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景阳冈》的故事背景及主要情节。
2.认识“倚、著”等19个生字,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晌午、筛酒”等词语。
3.感受武松的勇敢、机智与倔强,理解其成为英雄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
难点:理解武松性格的多面性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景阳冈》故事背景、人物介绍、插图等)
学生准备相关文学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好汉歌》,营造氛围。
教师:“这首歌给你们什么感觉?它与哪部文学作品有关?”
学生:“感觉很激昂,与《水浒传》有关。”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与哪部文学作品有关吗?”引出《水浒传》和武松。
2.简介作者。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
教师:“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景阳冈》就是《水浒传》中的一个著名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学生:“武松!”(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介绍《景阳冈》背景及武松人物形象。
景阳冈:位于山东省聊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处的张秋镇境内,为《水浒传》描述的武松打虎故地。据史书记载,这一带沙丘起伏,莽草无涯,古木参天,野兽出没,有九岭十八垌堆之称。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词。
学习多音字:绰、呵、泊。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截”。
(3)划出难懂词语,我们来交流一下。
师: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词句不太好懂。下面,我们就来试着猜猜古代白话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吧!
“原来恁地、印信榜文、请勿自娱……”等词学生理解较困难,可以用“联、猜、看、换”等理解词语的方式理解。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教师总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
1~4自然段: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5~7自然段:武松不听劝告,执意上冈。
8~12自然段:武松赤手空拳打死打虎。
13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
(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教师:“武松为何会来到景阳冈?他在那里经历了什么?”
学生快速阅读后回答:“武松因为喝了太多酒,不听店家劝告,执意上了景阳冈。在冈上他遇到了一只猛虎,并成功将其打死。”
教师:“很好,那武松在打虎过程中展现了哪些性格特点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他勇敢、机智,还有点倔强。”
(三)深入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武松打虎的部分,感受其勇敢与机智。
2.分组讨论:“武松的倔强在故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师:“武松是如何打死猛虎的?他用了哪些策略?”
学生细读课文后回答:“他先是用哨棒打,但打在了树上,断成了两截。然后他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最终成功将其打死。”
教师:“这体现了武松的什么特点?”
学生:“勇敢和机智。”
分组讨论后汇报:“武松的倔强让他在面对困难时不退缩,但也差点让他丧命。不过,正是这种倔强让他最终战胜了老虎。”
(四)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武松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武松人物形象的分析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