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北师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23.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北师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06 16:3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习目标
关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
  ◎学习重点:1.说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2.联系实际,说明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的原因。
【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   、   之间和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   的状态。
知识点二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具有   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   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了这个   ,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稳定状态被破坏。
2.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调节能力的关系
(1)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   ,调节能力越   。
(2)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食物网越   ,调节能力越   。
3.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因素
(1)自然因素:   、   、泥石流、洪水泛滥等。
(2)人为因素: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对自然资源   的开发、利用。
4.外来物种入侵会   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入侵物种的适应性较强,引入到新的区域由于缺乏   的制约,会使其迅速繁殖、扩张,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习小助手·
认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在数量上的变化以及每种生物的变化会引起其他生物的变化,从而体会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认真阅读教材,从凯巴森林的稳定性受到破坏这一现象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任务驱动二 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什么是生态平衡
 
任务驱动三 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状态,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任务驱动四 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备选问题】
人们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和造单纯林,其共同特点是 ( )
A.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C.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得以保持
D.丰富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答案】知识点一
物质 能量 稳定平衡
知识点二
1.一定 有限度 限度
2.(1)复杂 强
(2)简单 弱
3.(1)火山爆发 地震
(2)不合理
4.破坏 天敌
【答案】任务驱动一
人类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旦遭到破坏,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也会遭到破坏,就会带来不良后果;生活在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包括人类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
任务驱动二
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和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任务驱动三
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任务驱动四
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等;另一类因素是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稳定状态造成的破坏。此外,引种不合理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
备选问题
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