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航】备考2024中考地理新课标总复习一轮专题14 中国的气候学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导航】备考2024中考地理新课标总复习一轮专题14 中国的气候学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07 18:11: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4 中国的气候 学案
【课标解读】(2022版)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气候、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专题考点解读】
考点内容 考点分频 考向预测
中国 的 气候 考点1 气温与温度带 ☆☆☆ 运用地图或其他资料,结合时事热点,考查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以选择题、综合题形式考查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气候特征,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主要灾害等内容。 考查学生综合识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计算能力,以及从材料或地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的能力。
考点2 降水与干湿地区 ☆☆☆
考点3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
考点4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
01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气温分布特征
(1)冬季气温特征:南北温差 ,越往北气温越 。1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冬季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在 ,气温最低点的地方在 。(原因:纬度因素;冬季风影响;)
(2)夏季气温特征:全国普遍 ,除青藏高原外。
夏季我国气温最低点的地方在 。(原因:地形地势;最热 )
【易错点】
我国夏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 (×)
【解析】由于纬度原因,纬度越高获得的热量越小,因此,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我国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但到夏季的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青藏高原由于地势较高,气温相对较低,是我国夏季最冷的地方。
2、温度带:
(1)依据:根据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
(2)六个温度带与耕作制度、分布的主要地形区: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
熟制 一年三熟
作物 水稻
地形区 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山东辽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 青藏高原
【巧学速记】
我国的南北温差
领土面积广,南北跨度大;
冬季温差显,北棉南穿夹;
夏季普高温,南北差不大;
青藏东秦淮,零度等温划;
最寒在一月,高温七月夏。
【要点提示】
1.(1)大 低 秦岭—淮河 海南岛 漠河(2)高温 青藏高原 吐鲁番盆地
2.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
熟制 一年三熟 一年二熟或三熟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作物 水稻 水稻 冬小麦 春小麦 春小麦 青稞
地形区 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山东辽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 青藏高原
【中考典例】
(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7月初,全国遭遇当年首次高温天气,有媒体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气象信息绘制了一幅全国“高温蒸烤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同学根据此图做出以下搭配,与事实相符的是( )
A.广州——“烧烤”模式 B.成都——“熬煮”模式
C.济南——“煎炸”模式 D.乌鲁木齐——“焖蒸”模式
2.通过该图,有同学对图示日期的全国天气状况做出以下推测,合理的是( )
A.青藏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
B.北方地区降水多于南方地区
C.四种“蒸烤”模式的地区分布差异可能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有关
D.此次高温天气是受冬季风影响的结果
3.为了免于被“高温蒸烤”,暑期人们通常会选择外出旅行避暑。关于人们选择以下地区避暑的原因,说法合理的是( )
A.拉萨位于河谷,气温较低 B.哈尔滨纬度较高,气温较低
C.昆明位于内陆,气温较低 D.烟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答案】1.C 2.C 3.B
【解析】1.读图可知,广州处于“熬煮”模式,A错误;成都处于“焖蒸”模式,B错误;济南处于“煎炸”模式,C正确;乌鲁木齐处于“烧烤”模式,D错误;故选C。
2.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A错误;北方地区降水少于南方地区,B错误;四种“蒸烤”模式的地区分布差异可能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有关,C正确;此次高温天气是受夏季风影响的结果,D错误;故选C。
3.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A错误;哈尔滨纬度较高,气温较低,B正确;昆明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C错误;烟台纬度较高,濒临海洋,气温较低,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和人类活动;冬季,我国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02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1)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各地 。
(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4)我国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 ,最小值出现在 。
2、干湿类型:
(1)划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四类干湿区:
干湿地区 主要分布地区 天然植被
湿润区 东北山地、 线以南、青藏高原东南部等
半湿润区 东北平原、 平原、 高原大部分等
半干旱区 高原东部、 高原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分、天山山地等
干旱区 内蒙古高原西部、 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高原西北部等。
【易错点】
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并不仅仅看降水量的多少。比如,我国东北部分山地地区,虽然降水不足800mm,但是该地纬度高,蒸发量比较低。因此也属于湿润地区。
【要点提示】
1.(1)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大部分地区集中于夏季(2)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3)秦岭—淮河(4)台湾的火烧寮 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2.
