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1.结合实例,说出区域的组成要素,理解区域的整体性。(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分析区域的差异性,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学习任务
目标一:阅读教材,说出区域的组成要素,理解区域的整体性,以及比较区域差异。 [情境] 阅读教材图文内容及教师推送的资料。 任务1:根据图1.8,说说从图中可以看到哪些区域要素? 参考答案: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文化、建筑、农业等。 任务2:河回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哪些区域要素有关? 参考答案:文化、建筑等。 任务3:结合图1.8,说明什么是区域整体性? 参考答案:河回村的地理位置影响该地的气候,气候对植被、水文、土壤的影响,地貌对稻田和房舍布局的影响,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以及道教文化对房舍朝向的影响等,说明区域内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 任务4:区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区域差异的比较内容有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等。 任务5:如何实现区域关联? 参考答案:区域差异使得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在区域间流动实现了区域关联。 任务6:完成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区域要素对比,以此理解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①东部;②亚热带季风气候;③温带季风气候;④水田;⑤少;⑥旱地;⑦多;⑧石油;⑨水田;⑩旱地; 水稻; 春;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化工业基地。 一.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整体上把握,其思路和程序如下图所示: 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往往从有利及不利两个方面入手。 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土地及矿产资源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2.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区域的人口(素质、数量)、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交通运输状况等因素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松嫩平原的区域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答案】D 【解析】图示剪纸所反映的景观特征是“小桥流水和小船,砖瓦房临水而建,垂柳拂水面”,说明该地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河网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观,D正确。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答案】B 【解析】传统民居的形成主要受区域地形及气候特征影响。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民居分布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河网密布,民居多临河而建,前街后河,用水方便;水流平稳,传统出行工具为船;土地面积有限,房屋紧凑;气候炎热潮湿,民居以防潮、通风、散热为主。“沟壑纵横,降水集中”反映的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特征,故A错误;“地势低平,降水丰沛”符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特征,故B正确,排除C、D。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答案】D 【解析】根据地方剧种的名称较容易判断出正确答案。川剧是四川省剧种,故A错误;豫剧是河南省剧种,故B错误;粤剧为广东省剧种,故C错误;越剧起源于浙江,浙江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故D正确。 读图,回答4~6题。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4.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条件具有相似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较低平 B.位于低纬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C.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落后 D.矿产资源丰富,尤其能源充足 【答案】A 【解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均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较低平,A对;位于中低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B错;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发达,C错;矿产资源缺乏,尤其能源短缺,D错。 5.沪宁杭工业基地( ) A.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是著名的轻工业基地 D.依托长江,以内河航运为主 【答案】B 【解析】沪宁杭工业基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A错;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B对;是著名的综合性工业基地,C错;依托长江,内河航运发达,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D错。 6.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有( ) ①邻近香港、澳门 ②著名的侨乡 ③国家政策支持 ④经济发达,本地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有邻近香港、澳门,①对;著名的侨乡,②对;国家政策支持,③对;外向型经济的市场主要面向国际市场,④错。
目标二:结合说了,分析区域差异的形成,说明因地制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情境1] 阅读教材P.12活动材料。 任务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北方民居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小,房屋高度较矮,房檐较窄;南方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大,房屋高度较高,房檐较宽。 参考答案: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向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任务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假设劳动力价格、地价、建筑材料单价等因素相同,修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参考答案: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向北逐渐减小,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楼房间距自南向北逐渐增大。 [情境2] 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以乌拉尔山脉为界,俄罗斯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西部的发展差异明显。西部经济发达,现代化水平高,拥有全国近4/5的人口和大部分城市、制造业和高科技发达,工农业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5。东部地广人稀,城市较少,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森林、水能等资源极为丰富。为了缩小区域发展差异,2007年俄罗斯出台了《俄罗斯联邦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战略构想》。 任务1:罗斯东部与西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地形:俄罗斯西部是以平原为主的地区,东部地区有平原、山地和高原。 气候:俄罗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温暖湿润。 任务2:从人口数量、城市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对比分析俄罗斯东部与西部的特点。 参考答案:俄罗斯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多,城市密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自然资源稀缺;俄罗斯东部地区人口数量少,城市稀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自然资源丰富。 