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74张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74张PPT)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06 09:3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4张PPT)
第三节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结合城乡景观,说出景观特点,说明所反映的地域文化。(区域认知)
2.结合哈尼梯田和北方的四合院,分析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以及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能够对地域文化的开发与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人地协调观)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目标一 地域文化
目标二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课时对点练
内容索引
目标三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地域文化
>
<
目标一
XINZHIYUXI
新知预习
1.地域文化
(1)来源: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_____的感悟与_____。
(2)特点: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
2.景观
(1)景观的分类:_____景观和人文景观。
(2)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_____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
(3)人文景观:也称_____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__________加以创造的结果。
世界
认知
自然
直接
文化
自然物质
XINZHIYUXI
新知预习
(4)城乡景观
判断
1.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2.民间文化艺术是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  )
3.地域文化的“地域”范围较为模糊,是一成不变的。(  )
4.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与其“地域”范围大小呈正相关。(  )
5.地域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

×
×


拓展延伸
地域文化差异的形成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2023·江苏徐州期中)苏州古城坐落在河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如图)。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城威尼斯建筑格局与苏州类似
B.苏州古城兴盛源于当地矿产资源运输
C.北美现代城市的布局与苏州类似
D.苏州古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由材料“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可知,苏州古城的建设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D正确;
水城威尼斯建筑是把木桩插入水下泥土中,再铺上一层又大又厚的伊斯特拉石,然后在伊斯特拉石上
砌砖,建成一座座建筑,体现更多的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苏州建筑格局不同,A错误;
苏州有着五千多年的中国农耕文化,三千年的吴文化根基,两千五百年的春秋故都,因此苏州古城兴盛源于政治和文化,B错误;
北美现代城市的布局与苏州不同,前者更凸显现代特点,C错误。故选D。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2023·江苏徐州期中)苏州古城坐落在河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如图)。据此回答1~2题。
2.古城缩影“平江路”为弹石路面(粗加工半整齐块石铺
设),与泥土路面相比其优点是
①坚固耐用 ②易清扫 ③成本低 ④易渗水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粗加工半整齐块石铺设的路面相对于泥土路面更加坚固耐用和便于清扫,A正确;
粗加工半整齐块石铺设的成本高于泥土路面,③错误;粗加工半整齐块石铺设硬化了路面,不利于地表径流下渗,④错误。故选A。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2023·山东青岛期中)读“云南省某乡村景观示意图”,完成3~5题。
3.图中
A.山顶森林能够涵养水源
B.山腰村落便于居民出行
C.山坡梯田宜机械化耕种
D.山脚河流易引发旱涝灾害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山顶的森林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A正确;
村落分布在山腰处,有利于获取洁净的水源,B错误;
山坡梯田田块面积小,不利于机械化耕种,C错误;
河流剖面呈“V”字形,落差较大,不易发生洪涝灾害,D错误。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2023·山东青岛期中)读“云南省某乡村景观示意图”,完成3~5题。
4.图中最能体现当地地域文化景观的有
①植被 ②河流 ③梯田 ④民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梯田和民居属于地域文化景观,而植被和河流是自然景观,①②错误,③④正确。故选D。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2023·山东青岛期中)读“云南省某乡村景观示意图”,完成3~5题。
5.蘑菇房反映的当地地理环境特征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湿润
C.人口稠密
D.农业发达

根据蘑菇房景观图,底层架空饲养牲畜,说明当地气候湿润,B正确;
根据左图景观可知,当地地势起伏较大,人口密度小,A、C错误;
蘑菇房建筑不能反映农业发达,D错误。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
<
目标二
XINZHIYUXI
新知预习
具体体现 例证 乡村景观能够体现人们_________、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 江西婺源月亮湾:“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使得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_____ 安徽宏村:村落水系不仅为村民提供了水源,而且调节了气温,创造了一种良好的_____环境。村中的祠堂、书院等,体现着当地的_____文化
乡村景观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_________等 福建永定土楼:体现了御外凝内的_____精神 顺应自然
灌溉
精神追求
集体
人居
耕读
拓展延伸
民居具有空间性,是人们在适应、改造自然的漫长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民居特点 反映的环境特点
黄土高原窑洞 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 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较少,黄土直立性强
北方民居 屋顶较平,门窗少且小,墙较厚 冬季寒冷,降水较少
新疆平顶屋 屋顶平,墙厚窗小 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
蒙古包 便于拆卸、架设和搬运 冬季寒冷,草地广阔,以游牧生活为主
拓展延伸
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江南民居 屋顶倾斜(降水较多,便于排水),门窗多且大,墙较薄,便于通风散热 湿热的环境
云南傣族竹楼 通风散热、防潮和防虫 气候湿热,爬行动物、虫类多
青藏高原碉楼 平顶,门窗少,墙厚 高寒、光照强
东南亚民居 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多木桩支撑,且密集排列(类似于我国的吊脚楼),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优点 气候湿热、河流密布、多沼泽
因纽特人冰屋 防寒保暖,节省建筑材料 终年寒冷的环境
判断
1.乡村景观体现的人地和谐理念更为鲜明。(  )
2.“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使得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  )
3.永定土楼能体现客家人聚族而居、共御外敌的集体精神。(  )



