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盐复习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章盐复习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06 14:0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章 盐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甲图为溶液的pH变化情况,乙图为生成气体质量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c点表示溶液显碱性
B.加入的稀盐酸只与碳酸钠发生反应
C.甲图中的a点表示溶液中只含有Na+、 Cl-、OH-
D.甲图中的d与乙图中的f表示的数值相等
2.下列叙述及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氢气是理想的清洁燃料:
B.溶洞的形成:
C.不能用铁质容器配制波尔多液:
D.硫酸铵不能与熟石灰混用:
3.甲、乙、丙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H2O2、H2O、O2 B.Cu、Fe、Fe3O4 C.CO 、CO2、CaCO3 D.C、CO、CO2
4.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方法
A 硫酸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氢氧化钡溶液
B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带火星的木条
C 黄铜和铜 加热,观察是否变黑
D 硝酸铵和尿素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5.下列设计方案可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稀硫酸与铜片反应制取氢气:
B.用HCl除去KOH溶液中的K2CO3:
C.用Ba(NO3)2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SO4溶液:
D.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6.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用加热的方法鉴别碳酸氢铵和食盐 B.用磁铁吸引区分铁丝和铜丝
C.根据颜色区分氧化铜和二氧化锰 D.用二氧化锰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
7.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B.硝酸钾和磷酸氢二铵都是复合肥
C.合金至少有两种金属组成 D.用洗涤剂和氢氧化钠去除油污的原理不同
8.下图是碳铵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信息。关于该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氢铵是一种复合肥料
B.碳酸氢铵可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C.储存和运输时,不宜受潮或曝晒
D.大量施用此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9.小强发现自家农田中的水稻叶子发黄且茎杆细弱,小强建议父亲施用含钾的复合肥料。下列肥料符合要求的是
A.(NH4)2SO4 B.KNO3 C.(NH4)2HPO4 D.K2CO3
10.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下表所示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下列各组中,完全正确的组合是
选项 甲 乙、丙、丁
A 常见三种化肥 氮肥、磷肥、钾肥
B 常见还原剂 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C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石灰石、氢氧化钠溶液
D 常见碱 烧碱、纯碱、熟石灰
A.A B.B C.C D.D
1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去除杂质的方法
A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B CO2(CO) 点燃
C Fe(Cu) 加过量CuSO4溶液、过滤
D NaCl(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焦炭用于炼铁工业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 D.氮气用作焊接保护气
13.从石灰浆抹的墙壁上掉下的一块白色固体,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固体研磨成粉末状,加水搅拌 固体没有全部溶解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呈红色
③取不溶物,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一定有CaCO3和Ca(OH)2 B.一定有Ca(OH)2,可能有CaCO3
C.一定没有CaCO3和Ca(OH)2 D.一定有CaCO3,可能有Ca(OH)2
二、填空与简答
14.请从氮气、氢气、干冰、硝酸钾、尿素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用以防腐的气体是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农业上可作复合肥的物质是 。
15.盐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请分析下列化学反应,回答问题:


(1)从反应物的类别分析,①是盐与酸的反应,②是盐与 的反应。
(2)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①和②都能反应的原因是生成物中都有 生成。
(3)利用K2CO3溶液和 溶液反应,可制取KOH。
16.用化学用语填空。
(1)酸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
(2)小苏打 。
(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气体是 。
(4)生成FeCl3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7.某次化学实验后的废液中含有CuCl2和稀盐酸,小红和小方对此废液进行如下无害处理
(1)小红用一种单质将废液中怕Cu2+转化为铜,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过滤后的溶液仍显酸性,小方用一种化合物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使其变为中性、无害,他用的化合物可能是 (答一种即可)。
18.实验室某废液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铝,取该废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若滤液是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2)若向滤液中滴加KC1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中的溶质为 。
