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城市的辐射功能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1.了解城市功能、城市辐射功能、以及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综合思维) 2.以纽约为例,了解城市的辐射功能。(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的辐射功能。(区域认知)
学习任务
目标一:阅读教材,了解城市功能、城市辐射功能、以及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情境] 阅读教材图文内容。 任务1:下图示意城市与区域的关系模式图,完成图中相应的内容。 任务2:在教材中圈画出城市的功能和城市的辐射功能,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有哪些? 任务3:请用结构图表示城市空间组织(城市体系)的形成。 目标二:以纽约为例,了解城市的辐射功能。 [情境] 阅读教材图文内容。 任务1:纽约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任务2:伊利运河的修建对纽约腹地扩展有何作用? 任务3:完成下表中序号代表的内容,了解纽约的城市辐射功能。 1.正确理解城市功能 (1)城市是由多种复杂系统所构成的有机体,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城市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秩序。城市主要功能有生产、服务、管理、协调、集散、创新功能。城市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 (2)有些城市的功能比较单一,往往某一功能比较突出,如集散功能突出的交通枢纽城市,旅游功能突出的旅游城市。而有些城市则表现为综合性的多种功能,这样的城市自然而然的就成为区域的中心城市,对区域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3)影响城市功能的主要因素:①自然条件,是城市功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②城市的经济实力及其主导产业;③行政区划等。 2.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1)从区域经济和城市体系角度看,中心城市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对其他城市发挥主导作用;与一般城市相比,中心城市经济实力更强,城市功能更完善,科技更为先进,聚集程度更高,辐射范围更广。 (2)区域中心城市通过自身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与区域进行互动,实现要素与资源的最优配置,带动区域共同发展,同时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辐射力也会不断增强。 3.中心城市的主要特征 (1)经济集中程度高,规模大,实力强。 (2)社会分工发达,产业结构优化。 (3)科技力量雄厚,人口素质高。 (4)综合服务能力强,基础设施完备。 (5)经济管理和社会文化的中心。 (6)区域经济网络的核心。 4.正确理解城市的辐射功能 (1)城市的辐射功能的主要特点 ①城市的辐射功能的前提条件是区域的对外开放和资源的自由流动。 ②辐射功能的强弱同城市自身的规模等级高低及城市功能有关。城市的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城市的综合功能越突出,则城市的辐射功能越强。 ③城市因其辐射功能而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 ④城市的辐射功能会因城市腹地范围的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增强、扩展。 ⑤城市的辐射功能主要通过产业、资本、科学技术、人才、信息等经济要素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实现的媒介主要有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等。 (2)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 (3)结合城市化发展特点理解城市的辐射功能 ①世界城市群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集聚关系,然后是辐射关系。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然后中心城市又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帮助这些地区加快发展起来。 ②城市化进程使人口和财富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从而出现了超级城市、巨型城市、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等新型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伴随一批超级城市、巨型城市的相继出现,大都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得到了加强,成为区域内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先导区域,成为周边地区发展的要素配置中心、产业扩散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信息流转中心。 城市群空间晶体结构,是指城市群空间扩展过程中,城市群形成的节点网络结构类似于晶体结构,存在着分等级、分层级的有机组合规律,形成立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和平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下图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组合类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功能由大到小的是( ) A.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 B.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 C.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 D.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 2.下列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等级最高的是( ) A.京津冀城市群 B.山东半岛城市群 C.辽中南城市群 D.长江中游城市群 10月伊利运河全线开通,将大西洋沿岸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运输成本减少了95%,纽约港迅速成为北美第一大港。下图示意伊利运河位置。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 3.伊利运河修建对纽约港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①改善水域环境 ②增大经济腹地 ③增加吞吐量 ④提升港口的区位优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纽约成为“波士华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得利于逐渐发展的( ) A.经济发展水平 B.交通运输条件 C.人口规模 D.政区范围
