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 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文档属性

名称 1.1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 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9 15:12:27

文档简介

1.1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 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一、选择题
(2023高二下·苏州期中)引江济汉是南水北调中线引汉调水的补偿工程,从荆江龙洲垸引长江水,绕长湖北侧,至高石碑入汉江下游河段。线路选用全程修渠方案,与长湖支流立交,可通过水闸控制水流方向。图为汉江流域及引江济汉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江济汉工程带来的影响有(  )
①改善汉江下游水质 ②补充丹江口水库水量
③抬高兴隆水库水位 ④减少荆江段灌溉水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与备选方案相比,实施方案(  )
A.全程自流,工程量小 B.减轻长湖的防汛压力
C.占用的耕地资源较少 D.利于长湖旅游业开发
(2023高二下·湘潭期中)松花江流域河川径流408亿立方米,而辽河上游西辽河仅存干涸的故道,中下游地区水资源严重危机。伊辽运河是纵贯我国东北的“北水南调”计划,意在调整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水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该计划设想从松花江二级支流伊通河引200亿立方米的水,在实现调水后,运河束水攻沙下泄的泥沙量约12亿立方米。如图是伊辽运河及拟拓深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伊辽运河工程对三江平原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湿地面积有可能减少 B.河流带来的泥沙增多
C.避免凌汛泛滥的危害 D.化解季节性冻土危害
4.东北南部辽河流域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区域降水量较小且集中
②人口密度大,耗水量大
③复种指数高,过度用水
④地下暗河多,下渗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23高二下·平湖月考)水资源测算时,由于测站的位置不同而导致水量的重复测算从而形成重复量。下表为2020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水资源相关统计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水资源总量(108m3) 人均水资源(m3/人) 地表水资源量(108m3) 地下水资源量(108m3) 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108m3)
全国 31605.2 2239.8 30407.0 8553.5 7355.3
甲 801.0 3111.3 759.6 503.5 462.1
乙 25.8 117.8 8.2 22.3 4.7
丙 1026.6 1598.7 1008.8 224.4 206.6
云南 1799.2 3183.5 1799.2 619.8 619.8
5.甲、乙、丙分别是(  )
A.新疆、北京、浙江 B.新疆、浙江、北京
C.北京、浙江、新疆 D.北京、新疆、浙江
6.云南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大的直接原因是(  )
①地势高②降水多③土质疏松④可溶岩广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2高二下·云浮期末)下图示意2000一2018年工业绿色水资源投入(绿色发展理念的工业用水量)水平的地区对比(未含西藏、港澳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内蒙古工业绿色水资源投入水平高的原因是(  )
A.工业用水丰富 B.工业化水平高
C.工业密集度较低 D.多高耗水工业
8.为了提高我国东部地区工业绿色水资源投入水平,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更新工业设备,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②分散工业布局,降低水资源梯级利用率
③降低工业产值,减少工业用水量
④优化工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2高二下·十堰期末)前寒武纪末期,地球被温暖的浅海覆盖,仅存的旱地顶部沉积了巨厚的沙、泥、黏土浆,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在撒哈拉地区固结形成厚500~3000m的多孔砂岩——努比亚砂岩,蓄积了大量淡水,如化石般埋藏在地下。1953年,撒哈拉沙漠中的努比亚砂岩“化石水”首次被人类发现。专家估计,努比亚砂岩“化石水”储量超过全球地表淡水资源总和,但目前开发利用水平较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撒哈拉沙漠中的努比亚砂岩“化石水”(  )
A.属于可再生资源 B.分布广泛且均匀
C.沉积形成时间短 D.储量估算误差大
10.推测努比亚砂岩“化石水”资料的获取主要来自(  )
A.油气勘探 B.造船工业 C.卫星遥感 D.水产养殖
(2022高二下·泗水期中)镁是生产镁合金的主要原料,多蕴藏于白云石中。2002年,陕西省府谷县镁业开始起步,独创了利用兰炭产生的煤气和热源冶炼镁技术,突破了传统炼镁耗电大的不足。2020年,府谷县原镁产量约为48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2%,被誉为“世界镁都”。但2021年9月起,府谷县40余家镁厂通过停产、减产等方式整体压减产量。下图示意府谷县镁业产业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府谷县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成为“世界镁都”,主要得益于(  )
①原料丰富②技术改良③成本低廉④资金充足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2.2021年府谷县整体压减原镁产量,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原镁市场价格 B.降低镁产品市场风险
C.降低能耗,保护环境 D.维持产业链供应稳定
13.为大力提升府谷县在全球镁业链地位,该县最应该(  )
A.扩大原镁出口量 B.提高原镁产量
C.提高原镁出口价 D.延长镁合金产业链
(2022高二下·临朐开学考)虚拟水是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即凝结在产品和服务中的虚拟水量。下图为我国农产品区域间虚拟水流向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读图可知,我国农产品虚拟水(  )
