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流域内协调发展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 流域内协调发展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06 14:15:23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流域内协调发展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以某流域为例,说明该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1.了解流域内水资源的功能及协作开发利用的措施。(综合思维) 2.以黄河为例,了解流域上中下游协作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方式,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的意义。(区域认知) 3.结合实例,了解流域内协同解决水质等水环境问题的措施,说明流域内部保护环境的意义。(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学习任务
目标一:阅读教材,了解流域内水资源的功能及协作开发利用的措施。 [情境] 阅读教材P.60—P.61图文内容。 任务1:流域内的水资源有哪些功能? 参考答案:农业灌溉、淡水养殖、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展航运、水能发电、生态保护、旅游等多种功能。 任务2:流域内的水资源为什么要协作开发和综合利用?又如何协作开发利用? 参考答案:原因:①流域内的水资源对于流域内不同行政区域、不同行业和部门具有开放共享性。不同的利益主体对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不同,导致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在水资源利用、水质保护中出现利益冲突。流域内水资源的协作开发和综合利用,会影响整个流域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②流域的整体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需要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统筹管理。 措施: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措施和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对流域进行统筹管理,分担义务、分享权利、协调行为,为流域内各区域提供公平的共同发展的机会。 1.分水岭 分水岭是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或高地。在自然界中,分水岭较多的是山岭、高原。分水岭的脊线叫分水线,是相邻流域的界线。 2.干流 干流亦称“主流”。干流是水系中主要的或最大的、汇集全流域径流、注入另一水体(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水道。 3.支流 支流是直接或间接流入干流的河流。在较大的水系中,支流常分为一级支流、二级支流、三级支流等。直接流入干流的称为一级支流,直接流入一级支流的称为二级支流,以此类推。 4.河流的利用方式(经济效益) 修建大坝、水电站、船闸等水利工程,具体利用方式如下: 供水建坝蓄水,保证农田常年灌溉水源和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养殖库区发展水产业,增加经济收入防洪湖泊、水库有效调节和稳定河流流量发电开发水能,促进流域高能耗工业发展航运修水库(保持水位平稳)、挖运河,增加通航里程和效益旅游建立风景旅游区,带动第三产业(游船制造业和经营业)发展
目标二:阅读教材,了解黄河流域内水资源综合治理及协调开发利用的措施。 [情境] 阅读教材P.62—P.67图文内容。 任务1:黄河调沙减淤的目标是什么?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参考答案:目标:侵蚀区(中游黄土高原)——减少入河泥沙;堆积区(华北平原)——减少河道淤积。 措施:①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是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措施,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采取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 ②下游地区利用水库对黄河调水调沙。 任务2:黄河一般何时进行调水调沙?具体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6月中旬到7月下旬,即黄河汛期到来之前。上下游水库联动,上中游的水库向下游放水,在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提高下游行洪输沙能力,对下游河床全线冲刷,将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 任务3: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自然原因:黄河流域大部分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径流量较小;下游形成地上河,无支流汇入;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流域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上下游缺少合理调控用水措施,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 任务4:黄河流域采取了哪些措施调配水资源? 参考答案:建立统一调配体制(设立黄河水利委员会,发布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制定《黄河取水许可管理实施细则》),推广节水技术。 1.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黄土高原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低,耕作方式落后,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有限。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对土地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这是水土流失形成的根本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及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是造成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 2.