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6 08:1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国史学家 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余秋雨
“强唐弱宋”——北宋灭亡时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被新崛起的蒙古铁骑逼得跳海。宋朝在历史上给后人留下“积贫积弱”窝囊的背影。
这个看似“不争气”的朝代究竟有何吸引力?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宋朝的印象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观察《耕获图》,粮食作物有哪些生产环节?与课本哪些表现相对应?
牛耕
插秧
灌溉
打场
收仓
数量
品种
条件
谚语
水稻
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越南占城稻
早熟抗旱
国内培育优良品种
技术 秧马、复种
跨坐秧马,前后滑行自如。
减轻弯腰曲背之苦,提高劳动效率。
早禾 晚禾 冬麦 晚稻
一年种两季,农业大变革
耕地利用率,粮食产量提高
政策支持
在北方推广
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
粮仓丰饶
苏湖(常)熟,天下足
一、农业的发展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唐朝的建立
根据下列材料探究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食货志》
秧马
《耕获图》
垦田数对比
②耕作技术提高(秧马、牛转翻车)
①垦田面积扩大(圩田、梯田)
“又今江浙间,有稻粒稍细,耐水旱,而成实早,作饭差硬,土人谓之占城稻。”
—宋史《食货志》
③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苏湖熟,天下足。
苏常熟,天下足。
湖广熟,天下足。
宋代谚语
粮食作物
一、农业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表现
观察《宋代棉花和茶树的种植图》,说说宋代经济作物在南方发展的情况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茶叶产量增加
棉花种植地区扩大
一、农业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表现
知识探究
2、农业的发展——原因
从以下材料中,探究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一
材料二 五代之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北方战乱不休。南宋时期,南方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安定的环境。
材料三 真宗深念稼穑(农业生产),闻占城稻耐旱,西天菉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真货求其种。占城得种二十石,至今在处播之。
原因①: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原因②:北方战火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材料四 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南方湖泊增多。
原因③:宋代统治者政策的推进
原因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较稳定
政策推
条件优
人口多
二、手工业的发展
1.纺织业:
四川蜀锦
南宋棉毯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南京云锦
苏州宋锦
广西壮锦
二、手工业的发展
2.制瓷业:
制瓷业大规模发展,出现了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名瓷。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定窑
汝窑
钧窑
哥窑
官窑
宋代瓷器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因当时镇里烧制的瓷器光致茂美,名扬海内,真宗皇帝派官员到镇里督造瓷器,贡奉朝廷,并命陶工在瓷器底部写上“景德年制”四字。景德是真宗年号,从此以后,这个地方就改名为景德镇,并一直沿用到现在。有瓷窑300多座,青花瓷是珍品,更显清丽娟秀。
材料:“宋瓷成群,举国罕见。……惜哉!彩云易散,宝瓷易碎。洋人巧弄译笔,瓷器代称中国。
——魏明伦《遂宁赋》
江南地区
1、著名瓷都是哪里?
2、南宋时,哪个地区是我国制瓷业中心?
江西景德镇
景德镇瓷
中国 China
瓷器 china
3.造船业:
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②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
配备了指南针。
开封
广州
泉州
明州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相关史事: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这些技术。在当时世界造船、航海领域中,都居于领先地位。
二、手工业的发展
三、商业的发展
1.都市商贸:
②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
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东市
西市
夜市
早市
三、商业的发展
2.纸币出现:




交子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
北宋交子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出现,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
1.交子是用来作什么的?
3.北宋为什么会出现纸币?
北宋 四川地区
2.在哪个朝代的什么地区出现?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商品经济繁荣,贸易需要
方便携带,成本低
北宋交子拓片
商业贸易的繁荣---交子
三、商业的发展
3.海外贸易:
①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④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广州
泉州
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
朝鲜、日本
西太平洋
印度洋
“市舶之利甚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宋高宗《宋史》
三、商业的发展
4.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含义: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唐以前


唐中期


南宋
经济重心从唐中期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西汉
魏晋
南北朝
唐朝
中期
南宋
有待
开发
奠定基础
开始南移
完成南移
三、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课总结
手工业的兴盛
农业的发展
商业贸易繁荣
宋代经济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1.“交子上印有木屋、人物图案,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交子”最早出现在(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c
课堂反馈
2.《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自唐朝以后,出现了“今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的现象。材料反映了( )
A.南北双方经济类型的不同 B.江南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
C.国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D.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
课堂反馈
3.《宋会要》记载,绍兴年间,大食蕃商蒲罗辛“造船一只,船载乳香投泉州,市舶计抽解价钱三十万贯,委是勤劳,理当优异,诏蒲罗辛特补承信郎。”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的历史信息是( )
①纸币的大量发行 ②海外贸易的发展
③设立市舶司进行管理 ④经济重心南移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d
课堂反馈
4.民间流传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最早可能出现在(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c
课堂反馈
5.宋人笔记《燕翼诒谋录》说,“东京相国寺乃瓦市(指临时设立的集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这说明当时东京城( )
A.市坊界限已被打破 B.草市遍布城内各处
C.商帮大多聚集于此 D.全国商贸颇为繁盛
a
课堂反馈
6.市舶司是宋代经济繁荣发展的历史见证。这一机构的职能是( )
A.管理海外贸易 B.考核官员业绩
C.发展文教事业 D.协调民族关系
a
课堂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