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文档属性

名称 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9 15:16:41

文档简介

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一、选择题
(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分析下表中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文明阶段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生产力水平 低 中 高
最自然资源的依赖性 强 中 弱
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 小 中 大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 简单 中等 多样化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低 中 高
1.表格中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利用方式、利用效率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数置的增多 B.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C.资源的不断变化 D.社会的不断更替
2.下列关于农业文明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制造和使用金属工具为标志
B.矿产数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C.在土地贫瘠或难以开垦的地区,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D.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地质量不断提升
(2022高二上·莱西期末)克里特岛是希腊著名的旅游目的地,西欧和北欧地区是其重要客源地。岛上游客数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导致岛内电力需求量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希腊与我国企业签署协议,利用我国的塔式熔盐储能光热发电技术建设太阳能电站,以缓解其电力需求问题。下图分别示意克里特岛的位置和塔式熔盐储能光热发电工作原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推测克里特岛的电力需求最大的季节是(  )
A.春 B.夏 C.秋 D.冬
4.相对于光伏发电,塔式熔盐储能光热发电(  )
A.增强了供电的连续性 B.相同光照条件,发电量更多
C.改善了地区能源结构 D.增加了太阳能的集聚使用
5.克里特岛还可开发利用的可再生清洁能源(  )
①风能②水能③地热能④核能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22高二上·内江期末)2009年,玉门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其风能资源丰富,有“陆上三峡”之称(左图)。右图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玉门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①靠近冬季风源地,大风天气多 ②东南季风沿河西走廊深入
③峡谷地形加强风速 ④山地抬升气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资源型城市最佳的产业结构调整时间段为(  )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2021高二下·延庆期末)下图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图”,完成列各题。
8.图中甲、乙分别表示(  )
A.气候资源 土地资源 B.矿产资源 能源
C.生物资源 地热资源 D.劳力资源 科技
9.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
A.开发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
B.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越来越强
C.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少
D.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资源依赖越来越大
(2020高二上·五莲期中)安徽省颍上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铁矿储量上亿吨,煤炭储藏量达100多亿吨。拥有谢桥、刘庄煤矿两座年产1000万吨的特大型煤矿。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2亿元,增长9.8%。在发展经济过程重视环境治理,尤其在煤矿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读该县某煤矿生产流程图(图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充分利用废弃物
B.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C.E为建材工业,F为电力工业
D.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11.图乙是该煤矿塌陷区所采取的“深挖高筑”治理方式示意图,这种治理可以(  )
A.浪费土地资源 B.浪费水,造成水资源紧张
C.提高树木存活率 D.降低水位,缓解雨季洪涝
12.(2020高二上·临翔月考)读我国某省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省区成为我国能源基地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是(  )
①交通运输便利
②农业基础好
③能源资源丰富
④劳动力素质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该省区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高能源外运能力
②尽量减少能源加工转化
③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④加强能源综合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2019高二下·浙江期末) 2018 年 6 月 3 日,“地壳一号”钻机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完成中国白垩纪大陆 科学钻探工程,钻井深度 7018 米,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
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
完成下面小题。
(1)此科学钻探工程可以研究松辽盆地(  )
①内部圈层结构 ②油气资源分布 ③原始鱼类灭绝的原因 ④气候演化历史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此次钻井发现每往下钻进 100 米,地下温度会升高 3℃至 4℃,其热量属于(  )
A.太阳能 B.重力能 C.生物能 D.地热能
二、综合题
14.(2023高二上·叙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我国多地陆续出台限电措施,引发了人们对电力和能源的关注。我国发电能源的地理分布大致与胡焕庸线吻合,人们据此划出了电能胡焕庸线。近年来,为破解电能胡焕庸线,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已经延伸入海。下图示意海上风电机组景观。
(1)指出我国沿海地区风力发电可利用的风系种类。
(2)简述海上风电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3)简述沿海地区发展海上风电的社会经济意义。