HEXINTANJIU
核心探究
材料一 客家人原是居住在中原的汉人,后几经战乱,辗转南迁,在赣闽粤交界地带定居。他们利用当地的生土、鹅卵石、木材等建造了奇特的土楼。土楼外形呈圆形,高达5~6层,墙体很厚,内部房间同样大小,不分男女老幼,聚集而居。如图为南方客家土楼照片。
材料二 北京老城的四合院以北房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体现了长幼有序的家庭文化。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如图为北京四合院示意图。
HEXINTANJIU
核心探究
材料一 客家人原是居住在中原的汉人,后几经战乱,辗转南迁,在赣闽粤交界地带定居。他们利用当地的生土、鹅卵石、木材等建造了奇特的土楼。土楼外形呈圆形,高达5~6层,墙体很厚,内部房间同样大小,不分男女老幼,聚集而居。如图为南方客家土楼照片。
1.[区域认知]客家土楼反映了当地怎样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历史上客家人修建的土楼具有哪些功能?
答案 土质黏重,降水较多。居住和安全防卫功能。
HEXINTANJIU
核心探究
材料二 北京老城的四合院以北房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体现了长幼有序的家庭文化。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如图为北京四合院示意图。
2.[综合思维]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体现了中国人的哪些性格特征?
答案 体现了中国人性格的内向性和封闭性,体现了正统、严谨、尊卑有序的特点。
HEXINTANJIU
核心探究
材料二 北京老城的四合院以北房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体现了长幼有序的家庭文化。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如图为北京四合院示意图。
3.[人地协调观]试从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的角度,分析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及形成原因。
答案 北京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多风沙,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可保温、防寒、避风沙,冬季向阳可多采纳阳光。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2023·广东茂名联考)明初在贵州、云南一带建设了大大小小的屯军据点——屯堡村落,建筑材料以石材为主,其中贵州安顺一带最为密集,现已成为安顺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如图示意安顺屯堡村落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屯堡建筑材料以石材为主,主要是因为
①坚固防火 ②冬暖夏凉 ③美观大方 ④原料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屯堡作为军事据点,以防御功能为主,石头坚固防火可以抵御敌人的撞击火烧;屯堡建筑位于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所以建筑原料丰富,①④正确。故选D。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2023·广东茂名联考)明初在贵州、云南一带建设了大大小小的屯军据点——屯堡村落,建筑材料以石材为主,其中贵州安顺一带最为密集,现已成为安顺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如图示意安顺屯堡村落景观。据此完成1~2题。
2.贵州安顺的屯堡文化能保存至今,关键在于
A.国家政策的支持 B.当地屯堡规模庞大
C.当地人思想保守 D.地形封闭交通不便

贵州安顺的屯堡文化能保存至今,主要在于其规模庞大,生命力顽强,自成体系。故选B。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2023·河南开封期中)服饰的形成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我国鄂温克族民族服饰无论款式怎样变化,皮毛制品的习惯始终没有改变。读图,完成3~5题。
3.根据鄂温克族服饰特征,推测该民族历史上可能长期从事的生产活动是
A.捕鱼 B.经商 C.种植 D.狩猎