任务3:你能为俄罗斯缩小区域差异提出哪些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①将交通运输联网; ②发展东部以电力产业为代表的能源项目; ③规范劳务移民,促进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发展; ④完善区域发展政策,培育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实现东西部协同发展。 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的,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名片,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安徽黄山市——黄山毛峰茶等。据此完成1~2题。 1.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黄山毛峰滋味甘醇、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 ) A.市场优势 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 C.科技优势 D.地理环境优势 【答案】D 【解析】黄山毛峰品质优良主要是由其独特、优越的自然环境决定的。 2.关于黄山毛峰茶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答案】C 【解析】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行政区界;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黄山毛峰产地没有明确界线。 下图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 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 【答案】C 【解析】农业生产受气候和地形因素影响最大。 4.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 C.水热资源丰富 D.人均耕地面积大 【答案】C 【解析】与①区相比,③区纬度低,降水多,水热资源丰富。③区人均耕地面积、机械化水平均不如①区、两地土壤均较肥沃。 5.下列地区中,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 A.②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B.③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答案】A 【解析】黄淮海平原多旱涝、盐碱化,故应进行盐碱地改良,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长江中游地区冬季气温较高,不必发展大棚农业;华南地区应保护热带森林,发展特色林果和旅游业;西部地区增加牲畜数量会造成草场超载,破坏生态环境。
【学习总结】 回顾本课时及教材内容,用思维导图或知识树等形式建立本课时知识结构。
2第2课时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1.结合实例,说出区域的组成要素,理解区域的整体性。(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分析区域的差异性,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学习任务
目标一:阅读教材,说出区域的组成要素,理解区域的整体性,以及比较区域差异。 [情境] 阅读教材图文内容及教师推送的资料。 任务1:根据图1.8,说说从图中可以看到哪些区域要素? 任务2:河回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哪些区域要素有关? 任务3:结合图1.8,说明什么是区域整体性? 任务4:区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任务5:如何实现区域关联? 任务6:完成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区域要素对比,以此理解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整体上把握,其思路和程序如下图所示: 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往往从有利及不利两个方面入手。 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土地及矿产资源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2.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区域的人口(素质、数量)、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交通运输状况等因素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松嫩平原的区域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读图,回答4~6题。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4.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条件具有相似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较低平 B.位于低纬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C.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落后 D.矿产资源丰富,尤其能源充足 5.沪宁杭工业基地( ) A.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是著名的轻工业基地 D.依托长江,以内河航运为主 6.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有( ) ①邻近香港、澳门 ②著名的侨乡 ③国家政策支持 ④经济发达,本地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目标二:结合说了,分析区域差异的形成,说明因地制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情境1] 阅读教材P.12活动材料。 任务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北方民居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小,房屋高度较矮,房檐较窄;南方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大,房屋高度较高,房檐较宽。 任务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假设劳动力价格、地价、建筑材料单价等因素相同,修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情境2] 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以乌拉尔山脉为界,俄罗斯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西部的发展差异明显。西部经济发达,现代化水平高,拥有全国近4/5的人口和大部分城市、制造业和高科技发达,工农业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5。东部地广人稀,城市较少,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森林、水能等资源极为丰富。为了缩小区域发展差异,2007年俄罗斯出台了《俄罗斯联邦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战略构想》。 任务1:罗斯东部与西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举例说明。 任务2:从人口数量、城市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对比分析俄罗斯东部与西部的特点。 任务3:你能为俄罗斯缩小区域差异提出哪些主要措施 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的,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名片,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安徽黄山市——黄山毛峰茶等。据此完成1~2题。 1.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黄山毛峰滋味甘醇、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 ) A.市场优势 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 C.科技优势 D.地理环境优势 2.关于黄山毛峰茶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 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 4.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 C.水热资源丰富 D.人均耕地面积大 5.下列地区中,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 A.②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B.③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学习总结】 回顾本课时及教材内容,用思维导图或知识树等形式建立本课时知识结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