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2.2散文阅读 词句的理解与赏析
考向1:词语的理解及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母亲的厨艺
①母亲说话爱用比喻,那些比喻很俗气但又像菜市场上浓妆艳抹的女人,让人印象深刻。她在外婆膝下做女儿时,不会煮饭,她这样形容自己:“我做小姑娘时,连水和米是怎么成亲的都不知道!”都说环境造就人,我妈为人妻、为人母后才有了相当了得的厨艺,烹炸煎煮全部得心应手,无师自通地成为了一名乡村厨子。
②每一个身处童年时期的小孩子,都像原野上的草般疯长。而“长”常常伴随着一个字“吃”。幼时的我们问得最多的话就是:“妈,家里有没有好吃的?”其实,贫穷的家哪有什么好吃的?但一个母亲总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失望的。
③母亲能拿得出来的,无非是自家鸡下的蛋、自家种的大白菜、花生、豆子等。母亲常用一个鸡蛋给我们做蒸蛋,她在鸡蛋里放上一把炒米、一摊细细的肉末,撒上葱花,最后蒸出了一大盘别具风味的蛋,让我们吃得心满意足。一颗卷心菜,母亲把白色的梗和黄绿色的叶分开切,菜叶切成大块儿煮汤,白色的梗切成比小指头还细的条儿,下锅里加大量的猪油爆炒,这样做出来的菜特别下饭。母亲也给我们做零食,从花生里选出个小、卖相不好的,等攒够了一碗,就给我们炒挂霜花生米吃。挂霜花生米——花生米上好像裹了一层薄薄的秋霜,邻家主妇们谁也不会,这让我和小弟的虚荣心在小伙伴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我妈做得最好的零食是油炸小鱼。那种一片柳叶儿般长短、细窄的小鱼,人家买来喂食猫,但我妈用来油炸。我妈没花几个钱买回来,用大拇指刮去鱼鳞,挖去内脏,洗净之后擦上薄薄的一层盐,放在太阳下晒干。她用小葱拌干面粉做成糊,裹在小鱼身上,再把小鱼下到滚油里炸,炸到面皮金黄,捞出锅来。一口一个,又鲜又脆。那时,母亲的厨艺正处于巅峰时期。
④我去远方念书的时候,曾把我妈做的藕团子带去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吃,他们说,母亲不开个饭店是我家的重大损失。
⑤我们日渐长大,家境也渐渐好转,但母亲仍然喜欢在做菜上花心思,仍是一腔热情,厨艺也依然不减当年。可是,母亲的美食已留不住我们向往外面世界的心。母亲是一面湖,但是好像鱼儿的我们,怎么甘心仅仅在湖里,不去看看远方的大海,不去尝尝别处新鲜的吃食?新鲜,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
⑥终于有一日,我向母亲宣布,我要去吃别人做的菜了。其实,开始的时候,我并不觉得那位母亲做的菜好吃,但因为她的儿子,她做的菜,我也就能心甘情愿吃下去。
⑦如今,我也做了母亲,母亲做了外婆,我的女儿也长到会品评菜的口味的年纪。一日,在饭桌上,女儿挑剔地对我说:“我觉得外婆做的菜真难吃。奶奶做的菜就特别好吃!”我点头同意孩子的评价,这并不是孩子偏心和厚爱那一位她的祖母,她只是总是说实在话。
⑧我和小弟离开了家后,父亲去世,剩母亲一个人过日子。母亲再也没有好好地做过饭,炒上一盘青菜可以吃上两天,炖上一碗红烧肉甚至可以吃上三天,她再也不像年轻时候,挖空心思地弄出好吃的。偶尔,我们回家吃饭,她做出满满一桌菜来,不是油多了,就是盐少了,厨艺大不如从前了。
⑨倒是婆婆,因为我们一家子都围在她身边要吃要喝的,有时我还把办公室里听说到的菜名告诉她,想着我们能吃好的她,就总是愿意一试。婆婆还自创了不少菜式,这些菜无不让家人称好,外人称道。婆婆今日的厨艺早已不是我当初进门时候的样子,她这位母亲的厨艺确实是与日俱好,越发了得。
⑩母亲们的厨艺的确是儿女历练出来的,儿女在,厨艺长,儿女远,厨艺消。“此消彼长”这一说,妈妈们因爱逃不脱。
1.本文以“母亲的厨艺”为线索展开叙述。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时期 母亲的厨艺
“我”童年时期 ①
“我”去远方念书时 可以和饭店大厨相媲美
我们日渐长大 不减当年
如今 ②
2.★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做小姑娘时,连水和米是怎么成亲的都不知道!
(2)女儿挑剔地对我说:“我觉得外婆做的菜真难吃,奶奶做的菜就特别好吃!”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母亲们的厨艺的确是儿女历练出来的。儿女在,厨艺长;儿女远,厨艺消”两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考向2:句子的理解及赏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凉皮的小男孩
郑玉超
①天水,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历史上最早用马匹换取茶叶的茶马古道通商口岸,它位于甘肃最东面的城市,和陕西宝鸡接壤。二十多年前,在兰州大学读书时,我曾坐晃晃悠悠的绿皮火车,许多次经过那座城市。
②那时,天水火车站并不大,三五条铁道横亘在站外,乘客也稀稀拉拉。倒是做生意的很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透着股精明。他们一律挎着个竹篮,篮子大小不一,里面放着兜售的物品,有红红的花椒,有茶叶蛋,有包子油条,给我印象深的还是天水凉皮——当地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方便盒子装着,一块钱一盒。吃在嘴里,凉凉的,滑滑的,口感甚好。倘在夏日,又渴又饿时,吃上筋道绵长、柔滑细腻的天水凉皮,胜似天上美味。
③那天由兰州乘火车去徐州,刚坐上火车不久,困意袭来,很快睡着了。到了天水站时,已是中午,叫卖声吵醒了我。我打开车窗,见车下站着许多叫卖者。一个小男孩,瘦瘦的,酡红的小脸蛋,肩上斜挎着一个小书包,碎花布做成,赤橙黄绿青蓝紫,调色板一般,焕发低调的灿烂,上面用笨拙的字体绣着四个字:好好学习。
④小男孩手里也拎着竹篮,比大人的小了许多,里面整整齐齐放着一些盒子,一看便知是凉皮。他不像别人那样高声兜售,而是一言不发,躲在人群里,满脸羞赧,像是生怕被人发现似的。
⑤看样子是小学生,瑟缩着身子,他的眼光躲闪着。我向他招招手,他望着我,不动一步。站在他身边的老太太推了推他,说:尕娃子快去,那叔叔要买你的凉皮呢!
⑥小男孩机械地移动了两步,趁老太太不注意,像拉长的弹簧突然失去了外力,立马又缩回了原处,低着头,重新躲到了人群后。
⑦我好奇地看着这一幕。小男孩抬起头,瞥到我望去的目光,忙又怯怯地低下了头。我忙喊:小男孩,给我来份凉皮。
⑧小男孩又抬头。我又向他招了招手。他确信我在喊他后,一丝喜悦不经意地滑过嘴角。他红着脸,半是羞涩半是开心地跑向我,篮子有点重,他跑起来像只可爱的小企鹅。
⑨我从窗口递出十块钱给小男孩。他踮起脚尖,先将凉皮塞了进来,然后,放下脚尖,个儿一下子矮了下去。他手忙脚乱,解开书包的纽扣,开始找钱。
⑩这时,“咣当咣当”声音传来,火车启动了。小男孩似乎还未反应过来,依然弯着腰找钱。我对余钱已经失去了希望。
忽然,小男孩发现车子开走了,忙追上来。路面并不太平,我看到他磕磕绊绊的样子,一种心疼从心底里浮起来。我连忙向他摆手,大声喊:不用找了,不用找了。
火车渐渐加速,小男孩根本不理会,他边跑边喊不远处的一个汉子。那汉子急急抓过钱,风一般奔跑着,很快靠近了我的窗口。我清晰地看到汉子鼻尖上沁出的汗珠。他气喘吁吁,将捏成一团的钱扔进车窗,声音远远地送来:娃子来不及找了,钱给你。
我一看,十元钱。我的鼻子一阵发酸,我飞快地又将钱扔出窗外。那汉子走过去捡起钱,交给已走到身边的小男孩。我远远地望见,那个小男孩呆呆地立着,望着载着我的火车远行的方向。
良久,才见他扬起小小的臂膀,挥着,挥着,直到消失在我的视线之外。
那以后,我每一回经过天水,都会下意识地张望。我希望能从来来往往的小贩子里看到熟悉的身影,然而,我失望了,再也没见过那身形瘦弱的小男孩。
终于,有一回我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是替小男孩追我的那个汉子。听了我的描述后,汉子笑了笑:你说的是小马驹啊。那时,他的爷爷身体不太好,小马驹跟着他奶奶一起来卖凉皮,脸皮薄,张不开口。
汉子忽而想起来,告诉我:那次你是不是付了十元钱,买的一盒凉皮?他一家人一直在念叨呢,小马驹直跺脚,说自己贪了你的大便宜呢。
那小马驹不卖凉皮了?我笑了笑,问汉子。
爷爷病好后,小马驹就安心上学读书了,每回考试都是优呢。红脸汉子张开大嘴,乐呵呵地笑着,像是说自己的孩子。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4.根据小说第③段到第 段的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情节内容 我的心理感受
害羞内向,卖凉皮
手忙脚乱, 失望
磕磕绊绊,
嘱托汉子,归还钱 感动
挥手作别,目送我 /
5.★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天水的独有文化养育了不一样的天水人。文中小男孩的形象明显烙上了天水文化的印记,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
7.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小男孩,为什么还要写汉子?
8.文中第 段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写了对钱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试探讨作者的用意。
链接材料:
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2023·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扁担那头的父亲
卞毓方
①小时候,没人说我长得像父亲。除了身高不及,脸型也不像,父亲的脸明显偏长,我的近似于圆;五官也不像,父亲的线条是儒家的,外柔而内刚,我的线条却是刚的,更准确地说,是粗糙的;脾性也不像,父亲诙谐、幽默,我则木讷、无趣。
②夏日晚间,一帮小孩捉迷藏,玩得兴起,夜深了也不归宿。这时,各家大人就会出来找。找着了,不肯回,大人出手就打:“让你疯!让你疯!”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儿躲,一下子就找个正着。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我晓得,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吓唬而已。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和弟弟。
③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四弟元气足,疯劲大,拳头硬,诨名“四乱子”,与小朋友玩耍,常常话不投机就“看家伙”。那些吃了眼前亏的孩子哭哭啼啼回家找大人诉苦,有的家长就找上门来,向我父亲告状。父亲总是千赔礼,万道歉,答应等“四乱子”回来,好生收拾收拾。四弟察知有人告状,蹑手蹑脚踅回,躲在屋角,等着挨训。然而父亲视若无睹,仿佛啥事也没有发生。
④是出尔反尔、自食其言吗?非也。父亲对邻里关系是看得很重的,“行要好伴,住要好邻”“恼个邻居瞎只眼”是他的口头禅。事后见了那曾被四弟欺负的小朋友,他总会摸摸头,拍拍肩,好言抚慰。父亲对四弟的“劣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非放任自流,而是“知子莫若父”,他晓得四弟只是顽童意气,争强好胜,骨子里还是个仁义的孩子,知羞耻,识好歹——父亲有句挂在嘴边的话:“牛大自耕田。”因此,对一时过错无须责打,重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果然,四弟上学后,各方面表现皆优。
⑤为人处世,父亲常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肚鸡肠成不了大事。他跟我讲过“秦穆饮盗马”的故事,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
⑥秦穆公丢了几匹马,派负责养马的官员去找。官员回报:“马儿已经被三百多个农夫杀了分吃,我把这帮不知好歹的家伙统统抓了来,国君您看如何处治!”秦穆公说:“别,别,哪儿能因为几匹马,就把这么多百姓都抓起来呢?我听说马肉不是寻常食物,吃它时必须喝点儿酒,否则会伤肠胃。赶紧给每人都喝点儿酒吧,然后放他们回家。”三年后,秦国与晋国爆发战争。秦穆公被围,身负重伤。节骨眼上,那三百个农夫赶了来,舍命将秦穆公救出。
⑦这个故事,令我想到祖父的待人接物,原来这是“家学”。
⑧我家竹棚上还搁着一根扁担。这也是文物级的古董,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父亲说,这扁担是曾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他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船与码头之间,搭着一尺宽的跳板,挑着担子走在上面,没经验的,腿会发抖,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河。经验从哪里来?练呀。巷子里放几条长板凳,连在一起,权当跳板,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杂技演员能在空中走钢丝,这都是练出来的。
⑨1964年,我去北京念大学,上学时因直言贾祸,陷入困境。我惶惑,写信给父亲,说不想念书了,干脆回家种田。父亲回信:“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
⑩“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遇到过更大的苦境、逆境,也都是凭了这种信念,咬牙度过。
晚岁揽镜,发现我和父亲竟然有几分相像,而且是愈老愈挂相。当初为什么觉得不像呢?这是因为,那时我面对的是父亲的不惑之年或天命之秋,以我之稚嫩,去比照岁月的沧桑,当然是合不上辙的。如今我已迈入耄耋,五官逐渐向父亲趋同,总归是基因相承,血浓于水,繁华落尽,露了本色。
偶尔玄想,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节选自2023年5月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9.做批注是重要的读书方法。仿照示例,为下表中加点字做批注。
语句 批注
1964年,我去北京念大学,上学时因直言贾祸,陷入困境。 贾,音gǔ,招致,招惹的意思。“贾祸”语言简练,写出了“直言”的后果。
他跟我讲过“秦穆饮盗马”的故事,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
10.读完文中的画线句,你想到的问题是什么?请将问题写出来,并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产生问题的原因。
11.★试从语言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四弟元气足,疯劲大,拳头硬,诨名“四乱子”,与小朋友玩耍,常常话不投机就“看家伙”。
12.试简要概括父亲的形象特点。
13.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这句话含意的理解。
(2023·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千斯坝听水
高昌
①在北京西坝河南路与香河园西街交会的拐角,有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上书“大运河——千斯坝遗址”几个大字。春日暖阳洒在澄碧的坝河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我站在千斯坝遗址,倾听流水遥远而又清凉的亲切诉说,心里翻卷着万千感慨。活泼的流水牵着我的思绪,自由自在地唱着、欢腾着,携着阳光,向着远方一路飞奔……
②我听到流水声中回旋着“千斯”“千斯”的呼唤,“千斯”是何意?我的心潮悠然上溯到遥远的先秦——《诗经》中就有这样温馨的文字:“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意为“快快筑起千座粮仓,快快造好万柜箱。把粮仓都装满,农夫们的日子喜庆洋洋。这是天赐的大福气啊,幸福的生活万年长。”千斯坝的坝名,就是从这动人的《诗经》里流出来的。我现在驻足的这片土地,曾设有千斯坝,停泊万里船;也设有千斯仓,珍藏千古梦。无数的大船从南方运来沉甸甸的稻米和豆菽,运来丝绸和茶叶,运来五彩的憧憬。一起卸在千斯坝,转运进光熙门内南侧的千斯仓。所谓“千斯万斯”,承载的正是先民们对五谷丰登的热切祈望、对国泰民安的美好向往。
