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课时1 城镇化的意义和世界城镇化进程(共61张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课时1 城镇化的意义和世界城镇化进程(共61张PPT)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06 09:3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第二节
城镇化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课时1
城镇化的意义和
世界城镇化进程
1.运用资料,分析城镇化的主要标志及意义。(综合思维)
2.运用资料,说明世界城镇化进程及差异。(区域认知)
3.运用数据或图表,说明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及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目标一 城镇化的意义
目标二 世界城镇化进程
课时对点练
内容索引
城镇化的意义
>
<
目标一
2.主要标志
城镇_____增加
城镇人口占区域_______的比例上升(最重要指标)
城镇__________规模扩大
XINZHIYUXI
新知预习
1.城镇化的概念:一般是指_________向城镇地区集聚和_________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乡村人口
乡村地区
人口
总人口
建设用地
3.意义
与区域工业化密切相关
体现区域_______程度
体现区域_________发展水平
和区域的发展相互促进
促进区域_____增长
提高_____利用效率
改善城乡居住_____
增强区域_____和谐
XINZHIYUXI
新知预习
工业化
社会经济
经济
资源
环境
社会
判断
1.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
2.城镇人口数量增多,城镇化水平一定提高。(  )
3.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一定程度上体现其社会发展水平。(  )
4.城镇化可促进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对城镇化没有影响。(  )

×

×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2023·辽宁本溪期中)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1~2题。
1.县城成为我国城镇化重要载体的直接原因是
A.城乡间贫富差距过大 B.县城产业结构简单
C.城乡人口分布不合理 D.县城城镇化率较低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目前我国总体城镇化率已达60%,水平较高,但我国县城平均城镇化水平较低,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城镇化水平,将县城作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加快县城城镇化发展,D正确,A、B、C错误。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2023·辽宁本溪期中)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1~2题。
2.县城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包括
①城区面积萎缩 ②城区污染加剧 ③教育资源紧张 ④经济发展停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伴随着人口迁入、产业发展,县城人口增多,可能造成城区污染加剧,教育资源紧张等问题,②③正确;
城镇化会扩大城区面积、促进经济发展,①④错误。故选B。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2023·山东菏泽期中)下图为“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3.我国城镇人口数量超过乡村人口数量始于
A.1982~1990年间 B.1990~2000年间
C.2000~2010年间 D.2010~2020年间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图中2010年之前,城镇人口少于乡村人口,2010年乡村人口略大于城镇人口;2020年乡村人口少于城镇人口;因此我国城镇人口数量超过乡村人口数量始于2010~2020年间,D正确,A、B、C错误。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2023·山东菏泽期中)下图为“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4.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将会
A.减少建设用地 B.促进经济发展 C.减少流动人口 D.延缓人口增长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将会增加建设用地,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流动人口,促进人口增长,B正确,A、C、D错误。
世界城镇化进程
>
<
目标二
XINZHIYUXI
新知预习
1.时间差异
(1)历史进程
时间 城镇化状况
18世纪中叶之前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_____(起步)
18世纪中叶开始 城镇化_____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城镇化的_____、规模、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2021年 世界城镇人口比例达到_____
很低
加快
速度
56%
XINZHIYUXI
新知预习
(2)演变规律:世界各国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___”形曲线。
S
图示 阶段 城镇化特点
A _____阶段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___
B _____阶段 城镇化推进很___,城区出现了城镇化问题
C _____阶段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_____
初期
中期
后期


停滞
XINZHIYUXI
新知预习
2.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___ ___
水平 ___ ___
速度 ___,出现人口回流现象 ___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__________的完善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
_____迅速发展






基础设施
经济
拓展延伸
城镇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
城镇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表现 人口由乡村转向城镇,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 人口、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及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市中心衰落,城镇总人口增加 人口继续迁往郊区以及中小城镇和乡村,大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 人口迁回市区
拓展延伸
城镇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
成因 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镇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堵 城市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 开发市中心衰落区,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拓展延伸
城镇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
图解
联系 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随后出现逆城市化,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市化
判断
1.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开始时间晚于发达国家。(  )
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发展速度较慢。(  )
3.乡村和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  )

