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唐雎不辱使命》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唐雎不辱使命》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6 11:0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唐雎不辱使命》学案
一、基础梳理
作者简介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甦,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代表作品有《新序》《说苑》《列女传》。另撰有《别录》,为中国目录学之祖。《战国策》是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
重点突破
概括段意。
秦王企图吞并安陵遭到拒绝而不悦。(开端)
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发展)
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高潮)
写唐雎不辱使命,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胜利。(结局)
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
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采取“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
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有恩于安陵君
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先用语气极强的否定句堵住秦王带有威胁意味的试问,然后正面回答秦王,最后在对比中用一反问语气句子否定秦王的无耻要求。
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即进行残酷的战争。
6.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以武力威胁,想施以恐吓而让唐雎臣服。
7.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
用他们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表明自己跟他们这些有胆有识的勇士一样,不畏强暴,敢于献身,并为以后的行动作了铺垫。
秦王有什么样的言语和行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神色木然而道歉(色挠,长跪而谢);表现了秦王的害怕,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 。
9.你如何评价本文出现的人物?
秦始皇:傲慢自大、盛气凌人、强悍残暴、狂妄无知、随机应变、阿谀奉承。
安陵君:敏于应对、善于言谈、绵里藏针、柔中带刚。
唐雎:有胆有识、英勇无畏、应对自如、为维护国土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10.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唐雎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秦王的要求遭到安陵君拒绝后,他当着唐雎的面露出威胁之意,唐雎从容地说明不肯易地是因为“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并非故意违背秦王的意愿。这一句答得委婉,言之有理,言之有“节”,宁“守”不“易”,这是一种崇仰先王、不为利诱的明显反映,这不仅婉言拒绝了秦王的易地要求,还暗暗告诫秦王不要轻举妄动。
②“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上。秦王见诈骗不行,便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所谓“天子之怒”进行威吓。唐雎正气凛然,针锋相对,用“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士之怒”进行回击。
③“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上。唐雎辅以“挺剑而起”这一义无反顾的行动,来证明“今日”欲刺秦王之“言”的实在性和尖锐性,这就彻底打破了秦王的一切幻想,迫使秦王不得不“长跪而谢之”。
总之,在这场斗争中,唐雎的说话技巧是十分高明的,他善于抓对方的弱点,从“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从而震慑强敌,不辱使命。
熟读课文,找出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说说秦王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本文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有“不悦”“怫然怒”“色挠”三处。这些词语,如同一条暗线,串联起秦王情绪的变化。当安陵君委婉地拒绝了秦王使者易地的欲求后,秦王“不悦”,表现出极为失落不满的情绪;当唐雎重申安陵君的立场,坚决表示不易地时,语带讥讽,让秦王侵吞安陵国的野心再一次受到打击,所以秦王“怫然怒”;当唐雎的“布衣之怒”战胜了秦王的“天子之怒”时,“秦王色挠”,神情沮丧,完全失去了唯我独尊的威严。秦王情绪的变化,是对安陵国君臣坚强不屈、英勇斗争行为的反应,他从“不说”到“怒”,最后到沮丧(色挠),从自以为是、不可一世到赔礼道歉,情绪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颇富戏剧性。
本文主旨:本文通过记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面对暴秦勇敢无畏、义正辞严地同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使之折服而保全国土的经过,颂扬了唐雎忠于使命、誓死捍卫国家利益的精神。
文本特色:对话为主,突出关键内容;
对比衬托,刻画人物形象;
“小说”笔法,增添文学色彩。
3.重点字词
秦王使(派)人谓(对……说)安陵君曰:“寡人欲以(用)五百里之地易(交换)安陵,安陵君其(表示祈使语气)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施予恩惠),以大易小,甚善(很好);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高兴)。安陵君因使(出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使……灭亡)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在意。错,同“措”)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增广、扩充)于君,而君逆(违背(背叛))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哪里只是)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愤怒的样子)怒,谓唐雎曰:“公(对人的敬称)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横尸在地)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平民)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裸露)跣(赤脚),以头抢(碰,撞)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同“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吉祥)祲(不祥)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一定)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穿白色丧服),今日是也。”挺(拔)剑而起。
秦王色挠(面露胆怯之色),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明白,懂得)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只,仅仅)以有先生也。”
课文翻译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希望安陵君能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块土地来换取小块土地,那很好;即使这样,可我从先人手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守住它,不敢拿它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而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来换取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掉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地方能保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如今我用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岂不是小看我吗?”唐雎答道:“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土地并且守住它,即使拿一千里土地来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来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经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道:“小臣从没有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将会有百万人死亡,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的样子,有胆识的人发怒可不是这样。
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有一道白光直冲向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有胆识的人,(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的时候),上天就降示了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胆识的人真的发了怒,将会有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将因此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说着)拔出宝剑站了起来。
秦王(顿时)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哪里至于这样!我懂了,韩魏灭亡而安陵却凭借着五十里的地方保存下来,只是因为有您唐雎先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