狂地咬伤了母亲并指责她说:“你生养了我,却不教育我。如果当初我偷邻居东西时,你不是夸奖我,而是责备我,让我明辨是非,我怎么会有今天的下场?我好恨你呀!”
讲完这个故事,父亲拿一块湿毛巾擦去了我脸上的泪痕,说:“我当财会科长几十年,经手的钱财成千上万,但我从来没有拿过一分一厘。我虽贫穷,却问心无愧。我今天之所以打你,就是因为你坐车不买票和偷人家东西没什么两样,都是一个‘贪’字。蚁穴虽小可以溃长堤呀!”说着,父亲站起身,从衣架的衬衫里取出钱包,掏出2毛钱放在桌子上,严肃地盯住我说:“你再去乘车,要多买一张票,并向售票员说明情况。能做到吗?”
我点点头,泪水再次涌出眼眶。我虽然还不能完全懂得故事中蕴含的深奥道理,但是凭我的直觉感觉到了父亲的舐(shì)犊(dú)之情。从那以后,每当在生活中遇到金钱的诱惑,我总会想起那记耳光,想起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1)文中有许多成语或者四字词语运用得非常准确,请你摘抄在横线上(最少四个),并用其中一个写一句话。    
(2)“我”挨打是因为    。“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我的心事”指的是    。
(3)父亲给“我”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
   
(4)请为短文拟一个题目,写到文前的横线上。
7.迁移和拓展。
祖父 后园 我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醋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钩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形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我笑得哆嗦起来,几乎没有力气再插上去了。
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儿吃的,还没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祖母一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
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我笑得最厉害,在炕上直打滚儿。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才明白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也大笑了起来,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好不容易停住了,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儿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醒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刚一提起,祖父的笑就又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儿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成了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1)根据上下文解释词语。
异想天开: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恐惧——   
缘故——   
(3)文中多处写到了“笑”,“我笑得哆嗦起来”表现出了“我”的,而祖母、父亲、母亲和祖父的“笑”则代表了长辈们对“我”的    。
(4)请你谈一谈对“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成了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这句话的理解。
   
8.
苹果皮
①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在外地工作的姑父回来看望奶奶,带来很多礼物,其中有两个又圆又大、又红又香的苹果。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我们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
②吃罢早饭,姑父走了。奶奶把我和哥哥喊到跟前,拿起两个大苹果,塞到我和哥哥手里。她乐呵呵地对我们说:“我早就看到你们俩馋猴儿似的盯着苹果。快到一边吃去吧,别让你们妈看见了。”
③我们拿着苹果,来到院子外的一堵矮墙边。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好香。”哥哥说:“咱们吃吧。”我说:“咱们吃吧。”不知说了多少遍“咱们吃吧”,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哥哥说:“咱们别吃,等晚上爸爸回来,你的和妈妈分着吃。我的和爸爸分着吃。”我咽了咽口水,连声说:“好好好。”
④我和哥哥正高兴地商量着,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们身后。妈妈笑盈盈地看着我们,问道:“这苹果是你们姑父给谁带来的呀?”我们齐声回答:“是给奶奶的。”妈妈说:“是啊,这苹果是给你们奶奶的。你们奶奶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又有病,咱家有了什么好吃的,应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我和哥哥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到妈妈手里。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好一阵之后,她才摸了摸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