鄂温克族服饰以皮毛制品为主,与该族人从事狩猎能获得野兽的皮毛有关,所以生产活动应为狩猎,A、B、C错误,D正确。故选D。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2023·河南开封期中)服饰的形成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我国鄂温克族民族服饰无论款式怎样变化,皮毛制品的习惯始终没有改变。读图,完成3~5题。
4.鄂温克族最可能分布在我国的
A.四川盆地 B.大兴安岭 C.东南丘陵 D.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东南丘陵、黄土高原农业活动大多以种植业为主,A、C、D错误;
以狩猎为主的生产活动应分布在山地,可能为大兴安岭,B正确。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2023·河南开封期中)服饰的形成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我国鄂温克族民族服饰无论款式怎样变化,皮毛制品的习惯始终没有改变。读图,完成3~5题。
5.根据服饰文化推测鄂温克族传统饮食文化中多食用
A.面条 B.馒头 C.肉类 D.米饭

由前面分析可知,当地生产活动以狩猎为主,所以多食用野兽飞禽的肉类,而面条、馒头、米饭为以种植业为主地区的主食,A、B、D错误,C正确。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
<
目标三
XINZHIYUXI
新知预习
1.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具体体现 例证
一些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_____、色彩 我国江南城镇的粉墙黛瓦,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黄橙交织,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住房的颜色五彩缤纷
城镇中的各种建筑,反映了某种_____意识和审美情趣 北京四合院在建筑上遵循严格的_____
城镇的空间格局反映某种 _____追求 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突出以_____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城廓方正、对称,宫城居中
色调
文化
价值
礼制
君主
判断
1.地域文化对城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城镇空间布局、建筑风格等方面。(  )
2.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是暂时的,会因其他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

×
思考
中国的古城墙、欧洲的古城堡体现了当时什么样的地域文化特征?
答案 封闭性、防御性。
XINZHIYUXI
新知预习
2.地域文化的保护
在城镇景观的设计中,如何融合_________,体现_________、追求社会公平、增加社会福利、创造灿烂文化,已经成为设计者们共同的追求。
地域文化
尊重自然
核心归纳
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城市建筑 表现 原因
城市格局 欧洲城市 多以教堂、广场等为中心,高层建筑大多位于城市外围 城市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
美国城市 大城市中心多是摩天大楼,从中心区向外,建筑物高度逐渐下降 移民国家,具有多元地域文化,融合了自由创新等元素
中国城市 讲究中轴对称,道路多规划为棋盘格式,宫城居城市中心位置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古代城市讲究左右对称、规矩和等级
核心归纳
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建筑风格 西方建筑 建筑物多几何形体,建筑材料以石材为主 强调建筑本身的雕塑美
中国传统建筑 建筑物对称布局,建筑材料以木结构为主 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等
核心归纳
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建筑结构 美国建筑 绝少围墙,园林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而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中国建筑 围墙是主要景观,城有城墙,园有园墙,宅有宅墙,庙有庙墙;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2023·陕西西安期中)四合院是我国华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沿南北纵轴对称布局,由四面房屋围合形成相对封闭独立的院落,以明清、民国时期北京城区最为典型。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建有一座没有围墙的四合院。下面两图分别示意北京四合院的院落布局和奥林匹克公园四合院景观。据此回答1~3题。
1.四合院的正房南面窗大、北面窗小,墙厚,院门位于东南,反映了当地
A.夏季湿热,多洪涝
B.河网密布
C.冬季寒冷,多大风
D.地势低平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四合院分布于我国华北地区,冬季寒冷,多大风,正房北面窗小、墙厚可以防风避寒,C正确;
华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与四合院的特点关系不大,A错误;
华北地区河流较少,与四合院窗小、墙厚并无直接关系,B错误;
华北地区地势低平,但与四合院的墙体、窗户特点没有关系,D错误。故选C。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2023·陕西西安期中)四合院是我国华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沿南北纵轴对称布局,由四面房屋围合形成相对封闭独立的院落,以明清、民国时期北京城区最为典型。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建有一座没有围墙的四合院。下面两图分别示意北京四合院的院落布局和奥林匹克公园四合院景观。据此回答1~3题。
2.四合院结构布局体现了
A.御外凝内的集体主义思想
B.长幼有序的传统观念
C.尊重自然的生态优先原则
D.简朴耕读的传统美德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四合院封闭独立,不同的房间居住家庭里不同身份的人,体现了长幼有序的传统观念,B正确。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2023·陕西西安期中)四合院是我国华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沿南北纵轴对称布局,由四面房屋围合形成相对封闭独立的院落,以明清、民国时期北京城区最为典型。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建有一座没有围墙的四合院。下面两图分别示意北京四合院的院落布局和奥林匹克公园四合院景观。据此回答1~3题。
3.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没有围墙的四合院反映了地域文化发展的特点是
A.由封闭保守到开放包容
B.由中规中矩到天人合一
C.由平等自由到等级森严
D.由皇权至上到传承创新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四合院结构由有围墙变为没有围墙,体现了由封闭保守走向开放包容,A正确;
建筑仍然中规中矩,B错误;
由等级森严趋向自由开放,C错误;
四合院特点与皇权至上的理念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2023·山东济宁期中)2021年12月起,埃及政府决定迁往位于开罗以东45千米荒漠中的新行政首都办公。新都的政府区总体设计具有明显的法老风格,由34座政府大楼组成,容纳32个部委以及其他两个国家机关。毗邻的CBD中心矗立着非洲第一高楼。完成4~5题。
4.有关埃及新首都城市空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功能分区互不联系,减少干扰
B.空间结构主要受历史文化价值制约
C.能够促进其与周边地区的和谐发展
D.城市建设更加趋向立体,用地集约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埃及新首都的政府区由34座政府大楼组成,毗邻的CBD中心矗立着非洲第一高楼,说明城市建设更加趋向立体,用地集约,D正确;
城市功能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A错误;
历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城市空间结构,但不是主要因素,B错误;
城市空间结构主要是指城市内部,周边地区主要是沙漠,C错误。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2023·山东济宁期中)2021年12月起,埃及政府决定迁往位于开罗以东45千米荒漠中的新行政首都办公。新都的政府区总体设计具有明显的法老风格,由34座政府大楼组成,容纳32个部委以及其他两个国家机关。毗邻的CBD中心矗立着非洲第一高楼。完成4~5题。
5.地域文化对新政府区的总体设计影响深刻,主要体现在
A.民居特色 B.城市格局 C.建筑风格 D.城乡景观