×

HEXINTANJIU
核心探究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公布的《2018年世界城镇化趋势》报告显示:2018年世界上55%的人口居住在城镇中,预计到2050年,全球城镇化率有望达68%,这其中近90%的城镇化增长来自亚洲和非洲。如图为世界城镇化水平变化趋势图(1800~2025年)(含预测)。
1.[区域认知]分析1800~2025年世界城镇化水平有什么变化,城镇化速度有什么变化。
答案 世界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化速度加快。
HEXINTANJIU
核心探究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公布的《2018年世界城镇化趋势》报告显示:2018年世界上55%的人口居住在城镇中,预计到2050年,全球城镇化率有望达68%,这其中近90%的城镇化增长来自亚洲和非洲。如图为世界城镇化水平变化趋势图(1800~2025年)(含预测)。
2.[综合思维]结合图示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的差异及成因。
答案 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低。成因: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低。
HEXINTANJIU
核心探究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公布的《2018年世界城镇化趋势》报告显示:2018年世界上55%的人口居住在城镇中,预计到2050年,全球城镇化率有望达68%,这其中近90%的城镇化增长来自亚洲和非洲。如图为世界城镇化水平变化趋势图(1800~2025年)(含预测)。
3.[区域认知]结合图示分析1975年以后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有何变化。为什么?
答案 1975年以后发达国家城镇人口比例上升较慢,说明城镇化速度减缓。因为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大都进入城镇化后期阶段。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2023·辽宁朝阳期中)如图为“我国城镇化水平曲线图”。完成1~2题。
1.有关我国城镇化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城市数量增多,但规模不变
B.城镇人口总数增加快,但占总人口的比例不变
C.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加较快
D.城镇数量不变,城镇规模扩大

我国城镇化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城镇数量增多,规模增大,A、D错误;
城镇人口总数增加快,占总人口的比例增大,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加较快,C正确,B错误。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2023·辽宁朝阳期中)如图为“我国城镇化水平曲线图”。完成1~2题。
2.我国城镇化
A.处于初期
B.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C.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D.非常合理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我国城镇人口比例上升速度较快,2010年城镇人口比例达到50%左右,城镇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而并非处于初期或逆城市化阶段。在城镇化的中期加速阶段,由于人口大量涌入城镇,易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城镇化问题,城镇化发展不一定合理,需要不断优化。故选B。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2023·四川宜宾期中)下图示意1961~2020年大伦敦市的城镇人口数量变化情况(以1961年为基数100)。据此完成3~5题。
3.20世纪70年代,大伦敦市城镇化水平属于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无法确定

英国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20世纪70年代,大伦敦市城镇化水平达到70%,进入后期阶段,C正确,A、B、D错误。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2023·四川宜宾期中)下图示意1961~2020年大伦敦市的城镇人口数量变化情况(以1961年为基数100)。据此完成3~5题。
4.图中1961~1981年期间大伦敦市城镇人
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是
A.市中心交通方式落后
B.市中心土地租金下降
C.中心城区犯罪率高
D.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读图可知,1961~1981年大伦敦市城镇人口减少,20世纪70年代,英国城镇化进入后期阶段,随着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大伦敦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正确;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中心交通不断发展、土地租金升高,A、B错误;
中心城区治安更为完善,犯罪率低,C错误。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2023·四川宜宾期中)下图示意1961~2020年大伦敦市的城镇人口数量变化情况(以1961年为基数100)。据此完成3~5题。
5.1981年以来,大伦敦市中心
A.空旧房日趋增多
B.就业岗位减少
C.新兴产业发展快
D.生活环境恶化

对点落实
DUIDIANLUOSHI
1981年后大伦敦市城镇人口增长,应该是出现逆城市化后的再城市化现象。英国政府促进大伦敦市再城市化的主要途径有:改善中心城区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吸引青年人才进入中心城区等,C
正确,B、D错误;
随着人口增加,空旧房日趋减少,A错误。
课时对点练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23·湖南长沙月考)如图示意我国某城镇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是
A.城镇人口数量增多 B.城镇用地规模扩大
C.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变大 D.城镇交通网日益完善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由图可以明显看出城镇占地面积扩大;不能反映城镇人口数量增多、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变大;城镇交通网日益完善不是城镇化的标志。A、C、D错误,B正确。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23·湖南长沙月考)如图示意我国某城镇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读图,回答1~2题。
2.从Ⅱ阶段到Ⅲ阶段,该城镇大部分生产企业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原因有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②郊区交通拥堵 ③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④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从Ⅱ阶段到Ⅲ阶段大部分生产企业迁往郊区,原因可能有城区地价上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交通拥堵以及郊区基础设施完善等。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所以选B。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灯光面积占比(灯光区域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比值)与区域城镇化具有明显相关性。如图示意我国长三角地区四省市2000~2020年灯光面积占比的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份分别是
A.安徽省 浙江省 江苏省 上海市
B.江苏省 上海市 浙江省 安徽省
C.浙江省 安徽省 上海市 江苏省
D.安徽省 上海市 浙江省 江苏省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灯光面积占比越高,说明城镇化水平越高。四条曲线中④灯光面积占比一直最大,应为上海市;③次之,应为江苏省;①最低,应为安徽省;②为浙江省。A正确。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灯光面积占比(灯光区域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比值)与区域城镇化具有明显相关性。如图示意我国长三角地区四省市2000~2020年灯光面积占比的变化。据此完成3~4题。
4.2015~2020年①省份灯光面积占比变化最可能反映该省份
A.城镇化速度增长缓慢
B.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C.郊区城市化进程加快
D.处于城镇化的初期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15~2020年①省份灯光面积占比增长最快,说明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A错误。
安徽省经济欠发达,未进入逆城市化阶段,B错误。
城镇化初期发展速度较慢,灯光面积占比增长慢,与图示信息不符,D错误。
2015年以来,安徽省郊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灯光面积占比增长快,C正确。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半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镇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镇社会。如图示意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港、澳、台资料暂缺)。读图完成5~7题。
注:半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与半城镇化率关联度最高的因素是
A.第二产业比重 B.人口密度
C.户籍政策 D.城乡差异