③我听到流水潺潺,一遍遍深情呼喊着一个响亮的名字:“郭守敬、郭守敬、郭守敬……”郭守敬是元代的水利专家。遥想当年,意气风发的郭先生在此地巡视,口中轻轻吐露出一串名字:千斯坝、常庆坝、郭村坝、西阳坝、郑村坝、王村坝、深沟坝……随后七坝陡然而起于阜通河上,并依序自西向东呈梯级一一排开,分段行舟,驳运过坝。有了这阜通七坝,阜通河也才有了这个“坝河”的美称,在漕运年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坝河的名字也一直沿用到今天。坝河全长21.63里,流域面积158.4平方公里,日运漕粮4600余石。即使算上结冰期停运的因素,年运输能力也达到100万石。处在这一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上之重要节点的千斯坝,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醒目记忆,是滔滔大运河在京城画下的一个恢弘惊叹,也是古老的世界文化遗产为北京历史留下的嘹亮回响。古人奋斗和开拓的艰辛智慧,为我们留下沧桑变迁的无尽怀想,同时也在这潺潺水声的流转中,澎湃到一代代后人的心间,传递在史册的一页页赞叹里。
④我在千斯坝听水,仿佛听到浪花在呼喊“大运河”“大运河”“大运河”……我知道,这坝河起源积水潭。沿着阜通七坝一路奔腾,徐徐注入温榆河,悠悠接汇北运河,从而连入京杭大运河的宏阔水系。我耳边仿佛有无数的美丽浪花在深情歌唱。那会讲故事的流水,向我讲述杭州的梅花、洛阳的牡丹、齐鲁的豆花和燕赵的棉花……五彩缤纷的甜蜜歌声,在天地间回旋和飘荡。我心里奔涌着1800公里的骀荡春风,串联起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的壮阔波浪。我在古老的千斯坝跂足沉思,举首南望:我们的美丽中国,自北而南,到处都是好风光,令人陶醉,令心流连。
⑤我在千斯坝听水,仿佛听到浪花在呼喊“开拓”“开拓”“开拓”……我知道,坝河也有过漫长的辛酸回忆。其实到了明清时期,这条河就因为没有水源而湮没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水波潋滟的盛景,是根据水文历史考证,在2006年重新建设疏浚而成的。据记载,元代时的水面宽为如今10倍,约二三百米;水深也为如今10倍,约一二十米。但是古老的千斯坝带着历史的仆仆风尘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依然是一个不懈奋进的奔腾姿态,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全新面目。千斯坝是历史,衔接的则是未来。今天的潺潺坝河水,依然回旋着开拓进取的心灵旋律,高唱着蓬勃昂扬的时代乐章。
⑥我每天上下班,都会从这千斯坝前走过。从千斯坝遗址到我工作的报社,只有400步的距离,而这中间相隔的,却是700多年的漫长流光。一有空闲的时间,我就喜欢立在千斯坝前,醉心倾听坝下的那些浪漫的水声。那悠悠浪波诉说着沧桑的记忆,更诉说着年轻的祝福和美好的向往。
(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点题,并通过对“澄碧的坝河”“金色的光芒”等自然景物来表现千斯坝的纯粹与庄重。
B.作者通过对郭守敬工作场景的猜想,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目光长远、运筹帷幄的水利专家形象。
C.文章结构清晰:整体采用“总—分—总”结构,首尾照应,中间四个段落以并列的形式展开。
D.作者对千斯坝的情感非常复杂,既有对其所承载的历史的怀想,也有对水上运输衰落的担忧。
15.第二段引用《诗经》中的相关文字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16.★请结合语境,从修辞手段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活泼的流水牵着我的思绪,自由自在地唱着、欢腾着,携着阳光,向着远方一路飞奔……
②无数的大船从南方运来沉甸甸的稻米和豆菽,运来丝绸和茶叶,运来五彩的憧憬。
17.文章第一段写道:“我站在千斯坝遗址,倾听流水遥远而又清凉的亲切诉说,心里翻卷着万千感慨。”千斯坝的流水引发了作者哪些感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端午节,全世界都吃粽子
①端午节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有几件事印象深刻。一是抹雄黄(雄黄,矿物,成分是硫化砷,橘黄色,有光泽。用来制农药、染料等,可入药。也叫鸡冠石)。一到端午节我父亲就去药店买雄黄,回来把雄黄用白酒调了之后,在我和姐姐的额头上抹一道,这样就可以让小孩子远离毒虫叮咬,驱邪避害。这是父母对孩子的祝福和心愿。但我父亲喜欢折腾我,经常用雄黄给我抹个胡子、额头上写个“王”、画个眼镜……印象中小时候的端午节,我脸上画的全是雄黄。自己当时还在想,《白蛇传》中法海让许仙给白娘子喝雄黄酒(雄黄酒,掺有雄黄的烧酒,民间在端午节时饮用),让她现出原形,父亲给我们抹雄黄,该不会也是想让我们现出原形吧。
②第二件印象深刻的事是,我们家端午一定会包粽子。我家包的“彩色粽子”,先用硬纸壳做成一个粽子形状,然后用彩色的绳子把它缠起来,有大的有小的,弄一串,挂在家门口,挂在我们身上。有时也会用线织的小网兜,装红鸡蛋或者鸭蛋挂在我们身上。
③第三件事是,端午都很喜欢吃“五毒饼”。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面写到过,小顺跟妞子他们闹着要吃五毒饼。那个饼有点像绿豆糕,用模子里的蛇、蝎子、蜈蚣、壁虎、蛤蟆五种图案,压到饼上面。民间传说小孩子吃过后,就不会被蛇咬、被蜈蚣叮。同时,我妈妈会用五色的线编成绳子,系在我们的手腕上,或者绑在我们脚腕上。习俗讲,小孩子绑上这个绳子,从端午一直绑到阴历的六月六,等绳子自己断掉后,把它扔进河水里,就可以将毒害都带走。
④这些传统习俗都渐渐消失了,但如今人们开始有意地重寻、重温这样的节日记忆。端午节,最重要的还是粽子。南方与北方的粽子内容不同。北方的粽子通常是甜的,内容比较简单,比如东北就是糯米加红枣。南方的粽子就比较复杂了,嘉兴有肉粽、火腿粽、香菇粽等等;高邮有咸鸭蛋蛋黄的粽子;还有些地方包“水晶粽”,所谓水晶,就是肥肉丁,因为腌过的肥肉蒸出来以后是透明的。
⑤白粽子,也叫碱粽子,非常好吃。用碱水泡糯米,泡完之后,糯米泛出偏黄的颜色,煮出来的粽子会变成金黄色,有浓郁的碱香。这种碱粽子讲究吃冷的,煮熟晾凉之后放进冰箱,它会稍微有点反生。再取出来时热一下,晾凉,蘸白糖吃。
⑥中国人就是这样,在不同的节日,用美食做情感的交流和传递,这也是对于传统习俗的传承和延续。儿时有一年端午节,我的父亲母亲去演出不在家,我的外公专门从湖南跑来家里,带我和姐姐。那时候物资比较匮乏,外公找不到粽叶包粽子,只好去买粽子,但无奈没有排上队。那天晚上我哭了,哭得非常伤心,对外公说:“今天全世界都吃粽子,就我没吃到。”
⑦所以,每当吃粽子的时候,我就想到我的外公,也会想到自己那个时候在哭。现在我四十多岁了,我父亲八十岁了,每到端午节父亲依然还会打电话对我说:“今天全世界都吃粽子,你吃了没有?”
(选自《特别文摘》,有删改)
18.请概括“我”童年记忆中有关端午节的几件小事。
19.下面语段放在文中哪两个语段之间合适?请作出判断并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各地在粽子包法上也有不同,有些地方会包扁粽子、方粽子,形状各不相同。我妈妈包的是白粽子,形状简单,就只用一片粽叶,包成锥状。
20.★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画横线的句子。
那天晚上我哭了,哭得非常伤心,对外公说:“今天全世界都吃粽子,就我没吃到。”
21.请写出文末“今天全世界都吃粽子,你吃了没有”这句话的作用。
22.请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谈谈你是否认同“传统节日有了新的‘打开方式’”这一观点,并举例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
近年来,不少传统节日都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如春节集五福、中秋新诗会。新的过节方式提高了参与度,增强了体验感。
(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
扁担那头的父亲
卞毓方
①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可小时候,没人说我长得像父亲。除了身高不及,脸型也不像,父亲的脸明显偏长,我的脸则近似于圆;五官也不像,父亲的线条是儒家的,外柔而内刚,我的线条却是刚的,更准确地说,是粗糙的;脾性也不像,父亲诙谐、幽默,我则木讷、无趣。
②父亲有顶礼帽,深灰色的,冠高而圆,帽檐宽大而略微翘起。我偶见父亲戴过一次,其余日子,礼帽一直放在纸盒里,纸盒搁在竹棚上。我曾无数次偷着试戴,可我的脑瓜太小,往头上一套,禁不住想起成语“沐猴而冠①”。从此只能仰望父亲高大的背影兴叹,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是的,它属于魁梧、伟岸的父亲。
③夏日晚间,一帮小孩捉迷藏,玩得兴起,夜深了也不归宿。这时,各家大人就会出来找。找着了,还赖着,不肯回,大人出手就打:“让你疯!让你疯!”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儿躲,一下子就找个正着。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我晓得,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吓唬而已。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也没有打过弟弟。四弟生性顽皮,走路总是乱跑乱撞,一不小心,不是把墙角的暖瓶踢倒了,就是把桌上的酱油瓶碰翻了……然而父亲对四弟的“劣行”没有呵斥,只是温和劝诫。他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牛大自耕田。”因此,对一时过错无须责打,重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果然,四弟上学后,各方面表现皆优。
④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真诚相待。父亲对邻里关系是看得很重的,“行要好伴,住要好邻”“恼个邻居瞎只眼”是他的口头禅。因此,远近邻居都非常敬重父亲。
⑤为人处世,父亲常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肚鸡肠成不了大事。他跟我讲过一个故事,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
⑥这个故事叫“秦穆饮盗马”。秦穆公丢了几匹马,派负责养马的官员去找。官员回报:“马儿已经被三百多个农夫杀了分吃,我把这帮不知好歹的家伙统统抓了来,国君您看如何处治!”秦穆公说:“别,别,哪儿能因为几匹马,就把这么多百姓都抓起来呢?我听说马肉不是寻常食物,吃它时必须喝点儿酒,否则会伤肠胃。赶紧给每人都喝点儿酒吧,然后放他们回家。”三年后,秦国与晋国爆发战争。秦穆公被围,身负重伤。节骨眼上,那三百个农夫赶了来,舍命将秦穆公救出。
⑦这个故事,令我想到祖父的待人接物,原来这是“家学”。祖上传下来的还有诸多。竹棚上,在礼帽盒的旁边,还搁着一根扁担。这也是文物级的古董,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父亲说,这扁担是曾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父亲接过。
⑧父亲还说,自己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船与码头之间,搭着一尺宽的跳板,挑着担子走在上面,没经验的,腿会发抖,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河。经验从哪里来?练呀。巷子里放几条长板凳,连在一起,权当跳板。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
⑨后来,我去北京念大学,因事陷入困境,我写信给父亲,说不想念书了,干脆回家种田。父亲回信:“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
⑩“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遇到过更大的苦境、逆境,也都是凭了这种信念,咬牙度过。
晚岁揽镜,发现我和父亲竟然有几分相像,而且是愈老愈挂相。当初为什么觉得不像呢?这是因为,那时我面对的是父亲的不惑之年或天命之秋,以我之稚嫩,去比照岁月的沧桑,当然是合不上辙的。如今我已迈入耄耋,五官逐渐向父亲趋同,总归是基因相承,血浓于水,繁华落尽,露了本色。
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注]①沐猴而冠:沐猴(猕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表面上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23.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写了父亲对“我”言传身教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写父亲五官的线条是“外柔而内刚”,联系全文可以体会到,这也是父亲为人处世的特点。
B.文章第②段画线的句子“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运用拟人,写出了礼帽像父亲一样对我嘲笑。
C.文章开头写“我不像父亲”,第 段又写“我逐渐像父亲”,不仅首尾呼应,构思巧妙,而且意味深长。
D.本文善用俗语,例如,“牛大自耕田”“行要好伴,住要好邻”等,使文章读起来通俗易懂,耐人寻味。
25.文章第⑥段用较大篇幅写了“秦穆饮盗马”的故事,你认为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26.★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
27.文章结尾的句子含义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2023·四川甘孜·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花黄的夏天
马慧娟
①那年夏天,每次一开后院的门,花黄都会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回头看,那架势好像我要追打它一样。我很无辜地看着它逃窜,也没办法证明我对它没有恶意,所以无法打消它对我的防范。
②花黄是条流浪狗,黄色是它的底色,上面黑色一道子、褐色一道子、灰色一道子的。儿子和我说,看着是个花的,又看着是个黄的,我说那就叫它花黄。
③后院堆着一堆玉米秸秆,这两年没有养牛羊,玉米秸秆也没用处,不知不觉间,就被花黄给侵占了。莫名其妙多了一条侵占我们家地盘的狗,还时不时对着我龇牙咧嘴,动不动在我把它遗忘了的时候蹿出来吓我一跳。这让我挺生气。但花黄可能认定我就是个纸老虎,冷冷地瞅我两眼,一屁股钻进黑洞洞的窝里,根本不理我。
④后来见到花黄,很疑惑它为何消瘦得厉害。直到有一天儿子说,后院有几个小狗狗,长得可招人疼了。我瞬间明白了花黄为啥那么瘦。我跟着儿子出去看那些小狗狗,只见在散乱的秸秆中,几只巴掌大的狗狗蹭在一起玩耍。听见人来了,它们连滚带爬地向花黄刨出的洞里钻去,那只最大的把自己的半截身子钻进去,又掉过头来,用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我和儿子。
⑤我突然有点自责,我应该早点观察一下花黄,而不是当它是个入侵者。这两个多月,它过得多辛苦啊。那么小的一条狗,居然照料着五只小狗。
⑥儿子每天都惦记着后院的狗狗,时不时地给它们喂食,我数次地阻拦他,还说,你把人家喂熟了你又上学去了,狗狗怎么办呢?你隔三差五地给贴补一些就行,长大了让人家跟着妈妈一起,别喂着把人家的天性都给喂没了。
⑦儿子答应着,但我知道,他又把吃的已经给狗狗了。花黄并没有因为儿子的投喂而改变与我们的生疏,它仍然是个独行者,觅食,回家,管娃,它还是那么瘦。
⑧儿子投喂了一段时间,几只小狗狗已经敢出来在后院散步了,那只最大的明显胖了一圈,胆子也大了起来。有一次我去后院,它围在我脚下不走,几只小短腿托着圆嘟嘟的肚子各种扭。我笑着和儿子说,几天不见,这家伙咋成个小胖子了?
