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易失分题型解题技法指导
(一) 新情境类试题
一、选择题
1.(2023·杭州二模)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ATCase)是合成胞嘧啶核苷三磷酸(CTP)系列反应的第一个酶。该酶具有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均由多条肽链构成。ATP和CTP分别是ATCase的激活剂和抑制剂,可与调节亚基结合。当第一个底物与ATCase结合后,可增强该酶其他底物结合位点对底物的亲和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TCase含调节亚基,因而该酶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
B.ATCase可与底物、ATP和CTP结合,因而其不具有专一性
C.ATP、CTP可影响ATCase的活性,而底物则不影响其活性
D.能量状况、CTP和底物含量可优化ATCase催化反应的速率
解析:选D 酶具有催化作用,不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A错误;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ATCase可与底物、ATP和CTP结合,说明ATCase具有专一性,B错误;由题干“当第一个底物与ATCase结合后,可增强该酶其他底物结合位点对底物的亲和力”可知,底物可以影响ATCase的活性,C错误;ATP和CTP分别是ATCase的激活剂和抑制剂,底物与ATCase结合后,可增强该酶其他底物结合位点对底物的亲和力,故能量状况(ATP可提供能量)、CTP和底物含量可优化ATCase催化反应的速率,D正确。
2.(2023·怀化二模)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肝脏在受损时,肝窦内表面的巨噬细胞Kupffer细胞分泌的炎症信号IL 6诱导肝细胞的去分化并表达前体基因。该信号通过肝细胞表达的受体IL6R/gp130直接激活肝细胞某信号通路诱导肝细胞去分化,促进肝前体基因的表达。该研究为开发治疗肝脏疾病相关药物奠定了理论基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肝细胞的去分化过程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炎症信号IL 6诱导肝细胞去分化有遗传物质的改变
C.肝细胞表达的受体IL6R/gp130的产生有核糖体的参与
D.去分化的肝细胞内仍然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解析:选B 去分化是把已经分化的细胞逆向还原成为未分化的原始细胞的过程,肝细胞的去分化过程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A正确,B错误。肝细胞表达的受体IL6R/gp130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因此,肝细胞表达的受体IL6R/gp130的产生有核糖体的参与,C正确。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每个细胞中都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因此,去分化的肝细胞内仍然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D正确。
3.(2023·太原模拟)跳蚤属昆虫纲蚤目,长着又长又尖的嘴巴,没有翅膀,需要吸食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血液存活。基因比对结果表明,蚤目是长翅目昆虫下的一个分支,而长翅目昆虫没有细长尖嘴却有两对细长的翅膀,大多靠捕食昆虫或吸取植物汁液为生。对早期巨型跳蚤的化石进行研究,发现其体型是现在跳蚤的4倍左右,且长着翅膀。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对早期巨型跳蚤化石的研究是研究跳蚤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B.早期巨型跳蚤可能不吸血,其体型变化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C.跳蚤营寄生生活,活动范围小,翅膀因长期不用而逐渐退化
D.跳蚤和长翅目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二者基因库完全不同
解析:选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A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翅膀因长期不用而逐渐退化”属于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C错误;根据题干“蚤目是长翅目昆虫下的一个分支”可知,跳蚤和长翅目昆虫的基因库存在一定的相似性,D错误。
4.(2023·北京二模)隐花色素2(CRY2)是一种蓝光受体。对野生型和CRY2功能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在不同光周期诱导下的开花时间进行研究,结果如图,开花时茎基部叶片越多代表开花越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长日照条件下CRY2参与拟南芥开花的调控
B.长日照、16 ℃是最适宜拟南芥开花的条件
C.相对于长日照,短日照下拟南芥开花延迟
D.蓝光、温度都可作为信号调节生命活动