A.调出量最多的是东北 B.调入量最多的是西北
C.国际调入量小于国际调出量 D.全国范围内西“水”东调
15.从全国水资源管理角度分析(  )
A.减少华北地区农产品虚拟水调出,会加大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
B.华南地区大量调入农产品虚拟水,是因为经济发达,水资源不足
C.西北地区可以通过加大农产品虚拟水的调入,改善生态环境
D.当前我国的农产品虚拟水跨区域调配状况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二、综合题
16.(2020高二上·吉林期末)读“世界两个区域等高线(单位:m)分布图(图1、图2)和两城市气候资料统计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①②两城市冬半年降水比夏半年降水丰富的原因   。
(2)简述图I、图II所示区域河流开发利用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
(3)判断图II的甲、乙、丙三地区中哪一地区小麦种植业比较发达,并分析原因   。
17.(2019高二下·蛟河月考)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后,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域——环渤海经济圈正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成为拉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读“环渤海地区略图”和相关资料,回答下面问题。
(1)图中有①②两大工业基地,试比较两者在工业结构上的差异。
(2)分析环渤海地区内河航运不够发达的自然原因。
(3)天津是中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城市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4)天津海水淡化生产全国闻名,影响其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B
【知识点】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点评】引江济汉工程的实施具有多重意义:1. 水资源短缺问题:引江济汉工程通过将长江水引入汉江下游河段,提供了更多的可利用水资源,缓解了汉江流域地区长期以来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2. 改善水环境质量: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流,水质相对较好。引入长江水可以改善汉江下游的水环境质量,提高水质标准,保护水生态系统,造福当地居民和生态环境。3.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引江济汉工程提供了更多的水资源,有利于发展农田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等方面。这对于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4. 提升水利工程能力:引江济汉工程是中国水利工程领域的一项重大工程,其实施体现了中国在水利工程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工程能力。通过这一工程的建设,可以提升中国的水利工程技术水平,推动水利工程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1.引江济汉工程是为了补偿南水北调中线的引汉调水,通过将长江水引入汉江下游河段,从而改善汉江下游水质。由于长江水质相对较好,引入汉江可以提升汉江下游水体的水质。此外,引江济汉工程也可以抬高兴隆水库水位。兴隆水库是位于汉江流域的一座大型水库,引入长江水可以增加水库的蓄水量,提高兴隆水库的水位,增加水库的供水能力。而选项A提到的补充丹江口水库水量和选项D中减少荆江段灌溉水源的影响,并不符合引江济汉工程的实际影响。
故答案为:B。
2.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引江济汉工程选用的是全程修渠的方案,与长湖支流立交,并可以通过水闸控制水流方向。这种方案可以有效地减轻长湖的防汛压力。长湖是汉江流域的一个湖泊,引江济汉工程通过修建渠道并通过水闸控制水流的方向,将一部分长江水引入汉江,从而减少了长湖的水量压力,降低了长湖在汛期的洪水风险。
故答案为:B。
【答案】3.A
4.A
【知识点】水资源概况;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点评】缺水的自然原因:①某地由于各种原因,年降水量总量少(蒸发量大),全年水资源缺乏。②一些岛国(如新加坡)可能由于面积狭少集水面积小、河流短缺少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容易渗漏,导致地表经流缺乏。人为原因:①需水量大:人口密集,经济发达;②利用不合理:水污染,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由于水污染造成水质性缺水);③植被:湿地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
3.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辽运河工程调水量为200亿立方米,约为松花江流域河川径流的一半,调水量大,所以调水会造成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A正确;
B、该工程将松花江水调往辽河,运河束水攻沙下泄的泥沙量约12亿立方米,使松花江输入三江平原泥沙减少,B错误;
C、"避免"凌汛泛滥说法过于绝对,C错误;
D、季节性冻土与跨流域调水关联度并不大,D错误;
故答案为:A。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降水减少,加之辽宁省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①②正确;内蒙古和辽宁纬度较高,积温低,农业多为一年一熟,耕地复种指数低,③错误;内蒙古和辽宁不是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区,不存在大量地下暗河,④错误。①②正确,故答案为:A。
【答案】5.A
6.B
【知识点】水资源概况;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点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1、水资源的开发力度必须加以限定。开发利用量一般不得超过水资源系统的补给资源量,即水循环所能提供的可再生水量。
2、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尽可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尽可能避免水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各种环境问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注意水量的科学分配、水质的保护,也要密切注意因水位的变异而带来的不良环境问题。
