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一、选择题
(2023高二下·重庆市期末)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降水增多,洪水暴涨 B.保护生态,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洼地增多 D.气温升高,冻土融化
2.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3.随着土地覆被的变化,夏季活跃在西伯利亚地区的鸟类也增多,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
A.供给服务功能 B.调节服务功能
C.支撑服务功能 D.文化服务功能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1.1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同步练习))下图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其外在表现主要是( )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5.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
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
(2022高二下·滕州期中)耕地资源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源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新、黑、豫、云、陇等省区。左图示意中国耕地资源分布,右图示意中国耕地后备资源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对于我国土地资源状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林地比重较大,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B.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所占比重较小
C.草地比重最大,多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
D.非季风区耕地主要分布在绿洲、河谷地区
7.关于我国耕地后备资源说法,正确的是( )
A.盐碱地占比最大,质量低
B.开发利用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环境问题
C.分布集中、开发难度大
D.山东耕地后备资源以滩涂为主
(2022高二上·高县期末)用锂制造的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好的储能装置,和其他电池相比锂电池能量密度高、寿命长、体积小、质量轻、无污染,被大量用于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航空航天等领域,锂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我国的盐湖锂资源丰富,但由于多种因素限制,其开发速度相对缓慢,2019年以来我国盐湖锂开发取得了重大突破。下表为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锂资源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青海 西藏 四川 湖北
主要矿物存在形式 盐湖 盐湖 锂辉石 盐湖
基础资源量(万吨) 753.4 430.5 118.0 108.8
占有率% 49.6 28.4 7.7 7.2
8.锂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的原因是( )
A.能量密度高 B.使用寿命长 C.探明储量大 D.质量体积小
9.我国盐湖锂开发速度缓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资金 B.技术 C.市场 D.劳动力
10.开发青藏地区的盐湖锂资源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森林破坏 C.土壤污染 D.土地退化
(2021高二上·南宁期末)读北非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除矿产资源丰富外,还主要包括( )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临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阔
③交通便利,矿产运输方便 ④科技发达,生产技术先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图示区域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中,最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 )
A.水土流失 B.次生盐渍化 C.土地沙漠化 D.湿地萎缩
13.为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矿产开发利用应采取的措施为( )
A.提高矿产资源的产量
B.限制矿产开发,保护环境
C.加大矿产的外运能力
D.对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增加附加值
14.(2019高二下·温州期末)下图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示意图。完成 下列小题。
(1)图中 e 代表的资源类型及Ⅱ阶段是( )
A.气候资源 农业社会阶段
B.矿产资源 工业化阶段
C.土地资源 后工业化阶段
D.水资源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1
(2)在Ⅲ阶段,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迅速上升的是( )
A.矿产资源 B.化石能源 C.后天性资源 D.生物资源
二、综合题
15.(2023高一下·哈尔滨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赞比亚位于非洲大陆内部,国土大部分属于高原地形。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储量大,高,于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开发投产,但因开采难度加大,矿场于1987年停产。1998我国开始投资开发谦比希铜矿,并将谦比希铜矿建成了非洲第一座数字化矿山,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下图为谦比希铜矿及周围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
(1)分析赞比亚谦比希铜矿早期由英国开发的原因。
(2)说明我国投资赞比亚谦比希铜矿的原因。
(3)简述谦比希铜矿的重新投产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16.(2022高二下·太湖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商周以来,至少110个古国在太行山东麓荟萃,“出产”了商邢都、燕下都、中山王城、赵邯郸王城、曹魏至北朝邺城等多个古都。左图为部分古都的分布图。右图为汾河流域某村落的布局示意图。
(1)左图中的古都大多布局在 (地貌类型)上,这些地方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城市的建设与扩展。右图的古村落建在河流曲流的 (凸或凹)岸处。在此选址,既便于利用水资源,又避开的 威胁。
(2)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看,黄土高原区域发展的优势能源资源是 ,而制约华北平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是 。