干湿地区 主要分布地区 天然植被
湿润区 东北山地、 秦岭—淮河 线以南、青藏高原东南部等 森林
半湿润区 东北平原、 华北 平原、 黄土 高原大部分等 森林草原
半干旱区 内蒙古 高原东部、 黄土 高原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分、天山山地等 草原
干旱区 内蒙古高原西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高原西北部等。 荒漠草原
【中考典例】
(2023·青海·统考中考真题)图1为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图2为2020-2022年我国月平均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从图1可推断,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为( )
A.内陆多,沿海少 B.北方多,南方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西部多,东部少
2.从图2可看出,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 )
A.3、4、5月 B.6、7、8月 C.9、10、11月 D.12、1、2月
【答案】1.C 2.B
【解析】1.根据图1可知,我国东南部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而到西北部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由此可知,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具有东南多,西北少的特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根据图2可知,我国月平均降水量在6、7、8三个月最多,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大气环流是形成各和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海陆分布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地带性分布;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地形的起伏能破坏气候分布的地带性。
03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特征:
类型复杂多样: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呈现垂直气候特征)
我国各种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3.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影响:
【要点提示】
1.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
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温和少雨(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高原山地气候 垂直差异性显著,有的地区甚至终年冰雪覆盖
3. (1)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殖生长,使中国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
(2)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使中国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综合发展
(3)有利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形成中国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4)在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下,我国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景观
【中考典例】
(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下图为“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区域①的天然植被主要类型是( )
A.森林 B.森林、草原 C.草原 D.荒漠草原、荒漠
2.区域①与区域②之间的地理分界线大致是( )
A.黑河—腾冲线
B.秦岭—淮河线
C.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答案】1.A 2.B
【解析】1.从图中看出,①区域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该区域降水丰富,属于湿润地区,其天然植被是森林,A正确,故选A。
2.区域①是南方地区,区域②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秦岭—淮河线,B正确;黑河—腾冲线是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A错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国地势二、三阶梯分界,C错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04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自南向北,气温逐渐
2.海陆位置:海陆兼备,季风气候显著。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2)东部季风区的锋面雨带推移:华南地区(4-5月),长江中下游(6-7月),华北、东北地区(7.8月)
9月开始雨带南移,10月撤出大陆回到海洋。
(3)季风气候的影响: 。
东西跨经度广。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较大,与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较,冬季气温明显偏低。
3.地形地势:
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
高大山脉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迎风坡降水 ,背风坡降水 ;
②高山地区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广,形成了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
【易错点】
我国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其特点是:雨热同期,降水年际变化大。 (×)
【解析】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往往夏秋季降水多,冬春季降水少。降水的季节差异明显,变化大,并不是年际变化大。降水年际变化主要是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造成的。
【要点提示】
1.降低 2.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雨热同期,水热配合得当,有利于喜温农作物和林木生长;夏季风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 3.多 少
【中考典例】
(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夏粮生产涉及国家粮食安全和百姓的粮袋子,夏粮主要是指冬小麦,在我国种植范围极其广泛,从收获时间看,西南麦区最早于每年5月上旬开始陆续收获;长江中下游麦区5月下旬开始收获;华北麦区“六—”前后开始大面积收获,6月下旬基本结束作业;西北麦区最迟,约7月中下旬收割完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我国不同麦区冬小麦收割时间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是( )
A.收割习惯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地形因素
2.据材料推测,下列省份冬小麦收割最迟的是( )
A.云南省 B.湖北省 C.河南省 D.甘肃省
3.浙江省金华市为了提高农田综合利用价值,采用“小麦+单季稻”的旱水轮作模式,对比原来只种—季水稻,这样的种植模式( )
A.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B.减少了劳动强度
C.节约了水资源 D.增加了土壤肥力
【答案】1.B 2.D 3.A
【解析】1.由材料可知,我国的热量条件自南向北依次减少,所以小麦的成熟时间依次推后,B正确;与收割习惯、降水、地形关系不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由材料可知,西北麦区冬小麦收割最迟,甘肃省符合题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对比原来只种—季水稻,这样的种植模式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A正确;增加了劳动强度,水资源增加,地力消耗增多,土壤肥力降低,BCD错误。故选A。
【点睛】北方冬小麦区: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集中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诸省区。南方冬小麦区: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集中分布在江苏、四川、安徽、湖北各省。春小麦区:春小麦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集中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
【重点突破】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和降水的影响
(1)季风气候对降水的影响
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从时间上看,夏秋季节盛行夏季风,因此降水夏秋多,冬春少;从空间上看,东南沿海受夏季风影响大,西北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小,因此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夏季风的进退也影响到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正常年份,风调雨顺,农业丰收;
进退失常,往往造成旱涝灾害。
夏季风强,北进早,退的晚,——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北进晚,退的早——南涝北旱