4、本着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开发利用水资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考虑供水的需要,又要考虑经济效益问题。
5.新疆、北京、浙江三地中,北京的地域面积远小于新疆和浙江,故水资源总量最低,且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为三地中最低,应为表格中的乙;和浙江相比,新疆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较低,故甲为新疆,丙为浙江;故答案为:A。
6.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水资源测算时,由于测站的位置不同而导致水量的重复测算从而形成重复量;云南地势高,地表水和地下水在由高处流向低处的过程中,被不同高度处的测站重复测算水量;云南可溶岩广布,地表水和地下水被地势较高处的测站测算后,沿着可溶岩被溶蚀的裂隙、孔洞、地下暗河等流到低处,会被地势较低处的测站重复测算,从而导致云南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大,故①④正确;降水多、土质疏松不会导致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大,②③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7.D
8.C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点评】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合理规划,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提高区域开放程度;发展科技,更新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工业污染的排放,实行清洁生产。
7.内蒙古工业绿色水资源投入水平高的原因是该地多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高耗水的工业,特别是以煤、火电产业为主导的能源基地形成规模,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一方面水资源严重紧缺,另一方面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偏低,D正确;内蒙古居于内陆,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工业用水不丰富,A错误;内蒙古的工业化水平较低,B错误;工业密集度高低和工业绿色用水没有必然的关系,C错误。故答案为:D。
8.为了提高我国东部地区工业绿色水资源投入水平,可采取的措施是更新工业设备,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应鼓励和优先发展用水效率高、低污染的产业,淘汰和改造落后的、水耗高的行业;优化工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①④正确;分散工业布局,降低水资源梯级利用率,降低工业产值,减少工业用水量,不符合实际发展需求,②③错误,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9.D
10.A
【知识点】遥感(RS);3S技术综合应用;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点评】那时的撒哈拉还是一片茂盛的草地,时常经受着来自远古风暴系统的雨水猛烈的灌溉。很多雨水落下渗进了努比亚砂岩中,形成一个巨大的含水层,面积达到惊人的200万平方公里,厚度从140米到230米不等。这一地下淡水海就隐藏在如今的埃及、利比亚、乍得及苏丹的沙漠下面,是当今世界上同类水源中面积最大的。它蕴含了大约15万到37.5万立方公里的“化石”水源,更重要的是,这些水源适合人类使用。
9.撒哈拉沙漠中的努比亚砂岩“化石水”是地质时期储存下来的淡水,历时久,短期内不容易再生,因此属于非可再生资源,A、C错误;化石水是地质时期,该地区降水丰富,流水下渗砂岩缝隙储存下来的,分布广泛但是不均匀,B错误;专家估计,努比亚砂岩“化石水”储量超过全球地表淡水资源总和,“化石水”埋藏在地下,难以精确估算,可推测专家的估算与实际储量的误差较大,D正确。故答案为:D。
10.化石水的储存环境是厚度为500-3000m的多孔砂岩且埋在地下,可能是在地下油气勘探时发现的,A正确;造船工业一般是在陆地上进行,不会勘探到地下,B错误;卫星遥感探测的对象为地表物质,C错误;水产养殖也不会深入地下,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1.C
12.C
13.D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点评】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等。五种指向型工业:原料指向性、市场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和动力指向性。工业区位因素的一般分析框架:工业区位因素也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与农业区位因素比较工业区位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要比农业小,特别是地形、气候和土壤,故工业区位选择在空间和时间更具有灵活性。以上分析属于综合分析,经过综合分析我们想得到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廉价的地租;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有政府政策优惠等。
11.结合材料和图分析,府谷县生产镁的原料白云石矿由山西运入,可知其原料并不丰富,①错误;“独创了利用兰炭产生的煤气和热源冶炼镁技术,突破了传统炼镁耗电大的不足”,可知府谷县通过技术改良降低了镁的生产成本,②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资金对该地生产镁的影响,④错误。故答案为:C。
12.结合材料和图分析,“2020年,府谷县原镁产量约为48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2%”,但是府谷县镁生产过程消耗的能源多,排放的污染物多,环境压力大,为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而整体压减产量,C正确;提高原镁市场价格会扰乱市场秩序,A错误;目前全球镁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府谷县镁产业链供应稳定,BD错误。故答案为:C。
13.结合材料和图分析,目前府谷县镁产业以原镁为主,附加值较低,应延长镁合金产业链,丰富产品种类,提高质量,增加附加值,提升竞争力,D正确;扩大原镁出口量、提高原镁产量、提高原镁出口价格都不利于提高府谷县镁产业的竞争力,AB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4.A