⑨几个小家伙越来越可爱了,但我还是不想让儿子喂得太多。他总是要去上学,我总是很忙。对于小胖子的亲近,我总是充满着深刻的担忧:我没办法对这一家狗负责,也不想磨灭他们身上的野性,外面的世界天宽地阔,总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一方天地。
⑩一周后,我忙完回来,儿子一脸可惜地和我说,狗狗都不在了。我问发生了什么。儿子说,小胖子被邻居老爷爷抱走了,老二被另外一个邻居抱走了,其他几只也不知道哪里去了。
我沉默着接受了这个现实,甚至觉得有点对不起花黄。如果我和儿子没有参与到它们的生活中去,那小狗狗是不是就不会被抱走,就不会失踪了?可很多未知都不是我们能把握的。一些情绪无法言说,只能在心里默默神伤。
再见小胖子的时候,它的一身膘掉没了,没那么圆咕隆咚,也没之前的活泼机灵了,脖子里挂着一根绳子,还加了一个花哨的铃铛。它的主人颇为得意地扯着它在村道上溜达,它也只能跟着绳子走,即使自己想干点什么,也被一次次地拖拽着走了。
燥热的夏天终于过去了,后院沉寂了下去,花黄并没有离开,偶遇时,它总是站在远处看着我。我时不时地给它放点吃的。但它从来不和我亲近,只是远远看着。
(有删改)
28.文章主要表现了流浪狗“花黄”哪些内在特点?请简要分析。
29.“花黄”生活在后院里,“我”对它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章,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
①花黄最初侵占后院,让“我”很 ;②后来见到花黄消瘦得厉害,“我”很 ;③看到花黄的小狗后,“我”有些 ;④小狗狗被抱走后,“我”有点 。
30.★请联系上下文,简要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听见人来了,它们连滚带爬地向花黄刨出的洞里钻去,那只最大的把自己的半截身子钻进去,又掉过头来,用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我和儿子。
31.“我”和邻居老爷爷对“小胖子”的爱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简要评析。
(2023·湖北随州·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葵花地
廖静仁
①我始终记得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
②那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祖母的身子骨已经不再硬朗,她的一头青发,也被岁月的风雨洗刷成根根银丝,而一双被旧时代襄得变了形的小脚,蹭啊蹭的,一天中总要去葵花地里跑几个来回。祖母是在侍弄她的宝贝葵花苗。其时,我还是一个混沌未开的蒙童,常常是屁颠屁颠地尾随着祖母,不是帮忙,而是添乱。祖母是从不生气的,那一张布满沟壑的脸庞上,总是流淌着笑意。“你看,你看,又把葵花苗给踩翻了。”她这么说着,一双爬满青筋的手便很是小心地将葵花苗扶正。
③曾听大人们讲,我祖母出生在富贵人家,幼年时念过私塾,很在行的却是裁剪缝制的手艺活儿。她年轻时飞针走线绣出的花卉禽类,形同活物,让人看着看着,稍一走神,那花儿仿佛就从锦缎上开了出来,鸟仿佛就扑扇着翅膀飞了起来……然而,祖母的人生却无锦上添花那么美好。她28岁那年,我祖父便撒手人寰,留下娇妻幼子,在人世的凄风苦雨中煎熬。也是从那以后,我祖母便再无闲情去绣那些精美之至的花卉禽类。拖儿带子,养家糊口,她那双纤纤素手不得不开始干起陌生的农活。祖母从不对我们讲述自己的身世,至于她怎样拉扯着我的父辈走过那一段漫漫人生路,也不是幼小的我能够猜想得出来的。
④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祖母费尽心力侍弄的那一片葵花地。
⑤葵花地就在老家门前的一片开阔地中间。那是被祖母的心血和汗水浸润得十分肥沃的土地。每年开春,祖母都会小心翼翼地从火塘挂钩上的竹篮里取出备好的葵花种子,一颗一颗放进盛满清水的木盆里浸泡,又一颗一颗地插入铺着白色柴灰的土钵中等待它们萌芽。然后,她便佝偻着身子一锄一锄去翻垦被冬日的雪雨浸淫得紧实的葵花地。直到把那块葵花地整理得松松软软、平平展展,她才一边反手捶着背脊,一边溢着满脸的笑容,望-望当项的太阳,舒一口长气。倏忽就想,倘若我那早逝的父母还在人世,年迈的祖母该不用亲自下地了吧。然而祖母却说:“真正累人的并不是这些农活哩!”
⑥两三场春雨过后,种在土钵里的葵花子终于长出了嫩芽,祖母便在一个雨后天晴的早上,用竹签将葵花苗一棵一棵地掀出来,再一棵一裸地栽进肥黑的葵花地,继而撒下一层薄薄的火土灰。这以后的每一天,祖母总要去葵花地跑几个来回,为葵花苗锄草、松土、浇水和施肥。祖母做这一切时,总是小心翼翼的,就如同月子里母亲奶婴儿般不厌其烦。
⑦几番风雨,几番日月,葵花苗渐渐长成了人那么高,展开了金色的葵瓣,结出了牙状的籽粒。其时,佝偻着身子的老祖母同年幼的我,置身于茂密的葵花丛中,阳光从绿叶及金色的花瓣间筛落下来,祖母脸上的沟沟壑壑也闪烁着金色的喜悦。
⑧有一回,祖母站在阶沿的麻石条上,指着阳光下耀眼的葵花,意味深长地说:“这葵花多么可爱啊!它们总是追随着太阳旋动自己的身子,哪怕在阴天或雨天,也会凭着记忆寻觅太阳的方向,仰头望去。”祖母说这番话时,哥哥和姐姐也在旁边,我见他们一脸沉思地点着头,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彩。莫非他们已经领悟到了祖母话语中的含义?葵花的生命,是激情的,是奔放的,是火一般热烈的;而如同葵花的人生,是积极的、向上的,即使遭遇凄风苦雨,也永远不会迷失生活的方向。
⑨我也渐渐地明白,祖母一直精心侍弄着葵花地,其实是在精心地侍弄着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侍弄着人生长旅中支撑着地前行的意志与毅力。举目再望葵花地时,我忽然发现那一张张金色的花盘,就像是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脸庞,在这开阔而热烈的秋季,正昂然拥抱着太阳的光焰。仿佛觉得,我也变成了阳光下的一棵向日葵。
⑩我怎么能够轻易忘却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呢!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02月10日)
32.文中的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33.★选文围绕祖母与葵花地,有许多生动、细腻的描写,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请赏析下面语句。
(1)祖母便在一个雨后天晴的早上,用竹签将葵花苗一棵一棵地掀出来,再一棵一棵地栽进肥黑的葵花地,继而撒下一层薄薄的火土灰。
(2)佝偻着身子的老祖母同年幼的我,置身于茂密的葵花丛中,阳光从绿叶及金色的花瓣间筛落下来,祖母脸上的沟沟壑壑也闪烁着金色的喜悦。
34.选文有两处写到祖母意味深长的话。请揣摩下面语句中祖母说话的语气,体会祖母说话时的心情。
“这葵花多么可爱啊!它们总是追随着太阳旋动自己的身子,哪怕在阴天或雨天,也会凭着记忆寻觅太阳的方向,仰头望去。”
35.选文开篇即说:“我始终记得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第④段和最后一段也写到内容大致相同的话,读读这些语句,说说这样安排的妙处。
36.请品读下面链接语句,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链接语句]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宗璞《紫藤萝瀑布》
(2023·陕西西安·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爱的姿势
①父亲是家中的“天”。有“天”在,则阖家清风朗月,四海靖宁。每每望着“天”的背影,我都会读出一腔感动和敬畏——不独他是父亲,也是因为那些定格在记忆中的姿势——那是父爱的姿势。
②父亲是一位老兵。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人连死都不怕,还能怕什么?他怕,他怕作为他儿子的我有个闪失。
③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天下午,天黑得像锅底,闷雷阵阵,顷刻间硕大的雨点凌空砸下。放学了,我望着天地间无头无尾的雨不知所措。这时,父亲的身影出现在教室门口。路上,风狂雨骤,我和父亲撑着一把伞摇摇晃晃,费力地向家中走去。父亲把伞几乎都倾到了我这边,他身子极度倾斜着,半边身子完全暴露在雨水之中。他右手撑伞,左手竭力将我拉靠在他的身侧,那情形让人油然想起孵蛋的母鸡。不到半路,父亲全身便都淋湿了。父亲索性把伞交给我,霍地把我抱起来骑在他的脖子上。父亲的脖子热乎乎的,与冰凉的雨水形成了鲜明对比。《骑着父亲冒雨归》,后来成为我在市里获奖的第一篇作文。
④初二时,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中,我赤膊上阵,结果患上了重感冒。晚上,母亲在灶间做饭,父亲则守在炕沿边,一会儿帮我掖掖被角,一会儿摸摸我的额头,一会儿又量量我的体温。我闭着眼,倾听着父亲粗重的鼻息。(多年后我想起这事来,还倔强地认为:能够听到父亲鼻息的子女,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那年月农村家家孩子多,父母多半不拿孩子当回事。父亲与别人不同,他认为:既然把孩子生下来了,就要抚养成人,没这个决心,莫如不生。父亲扶我躺下后,搬个小凳,坐在灶前给我煎药。火光熊熊,映红了父亲花白的头发和脸上刀刻一样的皱纹。那些皱纹不知何时爬上了父亲的脸,它们像跨越了千年的化石,展现在我的视野中,等我酸酸地去读。父亲盯着火苗,全神贯注地聆听着药壶发出“噗噗”的声响。多年后,当我欣赏著名画家罗中立的名作《父亲》时,我觉得画家绝对是以当年佝偻身子熬药的父亲为模特的。
⑤知了长鸣的季节,我参加了高考。考场设在离家20公里之外的县城。考完第一科的时候正是中午。考生们呼呼地跑出教室,当我最后一个懒懒地走出考场时,蓦地看到:校门口,烈日下,孤独地站着一位老人,正踮起脚尖费力地朝这边眺望。那企盼的眼神和前倾的姿势,让人顿时想到南极的帝企鹅——那竟是父亲!我万万没有想到不会骑自行车的父亲竟然走了20公里来考场外为他的儿子高考助威!那可是20公里啊!霎时,我有一种海上孤舟见到了小岛的感觉,向父亲飞跑过去。父亲也看到了我,深一脚浅一脚蹒跚着向我奔来……若干年后,当我读到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我的脑海里立时现出父亲当年帝企鹅般奔跑的姿势——两者何其相似啊!
⑥很遗憾,我没能拍下父亲当年的种种姿势。我知道,这些瞬间在别人眼里也许是很平常的,毫无耀眼光芒,但它们却是父亲的一个个侧面,而就是这些不起眼的侧面,拼合出了一个生动、朴素、慈爱、憨实的父亲形象。人生易老,韶华不再,尽管世间常有白驹过隙之叹惋,我却倔强地认为:不管沧海桑田,父爱的姿势不会变。它们将定格在岁月的底片上,永恒而清晰地诠释着大爱无痕、上善若水的全部含义。
(选自《劳动午报》
37.父亲的姿势分别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
38.“考场设在离家20公里之外的县城。”“我万万没有想到不会骑自行车的父亲竟然走了20公里来考场外为他的儿子高考助威!那可是20公里啊!"第五段为什么反复强调“20公里”,有什么作用?
39.★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父亲把伞几乎都倾到了我这边,他身子极度倾斜着,半边身子完全暴露在雨水之中。(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文段6“这些瞬间在别人眼里也许是很平常的”“不起眼的”,但“永恒而清晰地诠释着大爱无痕、上善若水的全部含义”。(既然是“平常”的,“不起眼的”,为什么又说是“永恒而清晰地”的?)
40.文段5“当我读到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我的脑海里立时现出父亲当年帝企鹅般奔跑的姿势——两者何其相似啊!”请问相似点有哪些?
41.本文已被校报“我的父亲母亲”专栏选用。请你就本文特色为该专栏写一段推荐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2.2散文阅读 词句的理解与赏析
考向1:词语的理解及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母亲的厨艺
①母亲说话爱用比喻,那些比喻很俗气但又像菜市场上浓妆艳抹的女人,让人印象深刻。她在外婆膝下做女儿时,不会煮饭,她这样形容自己:“我做小姑娘时,连水和米是怎么成亲的都不知道!”都说环境造就人,我妈为人妻、为人母后才有了相当了得的厨艺,烹炸煎煮全部得心应手,无师自通地成为了一名乡村厨子。
②每一个身处童年时期的小孩子,都像原野上的草般疯长。而“长”常常伴随着一个字“吃”。幼时的我们问得最多的话就是:“妈,家里有没有好吃的?”其实,贫穷的家哪有什么好吃的?但一个母亲总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失望的。
③母亲能拿得出来的,无非是自家鸡下的蛋、自家种的大白菜、花生、豆子等。母亲常用一个鸡蛋给我们做蒸蛋,她在鸡蛋里放上一把炒米、一摊细细的肉末,撒上葱花,最后蒸出了一大盘别具风味的蛋,让我们吃得心满意足。一颗卷心菜,母亲把白色的梗和黄绿色的叶分开切,菜叶切成大块儿煮汤,白色的梗切成比小指头还细的条儿,下锅里加大量的猪油爆炒,这样做出来的菜特别下饭。母亲也给我们做零食,从花生里选出个小、卖相不好的,等攒够了一碗,就给我们炒挂霜花生米吃。挂霜花生米——花生米上好像裹了一层薄薄的秋霜,邻家主妇们谁也不会,这让我和小弟的虚荣心在小伙伴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我妈做得最好的零食是油炸小鱼。那种一片柳叶儿般长短、细窄的小鱼,人家买来喂食猫,但我妈用来油炸。我妈没花几个钱买回来,用大拇指刮去鱼鳞,挖去内脏,洗净之后擦上薄薄的一层盐,放在太阳下晒干。她用小葱拌干面粉做成糊,裹在小鱼身上,再把小鱼下到滚油里炸,炸到面皮金黄,捞出锅来。一口一个,又鲜又脆。那时,母亲的厨艺正处于巅峰时期。
④我去远方念书的时候,曾把我妈做的藕团子带去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吃,他们说,母亲不开个饭店是我家的重大损失。
⑤我们日渐长大,家境也渐渐好转,但母亲仍然喜欢在做菜上花心思,仍是一腔热情,厨艺也依然不减当年。可是,母亲的美食已留不住我们向往外面世界的心。母亲是一面湖,但是好像鱼儿的我们,怎么甘心仅仅在湖里,不去看看远方的大海,不去尝尝别处新鲜的吃食?新鲜,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
⑥终于有一日,我向母亲宣布,我要去吃别人做的菜了。其实,开始的时候,我并不觉得那位母亲做的菜好吃,但因为她的儿子,她做的菜,我也就能心甘情愿吃下去。
⑦如今,我也做了母亲,母亲做了外婆,我的女儿也长到会品评菜的口味的年纪。一日,在饭桌上,女儿挑剔地对我说:“我觉得外婆做的菜真难吃。奶奶做的菜就特别好吃!”我点头同意孩子的评价,这并不是孩子偏心和厚爱那一位她的祖母,她只是总是说实在话。
⑧我和小弟离开了家后,父亲去世,剩母亲一个人过日子。母亲再也没有好好地做过饭,炒上一盘青菜可以吃上两天,炖上一碗红烧肉甚至可以吃上三天,她再也不像年轻时候,挖空心思地弄出好吃的。偶尔,我们回家吃饭,她做出满满一桌菜来,不是油多了,就是盐少了,厨艺大不如从前了。
⑨倒是婆婆,因为我们一家子都围在她身边要吃要喝的,有时我还把办公室里听说到的菜名告诉她,想着我们能吃好的她,就总是愿意一试。婆婆还自创了不少菜式,这些菜无不让家人称好,外人称道。婆婆今日的厨艺早已不是我当初进门时候的样子,她这位母亲的厨艺确实是与日俱好,越发了得。
⑩母亲们的厨艺的确是儿女历练出来的,儿女在,厨艺长,儿女远,厨艺消。“此消彼长”这一说,妈妈们因爱逃不脱。
1.本文以“母亲的厨艺”为线索展开叙述。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时期 母亲的厨艺
“我”童年时期 ①
“我”去远方念书时 可以和饭店大厨相媲美
我们日渐长大 不减当年
如今 ②
2.★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做小姑娘时,连水和米是怎么成亲的都不知道!