解析:选B 据图分析可知,长日照的两个不同温度下,野生型开花时茎基部叶片都较少,开花较早,野生型与CRY2突变体相比,野生型有CRY2,说明CRY2参与拟南芥开花的调控,A正确;野生型在长日照、22 ℃条件下,开花时茎基部叶片更少,开花更早,说明在这个条件下更适宜拟南芥开花,B错误;相对于长日照,短日照的两个不同温度下,野生型和CRY2突变体开花时茎基部叶片都较多,说明开花延迟,C正确;隐花色素2(CRY2)是一种蓝光受体,有无CRY2和不同温度下,开花时茎基部叶片数目不同,说明蓝光、温度都可作为信号调节生命活动,D正确。
5.(2023·菏泽二模)液体深层培养是指以获得大量发酵产物为目的的发酵罐大容量液体培养,可通过调节培养液的pH、温度、营养条件以及气体环境促使微生物迅速生长,产生大量代谢产物,是发酵工业生产的基本培养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进行液体深层培养前需要对发酵罐中的培养基进行严格灭菌
B.在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前期密封保持无氧环境,后期可根据产物不同决定是否放气
C.若发酵产品是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结束后,可通过过滤、沉淀等方法获得
D.液体深层培养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培养液的pH、温度以及营养物质的消耗情况
解析:选C 为了防止微生物的污染,则在进行液体深层培养前需要对发酵罐中的培养基进行严格灭菌,A正确;在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前期密封保持无氧环境,后期可根据产物是否含有气体,决定是否放气,B正确;发酵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不同。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如果产品是代谢产物,可用萃取、蒸馏、离子交换等方法获得,C错误;营养物质、pH、温度等条件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所以液体深层培养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培养液的pH、温度以及营养物质的消耗情况,D正确。
6.(2023·淄博二模)研究发现,脑部的某些神经元上存在纤毛结构,它们从细胞内部靠近细胞核的地方直接延伸到细胞外部,与其他神经元的轴突形成类似于突触的连接,称为“轴突—纤毛”突触。在“轴突—纤毛”突触的纤毛上存在5 羟色氨酸受体,该受体接受5 羟色氨酸后通过信号通路将信号转导到细胞核,促进细胞核组蛋白的乙酰化,促进基因的表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轴突—纤毛”突触的神经递质为5 羟色氨酸
B.5 羟色氨酸与纤毛结合后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
C.5 羟色氨酸可通过“轴突—纤毛”突触调节突触后神经元的表观遗传
D.用抑制剂阻断该信号通路可能抑制细胞核基因的表达
解析:选B “轴突—纤毛”突触的纤毛上存在5 羟色氨酸受体,能接受5 羟色氨酸后通过信号通路将信号转导到细胞核,说明“轴突—纤毛”突触的神经递质为5 羟色氨酸,A正确;神经元上存在纤毛结构,它们从细胞内部靠近细胞核的地方直接延伸到细胞外部,纤毛上的5 羟色氨酸受体通过信号通路将信号转导到细胞核,该信号不一定是电信号,则5 羟色氨酸与纤毛结合后不一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B错误;5 羟色氨酸可通过“轴突—纤毛”突触调节后神经元细胞,促进细胞核组蛋白的乙酰化,促进基因的表达,属于表观遗传,若用抑制剂阻断该信号通路可能抑制细胞核基因的表达,C、D正确。
7.(2023·朔州三模)湿生演替是指生物从湖泊和沼泽等水区向陆地群落演替的过程。由于外来砂土的流入以及植物残体的堆积或营养盐类的积累,使湖泊浅化,不久便出现陆地化现象。陆地化后,地下水位降低和植物的生活引起土壤形成及干燥,从而使陆地草本植物和树木及动物侵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于黄河上游水土流失,下游河床增高,出现区域陆地,发生湿生演替
B.岸边和近岸浅水区的动植物分布类群明显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C.在演替过程中,土壤形成及干燥会引起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巨大改变
D.草本植物和树木的侵入,表明群落结构更加复杂,光能利用率逐步提高
解析:选B 根据题意可知,湿生演替是指生物从湖泊和沼泽等水区向陆地群落演替的过程,由于黄河上游水土流失,使下游河床增高,出现区域陆地,因此发生湿生演替,A正确;岸边和近岸浅水区的动植物分布类群明显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在演替过程中,土壤形成及干燥导致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影响生物的生存,因此会引起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巨大改变,C正确;草本植物和树木的侵入,使得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复杂,使植被的光能利用率逐步提高,D正确。
8.(2023·武汉模拟)我国科学家发现脱落酸(ABA)调控小麦种子休眠的机理如下图所示:ABA调控转录因子TaGATA1的活性,与DNA去甲基化酶TaELF6 A1共同作用,通过增强TaABI5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小麦种子休眠的能力,提高穗发芽抗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高湿环境下ABA被分解,容易导致小麦穗发芽
B.转录因子TaGATA1的作用是促进TaABI5基因的翻译
C.若去甲基化酶TaELF6 A1失去活性,小麦休眠能力将增强
D.ABA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但其产生和分布不受基因调控