(3)黄土高原上的黄土为 作用而成,故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黄土层的厚度逐渐 、颗粒粗细程度 。
(4)华北平原的雨季在 月,此时节,区域内受 (天气系统)活动的影响,多暴雨。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3.C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及其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支撑服务功能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是保障其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文化服务功能,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可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
1.A、由材料可知,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这是长期的变化,而洪水暴涨是突发现象,A错误;
B、增加的湿地主要由草地转化而来,而不是耕地,B错误;
C、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根本在于“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不是地面沉降,且根据所学知识,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人类过度抽取地下水或过度开采矿产资源所致,C错误;
D、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故该地区地表冻土融化,进而导致洼地上的草地转化为湿地,D正确;
故答案为:D。
2.根据材料“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可推测,受地形条件影响,洼地更容易积水形成湿地,而平地也会因水分增加成为草地,C正确;该地热量不足,林地形成的过程很长,不会在“近年来"这么短的时间内形成,A错误;湿地主要是由“洼地上的草地"转化而来,B错误;该地气温升高,水分也会增加,不会成为寒漠,D错误。故答案为:C。
3.A、夏季活跃在西伯利亚地区的鸟类也增多不能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没有体现供给功能,A错误;
B、调节服务功能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如调节温度的波动幅度、净化空气、容纳和降解人类排放的废弃物等,而维持生物多样性属于支撑功能,B错误;
C、支撑服务功能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是保障其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夏季活跃在西伯利亚地区的鸟类也增多,有体现供给功能,C正确;
D、文化服务功能,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可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4.A
5.C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资源问题及其成因
【解析】【点评】(1)自然资源的分类:按属性用途分为: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自然资源按再生速度和能力分为:可再生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和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
(2)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的极限。
人类需要对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综合权衡,在不损害自然环境以保证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
4.A.图中的虚线表示人类无节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会导致资源的破坏与短缺,A选项正确;
B.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的激烈矛盾,无法促进经济迅速发展,B选项错误;
C.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体现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无法体现新材料因运而生,C选项错误;
D.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无法使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5.A.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A选项错误;
B.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合理适度,无限开发利用会造成生态问题,B选项错误;
C.人口增加导致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对于资源的开发观念错误,C选项正确;
D.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地开发主要对资源的需求量大,不是对资源种类不断增多,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6.A
7.D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解析】【点评】我国的耕地资源分布不均,由于人口众多、建设用地增加、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我国耕地资源不足。
6.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并不是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A说法错误,为正确答案;我国的耕地资源分布不均,可以看出耕地所占比重较小,B说法正确;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的草地面积比重最大,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山区和青藏高原区,C说法正确;非季风区绿洲地区水源充足,是主要的农耕区,D说法正确。本题要求选择描述错误的选项,故答案为:A。
7.我国的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新、黑、豫、云、陇等省区,这些地区存在荒漠化问题,治理之后的耕地质量较高,A错误;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在我国西北地区,并不会产生滑坡、泥石流等环境问题,B错误;后备耕地资源分布并不集中,C错误;山东地区靠近海洋,主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主要为沿海滩涂,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8.A
9.B
10.D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21世纪,新能源汽车的利用日益增多,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能源,锂离子电池储能效果好,且与其他电池相比优势明显被广泛使用。锂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破坏生态环境,消耗大量水资源,可能带来水污染问题。
8.根据材料可知,锂可作为未来核能发电的原料,解决目前机动车用油危机和尾气污染,需要发展高效的储能装置,锂资源能量密度高,用锂制造的锂离子电池储能效果好,且与其他电池相比优势明显被广泛使用,故锂被称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A正确;使用寿命长,质量体积小是锂电池的特点,不是锂资源本身的特点,BD错误;探明储量大与题意不相关,C错误。故答案为:A。