目标二: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的辐射功能。 [情境] 阅读教材P.46—P.47活动材料。 任务1:武汉对黄冈的辐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任务2:黄冈发展电子电器产业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任务3:武汉城市圈而对武汉自身的发展意义是什么? 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读图回答1~2题。 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比较 1.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显示( ) A.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 B.北京对冀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均较大 C.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距离无关 D.京与冀城市之间出现产业链断裂 2.推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是( ) A.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 B.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 C.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辐射作用 D.冀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 下图是宁夏沿黄城市带规划示意图。完成3~5题。 3.沿黄城市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交通 B.地形 C.水源 D.能源 4.图中各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石嘴山市的服务范围较贺兰市小 B.中卫市提供的服务种类较中宁市多 C.银川市与永宁市的服务范围不可能重叠 D.青铜峡市和吴忠市的服务功能相同 5.提升沿黄城市带的辐射带动能力,应优先发展( ) A.高新技术产业 B.交通等基础设施 C.旅游休闲业 D.重化工业
【学习总结】 回顾本课时及教材内容,用思维导图或知识树等形式建立本课时知识结构。
2第1课时 城市的辐射功能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1.了解城市功能、城市辐射功能、以及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综合思维) 2.以纽约为例,了解城市的辐射功能。(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的辐射功能。(区域认知)
学习任务
目标一:阅读教材,了解城市功能、城市辐射功能、以及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情境] 阅读教材图文内容。 任务1:下图示意城市与区域的关系模式图,完成图中相应的内容。 参考答案:从左到右、自上而下分别是:中心;工业;农;土地;依托。 任务2:在教材中圈画出城市的功能和城市的辐射功能,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有城市规模等级和腹地范围。 任务3:请用结构图表示城市空间组织(城市体系)的形成。 参考答案: 目标二:以纽约为例,了解城市的辐射功能。 [情境] 阅读教材图文内容。 任务1:纽约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参考答案: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的哈得孙河河口,地理位置优越;伊利运河的开通,运河和港口带来了便利的交通条件;运河的开通,经济腹地越来越广阔。 任务2:伊利运河的修建对纽约腹地扩展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伊利运河将五大湖与纽约港相连通,成为整个中西部与东北部之间的主要交通和贸易渠道,极大地拓展了纽约市的经济腹地。 任务3:完成下表中序号代表的内容,了解纽约的城市辐射功能。 参考答案:①高速公路②中心城区③卫星城市④分工协作⑤产业体系⑥信息网络⑦信息中心 1.正确理解城市功能 (1)城市是由多种复杂系统所构成的有机体,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城市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秩序。城市主要功能有生产、服务、管理、协调、集散、创新功能。城市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 (2)有些城市的功能比较单一,往往某一功能比较突出,如集散功能突出的交通枢纽城市,旅游功能突出的旅游城市。而有些城市则表现为综合性的多种功能,这样的城市自然而然的就成为区域的中心城市,对区域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3)影响城市功能的主要因素:①自然条件,是城市功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②城市的经济实力及其主导产业;③行政区划等。 2.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1)从区域经济和城市体系角度看,中心城市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对其他城市发挥主导作用;与一般城市相比,中心城市经济实力更强,城市功能更完善,科技更为先进,聚集程度更高,辐射范围更广。 (2)区域中心城市通过自身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与区域进行互动,实现要素与资源的最优配置,带动区域共同发展,同时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辐射力也会不断增强。 3.中心城市的主要特征 (1)经济集中程度高,规模大,实力强。 (2)社会分工发达,产业结构优化。 (3)科技力量雄厚,人口素质高。 (4)综合服务能力强,基础设施完备。 (5)经济管理和社会文化的中心。 (6)区域经济网络的核心。 4.正确理解城市的辐射功能 (1)城市的辐射功能的主要特点 ①城市的辐射功能的前提条件是区域的对外开放和资源的自由流动。 ②辐射功能的强弱同城市自身的规模等级高低及城市功能有关。城市的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城市的综合功能越突出,则城市的辐射功能越强。 ③城市因其辐射功能而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 ④城市的辐射功能会因城市腹地范围的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增强、扩展。 ⑤城市的辐射功能主要通过产业、资本、科学技术、人才、信息等经济要素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实现的媒介主要有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等。 (2)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 (3)结合城市化发展特点理解城市的辐射功能 ①世界城市群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集聚关系,然后是辐射关系。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然后中心城市又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帮助这些地区加快发展起来。 ②城市化进程使人口和财富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从而出现了超级城市、巨型城市、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等新型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伴随一批超级城市、巨型城市的相继出现,大都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得到了加强,成为区域内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先导区域,成为周边地区发展的要素配置中心、产业扩散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信息流转中心。 城市群空间晶体结构,是指城市群空间扩展过程中,城市群形成的节点网络结构类似于晶体结构,存在着分等级、分层级的有机组合规律,形成立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和平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下图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组合类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功能由大到小的是( ) A.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 B.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 C.