解析:选A 脱落酸(ABA)能够增强小麦种子休眠的能力,高温高湿环境下ABA被分解,种子休眠被打破,容易导致穗发芽,A正确;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转录因子TaGATA1的作用是促进TaABI5基因的转录,B错误;结合题图可知,若去甲基化酶TaELF6 A1失去活性,减弱TaABI5基因的表达,小麦休眠能力将减弱,C错误;ABA是植物激素,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但植物激素本身的产生和分布也受基因调控,D错误。
9.(2023·石家庄模拟)破伤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中毒性疾病,由感染破伤风梭菌引起。破伤风梭菌是严格厌氧菌,在人体内增殖代谢会产生毒素,引起人体肌肉抽搐,最终导致人死亡。我国新出生婴儿都会接种破伤风疫苗,但若被生锈铁器等造成深度伤口,就医时仍需注射破伤风疫苗,必要时注射抗毒素(主要成分为抗体,与破伤风梭菌产生的毒素结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治疗深度创伤时应保持伤口处清洁、通风,防止形成厌氧微环境
B.婴儿时注射疫苗属于主动免疫,受伤时注射抗毒素属于被动免疫
C.抗毒素可通过杂交瘤细胞生产,也可以从动物血清中提取
D.注射抗毒素后可以抑制破伤风梭菌的增殖
解析:选D 破伤风梭菌是严格厌氧菌,保持伤口处通风,可抑制其增殖,A正确;注射疫苗,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属于主动免疫,注射抗毒素(抗体)属于被动免疫,B正确;抗毒素是抗体,可通过杂交瘤细胞生产,也可以从免疫动物血清中提取,C正确;抗毒素与破伤风梭菌产生的毒素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使毒素不能危害人体,但不能抑制破伤风梭菌的增殖,D错误。
10.(2023·姜堰三模联考)在盐化土壤中,大量Na+迅速流入细胞,形成胁迫,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耐盐植物可通过Ca2+介导的离子跨膜运输,减少Na+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提高抗盐胁迫的能力,其主要机制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盐胁迫下,Na+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B.使用ATP抑制剂处理细胞,Na+的排出量不受影响
C.在高盐胁迫下,胞外Ca2+抑制转运蛋白A,胞内Ca2+促进转运蛋白C
D.转运蛋白C能同时转运H+和Na+,故其不具有特异性
解析:选C 据图可知,Na+进入细胞需要转运蛋白A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Na+进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据图可知,H+运出细胞需要ATP提供能量,属于主动运输,H+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产生的势能驱动Na+经转运蛋白C进入细胞,使用ATP抑制剂处理细胞,H+运出细胞的量减少,细胞内外H+浓度差减小,为Na+运出细胞提供的势能减少,Na+的排出量会明显减少,B错误;据图可知,在高盐胁迫下,胞外Ca2+抑制转运蛋白A转运Na+进入细胞,胞内Ca2+增多促进转运蛋白C转运Na+出细胞,C正确;转运蛋白C能同时转运H+和Na+,而不能转运其他离子,故其仍具有特异性,D错误。
11.(2023·济南二模)CD226和TIGIT是表达于T细胞、NK细胞等淋巴细胞表面的分子,可竞争性结合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的CD155分子,从而分别活化和抑制相关淋巴细胞,TIGIT与CD155的亲和力高于CD226。研究表明,CD155分子在多种肿瘤细胞上过量表达,若肿瘤细胞上CD155分子丢失,则能通过肿瘤内在机制减少肿瘤的生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PC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等,可以摄取、加工处理抗原
B.正常情况下,TIGIT发挥作用有利于防止机体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C.CD155分子在肿瘤细胞中的过量表达既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又有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自稳的作用
D.增强CD226的表达及研发使用TIGIT单克隆抗体,均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解析:选C APC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等,可以摄取、加工处理抗原,A正确;TIGIT可与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的CD155分子结合,从而抑制相关淋巴细胞,TIGIT发挥作用有利于防止机体自身免疫病的发生,B正确;CD155分子在肿瘤细胞上的过量表达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又有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的作用,C错误;增强CD226的表达及研发使用TIGIT单克隆抗体,均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D正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