(2)女儿挑剔地对我说:“我觉得外婆做的菜真难吃,奶奶做的菜就特别好吃!”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母亲们的厨艺的确是儿女历练出来的。儿女在,厨艺长;儿女远,厨艺消”两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①处于巅峰时期②大不如从前 2.(1)“成亲”指结婚,此处用来形容煮饭的过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说话的幽默风趣,通俗易懂,令人印象深刻。
(2)“挑剔”指在细节上挑选指责,此处表现出女儿对外婆和奶奶厨艺相对比下的态度,更衬托出母亲厨艺的大不如前,为后文“我”的感伤愧疚做铺垫。 3.这句话写出了母亲们为了让儿女吃上美味的食物,甘愿为儿女改变自己,愿意为儿女默默付出。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们为了儿女默默付出的无私精神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因离开母亲使母亲的厨艺大不如从前而感到愧疚的伤感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题干提示“‘我’童年时期”,联系第②段“每一个身处童年时期的小孩子,都像原野上的草般疯长。而‘长’常常伴随着一个字‘吃’”,再联系第③段“母亲能拿得出来的,无非是自家鸡下的蛋、自家种的大白菜、花生、豆子等。母亲常用一个鸡蛋给我们做蒸蛋,她在鸡蛋里放上一把炒米、一摊细细的肉末,撒上葱花,最后蒸出了一大盘别具风味的蛋,让我们吃得心满意足”“那时,母亲的厨艺正处于巅峰时期”可知,处于巅峰时期;
根据题干提示“如今”,联系第⑦段“如今,我也做了母亲,母亲做了外婆,我的女儿也长到会品评菜的口味的年纪。一日,在饭桌上,女儿挑剔地对我说:‘我觉得外婆做的菜真难吃。奶奶做的菜就特别好吃!’我点头同意孩子的评价,这并不是孩子偏心和厚爱那一位她的祖母,她只是总是说实在话”,第⑧段“我和小弟离开了家后,父亲去世,剩母亲一个人过日子。母亲再也没有好好地做过饭,炒上一盘青菜可以吃上两天,炖上一碗红烧肉甚至可以吃上三天,她再也不像年轻时候,挖空心思地弄出好吃的。偶尔,我们回家吃饭,她做出满满一桌菜来,不是油多了,就是盐少了,厨艺大不如从前了”可知,厨艺大不如从前。
据此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1)“成亲”一词通常用于形容男女结婚,而在这里母亲用它来比喻水和米混合在一起,准备煮饭的过程。这种拟人的手法让描述更加生动有趣,也表现出母亲对烹饪的热爱和创意。她通过这种方式,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在烹饪方面的无知,同时也表现出她的谦虚和幽默感。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她的生活经历,也增加了文本的趣味性。
(2)“挑剔”本指在细节上过分苛刻指责。联系女儿说的话“我觉得外婆做的菜真难吃,奶奶做的菜就特别好吃”可知,此处表现出女儿对外婆和奶奶厨艺相对比下的态度,衬托出母亲厨艺的大不如前;联系第⑩段“母亲们的厨艺的确是儿女历练出来的,儿女在,厨艺长,儿女远,厨艺消。‘此消彼长’这一说,妈妈们因爱逃不脱”可知,为后文“我”的感伤愧疚做铺垫。
据此回答即可。
3.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根据“母亲们的厨艺的确是儿女历练出来的。儿女在,厨艺长;儿女远,厨艺消”,联系第①段“她在外婆膝下做女儿时,不会煮饭,她这样形容自己:‘我做小姑娘时,连水和米是怎么成亲的都不知道!’都说环境造就人,我妈为人妻、为人母后才有了相当了得的厨艺,烹炸煎煮全部得心应手,无师自通地成为了一名乡村厨子”及“我”童年时期母亲的厨艺处于巅峰时期,“我”去远方念书时母亲的厨艺可以和饭店大厨相媲美,我们日渐长大母亲的厨艺不减当年,而现如今,我离开母亲身边,母亲厨艺却大不如前;再联系第⑨段“倒是婆婆,因为我们一家子都围在她身边要吃要喝的,有时我还把办公室里听说到的菜名告诉她,想着我们能吃好的她,就总是愿意一试。婆婆还自创了不少菜式,这些菜无不让家人称好,外人称道。婆婆今日的厨艺早已不是我当初进门时候的样子,她这位母亲的厨艺确实是与日俱好,越发了得”可知,因为我们一家子都围在婆婆身边要吃要喝的,婆婆的厨艺与日俱好,从中可见母亲们为了让儿女吃上美味的食物,甘愿为儿女改变自己,愿意为儿女默默付出。表现了作者对母亲们为了儿女默默付出的无私精神的赞美;再联系第⑧段“我和小弟离开了家后,父亲去世,剩母亲一个人过日子。母亲再也没有好好地做过饭,炒上一盘青菜可以吃上两天,炖上一碗红烧肉甚至可以吃上三天,她再也不像年轻时候,挖空心思地弄出好吃的。偶尔,我们回家吃饭,她做出满满一桌菜来,不是油多了,就是盐少了,厨艺大不如从前了”可知,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因离开母亲使母亲的厨艺大不如从前而感到愧疚的伤感。
据此回答即可。
考向2:句子的理解及赏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凉皮的小男孩
郑玉超
①天水,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历史上最早用马匹换取茶叶的茶马古道通商口岸,它位于甘肃最东面的城市,和陕西宝鸡接壤。二十多年前,在兰州大学读书时,我曾坐晃晃悠悠的绿皮火车,许多次经过那座城市。
②那时,天水火车站并不大,三五条铁道横亘在站外,乘客也稀稀拉拉。倒是做生意的很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透着股精明。他们一律挎着个竹篮,篮子大小不一,里面放着兜售的物品,有红红的花椒,有茶叶蛋,有包子油条,给我印象深的还是天水凉皮——当地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方便盒子装着,一块钱一盒。吃在嘴里,凉凉的,滑滑的,口感甚好。倘在夏日,又渴又饿时,吃上筋道绵长、柔滑细腻的天水凉皮,胜似天上美味。
③那天由兰州乘火车去徐州,刚坐上火车不久,困意袭来,很快睡着了。到了天水站时,已是中午,叫卖声吵醒了我。我打开车窗,见车下站着许多叫卖者。一个小男孩,瘦瘦的,酡红的小脸蛋,肩上斜挎着一个小书包,碎花布做成,赤橙黄绿青蓝紫,调色板一般,焕发低调的灿烂,上面用笨拙的字体绣着四个字:好好学习。
④小男孩手里也拎着竹篮,比大人的小了许多,里面整整齐齐放着一些盒子,一看便知是凉皮。他不像别人那样高声兜售,而是一言不发,躲在人群里,满脸羞赧,像是生怕被人发现似的。
⑤看样子是小学生,瑟缩着身子,他的眼光躲闪着。我向他招招手,他望着我,不动一步。站在他身边的老太太推了推他,说:尕娃子快去,那叔叔要买你的凉皮呢!
⑥小男孩机械地移动了两步,趁老太太不注意,像拉长的弹簧突然失去了外力,立马又缩回了原处,低着头,重新躲到了人群后。
⑦我好奇地看着这一幕。小男孩抬起头,瞥到我望去的目光,忙又怯怯地低下了头。我忙喊:小男孩,给我来份凉皮。
⑧小男孩又抬头。我又向他招了招手。他确信我在喊他后,一丝喜悦不经意地滑过嘴角。他红着脸,半是羞涩半是开心地跑向我,篮子有点重,他跑起来像只可爱的小企鹅。
⑨我从窗口递出十块钱给小男孩。他踮起脚尖,先将凉皮塞了进来,然后,放下脚尖,个儿一下子矮了下去。他手忙脚乱,解开书包的纽扣,开始找钱。
⑩这时,“咣当咣当”声音传来,火车启动了。小男孩似乎还未反应过来,依然弯着腰找钱。我对余钱已经失去了希望。
忽然,小男孩发现车子开走了,忙追上来。路面并不太平,我看到他磕磕绊绊的样子,一种心疼从心底里浮起来。我连忙向他摆手,大声喊:不用找了,不用找了。
火车渐渐加速,小男孩根本不理会,他边跑边喊不远处的一个汉子。那汉子急急抓过钱,风一般奔跑着,很快靠近了我的窗口。我清晰地看到汉子鼻尖上沁出的汗珠。他气喘吁吁,将捏成一团的钱扔进车窗,声音远远地送来:娃子来不及找了,钱给你。
我一看,十元钱。我的鼻子一阵发酸,我飞快地又将钱扔出窗外。那汉子走过去捡起钱,交给已走到身边的小男孩。我远远地望见,那个小男孩呆呆地立着,望着载着我的火车远行的方向。
良久,才见他扬起小小的臂膀,挥着,挥着,直到消失在我的视线之外。
那以后,我每一回经过天水,都会下意识地张望。我希望能从来来往往的小贩子里看到熟悉的身影,然而,我失望了,再也没见过那身形瘦弱的小男孩。
终于,有一回我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是替小男孩追我的那个汉子。听了我的描述后,汉子笑了笑:你说的是小马驹啊。那时,他的爷爷身体不太好,小马驹跟着他奶奶一起来卖凉皮,脸皮薄,张不开口。
汉子忽而想起来,告诉我:那次你是不是付了十元钱,买的一盒凉皮?他一家人一直在念叨呢,小马驹直跺脚,说自己贪了你的大便宜呢。
那小马驹不卖凉皮了?我笑了笑,问汉子。
爷爷病好后,小马驹就安心上学读书了,每回考试都是优呢。红脸汉子张开大嘴,乐呵呵地笑着,像是说自己的孩子。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4.根据小说第③段到第 段的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情节内容 我的心理感受
害羞内向,卖凉皮
手忙脚乱, 失望
磕磕绊绊,
嘱托汉子,归还钱 感动
挥手作别,目送我 /
5.★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天水的独有文化养育了不一样的天水人。文中小男孩的形象明显烙上了天水文化的印记,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
7.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小男孩,为什么还要写汉子?
8.文中第 段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写了对钱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试探讨作者的用意。
链接材料:
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答案】4. 好奇 找零钱 追火车 心疼 5.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小男孩既不好意思又内心喜悦的复杂心情,表达了“我”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 6.示例一:天水,历史上最早用马匹换取茶叶的茶马古道通商口岸。天水人善于经商,小男孩随着奶奶在火车站做生意。从中感受到天水的历史文化和商业文化。
示例二:天水凉皮是当地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方便盒子装着,一块钱一盒。小男孩卖的是凉皮,从中感受到天水的饮食文化。
示例三:小男孩是奶奶口中的尕娃子,是汉子口中的娃子。从中感受到天水的方言文化。
示例四:小男孩没有来得及找零,一家人一直在念叨,小男孩直跺脚,说自己贪了大便宜,体现小男孩的淳朴,善良。从中感受到天水的人情文化。 7.通过汉子帮小男孩追火车归还钱,推动情节的发展;用我与汉子的偶遇,交代小男孩没有成功找零后的愧疚心理及后来的生活学习境况;使故事情节完整;通过塑造热心、善良、淳朴的汉子形象,更普遍意义地揭示了天水这个充满诗意的土地上的人的淳朴、善良,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8.链接材料中,当时社会的人们重金钱,轻亲情,揭露了资本社会冷酷无情的人际关系,深化小说的主题。
文中,在我的眼里孩子的淳朴,善良比钱重要。刻画了一个心疼男孩,不愿白吃他的凉皮的“我”的形象,衬托了男孩的纯真,善良,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概括。
①根据“害羞内向,卖凉皮”可知在第③至⑧段,结合第⑦段“我好奇地看着这一幕”,可知“我”的心理感受是“好奇”;
②根据“我”的心理“失望”,可知在第⑨⑩段,结合第⑨段“他手忙脚乱,解开书包的纽扣,开始找钱”,可概括为“打零钱”填空;
③根据“磕磕绊绊”的提示,可知在第 段,结合“忽然,小男孩发现车子开走了,忙追上来”,可概括为“追火车”填空;
④根据第 段“我看到他磕磕绊绊的样子,一种心疼从心底里浮起来”,可提取“心疼”填空。
5.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第⑧段中“他红着脸,半是羞涩半是开心地跑向我,篮子有点重,他跑起来像只可爱的小企鹅”是对小男孩跑向“我”卖凉皮的描写。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红着脸,半是羞涩半是开心”是神态描写,“跑向我”是动作描写,这两种描写方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男孩既羞涩又开心的样子,表现了他不好意思又十分喜悦的心情。“他跑起来像只可爱的小企鹅”表达了“我”对他的喜爱之情。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这是在天水火车站发生的故事,小男孩是天水人,身上具有天水文化的烙印。从文中找出其中一处,结合人物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如:文章第①段中“天水,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历史上最早用马匹换取茶叶的茶马古道,它位于甘肃最东面的城市,和陕西宝鸡接壤”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历史上最早用马匹换取茶叶的茶马古道”暗示它历史悠久,人们有经商的传统,因此小男孩随着奶奶在车站做生意体现了天水的商业文化传统。
7.本题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
文章的主人公是小男孩,主题是为了表现小男孩淳朴善良的人性美。但汉子这个次要人物的出现并不是闲笔。
首先从主题的角度来分析,第 段,小男孩面对启动的火车,感觉自己无能为力时求助了汉子,这更加凸显了小男孩的执着和淳朴;同时,文章结尾处“红脸汉子张开大嘴,乐呵呵地笑着,像是说自己的孩子”等表现了汉子的淳朴厚道,汉子的热心帮助表现了他的热情善良,这是天水人民人性美的体现,这些品质和小男孩的性格相互映衬,更加突出了作者对此地难忘的原因。从艺术创作来看,文章 - 正是通过“我”与汉子的对话,交代小男孩没有成功找零后的愧疚心理及后来的生活学习境况,使故事情节完整,又补充交代了小男孩的家庭情况和现状,丰富了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8.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链接材料选自《我的叔叔于勒》一言语,交代了于勒当初的品行,说明了人们打发他去美洲的原因,为后面一家人对于勒情感态度的变化做铺垫,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第 段“我一看,十元钱。我的鼻子一阵发酸,我飞快地又将钱扔出窗外”,因为小男孩来不及找零,为了追赶火车,让一个大人把十元整钱扔进了车窗,“我”为小男孩的淳朴所感动,赶紧把钱又扔还给他们。在“我”看来,淳朴善良是金钱买不来的。这个句子,表现了“我”对小男孩的心疼,从侧面烘托了小男孩的淳朴、真诚、善良的品格,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023·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扁担那头的父亲
卞毓方
①小时候,没人说我长得像父亲。除了身高不及,脸型也不像,父亲的脸明显偏长,我的近似于圆;五官也不像,父亲的线条是儒家的,外柔而内刚,我的线条却是刚的,更准确地说,是粗糙的;脾性也不像,父亲诙谐、幽默,我则木讷、无趣。
②夏日晚间,一帮小孩捉迷藏,玩得兴起,夜深了也不归宿。这时,各家大人就会出来找。找着了,不肯回,大人出手就打:“让你疯!让你疯!”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儿躲,一下子就找个正着。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我晓得,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吓唬而已。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和弟弟。
③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四弟元气足,疯劲大,拳头硬,诨名“四乱子”,与小朋友玩耍,常常话不投机就“看家伙”。那些吃了眼前亏的孩子哭哭啼啼回家找大人诉苦,有的家长就找上门来,向我父亲告状。父亲总是千赔礼,万道歉,答应等“四乱子”回来,好生收拾收拾。四弟察知有人告状,蹑手蹑脚踅回,躲在屋角,等着挨训。然而父亲视若无睹,仿佛啥事也没有发生。
④是出尔反尔、自食其言吗?非也。父亲对邻里关系是看得很重的,“行要好伴,住要好邻”“恼个邻居瞎只眼”是他的口头禅。事后见了那曾被四弟欺负的小朋友,他总会摸摸头,拍拍肩,好言抚慰。父亲对四弟的“劣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非放任自流,而是“知子莫若父”,他晓得四弟只是顽童意气,争强好胜,骨子里还是个仁义的孩子,知羞耻,识好歹——父亲有句挂在嘴边的话:“牛大自耕田。”因此,对一时过错无须责打,重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果然,四弟上学后,各方面表现皆优。
⑤为人处世,父亲常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肚鸡肠成不了大事。他跟我讲过“秦穆饮盗马”的故事,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
⑥秦穆公丢了几匹马,派负责养马的官员去找。官员回报:“马儿已经被三百多个农夫杀了分吃,我把这帮不知好歹的家伙统统抓了来,国君您看如何处治!”秦穆公说:“别,别,哪儿能因为几匹马,就把这么多百姓都抓起来呢?我听说马肉不是寻常食物,吃它时必须喝点儿酒,否则会伤肠胃。赶紧给每人都喝点儿酒吧,然后放他们回家。”三年后,秦国与晋国爆发战争。秦穆公被围,身负重伤。节骨眼上,那三百个农夫赶了来,舍命将秦穆公救出。
⑦这个故事,令我想到祖父的待人接物,原来这是“家学”。
⑧我家竹棚上还搁着一根扁担。这也是文物级的古董,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父亲说,这扁担是曾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他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船与码头之间,搭着一尺宽的跳板,挑着担子走在上面,没经验的,腿会发抖,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河。经验从哪里来?练呀。巷子里放几条长板凳,连在一起,权当跳板,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杂技演员能在空中走钢丝,这都是练出来的。
⑨1964年,我去北京念大学,上学时因直言贾祸,陷入困境。我惶惑,写信给父亲,说不想念书了,干脆回家种田。父亲回信:“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
⑩“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遇到过更大的苦境、逆境,也都是凭了这种信念,咬牙度过。
晚岁揽镜,发现我和父亲竟然有几分相像,而且是愈老愈挂相。当初为什么觉得不像呢?这是因为,那时我面对的是父亲的不惑之年或天命之秋,以我之稚嫩,去比照岁月的沧桑,当然是合不上辙的。如今我已迈入耄耋,五官逐渐向父亲趋同,总归是基因相承,血浓于水,繁华落尽,露了本色。
偶尔玄想,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节选自2023年5月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9.做批注是重要的读书方法。仿照示例,为下表中加点字做批注。
语句 批注
1964年,我去北京念大学,上学时因直言贾祸,陷入困境。 贾,音gǔ,招致,招惹的意思。“贾祸”语言简练,写出了“直言”的后果。
他跟我讲过“秦穆饮盗马”的故事,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
10.读完文中的画线句,你想到的问题是什么?请将问题写出来,并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产生问题的原因。
11.★试从语言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四弟元气足,疯劲大,拳头硬,诨名“四乱子”,与小朋友玩耍,常常话不投机就“看家伙”。
12.试简要概括父亲的形象特点。
13.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这句话含意的理解。
【答案】9.饮,音 yìn,动词,意思是“给……酒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中军置酒饮归客”句)。秦穆公非但不杀盗马贼,还给他们酒喝,表现了他的气量与胸怀。 10.问题:父亲为什么会这样(出尔反尔视若无睹)?