15.C
【知识点】水资源概况
【解析】【点评】“虚拟水”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即凝结在产品和服务中的虚拟水量。因此,“虚拟水”用来计算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战略是指贫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
14.读图,根据箭头方向和数值,我国农产品虚拟水调出量最多的是东北,约327亿立方米,A对。调入量最多的是华南,B错。国际调入量大于国际调出量,C错。全国范围内北“水”南调,D错。故答案为:A。
15.从全国水资源管理角度分析减少华北地区农产品虚拟水调出,会减轻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A错。华南地区水资源丰富,大量调入农产品虚拟水,与水资源不足无关,B错。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可以通过加大农产品虚拟水的调入,改善生态环境,C对。当前我国的农产品虚拟水跨区域调配状况不利于生态环境改善,D错。故答案为:C。
16.【答案】(1)①城市:冬半年盛行西北季风,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且受地形抬升作用,水汽凝结,降水丰富。②城市:冬半年西风强盛,带入充足水汽,降水丰沛
(2)图A河流以水能开发为主。图B河流以航运开发为主
(3)乙地区地形平坦(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光热条件相对较好;(城市人口集中)市场需求大。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分析】(1)①城市日本西北沿海地区,冬半年盛行西北季风,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增湿,受地形抬升作用,水汽凝结,多地形雨,降水量大;②城市位于英国西南沿海地区,冬半年西风强盛,从海洋带来充足的水汽,降水丰沛。(2)图I地区为日本,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短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河流以水能开发为主;图Ⅱ所示区域为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河流流量稳定,河流主要流经平原地区,地势落差小,各河流间有运河相连,水运条件优越,所以图Ⅱ中河流以航运为主。(3)图Ⅱ区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光热条件相对较差,乙地区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光热条件相对较好,且城市人口集中,市场对小麦需求量大,所以乙地区小麦种植业比较发达。
【点评】影响降水的因素:
1、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1)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
(2)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
(3)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例如,澳大利亚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的广大地区,除副高控制外,还受信风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再如,英国和挪威的海港终年不冻就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5、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6、人类活动: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17.【答案】(1)①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工业结构比较单一;②工业基地轻重工业并重,高科技工业占有一定比重
(2)河流水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河流航道易淤积,河流有封冻现象,通航里程短
(3)自然原因是地处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冬春干旱,江河净流量小;人为原因是人口多,工农业发达耗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4)临海,海水资源丰富;科研院校众多,技术雄厚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①为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工业结构比较单一;②为京津唐工业基地,轻重工业并重,高科技工业占有一定比重。
(2)环渤海地区内河航运不够发达的自然原因可以从该地气候、河流水文特征进行分析。该地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导致河流水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大,河道淤积严重,通航里程短或不适宜通航。冬季有结冰期,适宜通航的时间短。
(3)天津水资源最紧缺的原因分析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角度分析。从自然条件看,当地河湖少,地表水资源短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冬春干旱,江河净流量小。从社会经济角度看,天津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生产和生活耗水量大,加上人们对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4)天津海水淡化的优势区位条件可以从技术、资源和市场等角度分析。海水淡化成本高,对技术要求高。临海,海水资源丰富;科研院校众多,技术雄厚;工业生产发达,对淡水需求量大;经济发达,可承受部分高昂的水价。
故答案为:(1)①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工业结构比较单一;②工业基地轻重工业并重,高科技工业占有一定比重。
(2)河流水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河流航道易淤积,河流有封冻现象,通航里程短。
(3)自然原因是地处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冬春干旱,江河净流量小;人为原因是人口多,工农业发达耗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4)临海,海水资源丰富;科研院校众多,技术雄厚。