(3)写出一个能使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9.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已知A是一种单质,B为红棕色固体,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与B属于同类物质,G与C能生成一种厨房调味品。其相互反应情况如图所示(短线“﹣”相连的物质间能反应,箭头“→”表示生成)。
(1)C的化学式为 ,E的化学式为 。
(2)A与C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D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以镁矿石(主要成分MgCO3、SiO2)为原料生产MgO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SiO2难溶于水和常见的酸;“沉镁”过程中有Mg(OH)2生成。
(1)操作Ⅰ、Ⅱ的名称是 。
(2)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3)“酸浸”时稀硫酸与镁矿石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加热”过程中得到的另一物质是 。
(5)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三、科学探究题
21.化学小组对使用后并久置于潮湿空气中的生石灰干燥剂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假设】样品的成分可能是和中的一种或两种
【查阅资料】20℃时溶解度:;
【设计实验】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样品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解 温度无变化,烧杯底有白色固体 有
② 将①中混合物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有
③ __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有
【反思评价】
(1)实验①结论不完全正确,原因是 。
(2)实验②和实验③结论正确。请你完善实验③的实验操作 。
(3)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样品中含有和。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生石灰干燥剂中产生的原因 , 。
【拓展延伸】
(4)借助传感器对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中和反应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1,三颈烧瓶中盛放溶液X,用恒压漏斗匀速滴加另一种溶液。
①甲同学用pH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溶液pH的变化如图2,则溶液X是 ,实验进行到60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②乙同学用温度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温度变化如图3(热量散失忽略不计),据此可得出该反应过程中 能量(填“吸收”或“释放”)。
③丙同学提出,通过监测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也可以得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其理由是 。
四、计算题
22.某兴趣小组为测定一包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提示:①反应原理:
②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③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甲图中的c点,pH<7,表示溶液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B、加入的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稀盐酸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稀盐酸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甲图中的a点,pH>7,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可能已经完全反应,也可能部分参与了反应,碳酸钠一定还未完全反应,故溶液中一定还含有CO32-,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稀盐酸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甲图中的d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dg时,pH=7,这时碳酸钠恰好和盐酸完全反应,f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fg时,生成气体的质量最大,这时生成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表示碳酸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甲图中的d与乙图中的f表示的数值相等,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A、氢气与氧气点燃生成水,生成物只有水,是最清洁的燃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A错误;
B、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即碳酸钙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B错误;
C、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不能用铁质容器配制波尔多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C正确;
D、由于铵盐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放出氨气,降低肥效,所以,硫酸铵作为化肥时,不能与碱性物质熟石灰混合施用,硫酸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氨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生成水,不符合题意;
B、铜不能转化为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D、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A、硫酸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与氢氧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故A错误;
B、过氧化氢溶液和水放带火星的木条都没有明显的现象,故B错误;
C、黄铜是铜锌合金和铜加热后都发生铜和氧气的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故C错误;