原因:从前文看,父亲是个好人,他曾经承诺要“好生收拾收拾”四弟,现在却对惹祸的四弟“视若无睹”,这一做法太反常,似乎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有点不讲诚信。 11.这句话用了“元气足”“疯劲大”“拳头硬”等三字短语,句式整齐,读起来短促有力。 “四乱子”“看家伙”等词语形象生动。写出了四弟生命力旺盛、调皮淘气、争强好胜、意气用事等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12.(1)爱护孩子,了解孩子,信任孩子;(2)教子有方以身作则,言传身教;(3)善待他人,与邻居友好相处,宽容豁达;(4)坚毅刚强,有毅力,为在码头上装卸货物反复练胆量;(5)外柔内刚,能屈能伸,敢于直面困难,战胜困难; 13.扁担是父亲用过的“古董”串联起父亲的许多故事,见证了父亲的经历与磨难,也是家学传承的象征; “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说明扁担是父子俩感情联系的纽带,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深深怀念,这句话同时又照应了标题。
【解析】9.本题考查做批注的读书方法。
结合示例可知,做批注时要先分析加点字的读音、意思,而后结合语境进行分析。“秦穆饮盗马”指秦穆公给盗马贼酒喝,所以“饮”在此处表示“给……酒喝”,读音为 yìn。再结合第⑥段“秦穆公丢了几匹马,派负责养马的官员去找。官员回报:‘马儿已经被三百多个农夫杀了分吃,我把这帮不知好歹的家伙统统抓了来,国君您看如何处治!’秦穆公说:‘别,别,哪儿能因为几匹马,就把这么多百姓都抓起来呢?我听说马肉不是寻常食物,吃它时必须喝点儿酒,否则会伤肠胃。赶紧给每人都喝点儿酒吧,然后放他们回家。’”体现了秦穆公不仅没有惩处盗马贼,还给他们酒喝,表现了秦穆公的大度。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句子的理解。
解答此题需联系上下文。结合第③段“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四弟元气足,疯劲大,拳头硬,诨名‘四乱子’,与小朋友玩耍,常常话不投机就‘看家伙’。那些吃了眼前亏的孩子哭哭啼啼回家找大人诉苦,有的家长就找上门来,向我父亲告状。父亲总是千赔礼,万道歉,答应等‘四乱子’回来,好生收拾收拾。四弟察知有人告状,蹑手蹑脚踅回,躲在屋角,等着挨训。然而父亲视若无睹,仿佛啥事也没有发生”可知,讲述父亲答应等四弟回来收拾他,但四弟回来后,父亲却视若无睹,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这一做法使人困惑。围绕父亲这一“反常行为”提出疑问并讲明原因即可。
示例:问题:父亲为什么这么教育儿女?
原因:从前文看,父亲是个好人,他曾经承诺要“好生收拾收拾”四弟,现在却对惹祸的四弟“视若无睹”,这一做法太反常,好像在纵容孩子,有点教子无方。
11.本题考查表达效果。
赏析语句时,要抓住语句的特点。此句可从词语、句式等角度入手,分析其对四弟形象塑造的作用。
“四弟元气足,疯劲大,拳头硬,诨名‘四乱子’,与小朋友玩耍,常常话不投机就‘看家伙’”中的“元气足,疯劲大,拳头硬”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乱子”“看家伙”使用了口语,生动形象,体现出四弟淘气顽皮的特点。
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结合第②段“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和弟弟”,第④段“他晓得四弟只是顽童意气,争强好胜,骨子里还是个仁义的孩子,知羞耻,识好歹”可知,父亲爱护孩子,了解孩子。
结合第④段“对一时过错无须责打,重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果然,四弟上学后,各方面表现皆优”可知,父亲以身作则。
结合第③段“有的家长就找上门来,向我父亲告状。父亲总是千赔礼,万道歉”,第⑤段“为人处世,父亲常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肚鸡肠成不了大事。他跟我讲过‘秦穆饮盗马’的故事,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可知,父亲对邻里关系看得很重,并给‘我’讲‘秦穆饮盗马’的故事,他善待他人,与邻居友好相处。
结合第⑧段“经验从哪里来?练呀。巷子里放几条长板凳,连在一起,权当跳板,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可知,坚强,有毅力。
结合第⑨段“父亲回信:‘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由父亲在“我”陷入困境时对“我”的鼓励,可知,他敢于直面困难。
1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理解结尾句需要结合文章主题,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结合第⑧段“我家竹棚上还搁着一根扁担。这也是文物级的古董,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父亲说,这扁担是曾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他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可知,“扁担”与父亲密切相关,它“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如上海打工的经历、鼓励陷入困境的孩子等。扁担由曾祖父传给祖父,祖父又传给父亲也体现了家学传承。“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此句中,将“岁月”比作“扁担”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扁担跨越岁月,将“我”与父亲联系在一起的特点,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怀念。同时,此句还与标题“扁担那头的父亲”照应。
(2023·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千斯坝听水
高昌
①在北京西坝河南路与香河园西街交会的拐角,有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上书“大运河——千斯坝遗址”几个大字。春日暖阳洒在澄碧的坝河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我站在千斯坝遗址,倾听流水遥远而又清凉的亲切诉说,心里翻卷着万千感慨。活泼的流水牵着我的思绪,自由自在地唱着、欢腾着,携着阳光,向着远方一路飞奔……
②我听到流水声中回旋着“千斯”“千斯”的呼唤,“千斯”是何意?我的心潮悠然上溯到遥远的先秦——《诗经》中就有这样温馨的文字:“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意为“快快筑起千座粮仓,快快造好万柜箱。把粮仓都装满,农夫们的日子喜庆洋洋。这是天赐的大福气啊,幸福的生活万年长。”千斯坝的坝名,就是从这动人的《诗经》里流出来的。我现在驻足的这片土地,曾设有千斯坝,停泊万里船;也设有千斯仓,珍藏千古梦。无数的大船从南方运来沉甸甸的稻米和豆菽,运来丝绸和茶叶,运来五彩的憧憬。一起卸在千斯坝,转运进光熙门内南侧的千斯仓。所谓“千斯万斯”,承载的正是先民们对五谷丰登的热切祈望、对国泰民安的美好向往。
③我听到流水潺潺,一遍遍深情呼喊着一个响亮的名字:“郭守敬、郭守敬、郭守敬……”郭守敬是元代的水利专家。遥想当年,意气风发的郭先生在此地巡视,口中轻轻吐露出一串名字:千斯坝、常庆坝、郭村坝、西阳坝、郑村坝、王村坝、深沟坝……随后七坝陡然而起于阜通河上,并依序自西向东呈梯级一一排开,分段行舟,驳运过坝。有了这阜通七坝,阜通河也才有了这个“坝河”的美称,在漕运年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坝河的名字也一直沿用到今天。坝河全长21.63里,流域面积158.4平方公里,日运漕粮4600余石。即使算上结冰期停运的因素,年运输能力也达到100万石。处在这一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上之重要节点的千斯坝,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醒目记忆,是滔滔大运河在京城画下的一个恢弘惊叹,也是古老的世界文化遗产为北京历史留下的嘹亮回响。古人奋斗和开拓的艰辛智慧,为我们留下沧桑变迁的无尽怀想,同时也在这潺潺水声的流转中,澎湃到一代代后人的心间,传递在史册的一页页赞叹里。
④我在千斯坝听水,仿佛听到浪花在呼喊“大运河”“大运河”“大运河”……我知道,这坝河起源积水潭。沿着阜通七坝一路奔腾,徐徐注入温榆河,悠悠接汇北运河,从而连入京杭大运河的宏阔水系。我耳边仿佛有无数的美丽浪花在深情歌唱。那会讲故事的流水,向我讲述杭州的梅花、洛阳的牡丹、齐鲁的豆花和燕赵的棉花……五彩缤纷的甜蜜歌声,在天地间回旋和飘荡。我心里奔涌着1800公里的骀荡春风,串联起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的壮阔波浪。我在古老的千斯坝跂足沉思,举首南望:我们的美丽中国,自北而南,到处都是好风光,令人陶醉,令心流连。
⑤我在千斯坝听水,仿佛听到浪花在呼喊“开拓”“开拓”“开拓”……我知道,坝河也有过漫长的辛酸回忆。其实到了明清时期,这条河就因为没有水源而湮没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水波潋滟的盛景,是根据水文历史考证,在2006年重新建设疏浚而成的。据记载,元代时的水面宽为如今10倍,约二三百米;水深也为如今10倍,约一二十米。但是古老的千斯坝带着历史的仆仆风尘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依然是一个不懈奋进的奔腾姿态,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全新面目。千斯坝是历史,衔接的则是未来。今天的潺潺坝河水,依然回旋着开拓进取的心灵旋律,高唱着蓬勃昂扬的时代乐章。
⑥我每天上下班,都会从这千斯坝前走过。从千斯坝遗址到我工作的报社,只有400步的距离,而这中间相隔的,却是700多年的漫长流光。一有空闲的时间,我就喜欢立在千斯坝前,醉心倾听坝下的那些浪漫的水声。那悠悠浪波诉说着沧桑的记忆,更诉说着年轻的祝福和美好的向往。
(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点题,并通过对“澄碧的坝河”“金色的光芒”等自然景物来表现千斯坝的纯粹与庄重。
B.作者通过对郭守敬工作场景的猜想,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目光长远、运筹帷幄的水利专家形象。
C.文章结构清晰:整体采用“总—分—总”结构,首尾照应,中间四个段落以并列的形式展开。
D.作者对千斯坝的情感非常复杂,既有对其所承载的历史的怀想,也有对水上运输衰落的担忧。
15.第二段引用《诗经》中的相关文字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16.★请结合语境,从修辞手段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活泼的流水牵着我的思绪,自由自在地唱着、欢腾着,携着阳光,向着远方一路飞奔……
②无数的大船从南方运来沉甸甸的稻米和豆菽,运来丝绸和茶叶,运来五彩的憧憬。
17.文章第一段写道:“我站在千斯坝遗址,倾听流水遥远而又清凉的亲切诉说,心里翻卷着万千感慨。”千斯坝的流水引发了作者哪些感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答案】14.D 15.引出“千斯”的含义,揭示了千斯坝的坝名来历和含义。 16.(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流水的的活泼。
(2)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运河运来的货物之多。 17.(1)承载的正是先民们对五谷丰登的热切祈望、对国泰民安的美好向往
(2)古人奋斗和开拓的艰辛智慧,为我们留下沧桑变迁的无尽怀想,同时也在这潺潺水声的流转中,澎湃到一代代后人的心间,传递在史册的一页页赞叹里
(3)我们的美丽中国。自北而南,到处都是好风光,令人陶醉,令心流连
(4)千斯坝是历史,衔接的则是未来。今天的潺潺坝河水,依然回旋着开拓进取的心灵旋律,高唱着蓬勃昂扬的时代乐章。
【解析】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理解不正确。文中没有“对水上运输衰落的担忧”。
故选D。
15.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
根据第②段“《诗经》中就有这样温馨的文字:‘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意为‘快快筑起千座粮仓,快快造好万柜箱。把粮仓都装满,农夫们的日子喜庆洋洋。这是天赐的大福气啊,幸福的生活万年长。’千斯坝的坝名,就是从这动人的《诗经》里流出来的”可知,引用《诗经》中的相关文字引出“千斯”的含义,揭示了千斯坝的坝名来历和含义。
16.本题考查语句理解。要求从修辞手段的角度赏析。
(1)根据①段画线句“活泼的流水牵着我的思绪,自由自在地唱着、欢腾着,携着阳光,向着远方一路飞奔……”中的“自由自在地唱”“飞奔”等词语可知,将“流水”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流水的的活泼。
(2)根据②段画线句“无数的大船从南方运来沉甸甸的稻米和豆菽,运来丝绸和茶叶,运来五彩的憧憬”中的“运来沉甸甸的稻米和豆菽,运来丝绸和茶叶,运来五彩的憧憬”三个“运来”可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气势,结合“一起卸在千斯坝,转运进光熙门内南侧的千斯仓”可知,生动地写出了运河运来的货物之多。
17.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根据②段“所谓‘千斯万斯’,承载的正是先民们对五谷丰登的热切祈望、对国泰民安的美好向往”,可知,
根据③段“处在这一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上之重要节点的千斯坝,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醒目记忆,是滔滔大运河在京城画下的一个恢弘惊叹,也是古老的世界文化遗产为北京历史留下的嘹亮回响。古人奋斗和开拓的艰辛智慧,为我们留下沧桑变迁的无尽怀想,同时也在这潺潺水声的流转中,澎湃到一代代后人的心间,传递在史册的一页页赞叹里”,可知,古人奋斗和开拓的艰辛智慧,为我们留下沧桑变迁的无尽怀想,同时也在这潺潺水声的流转中,澎湃到一代代后人的心间,传递在史册的一页页赞叹里;
根据④段“我在古老的千斯坝跂足沉思,举首南望:我们的美丽中国。自北而南,到处都是好风光,令人陶醉,令心流连”,可知,我们的美丽中国,自北而南,到处都是好风光,令人陶醉,令心流连;
根据⑤段“但是古老的千斯坝带着历史的仆仆风尘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依然是一个不懈奋进的奔腾姿态,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全新面目。千斯坝是历史,衔接的则是未来。今天的潺潺坝河水,依然回旋着开拓进取的心灵旋律,高唱着蓬勃昂扬的时代乐章”,可知,千斯坝是历史,衔接的则是未来。今天的潺潺坝河水,依然回旋着开拓进取的心灵旋律,高唱着蓬勃昂扬的时代乐章。
(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端午节,全世界都吃粽子
①端午节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有几件事印象深刻。一是抹雄黄(雄黄,矿物,成分是硫化砷,橘黄色,有光泽。用来制农药、染料等,可入药。也叫鸡冠石)。一到端午节我父亲就去药店买雄黄,回来把雄黄用白酒调了之后,在我和姐姐的额头上抹一道,这样就可以让小孩子远离毒虫叮咬,驱邪避害。这是父母对孩子的祝福和心愿。但我父亲喜欢折腾我,经常用雄黄给我抹个胡子、额头上写个“王”、画个眼镜……印象中小时候的端午节,我脸上画的全是雄黄。自己当时还在想,《白蛇传》中法海让许仙给白娘子喝雄黄酒(雄黄酒,掺有雄黄的烧酒,民间在端午节时饮用),让她现出原形,父亲给我们抹雄黄,该不会也是想让我们现出原形吧。
②第二件印象深刻的事是,我们家端午一定会包粽子。我家包的“彩色粽子”,先用硬纸壳做成一个粽子形状,然后用彩色的绳子把它缠起来,有大的有小的,弄一串,挂在家门口,挂在我们身上。有时也会用线织的小网兜,装红鸡蛋或者鸭蛋挂在我们身上。
③第三件事是,端午都很喜欢吃“五毒饼”。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面写到过,小顺跟妞子他们闹着要吃五毒饼。那个饼有点像绿豆糕,用模子里的蛇、蝎子、蜈蚣、壁虎、蛤蟆五种图案,压到饼上面。民间传说小孩子吃过后,就不会被蛇咬、被蜈蚣叮。同时,我妈妈会用五色的线编成绳子,系在我们的手腕上,或者绑在我们脚腕上。习俗讲,小孩子绑上这个绳子,从端午一直绑到阴历的六月六,等绳子自己断掉后,把它扔进河水里,就可以将毒害都带走。
④这些传统习俗都渐渐消失了,但如今人们开始有意地重寻、重温这样的节日记忆。端午节,最重要的还是粽子。南方与北方的粽子内容不同。北方的粽子通常是甜的,内容比较简单,比如东北就是糯米加红枣。南方的粽子就比较复杂了,嘉兴有肉粽、火腿粽、香菇粽等等;高邮有咸鸭蛋蛋黄的粽子;还有些地方包“水晶粽”,所谓水晶,就是肥肉丁,因为腌过的肥肉蒸出来以后是透明的。
⑤白粽子,也叫碱粽子,非常好吃。用碱水泡糯米,泡完之后,糯米泛出偏黄的颜色,煮出来的粽子会变成金黄色,有浓郁的碱香。这种碱粽子讲究吃冷的,煮熟晾凉之后放进冰箱,它会稍微有点反生。再取出来时热一下,晾凉,蘸白糖吃。
⑥中国人就是这样,在不同的节日,用美食做情感的交流和传递,这也是对于传统习俗的传承和延续。儿时有一年端午节,我的父亲母亲去演出不在家,我的外公专门从湖南跑来家里,带我和姐姐。那时候物资比较匮乏,外公找不到粽叶包粽子,只好去买粽子,但无奈没有排上队。那天晚上我哭了,哭得非常伤心,对外公说:“今天全世界都吃粽子,就我没吃到。”
⑦所以,每当吃粽子的时候,我就想到我的外公,也会想到自己那个时候在哭。现在我四十多岁了,我父亲八十岁了,每到端午节父亲依然还会打电话对我说:“今天全世界都吃粽子,你吃了没有?”