⑤我们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哥哥说:“别玩了,咱们该做作业了。”我和哥哥走进屋里,看到妈妈站在奶奶床前,正准备削苹果。奶奶看到我们,擦擦眼泪对妈妈说:“孩子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苹果,你就让他俩一人吃一个吧。”妈妈笑着说“妈,他们以后吃苹果的机会多着哩,你就别老想着他们了。”奶奶又擦了擦眼泪说:“孩子,难得你的这一片孝心,可你不让他俩尝尝,我吃着也没啥味呀。”妈妈给我们使了个眼色,我和哥哥忙拎着书包走出屋外。
⑥那天我们吃罢晚饭,妈妈把我和哥哥叫到她面前,端起放在案板上的一只碗说:“伸手。”我们把手伸了出去。妈妈在我和哥哥的手里放了几片苹果皮,笑盈盈地说:“吃吧,孩子。”我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立刻,满嘴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正在细细品味的时候,哥哥叫了起来:“妈妈,苹果皮是苦的。”
⑦“苹果皮苦?”妈妈有些惊奇地看着哥哥。哥哥把苹果皮递到妈妈面前,妈妈忙捏起一片放到嘴里嚼了嚼,忽然笑了起来,轻轻拍拍哥哥脑门儿说:“你这小鬼头哟。”我也连忙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妈妈嘴里。妈妈把我和哥哥搂在怀里,   嚼,   高兴地说:“真甜真香啊。”
⑧我常常想起第一次吃苹果皮的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如今,   吃苹果已是极平常的事,   在我的感觉里,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多么难忘啊。
(1)请在文中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2)从文章前三个自然段选出最能表现“我”和哥哥“特别想吃苹果”的三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
(3)根据第⑥、⑦自然段对母子三人嚼苹果皮的描写,用简洁的语句填空。
①“我”第一次嚼苹果皮,感觉它的味道是    。
②哥哥说“苹果皮是苦的”目的是    。
③这个家庭具有    的氛围。
(4)第⑧自然段说:“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美好的心灵”的具体含义。
   
   
(5)第④自然段写道:“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请揣摩并写出妈妈此时的心理活动,字数在60字左右。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分析】这篇文章由周日的清晨“我”发现一片橘林,引出对故乡橘树的回忆。小时候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我”很少能吃到。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偷摘了橘子,被父亲发现后教训,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文章言辞恳切,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解答】(1)考查了记叙顺序。短文先写了橘子树开花,接着写橘子成熟,最后写“我”和同伴偷橘子,父亲发现后教育“我”,这样的顺序应该是顺叙,不是倒叙,因此选C。
(2)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和文章主要内容可知,橘子花不仅指橘子树开的花,还指父亲和父亲对“我”的教导。
(3)考查了写作方法。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托物言志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而本文记叙了“我”和同伴偷橘子,父亲发现后教育“我”的事情,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这应该是借事抒情,因此选B。
(4)考查了对主旨的把握。本文通过“我”偷摘了橘子,被父亲发现后教训,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故答案为:
(1)C;
(2)橘子花不仅指橘子树开的花,还指父亲和父亲对“我”的教导;
(3)B;
(4)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点评】阅读分析是小学语文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的内容以及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给出的问题分析解答。
2.【分析】这篇散文写了作者要离开祖国远渡重洋,当船离港时,作者对祖国依依惜别,当船出港时,作者对祖国由依依惜别到痛别与眷恋,表达了作者决心赶走帝国主义,重建新中国的决心!
【解答】(1)考查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给的音节,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写出词语即可。所写的四个词语依次是:湿润、勇猛、驱逐、誓言。
(2)考查陈述句改反问句。把“真是”改为表反问的词语“难道不……吗”,句末感叹号改为问号即可。改后的句子是: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难道不是一个罪人吗?
(3)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仔细读文可知,“我”不是一个真正的罪人,因为“我”只是暂时离开,要去国外求得更好的武器来赶走侵略者,求得更好的经验来建设祖国。
(4)考查理解句子意思。文中划线句子“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依恋之情,同时也饱含着作者要驱逐侵略者、报效祖国的决心。
故答案为:
(1)湿润 勇猛 驱逐 誓言;
(2)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难道不是一个罪人吗?