9.由材料“我国的盐湖锂资源丰富,但由于多种因素限制,其开发速度相对缓慢,2019年以来我国盐湖锂开发取得了重大突破”可知,我国盐湖锂开发速度缓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技术因素,B正确;我国资金、市场、劳动力都是优势因素,不是开发速度缓慢的原因,ACD错误。故答案为:B。
10.开发青藏地区的盐湖锂资源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破坏地表,造成土地退化,D正确;青藏高原地区降水少,绝对高度大,但相对高度较小,因此水土流失不是本区主要的生态问题,A错误;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森林植被少,以高原草甸草原植被为主,不是森林破坏问题,B错误;土壤污染是环境污染,不是生态破坏,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1.B
12.C
13.D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非洲
【解析】【点评】一、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
1.矿产资源丰富; 2.市场广阔;3.市场距离适中;4.交通是否便利。
二、矿产开发利用应采取的措施:
1. 推行精细开采提高资源回收率 ;
2.推行绿色矿业减少环境污染;
3.推动企业转型及实现跨越式发展。
11.图示区域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多位于公路和铁路沿线,运输便利;同时该区域临近经济发达的欧洲地区,矿产资源的消费市场广阔,②③正确。位于非洲北部地区,①④错误。故答案为:B。
12.图示区域位于气候干旱的非洲北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中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容易造成土地沙漠化。故答案为:C。
13.提高矿产资源的产量,容易导致资源的枯竭,A错误;限制矿产开发,不利于经济的发展,B错误;加大矿产的外运能力,出口矿产资源,经济效益低,C错误;对矿产资源综合开发,既能减少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又能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
14.【答案】(1)B
(2)C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分析可知,I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经济发展作用大,其中气候、水、土地、生物资源最为重要,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为农业社会阶段;II阶段以能源和矿产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为工业化阶段,故B正确。
(2)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分析可知,III阶段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下降,为后工业化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地位下降,而各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故C正确。
故答案为:(1)B;(2)C。
【点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开发利用条件等,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在一些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形成和发展。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的分布有着决定性影响。工业化后期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地位下降,而各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
15.【答案】(1)赞比亚经济落后,开发资金短缺;国家科技水平低,开发技术不足;早期受殖民统治,无开发主权等。
(2)我国对铜矿需求大,国内铜矿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我国矿产开采技术较为先进,有能力开发谦比希铜矿;我国经济发展较好,资金较为充足等。
(3)有利于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投资环境;提升矿业自动化水平,促进采矿工业技术升级等。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1)赞比亚谦比希铜矿早期由英国开发的原因主要从工业区位因素角度分析。从市场角度,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储量大,铜矿品质高,英国铜矿需求量大,需要丰富的矿产资源满足工业生产;从技术角度分析,铜矿开采难度大,当地技术条件较差,难以开采。
(2)我国投资赞比亚谦比希矿的原因主要从资源开发、技术支持角度分析。我国工业发展较快,消费市场广阔,铜矿需求量大,且相关技术发达,从材料“将谦比希铜矿建成了非洲第一座数字化矿山”可知,同时海外投资资金充足,相关管理经验丰富,能够较好的完成铜矿开采工作。
(3)谦比希矿的重新投产对当地的有利影响主要从经济、工业、城市化角度分析。铜矿开发可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加就业,增加税收和居民收入,提供较多就业岗位,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发展能够较好的促进城市化进程等。
【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一般来说,市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16.【答案】(1)冲积扇;凸;洪水(洪涝)
(2)煤炭;水资源
(3)风力沉积;减小;越来越细
(4)7~8;冷锋
【知识点】河流地貌;冷锋;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的古都大多布局在冲积扇上,这些地方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城市的建设与扩展。右图的古村落建在河流曲流的凸岸处。在此选址,既便于利用水资源,又避开洪水的威胁。
(2)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看,黄土高原区域发展的优势能源资源是煤炭,而制约华北平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是水资源。
(3)黄土高原上的黄土为风力沉积作用而成,故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黄土层的厚度逐渐减小、颗粒粗细程度越来越细。
(4)华北平原的雨季集中在7~8月,此时节,区域内受冷锋活动的影响,多暴雨。
【点评】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
(口诀)5上南岭雨徘徊,6中北进江淮摆,7月8月华北、东北待,9撤江南,10回海。
4、5月份,夏季风登陆,雨带主要位于华南地区;
6月中下旬、7月上旬,主要雨带在江淮地区,带来梅雨天气;
7月中旬至8月份,主要雨带推进至华北和东北;但此时,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劲,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伏旱”天气;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时常暴雨;
8、9月份,夏季风势力减弱,雨带逐渐南退,东南沿海常出现台风天气(热带气旋);