(选自《特别文摘》,有删改)
18.请概括“我”童年记忆中有关端午节的几件小事。
19.下面语段放在文中哪两个语段之间合适?请作出判断并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各地在粽子包法上也有不同,有些地方会包扁粽子、方粽子,形状各不相同。我妈妈包的是白粽子,形状简单,就只用一片粽叶,包成锥状。
20.★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画横线的句子。
那天晚上我哭了,哭得非常伤心,对外公说:“今天全世界都吃粽子,就我没吃到。”
21.请写出文末“今天全世界都吃粽子,你吃了没有”这句话的作用。
22.请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谈谈你是否认同“传统节日有了新的‘打开方式’”这一观点,并举例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
近年来,不少传统节日都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如春节集五福、中秋新诗会。新的过节方式提高了参与度,增强了体验感。
【答案】18.抹雄黄,包粽子,吃“五毒饼”,系五色线。 19.第②③段之间。理由:第②段先指出“我”印象最深的第二件事是包粽子,再介绍“我”家包的“彩色粽子”;第③段写的是第三件事吃“五毒饼”和第四件事系五色线。该句介绍的是各地粽子的不同包法,因此,应该放在第②③段之间。 20.示例: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我”没能吃到粽子的伤心的样子,突出了“我”对粽子的喜爱之情。 21.示例:总结全文,篇末点题;与上文“我”小时候因端午节吃不到而伤心的情节相照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心和疼爱之情,突出了“我”对粽子的喜爱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2.示例一:认同。因为新的过节方式更适应现在的生活方式,更能激发年轻人的过节热情,可以提高参与度,增强体验感和时尚感,与时俱进。
示例二:不认同,因为传统的过节方式是对于传统习俗的传承和延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坚守传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解析】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①段中“一是抹雄黄(雄黄,矿物,成分是硫化砷,橘黄色,有光泽。用来制农药、染料等,可入药。也叫鸡冠石)。一到端午节我父亲就去药店买雄黄,回来把雄黄用白酒调了之后,在我和姐姐的额头上抹一道,这样就可以让小孩子远离毒虫叮咬,驱邪避害”,可概括为:抹雄黄;
根据②段中“第二件印象深刻的事是,我们家端午一定会包粽子”可概括为:包粽子;
根据③段中“第三件事是,端午都很喜欢吃‘五毒饼’”可概括为:吃“五毒饼”;
根据③段中“同时,我妈妈会用五色的线编成绳子,系在我们的手腕上,或者绑在我们脚腕上”可概括为:系五色线。
19.本题考查衔接与排序。
结合“第二件印象深刻的事是,我们家端午一定会包粽子。我家包的‘彩色粽子’,先用硬纸壳做成一个粽子形状,然后用彩色的绳子把它缠起来,有大的有小的,弄一串,挂在家门口,挂在我们身上。有时也会用线织的小网兜,装红鸡蛋或者鸭蛋挂在我们身上”可知,第②段先指出“第二件印象深刻的事是,我们家端午一定会包粽子”,然后介绍“我”家包的“彩色粽子”;
结合“第三件事是,端午都很喜欢吃‘五毒饼’。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面写到过,小顺跟妞子他们闹着要吃五毒饼。那个饼有点像绿豆糕,用模子里的蛇、蝎子、蜈蚣、壁虎、蛤蟆五种图案,压到饼上面。民间传说小孩子吃过后,就不会被蛇咬、被蜈蚣叮。同时,我妈妈会用五色的线编成绳子,系在我们的手腕上,或者绑在我们脚腕上。习俗讲,小孩子绑上这个绳子,从端午一直绑到阴历的六月六,等绳子自己断掉后,把它扔进河水里,就可以将毒害都带走”可知,第③段写的是第三件事吃“五毒饼”和第四件事系五色线;
“各地在粽子包法上也有不同,有些地方会包扁粽子、方粽子,形状各不相同。我妈妈包的是白粽子,形状简单,就只用一片粽叶,包成锥状”一句介绍的是粽子的包法。据此可知,该句,应该在第②段和第③段之间。
20.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本题要求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结合“那天晚上我哭了,哭得非常伤心,对外公说:‘今天全世界都吃粽子,就我没吃到’”的内容,由“那天晚上我哭了,哭得非常伤心”“对外公说”可知,该句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我”没能吃到粽子的伤心的样子,突出了“我”对粽子的喜爱。
21.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这篇散文回忆了“我”童年记忆中有关端午节的几件小事和如今人们有意重寻、重温节日记忆的做法,表达了“我”对端午节日习俗的喜爱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文末“今天全世界都吃粽子,你吃了没有”这句话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篇末点题;
结合⑥段中“儿时有一年端午节,我的父亲母亲去演出不在家,我的外公专门从湖南跑来家里,带我和姐姐。那时候物资比较匮乏,外公找不到粽叶包粽子,只好去买粽子,但无奈没有排上队。那天晚上我哭了,哭得非常伤心”可知,与上文“我”小时候因端午节吃不到而伤心的情节相照应;
结合⑦所以,每当吃粽子的时候,我就想到我的外公,也会想到自己那个时候在哭。现在我四十多岁了,我父亲八十岁了,每到端午节父亲依然还会打电话对我说:‘今天全世界都吃粽子,你吃了没有?’”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心和疼爱之情,突出了“我”对粽子的喜爱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2.本题考查谈认识、看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认同与否皆可,但需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分析作答。本文回忆了“我”童年记忆中有关端午节的几件小事和如今人们有意重寻、重温节日记忆的做法,表达了“我”对端午节日习俗的喜爱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根据“新的过节方式提高了参与度,增强了体验感”可知,链接材料突出了新的过节方式的优点。据此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
扁担那头的父亲
卞毓方
①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可小时候,没人说我长得像父亲。除了身高不及,脸型也不像,父亲的脸明显偏长,我的脸则近似于圆;五官也不像,父亲的线条是儒家的,外柔而内刚,我的线条却是刚的,更准确地说,是粗糙的;脾性也不像,父亲诙谐、幽默,我则木讷、无趣。
②父亲有顶礼帽,深灰色的,冠高而圆,帽檐宽大而略微翘起。我偶见父亲戴过一次,其余日子,礼帽一直放在纸盒里,纸盒搁在竹棚上。我曾无数次偷着试戴,可我的脑瓜太小,往头上一套,禁不住想起成语“沐猴而冠①”。从此只能仰望父亲高大的背影兴叹,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是的,它属于魁梧、伟岸的父亲。
③夏日晚间,一帮小孩捉迷藏,玩得兴起,夜深了也不归宿。这时,各家大人就会出来找。找着了,还赖着,不肯回,大人出手就打:“让你疯!让你疯!”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儿躲,一下子就找个正着。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我晓得,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吓唬而已。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也没有打过弟弟。四弟生性顽皮,走路总是乱跑乱撞,一不小心,不是把墙角的暖瓶踢倒了,就是把桌上的酱油瓶碰翻了……然而父亲对四弟的“劣行”没有呵斥,只是温和劝诫。他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牛大自耕田。”因此,对一时过错无须责打,重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果然,四弟上学后,各方面表现皆优。
④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真诚相待。父亲对邻里关系是看得很重的,“行要好伴,住要好邻”“恼个邻居瞎只眼”是他的口头禅。因此,远近邻居都非常敬重父亲。
⑤为人处世,父亲常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肚鸡肠成不了大事。他跟我讲过一个故事,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
⑥这个故事叫“秦穆饮盗马”。秦穆公丢了几匹马,派负责养马的官员去找。官员回报:“马儿已经被三百多个农夫杀了分吃,我把这帮不知好歹的家伙统统抓了来,国君您看如何处治!”秦穆公说:“别,别,哪儿能因为几匹马,就把这么多百姓都抓起来呢?我听说马肉不是寻常食物,吃它时必须喝点儿酒,否则会伤肠胃。赶紧给每人都喝点儿酒吧,然后放他们回家。”三年后,秦国与晋国爆发战争。秦穆公被围,身负重伤。节骨眼上,那三百个农夫赶了来,舍命将秦穆公救出。
⑦这个故事,令我想到祖父的待人接物,原来这是“家学”。祖上传下来的还有诸多。竹棚上,在礼帽盒的旁边,还搁着一根扁担。这也是文物级的古董,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父亲说,这扁担是曾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父亲接过。
⑧父亲还说,自己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船与码头之间,搭着一尺宽的跳板,挑着担子走在上面,没经验的,腿会发抖,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河。经验从哪里来?练呀。巷子里放几条长板凳,连在一起,权当跳板。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
⑨后来,我去北京念大学,因事陷入困境,我写信给父亲,说不想念书了,干脆回家种田。父亲回信:“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
⑩“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遇到过更大的苦境、逆境,也都是凭了这种信念,咬牙度过。
晚岁揽镜,发现我和父亲竟然有几分相像,而且是愈老愈挂相。当初为什么觉得不像呢?这是因为,那时我面对的是父亲的不惑之年或天命之秋,以我之稚嫩,去比照岁月的沧桑,当然是合不上辙的。如今我已迈入耄耋,五官逐渐向父亲趋同,总归是基因相承,血浓于水,繁华落尽,露了本色。
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注]①沐猴而冠:沐猴(猕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表面上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23.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写了父亲对“我”言传身教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写父亲五官的线条是“外柔而内刚”,联系全文可以体会到,这也是父亲为人处世的特点。
B.文章第②段画线的句子“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运用拟人,写出了礼帽像父亲一样对我嘲笑。
C.文章开头写“我不像父亲”,第 段又写“我逐渐像父亲”,不仅首尾呼应,构思巧妙,而且意味深长。
D.本文善用俗语,例如,“牛大自耕田”“行要好伴,住要好邻”等,使文章读起来通俗易懂,耐人寻味。
25.文章第⑥段用较大篇幅写了“秦穆饮盗马”的故事,你认为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26.★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
27.文章结尾的句子含义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答案】23.①父亲佯装打我; ②父亲对四弟的“劣行”视若无睹;③父亲给我讲故事;④父亲去上海码头装货卸货;⑤父亲回信鼓励我。
24.B 25.表现父亲与人为善的性格特点和家风的醇厚,突出文章的主题。
26.示例:运用动作描写,连用三个“走”,细致地描写出父亲练习的刻苦和方式多样,表现了父亲吃苦耐劳、勤奋努力、意志顽强的性格特点,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重之情。 27.父亲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父亲重视家风传承。家中保留着曾祖父用过的扁担,它见证过父辈的成长与坚持,父亲又用“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鼓励“我”像父辈一样不怕困难。随着岁月的流逝,对作者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者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解析】2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依据③段“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儿躲,一下子就找个正着。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我晓得,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吓唬而已。”可以概括为:父亲佯装打我; 依据③段“四弟生性顽皮,走路总是乱跑乱撞,一不小心,不是把墙角的暖瓶踢倒了,就是把桌上的酱油瓶碰翻了……然而父亲对四弟的“劣行”没有呵斥,只是温和劝诫。”可以概括为:父亲佯装打我:父亲对四弟的“劣行”视若无睹; 依据⑤——⑦段内容可概括为:父亲给我讲故事。依据⑧段“父亲还说,自己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可概括为:亲去上海码头装货卸货。依据⑨段“后来,我去北京念大学,因事陷入困境,我写信给父亲,说不想念书了,干脆回家种田。父亲回信:“‘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可以概括为:父亲回信鼓励我。
24. 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能力。
B.“写出了礼帽像父亲一样对我嘲笑”表述有误。依据②段“从此只能仰望父亲高大的背影兴叹,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是的,它属于魁梧、伟岸的父亲”可知,“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运用拟人,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敬仰和对于成长的渴望。
故选B。
25.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依据⑤——⑦段内容可知,这是父亲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家风的淳厚,从中看出父亲待人和善的性格。依据⑨段“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⑩段“‘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遇到过更大的苦境、逆境,也都是凭了这种信念,咬牙度过”可知,本文主要父亲重视家风传承。家中保留着曾祖父用过的扁担,它见证过父辈的成长与坚持。现在,父亲用一根扁担鼓励我像父辈一样,不怕困难,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
26.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的能力。
依据三个“走”字可知,这是运用人物的动作描写,依据“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可知,这是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父亲刻苦练习挑担子这件事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依据本段文字的内容可知,这些都表现了父亲在挑担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意志顽强的性格特点,从而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尊敬和佩服的思想感情。
27.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依据全文内容可知,我家流传下来一根扁担。这根扁担是曾祖父用过的扁担,后来父亲又用它养活一家老小。因此,它见证过父辈们的成长过程,战胜生活困境的经历,从中表现出父辈们坚持不懈的性格。尤其是父亲又用“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鼓励“我”一起要像父辈一样不怕困难。这些都对作者的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这根扁担既是家风传承的具体表现,也揭示了传承家风要做到言传身教这一主旨。
(2023·四川甘孜·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花黄的夏天
马慧娟
①那年夏天,每次一开后院的门,花黄都会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回头看,那架势好像我要追打它一样。我很无辜地看着它逃窜,也没办法证明我对它没有恶意,所以无法打消它对我的防范。
②花黄是条流浪狗,黄色是它的底色,上面黑色一道子、褐色一道子、灰色一道子的。儿子和我说,看着是个花的,又看着是个黄的,我说那就叫它花黄。
③后院堆着一堆玉米秸秆,这两年没有养牛羊,玉米秸秆也没用处,不知不觉间,就被花黄给侵占了。莫名其妙多了一条侵占我们家地盘的狗,还时不时对着我龇牙咧嘴,动不动在我把它遗忘了的时候蹿出来吓我一跳。这让我挺生气。但花黄可能认定我就是个纸老虎,冷冷地瞅我两眼,一屁股钻进黑洞洞的窝里,根本不理我。
④后来见到花黄,很疑惑它为何消瘦得厉害。直到有一天儿子说,后院有几个小狗狗,长得可招人疼了。我瞬间明白了花黄为啥那么瘦。我跟着儿子出去看那些小狗狗,只见在散乱的秸秆中,几只巴掌大的狗狗蹭在一起玩耍。听见人来了,它们连滚带爬地向花黄刨出的洞里钻去,那只最大的把自己的半截身子钻进去,又掉过头来,用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我和儿子。
⑤我突然有点自责,我应该早点观察一下花黄,而不是当它是个入侵者。这两个多月,它过得多辛苦啊。那么小的一条狗,居然照料着五只小狗。
⑥儿子每天都惦记着后院的狗狗,时不时地给它们喂食,我数次地阻拦他,还说,你把人家喂熟了你又上学去了,狗狗怎么办呢?你隔三差五地给贴补一些就行,长大了让人家跟着妈妈一起,别喂着把人家的天性都给喂没了。
⑦儿子答应着,但我知道,他又把吃的已经给狗狗了。花黄并没有因为儿子的投喂而改变与我们的生疏,它仍然是个独行者,觅食,回家,管娃,它还是那么瘦。
⑧儿子投喂了一段时间,几只小狗狗已经敢出来在后院散步了,那只最大的明显胖了一圈,胆子也大了起来。有一次我去后院,它围在我脚下不走,几只小短腿托着圆嘟嘟的肚子各种扭。我笑着和儿子说,几天不见,这家伙咋成个小胖子了?
