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七年级《猫》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明确“我们”对三只猫的不同态度。
3.品味关键词句,了解“我们”对待前两只猫和第三只猫态度截然不同的原因。
4.感受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并理清主旨。
5.揣摩“我”的心理活动,体会“我”对第三只猫的悔恨之情,并且尝试写作心理活动片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明确“我们”对三只猫的不同态度,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了解“我们”对待前两只猫和第三只猫态度截然不同的原因。
难点:
学习如何正确把握文章主旨。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七年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把握文章主旨,并在实际情境中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这些任务都可以从语文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并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进而逐一完成。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熟悉了《猫》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三复情节”。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来复述一下“三复情节”是什么。
生:得猫——养猫——失猫。
师:大家的听课效果确实值得肯定。文章正是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得猫——养猫——失猫”这个“三复情节”将故事串联在了一起。大家要知道再好的情节也是为主旨服务的,就拿这篇文章来说,写的是猫,反映的其实是人,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人生哲理。接下来,正式开始学习,请大家翻开课本和学案。
一、明态度
师:我们要明确,家人对待前两只猫和第三只猫分别是什么态度?
生:对前两只猫喜欢、宠爱,对第三只猫漠视、讨厌。
师: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我”和家人对三只猫态度的语句,并且完成下面表格。
二、找原因
师:请同学们思考“我”和家人对待前两只猫和第三只猫的态度为何截然不同?既然要找原因,那么大家一定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去找。在这篇文章里,客观原因要从猫的角度谈,包括它们的外表、性情等;主观原因要从“我们”的角度谈,主要是因为“我们”先入为主,凭个人好恶加以处置。
三、理主旨
师:我们再来分析这个主观原因,它是从人身上概括出的……。
生:性质。
师:对,从人身上概括出来的性质,也就是人性。一提到人性,我们就应该联想到……。
生:主旨。
师:对,大家都爱前两只猫,讨厌第三只猫,那么你觉得家人对前两只猫是一种怎样的“爱”?
生:家人对第一只猫的“爱”其实是取乐、玩弄,家人对第二只猫的“爱”其实是控制、占有。
师:家人对这三只猫的感情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
师:现在我们需要归纳这篇文章的主旨。
四、写我心
师:请同学们揣摩第三只猫死后,“我”难过的心情,以“我”的口吻,展现“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要求:第一人称,80字左右
提示:当“我”知道自己错怪了第三只猫的时候,“我”的内心有过一段激烈的思想斗争和自我批判,带着私人偏见去对待第三只猫,是不公平的。这里渗透着作者深深的忏悔和反思。同学们在揣摩作者口吻的时候,要表现出心里的那种纠结和矛盾。
作业设计
课下阅读巴金的《小狗包弟》,归纳其主旨,并说明和本文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