D、硝酸铵和尿素中硝酸铵属于铵态氮肥加熟石灰研磨会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而尿素没有,故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B、将盐酸加到混有碳酸钾的氢氧化钾中,盐酸先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待氢氧化钾完全反应后,盐酸再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A.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有气味的氨气,而食盐不会分解,没有气味,所以加热能鉴别出碳酸氢铵和食盐,故A不符合题意;
B.磁铁只能吸引铁丝,所以磁铁能区分铁丝和铜丝,故B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铜是黑色固体,二氧化锰也是黑色固体,从颜色上来无法区分氧化铜和二氧化锰,故C符合题意;
D.二氧化锰分别投入到蒸馏水和双氧水中,双氧水有气泡冒出,而蒸馏水无气泡,所以加二氧化锰能鉴别出蒸馏水和双氧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A、肥皂水加入硬水中,浮渣变多,泡沫减少,加入软水中,浮渣减少,泡沫增多,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做法正确;
B、硝酸钾含有氮和钾元素,磷酸二氢铵含有磷和氮元素,都是复合肥,说法正确;
C、合金是由至少一种金属和另外一种金属或者非金属组成,说法不正确;
D、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氢氧化钠去除油污则是利用氢氧化钠与油污发生皂化反应被去除,去除原理不同,说法正确。
故选C。
8.C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详解】A、碳酸氢铵只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不正确;
B、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水和氨气,肥效损失,则碳酸氢铵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故B不正确;
C、由图可知,图中含有雨伞标志,说明是易潮品,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储存和运输时,不宜受潮或曝晒,故C正确;
D、应该合理施用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施用会造成环境污染,故D不正确。故选C。
9.B
【分析】水稻叶子发黄,说明缺乏氮元素,茎秆细弱,说明缺乏钾元素,需要施用含钾元素与氮元素的复合肥料。
【详解】A、(NH4)2SO4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B、KNO3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含钾的复合肥料,符合题意;
C、(NH4)2HPO4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含氮、磷的复合肥料,不符合题意;
D、K2CO3中含有N、P、K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A
【详解】A、根据常见的化肥分析解答;
B、根据常见还原性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常见的干燥剂进行分析判断;
D、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解:A、氮肥、磷肥、钾肥是三种主要的化学肥料。正确;
B、碳、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无还原性,故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石灰石、氢氧化钠溶液无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故错误;
D、烧碱(氢氧化钠的俗称)、熟石灰(氢氧化钙的俗称)均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故错误。
点睛:分类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了解常见的干燥剂、常见酸碱盐的判别、常见还原性物质、常见的化肥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1.D
【分析】本题属于除杂质题,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最好把杂质转化为我们需要的物质。
【详解】A、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也能反应,会把原物质也除去,故所选试剂错误;
B、CO不能在二氧化碳中被点燃,不满足燃烧的条件,故不能除去杂质,此项错误;
C、Fe(Cu),加入的CuSO4溶液会与铁反应,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质的条件.此项错误;
D、NaCl(泥沙),根据氯化钠的可溶性,可采取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此项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A、焦炭用于炼铁工业,是因为焦炭具有还原性,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C、碳酸氢钠用于焙烤糕点,是因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D、氮气用作焊接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故选B。
13.A
【详解】石灰浆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在空气中放一段时间会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石灰浆抹的墙壁上掉下的白色固体中可能为碳酸钙或氢氧化钙或两者的混合物。
①将固体研磨成粉末状,加水搅拌,固体没有全部溶解,说明固体中含有能溶于水的物质和难溶于水的物质;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则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
③取不溶物,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不溶物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综上所述,石灰浆抹的墙壁上掉下的一块白色固体一定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故选A。
14. 氮气/N2 干冰 硝酸钾/KNO3
【详解】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能用作保护气;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能用于人工降雨;植物所需的元素较多的是N、P、K,含有这三种元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属复合肥,故硝酸钾复合肥。
15. 碱 沉淀 氢氧化钙(合理即可)
【详解】(1)反应②中参加反应的硫酸铜属于盐,氢氧化钠属于碱,反应②是盐和碱的反应;
(2)根据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分析,①和②都能反应的原因是生成物中都有沉淀(难溶物或不溶物);