(2)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不利影响:①夏季风不稳定,易导致旱涝灾害;
②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寒潮。
【中考典例】
(2023·青海·统考中考真题)每年5月21日前后为我国小满节气。南方地区民谚“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含义是“雨水开始增多,江河水位上涨”。如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发生在图中的(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2.“雨水开始增多”,形成“雨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的(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3.下列诗词中描述乙地区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C.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D.雪线连天际,牛马漫逡巡
【答案】1.D 2.A 3.B
【解析】1.读图可知,甲是西北地区,乙是北方地区,丙是青藏地区,丁是南方地区。“小满小满,江河渐满”是南方地区的民谚,D正确。故选D。
2.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形成“雨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读图可知,乙是北方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是西北地区的景观,A错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述的是北方地区的景观,B正确;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描述的是南方地区的景观,C错误;雪线连天际,牛马漫逡巡描述的是青藏地区的景观,D错误。故选B。
【点睛】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选择题
(2023·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记录片《航拍中国》让我们从空中俯瞰大地,开篇的解说词: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 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阀,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冬季,我国能同时感受到“冰与火演奏的乐章”主要是因为( )
A.地势差异大 B.纬度差异大 C.降水差异大 D.海陆分布差异大
2.在解说词中“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涉及到的地理事物符合自北向南排列的是( )
A.黄海 台湾海峡 渤海 海南岛 B.渤海 黄海 南海 钓鱼岛
C.渤海 东海 琼州海峡 曾母暗沙 D.黄海 南海 舟山群岛 崇明岛
【答案】1.B 2.C
【解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疆域辽阔,南北纬度跨度大。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所以冬季我国能同时感受到“冰与火演奏的乐章”主要是因为纬度差异大,B正确;地势差异大、降水差异大和海陆分布差异大都不是冬季我国能同时感受到“冰与火演奏的乐章”的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
2.据所学知识可知,“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说明我国海域面积大,我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从北向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根据题意符合自北向南排列的是渤海、东海、琼州海峡、曾母暗沙,C正确;渤海位于台湾海峡和黄海北部,A错误;钓鱼岛位于东海,在南海以北,B错误;舟山群岛和崇明岛位于东海,在南海以北,D错误。故选C。
【点睛】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都是太平洋的边缘部分。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临太平洋。中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其中面积较大的有台湾岛、海南岛等。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1海里=1.852千米)。
(2023·甘肃·统考中考真题)下图示意我国地势、1月平均气湿和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判断,下列对我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B.我国平原多分布在二级阶梯内
C.年降水量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D.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普遍小于0℃
4.据图示信息推断,我国( )
A.南方地区河流有结冰期 B.河流多自西向东流
C.北方地区河流水量大于南方地区 D.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最丰富
【答案】3.C 4.B
【解析】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A错误;我国平原多分布在三级阶梯内,B错误;我国年降水量东多西少,南多北少,C正确;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普遍大于0℃,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C。
4.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普遍大于0℃,河流无结冰期,A错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河流多自西向东流,B正确;北方地区河流水量小于南方地区,C错误;我国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最丰富,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B。
【点睛】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其中山地所占面积最广,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称为山区,那么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3,其中山地面积占33%,平原面积占12%,丘陵所占面积最少,约10%;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这种地势,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还使许多河流在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分析降水量分布状况是认识区域差异的重要内容。图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和四地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年降水量( )
A.随纬度升高而逐渐增加 B.沿北纬40°线自东向西递增
C.沿东经120°线自北向南递减 D.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6.四地中( )
A.甲地降水季节变化最大 B.乙地雨季最长
C.丙地7月降水量最大 D.丁地年降水量最大
7.乙地为( )
A.乌鲁木齐 B.北京 C.武汉 D.广州
【答案】5.D 6.D 7.B
【解析】5.受东南季风的影响,读图可知,我国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故选D。
6.四地中,甲地是乌鲁木齐,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降水季节变化较小,A错误。乙地是北京,雨季最长的是丁地广州,B错误。丙地6月降水量最大,C错误。丁地广州年降水量最大,D正确。故选D。
7.乙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是北京,B正确。乌鲁木齐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武汉和广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ACD错误。故选B。
【点睛】气候类型的判读三步法:以温(最高温)定球、以温(最低温)定带、以水(降水的季节分配和降水量)定型。
(2023·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今年的5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之说。下图示意小满节气。完成下面小题。

8.小满时节,我国“江河渐满”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西北地区
9.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小满》诗句中“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描述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三江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8.C 9.B
【解析】8.由材料可知,“小满”出现的时间为5月21日前后。5月份,我国华南地区雨季已经开始,受降水影响,河流流量增大,“江河渐满”,C正确。华北、东北地区的雨季出现在7、8月份,5月降水少,河流流量较小,小满时节“江河渐满”与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不符,AB错误。西北地区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河流最大流量出现在7月,小满时节“江河渐满”与该地不符,D错误。故选C。
9.“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意思是:小满时节,百花渐落,唯有麦苗茁壮成长,未成熟但已饱满的麦子在风中微摆。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排除AD。三江平原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小麦为春小麦,5月份还未到灌浆时节,C错误。华北平原属于暖温带,小麦为冬小麦,5月份为小麦灌浆时节,B正确。故选B。