【点评】华北缺少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属于半湿润地区,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水资源不丰富;人为原因主要有: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水浪费严重。
1 / 11.1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 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一、选择题
(2023高二下·苏州期中)引江济汉是南水北调中线引汉调水的补偿工程,从荆江龙洲垸引长江水,绕长湖北侧,至高石碑入汉江下游河段。线路选用全程修渠方案,与长湖支流立交,可通过水闸控制水流方向。图为汉江流域及引江济汉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江济汉工程带来的影响有(  )
①改善汉江下游水质 ②补充丹江口水库水量
③抬高兴隆水库水位 ④减少荆江段灌溉水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与备选方案相比,实施方案(  )
A.全程自流,工程量小 B.减轻长湖的防汛压力
C.占用的耕地资源较少 D.利于长湖旅游业开发
【答案】1.B
2.B
【知识点】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点评】引江济汉工程的实施具有多重意义:1. 水资源短缺问题:引江济汉工程通过将长江水引入汉江下游河段,提供了更多的可利用水资源,缓解了汉江流域地区长期以来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2. 改善水环境质量: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流,水质相对较好。引入长江水可以改善汉江下游的水环境质量,提高水质标准,保护水生态系统,造福当地居民和生态环境。3.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引江济汉工程提供了更多的水资源,有利于发展农田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等方面。这对于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4. 提升水利工程能力:引江济汉工程是中国水利工程领域的一项重大工程,其实施体现了中国在水利工程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工程能力。通过这一工程的建设,可以提升中国的水利工程技术水平,推动水利工程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1.引江济汉工程是为了补偿南水北调中线的引汉调水,通过将长江水引入汉江下游河段,从而改善汉江下游水质。由于长江水质相对较好,引入汉江可以提升汉江下游水体的水质。此外,引江济汉工程也可以抬高兴隆水库水位。兴隆水库是位于汉江流域的一座大型水库,引入长江水可以增加水库的蓄水量,提高兴隆水库的水位,增加水库的供水能力。而选项A提到的补充丹江口水库水量和选项D中减少荆江段灌溉水源的影响,并不符合引江济汉工程的实际影响。
故答案为:B。
2.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引江济汉工程选用的是全程修渠的方案,与长湖支流立交,并可以通过水闸控制水流方向。这种方案可以有效地减轻长湖的防汛压力。长湖是汉江流域的一个湖泊,引江济汉工程通过修建渠道并通过水闸控制水流的方向,将一部分长江水引入汉江,从而减少了长湖的水量压力,降低了长湖在汛期的洪水风险。
故答案为:B。
(2023高二下·湘潭期中)松花江流域河川径流408亿立方米,而辽河上游西辽河仅存干涸的故道,中下游地区水资源严重危机。伊辽运河是纵贯我国东北的“北水南调”计划,意在调整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水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该计划设想从松花江二级支流伊通河引200亿立方米的水,在实现调水后,运河束水攻沙下泄的泥沙量约12亿立方米。如图是伊辽运河及拟拓深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伊辽运河工程对三江平原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湿地面积有可能减少 B.河流带来的泥沙增多
C.避免凌汛泛滥的危害 D.化解季节性冻土危害
4.东北南部辽河流域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区域降水量较小且集中
②人口密度大,耗水量大
③复种指数高,过度用水
④地下暗河多,下渗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3.A
4.A
【知识点】水资源概况;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点评】缺水的自然原因:①某地由于各种原因,年降水量总量少(蒸发量大),全年水资源缺乏。②一些岛国(如新加坡)可能由于面积狭少集水面积小、河流短缺少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容易渗漏,导致地表经流缺乏。人为原因:①需水量大:人口密集,经济发达;②利用不合理:水污染,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由于水污染造成水质性缺水);③植被:湿地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
3.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辽运河工程调水量为200亿立方米,约为松花江流域河川径流的一半,调水量大,所以调水会造成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A正确;
B、该工程将松花江水调往辽河,运河束水攻沙下泄的泥沙量约12亿立方米,使松花江输入三江平原泥沙减少,B错误;
C、"避免"凌汛泛滥说法过于绝对,C错误;
D、季节性冻土与跨流域调水关联度并不大,D错误;
故答案为:A。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降水减少,加之辽宁省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①②正确;内蒙古和辽宁纬度较高,积温低,农业多为一年一熟,耕地复种指数低,③错误;内蒙古和辽宁不是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区,不存在大量地下暗河,④错误。①②正确,故答案为:A。
(2023高二下·平湖月考)水资源测算时,由于测站的位置不同而导致水量的重复测算从而形成重复量。下表为2020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水资源相关统计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水资源总量(108m3) 人均水资源(m3/人) 地表水资源量(108m3) 地下水资源量(108m3) 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108m3)
全国 31605.2 2239.8 30407.0 8553.5 7355.3