(3)“我”不是一个真正的罪人,因为“我”只是暂时离开,要去国外求得更好的武器来赶走侵略者,求得更好的经验来建设祖国。
(4)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依恋之情,同时也饱含着作者要驱逐侵略者、报效祖国的决心。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3.【分析】短文通过对故乡的挖野菜和捋槐花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儿时生活的眷恋之情。
【解答】(1)①本题考查课外文章阅读。本题考查了句子分析理解能力。“皮薄如纸”“色如翡翠”都是比喻的手法,皮薄如纸将薄薄的皮比喻为纸,色如翡翠将颜色比作翡翠。表达了“我”对荠菜馅儿饺子的喜爱之情。②本题考查了句子分析理解能力。“大把地塞”“嚼”是动作描写,形象地展现出了“我们”吃槐花的情景,表达了“我们”对槐花的喜爱和童年的快乐。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概括能力。由“记忆里的画面总是很清晰”可知,接下来写的即为记忆里的故乡有哪些清晰的画面。这些留在“我”记忆中的清晰画面,表现了“我”对故乡的思念、留恋和热爱之情。
(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况。“暮春初夏,槐花便争相开放,清香四溢,沁人心脾。姐姐拿来长长的竹竿,绑上钩子,带着挎着篮子的我,追着花香,找到一棵花繁叶稀的槐树,把那些或盛开或含苞待放的槐花捋下来,放到篮子里。”写的捋槐花;“我们把采来的槐花大把地塞进嘴里,嚼出一段童年的别样欢乐。”写的嚼槐花;“母亲总会在彩霞满天的时候,系上花围裙,把我们采的槐花清洗番,然后将其在火热的油锅里翻个身儿,接着把它们和着八分熟的大米下锅,文火至熟。掀开锅盖,厨房里便弥漫着浓郁的清香。槐花米饭从此在记忆里有了一席之地”写的做槐花米饭。
答案为:
(1)“皮薄如纸”说明饺子皮很薄,把荠菜馅儿饺子的颜色比作“翡翠”,写出了荠菜馅儿饺子皮薄色绿的特点,表达了“我”对荠菜馅儿饺子的喜爱之情。这句话中,作者运用“大把地塞”“嚼”等细节,形象地展现出了“我们”吃槐花的情景,表达了“我们”对槐花的喜爱和童年的快乐。
(2)穿着的确良的年轻母亲,流着长长鼻涕的童年伙伴,在开满荷花的池塘边洗衣服的姐姐,站在铁皮船上沧桑的摆渡人,白花挂满枝头的老槐树,青青的新鲜野菜……
这些留在“我”记忆中的清晰画面,表现了“我”对故乡的思念、留恋和热爱之情。
(3)捋 嚼 槐花米饭 槐花米饭。
【点评】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考核题型。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和解题速度,需要我们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
4.【分析】文章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家里很穷,娘带着我和妹妹过日子很不容易。过六一了,学校要发给每个人三个馒头,我当时许诺说要娘三个一个人一个馒头,结果路上太饿,竟然把三个馒头都吃了。当二丫娘来我家问我有没有把馒头带回家时,娘为了照顾我的面子,竟然从锅里拿出了五个馒头,还说学校多奖励了两个。从那时起我突然长大了,懂事了。
【解答】(1)①从通过阅读题干中的句子可知,句子中“兴冲冲”这个词语可以表现出当时的心情是非常兴奋、激动的,兴奋的意思为高兴开心,故答案为:兴奋。②通过阅读题干中的句子可知,句子“咋?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可以表现出当时的心情是很纠结的,故答案为:纠结。③通过阅读题干中的句子可知,句子“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可以表现当时的心情是很心虚、胆怯的,故答案为:心虚。④通过阅读题干中的句子可知,句子“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可以表现当时的心情是很心虚、惭愧的,故答案为:内疚。
(2)通过阅读文章可知,文中作者主要是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把我吃学校发的三个馒头的过程写具体的。故选B。
故答案为:
(1)兴奋 纠结 心虚 内疚;
(2)B。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5.【分析】本文通过讲述孩提时候爸爸教“我”读古诗的事情,体现了爸爸对“我”成功的路上起了很大的帮助,表达了作者对爸爸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解答】(1)考查字词的理解与赏析。结合文中句子“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扬扬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可知词语“得意扬扬”的意思是: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故①中可填入词语:得意扬扬。结合句子“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无可移易的存在!”可知词语“难以名状”的意思是:形容无法用语言形容。故可填入该词语。