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上期期末质量监测
九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闭卷考试独立答题,禁止交流。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每个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每小题正确答案的序号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图是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750年的一座世界名城遗址,该城市分为两部分:上城是政治中心,有高大的公共建筑;下城是住宅区和工商业活动区、街道笔直宽阔,街区划分整齐,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由此可知:
A、古代埃及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B、古代印度社会等级森严
C、当时已经有了较为合理的规划
D、希腊文化影响了东方文化
2、据史书记载,阿拉伯帝国时期,在巴格达帝国时期,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运来的象牙、金粉等。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A、疆域辽阔 B、贸易发达 C、人口密集 D、港口众多
3.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意大利沿岸的某些城市,稀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本质特征是:
A、雇佣关系的形成 B、社会分工的扩大
C、社会经济的发展 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4、有学者认为,欧洲于15世纪重新兴起的肖像画使“近代图像史完成了从圣像到肖像,即从圣人的面容到正在通过目光注视世界的个体的脸的转变。”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是:
A、封建封臣制的确立 B、西欧庄园制繁荣
C、人文主义思潮流行 D、殖民扩张的推动
5、16世纪欧洲了解的世界由原先的五千万平方英里,一跃为三亿一千万平方英里,这时海外市场的规模,远非昔日可比。以前世代隔绝、相距极遥远的地区和民族,从此发生了各种经济交往,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开始引发这一变化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三角贸易
C、阿拉伯商人的推动 D、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6、它充分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在当时客观上刺激了大陆的开发;它把灾难带给了非洲这片古老的大陆,部族间的战争被挑起,上亿人口被掠夺。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亚历山大东征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开辟 D、三角贸易
7、17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不仅从法国手里获得北美的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还在印度迅速扩大了殖民势力,侵占了更多印度的土地。这样英国终于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自诩“日不落帝国”。可见“日不落帝国”建立的途径是:
A、海外贸易 B、殖民战争 C、创新制度 D、和平交往
8、较之英国革命或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显得格外突出。它比那些较早的大变动所引起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更多,影响的地域也更广。法国大革命不仅标志着资产阶级的胜利,而且标志着以往蛰伏着的民众的充分觉醒。法国大革命的“大”指的是:.
A、扩张了国家的版图 B、保护了革命的果实
C、摧毁了君主的统治 D、具有了世界性影响
9、下表是某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该历史人物是:
时间 1775年 1781年 1789年
事件 出任大陆军司令 约克镇大捷 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
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林肯 D、罗伯斯庇尔
10、恩格斯说:“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这说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A、掠夺当地人民 B、巩固帝国统治 C、扩大法国疆域 D、打击封建势力
11、人们习惯于用绘画描述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下列绘画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工业革命的持续推进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
12、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囱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人,1801年猛增到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 B、垄断组织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C、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D、殖民扩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3、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A、是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 B、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精华
C、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为人民实现自身解放提供科学理论
14、社会转型指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结构性或根本性的社会变动,它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所引发的超越原有社会模式的全方位、革命性的质变。下列事件属于“社会转型”的是:
A、启蒙运动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新航路开辟
15、林肯在一次演讲中说:“一栋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目标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实现美国独立 C、促进西部开发 D、摆脱经济危机
16、到1820年,“他已经从西班牙统治下解放了十八个省份,把以前的由新格拉纳达总督辖区的地区、委内瑞拉特别行政区和基多共和国合并建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自己担任共和国第一任军队总司令。”“他”是:
A、甘地 B、玻利瓦尔 C、卡德纳斯 D、扎格鲁尔
17、某同学在学习一历史人物的成就时,搜集到了“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关键词。该历史人物是:
A、法拉第 B、诺贝尔 C、牛顿 D、达尔文
18、下图是著名的油画《向日葵》,画中明亮、艳丽的黄色花瓣,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该画家是:
A、梵高
B、莫奈
C、达芬奇
D、毕加索
19,“法国为了确保其在欧洲大陆的霸权,极力采取削弱德国的政策;英国则在欧洲大陆上继续推行“军事政策”,支持德国,遏制法国;美国则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同日本、英国展开新的竞争。”材料反映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A、彻底激化了各国之间的矛盾 B、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C、促进了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D、未根本解决战胜国间的矛盾
20、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它允许农民在交付了粮食税之后多余的粮食自由买卖,承认了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私人资本在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中的自由发展,鼓励合作社,实现农村雇工和租佃合法化。材料表明:
A、苏维埃政府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上相同
C、社会主义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建设策略具有灵活性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万神庙是古罗马精湛建筑技术的典范,现今所见的万神庙主体建筑是哈德良皇帝所建,其内仍供奉罗马的所有神祗。万神庙的伟大之处在于创新性的设计了巨大的穹顶,这穹顶直径约43米,充满了和谐之美.正面则是希腊神庙风格,八根科林斯石柱支撑带山花的门廊。
材料二: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了新的历法,称为“儒略历”。为纠正每年将近6小时的误差,采取每4年增加1天的办法进行调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罗马文化的特点。这个特点给古代罗马带来什么影响 (3分)
(2)请再举出两例有类似特点的古代文明成就。(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不同时期的英语新单词
时期 新单词
15-17世纪 Potato;banana;maize(玉米)
19世纪 Telephone;telegraph(电报);electron(电子)
20世纪初 Tank(坦克);machine gun(机关枪);gas mask(防毒面具)
材料二:全世界有数千种语言,其从使用人数上来说,汉语名列榜首,其次是英语,第三位是西班牙,从使用的广泛程度来说,英语使用最广。英语最初是英国民族语言,后来使用越来越广,现在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
——摘编自《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推动三个时期产生新单词的历史大事。(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语“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的历史原因。(2分)
(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以英语为例谈谈语言研究的史学价值。(1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1861年,面临空前危机的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随后沙皇又进行其他改革,如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等,还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展,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日本有识之士推翻幕府统治,进行改革,明治政府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俄国和日本改革的相似之处。(2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60年代的时代主题。请再补充一例史实来印证这一主题。(2分)
(3)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上述历史潮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说出你的理由。(2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1830年,英国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的通车运营,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到1870年,铁路网布满英国。1842年—1870年,英国铁路客运量由0.25亿人次增加到3.37亿人次;货运量由0.05亿吨增加到1.69亿吨。铁路建设带动了建筑业、邮政通讯、金融保险等产业发展,铁路降低了个人出行的费用。
——摘编自欧阳萍《19世纪英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漂浮在太平洋中的废旧塑料垃圾带 日本核污水排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英国“铁路时代”开始的背景。(1分)概括指出“铁路时代”对英国社会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列举一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大发明。(2分)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怎样看待科技的发展。(2分)
25、根据表格中提供的历史信息,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写一篇80—10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表述完整。)(6分)
时间 事件
14世纪中叶开始 文艺复兴
1688年 光荣革命
18世纪开始 启蒙运动
1789年 法国大革命开始
19世纪30年代 工业革命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参考答案
九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1-5cBACA 6-10DBDBD
11-15ACDCA 16-20BCADD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5分)
(1)学习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2分,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影响:促进了罗马科学文化的繁荣(1分,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2)举例:阿拉伯文字;《查士丁尼法典》;中国的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要求举出两例,每点1分,共2分。)
22、(6分)
(1)新航路开辟、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每点1分,共3分)
(2)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开展殖民扩张,建立了庞大的日不落帝国,推动了英语在殖民地的推广。(2分。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3)语言可以反映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乃至社会生活,具有很高的史学研究价值。(1分。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23、(6分)
(1)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后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或者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保留的大量封建残余(3分)
(2)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大(1分)
(3)根本原因:工业革命(1分)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展,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实力,增强了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继续发展扫除障碍的能力(2分)
24、(7分)
(1)工业革命的开展(1分)影响:加快了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加快了英国工业化的进程和社会转型;建成了新式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了城市化发展;改变了人们出行的方式。(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2)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出现了新兴的工业部门;(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灯泡、飞机、电话、等任意一项(1分)
(3)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关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应对。(2分。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25、(6分)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题目举例: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发展经济发展 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