15.(2022高二下·湖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中可可托海位于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从镇中穿流而过。可可托海,哈萨克语的意思为“绿色的丛林”。蒙古语,意为“蓝色的河湾”。这里被称为中国第二冷极。
材料二:图2、图3分别是为可可托海地形、气候统计图(曲线表示气温、柱状表示降水)。
材料三:可可托海镇有世界著名的“三号”矿坑,被世界公认为稀有金属“天然陈列馆”,有钽、铌、铍等86种矿产品,储量位居我国前列。1950年,苏联货轮经额尔齐斯河涌进布尔津港,大规模开采三号矿坑。在鼎盛时期被誉为西部的“小上海”。随着资源的枯竭和日益恶化的环境等问题,小镇的繁荣逐渐褪去,转型发展成为唯一的出路。
(1)简析可可托海被称为“蓝色的河湾”和“绿色的丛林”的原因。
(2)分析可可托海三号矿吸引当时苏联开发的有利区位条件。
(3)从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角度为可可托海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及其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减弱,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规模不断加大,利用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效率也越来越高。
1.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利用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B正确,其他信息无法在图表中获取,故答案为:B。
2.农业文明阶段是以种植和养殖为标志的。该阶段土地质量和数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文明时期,在土地贫瘠或难以开垦的地区,人地矛盾突出。人类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导致土地质量不断下降。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3.B
4.A
5.C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解析】【点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这些能源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清洁、绿色、低碳的能源。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的,如薪柴用于炊事、取暖、风力用于提水、磨面等。
3.由材料“岛上游客数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导致岛内电力需求量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可知,电力需求最大的季节是当地的旅游旺季。希腊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西欧、北欧等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故夏季地中海地区炎热干燥、碧海蓝天和沙滩对西欧、北欧游客具有吸引力,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4.光伏发电受昼夜差异、天气状况影响大,具有不稳定性。塔式熔盐储能光热发电是利用镜面将太阳光反射至中央热能收集器,塔内熔盐可以储存热量,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暂时储存起来,需要发电时再利用高温熔盐加热水体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可以提高供电的连续性,A正确;相比较光伏发电,塔式熔盐储能光热发电中太阳能需反射至集热塔。故其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较低,相同光照条件下,发电量更少,B错误;光伏发电和塔式熔盐储能光热发电都能改善地区能源消费结构,C错误;塔式熔盐储能光热发电没有改变太阳能分布分散、能量密度小的特点,且相比较光伏发电,塔式熔盐储能光热发电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较低,D错误。故答案为:A。
5.克里特岛为地中海气候,四面环海,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风能丰富,①正确;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岛内河流较少,水能资源不丰富,②错误;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能丰富,③正确;核能不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④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①③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6.B
7.C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资源型城镇的一般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资源发现,资源发掘,城镇兴起”;第二阶段“资源开发,城镇发展”;第三阶段“资源衰退,城镇繁荣”;第四阶段“资源枯竭,城镇没落”(如果创新路径合理,城市可实现可持续发展,进入新生期)。
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玉门距离西伯利亚地区较近,靠近冬季风风源地,大风天气多,①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玉门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小,②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玉门位于山谷之中,受狭管效应影响,风速加大,③正确;山地抬升气流不是该地风力大的原因,④错误。故答案为:B。
7.根据图示生命周期曲线,资源型城市最佳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段为④—⑤,此时,资源型产业生命周期开始衰退,城市仍处于繁荣期,此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减缓资源型城市的衰退,C项正确;①—②是发展阶段,③—④正进入繁荣阶段,不适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A、B两项错误;⑤—⑥已经进入衰退阶段,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已经较迟,D项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8.B
9.A
【知识点】区域的发展阶段;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人类活动会影响陆地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有可能会导致陆地自然资源的枯蝎;但是陆地自然资源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随着科技进步,人类会不断地发现新的能源,随大规模利用新兴的能源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8.本题考查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图示乙在工业社会的作用较强,为矿产地资源和能源。故答案为:B。
9.本题考查自然资源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发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资源依赖越来越小,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减弱。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 故答案为:A。