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从第3段“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可概括出“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从第④段“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概括可知: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从第⑤段“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可概括出“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据此三件事,我们能感受到爸爸的家国情怀,深深地爱国之情。
(3)考查形象分析。从“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从爸爸吟诗唤醒“我”,教“我”读诗、理解诗歌含义可以看出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故可概括为: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故答案为:
(1)①得意扬扬 ②难以名状;
(2)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 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家国情怀,深深地爱国;
(3)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点评】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6.【分析】这篇短文通过写“我”坐车不买票,被父亲打了一记耳光的事,表现了父亲教子有方的特点,赞扬了父亲舐犊的品质,父亲用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告诫“我”贪婪的危害,让“我”懂得要诚实守信、远离贪欲。故事教育了人们要懂得“蚁穴虽小可溃千里长堤”的道理。
【解答】(1)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造句能力。学生摘抄文中四个成语,并用其中一个写一句话即可。即:月色如水、眉飞色舞、饥肠辘辘、痛不欲生。用“眉飞色舞”造句为:谈起过去辉煌的战果,全队的人没有不眉飞色舞的。
(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文中语句“起因非常简单我去游泳,回来时饥肠辘辘,便用准备坐车的钱买了两碗小米粥。车仍然坐了,下车时,我藏在大人的身后,躲过了售票员的眼睛”描述了“我”挨打的原因是坐车时逃票。结合文中语句“我很委屈,那一晚我没有吃饭。我甚至在内心发誓,一旦有能力自立,便离家出走。即便父亲病了,也不再回来看他一眼。我要让他为自己的这一记耳光付出十倍、百倍乃至更多的代价”可知,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我的心事”是指“我”对父亲打“我”不服气、怨恨父亲。
(3)考查学生对文章事件的概括。阅读第六自然段可知,父亲给“我”讲的故事是:母亲对儿子偷东西的做法非但不责备,反而表扬,后来儿子成为大盗,判处死刑时,儿子责备母亲没有教育好自己。
(4)考查学生给文章加标题的能力。阅读文章可知,这篇短文通过写“我”坐车不买票,被父亲打了一记耳光的事,表现了父亲教子有方的特点。故标题可为:一记耳光。
故答案为:
(1)月色如水、眉飞色舞、饥肠辘辘、痛不欲生。谈起过去辉煌的战果,全队的人没有不眉飞色舞的。
(2)坐车时逃票“我”对父亲打“我”不服气、怨恨父亲;
(3)母亲对儿子偷东西的做法非但不责备,反而表扬,后来儿子成为大盗,判处死刑时,儿子责备母亲没有教育好自己。
(4)一记耳光。
【点评】学习理解短文内容,了解短文主要写了什么,认真阅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重点语句回答题目中的问题。
7.【分析】本文主要写了“我”把花园里的玫瑰找一大堆戴在祖父的帽子上,祖父毫不知情的事。通过回忆童年时代快乐、自由、温馨、美好的后园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浓浓亲情的眷恋,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向往,以及童年的“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
【解答】(1)考查了根据上下文解释词语。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而不切实际。这里指富有想象力。
(2)考查了写近义词。恐惧:惊慌害怕。故近义词为“害怕”。缘故:原因。故近义词为“原因”。
(3)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理解。通过阅读可知,“我笑得哆嗦起来”表现出了“我”的天真稚气、活泼可爱、淘气顽皮,而祖母、父亲、母亲和祖父的“笑”则代表了长辈们对“我”的宽容和宠爱。