新都的政府区总体设计具有明显的法老风格,说明地域文化对新政府区的总体设计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格局上,B正确,A、C、D错误。
课时对点练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域文化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是一定地域内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图为“浙江水乡乌镇、重庆过江索道景观示意图”。完成1~2题。
1.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的有
①建筑风格 ②生活水平高低
③宗教信仰 ④消费习惯
⑤习俗 ⑥教育水平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8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城市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当地地域文化的直接表现。地域文化特征包括城市建筑风格、宗教信仰、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而生活水平高低、教育水平和消费习惯与地域文化无关,故选C。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域文化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是一定地域内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图为“浙江水乡乌镇、重庆过江索道景观示意图”。完成1~2题。
2.“浙江水乡乌镇”与“重庆过江索道”反映出两地
A.地形地势不同
B.气候条件不同
C.植被状况不同
D.耕作方式不同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浙江乌镇与重庆地区气候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差异不明显,B错。
植被均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差异不大,C错。
均为水田农业,一年两熟或者三熟,耕作方式差异不大,D错。
由于乌镇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较低,排水不畅,河汊纵横,形成特有水乡特点,而重庆地区地势起伏大,多大江大河,成为对岸交通的阻碍,所以依赖索道,因此导致两地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地形地势,故选A。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骑楼是一种近代城镇沿街商住的建筑,也是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即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骑楼建筑形式以上楼下廊为主,骑楼的下廊既是居室(或店面)的外廊,又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这种外廊式建筑成为我国一些地区具有中西合璧特征的特有建筑。如图为“我国某地老街的骑楼素描图”。完成3~5题。
3.下列地区中,这种骑楼建筑遗存也比较多的是
A.北美 B.中亚
C.东南亚 D.欧洲

18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据图可知,骑楼的窗户较大,便于通风散热,骑楼建筑形式以上楼下廊为主,留出公共人行空间,主要是为行人遮阳避雨。根据这些特征可知,骑楼适合在气候炎热、降水较多的地区修建。东南亚地区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降水丰富,是骑楼主要集中分布地区,这种骑楼建筑在东南亚遗存也比较多,C正确。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骑楼是一种近代城镇沿街商住的建筑,也是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即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骑楼建筑形式以上楼下廊为主,骑楼的下廊既是居室(或店面)的外廊,又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这种外廊式建筑成为我国一些地区具有中西合璧特征的特有建筑。如图为“我国某地老街的骑楼素描图”。完成3~5题。
4.形成骑楼这种建筑格局的自然条件是
A.多风沙 B.防寒保暖
C.湿热多雨 D.地势低平