【答案】10.C
11.C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解析】【点评】分析资源型地区制约区域发展的原因
全面分析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工业衰弱的原因。
10.该产业链主要是对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轻了污染,保护了环境,A、B、D三项均对。煤炭资源主要用于发电,建材厂可以利用火电厂的粉煤灰等制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故E为电力工业,F为建材工业。C错误,故答案为:C。
11.根据图示可知“深挖高筑”是将低洼地的积水抽干,并进行开挖,不断加深,同时将挖掘出来的泥土用于筑高周边地势,并在洼地边缘地带种植树木,加强绿化。通过对洼地的开挖可以降低水位,缓解雨季洪涝问题,同时也储备了一部分水资源,挖出的泥土可以增加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提高树木的存活率,C项正确。故答案为:C。
12.【答案】(1)B
(2)C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国的西北地区
【解析】【分析】(1)据区域轮廓和经纬度可知该省区为内蒙古自治区,据图可知,煤炭等资源丰富,有铁路连通,交通比较便捷,是其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①③正确。故答案为:B。(2)该省区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可以通过增大能源外运量,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能源综合利用,精加工、深加工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措施来实现,①③④。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区域能源、矿产的开发及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的条件主要结合图中资源、交通等来看,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交通便利。该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可参照山西省煤炭的开发来看。主要从外运能力、资源的综合利用,产业结构方面作答。
13.【答案】(1)B
(2)D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钻井深度7018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仍在地壳部分。此科学钻探工程不能研究内部圈层结构,①错;盆地内是陆相沉积层,可以研究松辽盆地油气资源分布,②对;科学钻探工程不能研究原始鱼类灭绝的原因,③错;可以通过对沉积层分析,研究气候演化历史,④对。故本题选择B。(2)此次钻井发现每往下钻进100米,地下温度会升高3℃至4℃,其热量来自地球内部,属于地热能,D对。太阳能来自地球外部,往下温度应降低,A错。重力能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大,B 错。生物能与向下深度没有递变关系,C错。故本题选择D。
【点评】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至1200℃。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
14.【答案】(1)可利用的风系:季风、海陆风、台风(热带气旋)。
(2)近海的地质条件复杂,海上风电设备铺设难度较大;海上风力大,多台风,设备安装与维护成本较高;海水腐蚀性较强,建设海上风电设备对材料性能要求高。
(3)依托海上风电开发,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可缓解电力紧张局面;可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可增加就业机会。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中“电能胡焕庸线”大致与“胡焕庸线”吻合,可知东西部能源生产、消费分布不均衡,结合我国能源分布现状得出含义:“电能胡焕庸线”指我国发电能源主要分布在西部,电能需求主要在东部。我国沿海地区风电可利用的风系种类可利用大气环流、热力环流等知识,由此得出我国沿海地区风电可利用的风系有:季风、海陆风、台风(热带气旋)。
(2)海上风电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从地质、气候气象、运输、技术和材料等方面回答即可。近海的地质基础条件相对于陆地地区复杂,海上风电设备铺设困难大;海上气候气象条件复杂,风力大,多台风,设备安装困难;相对于陆地海上设备运输困难,成本较高;施工技术和材料性能要求高;后期维护的成本也较高。
(3)发展海上风电的社会经济意义可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电力供应紧张、能源安全、增加就业等方面回答。依托海上风电开发,可以带动高压输电、机械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缓解能源资源紧张局面,保障企业正常运转;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一般来说,市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15.【答案】(1)地处阿尔泰山区,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夏季多高山冰雪融水;水源补给充足,故称为“蓝色的河湾”。该地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故称为“绿色的丛林”。
(2)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离苏联近,水运便利,运输成本低;水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支持。
(3)气候资源:发展冰雪旅游,开发冰雪旅游产品;水资源:发展峡谷旅游,湿地旅游;森林资源:开发森林健康疗养地;矿产资源:改进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矿区遗址公园,发展第三产业。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可可托海地区阿尔泰山西南部,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来自大西洋的暖湿西风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夏季阿尔泰山多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水源补给充足,故被称为“蓝色的河湾”。可可托海地区地处阿尔泰山,气候湿润,降水相对较多,冰雪融水补给充足,使得该区域植被覆盖率高,森林茂密,故被称为“绿色的丛林”。
(2)根据材料,可可托海三号矿“有钽、铌、铍等86种矿产品,储量位居我国前列。”可推出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可可托海三号矿所在区域距离苏联较近,且靠近额尔齐斯河,水运便利运量较大,可降低运输成本,该区域水源充足,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条件,当时中苏关系友好,有国家政策扶持。
(3)注意材料设问强调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角度,可可托海地区冬春季节降雪量大,冰雪资源丰富,可发展冰雪旅游,开发冰雪旅游类产品,该区域河流湿地、溪谷众多,可发展峡谷旅游和湿地旅游,森林资源丰富,空气质量好,可开发康养旅游,历史上开发矿产资源产生的工业遗址较多,可建设遗址公园,开发工业旅游。