⑨几个小家伙越来越可爱了,但我还是不想让儿子喂得太多。他总是要去上学,我总是很忙。对于小胖子的亲近,我总是充满着深刻的担忧:我没办法对这一家狗负责,也不想磨灭他们身上的野性,外面的世界天宽地阔,总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一方天地。
⑩一周后,我忙完回来,儿子一脸可惜地和我说,狗狗都不在了。我问发生了什么。儿子说,小胖子被邻居老爷爷抱走了,老二被另外一个邻居抱走了,其他几只也不知道哪里去了。
我沉默着接受了这个现实,甚至觉得有点对不起花黄。如果我和儿子没有参与到它们的生活中去,那小狗狗是不是就不会被抱走,就不会失踪了?可很多未知都不是我们能把握的。一些情绪无法言说,只能在心里默默神伤。
再见小胖子的时候,它的一身膘掉没了,没那么圆咕隆咚,也没之前的活泼机灵了,脖子里挂着一根绳子,还加了一个花哨的铃铛。它的主人颇为得意地扯着它在村道上溜达,它也只能跟着绳子走,即使自己想干点什么,也被一次次地拖拽着走了。
燥热的夏天终于过去了,后院沉寂了下去,花黄并没有离开,偶遇时,它总是站在远处看着我。我时不时地给它放点吃的。但它从来不和我亲近,只是远远看着。
(有删改)
28.文章主要表现了流浪狗“花黄”哪些内在特点?请简要分析。
29.“花黄”生活在后院里,“我”对它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章,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
①花黄最初侵占后院,让“我”很 ;②后来见到花黄消瘦得厉害,“我”很 ;③看到花黄的小狗后,“我”有些 ;④小狗狗被抱走后,“我”有点 。
30.★请联系上下文,简要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听见人来了,它们连滚带爬地向花黄刨出的洞里钻去,那只最大的把自己的半截身子钻进去,又掉过头来,用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我和儿子。
31.“我”和邻居老爷爷对“小胖子”的爱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简要评析。
【答案】28.①胆小孤独,防范心重。它是独行者,看到“我”开院门,就逃跑,不和“我”亲近;也不会因为“儿子的投喂而改变与我们的生疏”。②充满母爱,责任心强。它辛苦觅食,尽责抚养自己的孩子。 29. 生气 疑惑 自责(同情) 愧疚 30.①“连滚带爬”生动地写出小狗回洞时的惊慌之态,突出了小狗的可爱。②“打量”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最大的那只狗看我们时的神情,形象地表现了它的胆大和好奇。 31.①“我”对“小胖子”的爱是真诚而有理性的。默许儿子给“小胖子”喂食,并提醒儿子不能把小狗的天性喂没了。②邻居老爷爷对“小胖子”的爱是有约束而自私的,他给“小胖子”拴上绳子,得意地扯着它在村道上溜达,限制了“小胖子”的自由,让它失去了部分天性。
【解析】2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①段“我很无辜地看着它逃窜,也没办法证明我对它没有恶意,所以无法打消它对我的防范”可知,花黄每次看到“我”开院门,就逃跑,不和“我”亲近,胆小孤独,防范心十分重;
根据第④段“后来见到花黄,很疑惑它为何消瘦得厉害。直到有一天儿子说,后院有几个小狗狗,长得可招人疼了。我瞬间明白了花黄为啥那么瘦”可知,花黄尽心尽力地照顾着自己的孩子,充满母爱,责任心十分强。
2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第①空:根据第③段“这让我挺生气。但花黄可能认定我就是个纸老虎,冷冷地瞅我两眼,一屁股钻进黑洞洞的窝里,根本不理我”可知,花黄最初侵占后院,让“我”很生气;
第②空:根据第④段“后来见到花黄,很疑惑它为何消瘦得厉害”可知,后来见到花黄消瘦得厉害,“我”很疑惑;
第③空:根据第⑤段“我突然有点自责,我应该早点观察一下花黄,而不是当它是个入侵者”可知,看到花黄的小狗后,“我”有些自责;
第④空:根据第 段“我沉默着接受了这个现实,甚至觉得有点对不起花黄。如果我和儿子没有参与到它们的生活中去,那小狗狗是不是就不会被抱走,就不会失踪了?可很多未知都不是我们能把握的。一些情绪无法言说,只能在心里默默神伤”可知,小狗狗被抱走后,“我”有点愧疚、自责。
30.本题考查对文章词句的赏析。
“连滚带爬”意思是形容害怕得慌乱逃走的样子,这里是对小狗回洞时动作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小狗们在发现来人后的惊慌之态,侧面表现出了小狗的可爱活泼;
“打量”意思是从上到下, 仔仔细细地观察,不疏忽地看(人的衣着外貌),并对其做出评价。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狗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那只最大的狗的胆大与好奇。
3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⑥段“儿子每天都惦记着后院的狗狗,时不时地给它们喂食,我数次地阻拦他,还说,你把人家喂熟了你又上学去了,狗狗怎么办呢?你隔三差五地给贴补一些就行,长大了让人家跟着妈妈一起,别喂着把人家的天性都给喂没了”可知,“我”在照顾狗时,除了满足它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外,并不想给它们喂食过多,为的是让它们能够锻炼出自主求生的本领与能力,由此可见“我”对“小胖子”的爱是审慎的、基于长远考虑的、理性的;
根据第 段“再见小胖子的时候,它的一身膘掉没了,没那么圆咕隆咚,也没之前的活泼机灵了,脖子里挂着一根绳子,还加了一个花哨的铃铛。它的主人颇为得意地扯着它在村道上溜达,它也只能跟着绳子走,即使自己想干点什么,也被一次次地拖拽着走了”可知,邻居老爷爷将“小胖子”完完全全当做玩物来看待,他给“小胖子”拴上绳子,得意地扯着它在村道上溜达,只是为了向别人炫耀、显摆,并没有真正考虑到“小胖子”的实际需求,限制了“小胖子”的生活自由,邻居老爷爷对“小胖子”的爱是有约束而且自私的。
(2023·湖北随州·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葵花地
廖静仁
①我始终记得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
②那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祖母的身子骨已经不再硬朗,她的一头青发,也被岁月的风雨洗刷成根根银丝,而一双被旧时代襄得变了形的小脚,蹭啊蹭的,一天中总要去葵花地里跑几个来回。祖母是在侍弄她的宝贝葵花苗。其时,我还是一个混沌未开的蒙童,常常是屁颠屁颠地尾随着祖母,不是帮忙,而是添乱。祖母是从不生气的,那一张布满沟壑的脸庞上,总是流淌着笑意。“你看,你看,又把葵花苗给踩翻了。”她这么说着,一双爬满青筋的手便很是小心地将葵花苗扶正。
③曾听大人们讲,我祖母出生在富贵人家,幼年时念过私塾,很在行的却是裁剪缝制的手艺活儿。她年轻时飞针走线绣出的花卉禽类,形同活物,让人看着看着,稍一走神,那花儿仿佛就从锦缎上开了出来,鸟仿佛就扑扇着翅膀飞了起来……然而,祖母的人生却无锦上添花那么美好。她28岁那年,我祖父便撒手人寰,留下娇妻幼子,在人世的凄风苦雨中煎熬。也是从那以后,我祖母便再无闲情去绣那些精美之至的花卉禽类。拖儿带子,养家糊口,她那双纤纤素手不得不开始干起陌生的农活。祖母从不对我们讲述自己的身世,至于她怎样拉扯着我的父辈走过那一段漫漫人生路,也不是幼小的我能够猜想得出来的。
④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祖母费尽心力侍弄的那一片葵花地。
⑤葵花地就在老家门前的一片开阔地中间。那是被祖母的心血和汗水浸润得十分肥沃的土地。每年开春,祖母都会小心翼翼地从火塘挂钩上的竹篮里取出备好的葵花种子,一颗一颗放进盛满清水的木盆里浸泡,又一颗一颗地插入铺着白色柴灰的土钵中等待它们萌芽。然后,她便佝偻着身子一锄一锄去翻垦被冬日的雪雨浸淫得紧实的葵花地。直到把那块葵花地整理得松松软软、平平展展,她才一边反手捶着背脊,一边溢着满脸的笑容,望-望当项的太阳,舒一口长气。倏忽就想,倘若我那早逝的父母还在人世,年迈的祖母该不用亲自下地了吧。然而祖母却说:“真正累人的并不是这些农活哩!”