由材料对半城镇化的描述可知,与半城镇化率关联度最高的因素是城乡差异,D正确。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甲地是我国半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该地半城镇化率高的主要原因有
A.生活成本低 B.基础设施不完善
C.环境优美 D.收入水平高

甲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半城镇化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收入水平高,吸引大量人口迁入,D正确。
经济水平高,生活成本高,A错误;
基础设施完善,B错误;
环境质量没有明显优势,C错误。
7.缓解我国半城镇化现象的有效措施有
A.鼓励城镇人口迁入农村
B.限制人口流动规模
C.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
D.加大户籍制度管制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缓解我国半城镇化现象,必须改革户籍制度,打破户籍限制,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C正确,D错误;
鼓励城镇人口迁入农村,限制人口流动规模都不切合实际,A、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23·湖北武汉期中)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边缘区组成。如图为“某都市区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变化率图”。读图,回答8~9题。
能力提升
8.该都市区在发展的Ⅱ阶段可能会出现
A.城市总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B.人口由边缘区向核心区集聚
C.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D.城市对人口迁入的拉力减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能力提升
读图可知,Ⅱ阶段都市边缘区人口增加,都市区和都市核心区人口呈增长变慢和减少趋势,说明人口从都市区和都市核心区向都市边缘区迁移,城市总人口数量没有减少;城市环境质量没有得到改善;因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地价昂贵等问题,城市对人口迁入的拉力减弱,人们开始向都市边缘区迁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能力提升
(2023·湖北武汉期中)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边缘区组成。如图为“某都市区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变化率图”。读图,回答8~9题。
9.从Ⅲ到Ⅳ阶段过程中
A.城市规模持续扩大 B.郊区城市化水平提高
C.新兴产业不断发展 D.城市居住环境恶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能力提升
据图,从Ⅲ到Ⅳ阶段过程中,都市核心区人口又明显增加,为再城市化阶段。由于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在市域内实现人口增长,出现再城市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图为“甲、乙、丙三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据此完成10~12题。
10.推测甲、丙两国分别是
A.中国、巴西
B.巴西、印度
C.印度、英国
D.英国、中国

读图可知,甲国城镇化起步早,城镇化水平最高,属于发达国家;丙国城镇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属于发展中国家。选项中英国为发达国家,巴西、印度、中国均属于发展中国家,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与图中信息相符。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能力提升
下图为“甲、乙、丙三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据此完成10~12题。
11.有关图示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乙国城镇化速度慢,可能出现逆城市化
B.甲国的城镇化水平高且城镇人口数量比丙多
C.图中城镇化水平的衡量指标是城镇人口数量
D.甲国城镇化进程各阶段的速度始终高于丙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能力提升
由图可知,乙国城镇化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属于发达国家,目前乙国城镇化速度慢,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故A项正确;
图中没有体现城镇人口数量,故B项错误;
图中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故C项错误;
2000年以后,甲国城镇化速度逐渐减慢,低于丙国,故D项错误。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图为“甲、乙、丙三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据此完成10~12题。
12.至2050年,甲、乙、丙三国城镇化引起的变化有
A.甲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市中心“空洞化”
B.乙国的劳动力不断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转移
C.甲、乙、丙三国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
D.丙国进入再城市化,人口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50年甲、乙、丙三国城镇化水平均达到80%左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故C项正确;
甲国已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随着城市中心人口向外扩散,城市中心环境逐渐得到改善,出现“再城市化”,故A项错误;
乙国属于发达国家,劳动力不断向第三产业转移,故B项错误;
至2050年,丙国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和企业不断向城市迁移,故D项错误。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2023·山西太原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列支敦士登是欧洲内陆袖珍国家,国土面积狭小,人均GDP却非常高。人口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平坦的河谷地带,西部和北部交通线密集,以公路运输为主,农村的交通一样四通八达,境内无高速公路和铁路。列支敦士登金融、旅游等服务业和工业发达,是该国支柱产业。列支敦士登有很多小农场,农业从业人员占比高,农业在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材料二 1960年列支敦士登城镇人口占比
为20.44%,2020年为14.42%。如图为列支
敦士登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简述列支敦士登1960~2020年城镇化水平特征。(4分)
答案 城镇化水平整体较低;城镇化水平呈下降趋势。
(2)分析列支敦士登城镇化率低的原因。(6分)
答案 国土面积小,地形多山,海拔较高,人口分布在河谷平坦地带,较为分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场遍布全国;农村交通条件良好。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指出列支敦士登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4分)
答案 城市总体发展以及航空、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但人均GDP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城镇化水平明显低于本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