甲 801.0 3111.3 759.6 503.5 462.1
乙 25.8 117.8 8.2 22.3 4.7
丙 1026.6 1598.7 1008.8 224.4 206.6
云南 1799.2 3183.5 1799.2 619.8 619.8
5.甲、乙、丙分别是(  )
A.新疆、北京、浙江 B.新疆、浙江、北京
C.北京、浙江、新疆 D.北京、新疆、浙江
6.云南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大的直接原因是(  )
①地势高②降水多③土质疏松④可溶岩广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5.A
6.B
【知识点】水资源概况;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点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1、水资源的开发力度必须加以限定。开发利用量一般不得超过水资源系统的补给资源量,即水循环所能提供的可再生水量。
2、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尽可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尽可能避免水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各种环境问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注意水量的科学分配、水质的保护,也要密切注意因水位的变异而带来的不良环境问题。
4、本着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开发利用水资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考虑供水的需要,又要考虑经济效益问题。
5.新疆、北京、浙江三地中,北京的地域面积远小于新疆和浙江,故水资源总量最低,且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为三地中最低,应为表格中的乙;和浙江相比,新疆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较低,故甲为新疆,丙为浙江;故答案为:A。
6.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水资源测算时,由于测站的位置不同而导致水量的重复测算从而形成重复量;云南地势高,地表水和地下水在由高处流向低处的过程中,被不同高度处的测站重复测算水量;云南可溶岩广布,地表水和地下水被地势较高处的测站测算后,沿着可溶岩被溶蚀的裂隙、孔洞、地下暗河等流到低处,会被地势较低处的测站重复测算,从而导致云南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大,故①④正确;降水多、土质疏松不会导致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大,②③错误;故答案为:B。
(2022高二下·云浮期末)下图示意2000一2018年工业绿色水资源投入(绿色发展理念的工业用水量)水平的地区对比(未含西藏、港澳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内蒙古工业绿色水资源投入水平高的原因是(  )
A.工业用水丰富 B.工业化水平高
C.工业密集度较低 D.多高耗水工业
8.为了提高我国东部地区工业绿色水资源投入水平,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更新工业设备,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②分散工业布局,降低水资源梯级利用率
③降低工业产值,减少工业用水量
④优化工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7.D
8.C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点评】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合理规划,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提高区域开放程度;发展科技,更新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工业污染的排放,实行清洁生产。
7.内蒙古工业绿色水资源投入水平高的原因是该地多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高耗水的工业,特别是以煤、火电产业为主导的能源基地形成规模,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一方面水资源严重紧缺,另一方面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偏低,D正确;内蒙古居于内陆,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工业用水不丰富,A错误;内蒙古的工业化水平较低,B错误;工业密集度高低和工业绿色用水没有必然的关系,C错误。故答案为:D。
8.为了提高我国东部地区工业绿色水资源投入水平,可采取的措施是更新工业设备,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应鼓励和优先发展用水效率高、低污染的产业,淘汰和改造落后的、水耗高的行业;优化工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①④正确;分散工业布局,降低水资源梯级利用率,降低工业产值,减少工业用水量,不符合实际发展需求,②③错误,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2022高二下·十堰期末)前寒武纪末期,地球被温暖的浅海覆盖,仅存的旱地顶部沉积了巨厚的沙、泥、黏土浆,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在撒哈拉地区固结形成厚500~3000m的多孔砂岩——努比亚砂岩,蓄积了大量淡水,如化石般埋藏在地下。1953年,撒哈拉沙漠中的努比亚砂岩“化石水”首次被人类发现。专家估计,努比亚砂岩“化石水”储量超过全球地表淡水资源总和,但目前开发利用水平较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撒哈拉沙漠中的努比亚砂岩“化石水”(  )
A.属于可再生资源 B.分布广泛且均匀
C.沉积形成时间短 D.储量估算误差大
10.推测努比亚砂岩“化石水”资料的获取主要来自(  )
A.油气勘探 B.造船工业 C.卫星遥感 D.水产养殖
【答案】9.D
10.A
【知识点】遥感(RS);3S技术综合应用;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点评】那时的撒哈拉还是一片茂盛的草地,时常经受着来自远古风暴系统的雨水猛烈的灌溉。很多雨水落下渗进了努比亚砂岩中,形成一个巨大的含水层,面积达到惊人的200万平方公里,厚度从140米到230米不等。这一地下淡水海就隐藏在如今的埃及、利比亚、乍得及苏丹的沙漠下面,是当今世界上同类水源中面积最大的。它蕴含了大约15万到37.5万立方公里的“化石”水源,更重要的是,这些水源适合人类使用。