⑥两三场春雨过后,种在土钵里的葵花子终于长出了嫩芽,祖母便在一个雨后天晴的早上,用竹签将葵花苗一棵一棵地掀出来,再一棵一裸地栽进肥黑的葵花地,继而撒下一层薄薄的火土灰。这以后的每一天,祖母总要去葵花地跑几个来回,为葵花苗锄草、松土、浇水和施肥。祖母做这一切时,总是小心翼翼的,就如同月子里母亲奶婴儿般不厌其烦。
⑦几番风雨,几番日月,葵花苗渐渐长成了人那么高,展开了金色的葵瓣,结出了牙状的籽粒。其时,佝偻着身子的老祖母同年幼的我,置身于茂密的葵花丛中,阳光从绿叶及金色的花瓣间筛落下来,祖母脸上的沟沟壑壑也闪烁着金色的喜悦。
⑧有一回,祖母站在阶沿的麻石条上,指着阳光下耀眼的葵花,意味深长地说:“这葵花多么可爱啊!它们总是追随着太阳旋动自己的身子,哪怕在阴天或雨天,也会凭着记忆寻觅太阳的方向,仰头望去。”祖母说这番话时,哥哥和姐姐也在旁边,我见他们一脸沉思地点着头,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彩。莫非他们已经领悟到了祖母话语中的含义?葵花的生命,是激情的,是奔放的,是火一般热烈的;而如同葵花的人生,是积极的、向上的,即使遭遇凄风苦雨,也永远不会迷失生活的方向。
⑨我也渐渐地明白,祖母一直精心侍弄着葵花地,其实是在精心地侍弄着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侍弄着人生长旅中支撑着地前行的意志与毅力。举目再望葵花地时,我忽然发现那一张张金色的花盘,就像是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脸庞,在这开阔而热烈的秋季,正昂然拥抱着太阳的光焰。仿佛觉得,我也变成了阳光下的一棵向日葵。
⑩我怎么能够轻易忘却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呢!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02月10日)
32.文中的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33.★选文围绕祖母与葵花地,有许多生动、细腻的描写,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请赏析下面语句。
(1)祖母便在一个雨后天晴的早上,用竹签将葵花苗一棵一棵地掀出来,再一棵一棵地栽进肥黑的葵花地,继而撒下一层薄薄的火土灰。
(2)佝偻着身子的老祖母同年幼的我,置身于茂密的葵花丛中,阳光从绿叶及金色的花瓣间筛落下来,祖母脸上的沟沟壑壑也闪烁着金色的喜悦。
34.选文有两处写到祖母意味深长的话。请揣摩下面语句中祖母说话的语气,体会祖母说话时的心情。
“这葵花多么可爱啊!它们总是追随着太阳旋动自己的身子,哪怕在阴天或雨天,也会凭着记忆寻觅太阳的方向,仰头望去。”
35.选文开篇即说:“我始终记得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第④段和最后一段也写到内容大致相同的话,读读这些语句,说说这样安排的妙处。
36.请品读下面链接语句,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链接语句]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宗璞《紫藤萝瀑布》
【答案】32.①祖母是个独立坚强的人,她独自一人拉扯“我的父辈”,柔弱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担;是一个细心耐劳的人,她小心翼翼的种植着葵花,“为葵花苗锄草、松土、浇水和施肥”,不怕辛苦,不厌其烦;②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在艰苦又平淡的生活中,她“侍弄着葵花地”,其实是在“侍弄着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33.(1)“一棵一棵”是数量词,反复使用两次,又用“掀”“栽”“撒”等动词生动细致地写出了祖母栽葵花时的认真细致和极其有耐心,表现了祖母积极认真的生活态度。
(2)①“茂密的葵花丛”“阳光筛落”“金色的花瓣间”描写了葵花地的景致,环境明朗、温暖而美好。②“佝偻着身子”“沟沟壑壑的脸”写出了老祖母的年老与沧桑。③“金色的喜悦”写出了祖母置身在葵花地里的喜悦心情,表达了祖母对葵花地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34.祖母的心情是喜悦而感激,葵花是祖母艰难岁月的精神寄托,给予祖母坚强生活与面对苦难的勇气和信念。 35.①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内容完整。②一咏三叹,作者感情不断升华,深化了文章主旨。③“葵花地”是祖母苦难生活的寄托。始终不忘葵花地,表达了作者对祖母深切的怀念(或想念)和感激之情。 36.当我们遇到生活中的困难,遭遇现实的打击时,我们要如紫藤萝、向日葵这些花一样,用饱满的生命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坎坷与不幸。坎坷与不幸是暂时的,生命的长河才是无止境的。
【解析】3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概括。
结合第②段中“祖母是在侍弄她的宝贝葵花苗。其时,我还是一个混沌未开的蒙童,常常是屁颠屁颠地尾随着祖母,不是帮忙,而是添乱。祖母是从不生气的,那一张布满沟壑的脸庞上,总是流淌着笑意”的内容可知,祖母乐观面对生活,脸上总是流淌着笑意;
结合第③段中“曾听大人们讲,我祖母出生在富贵人家,幼年时念过私塾,很在行的却是裁剪缝制的手艺活儿。她年轻时飞针走线绣出的花卉禽类,形同活物,让人看着看着,稍一走神,那花儿仿佛就从锦缎上开了出来,鸟儿仿佛就扑扇着翅膀飞了起来……”的内容可知,祖母心灵手巧,年轻时绣出的花卉禽类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结合第③段中“然而,祖母的人生却无锦上添花那么美好。她28岁那年,我祖父便撒手人寰,留下娇妻幼子,在人世的凄风苦雨中煎熬。也是从那以后,我祖母便再无闲情去绣那些精美之至的花卉禽类。拖儿带子,养家糊口,她那双纤纤素手不得不开始干起陌生的农活。祖母从不对我们讲述自己的身世,至于她怎样拉扯着我的父辈走过那一段漫漫人生路,也不是幼小的我能够猜想得出来的”的内容可知,祖母性格坚忍、毅力顽强,面对家庭变故,在凄风苦雨中拉扯着我的父辈长大;
结合第④段中“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祖母费尽心力侍弄的那一片葵花地”,第⑨段中“我也渐渐地明白,祖母一直精心侍弄着葵花地,其实是在精心地侍弄着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侍弄着人生长旅中支撑着她前行的意志与毅力”的内容可知,祖母精心侍弄葵花地,是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体现着积极向上和乐观的心态。
3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时,结合句子内容,可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方法、句式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
(1)结合“祖母便在一个雨后天晴的早上,用竹签将葵花苗一棵一棵地掀出来,再一棵一棵地栽进肥黑的葵花地,继而撒下一层薄薄的火土灰”的内容,由“一棵一棵……再一棵一棵”“掀、栽、撒”可知,“一棵一棵”是数量词,句中反复使用两次,又用“掀”“栽”“撒”等一系列动词生动细致地写出了祖母栽葵花时的认真细致和极其有耐心的态度,表现了祖母积极认真的生活态度。
(2)结合“佝偻着身子的老祖母同年幼的我,置身于茂密的葵花丛中,阳光从绿叶及金色的花瓣间筛落下来,祖母脸上的沟沟壑壑也闪烁着金色的喜悦”的内容,由“茂密的葵花丛”“阳光筛落”“金色的花瓣间”可知,运用环境描写,描写了葵花地的景致,环境明朗、温暖而美好,烘托出温馨恬静的氛围;由“佝偻着身子”“沟沟壑壑的脸”可知,运用外貌描写,写出了老祖母的年老与沧桑;“金色的喜悦”则表现出祖母置身在葵花地里的喜悦心情,表达了祖母对葵花地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3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人物心理把握。
结合“这葵花多么可爱啊!它们总是追随着太阳旋动自己的身子,哪怕在阴天或雨天,也会凭着记忆寻觅太阳的方向,仰头望去”可知,葵花永远追随着太阳,祖母对葵花的赞美,表现出祖母内心的喜悦和感激,葵花是祖母艰难岁月的精神寄托,是葵花给予祖母坚强生活与面对苦难的勇气和信念。
35.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结合①段中“我始终记得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④段中“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祖母费尽心力侍弄的那一片葵花地”,⑩段中“我怎么能够轻易忘却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呢!”可知,选文开篇即说:“我始终记得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第④段和最后一段也写到内容大致相同的话,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内容完整。同时,一咏三叹,作者感情不断升华,深化了文章主旨。
结合⑤段中“葵花地就在老家门前的一片开阔地中间。那是被祖母的心血和汗水浸润得十分肥沃的土地”,⑨段中“我也渐渐地明白,祖母一直精心侍弄着葵花地,其实是在精心地侍弄着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侍弄着人生长旅中支撑着地前行的意志与毅力”可知,“葵花地”是祖母苦难生活的寄托。始终不忘葵花地,表达了作者对祖母深切的怀念和感激。
3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
文章以“葵花地”为线索,通过回忆祖母种葵花的事,阐述了人要像阳光下的葵花一般向阳而生的道理,表达了对祖母的深切怀念。“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由花及人,漫长的人生长河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要正视困难和挫折,不向命运低头。启示我们对生命的美好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勇于迎接挑战,创造美好的生活。
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2023·陕西西安·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爱的姿势
①父亲是家中的“天”。有“天”在,则阖家清风朗月,四海靖宁。每每望着“天”的背影,我都会读出一腔感动和敬畏——不独他是父亲,也是因为那些定格在记忆中的姿势——那是父爱的姿势。
②父亲是一位老兵。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人连死都不怕,还能怕什么?他怕,他怕作为他儿子的我有个闪失。
③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天下午,天黑得像锅底,闷雷阵阵,顷刻间硕大的雨点凌空砸下。放学了,我望着天地间无头无尾的雨不知所措。这时,父亲的身影出现在教室门口。路上,风狂雨骤,我和父亲撑着一把伞摇摇晃晃,费力地向家中走去。父亲把伞几乎都倾到了我这边,他身子极度倾斜着,半边身子完全暴露在雨水之中。他右手撑伞,左手竭力将我拉靠在他的身侧,那情形让人油然想起孵蛋的母鸡。不到半路,父亲全身便都淋湿了。父亲索性把伞交给我,霍地把我抱起来骑在他的脖子上。父亲的脖子热乎乎的,与冰凉的雨水形成了鲜明对比。《骑着父亲冒雨归》,后来成为我在市里获奖的第一篇作文。
④初二时,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中,我赤膊上阵,结果患上了重感冒。晚上,母亲在灶间做饭,父亲则守在炕沿边,一会儿帮我掖掖被角,一会儿摸摸我的额头,一会儿又量量我的体温。我闭着眼,倾听着父亲粗重的鼻息。(多年后我想起这事来,还倔强地认为:能够听到父亲鼻息的子女,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那年月农村家家孩子多,父母多半不拿孩子当回事。父亲与别人不同,他认为:既然把孩子生下来了,就要抚养成人,没这个决心,莫如不生。父亲扶我躺下后,搬个小凳,坐在灶前给我煎药。火光熊熊,映红了父亲花白的头发和脸上刀刻一样的皱纹。那些皱纹不知何时爬上了父亲的脸,它们像跨越了千年的化石,展现在我的视野中,等我酸酸地去读。父亲盯着火苗,全神贯注地聆听着药壶发出“噗噗”的声响。多年后,当我欣赏著名画家罗中立的名作《父亲》时,我觉得画家绝对是以当年佝偻身子熬药的父亲为模特的。
⑤知了长鸣的季节,我参加了高考。考场设在离家20公里之外的县城。考完第一科的时候正是中午。考生们呼呼地跑出教室,当我最后一个懒懒地走出考场时,蓦地看到:校门口,烈日下,孤独地站着一位老人,正踮起脚尖费力地朝这边眺望。那企盼的眼神和前倾的姿势,让人顿时想到南极的帝企鹅——那竟是父亲!我万万没有想到不会骑自行车的父亲竟然走了20公里来考场外为他的儿子高考助威!那可是20公里啊!霎时,我有一种海上孤舟见到了小岛的感觉,向父亲飞跑过去。父亲也看到了我,深一脚浅一脚蹒跚着向我奔来……若干年后,当我读到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我的脑海里立时现出父亲当年帝企鹅般奔跑的姿势——两者何其相似啊!
⑥很遗憾,我没能拍下父亲当年的种种姿势。我知道,这些瞬间在别人眼里也许是很平常的,毫无耀眼光芒,但它们却是父亲的一个个侧面,而就是这些不起眼的侧面,拼合出了一个生动、朴素、慈爱、憨实的父亲形象。人生易老,韶华不再,尽管世间常有白驹过隙之叹惋,我却倔强地认为:不管沧海桑田,父爱的姿势不会变。它们将定格在岁月的底片上,永恒而清晰地诠释着大爱无痕、上善若水的全部含义。
(选自《劳动午报》
37.父亲的姿势分别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
38.“考场设在离家20公里之外的县城。”“我万万没有想到不会骑自行车的父亲竟然走了20公里来考场外为他的儿子高考助威!那可是20公里啊!"第五段为什么反复强调“20公里”,有什么作用?
39.★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父亲把伞几乎都倾到了我这边,他身子极度倾斜着,半边身子完全暴露在雨水之中。(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文段6“这些瞬间在别人眼里也许是很平常的”“不起眼的”,但“永恒而清晰地诠释着大爱无痕、上善若水的全部含义”。(既然是“平常”的,“不起眼的”,为什么又说是“永恒而清晰地”的?)
40.文段5“当我读到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我的脑海里立时现出父亲当年帝企鹅般奔跑的姿势——两者何其相似啊!”请问相似点有哪些?
41.本文已被校报“我的父亲母亲”专栏选用。请你就本文特色为该专栏写一段推荐语。
【答案】37.(1)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下雨天父亲不顾自己的身体淋雨,倾着身子保护我的姿势。
(2)初二时,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患上了重感冒,父亲熬夜看护我,给我煎药的姿势。
(3)高考时父亲顶着烈日,徒步20公里为我呐喊助威的姿势。 38.对于一个不会骑自行车,顶着烈日炎炎的父亲来说反复强调“20公里”,一方面能够突出路程的遥远,更加从侧面突出,父亲为“我”高考呐喊助威的无私的关爱。 39.(1)“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极度”是最大程度的意思;“完全”是全部的意思,突出强调了父亲为了保护“我”不淋雨而奋不顾身的情境,表现出父亲对我无私的爱,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无尽感激之情。
(2)“平常”的,“不起眼的”是因为都是大众认为天下为人父母都能做、都会做的,“永恒而清晰地”的是因为它诠释着人类世世代代更迭永远不变的一个真理:父爱大爱无痕,不管时光怎么变迁,对孩子的奋不顾身、无私的爱永远不变。 40.(1)两位父亲深一脚浅一脚蹒跚着走向儿子的姿势相似。
(2)两位父亲都是非常朴素的用行动来表达对孩子的关爱。
(3)两位父亲都没有什么豪言壮语,都是对孩子牵挂不放心的默默守护“大爱无痕”。 41.示例一:这篇文章题目“父亲的姿势”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从题目就彰显出文章的主人公和主要内容。
示例二:这篇文章的结构以作者的成长时间段为线索,叙述自己在人生各个阶段遇到的不同问题时父亲的关爱姿势,在清晰明了的结构中,彰显着文章主旨。
示例三:这篇文章采用了多处对比,以彰显出大爱无痕的主旨,比如第三段父亲和我撑伞冒雨的对比,第四段父亲和其他农村家长对孩子态度的对比,最后一段卒章显志时“平常”的,“不起眼的”是因为都是大众认为天下为人父母都能做、都会做的,和“永恒而清晰地”不管时光怎么变迁,对孩子的奋不顾身、无私的爱永远不变。
示例四:这篇文章采用了多处联想和想象,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激发读者的共鸣,以此更加深化文章主旨,以当年佝偻身子熬药的父亲的姿势联想到罗中立的名作《父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深一脚浅一脚蹒跚着两位父亲让人深刻理解都没有什么豪言壮语,都是对孩子牵挂不放心的默默守护“大爱无痕”。
【解析】3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第③段“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天下午,天黑得像锅底,闷雷阵阵,顷刻间硕大的雨点凌空砸下。放学了,我望着天地间无头无尾的雨不知所措。这时,父亲的身影出现在教室门口”“父亲把伞几乎都倾到了我这边,他身子极度倾斜着,半边身子完全暴露在雨水之中。他右手撑伞,左手竭力将我拉靠在他的身侧,那情形让人油然想起孵蛋的母鸡”可概括为: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下雨天父亲不顾自己的身体淋雨,倾着身子保护我的姿势
结合第④段“初二时,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中,我赤膊上阵,结果患上了重感冒。晚上,母亲在灶间做饭,父亲则守在炕沿边,一会儿帮我掖掖被角,一会儿摸摸我的额头,一会儿又量量我的体温。我闭着眼,倾听着父亲粗重的鼻息。(多年后我想起这事来,还倔强地认为:能够听到父亲鼻息的子女,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那年月农村家家孩子多,父母多半不拿孩子当回事。父亲与别人不同,他认为:既然把孩子生下来了,就要抚养成人,没这个决心,莫如不生。父亲扶我躺下后,搬个小凳,坐在灶前给我煎药”“我觉得画家绝对是以当年佝偻身子熬药的父亲为模特的”可概括为:初二时,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患上了重感冒,父亲熬夜看护我,给我煎药的姿势。
结合第⑤段“知了长鸣的季节,我参加了高考。考场设在离家20公里之外的县城。考完第一科的时候正是中午。考生们呼呼地跑出教室,当我最后一个懒懒地走出考场时,蓦地看到:校门口,烈日下,孤独地站着一位老人,正踮起脚尖费力地朝这边眺望”“那企盼的眼神和前倾的姿势,让人顿时想到南极的帝企鹅——那竟是父亲”“我的脑海里立时现出父亲当年帝企鹅般奔跑的姿势——两者何其相似啊”可概括为:高考时父亲顶着烈日,徒步20公里为我呐喊助威的姿势。
38.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和作用分析。
根据上文“那企盼的眼神和前倾的姿势,让人顿时想到南极的帝企鹅——那竟是父亲”和下文“霎时,我有一种海上孤舟见到了小岛的感觉,向父亲飞跑过去。父亲也看到了我,深一脚浅一脚蹒跚着向我奔来……若干年后,当我读到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我的脑海里立时现出父亲当年帝企鹅般奔跑的姿势——两者何其相似啊”可知,第五段反复强调“20公里”,一是突出徒步行走的路程遥远,二是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
39.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
(1)“父亲把伞几乎都倾到了我这边,他身子极度斜着,半边身子完全暴露在雨水之中”细致地描写了父亲雨中保护“我”的样子,“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极度”是最大程度的意思;“完全”是全部的意思,突出强调了父亲为了保护“我”不淋雨而奋不顾身的情境,表现出父亲对“我”无私的爱,表达了“我”对父亲无尽感激。
(2)根据本文内容“父亲冒雨驮‘我’回家,父亲灶前为‘我’煎药;烈日下父亲为‘我’高考助威”可知,父亲对“我”的关爱是“平常”的,“不起眼的”,都是大众认为天下为人父母都能做、都会做的;但是,这些“平常”“不起眼的”小事却诠释着人类世世代代更迭永远不变的一个真理:父爱大爱无痕,不管时光怎么变迁,对孩子的奋不顾身、无私的爱永远不变,所以,又是“永恒而清晰地”。
40.本题考查文章比较赏析。朱自清的《背影》细致地描写了父亲为“我”艰难地爬上站台买橘子的背影,表现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对比本文来看,就所描写的对象的外在形象看,两位父亲深一脚浅一脚蹒跚着走向儿子的姿势相似;就两位父亲表达爱的方式看,两位父亲都是非常朴素的用行动来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就所描写的对象的内在特点和文章主题看,两位父亲都没有什么豪言壮语,都是对孩子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