夏季风偏强年份(副热带高压强),南旱北涝;夏季风偏弱年份(副热带高压弱),南涝北旱。
1 / 1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一、选择题
(2023高二下·重庆市期末)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降水增多,洪水暴涨 B.保护生态,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洼地增多 D.气温升高,冻土融化
2.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3.随着土地覆被的变化,夏季活跃在西伯利亚地区的鸟类也增多,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
A.供给服务功能 B.调节服务功能
C.支撑服务功能 D.文化服务功能
【答案】1.D
2.C
3.C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及其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支撑服务功能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是保障其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文化服务功能,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可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
1.A、由材料可知,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这是长期的变化,而洪水暴涨是突发现象,A错误;
B、增加的湿地主要由草地转化而来,而不是耕地,B错误;
C、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根本在于“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不是地面沉降,且根据所学知识,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人类过度抽取地下水或过度开采矿产资源所致,C错误;
D、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故该地区地表冻土融化,进而导致洼地上的草地转化为湿地,D正确;
故答案为:D。
2.根据材料“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可推测,受地形条件影响,洼地更容易积水形成湿地,而平地也会因水分增加成为草地,C正确;该地热量不足,林地形成的过程很长,不会在“近年来"这么短的时间内形成,A错误;湿地主要是由“洼地上的草地"转化而来,B错误;该地气温升高,水分也会增加,不会成为寒漠,D错误。故答案为:C。
3.A、夏季活跃在西伯利亚地区的鸟类也增多不能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没有体现供给功能,A错误;
B、调节服务功能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如调节温度的波动幅度、净化空气、容纳和降解人类排放的废弃物等,而维持生物多样性属于支撑功能,B错误;
C、支撑服务功能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是保障其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夏季活跃在西伯利亚地区的鸟类也增多,有体现供给功能,C正确;
D、文化服务功能,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可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D错误;
故答案为:C。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1.1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同步练习))下图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其外在表现主要是( )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5.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
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
【答案】4.A
5.C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资源问题及其成因
【解析】【点评】(1)自然资源的分类:按属性用途分为: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自然资源按再生速度和能力分为:可再生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和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
(2)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的极限。
人类需要对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综合权衡,在不损害自然环境以保证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
4.A.图中的虚线表示人类无节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会导致资源的破坏与短缺,A选项正确;
B.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的激烈矛盾,无法促进经济迅速发展,B选项错误;
C.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体现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无法体现新材料因运而生,C选项错误;
D.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无法使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5.A.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A选项错误;
B.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合理适度,无限开发利用会造成生态问题,B选项错误;
C.人口增加导致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对于资源的开发观念错误,C选项正确;
D.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地开发主要对资源的需求量大,不是对资源种类不断增多,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2022高二下·滕州期中)耕地资源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源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新、黑、豫、云、陇等省区。左图示意中国耕地资源分布,右图示意中国耕地后备资源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对于我国土地资源状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林地比重较大,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B.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所占比重较小
C.草地比重最大,多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
D.非季风区耕地主要分布在绿洲、河谷地区
7.关于我国耕地后备资源说法,正确的是( )
A.盐碱地占比最大,质量低