9.撒哈拉沙漠中的努比亚砂岩“化石水”是地质时期储存下来的淡水,历时久,短期内不容易再生,因此属于非可再生资源,A、C错误;化石水是地质时期,该地区降水丰富,流水下渗砂岩缝隙储存下来的,分布广泛但是不均匀,B错误;专家估计,努比亚砂岩“化石水”储量超过全球地表淡水资源总和,“化石水”埋藏在地下,难以精确估算,可推测专家的估算与实际储量的误差较大,D正确。故答案为:D。
10.化石水的储存环境是厚度为500-3000m的多孔砂岩且埋在地下,可能是在地下油气勘探时发现的,A正确;造船工业一般是在陆地上进行,不会勘探到地下,B错误;卫星遥感探测的对象为地表物质,C错误;水产养殖也不会深入地下,D错误。故答案为:A。
(2022高二下·泗水期中)镁是生产镁合金的主要原料,多蕴藏于白云石中。2002年,陕西省府谷县镁业开始起步,独创了利用兰炭产生的煤气和热源冶炼镁技术,突破了传统炼镁耗电大的不足。2020年,府谷县原镁产量约为48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2%,被誉为“世界镁都”。但2021年9月起,府谷县40余家镁厂通过停产、减产等方式整体压减产量。下图示意府谷县镁业产业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府谷县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成为“世界镁都”,主要得益于(  )
①原料丰富②技术改良③成本低廉④资金充足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2.2021年府谷县整体压减原镁产量,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原镁市场价格 B.降低镁产品市场风险
C.降低能耗,保护环境 D.维持产业链供应稳定
13.为大力提升府谷县在全球镁业链地位,该县最应该(  )
A.扩大原镁出口量 B.提高原镁产量
C.提高原镁出口价 D.延长镁合金产业链
【答案】11.C
12.C
13.D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点评】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等。五种指向型工业:原料指向性、市场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和动力指向性。工业区位因素的一般分析框架:工业区位因素也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与农业区位因素比较工业区位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要比农业小,特别是地形、气候和土壤,故工业区位选择在空间和时间更具有灵活性。以上分析属于综合分析,经过综合分析我们想得到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廉价的地租;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有政府政策优惠等。
11.结合材料和图分析,府谷县生产镁的原料白云石矿由山西运入,可知其原料并不丰富,①错误;“独创了利用兰炭产生的煤气和热源冶炼镁技术,突破了传统炼镁耗电大的不足”,可知府谷县通过技术改良降低了镁的生产成本,②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资金对该地生产镁的影响,④错误。故答案为:C。
12.结合材料和图分析,“2020年,府谷县原镁产量约为48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2%”,但是府谷县镁生产过程消耗的能源多,排放的污染物多,环境压力大,为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而整体压减产量,C正确;提高原镁市场价格会扰乱市场秩序,A错误;目前全球镁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府谷县镁产业链供应稳定,BD错误。故答案为:C。
13.结合材料和图分析,目前府谷县镁产业以原镁为主,附加值较低,应延长镁合金产业链,丰富产品种类,提高质量,增加附加值,提升竞争力,D正确;扩大原镁出口量、提高原镁产量、提高原镁出口价格都不利于提高府谷县镁产业的竞争力,ABC错误。故答案为:D。
(2022高二下·临朐开学考)虚拟水是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即凝结在产品和服务中的虚拟水量。下图为我国农产品区域间虚拟水流向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读图可知,我国农产品虚拟水(  )
A.调出量最多的是东北 B.调入量最多的是西北
C.国际调入量小于国际调出量 D.全国范围内西“水”东调
15.从全国水资源管理角度分析(  )
A.减少华北地区农产品虚拟水调出,会加大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
B.华南地区大量调入农产品虚拟水,是因为经济发达,水资源不足
C.西北地区可以通过加大农产品虚拟水的调入,改善生态环境
D.当前我国的农产品虚拟水跨区域调配状况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答案】14.A
15.C
【知识点】水资源概况
【解析】【点评】“虚拟水”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即凝结在产品和服务中的虚拟水量。因此,“虚拟水”用来计算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战略是指贫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
14.读图,根据箭头方向和数值,我国农产品虚拟水调出量最多的是东北,约327亿立方米,A对。调入量最多的是华南,B错。国际调入量大于国际调出量,C错。全国范围内北“水”南调,D错。故答案为:A。
15.从全国水资源管理角度分析减少华北地区农产品虚拟水调出,会减轻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A错。华南地区水资源丰富,大量调入农产品虚拟水,与水资源不足无关,B错。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可以通过加大农产品虚拟水的调入,改善生态环境,C对。当前我国的农产品虚拟水跨区域调配状况不利于生态环境改善,D错。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16.(2020高二上·吉林期末)读“世界两个区域等高线(单位:m)分布图(图1、图2)和两城市气候资料统计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①②两城市冬半年降水比夏半年降水丰富的原因   。
(2)简述图I、图II所示区域河流开发利用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
(3)判断图II的甲、乙、丙三地区中哪一地区小麦种植业比较发达,并分析原因   。
【答案】(1)①城市:冬半年盛行西北季风,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且受地形抬升作用,水汽凝结,降水丰富。②城市:冬半年西风强盛,带入充足水汽,降水丰沛
