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登飞来峰》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登飞来峰》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6 10:4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同样的登高,别样的感受
——《望岳》 《登飞来峰》
杜甫


WANG YUE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少陵、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诗史”。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
(712~770)
代表作品
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三吏
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三别
登高
春望
春夜喜雨
律诗
作者介绍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杜甫
远望、眺望、仰望
从远处看,有距离感
望:巍峨雄伟之物
满怀敬仰和向往之情
关注题目
望岳
梳理内容
从“望”字入手,梳理作者望到了什么景,望时的心情如何。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吗?从齐到鲁都望不尽它青青的山色。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望着)层云生起,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看四周的山都会显得矮小。
梳理情感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眼中所“望”
雄伟阔大的气势
心中所“望”
神奇秀美、高大巍峨
雄伟壮丽、震撼力量
惊叹、仰慕
喜爱、赞美
豪迈自信
志向高远
这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为什么能怀有如此高远的志向呢?他刚刚经历了什么?他处在怎样的时代?
知人论世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到洛阳应试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年),24岁的杜甫开始过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
这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为什么能怀有如此高远的志向呢?他刚刚经历了什么?他处在怎样的时代?
知人论世
他目睹了“开元盛世”的壮观,也亲身感受到了时代的强大,接受了时代赋予他的精神、志向和胸襟。盛世的青年应当以梦为马,才可不负韶华。
知人论世
家庭环境:杜甫有功勋卓著、名声显赫的祖先(杜预),有以诗文名扬天下的祖父(杜审言)。他有着“奉儒守官”、建功立业家族传统,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他的家族家世,特别是家风培养着他的家国情怀。
这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为什么能怀有如此高远的志向呢?他刚刚经历了什么?他处在怎样的时代?
知人论世
自身:在“诗是吾家事”的家庭传统中长大的杜甫“读书破万卷”,他说自己“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杜甫天生就喜欢写具有崇高、壮美品质的事物。
他还常将自己比作大舜手下尽职尽责的稷与契,借上古贤臣自比,希望能够一展自己所能,辅佐圣主开创太平盛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心系天下,希望通过自己的辅佐,使帝王成为有道明君,让老百姓过上秩序良好、民风淳朴的美好生活。所以,此时的杜甫没有丝毫的沮丧,因为眼前暂时的考场失利对杜甫来说,可能真的不算什么,而未来对于他来说才是更重要的!青年杜甫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展现了只有不拘泥于眼前、敢于攀登,才能拥有更高境界的哲理。
这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为什么能怀有如此高远的志向呢?他刚刚经历了什么?他处在怎样的时代?
板书设计
望岳
写景
远望 绵延不绝、巍峨高大
近望 神奇秀丽、遮天蔽日
抒情
细望 云涌云翻、鸟儿归巢
愿望 勇攀绝顶、俯视一切
不畏艰险
勇于攀登
积极进取
登飞来峰
北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寻: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侧面暗示
虚写
通过对这种景物的描写,诗人说自己看得特别远,目及万里,非常巧妙地虚写出在这个高塔之上,看到了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副词,表示在程度上到达了极点。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所见之景,必然包罗万象,极其宏大。
联系《望岳》做联想:放眼望去,是苍翠绵延的神州大地,渺小的群山,还是让他心胸激荡的飞鸟?
关注有明确感情倾向的词语
浮动的云 (自然中)
比喻奸邪小人(历史上)
为什么王安石无所畏惧?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登飞来峰》写于宋仁宗皇佑二年(1050),这个夏天,王安石担任鄞县知县期限已满,要回江西临川老家去,他路过杭州的时候,登上了飞来峰,写下了这首诗。
知人论世
《登飞来峰》所抒之情
皇佑二年,扎根基层、政绩卓著的王安石,正好借飞来峰来一抒胸臆。他告诉自己:不要被眼前利益、恩宠得失或事物假象等浮云蒙蔽了双眼,要站得高看得远,要有博大宽广的胸怀,要有长远意识和大局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用来表达不要畏惧眼前的艰难险阻,要不断地提升自己,才不会被迷惑。
《望岳》 《登飞来峰》
所见景物特点
所抒情感
共同点 填写表格,小结《望岳》《登飞来峰》
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高大、雄奇之美。
实写飞来山峰塔之高峻,虚写鸡鸣时分见旭日东升之辉煌。
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气魄雄壮。
站得高看得远,浮云遮不住视野的政治理想与远大抱负。
两诗都借登山畅想之景,抒发登顶的豪情。两位年轻的诗人看向远方,看向未来,表现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