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6.5 垂直导学案 苏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数学上册 6.5 垂直导学案 苏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08-27 07:4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垂直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感性认识,掌握垂线的画法,2.掌握垂线段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3.提高观察水平和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几何语言表述能力.
重点难点预测 重点 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难点 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加以描述.
学生活动过程 教师导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独学) 任务1:阅读课本第171页“议一议”,思考如何测量跳远成绩?过马路怎样走最短?结论:过直线外一点作出已知直线的垂线,这一点与垂足之间形成的 ,叫做这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任务2:量量比比:如图直线PO垂直于AB,测量线段PA、PO、PB、PC,哪条线段最短?结论: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 最短。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________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练习:(1)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 ( )A.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 B.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C.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的长 D.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2) 如图,已知ON⊥a,OM⊥a,所以OM与ON重合的理由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垂线段最短(3)体育课上,老师测量某个同学的跳远评价的依据是( )A.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垂线段最短 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4)点P是直线l外一点,A、B、C为直线l上三点,PA=4㎝,PB=5㎝,PC=2㎝,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是( )A.2㎝ B.小于2㎝ C.不大于2㎝ D.4㎝二、合作探究1.对学:任务1:垂线段的定义。2.群学:任务2:“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三、拓展提升例1. 如图,P是∠AOB的边OB上一点.(1)过点P画OB的垂线,交OA于点C;(2)过点P画OA的垂线,垂足为H.你能否不通过度量比较出PH与PC、PC与CO的长短吗?说明你的理由.【反馈练习】1.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这点到这条直线的( )A.垂线段 B.垂线 C.垂线的长度 D.垂线段的长度2 .已知OA⊥OC,且∠AOB∶∠AOC=2∶3,则∠BOC的度数是( )A.30 ° B.150° C.30°或150° D.不能确定3 .点A为直线外一点,点B在直线上,若AB=5厘米,则点A到直线的距离为( )A、就是5厘米; B、大于5厘米; C、小于5厘米; D、最多为5厘米4.如图4计划把河水引到水池A中,先引A ( http: / / www.21cnjy.com )B⊥CD,垂足为B,然后沿AB开渠,能使所开的渠道最短,这样设计的依据:__________ ___________5。学校要测出一块空地三角形ABC的面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便计算绿化成本,现已测出BC的长为5米,还要测出哪些量才能算出空地的面积?怎样测量?请在图中表示出来四、当堂检测:《补充习题》第 页的第 题.五、小结与反思: 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六、作业必做;课本第174页第5、6题 ,选做:;课本第174页第7题。
反思:1.我学到的知识及思想方法:2. .改进: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