(2)图A河流以水能开发为主。图B河流以航运开发为主
(3)乙地区地形平坦(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光热条件相对较好;(城市人口集中)市场需求大。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分析】(1)①城市日本西北沿海地区,冬半年盛行西北季风,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增湿,受地形抬升作用,水汽凝结,多地形雨,降水量大;②城市位于英国西南沿海地区,冬半年西风强盛,从海洋带来充足的水汽,降水丰沛。(2)图I地区为日本,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短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河流以水能开发为主;图Ⅱ所示区域为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河流流量稳定,河流主要流经平原地区,地势落差小,各河流间有运河相连,水运条件优越,所以图Ⅱ中河流以航运为主。(3)图Ⅱ区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光热条件相对较差,乙地区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光热条件相对较好,且城市人口集中,市场对小麦需求量大,所以乙地区小麦种植业比较发达。
【点评】影响降水的因素:
1、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1)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
(2)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
(3)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例如,澳大利亚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的广大地区,除副高控制外,还受信风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再如,英国和挪威的海港终年不冻就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5、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6、人类活动: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17.(2019高二下·蛟河月考)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后,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域——环渤海经济圈正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成为拉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读“环渤海地区略图”和相关资料,回答下面问题。
(1)图中有①②两大工业基地,试比较两者在工业结构上的差异。
(2)分析环渤海地区内河航运不够发达的自然原因。
(3)天津是中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城市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4)天津海水淡化生产全国闻名,影响其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是什么?
【答案】(1)①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工业结构比较单一;②工业基地轻重工业并重,高科技工业占有一定比重
(2)河流水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河流航道易淤积,河流有封冻现象,通航里程短
(3)自然原因是地处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冬春干旱,江河净流量小;人为原因是人口多,工农业发达耗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4)临海,海水资源丰富;科研院校众多,技术雄厚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①为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工业结构比较单一;②为京津唐工业基地,轻重工业并重,高科技工业占有一定比重。
(2)环渤海地区内河航运不够发达的自然原因可以从该地气候、河流水文特征进行分析。该地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导致河流水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大,河道淤积严重,通航里程短或不适宜通航。冬季有结冰期,适宜通航的时间短。
(3)天津水资源最紧缺的原因分析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角度分析。从自然条件看,当地河湖少,地表水资源短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冬春干旱,江河净流量小。从社会经济角度看,天津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生产和生活耗水量大,加上人们对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4)天津海水淡化的优势区位条件可以从技术、资源和市场等角度分析。海水淡化成本高,对技术要求高。临海,海水资源丰富;科研院校众多,技术雄厚;工业生产发达,对淡水需求量大;经济发达,可承受部分高昂的水价。
故答案为:(1)①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工业结构比较单一;②工业基地轻重工业并重,高科技工业占有一定比重。
(2)河流水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河流航道易淤积,河流有封冻现象,通航里程短。
(3)自然原因是地处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冬春干旱,江河净流量小;人为原因是人口多,工农业发达耗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4)临海,海水资源丰富;科研院校众多,技术雄厚。
【点评】华北缺少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属于半湿润地区,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水资源不丰富;人为原因主要有: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水浪费严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