【点睛】关于小满,主要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观点,小满是指麦子的籽粒将满未满,即将饱满。“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当然,可以特指麦子,也可以泛指各种作物即将饱满。第二种观点,小满之名与麦子无关,所谓满,是指阳气。它象征着阳气小满,阴气将尽。天地之间充盈着阳气,“四月维夏,运臻正阳”。也就是说,小满节气所在的农历四月,阳气几近日在中天的巅峰状态。所以小满是“正阳时节”。第三种观点,小满的满,代表雨水增加了,江河湖塘涨满了。华南谚语说:“小满江河满”。
(2023·甘肃平凉·统考中考真题)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干湿地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该省地理信息组合正确的是( )
A.鲁—济南 B.秦—西安 C.陇—兰州 D.豫—郑州
11.据图推测,该省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①空间分布均匀 ②空间分布差异大 ③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④湿润区面积广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M处敦煌壁画能保存至今,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气候干燥,壁画不容易受潮变质。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 )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10.C 11.B 12.D
【解析】10.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省份是甘肃省,甘肃省的简称是甘或陇,省会城市是兰州,C正确;A是山东省,B是陕西省,D是河南省,ABD错误;故选C。
11.根据图示可知,从东南向西北以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的顺序分布,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不断减少,空间分布不均,且差异大,①错误,②③正确;湿润区只有最南边一小部分,④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甘肃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量少,气候干燥,易于壁画保存,D正确;甘肃省不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也不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ABC错误。故选D。
【点睛】我国的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一个地区年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区气候的干湿状况,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依据气候的干湿状况,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四类地区。
(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呼伦贝尔市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从博克图到呼伦贝尔,沿途自然景观的主要变化是( )
A.草原→荒漠 B.草原→森林 C.荒漠→草原 D.森林→草原
14.影响该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 B.水分 C.热量 D.光照
【答案】13.D 14.B
【解析】1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博克图位于大兴安岭山区,主要自然景观是森林,呼伦贝尔位于呼伦贝尔高原,主要植被类型是草原,所以沿途自然景观的主要变化是森林→草原,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兴安岭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其东侧受季风影响显著,降水较多,西侧位于非季风区,降水较少,所以影响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B正确;土壤、热量和光照条件都不是导致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以东以南的季风区内,降水丰富,主要集中在夏季;非季风区内,因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法拉吉和都江堰均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法拉吉将山泉水和地下水通过水渠引到山麓地带的村庄,用于生产生活。都江堰通过渠、堰调节岷江水,引水保障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图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局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法拉吉和都江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16.两工程均( )
A.因全年降水稀少而引水 B.通过减少蒸发避免水资源浪费
C.因降水季节不均而蓄水 D.通过调配水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17.两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灌溉农田 D.蓄水发电
【答案】15.A 16.D 17.C
【解析】15.读图可知,法拉吉位于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都江堰位于四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A。
16.都江堰位于四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A错误。都江堰目的不是为了减少蒸发,B错误。法拉吉终年高温干旱,不是因降水季节不均而蓄水,C错误。两个工程都是通过调配水资源提高利用效率,D正确。故选D。
17.法拉吉将山泉水和地下水通过水渠引到山麓地带的村庄,用于生产生活。都江堰通过渠、堰调节岷江水,引水保障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故两工程的主要作用是灌溉农田,C正确。跟防风固沙、 调节气候 、 蓄水发电无关,ABD错误,故选C。
【点睛】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18.(2023·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B.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D.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分布着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D
【详解】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A正确;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B正确;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C正确;东部地区自南向北分布着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D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故选D。
(2023·陕西·统考中考真题)五一假期,小丽一家从陕南出发,自驾去革命圣地延安旅游,途中游览了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小丽在登山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诗中描写的“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在假期结束返回途中,他们遇到了高速公路受山体滑坡影响而临时关闭。结合所学完成下面小题。
19.“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人类活动 D.地形地势
20.小丽在终南山景区内看到一则标语“人杰地灵名胜迹,和合南北贯东西”,联想到地理课堂上学习的“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 )
A.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B.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21.引发此次山体滑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暴雨 B.沙尘暴 C.大风 D.火山
【答案】19.D 20.D 21.A
【解析】19.“同一地区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是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山顶被积雪覆盖,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故选D。
20.秦岭—淮河一线主要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故D正确。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200mm等降水量线,A错误;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是400mm等降水量线,B错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C错误。故选D。
21.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结合题干可知,引起山体滑坡最有可能是暴雨,A正确;沙尘暴、大风、火山与山体滑坡无关,BCD错误。故选A。
【点睛】秦岭—淮河一线主要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2023·四川省巴中市中考真题)“赶花人”指的是逐花而居的蜂农。他们为了采到合适的蜂蜜,带着蜜蜂往花开的地方赶。图是“四川泸县某养蜂人制定的放蜂采蜜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造成图中各地放蜂时间差异的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23.6月底进入湟源时,发现当地月平均气温不足18℃,其主要原因是该地( )