【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一般来说,市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1 / 1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一、选择题
(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分析下表中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文明阶段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生产力水平 低 中 高
最自然资源的依赖性 强 中 弱
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 小 中 大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 简单 中等 多样化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低 中 高
1.表格中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利用方式、利用效率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数置的增多 B.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C.资源的不断变化 D.社会的不断更替
2.下列关于农业文明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制造和使用金属工具为标志
B.矿产数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C.在土地贫瘠或难以开垦的地区,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D.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地质量不断提升
【答案】1.B
2.C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及其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减弱,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规模不断加大,利用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效率也越来越高。
1.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利用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B正确,其他信息无法在图表中获取,故答案为:B。
2.农业文明阶段是以种植和养殖为标志的。该阶段土地质量和数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文明时期,在土地贫瘠或难以开垦的地区,人地矛盾突出。人类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导致土地质量不断下降。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2高二上·莱西期末)克里特岛是希腊著名的旅游目的地,西欧和北欧地区是其重要客源地。岛上游客数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导致岛内电力需求量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希腊与我国企业签署协议,利用我国的塔式熔盐储能光热发电技术建设太阳能电站,以缓解其电力需求问题。下图分别示意克里特岛的位置和塔式熔盐储能光热发电工作原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推测克里特岛的电力需求最大的季节是(  )
A.春 B.夏 C.秋 D.冬
4.相对于光伏发电,塔式熔盐储能光热发电(  )
A.增强了供电的连续性 B.相同光照条件,发电量更多
C.改善了地区能源结构 D.增加了太阳能的集聚使用
5.克里特岛还可开发利用的可再生清洁能源(  )
①风能②水能③地热能④核能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3.B
4.A
5.C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解析】【点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这些能源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清洁、绿色、低碳的能源。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的,如薪柴用于炊事、取暖、风力用于提水、磨面等。
3.由材料“岛上游客数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导致岛内电力需求量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可知,电力需求最大的季节是当地的旅游旺季。希腊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西欧、北欧等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故夏季地中海地区炎热干燥、碧海蓝天和沙滩对西欧、北欧游客具有吸引力,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4.光伏发电受昼夜差异、天气状况影响大,具有不稳定性。塔式熔盐储能光热发电是利用镜面将太阳光反射至中央热能收集器,塔内熔盐可以储存热量,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暂时储存起来,需要发电时再利用高温熔盐加热水体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可以提高供电的连续性,A正确;相比较光伏发电,塔式熔盐储能光热发电中太阳能需反射至集热塔。故其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较低,相同光照条件下,发电量更少,B错误;光伏发电和塔式熔盐储能光热发电都能改善地区能源消费结构,C错误;塔式熔盐储能光热发电没有改变太阳能分布分散、能量密度小的特点,且相比较光伏发电,塔式熔盐储能光热发电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较低,D错误。故答案为:A。
5.克里特岛为地中海气候,四面环海,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风能丰富,①正确;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岛内河流较少,水能资源不丰富,②错误;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能丰富,③正确;核能不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④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①③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2高二上·内江期末)2009年,玉门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其风能资源丰富,有“陆上三峡”之称(左图)。右图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玉门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①靠近冬季风源地,大风天气多 ②东南季风沿河西走廊深入
③峡谷地形加强风速 ④山地抬升气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资源型城市最佳的产业结构调整时间段为(  )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答案】6.B
7.C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资源型城镇的一般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资源发现,资源发掘,城镇兴起”;第二阶段“资源开发,城镇发展”;第三阶段“资源衰退,城镇繁荣”;第四阶段“资源枯竭,城镇没落”(如果创新路径合理,城市可实现可持续发展,进入新生期)。