B.开发利用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环境问题
C.分布集中、开发难度大
D.山东耕地后备资源以滩涂为主
【答案】6.A
7.D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解析】【点评】我国的耕地资源分布不均,由于人口众多、建设用地增加、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我国耕地资源不足。
6.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并不是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A说法错误,为正确答案;我国的耕地资源分布不均,可以看出耕地所占比重较小,B说法正确;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的草地面积比重最大,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山区和青藏高原区,C说法正确;非季风区绿洲地区水源充足,是主要的农耕区,D说法正确。本题要求选择描述错误的选项,故答案为:A。
7.我国的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新、黑、豫、云、陇等省区,这些地区存在荒漠化问题,治理之后的耕地质量较高,A错误;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在我国西北地区,并不会产生滑坡、泥石流等环境问题,B错误;后备耕地资源分布并不集中,C错误;山东地区靠近海洋,主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主要为沿海滩涂,D正确。故答案为:D。
(2022高二上·高县期末)用锂制造的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好的储能装置,和其他电池相比锂电池能量密度高、寿命长、体积小、质量轻、无污染,被大量用于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航空航天等领域,锂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我国的盐湖锂资源丰富,但由于多种因素限制,其开发速度相对缓慢,2019年以来我国盐湖锂开发取得了重大突破。下表为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锂资源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青海 西藏 四川 湖北
主要矿物存在形式 盐湖 盐湖 锂辉石 盐湖
基础资源量(万吨) 753.4 430.5 118.0 108.8
占有率% 49.6 28.4 7.7 7.2
8.锂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的原因是( )
A.能量密度高 B.使用寿命长 C.探明储量大 D.质量体积小
9.我国盐湖锂开发速度缓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资金 B.技术 C.市场 D.劳动力
10.开发青藏地区的盐湖锂资源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森林破坏 C.土壤污染 D.土地退化
【答案】8.A
9.B
10.D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21世纪,新能源汽车的利用日益增多,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能源,锂离子电池储能效果好,且与其他电池相比优势明显被广泛使用。锂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破坏生态环境,消耗大量水资源,可能带来水污染问题。
8.根据材料可知,锂可作为未来核能发电的原料,解决目前机动车用油危机和尾气污染,需要发展高效的储能装置,锂资源能量密度高,用锂制造的锂离子电池储能效果好,且与其他电池相比优势明显被广泛使用,故锂被称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A正确;使用寿命长,质量体积小是锂电池的特点,不是锂资源本身的特点,BD错误;探明储量大与题意不相关,C错误。故答案为:A。
9.由材料“我国的盐湖锂资源丰富,但由于多种因素限制,其开发速度相对缓慢,2019年以来我国盐湖锂开发取得了重大突破”可知,我国盐湖锂开发速度缓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技术因素,B正确;我国资金、市场、劳动力都是优势因素,不是开发速度缓慢的原因,ACD错误。故答案为:B。
10.开发青藏地区的盐湖锂资源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破坏地表,造成土地退化,D正确;青藏高原地区降水少,绝对高度大,但相对高度较小,因此水土流失不是本区主要的生态问题,A错误;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森林植被少,以高原草甸草原植被为主,不是森林破坏问题,B错误;土壤污染是环境污染,不是生态破坏,C错误。故答案为:D。
(2021高二上·南宁期末)读北非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除矿产资源丰富外,还主要包括( )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临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阔
③交通便利,矿产运输方便 ④科技发达,生产技术先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图示区域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中,最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 )
A.水土流失 B.次生盐渍化 C.土地沙漠化 D.湿地萎缩
13.为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矿产开发利用应采取的措施为( )
A.提高矿产资源的产量
B.限制矿产开发,保护环境
C.加大矿产的外运能力
D.对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增加附加值
【答案】11.B
12.C
13.D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非洲
【解析】【点评】一、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
1.矿产资源丰富; 2.市场广阔;3.市场距离适中;4.交通是否便利。
二、矿产开发利用应采取的措施:
1. 推行精细开采提高资源回收率 ;
2.推行绿色矿业减少环境污染;
3.推动企业转型及实现跨越式发展。
11.图示区域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多位于公路和铁路沿线,运输便利;同时该区域临近经济发达的欧洲地区,矿产资源的消费市场广阔,②③正确。位于非洲北部地区,①④错误。故答案为:B。
12.图示区域位于气候干旱的非洲北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中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容易造成土地沙漠化。故答案为:C。
13.提高矿产资源的产量,容易导致资源的枯竭,A错误;限制矿产开发,不利于经济的发展,B错误;加大矿产的外运能力,出口矿产资源,经济效益低,C错误;对矿产资源综合开发,既能减少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又能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
14.(2019高二下·温州期末)下图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示意图。完成 下列小题。
(1)图中 e 代表的资源类型及Ⅱ阶段是( )
A.气候资源 农业社会阶段
B.矿产资源 工业化阶段
C.土地资源 后工业化阶段