由上题分析可知,选C。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骑楼是一种近代城镇沿街商住的建筑,也是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即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骑楼建筑形式以上楼下廊为主,骑楼的下廊既是居室(或店面)的外廊,又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这种外廊式建筑成为我国一些地区具有中西合璧特征的特有建筑。如图为“我国某地老街的骑楼素描图”。完成3~5题。
5.骑楼的建筑风格体现的当地地域文化特点是
A.开放性和包容性 B.封闭性
C.迁徙 D.天人合一

骑楼这种外廊式建筑成为具有中西合璧特征的特有建筑,体现当地地域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故选A。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广西南宁开学考试)陕西西安古称长安,周围渭河及其支流拥城泽地,素有“八水绕长安”之称。唐代初期时,长安的人口达百万,曾修建了多条与周围河流相连的水渠。长安的民居多为北面后墙无窗的“半边房”。如图为“唐长安及其周边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唐代初期时,长安修建多条水渠主要是为了
A.排泄夏季洪水 B.增强军事防卫
C.排放城区污水 D.缓解城区用水

由材料可知,唐代初期时,长安的人口达百万,曾修建了多条与周围河流相连的水渠。因此修建水渠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多,城区用水量大,D正确。
18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23·广西南宁开学考试)陕西西安古称长安,周围渭河及其支流拥城泽地,素有“八水绕长安”之称。唐代初期时,长安的人口达百万,曾修建了多条与周围河流相连的水渠。长安的民居多为北面后墙无窗的“半边房”。如图为“唐长安及其周边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7.北面后墙无窗的“半边房”民居特色反映了
当地
A.太阳辐射强 B.常年多大风
C.冬春风沙多 D.野兽危害大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北面后墙无窗不会影响采光,A错误。
该地夏秋季节盛行东南风,北面后墙对夏季风阻挡作用不大,B错误。
冬春盛行偏北风,风沙天气多,因此北面后墙无窗,C正确。
当地野兽危害不大,D错误。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北这块黄土地上,饮食、服饰极富地方特色。据此回答8~9题。
8.“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体现了当地
A.降水不足 B.农时紧迫
C.气候适宜种植小麦 D.擅长面食制作

面条、锅盔都是以面粉为原料的食物,体现了当地气候适宜种植小麦。C正确。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础过关
18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北这块黄土地上,饮食、服饰极富地方特色。据此回答8~9题。
9.“帕帕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
A.冬、春季节常刮西北风,风沙大 B.引人注目,美观
C.光照强,易出汗 D.表演腰鼓的服饰

“帕帕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冬、春季节常刮西北风,风沙大。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础过关
下面四幅图片所示景观反映了天津的地域文化。据此完成10~11题。
10.据图概括天津地域文化的特点是
①类型多样 ②变化频繁
③开放包容 ④整体相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

图片显示天津不同类型的地域文化,所以其特点可概括为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类型多样,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础过关
18
下面四幅图片所示景观反映了天津的地域文化。据此完成10~11题。
11.形成天津地域文化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
A.河海交汇
B.气候适宜
C.地形平坦
D.水源丰富

形成天津地域文化的主要自然条件应从河流、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天津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河海交汇(沿河靠海),故选A。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辽宁大连期末)云南中部高原区的传统民居“一颗印”(见图),正房多为三间,由长辈居住,左右各一间或两间耳房,由子女居住;底层为厨房和猪、马牲畜栏圈,楼上房间供人居住、储存粮食和杂物等;正房、耳房面向天井并均挑出腰檐,正房腰称“大厦”,耳房腰称“小厦”,大小厦连通。据此完成12~14题。
12.“一颗印”一楼、二楼的用途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洪涝 C.气候 D.地震