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进行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3.对黄河下游的调沙减淤措施 (1)通过修建水库,对河流中的大量泥沙进行拦截,实现河流减淤的目的。 (2)利用水库蓄水,适时放水,人为制造可控洪峰,对下游河道实施冲淤,将下游河道中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 黄土高原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4.解决黄河断流的对策 (1)植树种草,改善局部气候。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统一规划、协调开发黄河水资源。 (4)加收水资源使用费,促进节约用水。 (5)调整流域内的农业结构,减少用水量。 (6)实施节水灌溉新技术。 (7)加强污水的净化处理工作,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8)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 山西省作为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积极开展小流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读山西省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鱼鳞坑示意图,回答1~3题。 甲          乙 1.图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A.充分利用沟底谷地,扩大耕作业规模 B.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综合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C.通过固沟、护坡、保塬工程,彻底治理水土流失 D.实行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 【答案】B 【解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应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不宜扩大耕作业规模;彻底治理水土流失要综合运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轮荒耕作制度不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2.图示小流域治理最适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农业技术措施主要适用于黄土高原地势平坦地区,发展种植业,读图可知图中①处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3.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筑得中间高、两侧低,其目的是(  ) A.提高鱼鳞坑美观度,增强观赏性 B.增加鱼鳞坑容量,防止坑水外溢 C.使坑内溢水分散流动,减弱径流的冲刷力 D.增强坑埂的坚固度,防止洪水冲毁坑埂 【答案】C 【解析】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筑得中间高、两侧低,会使得坑中水溢满时,由上向下流动,分散水流,减弱径流的冲刷力,避免水土流失。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严重。黄河调水调沙的原理:根据水库蓄水情况,充分利用自然的力量,通过精确调度小浪底水利枢纽的水量进行冲沙减淤。调水调沙时,需要在悬河主槽淤积最为严重的河段辅以人工扰动措施,将河床泥沙扰动,以扩大主槽过洪能力。下图为黄河流域局部图。据此完成5~6题。 5.黄河调水调沙充分利用的自然力量是(  ) ①流水侵蚀作用 ②流水搬运作用 ③流水溶蚀作用 ④流水沉积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黄河调水调沙主要是利用流水的侵蚀作用将河床的泥沙冲起,然后再利用流水的搬运作用将泥沙携带到大海。 6.图示河段辅以人工扰沙的原因不包括(  ) A.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B.地势低平,流速减缓 C.离小浪底水库远,蒸发、下渗多,流量小 D.注入支流多,含沙量大 【答案】D 【解析】结合图例可看出,图中辅以人工扰沙的河段位于黄河下游河道,是“地上河”,没有支流注入,因此人工扰沙的原因不包括注入支流多,故选D。
目标二:结合实例,了解流域内协同解决水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措施,并说明其意义。 [情境1] 阅读教材P.65活动材料。 任务1:莱茵河流域内哪个国家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为什么? 参考答案:荷兰。原因:位于莱茵河下游。上中游沿岸国家工业发达,人口众多,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多。 任务2:菜茵河氯化物污染调查的结果显示,法国、德国是污染排放的主要国家。根据“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基本原则,荷兰、德国、法国分别应承担什么责任? 参考答案:德国、法国位于莱茵河沿岸,且工业发达,城市众多,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染物多,需要对污染物治理后才能排放,或者关闭一些小型的工厂;荷兰位于下游,受危害最大,上游国家进行治理后,它受益最大,应该为此支付一定的生态赔偿费用。 任务3:指出莱菌河水污染防控中应用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 参考答案:行政手段:成立莱茵河国际保护委员会、签署《莱茵河氯化物污染治理公约》、制定《莱茵河计划》 经济手段:生态补偿协议、产业结构调整等。 技术手段:实时动态监测、开发“莱茵河预警模型”、各监测站点互联等技术。 [情境2] 阅读教材P.68活动材料。 任务1:图4.13所示两河段的用水结构与全流域的相比,各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兰州到头道拐:农业用水比重大,工业用水比重较少; 三门峡到花园口:工业用水比重大,农业用水比重少。 任务2:从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提出改善水资源利用的建议。 参考答案:农业方面:喷灌、滴灌;推广耐旱型农作物; 工业方面:提升工艺流程;污水处理后再排放等; 生活方面:提高水价;洗莱水进行浇花、冲厕所等; 全流域协调用水,分配用水份额等。 下图为澜沧江干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从统筹全局的角度考虑,下列关于澜沧江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可行的是( ) A.大力进行河流梯级开发,发展内河航运 B.大力开发水电,促进经济发展 C.