D.水资源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1
(2)在Ⅲ阶段,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迅速上升的是( )
A.矿产资源 B.化石能源 C.后天性资源 D.生物资源
【答案】(1)B
(2)C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分析可知,I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经济发展作用大,其中气候、水、土地、生物资源最为重要,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为农业社会阶段;II阶段以能源和矿产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为工业化阶段,故B正确。
(2)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分析可知,III阶段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下降,为后工业化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地位下降,而各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故C正确。
故答案为:(1)B;(2)C。
【点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开发利用条件等,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在一些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形成和发展。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的分布有着决定性影响。工业化后期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地位下降,而各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
二、综合题
15.(2023高一下·哈尔滨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赞比亚位于非洲大陆内部,国土大部分属于高原地形。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储量大,高,于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开发投产,但因开采难度加大,矿场于1987年停产。1998我国开始投资开发谦比希铜矿,并将谦比希铜矿建成了非洲第一座数字化矿山,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下图为谦比希铜矿及周围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
(1)分析赞比亚谦比希铜矿早期由英国开发的原因。
(2)说明我国投资赞比亚谦比希铜矿的原因。
(3)简述谦比希铜矿的重新投产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答案】(1)赞比亚经济落后,开发资金短缺;国家科技水平低,开发技术不足;早期受殖民统治,无开发主权等。
(2)我国对铜矿需求大,国内铜矿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我国矿产开采技术较为先进,有能力开发谦比希铜矿;我国经济发展较好,资金较为充足等。
(3)有利于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投资环境;提升矿业自动化水平,促进采矿工业技术升级等。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1)赞比亚谦比希铜矿早期由英国开发的原因主要从工业区位因素角度分析。从市场角度,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储量大,铜矿品质高,英国铜矿需求量大,需要丰富的矿产资源满足工业生产;从技术角度分析,铜矿开采难度大,当地技术条件较差,难以开采。
(2)我国投资赞比亚谦比希矿的原因主要从资源开发、技术支持角度分析。我国工业发展较快,消费市场广阔,铜矿需求量大,且相关技术发达,从材料“将谦比希铜矿建成了非洲第一座数字化矿山”可知,同时海外投资资金充足,相关管理经验丰富,能够较好的完成铜矿开采工作。
(3)谦比希矿的重新投产对当地的有利影响主要从经济、工业、城市化角度分析。铜矿开发可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加就业,增加税收和居民收入,提供较多就业岗位,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发展能够较好的促进城市化进程等。
【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一般来说,市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16.(2022高二下·太湖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商周以来,至少110个古国在太行山东麓荟萃,“出产”了商邢都、燕下都、中山王城、赵邯郸王城、曹魏至北朝邺城等多个古都。左图为部分古都的分布图。右图为汾河流域某村落的布局示意图。
(1)左图中的古都大多布局在 (地貌类型)上,这些地方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城市的建设与扩展。右图的古村落建在河流曲流的 (凸或凹)岸处。在此选址,既便于利用水资源,又避开的 威胁。
(2)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看,黄土高原区域发展的优势能源资源是 ,而制约华北平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是 。
(3)黄土高原上的黄土为 作用而成,故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黄土层的厚度逐渐 、颗粒粗细程度 。
(4)华北平原的雨季在 月,此时节,区域内受 (天气系统)活动的影响,多暴雨。
【答案】(1)冲积扇;凸;洪水(洪涝)
(2)煤炭;水资源
(3)风力沉积;减小;越来越细
(4)7~8;冷锋
【知识点】河流地貌;冷锋;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的古都大多布局在冲积扇上,这些地方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城市的建设与扩展。右图的古村落建在河流曲流的凸岸处。在此选址,既便于利用水资源,又避开洪水的威胁。
(2)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看,黄土高原区域发展的优势能源资源是煤炭,而制约华北平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是水资源。
(3)黄土高原上的黄土为风力沉积作用而成,故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黄土层的厚度逐渐减小、颗粒粗细程度越来越细。
(4)华北平原的雨季集中在7~8月,此时节,区域内受冷锋活动的影响,多暴雨。
【点评】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
(口诀)5上南岭雨徘徊,6中北进江淮摆,7月8月华北、东北待,9撤江南,10回海。
4、5月份,夏季风登陆,雨带主要位于华南地区;
6月中下旬、7月上旬,主要雨带在江淮地区,带来梅雨天气;
7月中旬至8月份,主要雨带推进至华北和东北;但此时,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劲,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伏旱”天气;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时常暴雨;
8、9月份,夏季风势力减弱,雨带逐渐南退,东南沿海常出现台风天气(热带气旋);
夏季风偏强年份(副热带高压强),南旱北涝;夏季风偏弱年份(副热带高压弱),南涝北旱。
1 / 1