(3)碳酸钾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碳酸钙(或碳酸钡)沉淀,利用K2CO3溶液和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可制取KOH。
16. H+ NaHCO3 NH3
【详解】(1)酸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氢离子,故填:H+。
(2)小苏打是碳酸氢钠,故填:NaHCO3。
(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气体,证明该气体呈碱性,氨气呈碱性,故填:NH3。
(4)生成FeCl3的中和反应是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是,故填:。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1)Fe+CuCl2=FeCl2+Cu
(2)碳酸钙(合理即可)
【详解】(1)铁属于单质,且铁可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FeCl2+Cu;
(2)过滤后的溶液仍显酸性,说明溶液呈酸性,碳酸钙不溶于水,且能与酸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显中性,则可以使用化合物碳酸钙。
18.(1)Ag和Cu
(2)AgNO3、Cu(NO3)2、Al(NO3)3、Zn(NO3)2
(3)
【详解】(1)滤液是无色,说明不含有硝酸铜,加入锌粉和铝粉,铝粉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银,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铜,若铝反应完,锌粉继续反应,硝酸铜被反应完全,但不能判断锌和铝是否有剩余,故滤渣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铜和银;
(2)滴加KC1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中含有硝酸银,说明加入金属不能把硝酸银反应完,故锌、铝都和硝酸银反应,故滤液中含有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银、硝酸铝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锌;
(3)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化学反应方程式为:Zn +Cu(NO3)2=Zn(NO3)2+Cu,由方程式可知溶质由硝酸铜变为硝酸锌,反应中硝酸铜和硝酸锌质量比为:188:189,该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
19. HCl, CaCO3。 Fe+2HCl═FeCl2+H2↑。 Ca(OH)2+Na2CO3═2NaOH+CaCO3↓;
【详解】根据“B为红棕色固体”,则推测可能B为氧化铁,A可能为铁;根据“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推测可能为D为氢氧化钙;根据“G与C能生成一种厨房调味品”,而A与C,B与C,C与G,G与D都反应,则推测可能为G、C分别为碳酸钠、稀盐酸;根据“F与B属于同类物质”,则推测F可能为为氧化钙,而E为碳酸钙;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C的化学式为HCl,E的化学式为CaCO3。
(2)A与C反应是铁与稀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
(3)D与G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为: Ca(OH)2+Na2CO3═2NaOH+CaCO3↓;
【点睛】要顺利解决推断题,就要熟练掌握物质的特点、用途、常发生的化学反应,甚至反应条件,找出该题的突破口。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熟石灰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氯化钠是一种厨房调味品。
20. 过滤 SiO2 水 氨气
【详解】(1)操作Ⅰ和Ⅱ都是实现了固液分离,常用方法为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2)矿石主要为碳酸镁和二氧化硅,碳酸镁可与硫酸反应,二氧化硅但是不与硫酸反应,所以过滤得到滤渣a为二氧化硅;故答案为:SiO2。
(3)碳酸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水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为。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g(OH)2加热分解生成水和氧化镁,“加热”过程中得到的另一物质是水。
(5)“沉镁”步骤中需要氨气,操作Ⅱ得到滤液可以生成氨气,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氨气。
21.(1)Ca(OH)2微溶于水,可能含有Ca(OH)2
(2)取②中适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3) CaO+H2O=Ca(OH)2 CO2+Ca(OH)2=CaCO3↓+H2O
(4) 稀盐酸 NaOH、NaCl 释放 随反应的进行,压强增加
【详解】(1)实验①结论不完全正确,原因是:Ca(OH)2微溶于水,可能含有Ca(OH)2。
(2)实验②和实验③结论正确。碳酸钙属于碳酸盐,碳酸盐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完善实验③的实验操作是:取②中适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3)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样品中含有Ca(OH)2和CaCO3。生石灰是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所以生石灰干燥剂中产生CaCO3的原因是:CaO+H2O=Ca(OH)2,CO2+Ca(OH)2=CaCO3↓+H2O。
(4)①pH<7,溶液显酸性,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碱性。由图2可知,开始溶液的pH<7,则溶液X是稀盐酸,实验进行到60s时,溶液的pH>7,溶液显碱性,因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所以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剩余的NaOH、生成的NaCl。②由图3可知,开始温度逐渐升高,后来温度逐渐下降,是因为反应放热,当反应停止后,温度逐渐降低,据此可得出该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③密闭容器中,气体增多,压强变大。丙同学提出,通过监测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也可以得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其理由是:随反应的进行,压强增加。
22.(1)4.4
(2)解: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x≈88.3%
答: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0g+100.0g-107.6g=4.4g;
(2)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