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2.能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重点)
3.模仿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难点)
【教学过程】
活动一:舌尖上的传统美食
揭示任务,引入传统美食
同学们,上一堂课我们“一起聊春节”,知道了各地过年的风俗,今天,我们走向第二项任务“家乡的传统美食展”。
1.出示:美食图片
同学们,这是全国各地的传统美食,是不是光看看图片就让我们垂涎三尺呀!顺势借助资料了解家乡的腊八节及腊八节习俗之一——喝腊八粥。
2.上节课在《北京的春节》中老舍先生是这样介绍腊八粥——
出示:
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产品展览会。 ——老舍
3.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是这样的——
出示: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
——沈从文
活动二:读腊八粥,赏美味感觉
一、初尝腊八粥,感受美味
同学们,由于地域不同,各地煮腊八粥的食材也不一样,但对腊八粥的喜爱都是一样的。课文是这样写的——
出示: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地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1.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说一说这段文字描写的腊八粥给你留下了怎样印象?
预设:味美、人人爱吃、食材的做法及熬制的过程。
2.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预设:“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
二、描写馋样,烘托喜爱
1.要表现腊八粥的美味,作者却花了大篇幅写八儿等粥、喝粥这件事,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等粥”,哪几个自然段写“喝粥”?
预设:2-17自然段写“等粥”,18、19自然段写“喝粥”。
2.也就是说,作者详写了“等粥”部分,略写了“喝粥”部分。这就让老师产生了一个疑问:详细地写八儿“等粥”跟要表现的主题“腊八粥的美味”有什么关系呢?
3.自由朗读课文“等粥”部分,捕捉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用横线画下来,体会一下,从这些描写中,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或体会到什么?
4.生交流汇报。
出示:
语言: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
神态: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动作:进进出出地不断走。
师:可能八儿的眼前不断有镜头切换,此时此刻,八儿的心里既兴奋、好奇、急切而又无奈。
5.相机指导,分角色朗读。
6.八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请同学们圈划出描写反腊八粥的语句,并体会八儿与腊八粥来回切换的好处 。
7.学生交流汇报
出示:
“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
“饭豆煮得肿胀”
“花生仁脱了红外套”
“粥的颜色是深褐”……
8.师小结:就是这样从关注八儿的动作、语言、神态,让我们深刻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以及内心活动的变化,同时从侧面写出了腊八粥美味诱人。
活动三:舌尖中国,家乡美食展
一、观看《腊八粥》视频,写自己喜欢的美食
1.播放《舌尖上的中国》中有关腊八粥的视频,老师配音朗读第一自然段,向学生展示腊八粥的魅力。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小组合作交流从食物的外观、材料、味道、做法等方面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介绍给同学。
3.小练笔“传统美食我来写”: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一写自己喜欢的美食。
(1)学生练写,老师相机指导。
(2)对照评价表,进行修改。
(3)学生介绍家乡美食。
二、总结延伸,举办家乡传统美食展
在这个大单元里,我们聊了中国年,介绍了家乡美味,希望同学们将今天的收获迁移到生活中(第一单元习作),举办一场家乡传统美食展。下节课我们再来介绍家乡戏剧,积累传统习俗的古诗等,感受我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