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玉门距离西伯利亚地区较近,靠近冬季风风源地,大风天气多,①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玉门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小,②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玉门位于山谷之中,受狭管效应影响,风速加大,③正确;山地抬升气流不是该地风力大的原因,④错误。故答案为:B。
7.根据图示生命周期曲线,资源型城市最佳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段为④—⑤,此时,资源型产业生命周期开始衰退,城市仍处于繁荣期,此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减缓资源型城市的衰退,C项正确;①—②是发展阶段,③—④正进入繁荣阶段,不适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A、B两项错误;⑤—⑥已经进入衰退阶段,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已经较迟,D项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二下·延庆期末)下图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图”,完成列各题。
8.图中甲、乙分别表示(  )
A.气候资源 土地资源 B.矿产资源 能源
C.生物资源 地热资源 D.劳力资源 科技
9.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
A.开发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
B.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越来越强
C.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少
D.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资源依赖越来越大
【答案】8.B
9.A
【知识点】区域的发展阶段;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人类活动会影响陆地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有可能会导致陆地自然资源的枯蝎;但是陆地自然资源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随着科技进步,人类会不断地发现新的能源,随大规模利用新兴的能源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8.本题考查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图示乙在工业社会的作用较强,为矿产地资源和能源。故答案为:B。
9.本题考查自然资源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发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资源依赖越来越小,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减弱。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 故答案为:A。
(2020高二上·五莲期中)安徽省颍上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铁矿储量上亿吨,煤炭储藏量达100多亿吨。拥有谢桥、刘庄煤矿两座年产1000万吨的特大型煤矿。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2亿元,增长9.8%。在发展经济过程重视环境治理,尤其在煤矿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读该县某煤矿生产流程图(图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充分利用废弃物
B.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C.E为建材工业,F为电力工业
D.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11.图乙是该煤矿塌陷区所采取的“深挖高筑”治理方式示意图,这种治理可以(  )
A.浪费土地资源 B.浪费水,造成水资源紧张
C.提高树木存活率 D.降低水位,缓解雨季洪涝
【答案】10.C
11.C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解析】【点评】分析资源型地区制约区域发展的原因
全面分析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工业衰弱的原因。
10.该产业链主要是对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轻了污染,保护了环境,A、B、D三项均对。煤炭资源主要用于发电,建材厂可以利用火电厂的粉煤灰等制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故E为电力工业,F为建材工业。C错误,故答案为:C。
11.根据图示可知“深挖高筑”是将低洼地的积水抽干,并进行开挖,不断加深,同时将挖掘出来的泥土用于筑高周边地势,并在洼地边缘地带种植树木,加强绿化。通过对洼地的开挖可以降低水位,缓解雨季洪涝问题,同时也储备了一部分水资源,挖出的泥土可以增加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提高树木的存活率,C项正确。故答案为:C。
12.(2020高二上·临翔月考)读我国某省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省区成为我国能源基地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是(  )
①交通运输便利
②农业基础好
③能源资源丰富
④劳动力素质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该省区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高能源外运能力
②尽量减少能源加工转化
③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④加强能源综合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B
(2)C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国的西北地区
【解析】【分析】(1)据区域轮廓和经纬度可知该省区为内蒙古自治区,据图可知,煤炭等资源丰富,有铁路连通,交通比较便捷,是其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①③正确。故答案为:B。(2)该省区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可以通过增大能源外运量,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能源综合利用,精加工、深加工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措施来实现,①③④。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区域能源、矿产的开发及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的条件主要结合图中资源、交通等来看,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交通便利。该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可参照山西省煤炭的开发来看。主要从外运能力、资源的综合利用,产业结构方面作答。