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 D.开发当地资源,大力发展高能耗工业 【答案】C 【解析】澜沧江流域上游流经横断山区,山高谷深、人口稀少,客货运量小,不适合发展内河航运和大力开发水电,且大力开发水电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应控制在合理规模,A、B项错误。澜沧江是漏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河段的名称,中下游流经东南亚各国,属国际性河流,因此要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维护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C项正确。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不利于区域环境治理,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与区域生态环境破坏,D项错误。故选C。 2.为降低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和综合污染程度,在流域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快梯级电站建设,提高防洪能力 B.扩大沿河地区水稻种植规模,提高水稻产量 C.大力发展工业,促进经济发展 D.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答案】D 【解析】加快梯级电站建设,提高防洪能力与降低综合污染程度关系不大,A项错误。扩大沿河地区水稻种植规模和大力发展工业会带来水污染,不利于降低综合污染程度,B、C项错误。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降低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和综合污染程度,D项正确。故选D。 挠力河流域(左图)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流域面积24863km2。在上游设计并建设龙头桥水库,主要要发挥其灌溉和发电作用。右图为宝清水文站不同年代各月平均流量变化情况。近年来挠力河流域的湿地大面积萎缩等生态问题凸显。据此完成3~5题。 3.龙头桥水库正式截流蓄水的时间最可能为( ) A.1975年 B.1980年 C.1999年 D.2006年 【答案】C 【解析】读图及材料信息可知,挠力河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内,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右侧“宝清水电水文站不同年代各月平均流量变化”可知,2000年之前,该流域8月雨季到来时,河流流量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2000年-2006年,8月份河流流量平稳,可能是因为龙头桥水库正式截流蓄水,时间最早可能为1999年,C正确。故选C。 4.按照设计方案运行,龙头桥水库建成后下游湿地水文过程是( ) A.径流量季节性变幅加大 B.年径流总量减少 C.冰封期连底冻现象减少 D.地下水补充量增加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水库具有蓄洪补枯的作用,所以会使径流量的季节性变幅减小,A错误。龙头水库建成后会使下游地区河流流量减少,所以对于下游湿地来说,主要水文过程使得年径流总量减少,地表水位下降,从而使地下水补充量减少,B正确,D错误。当径流量越少,河流冰封期连底冻就越容易发生,所以冰封期连底冻现象会增加,C错误。故选B。 5.生态补水可解决挠力河流域湿地大面积萎缩等生态问题。如此,下列月份龙头桥水库应该开闸适量放水的是( ) A.1-3月 B.5-6月 C.7-8月 D.10-12月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与20世纪70、80、90年代相比,2000-2006年水文站每年10-12月平均流量明显减少,使得湿地明显受到影响,所以为了解决湿地大面积萎缩问题,10-12月份是水库开闸适量放水的时间,A错误,D正确。5-6月,7-8月降水量大,不用开闸放水,B、C错误。故选D。
【学习总结】 回顾本课时及教材内容,用思维导图或知识树等形式建立本课时知识结构。
2第1课时 流域内协调发展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以某流域为例,说明该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1.了解流域内水资源的功能及协作开发利用的措施。(综合思维) 2.以黄河为例,了解流域上中下游协作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方式,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的意义。(区域认知) 3.结合实例,了解流域内协同解决水质等水环境问题的措施,说明流域内部保护环境的意义。(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学习任务
目标一:阅读教材,了解流域内水资源的功能及协作开发利用的措施。 [情境] 阅读教材P.60—P.61图文内容。 任务1:流域内的水资源有哪些功能? 任务2:流域内的水资源为什么要协作开发和综合利用?又如何协作开发利用? 1.分水岭 分水岭是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或高地。在自然界中,分水岭较多的是山岭、高原。分水岭的脊线叫分水线,是相邻流域的界线。 2.干流 干流亦称“主流”。干流是水系中主要的或最大的、汇集全流域径流、注入另一水体(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水道。 3.支流 支流是直接或间接流入干流的河流。在较大的水系中,支流常分为一级支流、二级支流、三级支流等。直接流入干流的称为一级支流,直接流入一级支流的称为二级支流,以此类推。 4.河流的利用方式(经济效益) 修建大坝、水电站、船闸等水利工程,具体利用方式如下: 供水建坝蓄水,保证农田常年灌溉水源和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养殖库区发展水产业,增加经济收入防洪湖泊、水库有效调节和稳定河流流量发电开发水能,促进流域高能耗工业发展航运修水库(保持水位平稳)、挖运河,增加通航里程和效益旅游建立风景旅游区,带动第三产业(游船制造业和经营业)发展