A.纬度高 B.海拔高 C.阴天多 D.距海远
24.在赶花阶段,养蜂人在通江和宝鸡之间穿越了我国著名的地理分界线秦岭,请判断通江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答案】22.A 23.B 24.A
【分析】22.由图文资料可知,“赶花人”是带着蜜蜂往花开的地方赶,3月在泸县,4-5月在通江,6-7月在湟源,泸县、通江、湟源三地纬度越来越高,气温越来越低,花开时间越来越迟,所以导致放蜂时间越来越晚,A对,BCD错;故选A。
23.由图可知,湟源位于青海省,属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所以,导致其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B对,ACD错;故选B。
24.由图可知,通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于我国的南方地区,通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A对,BCD错;故选A。
【点睛】影响气候的要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湟源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二、解答题
25.(2023·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茶叶主要产地分布图(图)。
材料二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陆羽《茶经》
材料三 茶叶多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地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提出“南茶北移”的设想。经过多年不断地努力,并随着大棚保温技术和茶树的改良,最终在山东、河北试种成功,打破了历史上“茶不过黄河”的说法。
(1)茶叶主要产地分布在我国的 (季风区、非季风区)。
(2)“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的“南方”位于图中的 (填字母)。历史上“茶不过黄河”的原因是:与南方地区相比,黄河以北地区热量 ,降水 。
(3)若将茶叶引种到D区域,你认为是否可行?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1)季风区
(2) A 不足 较少或少
(3)不可行,D区域地处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气候高寒,降水量少;青藏高原草甸土广布,土壤贫瘠;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落后,人口稀疏,劳动力不足,不适合茶树种植。或可行,我国农业科技突飞猛进,可以通过大棚保温技术、改良和培育耐低温品种,适应当地自然环境。
【分析】本题以中国茶叶主要产地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布、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南北方差异、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详解】(1)我国东部濒临海洋,为季风区,西部深居内陆,为非季风区,读材料一可知,茶叶主要分布在季风区。
(2)读图可知,A是南方地区,B是北方地区,C是西北地区,D是青藏地区。故南方对应图中的A,茶叶不过黄河是因为黄河以北热量不足,降水较少,不适合茶叶喜温喜湿的生长习性。
(3)作物生长需要适合的自然条件,根据所学知识,D区域为青藏地区,该地区以高原为主,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气候高寒,降水量少;且青藏高原草甸土广布,土壤贫瘠,其自然条件难以满足茶叶的生长;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落后,人口稀疏,劳动力不足,所以当地社会经济条件难以支撑茶叶的种植,故当地不适合茶树种植。如果在青藏高原进行茶叶种植的话,需要通过科学技术来实现,比如通过大棚保温技术、改良和培育耐低温品种,适应当地自然环境。
26.(2023·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看气候知农业】
位于海南岛南部的三亚、陵水和乐东是我国的南繁基地,被誉为农作物的育种“加速器”(全年育种次数多)。海南省重视南繁基地的建设,不断完善进驻科研机构的配套服务,着力打造农作物“种业芯片”“南繁硅谷”,目前基地已拥有多家科研机构和科研育种保护区。左图为海南岛简图及海南岛南部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右图为通辽市简图及科尔沁区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从纬度位置判断,海南岛位于 带,通辽市位于 带。(填温度带)
(2)说出海南省南繁基地打造农作物“种业芯片”“南繁硅谷”的有利条件 (答出两点即可)。
(3)通辽市种植面积最广的粮食作物是 ,种植该农作物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答出两点即可)。
(4)请同学们以节约粮食为主题设计一句宣传语 。
【答案】(1) 热 北温
(2)纬度低,热量充足,可全年播种;热带季风气候,水分条件好
(3) 玉米 雨热同期;光照充足
(4)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分析】本大题以海南和通辽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我国的温度带、农业发展、农作物分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和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详解】(1)据图可知, 海南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为热带;通辽市位于42-46°N附近地区,为北温带。
(2)由于海南岛纬度低,位于热带地区,其热量充足,可以全年播种,适合制种业发展;同时该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水分条件好,能够保障多种农作物生长。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辽位于东北玉米主产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是玉米;结合该地区气候图可知,该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同时该地区春秋季降水相对较少,光照充足。
(4)宣传语符合节约粮食的主题即可,例如节约粮食,从我做起;光盘行动,人人有责。
27.(2021上·河北唐山)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与A、B、C、D四地进行正确组合。甲— ,乙— ,丙— ,丁— 。
(2)A、B两地中,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地,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 地,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3)C、D两地中,夏季较凉爽的是 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
(4)B、D两地中,一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是 地,描述B地的气候特征 ,造成B、D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答案】(1) B D C A
(2) B A 海陆位置
(3) C 地形(海拔高度)
(4) B 冬季寒冷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纬度
【分析】本题以中国气候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到中国气候类型分布与判读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我国气候复杂多样。读图可得,甲图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B地位于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故甲-B。乙图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D地位于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乙-D;丙图所示,该地夏季比较凉爽,属于高山高原气候;C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山高原气候,故丙-C;丁图所示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一年内降水较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A地位于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故丁-A。
(2)读图可得,A、B两地中,年降水量较多的是B地,距海近,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A地距海远,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3)读图可得,C、D两地中,夏季较凉爽的是C地,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上,属于高山高原气候。
(4)读图可得,B、D两地中,一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是B地,B地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造成B、D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28.(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乡村旅游振兴乡村
2023年“五一”假期前夕,文化和旅游部以“大美春光在路上”为品牌推出了15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这些线路以交(通)旅(游)融合、春和景明、乡村新体验为主题,呈现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的崭新面貌,发掘了一批带动乡村旅游创新的特色产品,更好满足群众出游需求。图为“我国部分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美春光在路上,交(通)旅(游)融合致富忙。沿黄观光路被誉为黄河最美“1号公路”,其位于图中① 地,沿着观光公路北上,可以欣赏豪迈高亢的秦腔,体验特色民居② ;图中丙地之旅穿越我国南、北方分界线上的③ ,可以领略秦巴两地不同风光。
①A.甲 B.乙 C.丙 D.丁
②A. B.
