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想必同学们都不陌生,但你知道该小说取材于哪一历史事件吗?
你知道《西游记》中的唐僧与历史事件中的原型人物有什么不同吗?
新课导入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两个和尚两条路
贫僧鉴真,向东去!
贫僧玄奘,往西行!
小僧是贞观三年从长安出发的。
小僧是天宝元年定下的行程。
唐玄宗
唐太宗
曾爷爷好!
图\莲羊 《玄奘入那烂陀》
壹?玄奘西行路漫漫
这里有中国最长、最宽的南北走向山系群体——横断山脉,山岭海拔多在4000~5000米,岭谷高差多在1000~2000米。山高谷什,横断东西方交通,也是中国第一、二阶梯分界线的组成部分。
经途险阻,……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
——玄奘誓言
既然道路如此漫长、行路如此艰难,为什么玄奘一定要去天竺呢?
图\莲羊 《玄奘入那烂陀》
壹?玄奘西行路漫漫
自南北朝以来,中国佛门流行两大流派:一为地论学派,一为摄论学派。两派对佛性的解释各执己见。玄奘发现很难说清楚哪一派是正确的。此外,玄奘感到佛经译本太少,且有的译文晦涩难懂,往往有失原意,出现许多错误。为此,玄奘立下西行求法的决心,以解决佛教教义中的一些疑难问题。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一人一马】
目的:学习佛法,求取真经
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图\莲羊 《玄奘入那烂陀》
壹?玄奘西行路漫漫
玄奘西行密码:195000065713501100
《大唐西域记》书影
《大唐西域记》全书由玄奘口述,弟子笔录而成。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贰?鉴真东渡波折多
《唐大和上东征传》载:“日本国长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来施)此国大德众僧,其袈裟(缘)上绣着四句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希望中国高僧能够去日本传授佛法。
日本唐招提寺鉴真塑像
目的:弘扬佛法
贰?鉴真东渡波折多
《东征传绘卷》中对鉴真与弟子
进行了详细描绘(局部)
1
2
3
4
5
6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
突遇风暴触礁搁浅被渔民所救
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
弟子好心阻拦未果
遭遇台风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66岁东渡成功
百折不挠、不畏艰险、坚持不懈
贰?鉴真东渡波折多
除佛经外,鉴真还在日本传播了哪些东西?
带去大量书籍文物
带去大量的药方
“干漆法”铸佛像
唐招提寺(日本一级国宝)
影响: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项目
人物
在位皇帝
方向
国家
目的
贡献
不同
玄奘
鉴真
相同
【一人一马】
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西
东
日本
唐太宗
唐玄宗
传播佛法
为中日文化交流做
出卓越贡献
学习
佛法
天竺
为中国佛教的发展
做出了重大贡献;
1、精神相同:坚持不懈、不怕困难、坚定信念、勇往直
前的精神永流传。
2、地位相同:都是大唐对外交往的友好使者。
两个和尚真的是两条路吗?
鉴真东渡是从中国去往日本,
玄奘西行是从中国走向天竺。
他们走的其实是一条路——
是从中国走向世界!
但文化交流从来就不是单向的,
世界也在努力地、主动地靠近中国,靠近唐朝。
新罗和日本是和我们极为密切的两个国家……
叁?东瀛遣使入长安
日本遣唐使船
目的: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特点:
材料:从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日本先后正式派遣的遣唐使为12次。每次人数少则100多人,多则500人左右。遣唐使团集中了当时日本外交、学术、科技、工艺、音乐、美术、航海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
——摘编自章林《遣唐使:中日交流的重要承载者》
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人员素质高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学习门类
学习内容
制度
建筑
文化
生活习俗
中央集权等先进的制度
建筑技术
文字、书法艺术、典籍、天文历法等
风俗习惯、传统节日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阿倍仲麻吕
叁?东瀛遣使入长安
【唐朝·三省六部制】
【日本·二官八省制】
日本建筑
唐朝建筑
日本平安京平面图
长安城平面图
日本文字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中国文字
日本和同开珎( bǎo )
唐朝开元通宝
唐朝服饰
日本和服
肆?唐与新罗的关系
新罗
制度(科举制)、医学、天文、历算等
物产、音乐等
唐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
新罗人崔致远
特点:往来频繁
崔致远,字孤云。朝鲜半岛新罗人。868年,十二岁的崔致远入唐。十八岁进士及第,曾任溧水(今南京溧水)县尉。884年崔致远东归新罗。留有《桂苑笔耕》二十卷。是朝鲜国首位留下个人文集的学者。
唐 彩绘灰陶黑人俑
唐 大食人俑
唐 萨珊朝胡瓶
唐 拜占庭金币
(日藏)唐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唐朝墓葬出土文物
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课堂小结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日本
1、遣唐使来华学习先进的文化
2、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及唐朝文化
新罗:许多层面相互借鉴
天竺:玄奘西行,求取真经,吸收外来文化
这些典型事例,既显示了中国对外友好的态度,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大食
这两条路,不仅是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路
还是国家之间双向奔赴的浪漫之路
更是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古今之路
中国已经不是往日的那个中国
而中国依旧是往日的那个中国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启示?
原因:
1、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最主要)
2、唐朝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
3、发达的对外交通(丝绸之路)
4、杰出人物的重大贡献
启示:
1.努力发展经济文化,提高综合国力;
2.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3.学习唐朝的博大胸怀。
思考练习
从张骞、班超出使西域
再到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再到郑和下西洋
我们从不乏出色的“发言人”
在距离被交通和科技拉近的今天
我们和世界的对话并没有变得更加容易……
但我们始终做到一个大国应有的风范
同时尽力援助世界有需要的国家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