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 D.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从图示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到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再到多中心组合城市群,核心城市逐渐增多,核心城市的腹地范围相互重叠,核心城市对节点城市的单一辐射程度逐渐降低。 2.下列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等级最高的是( ) A.京津冀城市群 B.山东半岛城市群 C.辽中南城市群 D.长江中游城市群 【答案】A 【解析】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为中心;山东半岛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为中心;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北京为我国的首都,城市等级最高。 10月伊利运河全线开通,将大西洋沿岸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运输成本减少了95%,纽约港迅速成为北美第一大港。下图示意伊利运河位置。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 3.伊利运河修建对纽约港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①改善水域环境 ②增大经济腹地 ③增加吞吐量 ④提升港口的区位优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伊利运河连接了五大湖与纽约港,结合材料“将大西洋沿岸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运输成本减少了95%”可知,伊利运河的修建增大了纽约港的经济腹地,增加了吞吐量,②③正确;由材料“纽约港迅速成为北美第一大港”可知,提升了港口的区位优势,④正确;对纽约港水域环境改善影响不大,①错。②③④正确,故选D。 4.纽约成为“波士华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得利于逐渐发展的( ) A.经济发展水平 B.交通运输条件 C.人口规模 D.政区范围 【答案】B 【解析】由材料“纽约港迅速成为北美第一大港”可推测出,纽约成为“波士华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得利于逐渐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B正确;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政区范围从材料和图中无法判断,A、C、D错。故选B。
目标二: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的辐射功能。 [情境] 阅读教材P.46—P.47活动材料。 任务1:武汉对黄冈的辐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参考答案:城市对腹地产生辐射的基础是交通,黄冈与武汉相邻,之间有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相连,促进了两地之间的客货流,加强了联系。黄冈依托武汉的光电子产业品牌和产业发展优势,与武汉共建了“中国光谷黄冈产业园”等区域产业互动融合示范区,发展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 任务2:黄冈发展电子电器产业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参考答案:距离武汉近;交通便利,产业基础好;教育品牌优势明显;。 任务3:武汉城市圈而对武汉自身的发展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武汉城市圈为武汉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场等,成为武汉市发展的依托,促进武汉城市发展;城市圈内城市之间产业分工合作,可有效促进武汉市产业升级与提高。 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读图回答1~2题。 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比较 1.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显示( ) A.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 B.北京对冀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均较大 C.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距离无关 D.京与冀城市之间出现产业链断裂 【答案】D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天津最大,但并不与距离呈正相关;河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北京对河北各城市的产业转移力度不同;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有关;北京与天津、河北的区域经济联系较薄弱,没有形成明显产业合作链,京与冀城市之间出现产业链断裂。 2.推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是( ) A.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 B.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 C.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辐射作用 D.冀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 【答案】C 【解析】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辐射作用,使京津形成在京津冀城市区域发展的双引擎。 下图是宁夏沿黄城市带规划示意图。完成3~5题。 3.沿黄城市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交通 B.地形 C.水源 D.能源 【答案】C 【解析】宁夏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黄河给农业、工业、人口、城市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促进了人口集聚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所以沿黄城市带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黄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4.图中各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石嘴山市的服务范围较贺兰市小 B.中卫市提供的服务种类较中宁市多 C.银川市与永宁市的服务范围不可能重叠 D.青铜峡市和吴忠市的服务功能相同 【答案】B 【解析】中卫市是地级市,中宁是县级市,中卫提供的服务种类较中宁市多;银川市是宁夏的省会城市,服务范围涵盖全省;青铜峡市是县级市,吴忠市是地级市,青铜峡市较吴忠市的服务功能小。 5.提升沿黄城市带的辐射带动能力,应优先发展( ) A.高新技术产业 B.交通等基础设施 C.旅游休闲业 D.重化工业 【答案】B 【解析】完善、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可以加强沿黄城市带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拉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提升沿黄城市带的辐射带动能力;高新技术产业要求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而周边地区比较落后,所以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能力小;该地区旅游资源集中,周边地区旅游资源较少,不能形成整个地区的经济支柱,辐射城市带的发展;当地水资源缺乏,也缺少重化工所需的资源,不适合优先发展。
【学习总结】 回顾本课时及教材内容,用思维导图或知识树等形式建立本课时知识结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