C. D.
③A.长白山 B.太行山 C.秦岭 D.巫山
(2)大美春光在路上,陌上花开咏而归。冬去春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片繁花似锦;图中赏花时间最早的旅游线路是① ,该地花期较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② 。图中丙地花期较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③ 。
①A.江西·“婺”里看花寻芳之旅 B.吉林·前郭县“杏雨梨云莺飞燕舞”之旅
C.黑龙江·东宁春季赏花之旅 D.广东·梅县区赏花探春古镇游
②A.地形 B.降水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③A.地形 B.降水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3)大美春光在路上,古老乡村换新颜。在乡村生活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① ,近年来乡村旅游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原因有② 。
①A.咏唱地方戏曲 B.品尝乡村美食 C.耕作梯田 D.开垦草原
②①回归自然、体验自然的需求②科技迅猛发展③开展扶贫工作④生活水平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 A A C
(2) D C A
(3) C B
【分析】本题以我国部分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黄土高原民居、南北方分界线、影响气温的因素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沿黄观光路被誉为黄河最美“1号公路”,其位于图中①甲地,在陕西省东部,位于黄河沿岸,沿着观光公路北上,可以欣赏豪迈高亢的秦腔,体验特色民居②窑洞;由于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因此图中丙地之旅穿越我国南、北方分界线上的③是秦岭,可以领略秦巴两地不同风光。综上所述,与①②③吻合的分别是A、A、C。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美春光在路上,陌上花开咏而归。冬去春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片繁花似锦;中赏花时间最早的旅游线路①是广东·梅县区赏花探春古,因为该地纬度较低,该地花期较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②纬度因素,因为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图中丙地花期较晚,由于丙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海拔高,气温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③地形因素。综上所述,与①②③吻合的是D、C、A。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美春光在路上,古老乡村换新颜。在乡村生活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①耕作梯田,近年来乡村旅游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原因有乡村旅游能满足回归自然、体验自然的需求,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乡村旅游备受青睐,而与科技迅猛发展、开展扶贫工作关系不大。综上所述,与①②吻合的是C、B。
学案第26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4 中国的气候 学案
【课标解读】(2022版)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气候、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专题考点解读】
考点内容 考点分频 考向预测
中国 的 气候 考点1 气温与温度带 ☆☆☆ 运用地图或其他资料,结合时事热点,考查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以选择题、综合题形式考查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气候特征,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主要灾害等内容。 考查学生综合识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计算能力,以及从材料或地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的能力。
考点2 降水与干湿地区 ☆☆☆
考点3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
考点4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
01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气温分布特征
(1)冬季气温特征:南北温差 ,越往北气温越 。1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冬季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在 ,气温最低点的地方在 。(原因:纬度因素;冬季风影响;)
(2)夏季气温特征:全国普遍 ,除青藏高原外。
夏季我国气温最低点的地方在 。(原因:地形地势;最热 )
【易错点】
我国夏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 (×)
【解析】由于纬度原因,纬度越高获得的热量越小,因此,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我国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但到夏季的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青藏高原由于地势较高,气温相对较低,是我国夏季最冷的地方。
2、温度带:
(1)依据:根据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
(2)六个温度带与耕作制度、分布的主要地形区: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
熟制 一年三熟
作物 水稻
地形区 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山东辽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 青藏高原
【巧学速记】
我国的南北温差
领土面积广,南北跨度大;
冬季温差显,北棉南穿夹;
夏季普高温,南北差不大;
青藏东秦淮,零度等温划;
最寒在一月,高温七月夏。
【中考典例】
(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7月初,全国遭遇当年首次高温天气,有媒体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气象信息绘制了一幅全国“高温蒸烤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同学根据此图做出以下搭配,与事实相符的是( )
A.广州——“烧烤”模式 B.成都——“熬煮”模式
C.济南——“煎炸”模式 D.乌鲁木齐——“焖蒸”模式
2.通过该图,有同学对图示日期的全国天气状况做出以下推测,合理的是( )
A.青藏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
B.北方地区降水多于南方地区
C.四种“蒸烤”模式的地区分布差异可能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有关
D.此次高温天气是受冬季风影响的结果
3.为了免于被“高温蒸烤”,暑期人们通常会选择外出旅行避暑。关于人们选择以下地区避暑的原因,说法合理的是( )
A.拉萨位于河谷,气温较低 B.哈尔滨纬度较高,气温较低
C.昆明位于内陆,气温较低 D.烟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02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1)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各地 。
(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4)我国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 ,最小值出现在 。
2、干湿类型:
(1)划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四类干湿区:
干湿地区 主要分布地区 天然植被
湿润区 东北山地、 线以南、青藏高原东南部等
半湿润区 东北平原、 平原、 高原大部分等
半干旱区 高原东部、 高原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分、天山山地等
干旱区 内蒙古高原西部、 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高原西北部等。
【易错点】
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并不仅仅看降水量的多少。比如,我国东北部分山地地区,虽然降水不足800mm,但是该地纬度高,蒸发量比较低。因此也属于湿润地区。
【中考典例】
(2023·青海·统考中考真题)图1为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图2为2020-2022年我国月平均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从图1可推断,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为( )
A.内陆多,沿海少 B.北方多,南方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西部多,东部少