13.(2019高二下·浙江期末) 2018 年 6 月 3 日,“地壳一号”钻机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完成中国白垩纪大陆 科学钻探工程,钻井深度 7018 米,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
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
完成下面小题。
(1)此科学钻探工程可以研究松辽盆地(  )
①内部圈层结构 ②油气资源分布 ③原始鱼类灭绝的原因 ④气候演化历史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此次钻井发现每往下钻进 100 米,地下温度会升高 3℃至 4℃,其热量属于(  )
A.太阳能 B.重力能 C.生物能 D.地热能
【答案】(1)B
(2)D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钻井深度7018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仍在地壳部分。此科学钻探工程不能研究内部圈层结构,①错;盆地内是陆相沉积层,可以研究松辽盆地油气资源分布,②对;科学钻探工程不能研究原始鱼类灭绝的原因,③错;可以通过对沉积层分析,研究气候演化历史,④对。故本题选择B。(2)此次钻井发现每往下钻进100米,地下温度会升高3℃至4℃,其热量来自地球内部,属于地热能,D对。太阳能来自地球外部,往下温度应降低,A错。重力能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大,B 错。生物能与向下深度没有递变关系,C错。故本题选择D。
【点评】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至1200℃。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
二、综合题
14.(2023高二上·叙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我国多地陆续出台限电措施,引发了人们对电力和能源的关注。我国发电能源的地理分布大致与胡焕庸线吻合,人们据此划出了电能胡焕庸线。近年来,为破解电能胡焕庸线,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已经延伸入海。下图示意海上风电机组景观。
(1)指出我国沿海地区风力发电可利用的风系种类。
(2)简述海上风电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3)简述沿海地区发展海上风电的社会经济意义。
【答案】(1)可利用的风系:季风、海陆风、台风(热带气旋)。
(2)近海的地质条件复杂,海上风电设备铺设难度较大;海上风力大,多台风,设备安装与维护成本较高;海水腐蚀性较强,建设海上风电设备对材料性能要求高。
(3)依托海上风电开发,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可缓解电力紧张局面;可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可增加就业机会。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中“电能胡焕庸线”大致与“胡焕庸线”吻合,可知东西部能源生产、消费分布不均衡,结合我国能源分布现状得出含义:“电能胡焕庸线”指我国发电能源主要分布在西部,电能需求主要在东部。我国沿海地区风电可利用的风系种类可利用大气环流、热力环流等知识,由此得出我国沿海地区风电可利用的风系有:季风、海陆风、台风(热带气旋)。
(2)海上风电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从地质、气候气象、运输、技术和材料等方面回答即可。近海的地质基础条件相对于陆地地区复杂,海上风电设备铺设困难大;海上气候气象条件复杂,风力大,多台风,设备安装困难;相对于陆地海上设备运输困难,成本较高;施工技术和材料性能要求高;后期维护的成本也较高。
(3)发展海上风电的社会经济意义可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电力供应紧张、能源安全、增加就业等方面回答。依托海上风电开发,可以带动高压输电、机械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缓解能源资源紧张局面,保障企业正常运转;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一般来说,市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15.(2022高二下·湖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中可可托海位于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从镇中穿流而过。可可托海,哈萨克语的意思为“绿色的丛林”。蒙古语,意为“蓝色的河湾”。这里被称为中国第二冷极。
材料二:图2、图3分别是为可可托海地形、气候统计图(曲线表示气温、柱状表示降水)。
材料三:可可托海镇有世界著名的“三号”矿坑,被世界公认为稀有金属“天然陈列馆”,有钽、铌、铍等86种矿产品,储量位居我国前列。1950年,苏联货轮经额尔齐斯河涌进布尔津港,大规模开采三号矿坑。在鼎盛时期被誉为西部的“小上海”。随着资源的枯竭和日益恶化的环境等问题,小镇的繁荣逐渐褪去,转型发展成为唯一的出路。
(1)简析可可托海被称为“蓝色的河湾”和“绿色的丛林”的原因。
(2)分析可可托海三号矿吸引当时苏联开发的有利区位条件。
(3)从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角度为可可托海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措施。
【答案】(1)地处阿尔泰山区,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夏季多高山冰雪融水;水源补给充足,故称为“蓝色的河湾”。该地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故称为“绿色的丛林”。
(2)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离苏联近,水运便利,运输成本低;水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支持。
(3)气候资源:发展冰雪旅游,开发冰雪旅游产品;水资源:发展峡谷旅游,湿地旅游;森林资源:开发森林健康疗养地;矿产资源:改进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矿区遗址公园,发展第三产业。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可可托海地区阿尔泰山西南部,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来自大西洋的暖湿西风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夏季阿尔泰山多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水源补给充足,故被称为“蓝色的河湾”。可可托海地区地处阿尔泰山,气候湿润,降水相对较多,冰雪融水补给充足,使得该区域植被覆盖率高,森林茂密,故被称为“绿色的丛林”。
(2)根据材料,可可托海三号矿“有钽、铌、铍等86种矿产品,储量位居我国前列。”可推出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可可托海三号矿所在区域距离苏联较近,且靠近额尔齐斯河,水运便利运量较大,可降低运输成本,该区域水源充足,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条件,当时中苏关系友好,有国家政策扶持。
(3)注意材料设问强调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角度,可可托海地区冬春季节降雪量大,冰雪资源丰富,可发展冰雪旅游,开发冰雪旅游类产品,该区域河流湿地、溪谷众多,可发展峡谷旅游和湿地旅游,森林资源丰富,空气质量好,可开发康养旅游,历史上开发矿产资源产生的工业遗址较多,可建设遗址公园,开发工业旅游。
【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一般来说,市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