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氓》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氓》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7 10:0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诗经·卫风》
一、前置学习 温故知新,概括《诗经》中的女子形象
篇目 内容 女子形象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一、前置学习 温故知新,概括《诗经》中的女子形象
篇目 内容 女子形象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贤良美好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神秘缥缈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活泼娴雅
《氓》中的女主人公又是一位怎样的女子?
课上探究 梳理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及情感变化
情节 章节 内容概括 女子形象 情感变化
爱恋 一 相识允婚 情意绵绵 善解人意 甜蜜幸福





课上探究 梳理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及情感变化
情节 章节 内容概括 女子形象 情感变化
爱恋 一 相识允婚 情意绵绵 善解人意 甜蜜幸福
二 相思成婚 天真率直 渴望爱情
婚变 三 相爱新婚 沉溺爱情 悔恨不已 沉痛怨恨
四 遭弃离婚 清醒独立 认识深刻
决绝 五 忆苦自伤 辛勤织作 任劳任怨 清醒决绝
六 情断义绝 倔强刚强 冷静理智
课上探究 品赏细节,感悟女主人公情感变化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讨论1:三次出现淇水,只是简单地重复吗?这其中蕴含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变化?
课上探究 品赏细节,感悟女主人公情感变化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第一处是女子与男子热恋的时候;第二处女子与男子处于婚变期;第三处女子与男子彻底决裂时。
2.第一处淇水看见她对爱情的痴迷,第二处为她被抛弃而伤心,见证羞辱的归程,第三处成为她迷惘时的精神寄托。
3.淇水既是环境要素,也是女主人公人生经历的见证,如同音乐剧的背景。
情感变化
1.回忆过往辛苦,辛酸涌上心头,语调缓慢低沉。
(五)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情感变化
2.想起多年来一直任劳任怨,酸楚更甚,语调加重。
3.想起丈夫对自己的凶暴,悲愤交加,语调升高。
4.遭到家人嘲笑,孤立无助,加倍痛苦,语调更高。
5.独自反省,伤感不已,语调缓慢低沉。
课上探究 品赏细节,感悟女主人公情感变化
课上探究 品赏细节,感悟女主人公情感变化
讨论3:女主人对男子称呼的转化,体现了怎样的情感变化?
清代牛运震《诗志》:“称之曰‘氓’,鄙之也;曰‘子’曰‘尔’,亲之也……曰‘士’,欲深斥之,而谬为贵之也。称谓变换,俱有用意处。”
1.氓:故事开头,客观称呼。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情感变化
2.子:恋爱时期,亲近之称,甜蜜恋爱中。
3.复关:以地名代指人名,看到一地便想起一人,恋爱缠绵期。
4.尔:你,两人婚事将成,很亲近。
课上探究 品赏细节,感悟女主人公情感变化
5.士:对男子的统称,婚后感情有隔阂,也有嘲讽意味
在诗歌最后,女子伤心决绝而又理智清醒,要是你,你会怎么样?
课上探究 赏析风格——“怨而不怒,哀而不伤”
古希腊神话《美狄亚》
《诗经·氓》
《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
课上探究 赏析风格——“怨而不怒,哀而不伤”
“兴”:引譬连类,感发意志。
“观”:观风俗之盛衰,考证得失
“群”:互相切磋,和而不流
“怨”:观照现实,表达不满,批评社会政治。
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
三、拓展延伸
千年前的文字,留给我们最鲜活的印象是书中的卫国女子。对于她的行为,古往今来评价不一,请看看下列三种观点,你支持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1)朱熹: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2)钱钟书:盖以私许始,以被弃终。初不自重,卒被人轻,旁观其事,诚足齿冷。
(3)鲍鹏山: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
三、拓展延伸
答案 (示例一)支持鲍鹏山的观点。她追求爱情,单纯执着;她不辞辛苦,不因为家境贫寒而抱怨;她被抛弃,直截了当地说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样觉醒、刚烈的话,颇有点现代女性的人格特点。
(示例二)支持钱钟书的观点。她对待爱情婚姻太草率了。一开始被男子的花言巧语欺骗,又不走婚姻程序,不顾家人的反对,最终遭遇失败的婚姻,咎由自取。
(示例三)支持朱熹的观点。朱熹是站在封建理学的基础上说的,有他的时代局限性。
(说明:三种观点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