2.从图2可看出,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 )
A.3、4、5月 B.6、7、8月 C.9、10、11月 D.12、1、2月
03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特征:
类型复杂多样: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呈现垂直气候特征)
我国各种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3.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影响:
【中考典例】(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下图为“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区域①的天然植被主要类型是( )
A.森林 B.森林、草原 C.草原 D.荒漠草原、荒漠
2.区域①与区域②之间的地理分界线大致是( )
A.黑河—腾冲线
B.秦岭—淮河线
C.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04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自南向北,气温逐渐
2.海陆位置:海陆兼备,季风气候显著。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2)东部季风区的锋面雨带推移:华南地区(4-5月),长江中下游(6-7月),华北、东北地区(7.8月)
9月开始雨带南移,10月撤出大陆回到海洋。
(3)季风气候的影响: 。
东西跨经度广。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较大,与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较,冬季气温明显偏低。
3.地形地势:
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
高大山脉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迎风坡降水 ,背风坡降水 ;
②高山地区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广,形成了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
【易错点】
我国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其特点是:雨热同期,降水年际变化大。 (×)
【解析】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往往夏秋季降水多,冬春季降水少。降水的季节差异明显,变化大,并不是年际变化大。降水年际变化主要是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造成的。
【中考典例】(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夏粮生产涉及国家粮食安全和百姓的粮袋子,夏粮主要是指冬小麦,在我国种植范围极其广泛,从收获时间看,西南麦区最早于每年5月上旬开始陆续收获;长江中下游麦区5月下旬开始收获;华北麦区“六—”前后开始大面积收获,6月下旬基本结束作业;西北麦区最迟,约7月中下旬收割完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我国不同麦区冬小麦收割时间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是( )
A.收割习惯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地形因素
2.据材料推测,下列省份冬小麦收割最迟的是( )
A.云南省 B.湖北省 C.河南省 D.甘肃省
3.浙江省金华市为了提高农田综合利用价值,采用“小麦+单季稻”的旱水轮作模式,对比原来只种—季水稻,这样的种植模式( )
A.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B.减少了劳动强度
C.节约了水资源 D.增加了土壤肥力
【重点突破】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和降水的影响
(1)季风气候对降水的影响
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从时间上看,夏秋季节盛行夏季风,因此降水夏秋多,冬春少;从空间上看,东南沿海受夏季风影响大,西北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小,因此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夏季风的进退也影响到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正常年份,风调雨顺,农业丰收;
进退失常,往往造成旱涝灾害。
夏季风强,北进早,退的晚,——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北进晚,退的早——南涝北旱
(2)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不利影响:①夏季风不稳定,易导致旱涝灾害;
②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寒潮。
【中考典例】
(2023·青海·统考中考真题)每年5月21日前后为我国小满节气。南方地区民谚“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含义是“雨水开始增多,江河水位上涨”。如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发生在图中的(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2.“雨水开始增多”,形成“雨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的(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3.下列诗词中描述乙地区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C.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D.雪线连天际,牛马漫逡巡
一、选择题
(2023·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记录片《航拍中国》让我们从空中俯瞰大地,开篇的解说词: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 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阀,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冬季,我国能同时感受到“冰与火演奏的乐章”主要是因为( )
A.地势差异大 B.纬度差异大 C.降水差异大 D.海陆分布差异大
2.在解说词中“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涉及到的地理事物符合自北向南排列的是( )
A.黄海 台湾海峡 渤海 海南岛 B.渤海 黄海 南海 钓鱼岛
C.渤海 东海 琼州海峡 曾母暗沙 D.黄海 南海 舟山群岛 崇明岛
(2023·甘肃·统考中考真题)下图示意我国地势、1月平均气湿和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判断,下列对我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B.我国平原多分布在二级阶梯内
C.年降水量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D.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普遍小于0℃
4.据图示信息推断,我国( )
A.南方地区河流有结冰期 B.河流多自西向东流
C.北方地区河流水量大于南方地区 D.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最丰富
(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分析降水量分布状况是认识区域差异的重要内容。图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和四地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年降水量( )
A.随纬度升高而逐渐增加 B.沿北纬40°线自东向西递增
C.沿东经120°线自北向南递减 D.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6.四地中( )
A.甲地降水季节变化最大 B.乙地雨季最长
C.丙地7月降水量最大 D.丁地年降水量最大
7.乙地为( )
A.乌鲁木齐 B.北京 C.武汉 D.广州
(2023·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今年的5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之说。下图示意小满节气。完成下面小题。

8.小满时节,我国“江河渐满”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西北地区
9.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小满》诗句中“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描述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三江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023·甘肃平凉·统考中考真题)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干湿地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该省地理信息组合正确的是( )
A.鲁—济南 B.秦—西安 C.陇—兰州 D.豫—郑州