云南中部高原区气候多雨,“一颗印”底层潮湿且多蚊虫,因此主要用作厨房和猪、马等牲畜栏圈;二楼相对干燥,蚊虫少,主要用于居住、储存粮食和杂物等。故选C。
18
(2023·辽宁大连期末)云南中部高原区的传统民居“一颗印”(见图),正房多为三间,由长辈居住,左右各一间或两间耳房,由子女居住;底层为厨房和猪、马牲畜栏圈,楼上房间供人居住、储存粮食和杂物等;正房、耳房面向天井并均挑出腰檐,正房腰称“大厦”,耳房腰称“小厦”,大小厦连通。据此完成12~14题。
13.“一颗印”大小厦相连通的主要目的是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大小厦是正房和耳房面向天井挑出的腰檐,无法住人,也不能减少建筑材料,而且会遮挡光照,但便于雨天时穿行。故选A。
A.便于雨天穿行 B.增加居住面积 C.减少建筑材料 D.增加太阳辐射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23·辽宁大连期末)云南中部高原区的传统民居“一颗印”(见图),正房多为三间,由长辈居住,左右各一间或两间耳房,由子女居住;底层为厨房和猪、马牲畜栏圈,楼上房间供人居住、储存粮食和杂物等;正房、耳房面向天井并均挑出腰檐,正房腰称“大厦”,耳房腰称“小厦”,大小厦连通。据此完成12~14题。
由材料可知,正房多是长辈居住,耳房多是晚辈居住,因此正房高、耳房低的高度差异主要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长幼有序理念,C正确。
14.“一颗印”正房、耳房的高度差异,主要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是
A.人地协调 B.阴阳平衡 C.长幼有序 D.中庸之道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我国有按《周易》八卦理论筑城的传统。新疆伊犁州的特克斯县城始建于南宋,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八卦城。全城路路相通,街街相连;没有一盏红绿灯,却从不拥堵(如图)。据此完成15~17题。
根据材料可知,受地域文化影响,伊犁州特克斯县城的路网布局独特,交通状况较好。未体现民居建筑特色、工业区和商业网点的分布状况,故选A。
18
15.地域文化对特克斯县城产生最独特的影响表现在
A.城市路网特色 B.民居的建筑特色 C.无工业区分布 D.商业网点的分布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我国有按《周易》八卦理论筑城的传统。新疆伊犁州的特克斯县城始建于南宋,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八卦城。全城路路相通,街街相连;没有一盏红绿灯,却从不拥堵(如图)。据此完成15~17题。
根据材料“特克斯县城始建于南宋,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八卦城”,可知该县城格局是历史上早已经形成的,所以是历史因素,C对。
16.形成特克斯县城当前地域空间结构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自然因素 C.历史因素 D.政策因素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我国有按《周易》八卦理论筑城的传统。新疆伊犁州的特克斯县城始建于南宋,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八卦城。全城路路相通,街街相连;没有一盏红绿灯,却从不拥堵(如图)。据此完成15~17题。
17.为缓解道路拥堵,城市规划中可借鉴与“八卦城”相似的路网布局形式是
A.棋盘式道路 B.“之”字形道路
C.放射状道路 D.环形—放射状道路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环形—放射状道路网是道路由市中心向外呈辐射状延伸,再围绕市中心设计成同心圆状,即由若干条放射线和环形线组成,是与“八卦城”相似的路网布局形式,故选D。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2023·河南郑州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云南省的阿者科哈尼古村落,坐落于哀牢山的半山腰,海拔1 920米,距离最近的城镇28千米,2014年被列入具有重要价值的中国传统村落,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元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域。
“蘑菇房”是哈尼村落的一大特色。“蘑菇房”依山势而建,以石为基,以木为柱和横梁,屋顶由平顶和斜面构成,斜面多用稻草和茅草,村落背后是郁郁葱葱的古树丛林,村前梯田层层延伸到河谷底部。
(1)简述阿者科哈尼古村落保存完好的原因。(3分)
18
答案 种植历史悠久,农耕生活保存至今;位置偏僻,受现代文化影响小;地处山区,交通不便。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2023·河南郑州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云南省的阿者科哈尼古村落,坐落于哀牢山的半山腰,海拔1 920米,距离最近的城镇28千米,2014年被列入具有重要价值的中国传统村落,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元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域。
“蘑菇房”是哈尼村落的一大特色。“蘑菇房”依山势而建,以石为基,以木为柱和横梁,屋顶由平顶和斜面构成,斜面多用稻草和茅草,村落背后是郁郁葱葱的古树丛林,村前梯田层层延伸到河谷底部。
(2)分析“蘑菇房”房顶修成平顶和斜面的作用。(4分)
18
答案 山地地区,地形崎岖,平地较少,修成平顶便于晾晒粮食等;气候湿润,降水多,修成斜面屋顶便于排水(或者防漏)。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蘑菇房”大量被废弃。你是否赞同大量废弃阿者科哈尼古村落的“蘑菇房”,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5分)
18
答案 赞同。“蘑菇房”具有易发生火灾、易被大风吹翻、茅草易腐烂等局限;“蘑菇房”年久失修,居住环境差。
或不赞同。“蘑菇房”有冬暖夏凉的优点;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或旅游价值,应加以保护。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