(4)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可以从祖父对作者的影响和作者对祖父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说明。意思是祖父的园子、祖父的慈爱给了作者自由快乐,而作者的天真、稚气也给祖父带来了快乐、幸福。三样缺一不可,是因为童年的“我”和祖父在后园度过的快乐时光,那些场景多么令人难忘。“我”喜欢后园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难忘慈祥的祖父对“我”的包容和爱。
故答案为:
(1)形容想法离奇而不切实际。这里指富有想象力。
(2)害怕 原因;
(3)天真稚气、活泼可爱、淘气顽皮 宽容和宠爱;
(4)三样缺一不可,是因为童年的“我”和祖父在后园度过的快乐时光,那些场景多么令人难忘。“我”喜欢后园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难忘慈祥的祖父对“我”的包容和爱。
【点评】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8.【分析】这篇文章讲的是在一个贫困的年代,在外地工作的姑夫,给奶奶带来了两个又圆又大、又香又红的苹果。奶奶看着“我”和哥哥咽着口水,眼巴巴的样子,赶紧拿了两个大苹果塞到“我”和哥哥的手里,“我们”两个捧着苹果,眼睛都乐成两个弯弯的小月牙了,但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不知什么时候被妈妈看见,妈妈把苹果削了,苹果给了奶奶,把苹果皮留在碗中,让“我”和哥哥品尝。文章表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的温馨,表现了母亲孝敬老人,疼爱子女的美好品质。
【解答】(1)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嚼”和“高兴地说”属于并列关系,所以可以选用关联词“一边……一边……”。“吃苹果已是极平常的事”和“在我的感觉里”属于转折关系,所以可以选用关联词“虽然……但是…….”。
(2)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提炼。文章前三个自然段选出最能表现“我”和哥哥“特别想吃苹果”的三处语句:①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我们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②她乐呵呵地对我们说:“我早就看到你们俩馋猴儿似的盯着苹果。快到一边吃去吧,别让你们妈看见了。”③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好香。”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由“我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立刻,满嘴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可知,“我”第一次嚼苹果皮,感觉它的味道是香甜的。②苹果皮本来是甜的,哥哥故意说“苦”,目的是想让妈妈和我们一起分享苹果皮的香甜滋味。③根据第⑥、⑦自然段对母子三人嚼苹果皮的描写,可以看出这个家庭具有温馨甜蜜、和谐融洽的氛围。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词语含义的理解。结合描写人物的相关语句进行分析。“妈妈笑盈盈地看着我们,问道……”“他们以后吃苹果的机会多着哩,你就别老想着他们了”这些描写表现了母亲是一位尊敬老人又疼爱子女,又教育有方的母亲。这就是“美好心灵”的主要内涵。
(5)本题考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解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进入文章的情景,把自己当做母亲,换位思考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母亲看见孩子舍不得吃苹果,即高兴孩子的懂事,有些内疚,同时,心里也很矛盾——给孩子吃还是给奶奶吃,要写出妈妈心里的这些纠结。例如:妈妈心里很矛盾:孩子长这么大没吃过苹果,又这么懂事,不让他们尝尝苹果,作为母亲是不是太狠心了?可是,奶奶已经80多岁了,以后吃苹果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应该吃。看来也只能委屈这两个孩子了!
故答案为:
(1)一边 一边 虽然 但是;
(2)①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我们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②她乐呵呵地对我们说:“我早就看到你们俩馋猴儿似的盯着苹果。快到一边吃去吧,别让你们妈看见了。”③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好香。”
(3)①香甜的;
②想让妈妈和“我们”一起分享苹果皮的香甜滋味;
③温馨甜蜜、和谐融洽;
(4)尊敬老人,疼爱子女;
(5)妈妈心里很矛盾:孩子长这么大没吃过苹果,又这么懂事,不让他们尝尝苹果,作为母亲是不是太狠心了?可是,奶奶已经80多岁了,以后吃苹果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应该吃。看来也只能委屈这两个孩子了!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文章,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