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区域与区域发展 章末小结 学习任务单(解析版)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区域与区域发展 章末小结 学习任务单(解析版)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06 13:19:32

文档简介

第4课时 章末小结
学习目标 1.建构单元知识结构 2.突破单元重难点知识
学习任务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1.区域差异比较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在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时可从下表所示方面加以分析: (1)自然地理要素 要素主要内容地理 位置纬度位置→温度带、气候的光热条件差异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岛国等)→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差异 板块位置→地壳稳定性的差异气候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地形组成、地势、山脉及走向等水文河湖类型、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域面积、长度、流速等地质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稳定性等植被植被类型、覆盖率等土壤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组合状况等
(2)人文地理要素 要素主要内容人口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及人口变化等科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交通、通讯交通、通讯的通达度与速度政策政策的合理性、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城市的数量、规模、布局及发展、影响农业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工业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工业布局及工业结构调整方向等
2.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1)自然环境差异的影响因素 ①气候差异的形成 ②地貌差异的形成 ③水文差异的形成 a.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 b.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c.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d.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e.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等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差异的影响因素 人类活动差异形成的原因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 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差异→机械化水平、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的差异,分析区域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 地理环境的差异会造成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活习惯、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陕西就有“陕西十大怪”之说: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据此完成1~2题。 1.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以种植________为主,才形成了“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  ) A.玉米 B.小麦 C.大豆 D.高粱 2.“帕帕不装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这里风沙大,在陕西冬春季节常刮(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自然要素差异 项目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地势海拔较低,大部分在1 000米以下,东部多平原,平原间多低山、丘陵海拔较高,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拔高,由边缘的高山峡谷和内部的高原组成气候季风气候,风向、降水、气温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风力大高原山地气候,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大水文绝大部分属于外流河。地表水以雨水补给为主,地下水丰富多属内流河,多咸水湖,高山冰雪融水是重要的水源内流河和外流河兼具;多冰川、湖泊,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植被、土壤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多农作物和人工林;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大部分为荒漠,部分为荒漠草原和草原;土壤多为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可溶性盐分含量高广泛分布着高寒荒漠,水分条件稍好的一些地区分布有高山草甸和灌丛;缺乏发育成熟的土壤区域内 部变化 的主导 因素气温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干湿状况随距离海洋远近的变化而变化水热条件随海拔变化而变化
2.人文要素差异 项目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经济是中国最主要的农业区;聚落稠密,道路纵横,是中国人口最为集中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畜牧业,引水灌溉处形成灌溉农业;水源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严重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发展林业和种植业;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限制农业和经济发展交通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线路四通八达地形崎岖,山高坡陡,交通线路稀疏教育和文化教育和文化水平较高,居民文化素质较高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教育和文化滞后开放顺序首先进行改革开放开放时间较晚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完成1~3题。 1.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少 B.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C.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 D.甲区全年气温低,日照时数少 2.对乙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 C.热量不足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3.丙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年降水量大
2第4课时 章末小结
学习目标 1.建构单元知识结构 2.突破单元重难点知识
学习任务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答案】①边界;②自然特征;③空间单元;④较高;⑤区域景观;⑥人文要素;⑦自然条件;⑧因地制宜
1.区域差异比较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在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时可从下表所示方面加以分析: (1)自然地理要素 要素主要内容地理 位置纬度位置→温度带、气候的光热条件差异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岛国等)→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差异 板块位置→地壳稳定性的差异气候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地形组成、地势、山脉及走向等水文河湖类型、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域面积、长度、流速等地质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稳定性等植被植被类型、覆盖率等土壤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组合状况等
(2)人文地理要素 要素主要内容人口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及人口变化等科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交通、通讯交通、通讯的通达度与速度政策政策的合理性、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城市的数量、规模、布局及发展、影响农业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工业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工业布局及工业结构调整方向等
2.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1)自然环境差异的影响因素 ①气候差异的形成 ②地貌差异的形成 ③水文差异的形成 a.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 b.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c.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d.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e.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等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差异的影响因素 人类活动差异形成的原因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 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差异→机械化水平、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的差异,分析区域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 地理环境的差异会造成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活习惯、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陕西就有“陕西十大怪”之说: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据此完成1~2题。 1.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以种植________为主,才形成了“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  ) A.玉米 B.小麦 C.大豆 D.高粱 【答案】B 【解析】受降水和气温条件的影响,陕西关中地区以小麦种植为主。 2.“帕帕不装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这里风沙大,在陕西冬春季节常刮(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答案】D 【解析】影响陕西的冬季风主要是西北风,风沙较大。 1.自然要素差异 项目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地势海拔较低,大部分在1 000米以下,东部多平原,平原间多低山、丘陵海拔较高,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拔高,由边缘的高山峡谷和内部的高原组成气候季风气候,风向、降水、气温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风力大高原山地气候,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大水文绝大部分属于外流河。地表水以雨水补给为主,地下水丰富多属内流河,多咸水湖,高山冰雪融水是重要的水源内流河和外流河兼具;多冰川、湖泊,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植被、土壤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多农作物和人工林;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大部分为荒漠,部分为荒漠草原和草原;土壤多为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可溶性盐分含量高广泛分布着高寒荒漠,水分条件稍好的一些地区分布有高山草甸和灌丛;缺乏发育成熟的土壤区域内 部变化 的主导 因素气温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干湿状况随距离海洋远近的变化而变化水热条件随海拔变化而变化
2.人文要素差异 项目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经济是中国最主要的农业区;聚落稠密,道路纵横,是中国人口最为集中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畜牧业,引水灌溉处形成灌溉农业;水源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严重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发展林业和种植业;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限制农业和经济发展交通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线路四通八达地形崎岖,山高坡陡,交通线路稀疏教育和文化教育和文化水平较高,居民文化素质较高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教育和文化滞后开放顺序首先进行改革开放开放时间较晚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完成1~3题。 1.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少 B.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C.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 D.甲区全年气温低,日照时数少 【答案】A 【解析】甲、乙两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形和气候两方面。甲区海拔较乙区高,地形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2.对乙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 C.热量不足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答案】A 【解析】乙区海拔低,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受季风影响明显,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雨热同期;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河流有结冰期,有些河流有凌汛;南方地区纬度低,气温全年较高,热量丰富;秦岭—淮河以南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秦岭—淮河以北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3.丙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年降水量大 【答案】B 【解析】丙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高,气温低,具有高、寒的特征;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相对较高,热量条件好,适宜农作物生长,分布有河谷农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