目标二:阅读教材,了解黄河流域内水资源综合治理及协调开发利用的措施。 [情境] 阅读教材P.62—P.67图文内容。 任务1:黄河调沙减淤的目标是什么?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任务2:黄河一般何时进行调水调沙?具体措施有哪些? 任务3: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任务4:黄河流域采取了哪些措施调配水资源? 1.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黄土高原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低,耕作方式落后,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有限。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对土地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这是水土流失形成的根本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及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是造成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 2.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进行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3.对黄河下游的调沙减淤措施 (1)通过修建水库,对河流中的大量泥沙进行拦截,实现河流减淤的目的。 (2)利用水库蓄水,适时放水,人为制造可控洪峰,对下游河道实施冲淤,将下游河道中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 黄土高原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4.解决黄河断流的对策 (1)植树种草,改善局部气候。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统一规划、协调开发黄河水资源。 (4)加收水资源使用费,促进节约用水。 (5)调整流域内的农业结构,减少用水量。 (6)实施节水灌溉新技术。 (7)加强污水的净化处理工作,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8)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 山西省作为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积极开展小流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读山西省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鱼鳞坑示意图,回答1~3题。 甲          乙 1.图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A.充分利用沟底谷地,扩大耕作业规模 B.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综合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C.通过固沟、护坡、保塬工程,彻底治理水土流失 D.实行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 2.图示小流域治理最适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筑得中间高、两侧低,其目的是(  ) A.提高鱼鳞坑美观度,增强观赏性 B.增加鱼鳞坑容量,防止坑水外溢 C.使坑内溢水分散流动,减弱径流的冲刷力 D.增强坑埂的坚固度,防止洪水冲毁坑埂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严重。黄河调水调沙的原理:根据水库蓄水情况,充分利用自然的力量,通过精确调度小浪底水利枢纽的水量进行冲沙减淤。调水调沙时,需要在悬河主槽淤积最为严重的河段辅以人工扰动措施,将河床泥沙扰动,以扩大主槽过洪能力。下图为黄河流域局部图。据此完成5~6题。 5.黄河调水调沙充分利用的自然力量是(  ) ①流水侵蚀作用 ②流水搬运作用 ③流水溶蚀作用 ④流水沉积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图示河段辅以人工扰沙的原因不包括(  ) A.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B.地势低平,流速减缓 C.离小浪底水库远,蒸发、下渗多,流量小 D.注入支流多,含沙量大
目标二:结合实例,了解流域内协同解决水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措施,并说明其意义。 [情境1] 阅读教材P.65活动材料。 任务1:莱茵河流域内哪个国家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为什么? 任务2:菜茵河氯化物污染调查的结果显示,法国、德国是污染排放的主要国家。根据“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基本原则,荷兰、德国、法国分别应承担什么责任? 任务3:指出莱菌河水污染防控中应用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 [情境2] 阅读教材P.68活动材料。 任务1:图4.13所示两河段的用水结构与全流域的相比,各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兰州到头道拐:农业用水比重大,工业用水比重较少; 任务2:从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提出改善水资源利用的建议。 下图为澜沧江干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从统筹全局的角度考虑,下列关于澜沧江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可行的是( ) A.大力进行河流梯级开发,发展内河航运 B.大力开发水电,促进经济发展 C.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 D.开发当地资源,大力发展高能耗工业 2.为降低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和综合污染程度,在流域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快梯级电站建设,提高防洪能力 B.扩大沿河地区水稻种植规模,提高水稻产量 C.大力发展工业,促进经济发展 D.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挠力河流域(左图)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流域面积24863km2。在上游设计并建设龙头桥水库,主要要发挥其灌溉和发电作用。右图为宝清水文站不同年代各月平均流量变化情况。近年来挠力河流域的湿地大面积萎缩等生态问题凸显。据此完成3~5题。 3.龙头桥水库正式截流蓄水的时间最可能为( ) A.1975年 B.1980年 C.1999年 D.2006年 4.按照设计方案运行,龙头桥水库建成后下游湿地水文过程是( ) A.径流量季节性变幅加大 B.年径流总量减少 C.冰封期连底冻现象减少 D.地下水补充量增加 5.生态补水可解决挠力河流域湿地大面积萎缩等生态问题。如此,下列月份龙头桥水库应该开闸适量放水的是( ) A.1-3月 B.5-6月 C.7-8月 D.10-12月
【学习总结】 回顾本课时及教材内容,用思维导图或知识树等形式建立本课时知识结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