11.据图推测,该省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①空间分布均匀 ②空间分布差异大 ③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④湿润区面积广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M处敦煌壁画能保存至今,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气候干燥,壁画不容易受潮变质。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 )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呼伦贝尔市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从博克图到呼伦贝尔,沿途自然景观的主要变化是( )
A.草原→荒漠 B.草原→森林 C.荒漠→草原 D.森林→草原
14.影响该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 B.水分 C.热量 D.光照
(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法拉吉和都江堰均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法拉吉将山泉水和地下水通过水渠引到山麓地带的村庄,用于生产生活。都江堰通过渠、堰调节岷江水,引水保障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图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局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法拉吉和都江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16.两工程均( )
A.因全年降水稀少而引水 B.通过减少蒸发避免水资源浪费
C.因降水季节不均而蓄水 D.通过调配水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17.两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灌溉农田 D.蓄水发电
18.(2023·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B.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D.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分布着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023·陕西·统考中考真题)五一假期,小丽一家从陕南出发,自驾去革命圣地延安旅游,途中游览了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小丽在登山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诗中描写的“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在假期结束返回途中,他们遇到了高速公路受山体滑坡影响而临时关闭。结合所学完成下面小题。
19.“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人类活动 D.地形地势
20.小丽在终南山景区内看到一则标语“人杰地灵名胜迹,和合南北贯东西”,联想到地理课堂上学习的“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 )
A.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B.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21.引发此次山体滑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暴雨 B.沙尘暴 C.大风 D.火山
(2023·四川省巴中市中考真题)“赶花人”指的是逐花而居的蜂农。他们为了采到合适的蜂蜜,带着蜜蜂往花开的地方赶。图是“四川泸县某养蜂人制定的放蜂采蜜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造成图中各地放蜂时间差异的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23.6月底进入湟源时,发现当地月平均气温不足18℃,其主要原因是该地( )
A.纬度高 B.海拔高 C.阴天多 D.距海远
24.在赶花阶段,养蜂人在通江和宝鸡之间穿越了我国著名的地理分界线秦岭,请判断通江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二、解答题
25.(2023·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茶叶主要产地分布图(图)。
材料二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陆羽《茶经》
材料三 茶叶多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地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提出“南茶北移”的设想。经过多年不断地努力,并随着大棚保温技术和茶树的改良,最终在山东、河北试种成功,打破了历史上“茶不过黄河”的说法。
(1)茶叶主要产地分布在我国的 (季风区、非季风区)。
(2)“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的“南方”位于图中的 (填字母)。历史上“茶不过黄河”的原因是:与南方地区相比,黄河以北地区热量 ,降水 。
(3)若将茶叶引种到D区域,你认为是否可行?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26.(2023·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看气候知农业】
位于海南岛南部的三亚、陵水和乐东是我国的南繁基地,被誉为农作物的育种“加速器”(全年育种次数多)。海南省重视南繁基地的建设,不断完善进驻科研机构的配套服务,着力打造农作物“种业芯片”“南繁硅谷”,目前基地已拥有多家科研机构和科研育种保护区。左图为海南岛简图及海南岛南部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右图为通辽市简图及科尔沁区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从纬度位置判断,海南岛位于 带,通辽市位于 带。(填温度带)
(2)说出海南省南繁基地打造农作物“种业芯片”“南繁硅谷”的有利条件 (答出两点即可)。
(3)通辽市种植面积最广的粮食作物是 ,种植该农作物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答出两点即可)。
(4)请同学们以节约粮食为主题设计一句宣传语 。
27.(2021上·河北唐山)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与A、B、C、D四地进行正确组合。甲— ,乙— ,丙— ,丁— 。
(2)A、B两地中,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地,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 地,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3)C、D两地中,夏季较凉爽的是 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
(4)B、D两地中,一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是 地,描述B地的气候特征 ,造成B、D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8.(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乡村旅游振兴乡村
2023年“五一”假期前夕,文化和旅游部以“大美春光在路上”为品牌推出了15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这些线路以交(通)旅(游)融合、春和景明、乡村新体验为主题,呈现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的崭新面貌,发掘了一批带动乡村旅游创新的特色产品,更好满足群众出游需求。图为“我国部分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美春光在路上,交(通)旅(游)融合致富忙。沿黄观光路被誉为黄河最美“1号公路”,其位于图中① 地,沿着观光公路北上,可以欣赏豪迈高亢的秦腔,体验特色民居② ;图中丙地之旅穿越我国南、北方分界线上的③ ,可以领略秦巴两地不同风光。
①A.甲 B.乙 C.丙 D.丁
②A. B.
C. D.
③A.长白山 B.太行山 C.秦岭 D.巫山
(2)大美春光在路上,陌上花开咏而归。冬去春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片繁花似锦;图中赏花时间最早的旅游线路是① ,该地花期较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② 。图中丙地花期较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③ 。
①A.江西·“婺”里看花寻芳之旅 B.吉林·前郭县“杏雨梨云莺飞燕舞”之旅
C.黑龙江·东宁春季赏花之旅 D.广东·梅县区赏花探春古镇游
②A.地形 B.降水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③A.地形 B.降水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3)大美春光在路上,古老乡村换新颜。在乡村生活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① ,近年来乡村旅游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原因有② 。
①A.咏唱地方戏曲 B.品尝乡村美食 C.耕作梯田 D.开垦草原
②①回归自然、体验自然的需求②科技迅猛发展③开展扶贫工作④生活水平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学案第1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